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了成语故事有什么感想和收获汇集20篇

如今科技日益发达,交通安全也成为一种生命的问题。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2646

作文

1000

篇1:八拜之交成语故事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了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听成语故事大全:夜郎自大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At the time of Han Dynasty, there was a small country in the south-west called Yelang, although it wa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the land was small and the people were few. But since Yelang was larger than the adjacent area, and the king of Yelang had never been to another country, then he thought his country wa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但是由于邻近地区夜郎这个国家最大,夜郎国的国王从没去过别的国家,他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

One day, when the king visited the border with his men, he pointed to the front and said: "What is the largest country here?" In order to appease the king, the men said: "Of course Yelang!"For a moment, the king looked up and watched the tall mountain, and said: "Is there still much higher mountain than this mountain?" The men replied: "There is no higher mountain than this mountain."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了!”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Later, when they came to the river, the king asked: "I think it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Our king is absolutely right," the men replied. Since then, the ignorant king had been more convinced that Yelang wa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Once, the Han Dynasty envoy came to the Yelang, the proud and ignorant king, who did not know that the country he ruled was only the same as a county in the Han Dynasty. "My country is larger than the Han Dynasty." he told the envoy.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对使者说:“我的国家比汉朝大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华而不实成语故事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腹内空空,没有学问。华:花,开花。实:果实。

出处

《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到卫国去出使。在回国的途中,他经过鲁国的宁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嬴看到阳处父长得仪表堂堂,很有气势,心想他肯定品德出众,就对妻子说:“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总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君子。现在,我觉得阳处父这个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为他办事。”

于是,店主就去找阳处父,表示自己愿为他效犬马之劳。阳处父觉得有这样一个人在自己鞍前马后服务也很不错,就表示自己求之不得。到了第二天,宁嬴辞别妻子,跟随阳处父走了。

两人往前走,宁嬴就和阳处父聊起天来。经过交谈,店主发现阳处父并没有真才实学,个人品德也不高尚。他想了一想,就改变了主意,离开阳处父回到家中。

妻子见他回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问丈夫:“你不是要去晋国吗?为什么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呢?”

宁嬴回答说:“我看他长得相貌堂堂,举止有度,以为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贵人。没想到他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夸夸其谈,让人讨厌。亏他还能出使外邦!他这个人虽然外表好看,但总是不务实,只怕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可能遇到祸害。我越想越觉得跟着他走不靠谱,就离开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志存高远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zhì cún gāo yuǎn

成语故事】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读八股文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他对书中的每一种中药都十分认真地考证,经过30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着。

【典故】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释义】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志向

【反义词】好高骛远

【成语例句】

◎ 他志存高远,将来能成大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璞玉浑金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ú yù hún jīn

【出处】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用法】作宾语;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近义词】璞金浑玉

【同韵词】三省吾身、黄帝子孙、玉成之恩、析律舞文、率土归心、希世之珍、列鼎重裀、翼翼小心、夏虫朝菌、动魄惊心、......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在文学上有名气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40岁才当上官,在京城任尚书吏郎,他很敬重有才学的嵇康,因工作调动想推荐嵇康去接替他的位置,可嵇康不愿。后来他为吏部尚书,启用嵇绍。王戎盛赞山涛是没有琢磨的璞玉

【示例】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  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话里有话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话里有话

【汉语拼音】huà lǐ yǒu huà

【近义词】:话中有话、话外之音

【反义词】:直言不讳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成语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话里有话造句】他说的不是很明白,似乎话里有话,没听明白只能去猜了。

【话里有话的成语故事

《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素知凤姐手脚大,贾琏的闹鬼,所以死拿住不放松.鸳鸯只道已将这项银两交了出去了,故见凤姐掣肘如此,便疑为不肯用心,便在贾母灵前唠唠叨叨哭个不了.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王夫人到了晚上叫了凤姐过来说:“咱们家虽说不济,外头的体面是要的.这两三日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是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躁点心儿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豁达先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豁达先生

成语拼音:hu dá xiān shēng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心胸。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成语来源:《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成语造句:他被人公称为豁达先生。

豁达先生的成语故事

孝廉蔡魏公对人讲鬼有三技:一迷、二遮、三吓。他列举他的表弟豁达先生遇鬼的故事。豁达先生晚上路过西乡,看到一个涂脂擦粉的女人跟着他走,后又上前拦住他,继而又变成披头散发、血流满面的恶鬼吓他,他始终不怕,鬼拿他没辙。

