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诚信的成语及其故事(推荐20篇)

浏览

4488

作文

1000

篇1:得心应手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得心应手

成语拼音: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各种技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得心:指摸索到规律;应:适应。心里怎么想,手上就能相应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做起事情来非常顺利。

成语来源: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成语造句:秦牧《艺海拾贝·在词汇的海洋中》:“即使这些都做到了,还不能说在写作时就一定十分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的成语故事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得字开头的成语

得意忘形 得陇望蜀 得心应手

包含有得字的成语

马上得天 拼得工夫 愚者千虑 自以为得 鹬蚌相持 鹬蚌相持 鹬蚌相争 如鱼得水 不探虎穴 矢在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九牛二虎之力六字成语故事解析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周宣王听说公仪伯的勇力在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请来询问他的勇力有多大,公仪伯回答能将蠢虫的腿折断,能抵挡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动。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说自己能拖住九头牛的尾巴而不让其动弹。

【典故】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

【释义】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用法】作宾语;比喻极大的力量

【反义词】举手投足

【成语造句】

◎ 他除了怕把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与林业局拉的关系搞坏,还有些不便说的原因,宋旺是不知道的。

◎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走到了最远的山坡地。

◎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租到一所会场,刚刚开会,警察又跑来把我们驱散。

◎ 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志伟翻了身,阿姨端盆出去。

◎ 我又用匕首拚命挖呀,抠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这些东西都清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情意绵绵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情意绵绵

【汉语拼音】qíng yì mián mián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情有独钟、情真意切、开诚布公

【反义词】:虚情假意

【成语出处】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成语解释】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情意绵绵造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首歌,或长歌当哭,或情意绵绵,或伤心情歌。

【情意绵绵的成语故事

过南京,见着述弟;想象中下关车站,黄浦江畔,一刹那的别离难。同在世界上,说什么分散。何况情意绵绵, “藕断丝不断。”两月后,新大陆又见了述弟的足迹。大西洋的波澜,流不断你们的书翰;两个无线电杆,矗立在东西两岸,气通霄汉。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开卷有益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 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 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 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 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 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 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 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晋阳之甲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ìn yáng zhī jiǎ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政昏乱,争权夺利的杀戮时常出现。大夫赵鞅因不满时政,兴晋阳之甲,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举兵反叛,杀入国都,驱逐了当年晋王身边的宠臣荀寅、士吉射等。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解释】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用法】作宾语;指战士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束兵秣马、典则俊雅、一码归一码、单人独马、秦琼卖马、休牛放马、文君早寡、舍身求法、目可瞻马、洋洋纚纚、......

【成语示列】殷荆州兴晋阳之甲,往与觊别,涕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规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铁杵磨针的故事及启示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铁杵磨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铁杵磨针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针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故事周记350字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下午,我和妹妹一起坐在家里看成语故事

妹妹看了一会儿就显得不耐烦了。她一会儿要喝水了,一会儿又说要出去玩了,还一会儿跟我吵了。我想看来她是因为成语故事上的生字多,看不来,所以才会显得那么不耐烦,如果我读给她听,她一定会要听的。于是,我就对她说:“妹妹,你不要吵了,我来读给你听。这一些成语故事非常好看。”妹妹拍手说:“好呀,姐姐快读给我听!”于是,我就给妹妹读了起来。这一下,妹妹可认真了,一直听我读故事,再也不吵了。

我一边读给妹妹听,一边把成语故事中的一些好的段落摘抄下来。我把那些精彩的内容抄下来,那是因为老师布置我们的回家作业。整整一个下午,我就这样边读边摘抄,妹妹坐在边上静心听我读故事,专心看我抄段落。这个下午我读了十则成语故事,其中有《拔苗助长》、《抱薪救火》、《闭门思过》……

我读得有点累了,但是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妹妹听到了许多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广纳贤才

管仲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国贤才,齐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管仲还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这一切,使得齐桓公十分关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君来说是多么重要。他想,光有一个管仲还不行,还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这样的人才行。于是齐桓公决心,他命人在宫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宫廷内外一片红红火火,一方面造成声势,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来晋见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们经过这里时,除了发些议论或看看热闹外,并无人进宫求见。大臣们只是面面相觑,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在宫门口请求进去见齐桓公。

门官问乡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见大王?”

乡下人回答说:“我能熟练地背诵算术口诀,我希望大王接见我。”

门官报告了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十分好笑,背诵算术口诀算什么才能?于是让门官回复乡下人说:“念算术口诀的才能太浅陋了,怎么可以接受国君的召见呢?回去吧。”

乡下人不卑不亢地说:“听人们说,这里的火炬燃烧了整整一年了,却一直没有人前来求见,我想,这是因为大王雄才大略名扬天下,各地贤才敬重大王希望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己的才干远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纳,因此不敢前来求见。今天我以念算术口诀的才能来求见大王,我这点本事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王能对我以礼相待,天下人知道了大王真心求才、礼贤下士的一片诚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呢?泰山就是因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为不拒绝涓涓细流、广纳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经常去向农夫樵夫请教,集思广益,才会使自己更加英明起来啊!”

