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色经典《建党伟业》观后感实用20篇

浏览

1997

作文

162

2024红色警戒线观后感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强化党纪法规意识,筑牢防线、守住底线,敲响思想警钟,预防和减少公安机关违法违纪问题发生。近日,卢氏县公安局组织全体民警观看《红色警戒线》系列警示教育片。

在观看教育片前,该局负责人就节前工作纪律做了进一步强调,并对观看警示教育片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在播放期间,不得用手机和其他设备进行拍照和录像,有关内容不得在网上或微博、微信上发布和向社会上扩散、传播有关内容;

二要时刻心存敬畏,模范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相关规定,坚持做到严于律己、令行禁止、洁身自好、以身作则;

三要认真汲取警示教育片中违法违纪的深刻教训,保持清醒头脑,要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四周年,在这个伟大的日子来临之际,第一临床学院全体学生党员集体观看了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震撼,为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动容,为他们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也让我深刻的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视现在美好的一切。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我们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个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温暖的阳光,不需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担忧深夜敌人侵入,只需安然入睡。这一切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为我们赢取的。如果不是他们在民族危机,战争不断中挺身而出,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全中国人民走上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道路,我们绝不会拥有这么民主,安宁,富裕的生活。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更应该熟知历史,以学促用,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切,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洒青春汗水,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努力学习,技术精湛,解除患者病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知道,步入工作岗位后,有许多的疑难杂症等待我们去解答,有许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等待我们去帮助。一想到这些,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激励着我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入学业当中去,学好本领,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为医疗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党。所以,让我们坚定信念,始终跟党走,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色励志电影《中国人史纲》观后感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总是洋洋得意的对人说,如果我家财万贯的话,我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很酷。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会将朱元璋这个热爱杀人的混dan描述成恩泽天下的圣主,就像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人们会赋予项羽这个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并崇拜了幽幽数千年。

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但给后世的暴徒们开了一个以焚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而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璀璨学术思想的珍贵典籍。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别和痛心,我不知怎样才能言语。

不要说造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罪魁应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的原因上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阿谀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

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分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众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行为。

而坑儒的原因则是两个道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这其中大抵是些方术之士,不过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言论蛊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

因为这两个原因,儒者们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恶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古人说三人成虎。儒者们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毁谤始皇,毁了两千年,终是迷惘住了后人的眼睛,把赢政变成集天下恶毒为一身的大妖怪。

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个朝代都有,而赢政所做的开创性的事业却只在于秦朝。不用螯述从小学课本就介绍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光算赢政所建立的政治体制这一项,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帝王便从未有能超越,统统因袭下来。”始皇帝”这一称谓,真的是名副其实。

我到是觉得,相对于项羽,赢政到是更能担当英雄这一称号,更应该获得国人的尊敬。戏剧中的霸王,演义中的关羽赵云,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欣赏,万不该将其与历史真实人物混为一谈。只可惜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别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

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接近世界本来的样子。

而我呢,喜欢事物本来的面貌。不论它是好是丑。

因为啊,我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色警戒线观后感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资阳市司法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碰不得的红色警戒线》、《阳光下的“黑幕”》等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片以近年来省市纪委查办的部分领导干部的典型案例为题材,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深入的采访,真实展现了涉案人员的人生蜕变轨迹,并从警示后来者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和外部诱因,让领导干部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警醒。

观看结束后,在观后感集中讨论中,有的领导干部表示要引以为戒,绝不能越红线一步;有的领导干部对片中身边的人和事深表惋惜,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举一反三,坚决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有的领导干部表示应将警示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常态化的开展警示教育;有的领导干部表示可将警示教育纳入局机关年度学法计划和党支部学习之中,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力求通过警示教育,促使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做到衣冠正、行为端、工作实、形象好,树立良好的司法行政新形象,争当勤政自律的领头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习大大在文艺座谈会中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电影《勇士》表现的是红军战士为理想而战,为信念而奔跑的故事,还原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举。《勇士》中的人物,黄皮炮手田生才,新兵蛋子王东宇,藏族小女孩,牺牲的云贵川,打不死的廖大强……个个都个性鲜明,引人入胜。孙营长率领17勇士以一叶小舟强渡大渡河;廖连长等22勇士冒炮火、踩铁链、以血肉之躯夺取泸定桥头;红四团官兵在天降大雨,山路崎岖陡峭,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侧有伏袭的情况下,一昼夜奔袭240里……讲述的故事壮怀激烈,催人泪下!