豁字开头的成语

豁达先生

包含有豁字的成语

豁达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续写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天真高,真大呀!他又向四周望望,看见了清澈见底的小河,带有芬芳的鲜花和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的大雁。它低着头,红着脸,走到小鸟面前,对它说:“对不起!我……我太自以为是了。”小鸟说:“青蛙弟弟,我要告诉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学多看,我看你最好搬个家……”还没等小鸟说完话,青蛙就叫起来:“好!好!好!这个主意可太好了,可0我把家搬到哪呢?”小鸟说:“那么你就把家搬到我们家附近的小河边吧。”青蛙一听,高兴地说:“好办法,好主意!因为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还能看见美丽的大自然,多么好啊!我爸可没有感受到过这么快乐的生活。”从此,青蛙一直和小鸟过着幸福的生活。

过了几十年,青蛙变成了长着白胡子、白头发,拄着拐棍的老爷爷,小鸟也飞不动了,也变成了老爷爷。这时候小鸟问青蛙:“青蛙弟弟,你过得怎么样啊?”青蛙说:“谢谢你给我找了这么好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今晨,起了个大早。

天气晴好,久违的阳光,今天一定会如约而至。

想到今天将有两场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久郁的激情就要释放,心里已是阳光明媚。

可是,一个人的早饭后,久等没有信息。给负责人打手机,竟然是“关机”。昨天与跟班的工作人员见了一面,也未留她的联系方式。

七点半了,负责人才开机。他说:“今天的演讲全部取消了。因为担心今天会下雨。小李没给你打电话吗?”

出门已经五天了。只有昨天上午进行了一场演讲,听众还在雨中零落。其他的时间,只能是闲居。

最近一段时间,单位里忙碌异常:三年级学生实习、二年级学生上课、新生报到、新生开学典礼、新生军训,而我却困居于南阳油田!

此时的心境,竟如羝羊触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何足挂齿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成语繁体:何足掛齒

成语简拼:HZGC

成语注音:ㄏㄜˊ ㄨˊ ㄍㄨㄚˋ 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何足挂齿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齿,不能读作“chì”。

成语辨形:挂,不能写作“桂”;齿,不能写作“次”。

近义词:无足挂齿、微不足道、何足道哉

反义词:津津乐道、大书特书、至关紧要

成语例子:不过先人留下来的几本破书,卖又不值钱,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当小说书看罢了,何足挂齿。(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英语翻译:not worth talking about

俄语翻译:не стóит говорить

其他翻译:cest insignifiant

成语谜语:区区小事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举旗造反,四方响应。秦二世慌忙召集博士与儒生议论军情。儒生认为应该发兵讨伐。叔孙通看出秦二世胆怯,明白他对儒生的话很反感,就说当前四方太平,那几个反叛的兵卒只是区区小事,何必把他们放在嘴上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故事:卜昼卜夜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卜:占卜。形容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成语故事

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御寇杀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边的,因此不能在陈国安身立足,便投奔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为“卿”。敬仲谦虚地说:“我是投奔贵国的客人,蒙您收留,让我在这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让人笑我不知足呢!”齐桓公觉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为“工正”,请他担任管理各种工匠的职务。但是对他的待遇,仍不同于一般官员。齐桓公经常找他谈天、游玩。

这段故事,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记载。同时,它还记载着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齐桓公到敬仲家里去,敬仲拿出酒来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兴,直到天快黑了,还叫点灯,要继续喝。敬仲婉言劝止,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我只准备白天陪您玩,却没有打算继续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形容游宴无度,不计时间,从白昼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昼,连续不休地玩乐,就叫“卜昼卜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安步当车故事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释义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蜀,走过来!”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怎么行呢?”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玉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

你们士人大卑鄙了!”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会衣着华丽。”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郎才尽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源于《南史·江淹传》。江淹是南北朝时期的才子,幼年家境清贫,读起书来非常用功,诗文都做得非常好。由于他早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能够接触到社会的真实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能够深刻地抒发忧谗畏讥和郁郁不乐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许多贫困知识分子共同的动荡不安的生活,道出了许多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许多失意者的共鸣,从而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作家,人们称之为“江郎”。

