0

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实用20篇)

文章导读生活中处处都有春天的足迹。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春天的特点作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浏览

4585

作文

270

篇1:2024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参政议政渠道逐渐增多。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作为我国重要政治制度的具体实践,不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政平台,也是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机会。互联网拉近了两会同亿万网民的距离,网民的声音也日渐响亮,这是民生所向,也是发展趋势。

然而,从网络问政的新高度、新图景来看,一些地方、部门在执政理念、方式上的落后与僵化更显触目惊心。有的官员本能地将网民的实情直陈当作“谣言惑众”,有的部门对体现民间疾苦的尖锐呼声不能积极对待,敷衍塞责,个别地方政府不但不重视和积极回应网民声音,反而采取打压姿态,和网民大唱对台戏,明目张胆地压制民意。还有一些政府网站仍然存在个别“僵尸网站”现象,动作总是慢半拍,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好像设立民众反馈咨询专栏只是应景之作。也有一些政府官方网站虽然有专人负责接待维护,但不能做到及时受理,很多问题的处理“率性而为”等等。这些意识和现象的存在,给网络问政的进一步发展,设了“短板”,拖了“后腿”,其负面效应值得高度警惕。

创新网络问政手段,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众的共同呼声。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以公众的需求和关切为导向,把创新应用集中到推进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密切政民互动上来,这样才能真正使新手段成为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推手,真正让网络成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便民桥梁。

2017年两会在即,在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活动中,网络声音又将掀起新高潮。人民网推出“两会来了,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是一次很好的示范,更是一个精彩的预告,使人们对网络民意融入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新进步、新趋势、新图景充满了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20篇80章、25个专栏、148页的篇幅,向外界细致描绘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发展图景。

经济更强:增长保持中高速 创新驱动见成效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举世瞩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主要目标”一章中,描绘了五年后中国经济的“预期模样”: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意味着这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6.5%以上。同时,以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喷涌而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服务业比重会在‘十二五’基础上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内部,‘中国制造’将走向‘中国智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动力转换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引擎。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不但专辟一篇详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把创新理念融入诸多方面,可见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可以预见,在国家一系列举措下,到2020年,创新的难点痛点将逐步突破,中国经济的动力转换将实现新的跃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李路说。

民生更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们村在山沟沟里,以前去趟镇里都费劲。现在不仅修上了6米宽柏油马路,还通上了‘绿色小康车’,想去哪里都方便。”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冯家庄村,村民冯光金说。

当“绿色小康车”为冯光金的出行带来根本改变的同时,一项涉及13亿多人便利出行的大部署即将展开。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将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实现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打造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城镇一小时通勤都市圈,推进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优化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系列便利出行的民生大举措有望出台。

不仅在出行方面,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涵盖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描绘出无比绚丽的图景。

当厚厚的纲要草案呈现在代表委员面前时,“普12”成为教育界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在25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我们注意到继‘十二五’人均寿命增加1岁后,‘十三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又提升了1岁,这意味着在公共服务、医疗、养老等方面,国家将有更多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说。

细读纲要草案可以发现,大到贫困县全部摘帽、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小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更细更实的民生关切贯穿始终。

“规划纲要草案为我们描绘出让全体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的美好图景,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

生态更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我国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环境治理的攻坚期和总体改善的转折期,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诸多生态环保的表述,正彰显了这种决心和勇气。”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认为。

纲要草案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纲要草案指出生态环境领域将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开展包括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在内的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

“一些重大治污工程,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现在明确列入规划,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也为我们描绘出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令人振奋、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说。

制度更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3D打印企业之一,来自比利时的上海玛瑞斯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

“中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上海玛瑞斯三维打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琴恩说。截至目前,玛瑞斯已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成立中国分公司,拥有数十家合作伙伴。

今天,“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翻看纲要草案,制度建设所占篇幅之重超乎想象,成为未来五年工作重中之重。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根据规划纲要草案,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在未来五年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严密的制度,才可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建立更加可靠的保护网和救济网。透过“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充满民生温度的制度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向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加速迈进;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不断彰显社会公正……

“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规划纲要草案格外重视制度建设,‘十三五’必将成为各项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提升的关键五年。”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五:收入分配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收入分配:稳定增收,缩小差距

新闻背景:根据“十三五”规划,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优化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推动消费升级,体现社会公平的基础。税收改革、养老金待遇调整、社保资金,这些事关老百姓“钱袋子”的民生政策,在今年两会上将受关注。

专家点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确保居民稳定增收的同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需要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薪酬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热点解读

全文共 18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为研究制定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最近的市场也因此消息而频频呈现盘中异动,融资资金回流较为明显。

不过,短期市场的热络或许还未到让投资者全面乐观的时候。消息面上,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大的消息虽然长期利多市场,但短期则明显被市场放大解读,并已在行情上有一定的过度表现。由于该消息属于旧闻,作为试点,利多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也会因管理层收放的谨慎会相对缓慢。通过对十八届一中全会至四中全会前后的A股行情的研究发现(表1),市场在会议前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值得投资者注意。以上证综指为例,虽然在上述四次会议当周涨跌不一,但会前一周和两周合计均出现下跌。而从会后行情表现来看,除第十八届二中全会延续较长下跌趋势外,其他三次则均很快出现阶段性低位并反弹上涨。虽然市场未必会简单地重复,但总体来看,由于五中全会将在一周后才召开,故在接下来的一至两周时间内,投资者仍需适度地谨慎为好,避免让前期获利被重新侵食。

结合管理层近期多次的表态来看,市场正处在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阶段,并会渐次转向建议阶段。目前来看,A股仍会在区间范围内继续构筑底部,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点位已非常低,波动也在减小,但由于市场推升所需的增量资金如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等大型资金的入市和建仓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杠杆资金的合理合法进入也在等待程序化交易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的通过,因此,在指数波动幅度逐步缩小下,节前市场进行区间震荡仍可能是短期主旋律。

行情筑就急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春风

从第十八届历次会议的议题来看(表2),会议中多次涉及党建有关的人事选举、任命及处分,特别是前期多届五中全会(如十四届五中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等),还与违纪官员的审查报告的审议议题有关,所以,本届即将到来的五中全会,除了惯例性审议通过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外,诸如中央委员会委员的人事增补、任免,特别是违纪官员的处分等决定应亦不会例外。

事实上,值得注意的,就在10月1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已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而且同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更重点提到了“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等内容。这或意味着,自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开始,从严治党、将反腐继续深入推进的内容应极大概率出现在本届五中全会的议程中,为未来“十三五”期间深化改革、推进小康建设提供清正廉明的市场环境,这对于市场而言可谓是实质重大的长期利好。

此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经济发展前提相匹配,虽然受经济转型的指向影响经济增速或有微调下调,但是经济适度的增长仍然必要。就在在上周的深改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为即将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行的专门研究中就对无论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还是“消灭贫困”,最终都离不开经济的大发展的思路奠定了基调,这亦足见发展经济之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在这一基础上,能够为GDP带来贡献的新型投资、生态消费等大市值品种的上行也会带动行情的重新演绎。总之,结合上述对于第十八届例次会议后走势的分析,同时考虑到自十五届五中全会后每次市场都有或短或长行情的出现(表3),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的1~2周亦或有较大概率反弹行情的出现。