齐桓公听了乡下人的这一番话,被深深打动,认为乡下人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马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他。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贤才纷纷前来,络绎不绝。齐桓公大为高兴。

一个统治者若真心求贤,就必须有诚意、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面壁功深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代名僧普济的《五灯会元》。

意思:形容勤苦学习、造诣精湛的意思。

南北朝时,有个和尚名叫达摩,也写作达磨,是南天竺国(天竺,古印度)香至王第三子。

梁武帝普通元年,达摩渡海经广州来到当时南梁的首都建业(今南京)。梁武帝笃信佛教,但是达摩同他交谈后,却并不投契。于是离开建业渡江北上,到了北魏,在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的少林寺住下。

达摩在少林寺,整天整夜面对石壁而坐,不发一言,据说这叫做“壁观婆罗门”,人们谁也不懂他有些什么奥妙。他如此坚持了九年之久,直到老死。

这段传说虽然不可信以为真,但“面壁功深”的成语却是从这里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我相信你们都读过《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吧!是不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呢?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下这个让人发醒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述的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民,他天天在地里干农活,感到很累。一天,正在他干农活的时候,突然从草丛里窜出来一只兔子直接撞到了树上,死了。这个农民看到了很是高兴。从此以后不再干农活了,天天坐在树旁边等着窜出来的兔子。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有再有兔子窜出来,而他的`庄稼也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太贪心,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也不要死守狭隘的经验,要懂得变通,否则就会一无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神话的成语故事补天浴日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上古时代,有一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共工大败,气得向西方不周山一头撞去,把不周山撞坏了。不周山是撑天的大柱,大柱一断,天就坍塌了一大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山林起火,洪水横流,世界发生了可怕的灾难。创造世界万物的女神娲(女娲是邯郸市涉县人,娲皇宫就坐落在涉县境内),在大江大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来,把石子炼成熔液,然后用这种熔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她又杀了一只大得无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立在四方,把天撑住。还利用大火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场大难,始告平息。

太阳女神羲和,生有10个儿子,也就是10个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这棵大树有几千丈高,10个太阳,就住在这棵大树上。他们每天一个,轮流在天空值班。早上,不论哪个太阳值班,都由他们的妈妈羲和架车伴送。这辆车子很壮观,是由6条龙拉着的。从起点汤谷到终点蒙谷,共有16个站,正好一天的路程。车到第14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行,妈妈羲和架着空车赶回汤谷,为伴送明天值班的儿子去作准备。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阳离开扶桑,登上龙车之前,一定先要在咸池里洗一个澡。羲和还常常带着儿子们在东南海外的甘渊一块洗澡,甘渊的水,十分甘美,羲和把儿子们一个个都洗得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平常人们形容无可比拟的极大的功绩时,就借用“女娲补天”和“羲和浴日”这两个故事来作比喻,称为“补天浴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平且配有插图,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语故事有300多条,例如有不可救药,爱屋及乌,初出茅庐,南柯一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驴技穷》,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贵州这地方没有毛驴,有一个人就从其他地方呆了一头毛驴来到贵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当地的老虎看见驴子长得比自己还高大,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树林深处偷看。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驴子,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以为驴子发怒了,要咬自己,吓得赶紧逃走了,后来,老虎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便一步步靠近驴子,驴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这时,老虎终于看透了驴子,原来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跳起来把驴子吃掉了。这个故事比喻只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骊黄牝牡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骊黄牝牡

成语拼音:lí huáng pìn mǔ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骊:黑色;牝:雌性的鸟兽;牡:雄性的鸟兽。比喻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成语来源: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成语造句:请不要被事物的骊黄牝牡所迷惑。

骊黄牝牡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让孙阳(伯乐)挑选出很多千里马。伯乐老了,秦穆公问他有没有继承人,他推荐九方皋。九方皋出去找了三个月回来说在沙丘有匹黄色的母马,可派人牵回一匹纯黑的公马是匹好马。伯乐认为九方皋更能相出马的内在素质。

骊字开头的成语

骊黄牝牡

包含有骊字的成语

探骊得珠 骊黄牝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故事抱佛脚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这里的人,都非常崇尚佛教,老百姓们经常到寺庙里去烧香拜佛。

