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努力的记叙文素材(合集20篇)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逆境之中才能成就更好的人才。下面是开学吧网整理的关于逆境成才的论据素材,一起来看看吧。接下来小编为同学们整理推荐了一些关于关于努力的记叙文素材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1363

作文

42

篇1:写人记叙文高一作文素材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是我一位善解人意、勤劳好乐、以身作则的好姥姥,在我的心里刮起可亲可敬可爱的涟漪。

从我上中小学刚开始,姥姥就每天承担专车接送我,一直到现在。平常在家里有时间就帮着做一点家务活,闲暇时间看一下报刊。近期,她喜爱上打赶潮流,并且是随时,不要说,还像模像样的呢!当我还在听英文录音带,学英语单词时,姥姥也来看热闹。拾起丢掉近40年的英文,与我一起学习。问她为何,她还是那句俗话:“还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不落伍于社会发展。”母亲喜欢看《时尚》、哪些《读者》、《收获》、书报刊一大堆。可是一看,姥姥就跑到母亲身旁津津乐道地看上去,她看见他们,点了点头,外露了浓浓的愉悦!

若是谈起姥姥的性情,那么我但是感触颇深啊!我眼里的她是那样的:爱节省、很爱干净,乃至还一些洁癖症。

“节省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姥姥的口头语。今日,姥姥要我再度对她的节省印像加重了。就在我工作写了一大半时,姥姥在餐桌边叫道:“艳艳,你赶紧来!”“不嘛,我要写作业呢!”“你存着这口饭,给谁吃啊?赶快给我吃了!”“我没有食欲了,你给小狗狗‘佳佳’吃否!”“给‘佳佳’吃?粒粒皆辛苦你是否懂啊?……”。“行了,停!”我立刻站起赶到餐桌边,很不情愿地扒掉了那口又冷又硬的饭。姥姥这才怒火全消。

啊,正确了!姥姥特爱干净。哎,为什么说仅有巨蟹座才有洁癖症?有一天,大家去玩,走久了,便想在木椅子边坐一会儿,想不到,姥姥高声喝止,取出随身携带的纸巾铺在木椅子上,才许大伙儿坐着,口中说:“垫一下,太脏了,真受不了!”

这就是我的姥姥,我爱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努力与成功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谈到成功的捷径问题,这似乎可以说,不用开率、考虑,您就会脱口而出,成功哪有捷径?甚至您还会不假思索,甚至如数家珍般地告诉我们太多从理说的实践的种种依据。

诸如:革命导师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至有不畏艰难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彩友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甚至连孩子都会唱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民间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人明训"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人不需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还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等等等,不胜枚举。甚至您也许还会举出龟兔赛跑,头悬梁,锥刺股,程门映雪等许多勤奋刻苦而走向成功的故事,告诫人们成功唯有努力,必须经历磨砺彩友可能获得。但是,在此我还是要说。成功需要捷径,也可以有捷径。

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否认,并且坚信不疑,坚决支持成功需要磨砺,需要经历风雨的考验,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这是每个人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我以为,这些所谓走向成功的条件都是指走向成功没有平坦的大道,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轻易获得而已。而我们所要论证的成功捷径问题,应该是成功的方法问题,难道不是么?

大家知道人生在世,要干成一件事,特别是要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确定是十分困难的,会遇到很多挫折和阻力,因而在奋斗的途中,甚至世界接近黎明的最黑暗的那一刹那放弃了,退却了,与成功无缘。并且还往往为自己找到这样和那样的理由来辩解,说明自己是如何的努力,有多么的艰难,不容易!因而,才有了这样的说法"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这也不正说明了我们可以寻觅走向成功的方法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成功的捷径的例子。举个不恰当但很实际的例子,放一块肉骨头在以定距离之外,狗会毫不犹豫地跑着最短的直线距离一直奔向骨头没这个例子似乎很滑稽,但细想起来,狗得要骨头不就是一种成功吗?而沿着直线跑过去不也是最好的捷径吗?

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名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就是运用捷径而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最典型的说明。而我们平时常说的"快刀斩乱麻"不也是运用了刀这个特殊的工具来达到我们要斩乱麻的目的吗?阿基米德够伟大吧?他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什么意思呢,难道不也是通过最合理的方法达到很难达到的目的吗?我们在科学发展史上,哪一次成功不是利用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是主要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组成的?哪一次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努力与成功的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高中记叙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班要举行水果拼盘班队会。一共分成了9组,每组都有6个人。要选一名组长,如果家长有时间的话,也可以一起来参加。

我们组的成员有:我、朱一、朱政、高秋琦、李思斯和金辰阳,组长是朱一,我的妈妈要来参加这次班队会。

这节班会课终于来到了,做完眼保健操,老师说:“上课!”班长说:“起立!”同学们站起来向老师鞠了一个躬又坐下了,每小组的一名家长就坐在这一小组的旁边。

老师宣布了怎们做之后,组长又给自己的这一小组起了个名字,我们组叫水果队。开始做水果拼盘了,我们一会儿做出一朵盛开的花,一会儿做出一个小花苞,一会儿又做出了一片才展开几片花瓣儿的花,所以我们给它取名叫“花的世界”。过了一会儿,水果拼盘都做好了。经过几位家长的评论,终于评出了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我心里觉得很扫兴,我们小组没得奖,不过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会很努力的。我们又各自拿回自己这个队的劳动成果,开始分享这些新鲜的水果,这些水果实在是好吃极了!越吃越想吃。我们吃完之后,就把桌子上瓜皮果壳全部清理得干干净净。

虽然今天我们没有得到特等奖,但是我还是会很快乐,因为今天吃到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还能和家长在一起做水果拼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人记叙文高一作文素材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金-五月,天高气爽,在东莞镇的一片田野上,一个高大的身影在玉米地里若隐若现。那个人是谁?哦,他是我的大姨父。

大姨父个子很高,虽然快50岁了,但全身上下却充满活力,十分健康。他清瘦的脸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两鬓稍有些斑白了,却不以为然。他勤俭持家,从不杀生,一个堂堂正正的素食主义者。

随着隐隐约约的斧头声,一棵棵玉米秸纷纷倒下,哗哗声响彻云霄。只见大姨父挽起袖子,抡起锄头,对准玉米的根部,用力打下去,不偏不倚,玉米秸在霎那间就倒了下去。

干了许久,大姨父终于搁下锄头,用袖子轻轻地擦了一下额头上晶莹的汗珠,叉开双腿,把砍倒的玉米秸抱起一部分,歪着头,吃力地运向田地外。习习凉风吹着玉米秸上零散的枯叶,“沙,沙,沙”……好像一首大自然的交响乐。来来回回五六趟,大姨父终于把玉米秸全运了出去。接着,大姨父又把它们都搬到了已有一些年头的三轮车上。

干完这些,大姨父才长舒一口气,靠着一棵粗壮的大树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嘴里喘着粗气。他脸上少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露出一副慈祥的面容。他不时用手帕擦擦脸上调皮的汗珠娃娃。望着三轮车上还空着的那块地方,他吐一口气,甩着胳膊站起来,拍打了几下裤子上的尘土,坚定地骑着三轮车来到了花生地里。

这时,吹来了阵阵凉风,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荡在蔚蓝的天际上,太阳也不那么威风了,光线弱了不少。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叫着,大姨父吹着口哨,弯着腰,开始卖力地拔起花生来。渐渐的,夕阳西下,大姨父拔了一麻袋的花生。他抖了抖袋子上的尘土,扛上三轮车,驶向远方。

那个高大的背影在夕阳中渐渐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人记叙文高一作文素材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望着身旁那一张孤零零的床,总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奶奶。

奶奶,是我生活的一面镜子,时时督促我,让我及时地自我反省。那一次,我作业本忘在学校了,奶奶急切地说:“凯威,快去把作业本去拿来。”我漫不经心地答道:“没事的,奶奶。明天肯定还在。都已经这么晚了,黑灯瞎火的我才不去。再说人家门卫爷爷也早睡了。”奶奶严肃地说:“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记住很多事宜快不宜慢。”我一听有道理,二话没说,立刻健步如飞地赶回学校,向门卫爷爷说了情况,疾步来到教室门口。这时,我的心就像拉满的弓弦,我不敢走进去看,还有没有作业本,生怕被奶奶不幸言中。我压抑着黑暗带来的恐惧,往教室里一看,呀!还在。我喜出望外,拿好作业,我一溜烟地跑回家。奶奶见我拿回作业本就安心去睡了。

日子就这样平淡而充实地过着,奶奶的谆谆教导我总是心不在焉地应付着。今年,奶奶一不小心骨折了。治疗好后,就去老家养伤了。于是,我也跟着“旧病复发”——丢三落四。这不,前几天一本数学练习本不翼而飞,我只得重新买一本,从头到脚补写;这几天,一本好不容易积攒了26分的采蜜本跟我玩起了捉迷藏游戏。我真是太粗心大意了,不管我用尽心思,搜肠刮肚,脑子还是一团迷雾。第二天继续寻找,还是没有它的踪影,耳边响起组长催促交作业的声音:“快点,快把语文采蜜本上交!”这声音,在我耳朵里,就和末日审判的号筒那样洪亮骇人。我顿时两眼发直,感到一股冷气自脚底透上脑门,像发疟疾似的浑身哆嗦起来,双腿不听使唤。

望着那一张孤零零的床,我的心里总不由自主地想起您——奶奶。我心里似乎有许多话要对您诉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们晒晒努力吧作文素材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即将离职的前几周,见到了来接替我职位的人。一个22岁的女孩,青春靓丽,是被宠坏的北京姑娘。她说,她出国六年没有打过工,毕业之后闲在家中,和相处一年的男朋友结了婚。二十出头的老公想要做房地产生意,她便撒娇从家中要来20%的首付,买下一块富人区地皮,计划用半年时间建一座豪宅。说起来像儿戏般容易。

我和她相处了几天,看着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她,遇见新的问题总是怨声连天,也开始理解,这种每周上五天班,每天干八个小时,普通人养家糊口的工作,在她的眼中就是漫长而辛酸的“苦日子”。

我们聊到住房情况时,她睁大眼睛,说:“你还没有房子啊?”在她的眼中,26岁怎么会连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呢?为什么要浪费大好的青春,每天去上班累个半死还不去求助父母呢?

我虽然已经习惯来自同龄人诸如此类的打击,但心里还是被刺痛了一下。

我很佩服她可以一撒娇就从家人那里得来一笔巨款,可我也十分骄傲我的账户在三年里攒下了1万元。那是把多少清晨和深夜狠心地拿去工作,用多少顿方便面去替代珍馐美味,把多少次逛街和聚会的时间用来在家中写字,才得来这样微薄的积蓄,那种感觉,多么辛苦也多么踏实。

毕业后,我一直在用最简单的方式衡量自己的价值:当我做一份工作每周只赚400元,那我只有400元的价值;当我只会在餐馆里擦桌子,我只有擦桌子的价值;当我可以教中文时,我就有了老师的价值;当我努力写字被人认可时,我就又多了写字的价值;当我把一件件心中所想的东西搬进生活时,我的价值可以让我拥有一张床,一个书架,一部车……

而当我奢望着另一些还无法立即实现的梦想时,我知道我必须继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样循序渐进的努力,在我看来是人生应有的步骤,并按部就班地成为更好的自己。可身边的年轻人不再看重这样的品质,大家晒包晒车子,却从没有人提出:“喂,我们晒晒努力吧!”