新行情热点提前透

回溯历届五中全会会议的议题,可以发现,自1995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开始,审议通过“五年规划”已成为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表4)。而五中全会前的深改小组第十七次会议,被视为传递五中会议内容的“风向标”,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以及阶段产业目标方面,可以较清晰地透视出“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大方向,进而对未来行情走势进行指引。

由于经济建设被摆在“十三五”规划的首要位置,在全球经济放缓,出口拉动恢复较慢的前提下,与投资有关的基础建设类、公用事业类,以及与扩大内需和消费有关的缓解老龄化的“二胎全面放开”产业链、新兴产业(如信息化、高技术类等产业)有望成为接下来的投资重点之一。

另外,“十三五”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最后五年,深改会议对“十三五”规划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考虑,从“十一五”就开始的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是扶贫,其中与生态农业有关的细分智能、信息化概念,与深化改革有关的农垦改革等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全国两会观后心得体会

全文共 4302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国企改革推出重大举措,落实董事会职权等“十项试点”计划公布,标志着国企改革又一次向深水区重点突破。

两年多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8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261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785项。

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潮掀浪涌,奏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强音。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将提交审议讨论。届时人们可以看到,一份彰显改革决心、贯穿改革主线的规划将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增长引擎

这段日子,紫晶立方的淘宝小店销量激增,元旦、春节、情人节……定制3D打印礼品设备的采购单接连涌来。

这家由大学生创立的小公司,3D打印机销量已达1400余台,正在商谈的经销商订单超万台。

创业梦想的实现,得益于两年前的一项改革举措。

2013年3月1日,还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王世栋拿到了商事制度改革后北京首张企业营业执照,创办了紫晶立方。“因为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让我们轻松迈过了创业的第一道门槛。”他回忆道。

一元钱办公司、简化住所登记、改年检为年报……商事制度改革调动了千百万创业者的积极性,去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

“实践证明,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为市场主体减负、能为大众创业松绑,能够发挥经济运行‘发动机’和‘稳定器’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定,任务艰巨。发展动力何在?

路径就在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个个微观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力,汇聚起大范围高强度的发展能量场——

杭州滨江区,春节刚过,全球最大视频监控设备生产企业之一的海康威视,就忙着盘点业绩、谋划开局。从科研单位转身为实体企业的海康威视,在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最早的板卡产品到现在已经卖不动了,后续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后,企业发展曲线始终是上扬的。”企业负责人陈宗年说,当前不少传统企业面临困境,但同时也有许多创新先行企业进入良性轨道。

一项项谋当下、利长远的高端改革举措推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财税改革先声夺人,夯实发展基础;价格改革破冰前行,催生发展活力;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疏通经济血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促进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员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处置权、收益权……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构建人才集聚机制,点燃创新的火种。

一个重大思路的调整,引发全世界关注。从供需两端入手,着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山东小城龙口,一块价值大约每吨1万元的普通铝锭经过挤压、焊接、拼装,变身高铁列车的一部分,价值超过6万元。这块普通铝锭的华丽蜕变,是“龙口智造”的代表作。

面对产能过剩压力,以铝业为主的龙口市近年来着力从供给侧推动改革,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升级,形成了从能源、铝土矿到铝合金终端产品的完整高端铝材产业链。

去年底,新加坡《联合早报》敏锐发现,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领导层继“新常态”之后,再提出另一个经济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从LV包到尿布,一边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一边是中国游客‘买断’全世界,这些产品不是中国不能生产。”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说,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是动力,实体经济是主体,改善人民生活是最终目标。”

2015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已跃升至66.4%。展望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缩无效供给、改造落后供给、创造优质供给,必将释放出更大需求潜力,使消费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只要全力加强改革,中国未来5年就能实现年均6.5%的增速。”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说。

强改革——瞄准难点痛点发力,补齐发展短板

河面铺满绿萍蓝藻,一些地方漂着死鱼……这是不久前记者在蚌埠市淮上区淮河支流三浦大沟岸边看到的一幕。淮河,曾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多年治理下来,虽然干流水质明显好转,但支流水质仍让人忧心。

“因为污染重,村里人吃水都困难!”当地村民说。

发展有制约,现实存短板。解决之道何在?

就在深入推进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和民生痛点,加快补齐短板。

“无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无论是解决民生难题还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都要通过改革推动、靠改革实现。”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说。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宣言书——

针对资源环境制约,中央层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出一套理念先行、目标明确、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1+6组合拳”,从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建立环境监测新格局、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明确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等多方面作出一体化制度性安排。

地方层面,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刚刚召开的地方两会,“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热词:北京提出不以GDP论英雄,要求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上;福建强调“决不能要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

这是提高人民“获得感”的承诺书——

2015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发布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

“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启动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采取四项主要措施加强儿科医生人才培养,到2020年,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以上。

1.3亿65岁以上老年人,期待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便利医疗保障;9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期待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收入;7000万贫困人口,期待早日脱贫奔小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指向。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贫困县退出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一系列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措施蓄势待发,预示着未来五年将是一个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时期。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必须依靠人民。人民从改革中受益,有了更多获得感,会更加支持改革。”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

这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决心书——

不久前,国办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为所谓“黑户”打开了实现权利之门。虽然少数人因出生证明补办和领养登记而遇到一些困难,但随着制度的完善,这些难点将逐步消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把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竖起权力与司法间的“防火墙”,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立案登记制改革正式实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项项“啃骨头、动奶酪”的举措令全球瞩目。

促改革——增强攻坚克难意志力,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在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30多年来,容易的改革基本完成,而深水区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艰难险阻怎么办?办法就在拿出击楫勇进的决心和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促落实,必须革除畏难观望心态。

2016年上班第一天,8位民营企业家应邀走进上海市委会议室,就如何以改革促创新、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献计献策。

尽管上海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但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形势,市委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要当好发展的排头兵、改革的先行者,就要始终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每项工作都要有时间表,都要真抓实干、注重结果。”

必须去除等待观望、畏首畏尾,否则,改革将一事无成。

近日,环保部宣布已如期完成与直属8家环评机构率先脱钩的承诺。这是环保部针对“红顶中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主动推出的改革之举。

“今年还将有200家类似的环评机构需要脱钩。”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这项工作非常繁重,也很敏感。这是割自己的肉,阻力很大,但是我们坚定不移。”

瞻前顾后、抱守私利,改革就难以深化。

公车改革、简政放权、国企薪酬改革、足球改革……每一项深水区的改革措施都是在“动奶酪”“破藩篱”,都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促落实,干部状态是关键。

2015年11月,“史上最高规格”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并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有明确目标,更有实招硬招。中央抓扶贫工作从完善考核约束机制入手,以改革的手段克服当前“为官不为”“贫困县领导不关心扶贫”等问题。

“把改革落实到位,就要用‘硬手腕’推进,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由中央督查,做不到的就要处理人,一票否决。”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说。

——促改革,提高能力是要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按照中央部署,2016年将再安排河北、山西等10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

“不仅要查缺补漏、有序推进,还要善作善为、善始善终,以创新思维着力维护和发展农民经济权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只是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一系列难度系数大、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并进入实施阶段,牵一发动全身,都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中央已经明确,要把试点先行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对一些难度大的改革,中央定方案,地方趟路子,充分发挥试点对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理工大学教师马建苹正在对自己有关教育的议案做最后修改完善,她说,“发展优质、均等化的职业教育不能只是笼统鼓励倡导,要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深化改革联系起来,把措施落到实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以改革促发展,是时代的重任、人民的重托,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全国两会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的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下面语文迷为大家整理了适合高考写作的素材——两会