新厂区搬迁的日子,我们引以为开荒打草;仓储物资搬迁盘点,我们四更起、二更歇;现场管理、物流配送,一日2万步吓退多少应聘者!红军昼夜奔袭240里,不止17万步呀!240里路是用艰辛和智慧跑完的!抚今追昔,两相比较,勇士精神历久弥新,新时代新征程山高水长!新课题、新考验、新困难、新挫折、新诱惑,要求我们必须把勇士精神与新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从革命历程中获取启示、汲取力量,用自己的作为给历史和未来一个响亮的回答,这是我们这代人应有的勇士精神。

去年年终总结大会的表彰历历在目,有感动我们的工友,有让人钦佩的师傅,有我们身边的标杆!今年质量誓师余音犹在,TOP7攻关,PDCA改善,不推诿、不懈怠,勇担当、敢作为!《勇士》中的红军战士无不胸怀理想,目光远大,意志坚定,步调一致。反思今天比比皆是的追求个性第一、打着维权的幌子侵占公共利益、甚至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无利不起早、无钱莫开口的不良之风,不由让人感慨万千。2017年公司目标已定,要完成产销6亿元,18个指标,32个项目,公司发展呼唤新时代的勇士!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忠诚信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牺牲担当。影片中,红军战士面对围追堵截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这些都是勇士精神的内涵。勇士精神是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在信息化、商业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论从事哪种职业,不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争当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的勇士,把应负的责任扛肩上,把该做的工作做扎实。要有创新开拓的胆识,靠智慧、胸怀和担当去解决发展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在战胜困难中夺取新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建党伟业》观后感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在建党90年之际,我校组织观看了一场红色大片——《建党伟业》!

动人心魄的枪声在我们不经意间响起,令在场的每个人都打了个冷战,而在那之后,则是同学们投来的一双双入迷的眼神。

袁世凯为了成为皇帝,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但是,我们的爱国志士蔡锷将军则为了拯救祖国,与小凤仙在火车站挥泪告别,在于孙中山先生见面是咳出血来,但却依然带病上战场。从他身上,再现了一代儒将的无私奉献。毛泽东与朋友们苦寻救国之路的历程,也深深吸引着我们。他们召集大学生开会,在大街上呼喊着反抗袁世凯,并且还勇敢的火烧叛徒的家,给他惩罚。这群人正是凭着着一股勇敢的劲儿,爱国的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拯救了我们的中国!

看到这里,我不禁被毛泽东蔡锷等人的精神品质深深感动,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现在回想起来,从当时腐败无能,全是歪俗邪念的旧社会转变至如今全是高科技,信息技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么艰辛而漫长的的过程。然而,这一切全是由那些爱国之士用自己的血肉甚至生命换来的。他们将青春都花在国家身上,花在人民身上。为了国家,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了国家,他们不怕牺牲,敢于抗争;为了国家,他们无私奉献,至死不渝……

假如我们不幸撞上了那个时代,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机智吗?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勇敢吗?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无私吗?!我相信我们也会的!因为我们也同样怀着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国之心!

通过这部对这部电影的欣赏,我们的内心应该暗自下决心:比以以前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辜负前辈对我们的期望!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向对我们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的人说:“我们中国很强大,你们永远夺不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红色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12日,战争动作电影勇士》在北京举行“铁血奔袭”首映发布会,导演宁海强,以及李东学、于小伟、聂远、宋佳伦、徐洪浩、王梓程、郑好、曾肖龙、林妙可等一众主演亮相,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电影《勇士》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史实为原型,既有热血激燃的战争场面,又有百里奔袭的艰苦卓绝。导演宁海强介绍称,该片由1000余个特效镜头加多地实景拍摄,目的是展现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

与之前发布的惊心动魄、牵动心弦的终极预告片不同,当天发布会正式公布了《勇士》“光荣复刻”版先导预告,用黑白胶片的质感将人拉回一段对历史记忆的缅怀,颇有忆苦思甜的意味。

导演宁海强表示:“这次的预告片带有一种传承的意义。做成黑白的效果也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的体会到逝去的岁月,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勇士》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上映,是为了纪念老一辈的革命先烈,希望活在当下的人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主演李东学在看过预告更有感而发:“勾起了我很多的记忆,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地道战》,没想到自己也能这样出现在银幕,真的对彼时的英雄非常敬仰。”