记得一个家境很好的朋友,他爸曾对他说:“我可以养活你,一辈子都没有问题,但是你这辈子一定要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你要去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所以我看见朋友在富裕的家庭里,依旧同我一样地挣扎。他说:“小时候觉得家里特别有钱,能够做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可是努力这件事,让我看到了那么多比我好却比我更加努力的人。自己越努力就越看得到和别人的差距,越感到有差距就越想拼命努力,不甘心一辈子做碌碌无为的人。”

人的一生为什么要努力?因为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我想,这一生,与其抱着“父母的财富足够我一生挥霍”或者“我老公赚钱很厉害”的心情,不如亲自去尝试下生活的味道,别轻易在苦难面前退缩,这一次学会对自己说“我能行”。

你会发现,努力的意义让你认清了自己,让你看见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一面——可以跨越重重的荆棘,可以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可以不听从命运的安排,也成了这么好的人。

[我们晒晒努力吧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高中记叙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面临挫折与不甘时,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父亲送我的那一缕茶香。

那是寒潮降临后的一个格外肃杀、冷默的冬日,我再一次因为考试完败这样本该习以为常的事乱了阵脚,坐在公共汽车上,人们僵硬的侧脸传递来一种更为冷酷的气氛,我紧紧握住手心,可它们就像围裹了一层苔藓的触角,湿漉漉的,一发而不可收。

终于把疲惫不堪的自己拽进了家门。父亲接过书包,如往日一般沉默着帮我把它放置好。父亲的眼神永远深沉而腼腆,我从小便养成了小心翼翼同他交流的习惯,此时我不再多言,蜷缩到靠近暖气的一个角落,贪婪地汲取着温暖,想把那些温暖输送入内心。

父亲是敏感的,他走过来轻声问我:“你怎么了?”我从没想过隐瞒,便对父亲如实相告:“考试考砸了而已。”父亲又是沉默,片刻后,竟转身泡起茶来。

“天冷,过来喝点茶吧。”

我慢腾腾地走过去,端起一杯茶来,轻轻地抿了一小口,一股甘甜清凉的感觉沁入咽喉。这茶,苦得就像心里注入了莲子的茎一般,甚至任它深深扎了根,这茶苦得正如我当时的心情一般,我小口轻啜,静静地享受这苦茶中夹着一丝疼的清凉滋味。第一杯茶不一会便喝完了,父亲把茶壶里剩余的白水倒掉,换上新烧的一壶水,又为我斟满了第二杯,我还不懂为何要换水,父亲已经示意我喝下这一杯了。我依然尝一小口,却惊奇地发现这回的味道已经变为了甘甜与醇美。

茶壶里的茶叶漂浮着,我自行换了第三壶水,我已经不管身在一旁的父亲,迫不及待想尝这最后一杯的滋味。一口茶饮下,我的心从最初的疑惑逐渐趋于平静。

茶叶在茶壶中打着旋,这最后一杯茶,趋于无味。

我顿时感悟——茶如人生,人生总是先苦后甜,在经历了坎坷与幸福后,终究人们会逐渐平和,让生活趋于平淡,考试失利在人生中不过一片羽毛的重量,它在苦难和奋斗的经历中,扮演了一个小小的角色,但人生之路绝不会因它而变。

只要努力,人生无悔便好。那一缕先苦后甜终于淡而无味的茶香,作为人生路上的一位导师,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总要经历许多,希望那一缕茶香时刻与我为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中考作文记叙文素材

全文共 5684 字

+ 加入清单

入夏后,一个多月时间,持续艳阳,持续高温,滴雨未落,

中考作文记叙文素材。母亲从老家来信,说“天干得很”,包谷蔫了,树叶萎了,村前那条河,断流了,连屋后那口井,也快没水了。

那井,就在我家屋后,这些年来,一直被我深情眷念着,清澈、甘洌、幽深,仿佛将永远长流。我渐渐觉察,自己的许多作为,似乎都与那井有关。而现在,它居然就这样老了。

那一天,接到母亲来信的那一天,得知那口井老了的那一天,它的形容、情调、场景,竟又一次在记忆里清晰。那清冽的水,素色的青石板,紧挨着的穷人的家,屋顶上袅袅升起的一柱柱炊烟……我跟着那气息走了回去。在薄暮中,在柴烟弥漫的一天结束时。

井水没了,那口老井,或许真是老了。就像一丝涓细的泉流被堵塞,被淤埋,我忽然想不起下面该有什么内容。我只是莫名地想到母亲,在乡下奔波操劳的母亲。然而,父亲上次来我这里时说过:“你母亲这两年,又老了一大截,头发也白了许多。”

记忆中,母亲是有过一头茂盛的长发的。乌黑,柔软,油亮,光洁。那是她的骄傲,是她在乡村里的旗帜。母亲喜欢它们,疼惜它们。即使最困难的年头,她也把它们梳洗得一丝不苟,呵护得无微不至。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再忙的时节,从田地里,或山坡上归来,洗脸或洗手后,母亲总要抚点水在头上,然后认真梳理,到一丝不乱了,再将它们精心编成两条粗大的辫子。

劳作或奔走,它们就在母亲肩上,在田边或地埂,在蜿蜒的村道上,一晃一晃地荡着秋千,像极了母亲当年的身影:活泼,轻盈,欢跳。

后来,父亲曾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你母亲每次洗头,都是蹲在井边,用一大盆水,将头发漂着,用皂角荚浸润。这让我总禁不住想象,在那些岁月里,这该是怎样一种风景:黑发披垂下来,该是多么闪亮的瀑布,而当它们飘扬,也该是微风柔柔拂过湖面的感觉吧。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生活,把母亲磨砺得那么粗糙,泼辣,强悍,唯有那一头黑黑的秀发,似乎远离了生活的困厄和挫顿,一如既往地,在乡村里柔顺着、飘拂着。

然而,自几个妹妹依次出世后,母亲就不再蓄发了。她剪了便于梳洗的短发。早晨起来,只需用手蘸水,略微抿抿,再蓬松零乱,也变得顺溜了。贫困,劳累,鸡鸭猪狗的忙乱,养儿育女的烦杂,使她早早告别了年轻和爱美的心境。像她的头发一样,母亲提前进入了枯涩的中年—而那时,母亲还不到30岁。

现在想来,母亲那时实在太操劳了。从我知事起,家里家外,大烦小事,都得靠她奔波,操持。父亲一直体弱多病,几乎是母亲一个人,撑持着我们的家,撑持着那方遮风避雨的天空。她的一生,始终在为我们操劳、操心。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她像母鸡一样,护卫着她的鸡崽。孩子长大后,却鸟儿一样飞走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看看。而母亲,仍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她牵挂的心,始终那样悬着,被我们牵扯着,放不下来。

儿子出世后,我常常在想,母亲究竟是什么?

想不出明确的答案。我只知道,那个在下雨的黄昏,在路的尽头,满眼焦灼,静等迟归孩子的人,是母亲;那个把叮咛缝进鞋垫,把牵挂装进行囊,把所有慈爱写在心底的人,是母亲;那个在孩子面前不流泪,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孩子辛苦奔忙,毫无怨言的人,就是母亲—我只知道,这世上有一个最伟大而最平凡的女人,那就是母亲。而在我懂得爱人的时候,我最爱的人,便是母亲。在我仅有的文字里,写得最多,最富感情的,也便是母亲。我在远离她的地方,通过文字诉说,感叹,但母亲只是默默奔忙,像深井一样沉默。

自读大学后,我在家里待的时间,就一年比一年少,离家时,走得也一年比一年仓促。偶尔回家,母亲总是格外高兴,不知疲倦地在菜园、井边和灶台上忙活,为我们做饭,给我们炒菜。在母亲,或许这就是最快乐、幸福的事。记得前年春节,早早写信回家,告诉了母亲行期,却没料到,接连不断线的事情跟在脚边,弄得我一时半时动不了身。待好不容易做完事,回到家中,差不多已是预约时间一周以后。刚进村口,就有乡邻告诉我,你妈天天到街上等你们,把垭口都望矮了。未能如期而归,母亲该是如何着急,这我能够想象。但当我带着风尘和一脸歉意,出现在母亲面前,她却只说了一句:“回来了就好。”我所有的歉意,凝为泪滴落下来。

也就是那时,猛然看见母亲头发中间,凛然生出一撮撮白发,像春天黛青的远山阴影里的一抹抹残雪。这不经意的发现,在我心里,不啻一次剧烈的山崩或海啸。

近年来,母亲常说,她眼涩了,手钝了,缝东西时,穿针都很困难了。而我记得,母亲的手脚,曾是全村里最快的,母亲的针线活,是全村最出色的。无论她缝制的衣服,还是衣服上打的补丁,都会惹得别人夸赞。小时候,每年春节前,母亲都要给我们几姊妹做鞋。那时,她的眼睛明亮如镜,她纳的鞋底,针脚又细又密,鞋帮和鞋底,都有好看的花纹。可是现在,她却连穿针引线,都感到困难了。

“本来想给孙娃做两双鞋的,眼睛看不清了。”母亲声音里,有些无奈和惶。

我听了,鼻子酸酸的,眼睛涩涩的,直想哭。为母亲的苍老,也为自己的粗心。虽然我早知道,南来北往人自老,白发取代青丝,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忽略了母亲的变化。每次想到她,浮现眼前的,总是年少时看到她的样子:精神,精明,能干。数十年如一日,母亲一直辛苦奔波,承忍,一直为我们提供着温暖和关爱。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们以为,她会一直如此。让我们一点儿也没觉察到,她会一年比一年老;她的皱纹,会一年比一年密;她的头发,会一年比一年白。也许,我是真的太大意了。连七岁的儿子都知道,世界上一去不复返的东西是时间,我怎么就没在意呢?