2016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2016两会热点

个税改革: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个税改革方案已交国务院

楼继伟说,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不是个税改革方向。目前个税改革方案已提交国务院,今年将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楼继伟说,中国将转向综合个人所得税体系。新体系将基于完整的资产信息。新体系下房贷利息、教育和抚养子女费用将可减税。

高考改革: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全国高考一张卷为时过早

13日下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两会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经过综合考虑,“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仍然是9年,并且由于各地教材不同、课程改革进度不同,教育模式的改革不尽一致,不会实行全国高考(微博)一张卷。今年,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个省份高考自主命题之外,共有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建议多校划片向全国推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进入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多校划片向全国推广。这种办法是在当前义务教育不均衡下的暂时办法之一,今后随着教育改革,让家长在身边能选到满意学校。

股票发行注册制

刘士余:注册制必须搞 但不可单兵突进

刘士余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必须搞,但注册制不能单兵突进,要建设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法治环境,为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

刘士余还表示,去年A股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多部门果断出手稳定了市场,未来当陷入市场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景时,仍然应当果断出手。此外,未来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融公司退出为时尚早;未来几年A股市场都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去产能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绝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调结构、去产能,对于老百姓来讲,最为担心的是下岗潮的出现。会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就成为敏感而又热点的话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企安置困难职工,“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雾霾治理: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雾霾治理正处在第二阶段

3月11日上午,环保部部长陈吉说,污染治理有三个阶段,要从没搞清楚污染源,治理的效果就不佳,也见不到效果,发展到持续治理,但是受很多自然的边界条件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环境质量,再到最后的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不再受这些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边界条件的影响,最终解决环境问题。

陈吉宁说,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走向第三个阶段,硬举措应对硬挑战之下,空气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全年PM2.5浓度,都发生了积极变化,去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国NASA卫星也观测到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现了颗粒物的降低。

出租车改革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推动出租车与专车融合

出租车改革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杨传堂认为,行业管理者首先要考虑城市整体出行效率,同时兼顾不同群体诉求,以及社会稳定、 就业、公共安全、公众出行需求等多重因素,其目标是多元的。充分吸纳社会意见后,交通运输部正在进一步优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鼓励差别化、多样化服务,进一步规范经营,推动出租车与专车融合发展,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将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试点,创新对互联网平台新兴服务业态监管的模式和技术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广东省两会召开时间及热点内容

全文共 199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近日,各地方纷纷召开两会,那么作为经济重点的广东怎么安排的呢,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会议又有哪些热点内容?以下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6年1月23日开幕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2016年1月25日开幕

1.热点 提案 粤民营经济总量 如何夺回第一?

省民建建议:尽快出台全局性扶持政策体系

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总量已经被赶超。笔者从18日省民建召开的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在今年提交政协大会的提案中,省民建建议我省尽快出台扶持全省民营经济的全局性政策体系,针对涉企收费项目多这一问题,呼吁全面取消省定行政收费项目。

省民建表示,2014年,广东私营企业、个体单位数比江苏分别多37.43万户、75.49万户,均居全国第一。但广东民营经济总量首次被江苏超越。2014年,江苏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5473.10亿元,超过广东402.51亿元。另一方面,广东超大型企业数量也远少于江苏。

省民建认为,可以预见,民营经济将是“十三五”时期粤、苏两省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建议我省尽快出台全省民营经济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政策体系。尽快出台《关于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规划性文件,将其作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和成为广东未来竞争力支撑主体的纲领性文件。

省民建分析认为,对于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着多头监管轻服务、涉企收费项目多的问题。2014年,我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的国家项目仍保留29大项,涉及28个部门的85项收费项目,省级收费项目仍保留8大项,涉及7个部门的12项收费项目。对此,省民建建议,我省应全面实施省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全面取消省定行政收费项目,实行省定涉企“零收费”,同时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2.热点 提案“互联网+医疗” 遭遇“信息孤岛”

省农工党支招:省政府牵头建立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

随着网络医院、微信挂号、电子病历的兴起,“互联网+医疗”成为潮流。但笔者从18日省农工党召开的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近年来产生的大量医疗数据仍然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信息孤岛”成为困扰高效整合医疗资源的难题。对此,省农工党建议应由省政府牵头建立研发中心,搭建起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

省农工党在今年拟提交的提案中表示,我省医疗领域大数据来自不同的行业,数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数据池中,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标准缺失,目前来自不同厂商各类移动医疗设备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互通。

省农工党建议,应由省政府牵头成立医疗大数据平台研发中心,负责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目前,我省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立了自身的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三级医院,其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程度已经很高,一部分市、县(区)也建立了区域性的卫生信息平台,加上全省的医保数据平台,这是建立全省统一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事实上,近年来,我省社保部门为解决医保病人省内异地即时结算问题,建立了省级医保“三个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数据平台,在全省统一了三个目录代码,并于2015年11月24日在21个地级市全面上线,目前在省内54家医保定点医院正式使用,奠定了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3.热点 提案 高水平大学 建设得“加钱”

省民盟提议:提升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到2—3万元

广东如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在18日召开的省民盟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笔者了解到,一份拟提交今年政协大会的《关于促进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建议》提出,我省应将高水平建设大学的生均拨款水平提升至2—3万元,以追平全国平均水平。

省民盟调研发现,目前,在经费总投入上,全国“985工程”大学平均投入水平约为31.50亿元,我省入选“985工程”的中山大学为48.50亿元、华南理工大学为40.40亿元。然而,入选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其余5所高校中,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平均仅为14.22亿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7.28亿元。

就生均拨款而言,我省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在1万元左右,即使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也仅提高到1.2万元,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发达省市的生均拨款水平。

省民盟在提案中建议,在参照北京、上海、香港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现状的背景下,建议把我省确定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几所大学的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到2—3万元,并按照当前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力度,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

此外,提案指出,我省高校的科研经费仍存在着按政府行政经费管理,与高校的科研运作规律不相适应的现象。特别是经费拨付按年度执行,且经费拨付滞后,导致高校需要执行2—3年的项目无法有序开展工作,建议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由当前按年度预算改为更符合科研规律的3年或更长周期。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全国高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作文

全文共 6942 字

+ 加入清单

2016高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作文 马老师寄语:从年前发生的雾霾事件可以预测今年的热点作

文是环境保护。望你们将有关的句子背熟,切记切记。

1、低碳生活 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采取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请你写一篇短文向一家英文报社投稿。内容包括:你的具体做法、你的感受以及建议。

提示词语:be good for, everyone, ride a bike, think, make a difference, environment, suggest, reuse

★范文

Low-carbon life is good for everyone. To help with the environment, I always walk or ride a bike to school instead of taking a car. Besides, I will try to use things that can be recycled and I never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I leave the classroom. I think it’s my duty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 And even the simplest activities can make a real difference to the environment. So I suggest we should reuse books as long as possible. And we’d better not spend much money on expensive clothes. If everyone does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I believe the earth will be a better place。

2. 假如你是Li Lin,你的英国笔友Eric来信询问你家乡是否有雾霾(thick haze),情况如何。请按提示写一封不少于60词的电子邮件回复他。要求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内容可在包含要点的基础上适当发挥。提示:1. 感谢他的关心;

2. 介绍:(1)去年冬天有多次雾霾; (2)空气被严重污,危害:车祸,生病等;

3. 正采取各种举措减少其发生。

Dear Erik,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You asked if there is thick haze in my hometown. Thank you for your caring for the weather and my health.There was heavy haze last winter. The air is badly polluted. Many traffic accidents happened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to go to see

the doctor because of the smog.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great harm caused by the smog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The government suggests people to go to work or school with the public traffic, such as the bus and the underground. Also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According to me, I will go to school by bike or on foot, and I won’t throw the waste anywher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some good ideas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Lin

3、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成长中的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你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应当是怎样的呢?请根据下面的信息提示,写一篇短文,首句已给出。

信息提示:健康饮食;早睡早起,不熬夜;参加运动,强身健体。

要求:根据信息提示,把握要点,适当发挥,不逐字翻译。字数在80词左右。

★范文

I think healthy habi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us.

