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村四月古诗800字【合集三篇】

浏览

436

作文

27

篇1:乡村四月小学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的天可真让人琢磨不透,上午还阳光灿烂,下午就乌云密布。不过我们还是决定去郊外走走。

几把雨伞在我们一家三口的手中摇曳着,纤细的雨丝不停的飘落到我的雨伞上。慢慢的,从伞上滚落下几颗雨珠。闭上眼,当我闻到清新空气中带有淡淡的花香时乡下就到了

我虽然不知道这是哪儿,但我知道这儿很美。面对眼前应接不暇的美景,我还来不及细看,便急忙先找到了第一个告诉我到达目的地的花香。“妈妈,这是什么花呀?”我陶醉于花香中,目不转睛的望着那娇嫩的花瓣。“这应该是蔷薇吧!“妈妈笑着说。”“对呀,‘四月蔷薇靠短墙’嘛!”我猛然醒悟。现在我才有心思欣赏其他美不胜收的景色。

我们来到草地上,草儿在雨丝的点落下头一点一点的。他们虽然有些还穿着黄衣服,但都统一带上了绿帽子。茂盛的小草,虽然不能像美丽的油菜花海一样在斜风细雨中随着雨的音乐摇摆,但总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可爱。一些高的草,从侧面抹过我的脚背,好痒啊!凉凉的,湿湿的。有些刚探出头来的嫩草,像小娃娃依着妈妈一样靠在高的草脚下,慢慢的洗着这个“贵如油”的淋浴。

在柔软的草地上,我们走着走着,前面奇迹般的出现了一条小河,正如我愿。我飞也似的奔向小河,脚不顾一切地踏在一个个的水潭里,蹦出无数个混着泥土的珍珠。雨一下子下大了许多,在短短几分钟内,雨丝变成了雨线,雨线又便成了雨点。它们一个个跳进了小河,调皮地把河面弄的满是一圈圈的“皱纹”。让河中映出的树,花,房子都变成了一片模糊。“爸爸妈妈,我们也要像渔歌子中说的一样,斜风细雨不须归吗?” 我问。

妈妈回答“那当然。不过我们可不钓鱼我们来找‘茅茅针’吧!”“好啊”!我开心地叫到,立刻行动起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寻找他们小时侯尝过的“可口甜品”。“妈,这是吗?” “不是”。“爸爸,这个是吗?”“不是”。我们一家三口的一呼一应拌着雨点的打击乐,好听极了。

雨时停时落,这广阔的田野里有不时传来啼叫声的鸟,有茂盛挺拔的树,有芬芳迷人的花,有整个大自然和我们一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诗中的乡村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的乡村其实挺美的,路边的田野里密密麻麻的农作物默不作声地生长着,五彩缤纷的野花肆意开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甜的味道。但道路是极窄的,且泥泞难行,村里多是小矮房,家家门口鸡鸭漫步,屎横遍院,叫人实在无处下脚。

当汽车行驶到那条熟悉的羊肠小道时,我们都惊异地发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路边的小矮房变成了一幢幢新的住宅楼,红色的瓦,米色的墙,还有许多供游客旅游休闲的农家乐饭店,让人不禁感叹如今农村生活的变化。

才几分钟的时间,舅舅家就到了。舅舅家也盖了两层的新楼房,院子里干净整洁,屋旁搭了一个瓜架,青绿的叶,弯曲的藤,给小院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另一边的空地上种着各种花卉和一丛毛竹,笔挺的竿,青嫩的叶,互相交错着,投下一片翠绿的浓荫。舅妈正穿着新衣服在厨房忙碌,闻到了久违的肉香,这才发觉,我饿啦。

吃完饭,舅舅提出带我们去后面的山上逛逛,上山的路是我所熟悉的,一鼓作气爬上山,又有了新的发现。以前山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几种农作物和一些野果树,如今却种了杨梅、桔子、板栗、柿子、弥猴桃等十几个品种的果树。舅舅说,这是近年来我县实施生态农业,退耕还林政策好,让现如今的农民不单单只靠种粮食赚点钱,还可以靠种水果发家致富。说得我们这些孩子按捺不住,摘野果子去。漫山遍野,翠色欲流中,那红彤彤的是什么,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多采几个,边走边吃,再看两手已是黑漆漆了。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太阳慢慢地从山边落下去,炊烟又袅袅升起,美丽的黄昏景下,家家享用晚饭,闲话家常,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没有喧嚣,有的只是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感受乡村独有的气息,让人陶醉。在县政府提出实施生态立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战略精神指导下,勤劳朴实的农村人正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一切,享受美好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钱江源头的开化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努力开创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诗中的乡村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曾赞王维之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诗中的乡村,便如摩诘之诗,意境悠远,源远流长。

乡村,自古以来便是历代文人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圣地。它区别于都市,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宁静。古诗中的乡村,有抒发归隐之心的超然;思念家乡、感时伤怀的悲痛;又有愤世嫉俗的感慨。它就在这千百年来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之中的文化与意境便完美的融入到那风景秀美的乡野之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有多少文人志士借这乡村抒发自己的情感。让村落变得富有诗书意气,让乡野变得意境悠远。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推己及人,将劳苦大众的困苦生活书写得淋漓尽致。古诗中的乡村,不仅仅是悠远闲适的乡野,更多的是对那世间疾苦的真实写照,还有那对那可悲世道无穷无尽的感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典型的以乐景写哀的句子道出了多少在外游子的感伤。乡村在这里便是家的代名词,无论所居何处,见到这乡村,内心是有多么的悲痛与思念。乡村不仅是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是情感的寄托。在这精神寄托与情感寄托中,归隐之心必不可少。

谈到归隐,不得不提到晋代五柳先生陶渊明,及其构想的绝佳圣地——桃花源。

“童儒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容识节和,木摔知风厉”陶公所想的归隐之地是这般得祥和。任何人读来,心中便是五味杂陈。这乡村,便如摩诘之画一般。自成一诗,自有韵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诗中的真情、这份静谧必不可少。古诗中的乡村,纵穿千古,随着诗人的思绪而起落。短暂之中,却是永恒。

“世上自有真情在”事隔千古,古诗中的乡村早已飘渺难觅,唯有诗人留下的那满满真情,满满热泪。读古人之诗,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满含古老文化的乡村;品古人之情,我们仿佛行走在那饱含悠深意境的乡野之中。无论是愤世嫉俗、深情思乡还是避世归隐。我们何尝不触动?何尝不感慨?何尝不落泪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