就像那口沉默在屋后的井。那井水,一直那么清澈,纯净,一直那么源源不断,让我们从没想到,它也会有枯衰的一天,也会有再不能让我们汲饮的一天。

记得,读过台湾诗人琼虹的一首诗,叫《妈妈》:“当我认识你,我十岁/你三十五。你是团团脸的妈妈/你的爱是满满的一盆洗澡水/暖暖的,几乎把我漂起来……等我把病治好/我三十五/你刚好六十/又看到你,团团脸的妈妈/好像一世,只是两照面/你在一端给/我在一端取/这回你是泉流,我是池塘/你是落泪的泉流/我是幽静的池塘。”

或者,对我们而言,母亲就是那不停地供我们汲饮、滋润着我们心田的一眼井。

(许晓红摘自《四川文学》 2008年第10期)

你是我们的孩子

作者:叶 子

我从襁褓中的婴孩蜕变成一朵美丽的花,而数年如一日娇惯我、疼惜我的外公,却经不住岁月的蹉跎,渐渐失去力量,丢失记忆,成为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1

外婆去世后,外公病了。他的精神时好时坏,总黏住妈妈一个人。

快放暑假时,妈妈很焦虑。公司安排她去北京学习,她丢不下外公。我早就对她有意见,觉得是她惯坏了外公。

爸爸常年出差,妈妈独自包揽外公的大小事务。一年时间,我就在她的头发里发现好多根白发。我劝她丢开手,她忍不住落泪:“你外公现在就是个孩子,他需要我。”

我告诉妈妈,外公把自己封闭在只有他和女儿的世界里。虽然他感觉很安全,但对他的恢复并无益处。“他需要面对现实,积极地做康复运动。他应该知道还有其他人在关心他,只有承受外面的世界,他才不会孤单。”我抱住妈妈说,“我清楚外公现在是需要呵护的孩子,可他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妈妈,我一样爱他,给我机会吧。”

我推外公去机场送妈妈。妈妈强忍眼泪,反复交代外公的衣食住行。我很轻松地笑,让她放心。外公起初有些懵懂,看见妈妈慢慢走远,并朝他挥手才醒悟。他大声叫喊妈妈的乳名,想转动轮椅追过去。妈妈控制不住,求助地望着我。“走吧,我会好好照顾他的。”我锁住轮椅。

“坏蛋,坏蛋。”外公终于明白是我分开他们父女,拼命地扑打我。

众人围拢过来,纷纷向我们投来关切的目光。我蹲在外公膝前,对大家说:“我外公以前是教授,会唱歌剧,喜欢养花,今年暑假他要和我一起生活。”

外公敲打我的手突然失去力度,怔怔地看着我,听我说话。瞬间,我心里透出亮光,他缠了妈妈一年,从不肯让我接近他。我一直以为他糊涂了,原来他的意识还是清醒的。

我请了男护工,晚上帮外公洗澡。他干干净净地出来时,我递给他一对拐杖。

“我的轮椅呢?”他急了。我说在家里必须拄拐杖,因为他还有行走能力。外公一听猛地推开护工,故意倒在地上。

我送走护工,去卧室抱毯子。外公还躺在地板上,不停歇地喊着妈妈的乳名,骂着我。我看他双腿伸展,蹬动很有力气。“你如果不愿意拄拐杖,今晚就在地板上睡觉。”我放下毯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正在这时,电话响了,是妈妈。外公一听我叫妈妈,更加来劲:“法西斯,坏蛋。还我轮椅,还我轮椅。”妈妈听见外公的喊叫,一个劲儿地追问缘由。

我故意提高声音:“外公以前总说要做百龄老人,可离他的目标还有30年。妈,你愿意外公就这样颓废下去?”

妈低声央告,说外公如今只是一碗热饭的要求,别折腾他。我偷眼看外公,他逐渐安静下来,在偷听我和妈妈的电话,不由得鼻子一酸。

“妈,外公一直是我心里的英雄,我不会让我的英雄倒下去。外婆不在了,还有你,还有我。我知道外公很想去给外婆上坟,但外婆肯定不愿看见一个委靡不振的糟老头子。我们要帮助外公康复,难道你对自己的爸爸没有信心?”

这时,我看见外公,悄悄地在用双手支地,试图起来。可他在轮椅上坐的时间太久,力气一下子恢复不了,又趴在地上。

2

一星期后。

我关掉空调,打开所有的窗户。我要外公在客厅练习拄拐杖走路。

“太热,太热。”他嚷嚷。我说就是让他出汗,总吹空调对身体不好。黄昏的风吹动阳台的风铃,叮叮咚咚地响。

外公盯着我,看了好半天。我面无表情,择着芹菜。“我不吃饺子,可不可以不走路?”他用商量的口气试探地问我。我摇头,再摇头。

“摔倒了怎么办?”他转移话题。“你如果自己起不来,我可以扶你。”“摔死了呢?”他气鼓鼓地继续问。

我起身去厨房和面,对他说:“你要是不怕外婆骂你没出息,你可以不珍惜自己。”身后,传来外公故意拿拐杖敲击地板的巨响。我回头一笑,“没关系,咱家是一楼,再用点力气,等会儿多吃碗饺子。”

透过虚掩的厨房门,我偷偷地看客厅里的外公。

只见外公坐在轮椅里发一阵子呆,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按住轮椅,试图站起来。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生怕他摔跤。外公把脚稳稳地放好,晃晃拐杖,确定没问题后,离开了轮椅。

他艰难地向前伸出一只脚,站定,另一只脚在地上拖过去。一步,两步,竟朝着厨房走来。

外公靠住墙壁,用拐杖推开门,“饺子皮别太硬,不好消化。”我忍住笑,低头搅拌着。他用拐杖咚咚地敲门:“跟你说话呢!”

我故意猛地抬头,大叫:“外公,你会走路了!”他仰起脸,得意洋洋。“外公,别累着。”我讨好地说。“看不起我,不搭理你。”他说着扭转方向,一点点挪向阳台。我不由得在身后抱住他:“外公,一切都会好的。你记住,你是彩彩的英雄。”

每天下午,我都要陪外公在家练习走路。他走得很吃力,又没开空调,一会儿工夫就大汗淋漓。等护工上门给外公洗澡,他就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进步。“我走了两个钟头,喝掉三杯水。这些天,我感觉浑身有劲了。”

护工也很高兴,帮他洗头洗澡,换上新衣服。我在客厅的角落搁置一块大镜子,让外公自己在镜子前打量。他一会儿夸自己气色好,一会儿说拄着拐杖出去丢人。

我问絮絮叨叨的外公:“你还能想起很早以前的事吗?”他停顿半晌,“我以前好像是教授,还喜欢养花。”我很高兴,外公的体力和精力都在逐渐恢复。

大清早,我推外公去花卉市场。他问:“彩彩,我喜欢什么花?”我说他自己都记不清楚,我当然更不知道。“不过我妈说我的名字是你起的,和花有关系。”

他不再说话,皱眉头苦思冥想。到了市场,我们挨着转,看得眼花缭乱。看见一盆韦陀,外公突然叫:“彩彩,我要买它。”我问他花名,他说不出来。卖花的人讲,这盆韦陀今晚就会开花。

夏夜的月色从窗外透进来,清凉迷人。客厅的桌上,枝叶翠绿的韦陀静静地闪着幽光。我和外公并排坐在沙发里,盯着花盆。夜已近半。外公毫无倦意,不时拍拍我的手背,“彩彩,这情景好熟悉。我好像想起点什么,不过说不大清楚。”我清晰地感受到外公的困惑和激动,只是握住他的手,默默地等待着。

终于,月色里,韦陀的花筒慢慢翘起,绛紫色的外衣徐徐打开,无数花瓣组成的大花就那样突然开放了。一瞬间洁白如雪,花瓣和花蕊都在轻轻地颤动。

外公被震撼了,他双手颤抖身体摇晃,欢喜地大喊大叫:“彩彩,我想起来了,你出生从医院回家那天,晚上我抱你在阳台上看月亮,韦陀就是这样开花的。是的是的,彩彩,你知道外公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吗?”

3

我伸手,轻轻地抚摸着艳丽动人的花瓣。我当然知道在很久前,我亲爱的外公抱着刚出生的我看月亮,激动地朗诵唐诗宋词。然后,阳台上的韦陀就这样开花了。外公欣喜若狂,一会儿高高举起我,一会儿又亲吻我的脸。最后,给我起名叫彩彩。他说要我一生,都漂漂亮亮。

光阴荏苒。

我从襁褓中的婴孩蜕变成一朵美丽的花,中间用了20年的时光。而数年如一日娇惯我、疼惜我的外公,却经不住岁月的蹉跎,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渐渐失去力量,丢失记忆,成为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从外公生病思维逐渐糊涂开始,我就一直在想着如何帮助他,让他振作起来,帮他打通记忆的闸门。可妈妈不肯配合,总说外公是个孩子,只是一碗热饭的需求。

我不同意。因为我清楚我和他,有今生没来世,这辈子,我必须为他做完该做的一切。有时,爱,就是这样残忍,铁了心肠,眼睁睁看着他,蹒跚学步。但只要他这样做了,他就能重新发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美好,有多少希望。

外公终于彻底清醒,他哭了。“彩彩,我清楚你外婆是真的离开了我。彩彩,我想她……”

我替他擦拭眼泪,告诉他,等他好起来就去给外婆上坟。三人同行,我,妈妈,还有我亲爱的外公。

“不要怪我逼你学走路,多吃饭,多喝水。外公,我想你再举起我,高高地,能摸到月亮。”外公破涕为笑,靠着我的肩膀幸福地叹气。

“彩彩,每天能看你漂漂亮亮地出门,平平安安地回家,外公很满足。”

幽静的月光下,韦陀的花冠缓缓闭合,花瓣一片片凋谢。

韦陀,就是昙花。

我和外公的手,终于紧紧扣住。我们都清楚了,人世间的爱,真的很短。但外公不再凄惘,“彩彩,花谢了还会再开。不过你要记得,有一天外公不在了,你要照顾好你妈妈。”

我拥抱外公,热泪顿时肆意流淌。

(李萍摘自《人生与伴侣》 2008年10月下半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中考作文记叙文素材作文

全文共 3674 字

+ 加入清单

入夏后,一个多月时间,持续艳阳,持续高温,滴雨未落。母亲从老家来信,说“天干得很”,包谷蔫了,树叶萎了,村前那条河,断流了,连屋后那口井,也快没水了。

那井,就在我家屋后,这些年来,一直被我深情眷念着,清澈、甘洌、幽深,仿佛将永远长流。我渐渐觉察,自己的许多作为,似乎都与那井有关。而现在,它居然就这样老了。

那一天,接到母亲来信的那一天,得知那口井老了的那一天,它的形容、情调、场景,竟又一次在记忆里清晰。那清冽的水,素色的青石板,紧挨着的穷人的家,屋顶上袅袅升起的一柱柱炊烟……我跟着那气息走了回去。在薄暮中,在柴烟弥漫的一天结束时。

井水没了,那口老井,或许真是老了。就像一丝涓细的泉流被堵塞,被淤埋,我忽然想不起下面该有什么内容。我只是莫名地想到母亲,在乡下奔波操劳的母亲。然而,父亲上次来我这里时说过:“你母亲这两年,又老了一大截,头发也白了许多。”