All of us want to be healthy. First, we should get enough sleep during the night. We can go to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 Staying up late is bad for our health. Second, we must have the right kinds of food. We should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less meat. We should drink a lot of water. We should have healthy eating habits. Third, we should do more exercise to build up our bodies. Finally, we should wash hands before meals and brush our teeth twice a day. If we don’t feel well, we should go to see the doctor at once。

4、怎样学好英语 世界在发展,文化在交融,英语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怎样学好英语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几年的学习经历你一定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请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谈谈你的建议。

要求:1. 词数:80—100词(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 字迹工整,语言流畅,表达正确,逻辑清晰。

★范文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English is important and useful to us. How can we learn it wellHere are my suggestions。

First, we should often listen to the tapes, English songs and programs. Watching English movies is also helpful to us. Second, we should speak English in class as much as possible.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The more you speak, the fewer mistakes you’ll make. Wed better join the English club and practice with others. Third, we can read more Englis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t’s good for us. At last, we should recite some good passages and keep diaries。

In a word, as long as we do mor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we will learn English well。

5、感恩 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对老师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教诲,让我抛却愚昧;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对社会心存感恩,因为社会给了我智慧和力量。自从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以来,书本免费,食宿免费,而且还有贫困助学金等。面对这些,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感谢祖国对我们的厚望和期盼。让我们永远记住: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全社会!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80—100字的作文。

★ 范文

What should we thank

The thankful great universe provides the environment of existence for us and give us sunlight, air, water and everything in keeping with us existence of space, bring storm to let us accept to toughen for us, bring to us mysterious let us look for. The thankful parents give us the life, make us feel the merriment of the human life, feel the genuine feeling of the human life, feel the comity of the human life, feel happiness of the human life, also feel hardships and pain and sufferings of the human life! The thankful teacher works with diligence and without fatigue everyday of teach, give us knowledge ability, and put on the wing which flies toward the ideal for us. The thankful classmate and friend grow up with us and let us no longer stand alone in the itinerary of life. The thankful our country provides us with free books, dormitory and food. Whenever it is, we should keep a thankful heart towards everything existed. Only thus, can we become a useful man.

6.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利用周末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或请家教。对于这一现象,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请根据以上提示,以“Is a training class or a tutor necessary”为题,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1. 包括所有提示内容,可适当发挥。

2. 信中不要涉及真实的人名和校名及其它相关信息, 否则不予评分。

3. 词数:不少于60词,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going to all kinds of training class or getting a tutor at the weekend.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

Some think it is necessary. First, they can learn better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s than by themselves. Second, they can strengthen what they learn in class. Third, they can get more useful things in those classes.

However, other people insist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one thing, students will not listen carefully in their normal classes if they can get the same knowledge in training classes. For another thing, most senior

students haven’t enough time to rest. What’s worse, the purpose of most of the training classes and family teachers is to earn money.

In my opinion, a training class or family teacher is not necessary. We can study well at school if we work hard. (In my opinion, whether a training class or family teacher is needed just depends. If you are really very weak at or interested in a certain subject, maybe it’s OK for you. But be sure to choose a good and suitable class or teacher, otherwise it would b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7、如何减压让生活更美好 许多学习生活中的烦恼都会使人产生压力,为了更好地发现及解决同学们中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你们班特意开展了一次以"Less Pressure, Better Life"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请你准备发言稿,谈谈你的一些缓解压力的好办法,与同学分享,内容包括:

(1) 同学们中普遍存在的压力是什么;

(2) 我的压力是什么;

(3) 我是如何成功缓解我的压力的。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词数80~100。

★ 范文

Less Pressure, Better Life

Hello, boys and girls!

Pressur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today’s world.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Some students can’t get on well with their classmates, while others may worry about their exams。

I’m always under pressure, too. My parents want me to be the top student in class. So they send me to all kinds of after-classes at weekends. Last Monday evening, I had a talk with my mother. I told her I was not lazy. I really felt tired. I needed time to relax. My mother agreed with me at last. So I think a conversation with parents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s all. Thank you!

8、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水资源的短缺,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短文。

★ 范文 As we know,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 w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The amount of water which is suitable to drink is less and less. But some people don’t ca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全国两会热点汇总及解读

全文共 5279 字

+ 加入清单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据

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 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 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升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矗

9、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新承诺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关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完成了2014年初的承诺。但2015年会怎样的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2项新承诺进行了罗列及解读:

1.简政放权,以政府减法换来市场乘法。大道至简,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2014年计划取消和下方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实际完成247项,超额完成123.5%。简政放权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今年还将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2.深化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在“沪港通”试点基础上今年推出“深港通”,各项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必将带动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活力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更快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协调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体现在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能耗强度大幅下降上面,这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的中高速持续增长。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化解过剩产能。2014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并超额完成,制造业作为中国优势产业,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拉动经济增长。

5.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恒久承诺。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4年实际实现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32%,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今年尽管形势严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新常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将超额完成这一目标。

6.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内需激发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今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今年再开工27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释放巨大的内需。

7.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紧守“稳粮增收”底线。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良好态势下,粮食安全再成重点。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8.从引用水源抓起,三农建设落在实处。新农村建设突出加强水路建设,力争再减贫困人口。2015年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今年同去年新农村指标量完全相同。2014年公路,饮水与贫困人口指标均超额完成,今年将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对“三农”反哺。

9.织密织牢靠保障网,加大安居工程力度。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这些都比去年增加了百万套以上。去年棚户区,保障房新开工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均超额完成,相比去年,今年各项计划指标均增加,政府着力加大安居工程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危房改造与农房抗震改造。

10.加强节能减排,铁腕治理环境。新承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今年加大改造燃煤电厂力度,去年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改造1500万千万、脱硝改造1.3亿千万,分别超额完成867%和200%。今年还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治理机动车尾气,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黄标车。为治理环境从根本上加大了对燃煤电厂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我国还将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以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问题。

11.为碧水蓝天,加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今年退耕还林的力度超过去年两倍,还提出了造林9000万亩的目标。为永续发展今年扩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并决定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5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两会作为未来一年国家重大变革和走向可谓是万众瞩目,那么作为中小企业来说两会又为我们带来哪些政策利好哪?武汉普思策划为您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

热点1 深化改革:

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作为企业家重点关注的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企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中小企业将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各项红利。

热点2 反腐倡廉:

标本兼治依法反腐为企业带来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国家反腐的持续推进,官员对于经济行为的干涉会越来越少,政治环境也会逐渐清朗。“走后门”“开绿灯”“利益集团垄断”等行为将逐渐被打破。在经济和政策方面将会为企业添加更多的活力。

热点3 财税改革:

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让企业这摊水活起来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企业税务种类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和企业减负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和企业的负担,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4 就业创业:

把大众“创业潮”调动起来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

热点5聚焦三农: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本土企业发展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农村土地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发展区域。随着国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污染性的工厂落户农村土地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少。未来国家和政府将会大力扶持农村区域性种植业和养殖业,将为种植企业和养殖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全国两会热点曝光

全文共 3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1.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2.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3.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4.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5.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6.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7.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8.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9.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10.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11.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12.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全国两会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保障,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民生,是指人民、居民的日常生活事项,这两个话题向来是两会时的重点。下面是关于两会代表关于这两个话题的相关发言,欢迎大家阅读。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代表委员们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保亭县有不少贫困的村寨,这几年得益于大景区和风情小镇的融合发展,许多农民变成了乡村旅游服务员,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后要利用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项目,帮群众更好更快脱贫致富。

——海南保亭县罗葵村村支书林美娟代表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颜值,硬件改善容易,生活习惯改起来不容易。有些村子里整治卫生,起初许多农牧民不理解。改善农村环境是“持久战”,除了加大投入,还要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姚一萍委员

全国各地都已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但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理顺价格方面。目前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必须“一竿子插到底”,着手解决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委员

这些年的生活,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从糠箩跳到了米箩。曾经生活的苗族小山村如今大变样,新房子越建越美,背包客越来越多,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今后,应大力补齐文化生活方面的短板。

——贵州歌舞剧院雷艳代表

以前农民全靠老天爷吃饭,如今各级政府推广技术入村,把产量质量提上去,同时三农保险进村庄,大大减轻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新疆吐鲁番农技推广中心热孜万古丽·加马力代表

近年通过异地搬迁、连片推进等模式,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村里通了水泥路,有了戏台、篮球场,还要打造“梦里壮乡”旅游项目。接下来要发展更多项目,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发家致富。

——广西田阳县新立村党支书罗朝阳代表

过去农民进城成本大,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如今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推进,逐渐能够享受到城市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改变农民工“身在城里脚在村里”的窘境。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巨晓林代表

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这将极大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该区域既是三峡工程影响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建设将有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布局,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稳致富。

——湖北稻花香集团蔡宏柱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全国两会内涵心得体会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转型升级之道,更是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辜胜阻说。

他同时建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发展,要把“好事办好”,防止误导,避免“浮躁化”、“运动化”、“泡沫化”等误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企业是实体经济最基本的细胞。有企业负担相关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79%的企业反映“人工成本快速攀升”,66%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此外占比高的分别是“税费负担重”和“招工难”。

辜胜阻提出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成本等建议,强调“稳固经济增长之基,要打好消减实体经济成本的‘组合拳’”。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体系局部风险频繁显露。辜胜阻也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模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庭占全国1/3财产热点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贫富差距大、收入不均、资金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情况是中国面临的巨大问题之一,这样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困难与矛盾,然而这样的难题短时间无法解决,这将导致国家内部失衡更加明显。

贫富差距大、收入不均、资金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情况是中国面临的巨大问题之一,这样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困难与矛盾,然而这样的难题短时间无法解决,这将导致国家内部失衡更加明显。

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此外,从教育机会到医疗保障,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日前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上述判断。

报告内容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丛书是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撰写的系列专题报告,以全国25个省市160个区县的14960个家庭为基线样本,探讨民生问题状况、差异、原因和社会机制。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近30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现在的0.45以上。而据CFPS2012资料估算,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约为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财产不平等的程度更加严重。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教育机会、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差异明显

以教育为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这样励志的话语正在越来失去说服力。教育这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东中西区域差距和性别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十分显著。《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6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最低,此后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8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达到历史最高。户口、父母的教育水平、党员身份、出生所在省份等一系列并非通过个体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对教育资源获得的影响份额在过去三十年有所上升。这表明未来相关公共政策应该着力于减少劣势境况对人力资本发展的负面影响,使社会成员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医疗保障上,本应起到减小收入差距作用的社保体系反而起到逆向调节的作用。《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李建新的研究表明,健康状况更差的个体往往更加缺乏医疗保障资源,面临更大的就医压力。从收入上看,高收入人群享有更多的医疗补贴,医疗补贴不成比例的补贴给了富裕人群而不是穷人。

在性别方面,女性往往受教育水平更低,工作和收入更差,相应健康水平也比男性更差。女性更容易有抑郁倾向,自报慢性病的比例更高。但是,在决定个体就医机会的医疗保障方面,女性拥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却低于男性,在看病时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更高。

城乡差距巨大

城乡居民也存在巨大的健康和医疗不平等。农村居民的抑郁水平更高,其慢性病类型主要为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炎,而后两者主要由落后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导致。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医保虽然覆盖率高于城市,但是保障力度明显低于城市,因而,农村居民的自付比例仍然高于城市。

李建新等人在《报告》中阐述,上述不均等现象无论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视角,还是跨城乡、跨地区的视角去度量,都显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亟需得到有效解决,否则很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进而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瓶颈。

除此之外,《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还考察婚姻和家庭在转型社会的极速变迁,包括夫妻间财产分配、子代对年长父母的社会支持、流动人口对家庭的支持和担当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3·15晚会二号投诉热点解读:汽车问题

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15的热点话题之汽车消费投诉,下面就来看看网友们投诉了哪些问题吧。

一是购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合同中存在不合理格式条款,部分商家扣留车辆合格证等;

二是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强制消费行为,如强制搭售保险、挂牌、装修等服务;

三是部分经销商存在销售欺诈行为,包括把旧车当作新车卖,偷换新车零件等;

四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汽车质量问题,召回问题;

五是售后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售后服务不规范、价格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及过度保养等问题。

截至目前,2016年3·15晚会汇总的投诉结果,也印证了中消协统计的五大问题。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投诉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网络购物,占到了整个投诉总量的近20%。

一、质量问题

在众多的关于汽车的投诉中,涉及到汽车质量的投诉占比最大。

案例一:浙江温州的蔡先生在2011年3月份购买了华晨宝马3系轿车,2014年发现汽车在低速行驶时,方向盘突然失去助力,难以转向,仪表盘跳出一个方向盘的故障图标。他十分吃力地把车停到安全的地方,再次启动情况仍然一样。蔡先生察觉后发现转向方向机助力电子模块损坏,导致转向辅助系统失灵,上网查询后得知,有一批国产的2010年到2012年生产的3系车型方向转向可能失灵,需要召回。蔡先生立即与宝马公司取得了联系,但是对方却称其车不在召回范围内。

案例二:湖南的刘先生2013年2月购买了一汽大众奥迪Q5轿车,刚行驶5万公里,变速箱就出现了异常,挂倒挡时经常会出现发动机空转,无法倒车。4S店虽然承认变速箱质量问题,但要求刘先生自行与厂家交涉。

二、责任认定难

车辆出现故障时,究竟是不是汽车质量问题引起的?消费者难以判断。

河南的张先生于2012年10月购买了一辆奔驰E200L轿车,使用2年零5个月,行驶47000公里后,发现车辆变速箱渗油,经4S店检测情况属实。客服维修人员从车身底部变速箱的干净程度,以及有划痕的拆装螺丝判断出张先生这辆车的变速箱进行过修理。同时售后认为该车已超过了2年保修期,即便还在保修期内,变速箱配件更换过程中需重新添加变速箱油,这部分费用需由张先生自行承担,4S店只承担变速箱配件更换费用。但张先生向奔驰官方核实,通过观察变速箱箱底是否有灰尘,和拆装螺丝是否有划痕来确定变速箱是否维修过的说法并不成立。并且奔驰官方的说法是该款车的保修政策为3年不限公里数,保修期最低为3年5万公里。而变速箱油的费用是否应该由张先生承担的问题客服方面也一直未给出回复。