后来,他的文才大不如前。他之所以才尽,是因为附南齐高帝萧道成等人,做了大官,成为南齐的“帮闲文人”,从此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由于他的地位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所以文思渐衰,写出的诗文当然平淡无味。后来,人们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才思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饮醇自醉成语故事_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吴国的名将周瑜,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仪表堂堂,容貌美好。他自小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帮助孙策向江东发展,建立了孙氏政权。公元198年,周瑜来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并封他为建成中郎将。这一年周瑜才二十四岁。当地百姓见他年轻有为,英俊大方。都亲热地称他为“周郎”。不久,周瑜跟随孙策攻克了皖县。皖县的乔公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一年后孙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统理政事。从此,周瑜辅佐孙权,帮助掌管军政大事,在朝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周瑜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待人接物谦虚和气。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爱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对周瑜不满。程普也是东吴的名将,很早就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经营江南,是孙氏政权中的元老。他见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处于自己之上,内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卖老,给周瑜看脸色,借以抬高自己身价。周瑜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愿和程普闹矛盾,所以处处克制,事事谦让,始终不与程普计较,更不与他发生冲突。

一次,周瑜乘车外出,途中正好迎面碰上程普坐车而来。周瑜赶紧命车夫将车驶到一旁,让程普的车先过。程普目睹这个情况,以为周瑜在向自己讨好,非常得意。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南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击败。在这次战争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吴军左右都督,但战斗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事后,程普却贬低周瑜,夸耀自己。周瑜知道后不仅不予辩白,反说指挥这次战斗时自己还年轻,没有程公的帮助是不能取胜的。周瑜一再谦逊忍让,终于使程普有所触动。为了消除隔阂,周瑜又多次拜访程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良好愿望。在这种情况下,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跟周公谨相交,好比饮味道浓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

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

住着一个农夫

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

特别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干活

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

野兔看见农夫,吓了一跳,心慌的四处逃窜

结果,一头撞到树桩上,撞晕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活儿

走过去,捡起兔子

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兔子交给了妻子

妻子做了一锅鲜美的兔肉汤

第二天,农夫又到地里干活儿

可是,他不像以前那么专心了

干一会儿活,就朝草丛里看一看,听一听

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第三天,农夫不再干活了

从早到晚都守在树桩边

希望,再捡到兔子

但是他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兔子

从那以后,农夫就天天守在树桩边上等兔子

结果,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

可是,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

农夫不想努力干活,天天盼着能碰到好运气

从而,能得到以外的收获,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

宝贝们,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这周我认真阅读完了《成语故事》,这本书把成语分成了三类,分别是:为人处事篇、坚强意志篇、求学求知篇。各类成语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很多道理。

如: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理想化,要切合实际,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我的感悟是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通过不断积累新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

玩物丧志,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做游戏、看电视等等非主要事情,都不能过于沉迷其中,迷失方向,从而忘记了自己的志向,忘记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时间久了将变成废人。这个成语故事对我最大的警示是,我不能废寝忘食地看动画片。我很喜欢看《变形金刚》、《喜羊羊》等动画片,我一看到这些动画片,经常连饭都忘了吃,后来饭凉了也就不吃了,为看动画片,也不少挨骂。看了这个成语故事,我感觉到古人很早就知道的道理,我现在还没明白,我要赶紧改正,在不能“玩物丧志”了。

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我不仅知道很多成语的意思和应用,更让我受到了教育,知道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给我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多的帮助,我很喜欢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虎落平阳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轻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 鸡,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一国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落毛凤凰”吗?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斗,见周都督意欲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怒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目丑 ,无目也是丑 。去掉目丑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反唇相讥,遂吟诵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嘲讽,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这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虎落平阳的故事点评

【注音】hǔ luò píng yáng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解释】平阳:古称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相传中国古代尧帝建都平阳,史称“尧都平阳”,现翻译为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常与“被犬欺”连用

【近义词】孤雁失群、蛟龙失水

【反义词】放虎归山、蛟龙得水

【年代】古代

【例句】这叫做~被你欺,那时候哪,别说他不敢得罪我,连你也不敢得罪我啊。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虎落平阳点评

社会难免有现实的一面,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许多人都围绕在你的身旁,请求你帮助。但是一旦你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那群人又会十分现实,立马远离你,以防受到不好的影响。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有美好的理想,但也要接受社会现实,一切都要用平常心来看到,自己过得开心幸福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假期里学了两个成语,是守株待兔和塞翁失马这两个成语。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自己撞上来。形容不努力,只想不劳而获,也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有一个故事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懒的农夫,但是他一直很快乐。有好几天在偷懒,正好有一天他正坐在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下,树旁边还有一筐苹果。这个农夫一边吃苹果一边休息。突然,一只小白兔看见苹果就想吃苹果了,可是兔子没看路,所以一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农夫转过头看见了一只兔子,兔子的脖子都撞断了,蹬了两下腿就死翘翘的了。

农夫看到这一幕,高兴极了,他马上冲上去捡起兔子心里美滋滋的“哈哈,没费一点劲儿就捡到一只肥美的兔子,看来是我交了好运啊!还种什么田呢?我以后就坐在这个树桩旁,等兔子撞上来好了!”