有一个叫余明的人,一天他喝醉了酒,手里拿着一个酒坛,一边歪歪扭扭地往家走,一边还在不停地喝着。走着走着,他遇到了一个朋友,两人说着说着,就争吵起来。他不服气,东倒西歪地拿起酒坛向对方砸去,结果被扭送到了官府。

到了官府,他的酒被吓醒了,听到自己要被治罪,他后悔莫及,“哇哇”大哭起来。他哭着对县官说:“我想请求您让我去寺庙里拜一次佛。”县官听后,疑惑不解地问:“到了这时候,你怎么想到要拜佛呢?”余明擦了一把眼泪,哭泣着说:“母亲平时教导我要经常去寺庙里烧香拜佛,多做善事。现在不去,以后就没有机会按母亲说的去做了。”

县官见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原谅了他,说:“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这次就算了吧,你快点去烧香拜佛,以后多做点善事,不要再作恶了。”

于是,余明来到寺庙里,抱着大佛的脚,认真地忏悔起来。

“抱佛脚”这个成语就是从俗语“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而来,它的意思是平时不作准备,临时仓惶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上天入地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84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出了名的吹牛鬼,名叫巴拉根仓,他住在蒙古,那里的牧民都喜欢听他吹牛,因为他吹出来的那些故事,时常使他们哈哈大笑,笑得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忧愁。

可是,那些有钱的财主们没有一个喜欢巴拉根仓,因为他的口才实在太好了,财主们谁也别想辩过他。所以,只要听到巴拉根仓在吹牛,他们就会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他快点生病死掉。

一天,巴拉根仓从草原上走过。牧民们见了他,都争先恐后地同他打招呼:你好啊,巴拉根仓。很久没见你了,你到哪儿去了呀!

巴拉根仓感慨地说:是啊!我们大概已有一年没见面了吧!在这一年里,我上天入地,可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也遇到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段时间,可真算得上是丰富多彩了啊!

牧民们都惊奇地问巴拉根仓:这是真的吗?他们知道这下又有故事听了,高兴极了,大家都争着要求巴拉根仓:快讲给我们听听吧,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巴拉根仓很乐意地说:好吧!现在就开始。于是,巴拉根仓便说了起来。

去年夏天,那天我正在家里闲着,我妻子叫我上山去打柴。老婆的话当然要听啦!哈哈!我拿着磨快了的斧子,骑上那匹又老又瘦的马,就往山上走去。走着,走着,马忽然站着不动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挂在腰间的斧子掉了,正巧把马的一只后腿给砍断了。唉呀,三条腿的马怎么能上山呢?我急了,就砍了一根粗树枝,绑在马屁股下面,当做它的后腿,然后继续上山了。可走了不一会,马又站住不动了。我回头一看,原来那根绑在马屁股下面的粗树枝已经长成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树了。这棵大树的树顶一直长到了天上。当时我想,到天上去玩玩也不错,所以我就沿着树干往上爬,爬了八十一天,我才爬到天上。我在天上玩了很久,后来,肚子饿坏了,我才想到回家吃饭。但是,我找来找去都没找到那棵大树。你们猜怎么着?原来是那匹瘦马把大树给拉走了。找不到大树,就没法回家了。怎么办呢?别紧张,我找到了一座喇嘛寺。这座寺里有几位佛爷,正没事找事,蹲在那里打苍蝇呢。我问他们:‘佛爷啊,我是从地上来的人,现在肚子饿极了,你们能给我一点东西吃吗?’起初,他们谁也不理我。后来才慢慢抬起头来对我说:

‘你没见我们也都饿着肚子吗?最近拜佛的人少了,供奉的食物也不多。告诉你,我们自己都没得吃,又怎么能帮助你呢?’我这才仔细地看了他们一眼,果然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连说话都有气无力地。我只好离开喇嘛寺,到别处去碰碰运气了。我在天上找了好久,竟连一个人影也没见着,实在饿得受不了。

就在这时,我见到了一根大冰柱。那冰柱很长,从天上直垂下来。我想也许这冰柱会垂到地上吧?所以,我就抱着冰柱往下滑去。谁知道冰柱并未垂到地上,它的未端离地面还很远呢。这时啊,我真是上天无门,入地不成了,抱着冰柱,在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我想起现在正是秋天,草原上的人们正忙着打草呢,草和灰尘正满天飞呢。于是,我就抓了一些草和灰尘,用它们搓成一条粗绳、绑在冰柱上,这才抱着粗绳往下滑。我滑呀,滑呀,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绳子吹断了。我被吓得头昏眼黑,只觉得身体直往下掉,结果,一下子从天上掉进了地里,就只剩下个头露在地面上了。