购车发票——

汽车销售合同——

汽车注册登记本——

三、车辆无法上牌照

在众多的汽车投诉中,因没有车辆合格证导致无法上牌的问题呈多发态势,涉及黑龙江、吉林、湖南、河南、辽宁等地的众多消费者。

2015年9月,齐齐哈尔市的徐先生在圣凯陆达和宏远天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东风标致3008轿车,可是至今仍未拿到该车的合格证,无法上牌。与徐先生有相同遭遇的,还有另外60多位车主。拿不到合格证的原因往往不是车辆质量问题引起的,而是一些汽车销售公司将这些车辆合格证用于质押或抵押借款。

因无合格证而无法上牌照的车——

像这样因合格证的问题无法上牌照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涉及的车辆品牌众多。

车主维权——

四、汽车售后问题

河南的王先生于2013年1月购得华晨宝马5系轿车,并按要求在该公司定期进行保养。至2014年10月汽车行驶5万多公里更换火花塞时,发现发动机气门室垫漏油情况严重。此时汽车尚在保修期,4S店免费更换了发动机气门室垫油封。然而2016年1月,刚过保修期的汽车又出现漏油的情况。此时,4S店要求王先生花钱修理。车主王先生认为,4S店在保修期内没有将汽车维修好,让故障拖过保修期,赚取维修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全国两会热点前瞻:GDP增速、反腐新动作、司法公正

全文共 3333 字

+ 加入清单

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两会将于3月初召开。一系列热点议题备受瞩目。

全国两会将于3月3日与3月5日相继召开(资料图)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全国两会会议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春光明媚,两会大幕将启。家事、国事、天下事,梦想的图景激荡人心;新常态、“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中国的步伐举世瞩目。随着“两会时间”临近,世界的目光更加聚焦中国。从改革开放的万千气象中,国际社会感知着来自东方的信心与力量。

跨越风起云涌的“十二五”,中国与世界携手迎来发展的新起点。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坚定信念,到“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再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谋划……在中国与世界紧密互动、深度融合中,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给世界带来机遇。“我们相信,中国仍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增长故事,并将继续提供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美国《福布斯》网站言论,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合作共赢的期待。

信心与期待,基于中国经济的实力与底气。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近600万中国出境游客“刷出”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消费,“散入春风满洛城”的中国年,不但成为一种影响全球的经济现象,也生动诠释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从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到全球经济增量的首要贡献者,从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到连续多年稳居最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地之首,“中国好,世界就好”正在成为全球共识。高铁、核电、智能手机、互联网经济等一张张耀眼的中国名片,激荡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浪花,标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变。

信心与期待,源于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活力。一家德国媒体叩问: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透过两会议程,答案可见一斑。无论顺风逆风,中国航船始终稳健前行,这与稳健高效的决策机制密切相关。作为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十三五”规划建议让世界再次见证了执政党的政治智慧。从确立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到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环境治理到铁腕反腐,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洞见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两会代表委员将通过民主立法、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多种方式履行职责,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汇聚全民族力量。这种强大的决策力、动员力、行动力,打造出卓越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根基所在。

信心与期待,来自中国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无论为破解发展短板建言献策,还是为改革攻坚凝心聚力,两会日益发挥集众智、汇众力的作用,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意愿有效转化为同心合力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面对挑战,中国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也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魄力。“中国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世界面临的问题……在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中国提出的规划和纲要是最行之有效、也最有可能实现的。”在世界经济艰难前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东方,期待从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中找到借鉴、汲取力量。

“乘之愈往,识之愈深,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展望两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呼之欲出。当中国踏上建成全面小康的新航程,世界也不断从这个东方古国的前行中发现新机遇。让中国与世界的目光交汇,让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两会热点解读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议案提案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全国“两会”开幕以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代表委员十大议案提案。其中,李彦宏提出的设立“中国大脑”以及马化腾提出的“用移动互联网防治雾霾”为今年议 案提案增加了技术含量,成为今年“两会”一大亮点。“元宵节放假”和“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建议更是获得网民普遍叫好。虽然“延长产假”和“提高个税起征 点”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仍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此外,莫言和崔永元提出的“学前教育”和“转基因”提案也赢得较高的关注度。

据悉,2015年"两会"代表委员十大热点议案提案总热度由媒体报道量、微博文章数和论坛博客文章数、微信文章数四项指标通过归一化赋权相加的方式统计得出,媒 体报道、微博、微信三者权重占百分之之三十,论坛博客占百分之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两会聚焦“四个全面”和“新常态”

全文共 88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两会”于15日闭幕,大会就若干法律和措施进行了深度讨论,可为今后政府的执政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其中,“四个全面”和“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走向最具特点。

“四个全面”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从严治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新常态”成为热议话题,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0%,中国经济将稳步增长;在全国人民政协委员会所采纳建议中,有40%以上与新常态等经济建设话题相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主要经济官员在记者见面会上也多次提及“新常态”。

此外,反腐败、外交政策、国防建设、雾霾、民生等也是“两会”的热议话题。

在过去短短数月以及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一个汉语热词迅速传遍中国大江南北。它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内涵,融入中国人的脑海,拨动人们的思维,触发社会各界对未来的热议和遐思。它也牵动着资本市场敏感的神经。

这个热词就是“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此后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到。两会召开前,《人民日报》连发数篇评论详细解读,迅速引起中外人士的关注。

这是执政党的庄重宣言和承诺。

在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展示分析了当下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同时描绘了2015年乃至更为长远发展的美好图景。社会各界看到,在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上,执政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号角再吹响,一场更为深刻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革扑面而来,甚至触手可及。让我们和市场各界一起思考:在“四个全面”远大战略布局的实施中,资本市场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会被赋予怎样的角色和历史性担当?

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托起“股市梦”

仅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应有的担当:“‘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节能环保”、“国企改革”、“中西部铁路建设”“万众创新”……

时光倒流到36年前。1979年12月的一天,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对来访的日本首相太平正芳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此后,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了中国共产党阶段性奋斗目标,内容不断丰富。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十八大又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

而中国资本市场也正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孕育、诞生、成长的。沪深交易所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一段时间每天只有几百万元的成交量,现在即使较低的成交量也较之前放大了不止十倍。而去年曾经有过的万亿成交量,它刷新的不仅仅是信心,更让全球投资者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打量这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所蕴含的内在动能。对此,亲历了中国股市20多年成长过程的苏林感慨道:“20年前,我的想象力再丰富,也想象不出股市会有如今这样的体量。”

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阶段之后,中国资本市场正朝着“从大到强”的目标迈进。

“是的,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强盛国家所必需的,也是我们这些普通股民所期盼的。”苏林用“风口”做比喻:“资本市场现在就处在实现‘小康梦’的风口上,想不腾飞都难。”

2012年11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面对中外媒体,用朴实的百姓语言,诠释了“小康梦”:“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小康梦”的官方正式表述正是“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当中,首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资本市场既是杠杆,又是引擎,还是推手。”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力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希军连用了三个比喻词来形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来自监管层的声音更是精准地从中国金融体系的融资结构大调整的角度,来理解资本市场面临的大机遇。