记忆中,母亲是有过一头茂盛的长发的。乌黑,柔软,油亮,光洁。那是她的骄傲,是她在乡村里的旗帜。母亲喜欢它们,疼惜它们。即使最困难的年头,她也把它们梳洗得一丝不苟,呵护得无微不至。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再忙的时节,从田地里,或山坡上归来,洗脸或洗手后,母亲总要抚点水在头上,然后认真梳理,到一丝不乱了,再将它们精心编成两条粗大的辫子。

劳作或奔走,它们就在母亲肩上,在田边或地埂,在蜿蜒的村道上,一晃一晃地荡着秋千,像极了母亲当年的身影:活泼,轻盈,欢跳。

后来,父亲曾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你母亲每次洗头,都是蹲在井边,用一大盆水,将头发漂着,用皂角荚浸润。这让我总禁不住想象,在那些岁月里,这该是怎样一种风景:黑发披垂下来,该是多么闪亮的瀑布,而当它们飘扬,也该是微风柔柔拂过湖面的感觉吧。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生活,把母亲磨砺得那么粗糙,泼辣,强悍,唯有那一头黑黑的秀发,似乎远离了生活的困厄和挫顿,一如既往地,在乡村里柔顺着、飘拂着。

然而,自几个妹妹依次出世后,母亲就不再蓄发了。她剪了便于梳洗的短发。早晨起来,只需用手蘸水,略微抿抿,再蓬松零乱,也变得顺溜了。贫困,劳累,鸡鸭猪狗的忙乱,养儿育女的烦杂,使她早早告别了年轻和爱美的心境。像她的头发一样,母亲提前进入了枯涩的中年—而那时,母亲还不到30岁。

现在想来,母亲那时实在太操劳了。从我知事起,家里家外,大烦小事,都得靠她奔波,操持。父亲一直体弱多病,几乎是母亲一个人,撑持着我们的家,撑持着那方遮风避雨的天空。她的一生,始终在为我们操劳、操心。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她像母鸡一样,护卫着她的鸡崽。孩子长大后,却鸟儿一样飞走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看看。而母亲,仍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她牵挂的心,始终那样悬着,被我们牵扯着,放不下来。

儿子出世后,我常常在想,母亲究竟是什么?

想不出明确的答案。我只知道,那个在下雨的黄昏,在路的尽头,满眼焦灼,静等迟归孩子的人,是母亲;那个把叮咛缝进鞋垫,把牵挂装进行囊,把所有慈爱写在心底的人,是母亲;那个在孩子面前不流泪,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孩子辛苦奔忙,毫无怨言的人,就是母亲—我只知道,这世上有一个最伟大而最平凡的女人,那就是母亲。而在我懂得爱人的时候,我最爱的人,便是母亲。在我仅有的文字里,写得最多,最富感情的,也便是母亲。我在远离她的地方,通过文字诉说,感叹,但母亲只是默默奔忙,像深井一样沉默。

自读大学后,我在家里待的时间,就一年比一年少,离家时,走得也一年比一年仓促。偶尔回家,母亲总是格外高兴,不知疲倦地在菜园、井边和灶台上忙活,为我们做饭,给我们炒菜。在母亲,或许这就是最快乐、幸福的事。记得前年春节,早早写信回家,告诉了母亲行期,却没料到,接连不断线的事情跟在脚边,弄得我一时半时动不了身。待好不容易做完事,回到家中,差不多已是预约时间一周以后。刚进村口,就有乡邻告诉我,你妈天天到街上等你们,把垭口都望矮了。未能如期而归,母亲该是如何着急,这我能够想象。但当我带着风尘和一脸歉意,出现在母亲面前,她却只说了一句:“回来了就好。”我所有的歉意,凝为泪滴落下来。

也就是那时,猛然看见母亲头发中间,凛然生出一撮撮白发,像春天黛青的远山阴影里的一抹抹残雪。这不经意的发现,在我心里,不啻一次剧烈的山崩或海啸。

近年来,母亲常说,她眼涩了,手钝了,缝东西时,穿针都很困难了。而我记得,母亲的手脚,曾是全村里最快的,母亲的针线活,是全村最出色的。无论她缝制的衣服,还是衣服上打的补丁,都会惹得别人夸赞。小时候,每年春节前,母亲都要给我们几姊妹做鞋。那时,她的眼睛明亮如镜,她纳的鞋底,针脚又细又密,鞋帮和鞋底,都有好看的花纹。可是现在,她却连穿针引线,都感到困难了。

“本来想给孙娃做两双鞋的,眼睛看不清了。”母亲声音里,有些无奈和惶。

我听了,鼻子酸酸的,眼睛涩涩的,直想哭。为母亲的苍老,也为自己的粗心。虽然我早知道,南来北往人自老,白发取代青丝,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忽略了母亲的变化。每次想到她,浮现眼前的,总是年少时看到她的样子:精神,精明,能干。数十年如一日,母亲一直辛苦奔波,承忍,一直为我们提供着温暖和关爱。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们以为,她会一直如此。让我们一点儿也没觉察到,她会一年比一年老;她的皱纹,会一年比一年密;她的头发,会一年比一年白。也许,我是真的太大意了。连七岁的儿子都知道,世界上一去不复返的东西是时间,我怎么就没在意呢?

就像那口沉默在屋后的井。那井水,一直那么清澈,纯净,一直那么源源不断,让我们从没想到,它也会有枯衰的一天,也会有再不能让我们汲饮的一天。

记得,读过台湾诗人琼虹的一首诗,叫《妈妈》:“当我认识你,我十岁/你三十五。你是团团脸的妈妈/你的爱是满满的一盆洗澡水/暖暖的,几乎把我漂起来……等我把病治好/我三十五/你刚好六十/又看到你,团团脸的妈妈/好像一世,只是两照面/你在一端给/我在一端取/这回你是泉流,我是池塘/你是落泪的泉流/我是幽静的池塘。”

或者,对我们而言,母亲就是那不停地供我们汲饮、滋润着我们心田的一眼井。

(许晓红摘自《四川文学》 XX年第10期)

你是我们的孩子

作者:叶 子

我从襁褓中的婴孩蜕变成一朵美丽的花,而数年如一日娇惯我、疼惜我的外公,却经不住岁月的蹉跎,渐渐失去力量,丢失记忆,成为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外婆去世后,外公病了。他的精神时好时坏,总黏住妈妈一个人。

快放暑假时,妈妈很焦虑。公司安排她去北京学习,她丢不下外公。我早就对她有意见,觉得是她惯坏了外公。

爸爸常年出差,妈妈独自包揽外公的大小事务。一年时间,我就在她的头发里发现好多根白发。我劝她丢开手,她忍不住落泪:“你外公现在就是个孩子,他需要我。”

我告诉妈妈,外公把自己封闭在只有他和女儿的世界里。虽然他感觉很安全,但对他的恢复并无益处。“他需要面对现实,积极地做康复运动。他应该知道还有其他人在关心他,只有承受外面的世界,他才不会孤单。”我抱住妈妈说,“我清楚外公现在是需要呵护的孩子,可他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妈妈,我一样爱他,给我机会吧。”

我推外公去机场送妈妈。妈妈强忍眼泪,反复交代外公的衣食住行。我很轻松地笑,让她放心。外公起初有些懵懂,看见妈妈慢慢走远,并朝他挥手才醒悟。他大声叫喊妈妈的乳名,想转动轮椅追过去。妈妈控制不住,求助地望着我。“走吧,我会好好照顾他的。”我锁住轮椅。

“坏蛋,坏蛋。”外公终于明白是我分开他们父女,拼命地扑打我。

众人围拢过来,纷纷向我们投来关切的目光。我蹲在外公膝前,对大家说:“我外公以前是教授,会唱歌剧,喜欢养花,今年暑假他要和我一起生活。”

外公敲打我的手突然失去力度,怔怔地看着我,听我说话。瞬间,我心里透出亮光,他缠了妈妈一年,从不肯让我接近他。我一直以为他糊涂了,原来他的意识还是清醒的。

我请了男护工,晚上帮外公洗澡。他干干净净地出来时,我递给他一对拐杖。

“我的轮椅呢?”他急了。我说在家里必须拄拐杖,因为他还有行走能力。外公一听猛地推开护工,故意倒在地上。

我送走护工,去卧室抱毯子。外公还躺在地板上,不停歇地喊着妈妈的乳名,骂着我。我看他双腿伸展,蹬动很有力气。“你如果不愿意拄拐杖,今晚就在地板上睡觉。”我放下毯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正在这时,电话响了,是妈妈。外公一听我叫妈妈,更加来劲:“法西斯,坏蛋。还我轮椅,还我轮椅。”妈妈听见外公的喊叫,一个劲儿地追问缘由。

我故意提高声音:“外公以前总说要做百龄老人,可离他的目标还有30年。妈,你愿意外公就这样颓废下去?”

妈低声央告,说外公如今只是一碗热饭的要求,别折腾他。我偷眼看外公,他逐渐安静下来,在偷听我和妈妈的电话,不由得鼻子一酸。

“妈,外公一直是我心里的英雄,我不会让我的英雄倒下去。外婆不在了,还有你,还有我。我知道外公很想去给外婆上坟,但外婆肯定不愿看见一个委靡不振的糟老头子。我们要帮助外公康复,难道你对自己的爸爸没有信心?”

这时,我看见外公,悄悄地在用双手支地,试图起来。可他在轮椅上坐的时间太久,力气一下子恢复不了,又趴在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高中记叙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位置,似乎理所应当是留给孩子的。

小时候坐车,总想坐到副驾驶座上。然而爸妈却不许,说那里不安全。我只能坐在后排的座位上。他们说,乖孩子都应该坐在那儿。那时心里颇为不平,副驾驶座又有安全带,又有安全气囊,什么不安全,都是借口。后来,长大了才渐渐懂得,这是爸妈的关心。还记得小时候和爸爸一起走在马路边,他从来都用右手牵我,因为左边,是呼啸而过的车流。这右手边的位置,便是父亲对女儿的呵护。

细想想,这样的位置有太多太多。我们就这样在父母的庇护下茁壮地成长起来。似乎,我们也是一点点,就习惯了这样的庇护。有段时间一直被爸妈骂走路不看道,净盯着地上捡金子。其实,是因为走在爸爸妈妈的后面,余光里扫见他们的步子,便知道可以放心地走,没有危险。

然而,从什么时候起,被爸爸“告知”应该自己好好走路,不要拉着他。他说我都这么大了,不怕羞。那一瞬,竟是那样失落。有时,看着还小的弟弟走在爸爸妈妈中间,一手牵一个,心中会涌起些许委屈和不平。原来,这就是长大了,那些留给孩子的位置已不再属于我了。

大了,要自己去拼,去闯。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一个人承受。生活一下从温暖多情变得冷冰冰了吗?和同学一起过马路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把她拉在身后。朋友笑着说,我又不是小孩。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原来,曾经活在父母羽翼下的我也懂得去呵护别人了。那些位置,那些不自觉的动作,就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被我吸收、内化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

原来,这就叫作传承。那些关心、呵护,其实并没有随年纪的增长消失不见,它们只不过是换了主体、对象,然后,向更远的地方传播开来。这时,不仅限于对亲人的关爱,更发散到了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孩子在成长,与人关爱的信念在传递。父传子,子传孙。那些美好的品德,那些只可身教,不能言传的文化、精神也是如此吧。看着孩子们背着“人之初,性本善”,说着“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他们长大成人后,也将以这种“本善”的心去回报这个社会,大爱人间。

有些位置,不仅是父母为孩子留下的,更是希望孩子再把它们留给更多的人,去温暖那一颗颗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你营造的努力感,才是成功的头号大敌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1821 字

+ 加入清单

前两天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查分的日子,我收到了几位在校大学生的留言,其中有一个就说,自己那么努力了,为何还是没通过考试呢?难道真的是努力不够吗?