导演宁海强还揭秘了影片幕后的拍摄艰辛故事:“为了在大银幕上高度复原当年那场经典战役,《勇士》剧组远赴雪山、原始森林以及深山密林、大渡河两岸及蜀南竹海等多地实景拍摄。”于小伟则坦言这是自己拍过最辛苦最累的一场戏,“包括飞夺泸定桥的戏份都是在40度的炎热高温下,匍匐在铁链上连日拍摄完成,但是最后效果让一切都非常值得”。宋佳伦也表示:“在高原拍摄的每场戏后都需要吸氧,但勇士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坚持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色教育片的观后感

全文共 166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红色教育观后感。二战时期苏联一个飞行纵队涌现出20名王牌飞行员。无独有偶,苏军某部飞蛇大队涌现了21名特级战斗英雄。究其原因,他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和气质,承传同样的优秀传统,凝聚无畏的战斗意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敢于亮剑,哪怕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一秒。一个优秀的集体,应该具有培养英才的土壤。大到这个团队的整体,小到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种豪气当头,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从而铸就成这个团体亘古不变的灵魂。亮剑精神讲的团结的力量。

亮剑是一种团结。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二战时期苏联一个飞行纵队涌现出20名王牌飞行员。无独有偶,苏军某部飞蛇大队涌现了21名特级战斗英雄。究其原因,他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和气质,承传同样的优秀传统,凝聚无畏的战斗意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敢于亮剑,哪怕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一秒。一个优秀的集体,应该具有培养英才的土壤。大到这个团队的整体,小到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种豪气当头,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从而铸就成这个团体亘古不变的灵魂。亮剑精神讲的团结的力量。

亮剑是一种气魄。一个有魄力的果敢领导者,才能带领团体无惧无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对困境是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具有这种魄力的人,

才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军人,真正的领导者,是国家、民族、团队真正的不屈的脊梁!亮剑精神讲的就是惊天骇地的气魄。

观后感 《亮剑》我曾看过两遍,每次看到一些对白和情节的时候都倍感 震憾,此次看到狼性教育的短片,虽然这只是《亮剑》中很小很小的 一部分,但也颇有一些感受,比如说要团结、要目标一致的共同为一 个目标奋斗,但要打造一个敢打敢拼的团队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观后感《红色教育片观后感》。

一、 《亮剑》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这些内容都有其特定 的时间、地点和空间,好的东西我们是要学习,但也要尽可能的结合 我们公司和团队的实际。独立团是一个进攻的团队,这种团队精神更 适合于一个时刻需要冲锋的销售团队,而对于我们公司而言,更多的 是普通员工,更多的是技术人员,年龄跨度大,我们需要更多的精神 层面的教育,并且要把这种精神深入到广大员工的内心,这可能就需 要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以后还可以多采取这种观看短片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也可 以配合一些其他的方式,多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感 受和体会。

三、这个短片在制作上还有一些缺陷,最好是我们能自己 DIY 一 个,我们自己截一些感人和震憾人的情节,以及与领导能力、谈判能 力等相关的片段,自己边放边讲解,那样更有意义一些。我们公司很 有一点特殊性, 在很多地方只能采取相对柔和的方式配合硬性的制度 来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可能更多的是以“情”带团,而非以“言”或 “行”带团。所以我们必须制订相对硬性的制度是关键,这样一个短 片给人影响的持续时间很短。

四、关于下发的那个红头文件。红头文件是很有权威性的东西, 所以在版式、文本字体、语言的严谨性等方面都要求很高,如果一个 红头文件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毛病来, 那这样的文件也就失去了红头文 件的意义了。比如对写观后感的要求,保留工资不是目的,目的是要 大家都写观后感,但这种方法是不合法也不太合理的,另外,对于文 件中所说的,当观后感不符合要求时会退回重写,其一,写观后感不 是目的,目的是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其中,并有感而发,有些人可能内 心有感触,但却写不出太多内容,这与每个人的文字功底有关,因此 不能硬性规定, 不然就成了写作业了, 大家也都去百度一个走过场了; 其二,既然有要求就必须要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谁也不知道怎样 去达到要求,所以如果对观后感有要求,就要说明标准,是要求字数 达到多少,还是要求理解达到多深刻,否则那所谓的“要求”就只是 凭个人心情或个人意志,这种要求也就不合乎情理了。 仅此感触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色经典改编《铁道飞虎》观后感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接触成龙,是在《红番区》《飞鹰计划》《A计划》《城市猎人》这些年代久远的片子中,那时候成龙是整个故事绝对的主角,他不仅年轻,能打,还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和女主角谈着恋爱,用一点点桃色作为动作戏的点缀。