“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在发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背景下,当前是资本市场发展很重要也很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掩饰对资本市场大时代到来时必将有所作为的那份内心激动。

两会期间,肖钢接受上证报采访的微视频被广泛传播。在这段视频中,细心的人注意到,肖钢面带笑容侃侃而谈,面对连珠炮似的提问,他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一个个问题都回答得那样圆满。

肖钢显然有着准备。他是有意借两会这样一个特殊平台,向外界传递对资本市场良好的预期和信心。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直接融资比重确实较低、社会融资成本很高。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一定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资本市场作支持,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采取改革措施,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这位中国证监会第七任主席告诉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历年来讲资本市场最多的,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我们也感到责任很重大”。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美国直接融资占比平均为89.93%,而我国内地直接融资占比近年来平均仅为14.93%,远低于成熟金融市场水平。

“可以设想,如果按照美国现有的占比,中国的资本市场规模还得壮大很多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激动地说,“可以预期,未来我国资本市场会出现一个爆炸式的快速膨胀发展期。”

仅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应有的担当:“‘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节能环保”、“国企改革”、“中西部铁路建设”“万众创新”……

只要市场有需求 资本就有智慧

创新是引擎,市场是枢纽。在这个链条上,资本从来就不乏力量和智慧。创新资金链转起来,就会激活资本力量。

大格局伴生大需求,迎来大市场。

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强盛的独奏曲;今日“一带一路”,是世界共赢新格局的交响乐。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蕴藏着无限商机。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往来的商贸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互通互连之路;它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同时也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说其年轻,缘于“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潮流,加入世贸组织,重返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金融组织。与此同时,中国还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组织,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提供中国智慧、奉献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中国顺历史潮流,应国际大势的宏大战略,旨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构建。

我们又一次站在了选择的路口。

当一度引以为傲的“世界工厂”的光鲜感觉不再,中国将如何定位全球产业版图中的新角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亮出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两大热词,勾勒出了清晰的图景。

升级“中国制造”、孕育新兴产业,是全球经济新格局、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自然选择。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之下,植入新理念、拥抱新技术,是中国制造抢占全球工业制高点的必然路径。

一言以蔽之,中国要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升级,与“一带一路”及“走出去”战略,构筑了一个宏大而立体的国际化链条,旨在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未来的“中国制造”,将打破产品输出为主的传统出口形态,形成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态势。敬畏传统,拥抱未来。

期待“互联网+”将为中国经济插上飞翔的翅膀。创新是引擎,市场是枢纽。在这个链条上,资本从来就不乏力量和智慧。创新资金链转起来,就会激活资本力量。

这些安排是当下中国社会变革之中政府开列的推进着力点清单。毫无疑问,对广大投资者而言,你的投资行为从来都应该与国家的阶段性重大安排以及由此迸发的社会需求“相向而行”。只要市场有机会,资本就有智慧。

事实的确如此。在中国经济亟需转型升级的当下,资本市场再一次被赋予了不寻常的重任,也由此迎来自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改革给市场新动力 市场为改革加杠杆

可以预见,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投融资环境的不断完善,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中国创新经济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转型将获得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投资者也将获得更多的改革创新红利。

“改革红利将是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最强大动力。”

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通过媒体向外界传达了这一重要论断。

回首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渐次启动实施,“改革”成为热词。有人做过统计,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100多次用词“改革”;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140多次用到“改革”。

与此同时,沪深股市闻风而动,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深耕改革预期,涨势凌厉稳健。这一年,中国股市一举夺冠,成为当年全球涨幅最大的股市。

“这轮股市上涨是对改革开放红利预期的反映,是各项利好政策叠加的结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肖钢对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大涨的原因,做了权威的解释。

“改革会改变市场的预期。2005年至2006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中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牛市行情。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法制建设的完善,市场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部署,代表委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言献策,更是强化了投资者对改革红利的预期。

每一次深刻的制度性变革,都会激发出惊人的力量。

资本市场一直在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贡献力量。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国有股、法人股无法流通的先天缺陷,引领了A股市场波澜壮阔的一波大牛市。银河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A股市场国有企业总市值为25.24万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的60.4%。

“国企改革也是搞活主板的新动力,相当于资本市场二次股改,必然释放新的市场潜能。”宋丽萍提到,去年,深交所向部分国资大省提出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国企改革的建议,今年将按照“一区一策”、“一司一策”的方针,为上市公司“混改”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主板市场质量。

“要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不管怎样改、合并多少家,都要用资本市场,国企要力争把80%的份额放在资本市场,把国有资本做活做新。”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对记者直言,国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从单纯的管理国企转向如何让国企更善于用好资本市场。

在国资国企改革中,外界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寄予了较多期盼。“混合所有制的本意就是要让民营资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企的改革,对增强国企活力和提高社会公平也是有利的。”季晓南说。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等都做了具体部署。

可以预期,随着各领域的深化改革将如火如荼地推进,资本市场在改革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载的担当越来越重要。

“资本市场作为国企改革主阵地,具有其他市场平台无可比拟的产权明晰、交易公开透明、定价机制科学公允等诸多优势,可大大降低‘混改’中国有资产流失、民营资产被侵吞等诸多顾虑。”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认为,从过往混改实践来看,现实中最为稳妥、可行的政策都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的。

而资本市场要担当起这历史性的使命和重任,其自身的改革就必须加快。人们惊喜地发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措辞已经变化,由去年的“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改成“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这意味着,被监管部门定为“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的注册制改革提速了。这是市场开建以来面临又一次历史性的分野,其波及之广、影响之巨、持续之久史所罕见。

毋可讳言,中国资本市场历经20余年的发展之后,行政化的色彩依然没有褪尽,市场炒新炒差炒概念依然盛行。这要求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在股票发行、退市制度、信息披露、监管转型、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与安排。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是一系列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注册制的推行也将使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发生重大变化。

注册制作为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票发行监管制度,具有与现行的核准制完全不同的特征:

注册制下,只要不违背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企业能不能发行、何时发行、以什么价格发行,均应由企业和市场自主决定;

注册制下,将实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要求企业必须向投资者披露充分和必要的投资决策信息,政府不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投资价值进行判断和“背书”;

注册制下,各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中介机构承担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把关责任,投资者依据公开披露信息自行作出投资决策并自担投资风险;

注册制下,实行宽进严管,重在事中事后监管,严惩违法违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显然,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在于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其巧妙之处就在于既能较好地解决发行人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又可以规范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集中精力做好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理解了这些注册制的基本特征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推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实施,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少人在深思,为什么近年来百度、阿里、腾讯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龙头出走到海外上市,A股市场只留下地产、银行、钢铁等旧增长模式的“留守老人”?