我突然想起自己当年考大学英语六级的那段过往。

也就是那段过往,让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做任何事情,一厢情愿地死干蛮干并不值得效仿,那种状态会被很多人认为很“努力”,但其实只是一种“努力感”。

真正的努力,其实恰恰是最不值得一提的,因为只有你自己清楚,你不过是顺应了成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弄懂了这个规则里具体的玩法,你的努力才会奏效。

如此说来,其实在成功的所有因素里,努力往往最容易被人误解,甚至一度被人为夸大,乃至于成为很多人失败的万能归因。

一、

十多年前的今天,网络并没有如此普及,那个时候我们大学英语六级的分数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查询。

没有抱任何希望的我拨通了查分热线,在输入了一长窜号码之后,电话的那头报出了一个成绩。

“我竟然通过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又拨了一次,确认自己过了之后,不禁雀跃起来。

这对我而言不亚于一个意外。

说起来,我在六级考试上就没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我根本看不进去厚厚的那本牛津词典,也没早起过一天背诵该死的英语单词。

要说我那个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跑到英语角和学校里的英语大牛们聊天,虽然经听常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每次也会点头微笑,以至于对方总会说的很爽,然后慢慢地他们对我就有些印象了。

在适当的时机,我向这些英语大牛们诉说了我的烦恼,就如何准备六级考试询问他们的经验。

其中有个大牛直接给了我一本辅导书,具体名字我忘记了,但整本书的中心思想简单而粗暴,就是教人如何应对六级考试的,而编写辅导书的人更牛掰,据说但凡英语考试,什么四级六级雅思托福GRE,这位编者都能应对自如,并且每次都是高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啃完了这本辅导书,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可以做到对着选项根据书中总结的规律进行判断选择,而自己对原文一无所知。

我就这样上了考场,在没有背诵一个英语单词的前提下,本着能答就答不能答就蒙的原则,根据一个月的时间潜心研究的考试规律,稀里糊涂就答完了题目,考完试整个头脑都是懵的,我想,如果这次真没考过,真的一点也不亏,如果真不幸要补考,我早已下定决心要老老实实背单词了。

结果一查分,我不仅过了,并且分数还不错,我的三观得到了洗礼和刷新。

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学霸真的不是靠一味苦学出来的,他们都有个特点,那就是特别擅长总结规律,所以常常能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上真的比只知道用功不懂得方法的学生轻松许多。

二、

有了那次经历之后,我突然对“努力”这件事产生了怀疑。

仔细想想,如何界定“努力”呢?是不是每天晚睡早起捧着书本就是努力?是不是停用朋友圈不刷微博就是努力?

后来我渐渐发现,我们所谓的努力多半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叫“努力感”。

“努力感”有两个孪生兄弟紧紧相随,一个叫“满足感”,一个叫“负罪感”。

考会计证的梅子有阵子天天发朋友圈,她发朋友圈很有规律,通常在晚上十点和晚上十一点,先是晒一下台灯下摊开的书和笔记,接着就是晒每天夜里加餐的食物。

有一天我禁不住好奇问她,为何每天晚上发完书和笔记要晒吃的呢?

她倒也坦诚,说每次看到自己书和本子的图片,艾玛感觉自己实在太努力了,不吃点好的感觉都对不住自己,可每次吃完又无比愧疚,隐约感觉身体又开始贴膘了。

这种感觉每个人或许都有过。有段时间我喜欢发自己练瑜伽的图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厉害,只有我清楚自己是有多心虚,但每次只要看到自己练瑜伽的照片,我就感觉自己好辛苦,然后总是情不自禁找一处好吃的大快朵颐,可吃完之后自己又懊恼不已,满满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于是就在这几股力量的撕扯下,我像上瘾一般,每天磨皮美图发瑜伽照,然后大吃一顿,接下来继续后悔……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无情的真相,那就是,我之所以热衷于发照片,是因为我很享受自己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为之后的胡吃海喝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三、

前不久我去外地学习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能力的修炼有四层,第一层是无知无能,第二层是有知无能,第三层是有知有能,第四层叫做无知有能。

基本上在我们有意识感觉自己很努力时,这种状态大多停留在第二层,有知无能阶段。

所谓的有知无能,是指我们停留在获取知识的阶段,后面还需要继续实践,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能力;而能力的最高阶,就是“无知有能”阶段,那个境界的人早已忘却了努力这回事,他们把能力化作

[关于你营造的努力感,才是成功的头号大敌的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功需要努力作文素材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成功能给人们带来喜悦。

怎么才能成功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靠99%的勤奋和1%的灵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勤奋努力。如果不努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在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之前,他曾做过千多次实验,但仍没有办法使灯丝能耐住高温。旁边有人说:"算了吧!找不到就算了。你已经作了这么多次实验了,找不到,就不要白费力了,干点别的什么吧!"他却说:"我一定要找到一种能耐住高温的材料,一定要把他找出来。"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耐用电灯泡,使全世界人民得到幸福,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我们需要学习他这种精神的,如果他不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是不可能发明耐用电灯泡的,可见成功是需要条件的,只要达到了成功所要求的条件,成功就容易了。

抓住机遇也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举例来说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读大学时,敏锐地认识到计算机这门新兴的产业蕴藏的巨大的商机,他从哈佛大学退学了,与自己的朋友开了一家名叫微软的电脑公司,当时他的亲朋好友都反对他的做法,但比尔盖茨说,时间将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现在,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微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商之一。

成功的条件还有很多,比如说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没有好的基础知识,纵然刻苦努力和有天赐良机,还是不能取得成功的。还有离开了别人的帮助,要走上成功的道路,也是异常艰难的。

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努力和机遇。

[成功需要努力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努力不等于成功作文素材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经把“知识就是力量”作为我的座右铭;还曾经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座右铭;而现在我的座右铭已决定一生不改,那就是“磨难加努力等于成功。”

想知道我为什么把磨难加努力等于成功作为座右铭吗 ?那是因为我读了下面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有两个人共同站在两条路的前面,这两条路,一条是一个直接通向成功的“星光大道”:而另一条虽然也通向成功,但是路上却充满了荆棘和挑战。其中一个很优秀的人拥有优先权,但是这个人却出乎意料的选择了那条布满荆棘和挑战的路。因为他自己的那份自信,与他战胜荆棘和挑战的决心。就这样,在他经过了无数的失败之后,他变成了一个颇负盛名的企业家。而另外一个人呢!他因没有亲自的体验与丰富的经验,从而导致了失败,成为了一个流浪接通的乞丐。

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人生道理就是:“想要成功不仅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还需要自己的汗水,磨难是每个人通向成功的必经的事情。”记住这个人生公式“莫那家努力等于成功!”

[努力不等于成功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只有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才有资格任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少用感叹号,但我们对话的语气,除了这个标点我想不出其他的。每次我们基本总是在同一个观点上争执,来来回回就那几句话。

争执时常是好事,说明彼此重视。可时间久了,的确心烦意乱,没有心情做事。时间久了,我自然表现得有些消极。

不久,就被老大发现,于是又被拉出来单练。

“最近怎么不跟我吵了?”他瞄了我一眼,试探性地随口一说。

“吵有什么用?吵了也不被重视。”我顺着话茬,想要借气发气。

“没用就不吵了么,你的价值呢?”他反问。

“如果是你呢?你的意见不被采纳,你怎么做?”他反问,我也反问。

“我会继续坚持。因为我必须在团队里体现价值。”他这么说,其实我早有预见,促进员工积极向上嘛,谁不会?我心里暗自不服。

“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的反感。我又不是没在你这职位上呆过。”还没等我的逆反心理酝酿彻底,他则当头一棒:“我跟你一样,上头也有人盯着,我的绩效跟你差不多。我的策略其实常常也是上头的策略,我有时也想尝试一下你的想法,但常常上头决策说不冒这个风险,那我有什么办法?”

他看了看我,突然语气又平和下来:“你以为咱这个钱是这么轻松挣的么?我们都不是决策者,所以实话告诉你,你挣得这些钱里,公司买的不单单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忍气吞声。”

我憋了一肚子的火想要发泄,心想你要再跟我吵,我直接不干了。没想到老大直截了当的两句话,让我立马熄火,无力反驳。

嗯,嗯,我频频点头。我知道有些话是在安抚民心,不能全信;但他的这些,的确是亲身感悟,戳人肺腑。

原来我们都是一枚棋子,不是那下棋的人,更不是观棋的人。

许多道理我们可能平时也懂,但这种“懂”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尚未通透。

这两天我不断思考这句话,越想越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太对。我以往自信满满,觉得公司选我,无非是看重个人能力,想要通过我的能力为他们获利。所以我才敢吵架,敢任性:是啊,我牛逼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可单凭我一人,真的有力挽狂澜的本领么?

没有,除非你是决策者。

那么企业找你来做什么?