我的身体全部陷进了地里,动也动不了。我的耳朵旁边长着两棵小红花树,一边一棵。它们笑着对我说:喂!如果不是我们姐妹俩人遮盖着你啊,恐怕你的耳朵早就给风吹掉了。我很不服气:‘你们可别乱说啊!告诉你们,要不是我保护你们啊,你们早就被虫子咬死了!’谁要是听见我们那样争吵,一定会认为我们都相互讨厌对方呢。可其实呀,这样吵来吵去,是吵着玩的呀!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有一天,天气很暖和。我正想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忽然跑来了一头饿狼。小红花树看见了,就赶忙用自己的叶子遮住我的脸,不让饿狼瞧见我。可谁知那畜牲的鼻子很灵,眼睛也很利害,它一下子便找到了我藏身的地方。那饿狼一口咬住我的耳朵,我痛极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子很大的气力,双脚使劲一蹬,就从泥上里跳了出来。我抓住那饿狼就打。饿狼害怕极了,夹着尾巴想逃跑。这怎么行呢?我赶紧冲上前去,一把抓住它,使劲一扔,饿狼被我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摔死了。我把死狼拖回家,哈!哈!我的妻子刚好把饭煮熟。我饱饱地吃了一顿饭,就到草原上来看你们了。怎么样?我这一年来的生活够有意思吧!

牧民们听巴拉根仓讲完他上天入地的生活经历,禁不住都高兴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巴拉根仓,你可真是一个出色的吹牛鬼啊!

巴拉根仓一听,连忙说:说谎骗人,吹牛夸口是不对的。而我吹牛给你们听,是想为你们增添一点乐趣,减轻你们的疲劳。你们可千万不要把我当成一个不务正业、专门说谎骗人的家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用兵如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被刘备采纳了。

建安十八年,刘备留诸葛亮等镇守荆州,亲自率兵进入益州。第二年,诸葛亮领兵来到雒城支援刘备。诸葛亮得知张任是益州名将,便决定想法先捉住张任,然后再攻雒城。

诸葛亮乘马来到雒城东面的金雁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营后便吩咐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埋伏在金雁桥附近,以便抓获张任。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便亲自去引诱张任。只见他乘坐一辆四轮车,摇着羽毛扇,带着一队不整齐的人马,迎着张任而来。

对阵以后,诸葛亮指着张任说:“曹操虽有百万大军,听说我的名字也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还不赶快投降?”张任见诸葛亮军伍不齐,便在马上冷笑说:“别人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说着把枪一挥,他手下的士兵一起杀了过来。诸葛亮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过桥去。张任不知是计,在后面紧追不舍。

过了金雁桥,张任见左右皆有埋伏,知道中计了,掉头想回去时,桥已被拆断了,最后终于被张飞活捉。刘备劝张任投降,张任宁死不降,诸葛亮便派人把他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我非常喜欢,篇篇动人的故事吸引了我,段段中华历史震撼了我。

其中,《雪中送炭》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朝,太宗赵光义是个比较关心穷苦人的皇帝。有一年,下大雪了,天气非常寒冷,他在皇宫中突然想起了穷苦百姓,于是就派官员拿着粮食和木炭送给京城那些穷苦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们有米做饭吃,有木炭生火取暖。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雪中送炭的故事也就由此而来。雪中送炭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给人送去木炭取暖,让人感到暖和,比喻在别人处于极端困难和危险的境地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不时让我想起在四川发生的地震灾害中,许多人失去了家园,还有人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危难的时刻,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为灾区人们送去温暖。

我相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一定会战胜困难,迅速展开恢复重建工作,灾区人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心翼翼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释义: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故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如果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琴俱亡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人琴俱亡

成语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成语造句: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人琴俱亡的成语故事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人字开头的成语

人面逐高    人老心不    人非圣贤    人而无信    人不可貌    人言可畏    人面桃花    人杰地灵    人人自危    人琴俱亡

包含有人字的成语

暗箭伤人    床头捉刀    春风风人    解铃还须    解铃须用    黎丘丈人    司马昭之    卧榻之侧    卧榻之旁    卧榻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六字成语故事:顾左右而言他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ù zuǒ yu ér yán tā

成语故事】齐宣王喜欢穷兵黩武,聚敛财物,上大夫封悦请孟子劝告齐宣王。孟子问齐宣王朋友受托而不尽责与官员不称职该怎么办,齐宣王回答道断交与撤职。当孟子问到君主对外用兵、对内敛财该怎么办?齐宣王东张西望而不回答。

【出处】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用法】作谓语、分句;指有意避开主题而搪塞

【相近词】顾而言他

【成语造句】

◎ 判决宣布后,罗伯茨"博士"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宣称言论自由的原则得到了维护,但对法庭指他"虚假不实"的判语却讳莫如深,装聋作哑,对遗址的真伪则顾左右而言他。

◎ 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和"骑士"有一搭无一搭地顾左右而言他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