后来成龙进军好莱坞,拍了《尖峰时刻》《神奇的燕尾服》,接触到这些片子的时候,我正在读中学。对那时的我来说,这些片子依然很好看。

再往后,随着学业越来越忙碌,成龙似乎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等到他再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都是伴随着一些评分不太高的电影,一些花边新闻还有霸王广告的鬼畜视频。

这些年国内电影行业发展很快,成龙的不再像以前那样出挑,我也从未进到电影院中去看过他的电影。当满世界在呼喊着“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时候,我偶尔会想:为什么没人说我们欠成龙一张电影票呢?这就是我走进电影院看《铁道飞虎》的原因。

影片中,成龙、黄子韬饰演一群“乡巴佬”,组成了一个民间抗日游击队,虽然他们做事没有章法,也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只能是小打小闹,却也成功地破坏了日军的一些行动,拖延了日军的侵略脚步。

直到王大陆饰演的八路军出现,他们才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炸桥。而靠着这么一群连字也不识的乡巴佬,又怎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于是整部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来了,王凯饰演的饭店老板在众人危机之时犹如天降神兵,骑着骏马飘然而来,三下两下就化解了危机。

当然,基于整部影片的搞笑氛围,王凯肯定也是“帅不过三秒”,但不论如何,王凯这个角色在整部电影的剧情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成龙饰演的角色不识字,在发表意见的时候经常会忘掉自己想要说什么,他的相好由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换成了年老色衰的寡妇,甚至连他引以为傲的功夫,影片中都几乎没有体现。而王凯则仿佛变成了“年轻时候的成龙”,身手矫健,作用关键,虎虎生威,让场下的观众都发出一阵阵尖叫。

于是成龙在影片中的作用,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对众人精神上的指引,变成了一种号召力,一种信赖,一种稳重和踏实。

影片最后,最核心的一击还是交给成龙来完成了,看着他在墙壁上抓出血手印,一瞬间思绪飘回到很久以前,脑海中出现了成龙英姿飒爽、化解危机的模样,竟然有些感动。

我是抱着看娱乐片的心态进的电影院,没想到除了笑声,还看到了成龙大哥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建党伟业》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建党伟业》,颇有些感想,本来想写篇观后感到豆瓣上,后来发现豆瓣将该电影设置为不能评论且不能打分,因此只好将这篇影评写到我的博客上了。

《建党伟业》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政府时代,时间从1912年至1928年,在我的大学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教程》上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式学校的兴建和发展,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增加,出现了数十万收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教科书总结这段历史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抵制日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三是一战令欧美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然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当年中国的如此惊人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而是将重点放在抹黑北洋政府,突出袁世凯称帝等细节,将北洋政府描绘成为近代中国最坏的政府,这种描写并不太符合事实,北洋政府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政府,恰恰相反,从客观上看,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北洋政府反而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由的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色电影《小兵张嘎》观后感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情景朗诵剧红色箴言观后感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3日下午,校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党委组织了十余位同志赴上海戏剧学院,观看了多媒体情景话剧《红色箴言》,红色箴言观后感。戏剧学院的话剧试验舞台用音乐、朗诵、多媒体视觉艺术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在与敌人血与火的殊死搏斗中留下的感天动地的遗诗、遗信、遗作和革命者光辉形象,让在场观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著名配音艺术家乔榛、丁建华等充满深情地朗诵了李大钊、方志敏、叶挺、夏明翰、蔡和森、向警予、殷夫等20余位烈士的遗作。不少耳熟能详的诗使舞台和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如“为了自由……我渴望自由”,方志敏烈士的真忱告白“朋友,我可以老实告诉你们,我爱中国之热忱,还是如小学生一样真诚无伪”,“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等著名诗言。

《红色箴言》的舞台布景和舞美设计通过灯光,不时浮现出革命烈士和简介,让在场观众犹如穿越了时光隧道,再现了革命烈士铮铮铁骨和正义凛然的气概,感受了先烈们的谆谆教诲。正义、良知、人格的力量震撼人心、净化灵魂。通过观看,大家无不感到:共产党人也是人,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他们懂得人情世故。但是,为了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甘于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伟大精神感人至深并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后人。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一定要继承发扬他们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谆谆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任务更艰巨,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今天,《红色箴言》又一次表达了党和人民对理想信念的召唤,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要懂得今天的来之不易,为了明天,我们必须永远保持那么一种精神,沿着先烈们开创的道路,克服各种困难,接受新的挑战,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建党伟业》观后感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2009年一部史诗巨作《建国大业》作为国庆档期献礼影片,出现在广大电影观众的面前,展现了从内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2011年的暑期档,作为《建国大业》的姊妹篇,《建党伟业》的上映更是将这样的一个史诗巨作模式推向了极致。