做事,而且按照企业想要的方式去做事。

Bingo!企业是靠流水作业生存的,越大的企业越是,每个人更像是一枚小小螺丝钉,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你保证运转正常,不怠工,不生锈,也就够了。

而能力嘛,呵呵,匹配即可。溢出来的部分,更多是为你自身增姿添色,体现你的个人价值,对于公司的整体运转,波动不大。

我曾待过的某家公司,整个营销团队内乱,三十多人的团队基本上只剩三五人做事。

当初商量好一齐跳槽的人,都以为集体的负能量至少可以撼动集团。可到头来呢,不出一个礼拜,公司又引进一个新的团队进来,虽然整个月的业绩受到了影响,但整个季度的利润却丝毫没变。

后面才知道,早在这次“内乱”之前,人力就已经准备“换血”了。

当然我不是说能力不行,只是你个人的能力,的确有太多的局限性。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太容易高估能力,而忽略其他。这种过于自我的优越感一旦形成,便容易偏激,容易傲慢,最终误了自己的前程。

能力是基础,但相比于能力,很多公司更看重的是员工的执行力。这一点,小公司不明显,越大的公司越是看重。

而说到执行,这里面必然夹杂了太多的不情愿。包括工作量

[只有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才资格任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中考记叙文作文素材精选

全文共 4826 字

+ 加入清单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那么,是不是把我们遇到的人,碰到的每一件事都观察一番,并把观察的印象记录下来呢?不是的。主要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多注意从那些平凡的生活中发觉有意义的东西。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校园等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安闲的游戈;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

今年春天的一个周末,看着放假回家的读初三的儿子一脸的疲倦,为了让儿子放松放松,更为了让他感受春天的来临,我拉着他来到我校的菜地,菜地旁有几株正开着粉红花儿的桃树,还有正吐出嫩芽的垂柳,儿子兴致勃勃的看着,嗅着,用手触摸着,“妈妈,还有一阵香气。”“当然啊,这些新鲜的生命都带有最原始的生命的芬芳呢。”我回应着儿子的惊叹,“你看这柳叶,你更会感叹诗人的妙笔,想起哪句诗没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都是诗人走进自然,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得来的,我们到校外的农田里去看油菜花吧,整个田野黄灿灿的。”“好啊,一定还有蜜蜂采蜜呢。”儿子欢快的答道。我们手拉着手轻快的向不远处的田野走去,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儿子叽叽喳喳的和我讲着班上老师和同学们的事情,眼前已呈现出了一个花的海洋,“看,那边田里有好多蜜蜂在采蜜。好像还有人在那。”顺着儿子发现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了两个养蜂人,全幅武装,站在几十个蜂箱之间,在嘤嘤嗡嗡的闹声中,似乎在割蜜。慢慢走近,我要儿子仔细观察,养蜂人头上戴着带纱的帽子,手上戴着手套,身上也穿得严严实实的,是为了防备蜜蜂蛰他们。等到他们这天的割蜜任务完成,他们才脱去武装,坐在简易的棚子前休息。我要儿子去和他们聊一聊,从闲聊中,我们知道了,他们是一对夫妻,江苏人,已养了三十多年的蜂了,头年的冬天就千里迢迢的搬到这里,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可今年天气不好,经常下雨,蜜蜂不能采蜜,酿的蜜比往年少很多,辛苦半年,赚不到钱-------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告别了这对夫妻,在回家的途中,儿子沉闷了很多,善良的儿子大概在为养蜂人的收成担忧吧。后来,儿子把这次的经历写进了他的作文中,文章不仅有细致的描写,还有他对生活别样的思考。

从我引导儿子这段经历中,给我很大的启发,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帮助啊!不仅可以调适他们的心情,更可让他们零距离的接触自然,了解生活,获得在课堂上所无法获得的生命体验,成为他们写作的第一手素材。那么,把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积累下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不仅写观察景物的日记,还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便看出它的美来,如不留心观察与思考,就会一闪而过。只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朱自清的《背影》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动脑筋思考生活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

二、从行动中积累素材

暑假里,我阅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了解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与“教学做合一”都强调做,即行、行动。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晓庄师范是陶行知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见证。那里的学生自己动手从一块砖开始,烧砖、和沙、砌墙,师生一起建造学校;自己动手种水稻,蔬菜;和校外的老农们交流----一切都是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思考。假如我们的学生有了这些鲜活的经历和体验,何愁没有话题写作呢?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

所以,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有的同学说:“我的生活很单调,概括起来就是学习——吃饭—— 休息。”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例如看些有益的书,练练书法,打打球等;热心参加公益或集体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等;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收听(看)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联播、焦点访淡等。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儿呢?难在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上,更难在现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上,以及农村家庭的教育上。我要看书,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上学期,我校才有了图书室);要春游、野炊,政府和学校怕出安全问题,不能出校门;孩子们想做一些家务,在家照顾这些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心疼孩子,也不让他们做。孩子们哪来的经历?哪来的体验呢?而体验生活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尽量的给学生创造条件。比如多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交流会等;安排一项家务劳动,要学生亲自完成,如洒扫庭院、帮爷爷奶奶拣棉花、掰包谷等;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雨、赏雪等。我现在就在我教的八(6)班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讲你参加的一次劳动或活动的片段及感受,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表现也越来越好。有的同学在周记里,把他们如何抓紧点滴时间写讲稿、熟悉讲稿,演讲前几分钟的心情,演讲时的动作,以及演讲后同学老师的反应,描写得逼真、细腻、传神。一改以往粗枝大叶、泛泛而谈的毛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句话用在写作上是最贴切的,许多对事的感受,对人的看法,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只有亲身经历,你才会有切身的体会,深刻的思考。所以,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思起来,进而写起来。

三、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观察、经历,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阅读积累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从课内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比如写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从《范进中举》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还可以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把对人物的评价糅进对他的外貌、行动描写中。比如写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中寓理,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 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 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四、从写作中积累素材

鲁迅说:“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是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和练习”是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所以,长期坚持练笔,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观察生活时,每有所得,应及时做好观察笔记;阅读书籍,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我还想重点谈一谈平时的写作训练也是一种积累。写好作文不仅是我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它也要经历中考、高考的检验。因此,我经常给毕业班的孩子们讲,考试作文都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单元训练目标来命题的,平时的作文练习也是如此设计的。所以,考试作文题与平时练习的题目和要求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样的话,我们在考场上看到考题时就可以搜索一下我们平时的习作和阅读过的范文,想想有没有与此相类似或相关的写作素材,如有,就可以采用灵活变通和巧妙整合的办法来个移花接木,使之与考题要求相吻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我还记得前几届的一位学生,叫薛愫,是我校老师的女儿,作文水平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次作文训练,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为了 --------》,她拟的题目是《为了永恒》,写的是和几位同窗好友一同回到母校,走在两旁栽有高大梧桐树的熟悉的校园小路上,看着深秋渐渐飘落的梧桐树叶,捡起几片在手中把玩,六年来许多快乐的往事浮上心头,那些画面似乎镌刻在了树叶清晰的叶脉里。仰望还在枝头的梧桐树叶,不禁让她感慨良多。她在文章的结尾写到:“如同标本只能纪念往昔,却不能拼成流动的风景。回忆终究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调,而它的永恒也必定是短暂又易变的。真正的永恒大概是如梧桐树一样永不停止的成长。我要保持不懈追求和奋斗的姿态,为永不褪色的永恒注入动力,让成长去定格永恒吧!”读完她的文章,我为她流畅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所折服,给了最高分45分,并在作文评讲课上全文朗读。后来,中考时,我一看作文题目是《走在 ----的小路上》,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薛愫会不会把写梧桐树的这个素材运用到考场上呢?到底是师生,心有灵犀,一考完,碰到了她,她写的是《走在树影摇曳的小路上》,就是上次作文的材料。中考成绩出来后,她的语文打了113分,是松滋市语文最高分,她也以总分全市第二的成绩考取荆州中学。所以说,平时的一件件写作素材,就犹如做房子的一块块砖,一块一块的累积,最终会造成一座坚固漂亮的宫殿。

荀子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就丰满起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满的素材积累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的学习新鲜的知识,以宽阔的胸襟,活跃的思想,广泛包容,才能使我们永远保持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才能真正创作出从我们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高中记叙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每天都有很多故事发生,但我们都只在关注自己,这次,和我一起走进小草和野花的对话吧。

春天,风和日丽,轻轻地微风抚摸着青草和野花,她们舒适极了。

小草说:“啊,我的身上是那么的翠绿,那么的清新!”野花毫不示弱:“哇,我的色彩多么鲜艳,多么美丽!”小草说:“哼,你一没有玫瑰的鲜艳,二没有桂花的芳香,三没有梅花的坚强,四没有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五没有百合的美丽。真想不明白,有什么可以让你来自满的?”野花气急了,说:“切,你以为你蛮了不起啊,看你这样,怎么长都长不高,只有这么点,还没我三分之一高呢,好意思在这儿说!”小草马上反驳道:“我虽然比较小巧玲珑,但我有坚强的毅力,很多孩子们都在我身上打滚,踢足球,我还是完好无损,你什么时候看见我被踩死过?只有你才是,一被踩死就是一大片!”野花很愤怒,叫道:“哼,我一被踩死就是一大片?你也不看看你说的那些名贵的花儿,那些名贵的花儿只会一被人看见就被摘去,生命更保不住,再艳丽,再芬芳,再坚强,再出污泥而不染,再美丽,一被小孩子看见了,就没什么活的希望了,我虽然没有玫瑰的鲜艳,没有桂花的方向,没有梅花的坚强,没有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也没有百合的美丽,但是我不会被人类给采摘,我的生命一直都会存在!”小草和野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着,分不出胜负来,就是这样吵着。

日复一日。春天走了,小草和野花吵着……夏天走了,小草和野花吵着……秋天来了。小草早已没有了春天、夏天时的翠绿,坚强,将要枯黄;野花也没有了春天、夏天时的芬芳,漂亮,将要凋谢。在枯黄和凋谢最后的日子里,她们依然互相争论着,直到他们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候,小草说了一句话:“唉!瞧我这一生干了些什么啊?就和一朵野花在吵架,吵了一生的架,值得吗?就是为了跟她吵架,世界上的美好我也没享受,快乐我也没获得,有意义吗?我为什么为了没有意义的事而耗费了一生呢?”野花也说:“唉!我这一生就浪费在跟一颗小草计较了太不划算了!”

当她们一起去上帝那儿报告时,上帝说:“下辈子无论你们投胎成什么,都要记住,不要跟无关紧要的人和物浪费宝贵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更努力怎么办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亚投行临时秘书长金立群女儿金刻羽成为话题人物——她被贴上的标签是“出身比你好,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这样的学霸足以让绝大多数人感到不知如何自处,甚至感到难受。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出身好的学霸确实令人佩服,但不能否认“出身好”往往是其成为学霸的原因。

引发话题的文章,是这样介绍金刻羽的:“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热爱文学和艺术,钢琴和单簧管技艺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平;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课程;25岁拿到了哈佛经济学的博士学位……83年的她现在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年轻的宏观经济学教授;而她的父亲,就是前财政部副部长、前中金公司董事长、现亚投行掌门人——金立群。”

文章还刻意强调了金立群对女儿带来的影响:“得益于父亲浓厚的文艺情结和家中良好的英语教育,刻羽还在人大附中念初中时就通读莎士比亚原着,随后又到了纽约的哈瑞斯曼高中继续学业。刻羽同班的14位小伙伴有12位拿到了哈佛的录取,剩下两位分别接到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的通知,刻羽当年以哈瑞斯曼高中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赴哈佛求学。”

且不论上述介绍是否溢美之词,仅从“哈佛”、“最年轻教授”等硬指标来看,金刻羽所取得的成就,按社会一般认知,足以“秒杀”99.9%的人。于是,很多人不免会产生类似这样的看法,“出身这么好的人,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过得很好,但她却如此努力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在是让我羞愧”。形成这种认知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与那些人们熟知的官二代、富二代的二世祖形象相比,金刻羽实在是差别太大,所以很多人下意识也不会把金刻羽的成功归结到其家庭背景本身。