答案其实很简单:现行的企业上市制度需要这些企业交出以往几年的实实在在“业绩”,而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全新盈利模式做不到这一点。

而另一番景象更令国内投资者兴叹:百度的市值在2005年上市首日仅为33亿元,而到2014年年底市值已达5090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石油市值则由2007年上市时的54576亿元坠落至2014年年底的18118亿元。

显然,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没有与经济结构升级相匹配,难以“产业升级”。A股并不能够成为充分反映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的“晴雨表”。

这一切,都将会随着注册制的实施而逐步得到改变。

“注册制实施将改变上市公司结构,使得更多代表创新和经济转型方向的上市公司占比提升,是股市长期繁荣的基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互联网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创新梦的杰出模范。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达到7%,占比已经超过美国,全球前十大市值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有四家。

可以预见,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投融资环境的不断完善,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中国创新经济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转型将获得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投资者也将获得更多的改革创新红利。

历史上渐进的改革曾经催生和壮大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成为资本市场不竭而澎-湃的内在动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又会加速全面改革步伐。

法制透明从严治党 让资本市场体魄成熟内心强大

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二者虽然外延不同,但精神内涵是一致的。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目标与法治的价值理念具有天然的同质性和一致性。

全面依法治国助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资本市场说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法治强,则市场兴。”

2013年11月,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之职不到一年的肖钢在“上证法治论坛”上发表演讲,开篇的第一句就是上面这段话。

这句看似很平常的话,用以验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的确道出了真谛。

从“3·27”事件,到银广夏事件、蓝田事件,再到不久前的万福生科(16.440, 0.69, 4.38%)事件,曾经发生的一连串损害投资者的典型案例,暴露出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基础薄弱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发展阶段,处在探索和壮大中,初期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法治化和市场化相对滞后是由市场基础和国情市情决定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认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也不可否认,与成熟市场相比,我们的市场法治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摆在人们的面前: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或已不适应现阶段市场发展要求,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不足,市场股权文化和法治文化存在缺失,监管执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需优化,违法成本较低导致违法违规行为依旧频发等。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勾画了“法治中国”蓝图。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蓝图下,资本市场的“依法治市”有了更可靠的依托和更精确的目标定位。

“依法治国对于股市意义重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微博]向记者表示,“依法治国精神下依法治市,将把中国股市的基础夯实。”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海达(17.080, 0.73, 4.46%)董秘何金成认为,“如果依法治国文化和环境扎实生根,经营个体和企业就会把精力放在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品牌创造、环境保护等方面,那么实体经济的活力就会被激发出来,资本的投向也会发生重大改变,有利于培养成熟的股市投资者,有利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大繁荣要靠法治。依法治市涉及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和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等相互影响的三个维度。

专家认为,现代资本市场法治的核心是培育股权文化,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在此基础上,落实依法治市需要从科学立法、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四个方面着手。

人们欣喜地看到,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资本市场依法治市的系统工程已启动,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而作为基础性工作的《证券法》的修订,更是受到各界的关注。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做好证券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工作。按照2015年的立法工作计划,今年4月下旬的常委会将要安排审议证券法修订草案。如果顺利的话,二审或者三审,今年内可以出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透露。

与前四次修订相比,这是一次全面修订。尹中卿说,“现在的修订草案新增了一百多条内容,修改了一百多条内容,删除了二十多条内容。”

作为市场的基本法之一,修改后的《证券法》无疑将重构未来资本市场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修改后的《证券法》就是一张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框架图。

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度。监管部门不再对发行人“背书”,也不过多关注企业以往业绩、未来发展前景,这些都交由投资者判断和选择,股票发行数量与价格由市场各方博弈。

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健全。不仅有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还有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交易场所、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的交易场所以及组织股权等财产权益的交易场所。

投资者的保护得到强化。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护,投资者适当制度、先期赔付制度、现金分红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和代表人诉讼制度相继建立。

“资本市场应当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块实验田和实现‘法治梦’的急先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如此评价资本市场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性及其在落实依法治国蓝图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资本市场是法治最好的示范地,是法制最好的推广场所。”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证券(19.82, 0.03, 0.15%)董事长崔坚说。

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二者虽然外延不同,但精神内涵是一致的。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目标与法治的价值理念具有天然的同质性和一致性。

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必然是一个高度依赖法治的市场。反过来说,正在朝着高度法治化迈进的资本市场,也必将会成为成熟的资本市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资本市场称雄于世界的那一天应该不再遥远。

细心的人们还发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开始就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近进一步上升为“全面从严治党”,并与其他三个“全面”并列为“四个全面”。

“只有从严治党,才能真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指出。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面从严治党”也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也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保证,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资本市场要建立“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需要社会建立“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社会建立“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政治领域建立“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从这个角度说,“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依法治市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可靠保证。

“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这让国人激动不已!古人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实,老百姓的中国梦非常简单:居有定所+病能有医+老有所养+社会公平!”一位名为“都市猎豹”的网友在网络上谈出他对“中国梦”的理解。“回到股市,投资者的股市梦又是什么呢?其实,也非常简单:合理回报+三公原则+严惩违规!”这位网民表达了他心中的“股市梦”:“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能够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在为中国股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分得一杯羹!”

可以相信,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由千千万万个投资者“股市梦”组成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强盛之梦一定会实现。在“四个全面”的引领下,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与国家战略布局和宏大目标紧密结合的大繁荣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广大公务员要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政府职能转变尤需深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然艰巨,广大公职人员理当全心为民、敬业尽责,做干净人、办扎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举措赢得了百姓衷心拥护,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风政风的好转需要珍惜和巩固。国家公职人员是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的群体,一言一行关乎群众利益,关乎党群、干群关系。公职人员队伍越干净,老百姓的利益就越有保障,获得感就越充分,对党和政府就越信任,投身改革、共谋发展的意愿就越强烈。这就是民心顺则事业兴的道理。反之,如果违背了这个逻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推进就难免遇阻。

百姓谓之曰“官”,权力实则来自人民。持廉守正、率先垂范,干干净净做人、规规矩矩办事,对广大公职人员来说是本分,更是责任。他们之于社会风气好转,既是参与者,也是获益人。

对公职人员来说,干净清白是底线,勤勉实干是关键。当前,还有少数公职人员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逃避责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工作中不“添柴”,反“添堵”。必须清楚认识到,做官不仅要干净还要正派,办事不但要规矩还要扎实,努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增光添彩,这才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尽之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因为特别的时间节点,而备受瞩目。在皖全国人大代表、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领会新理念 开拓新境界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对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必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引领我国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只有始终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将其贯穿“十三五”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才能不断开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境界。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全国政协委员黄德宽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喜人成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五大发展理念适时提出,既是我们党在新常态下对我国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鲜明体现了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引领性,对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更高要求。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首先要深入人心。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都十分注重理念更新和本领提升,在学习、领会、运用新发展理念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姚民和表示。

明确主方向 找准着力点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着力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抓手。全国人大代表杜应流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按照新理念的要求,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篇大文章。“只有坚持体制、科技、管理、文化等全面创新,打造驱动发展第一引擎,才能有效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加快培育形成支撑长远发展的新动力。 ”

“参考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绿色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全国政协委员王鹤龄看来,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情况下,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社会的共同行动。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绿色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必须具有系统思维、全局眼光,必须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宏观层面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观层面要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让不同行业协调发展;微观层面要搞好各个行业和产业内部人力、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高效均衡配置。 ”全国人大代表李霞认为。

激发新状态 实现新作为

新理念要落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全国人大代表夏玉发认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新理念,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要拿出奋发有为、敢闯敢试的新状态,带领群众抓好贯彻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赵韩表示,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关键是要用创造性实践,使之转化成为发展动力、民生福祉。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重大战略和务实举措,积极探索、大胆试验,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激发新状态,才能实现新作为;提振精气神,才能推动新发展。 “当前,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总体上蒸蒸日上,但也存在一些不敢为、不愿为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陈平认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改革攻坚,尤其需要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必须牢牢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先行先试的失误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