第二天,农夫没心思干活了。他把锄头和没耕好的田搁在一边,一心守着那个树桩,等着兔子撞上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可他还是不罢休,心想“也许明天就有兔子撞上来了!”

就这样,农夫在树桩旁等了一天又一天,田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他也不关心。不过,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兔子撞上那个树桩了。

这个故事讲完了,还有塞翁失马的故事,意思是:比喻虽然一时收到挫折,也许以后会因此得到好处。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故事是:在古时候,边塞地区住着一位老翁,他见多识广,遇事沉着冷静,而且很有远见。

有一天,塞翁养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跑到了塞外去了。左邻右舍听说了这间事,纷纷跑来安慰他,劝他不要伤心。塞翁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对大家说:“丢了匹马未必是坏事啊,为什么大家断定这件事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过了几个月,好事果然发生了。那匹逃跑的马居然从塞外跑回来了,还带回来几匹胡人的骏马。于是,大家又纷纷跑来祝贺塞翁,夸他有远见。

看着大家,塞翁却摇了摇头,忧虑地说:“不能高兴得太早,这件事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祸呀!”

家中添了几匹骏马之后,塞翁的儿子很好奇。他骑上骏马,试着跑了跑。骏马看见新主人,便不听话,就把塞翁的儿子的脚摔伤了。

大家听说后纷纷来安慰他,塞翁又一次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对大家说:“我儿子的脚摔伤了,也未必是坏事,或许是好事呢?”

又过了几天,战争来了。好多人为了国家牺牲了性命,可是塞翁的儿子脚伤了所以在家里没去充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美玉“和氏璧”由于质地优良,因此扬名天下,成为人人都想一睹的至宝。后来,这块宝玉被赵惠文王所拥有。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听说此事,便想霸占此玉,并借机欺辱赵王。于是,秦王提起笔来给赵王写了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

赵王接到这封信件,明知这是秦王使诈,想将美玉骗到手,可是要是不把玉给他,他又会把此事当做借口,攻打赵国。而当时秦强赵弱,一打起仗来,赵国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赵王对此事无法决断,因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愁得不行。

这时,有人对赵王说,平民蔺相如是个饱学之士,经常帮人解决难题,如果请他到宫殿上商议,或许能出个好主意。赵王听说赵国有此奇人,心中非常高兴,忙派人宣蔺相如来见。

蔺相如见到赵王后,就请求由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走一趟。他说:“假如秦国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那么这笔买卖也挺合算,我就把玉留在秦国;如果他们没有献城的诚意,我再把玉完整无缺地送回我邦。”

赵王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太冒险了,但又想不出别的主意,只好拜蔺相如为使者,命他到秦国去献和氏璧。

蔺相如到了秦国,来到秦王宫中,把和氏璧双手奉上。秦王将美玉捧在手中,喜不自胜,根本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换的事情。

蔺相如看秦王并无献城之意,便赔着笑脸对秦王说:“这块美玉上有一块瑕疵,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来,待小臣指给您看一看。”

秦王虽然狡诈,也中了蔺相如之计。他一心想看瑕疵到底在何处,就把美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手捧美玉,靠在柱子之上,怒气冲冲地说:“依我看来,您并不想把十五座城交给赵邦,只想欺辱我国,让天下人看我家大王的笑话!所以我用计调回宝璧。您如果逼迫我,我的脑袋和美玉就在柱子上一块碎了!”

秦王一心想得到美玉,生怕有所损坏,急忙从旁劝阻。他一面表示绝不食言,一面答应斋戒几日后举行迎璧大典,让蔺相如将和氏璧正式献上。

蔺相如根本信不过秦王,回到住处后就将和氏璧交给随从,让他将璧送回赵国。

到了秦王举行典礼的那天,蔺相如严肃地对秦王说:“我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回我国,您如果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献与我国,我国大王一定会将和氏璧给您送来。如果不这样,您即使把我杀死也无济于事。因为天下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义的!”

秦王勃然大怒,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得放蔺相如回国。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盖世奇功,赵王就将他由一介平民封为“上大夫”,位列朝堂之中,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

成语释义

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原主。

故事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出处译文

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少儿成语寓言故事:羽毛未丰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羽毛未丰,指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