这种认识当然是有偏差的。父母教育程度较高且较为富裕的家庭,要求子女接受较高的教育,并以关注孩子学习、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舍得为孩子在教育上投入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本是常态才对。当然也有很多情况是溺爱过度,子女不争气——如李双江家一样。这种情况由于更具有话题性,使人们往往忽略了,像金立群培养出金刻羽这样的例子,可能才是多数。一个证据是,每年夏天,从中国涌入美国体验美国生活和文化的中国学生,已经超过10万人,其中一些学生只有10岁。他们的志向绝大多数都是进入美国最好的学校,事实上很多人成功了,像金刻羽的母校人大附中,早已是知名的“留美预备学校”。而这些人的父母,大多数都是较为富裕的高级知识分子。

“同样是985、211大学,我还有很多普通家庭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除了好好学习之外,该向什么方向努力,未来会有怎样的可能。我们很乖的把时间都浪费在自习室了,最后最好的算是保送本校研究生。但是身边有高知家庭出身的同学,自入校就努力参与学生会、通讯社、竞班干,写论文,参与交换生活动,最终走的比我们都远很多。我们曾经以为上大学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了,但是不是,就像是健身,你自己蛮练和身边有教练指导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这种天差地别合理吗?高知家庭、富裕家庭更懂得如何教育子女、为子女教育倾注更多,这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过得比其他人要好呢?除非要取消家庭,否则这种差别是必然存在。也许有人会羡慕柏拉图笔下的哲人王国度,由国家来抚养教育每一个婴儿,但那很显然只是个乌托邦。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家庭背景造成人与人的差别,这个原因合情合理,不能说明这个结果就合情合理——很显然,这会导致阶层固化,让富人形成富裕的循环,穷人形成穷困的循环——因为他们连用知识来打破差别都做不到。这显然会破坏一个社会的活力,并导致种种社会问题。所以,很多国家在教育政策方面的基本理念都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里说的教育平

[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更努力怎么办的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中考作文记叙文素材积累

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叙事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打个比方说,文章如果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那么,叙事就是使其挺拔自然、动静有致的筋骨。

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所谓"繁简",指叙事过程中情节铺排和叙述的多少,笔墨运用的疏密;所谓"详略",指如何使用和剪裁用来叙事的素材,如同上述的"繁简",围绕文章中心,当繁则"繁",当密则"密",反之,则可大胆地"简"和"略"。当然,叙事还有较高的要求,即叙事要讲究波澜,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离有合,有断有续等。

文章讲究章法,叙事这一文章的筋骨至关重要。了解其特点和要求,并在写作中努力实践,就能恰当叙事,为表达中心服务,写好记叙文。

素材1

一次我和闺女一起,在小商品市场里购物,一个老年人从我俩之间挤过,我俩相视一笑,意思是这老人不知干什么,拼命挤。注意一看,这老人挤过去给前面一对夫妇送去一只鞋,原来是那一对夫妇背着的小孩的鞋子掉了,老人看到并捡起来追着给他们送鞋去。

这一事件我看到后有些想法,就对闺女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后来闺女进行了塑造。说的是在一次全家爬黄山旅游时,看到一个景区清洁工在山下捡到一只鞋,一路朝山上追去,最后在一个凉亭内追上那一对夫妇,在众人及作者的惊诧下,将鞋子送给了别人。

《拥有》结尾

……我也愣住了,满厅子的人都愣住了,亭子里静得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声。此时面前的这位老人家,不再是邋遢的外表,不再是穷困潦倒的乞丐,她的身躯顿时高大了许多,她的灵魂比这黄山更美丽。

我从这位老太太的身上移走目光,纵目远望,黄山的山,因拥有高耸而雄壮,黄山的松因拥有苍翠而挺拔,黄山的小溪因拥有清澈而欢快。然而在我心中,一个声音在低呼:人——拥有爱心而更伟大!

素材2

初一时,闺女的同学不经意间说,今天的十点是我的生日,我不能和我的父母一起过生日了。闺女和本宿舍的同学们就想给她一个惊喜,在晚上十点的时候请求生活老师在播音里祝她生日快乐。那个同学特别惊喜,后来她偷偷地告诉我闺女,她的生日是上午十点。后来,闺女将此事件进行了升华。她将这个事件,一直延续到初三毕业前才由同学的爸爸揭开真像,但她们每年都是在晚上十点给她过生日。

《友谊是樱桃》结尾

三年,三个迟到了12个小时的生日祝福,给你带去惊喜和幸福,而你为了不让我们失望,从不揭穿真像;三年,三次又大又红又甜的樱桃,是你们家最美好的全部,而你总说家里多得是,从不舍得吃一颗;三年,我们给了你一点点关心,而你给了我们你的辛勤和汗水。这一刻我明白了,友谊就像樱桃,需要浇灌和培养才能又大又红又甜。

晚上,六姐妹执手相望,六颗心仍然相约每年的五月23日晚上十点。

素材3

一次我们俩每人喝了一瓶奶,坐在桌子旁聊天,不经意间,我将两个奶瓶摞在一起玩起了把戏。突然闺女跑回屋里,拿了一个直尺量起奶瓶的高度,又不停地计算什么,折腾完了她告诉我,她从小到现在共喝了大约5000瓶奶,奶瓶摆在起长约850米。

这一素材,闺女用在了中考作文《好奇》里,可惜不能见到作文原形,无法奉献给诸位原文了。但可以想像,这一素材真实的数据会引起一定的共鸣的。她的作文在46分(满分50分)以上。

这一种素材的搜集方法有以下两点好处:

(1)新,一般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都有别与其他人,故而新颖,不落入俗套中,读者就会有耐心看下去。

(2)真,因为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故而真实,真实的事件才会引发自己的真实感情,有了真情实感,作文才会有血有肉。

鼓励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因为他起源于亲身生活,故在作文后面的感情升华时,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中考记叙文素材辅导

全文共 2765 字

+ 加入清单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记叙文素材辅导,欢迎阅读。

选材是记叙文写作中又一个重要环节。写记叙文时,同学们不是苦于无内容可写,而是苦于从众多的内容中选择什么来写。记叙文选材原则是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记叙文的写作素材要力求有用和精当,切忌老套平淡幼稚低俗。下面以作文题《难忘那一天》为例来谈一谈。

审题:“难忘那一天”要具体到哪一天,主要写那一天发生的令你难忘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有着积极意义的事情。下面学生选写的一些材料内容就比较平淡或幼稚低俗:①乱编武侠故事或科幻故事。读来面目可憎。②早恋。写出了难忘的事情,但格调不高,因为早恋是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极力反对和不提倡的,正所谓众怒难犯,自讨苦吃。③放假回家妈妈为我做了好吃的,并且不停地为“我”夹菜,或有一天同学帮了我,为我买了一次饭,泡了一瓶水,于是“那一天”我很难忘。如此内容似乎并不是多么值得令人难忘,可谓幼稚。④终于放假了,可以离开冰冷的学校了,路上碰到一个朋友,朋友很好,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很好和善,终于看到妈妈来接我了,妈妈真好,这一天很高兴很难忘。这样的文章内容是有些问题的。⑤想起了初中时难忘的一天,我的英语老师很不讨人喜欢,我们叫她老太婆,老太婆英语教得不好,我们恨她,有一天上英语课,有一个算帐的题目老太婆算错了,我纠正她还批评我,那一天我很难忘。试问有哪个老师会喜欢你这样的文章呢?等于自己往枪口上撞。

记叙文选材时写作者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听说的看到的,校园内的校园外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凡是有助于表达文章题旨的曾令你动容的人或事物都可以写。记叙文的素材源于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文章内容不应是生活的照相和翻版,而是经过了作者的加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美学观念。记叙文所用的素材还要保鲜。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

遴选素材方法指津

一、组织材料力求精当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我们首先要组织精当的材料。要做到“精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如《我的引路人》一文,笔墨应集中在“引路人”身上才算抓住了重点。可作者却大写特写“我”自己,这就偏离了文章轨道,难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了。

2.材料不能胡编滥造,这就是说,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在车厢内将歹徒踢出三四米远”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老师带病上课昏倒于讲台”的故事是不可信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这些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

3.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希望工程捐款”;一写“家乡变化”;就是盖了平房盖楼房,买了彩电买摩托;一写“母爱”,就是织毛衣,送雨伞;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解难题……还有,不要动不动就与“学习”攀亲:《我这个××谜》——我这个学习谜;《我懂得了珍惜》——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我在花季》——在花季中努力学习;《我在努力》——在学习上努力;《起点》——把这次学习上的进步作为新的起点……生活是如此广阔,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为什么只选择“学习”这一点呢?

二、遴选材料力求新颖

组织材料之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遴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所选材料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怎么“新”呢?

1.“新”在独具慧眼。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一文,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 “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选举。妈妈打扮一新,爸爸放弃了一笔可观的生意,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结伴去投自己神圣的一票。作者感受到了改革的春风吹过来的浓浓的民主空气,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2.“新”在独运匠心。有时,你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棋不定,这时你最好以你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

例:《还我课外天地》一文,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用——

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②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③课外天地充斥着武打、凶杀、色情,不愿光顾课外天地。

你不妨想一想,①②两则选用者肯定很多,③则会少一些,你便可淘汰①②而取③。

3.“新”在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反映差生受歧视的文章多如牛毛,同学们笔下的差生遭遇大多相同:老师冷嘲热讽,同学白眼相向,父母拳脚相加。而有个同学却以《幸运》为题选取了这样一个角度:

班主任的晚自习,大家都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差生在最后一排,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我向前面的同学“借光”,恰巧班主任发现了:“讲小话,罚你在讲台边抄。”我在讲台上抄起来,仿佛第一次发现老师的字写得那么大,那么工整,那么清晰。抄完后,我回到

座位上,周围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运,老师罚你上去,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就好啦!”听到他们的羡慕声,我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满足。全文以幸运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多么独特的角度!

三、提炼材料力求艺术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这主要是不会艺术地提炼材料。那么怎 样提炼材料呢?

1.变一般为典型。“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如有篇《中学生的一天》的习作,作者巧妙地将劳动委员罚扫寝室、老师罚站、食堂管理员罚款、班主任罚写检讨集中于“我”的一天,以此反映学校以罚代教的问题。这样将不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事集中于一天,不但没有失真之感,反倒更具有戏剧性。

2.变单薄为丰厚。这是指增加材料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度。如一同学写《夏天的歌》,先写因阴雨连绵农家的稻谷没法晒而开始发霉,乡亲们一筹莫展。再写政府决定减免有关提留,村民们十分激动,文章表达了“政府爱人民”这一主题。后来作者又加上这样的内容:大家考虑到不能光靠政府照顾,还要开展生产自救,减少损失。这样,主题变成了“政府爱人民,人民爱政府”,文章的内蕴变得丰厚多了。

3.变肤浅为深刻。这是指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如一个同学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下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3838 字

+ 加入清单

今生,你注定是我的父亲

作者:风为裳

A

17岁,他离家时,父亲正醉得不省人事。15岁的弟弟小海跟着他转,他摸了摸弟弟的头,说:他喝多了,你就离他远点儿。钱我给你寄你们学校老师那儿。小海的眼泪噼里啪啦掉下来。他出门时,父亲翻了个身,嘟嘟囔囔地骂:你个小犊子,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把老子当仇人……

他在一瞬间柔软的心变得很硬很硬,摔了门出去。

两天一夜,他下定了决心不回家,死也要挣了大钱砸给他。还给他养育他17年的那份饭钱,然后两不相欠。

3天后,他在郊区的一家砖厂找到了出砖的活,管吃管住,一个月拿450块钱,每天累得贼死,倒在大通铺上就可以睡着。这样很好,他不会想起父亲,不会想起那个家。只是,每次完了工,看到夕阳沉沉落下时,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别的工友唠叨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什么都不说,因为他是老史家的“野种”,他的家从来不曾温暖过。

B

那个叫史先昌的男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不爱他。就像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酒鬼一样。他是他的大儿子,听周围的人说生他那天,老史正趴在东风车下面给人修车,传话的人远远地喊了一嗓子:老史,嫂子生了个带把的!就听老史的头“咣当”就撞到车底板上。

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拉出来,好一会儿,老史才缓过来那口气,他说:我当爹了?老史顾不得洗去脸上的黑油,脸像包公一样跑进了医院。

整个月子里,清炖老母鸡、熬鲫鱼汤、炖猪蹄,只要人家说下奶的东西,老史不怕麻烦。邻居对他说:大小子,那时你爸的脾气好得啊跟面捏了似的,哪成想就到了这步田地……

史先昌变成酒鬼是从一个谣言开始的。他要上小学了,学校要交一张一寸照片。

小城里的人接头碰脸,都熟悉。照相馆的老板看了看眉清目秀的他,说:你咋跟你爹一点儿都不像呢?爷俩我见多了,像你们这样没一点儿像的,没有!

那晚天很黑,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他不知道啥是绿帽子,也不明白自己为啥会不像他,只是,他的心里隐隐约约有些害怕。害怕什么,他也并不清楚。

C

他像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史先昌的儿子一样,越长越离谱。那些谣言让修车的老史变成了酒鬼加魔鬼。他经常撒酒疯,让他们娘仨跪着还不过瘾,还让小海起来在他们跪着的地面撒上沙子。跪一个晚上,他的膝盖肿得不敢碰,拳头攥得很紧。

母亲是个沉默少语的妇人,任凭史先昌怎么打也不出声。母亲私下里劝他:别跟他一样,咱们欠他的。等你长大了,离开这个家,就好了。

可是,先离开家的人是她。他13岁那个清晨被老史从炕上拉起来,他暴跳如雷,你妈死哪儿去了?他看到炕上的柜门开着,那里面空了好大的地方。酒鬼史先昌哭得像个孩子似的。

母亲一去不回,父亲仍是逢酒必喝,喝酒必醉。只是,他不再打他们。而他,也拒绝跟他说半个字,不得不说时,他就叫弟弟转达。他看得出他眼里的怒火,他心里想:都是你自找的。

只是,他从来没有让他们吃不上饭。他的时间一半清醒一半醉,清醒时就趴在车底下,三九严寒或者是三伏酷暑,别人不干的活,老史全接着,他的修车技术没挑的。只是,他受不了他喝醉了酒的骂和哭。

他想自己迟早要离这个破家远远的,越远越好。

D

他是来到砖厂一个月以后出的事。

他住的地方又阴又冷,他还不习惯北方的气候,感冒发烧。那天他从早上5点开始一直干了13个小时活,中间只吃了两个小馒头。临到晚上6点,赶出了最后一窑砖,他几乎是机械地往大垛上摞,却不想手里的小推车一下子撞到了砖垛上,砖块像雨点儿一样把他砸在下面。

他醒过来时,已经是3天后了。他躺在窄小拥挤的病房里听着小护士数落:赶紧找你的家人,你们那个黑心老板把你送来,交了2000块押金就跑了……

他想坐起来,腿却像不是自己的一样。他的头嗡地就大了。他大声喊大夫,大夫面无表情地告诉他腿暂时没知觉了,能不能好起来,要看恢复情况。

那天晚上,他说了自己家里的地址和电话。他想:说了也白说,史先昌巴不得他早点儿死呢!只是,他想见见弟弟小海。

3天后的黄昏,他的病房门口出现了风尘仆仆的史先昌,他身上还穿着修车穿的那件油渍麻花的蓝衣服,他进门就骂:我这是哪辈子造的孽,欠了你八辈子血债啊?在家你不好好呆着,跑出来挣钱,这下挣大扯了吧?

他受伤后第一次哭,哭得泣不成声。他说:我不连累你,你给我买包老鼠药,一了百了。我欠你的,下辈子还给你!史先昌使劲给了他一巴掌,他说:下辈子还?你想得美,想死,没那么容易。

出院时,史先昌一米六出头的个儿背着一米七八的他,他的腿拖在地上,几乎快将他压倒了。他趴在史先昌的背上,看到他的头发白了好些,他的鼻子酸酸的。

E

回到那依旧破败不堪的家,他的心里再一次想到了死。他不吃饭,史先昌便用勺子撬他的嘴,往他的嘴里灌米汤,灌进嘴里,他还吐出来。

如此支撑几个回合,父亲累得坐在床沿上喘粗气,他骂:你是怎么害我都害不够啊?你从小到大都晃在我眼前,让全镇子的人都知道我老史戴了绿帽子,你知道对一个男人来说,那意味着什么吗?你妈把你扔下跑了,我让你吃让你喝,供你上学,结果呢,结果供出你个狼崽子,一声不吭你就走了啊!你腿砸伤了,伤了咱就治呗,你还不活了,我五十来岁了,我这是图啥啊?

他骂着骂着,泪顺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往下淌。父亲哭得像个委屈的孩子。他终于忍不住了,很小很小声地叫了声:爸!史先昌抬眼看了他一眼,扭过头去,呜呜滔滔哭了起来。他想起这些年,他怨他,恨他,却从没站在他的立场上想过。他是个男人,被别人耻笑,而他,便是他的耻辱柱……

从那天起,他开始每天拄着父亲给他做的木头拐杖练习走路。他扔掉拐杖那天,父亲买了两瓶酒回来。他这才想起,父亲好些日子都没喝过酒了。父亲说:咱爷俩今天喝点儿,看看你到底是不是我老史的儿子。

虽然他从没喝过酒,却很有酒量。父亲醉倒在土炕上时,他还能说出话来,他口齿不清地说:爸,你等着,等着儿子给你买瓶茅台喝喝。说着说着,他就哭了,那一回酒喝得真痛快,心里淤积了十几年的心结一下子都喝开了。

爱谁谁,史先昌是他爹,这事他认了。

(张亚祥摘自《许愿草》2008年第2期)

骄傲的红薯

作者:周海亮

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一面,母亲塞给儿子零食和钱,表情局促不安。然后母亲说,该回去了。儿子说再聊一会儿吧,眼神却飘忽不定。母亲笑笑,转身,横穿了马路,走出不远,又躲在一棵树后面偷偷回头。她想再看一眼儿子,哪怕是背影。儿子却不见了。儿子像在逃离,逃离母亲的关切。

母亲很满足—一个读大学的儿子,高大英俊,学生会干部,有奖学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并且她知道,儿子正在偷偷恋爱。她曾远远地看过那姑娘一眼,瘦瘦高高,和儿子很是般配。她不知道儿子和姑娘在一起会聊些什么,但她想应该不会谈到自己。一个收废品的母亲,有什么好谈的呢?母亲想,既然她不能给儿子带来骄傲和荣耀,那么,就算儿子说她已经过世,她都不会计较。

可是今天她很想见儿子一面。其实每天她都想见儿子一面,今天,她有了充足的借口。老家人送她一小袋红薯,个儿大皮儿薄,脆生喜人。煮熟了,香甜的红瓤化成蜜,直接淌进咽喉里。母亲挑了几个大的,煮熟,装进保温桶,又在外面包了棉衣,然后骑上她的三轮车。儿子从小就爱吃红薯,一路上母亲偷偷地笑。

是冬天,街上的积雪未及清理,就被车轮和行人压实,变成光滑的冰面。家离学校约5公里。雪还在下,母亲头顶白花花一片,分不清是白发还是雪花。她把三轮车在街角停下,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儿子,母亲再一次偷偷地笑了。

所以,她没有注意到开过来的一辆轿车。车子在冰面上滑行好几米才停下来。司机摁响了喇叭,母亲一惊,忙往旁边躲闪,却打一个趔趄,然后滑倒。她慌慌张张爬起,未及站稳,又一次摔倒。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抱着那个保温桶。她的脸被一块露出冰面的玻璃碴儿划开一条口子,现在,已经流出了血。

司机吓坏了。说,我

得陪你去医院看看。

母亲笑笑说,没事。

司机说可是你的脸在流血……在流血吗?母亲变了表情。果然,汽车的反光镜里,她看到自己流血的脸。她想这样的脸,怎么去见我的儿子呢?

司机看着母亲,好像除了脸上的伤口,她真的没事。司机便掏出两百块钱和一张名片。这上面有我的电话,他说,随时可打电话给我。

母亲一只手抱着保温桶,一只手推搡着名片和钱。突然她停下来,认真地对司机说,你真的想帮我吗?如果你真的想帮我,那么,能不能请你,把这个保温桶转交给我的儿子……他在这个大学读书,他功课很好……

母亲指了指那座气派的教学楼,脸上露着骄傲的表情。

片刻之后司机在校门口见到母亲的儿子。说,你妈让我带给你的。

男孩说,哦。眼睛紧张地盯着校园里一条卵石小路。小路上站着一位高高瘦瘦的长发女孩。

司机提醒他说,是煮红薯。你妈让你先吃一个……她说,还热着。

男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他问司机,她人呢?

她摔倒了。她横穿公路,我的车开过来,她一紧张,滑倒了……脸被划破一条口子,流了血。她可能,怕你伤心……她任凭身体跌上冰面,却用双手保护着这个保温桶……她嘱咐你现在就吃一个……她说,现在还热着……

男孩愣愣地看着保温桶,慢慢将它打开。那里面,挤着四五个尚存温热的煮红薯。

司机拍拍男孩的肩膀,说,她还没走。顺着司机的手指,男孩看到了风雪中的母亲。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往这边看。似乎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笑容,似乎母亲发现了儿子的目光。母亲慌慌张张地上了三轮车,转一个弯,就不见了。母亲的头发,银白如雪。

男孩没有追上去。他知道母亲不会让他追上去,不想让他追上去。可是他已经决定,今晚,就回家看看母亲。他还会告诉女友,母亲并不是退休干部,她一直靠收废品供他读大学。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他的骄傲。

(耿颜摘自《中学生博览》2008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