2009年《建国大业》摒弃了传统历史正剧的叙述模式,整部影片没有刻板历史教科书式的镜头,没有频于说教人的讲述;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解构模式以一种线性时间的表达方式将各种历史事件贯穿到一起,在同类主旋律影片中找到了新的光彩。《建党伟业》继续秉承《建国大业》的叙事模式,除了线性时间的推进之外,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创新内容,整部片子中对于各类形象的塑造显得更加的鲜活,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上显得更为客观。

可以说电影《建党伟业》结构上遵循中国近代历史的时间脉络。从“清帝退位”,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似乎每一个历史车辙印都在预示着一个伟大的党的诞生。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的碰撞,我们看到了各类有志青年为了祖国的富强而走上街头,似乎在整部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歌颂,对于“思想”的启迪更是本部影片一个新的亮点。

在本部影片中最引人关注的人一段便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潮与旧思潮的那场辩论。在辩论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代表和以辜鸿铭为代表的旧文化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新旧文化领袖观点交锋,擦出耀眼的火花,台下的学子更是听着激烈。透过历史的镜头似乎我们也跟随影片又重返那个时期的北大讲堂。作为中国思想解放的最前沿,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求新、救国“思想荡涤在每一个学子的心间。或许这是有了这样的思潮解放,我们才能看到在中国1919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无数的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为了救国而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可以说学生们的演说让我们再一次回到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让我们再一次看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主义先驱的救国之志的壮志豪情。这也为后文叙述一大的胜利召开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

如果说一部电影之中,剧本是主线,那么演员就应该是这部电影中的魂。在《建党伟业》中对于各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述显得更为的客观,更多地强调不同人物各自鲜明的立场,突出各类角色复杂的人性。这部电影从头至尾相继出现了170多位演员,有的演员只有一句或者几句台词,但是对于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显得十分的丰满。李大钊的睿智,陈独秀的激昂,袁世凯的狡诈,无数历史书本中的关键人物的形象,在演员之间默契的配合间显得更加的鲜活。而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也为这样一部看似严肃的历史正剧增添几分浪漫的味道,因为即便在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1919,我们的生活依旧要继续。

可以说各种人物形象,在片中是一种引导,而整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在为剧情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物让影片变得丰满,事件的组合也让那段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从1912到1921无数个历史节点中,无数的人们用鲜血,用思想,用智慧,来唤醒中国;即使是战火纷飞的前线,即使是特务跟踪的租界里,即使在嘉兴的游船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在为着这个即将崛起的国家而在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色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为欢迎新同学来校,老同学归校,我校特安排九月五、六日晚七点整于音乐厅播放红色革命影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昨晚音乐厅大家一起度过的时光想必都不会忘,漫漫长征路,往事峥嵘岁月,现脑子里回想起的片片断断、每每念到,无尽痛心,无尽光荣。

我的长征》以主人公王瑞的视角,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躲避国民党主力,红军开始踏上长征路。十五岁那年,他们一家四口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认识了毛泽东。父亲也在炮火中牺牲了。可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在继续长征的途中,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女儿的场面。悲痛激发了战士们更加强烈斗志,红军第一次赢了——娄山关大捷。

红军在彝族时又有一位红军战士加入了进来,他叫达尔火。他的伴侣索玛目送她远去。后来姐姐竹妹子牺牲了,王瑞失去了第二个亲人。有一次红军强度大渡河时,哥哥为了救他,也牺牲了,他失去了第三个亲人。姐夫和达尔火在渡河时被射中而死,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他又重新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祖国今日的繁荣富强,就是这些牺牲的战士,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我们中国的英雄儿女,是我们的革命英雄,对我现在所身处的我的国家,我自豪我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红色警戒线观后感

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恰逢著名的反战小说《红色警戒线》出版五十周年,钓鱼岛引发了最新一轮的抗日热潮,抵制日货似乎已无法平息一些人内心的愤怒,他们更渴望一场战争,愿意捐出一个月工资甚至是生命。也要狠狠教训一下日本人。

可战争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会带来什么呢?他真的能平息愤怒吗?还是只能制造更多的仇恨?

作为一个没怎么输过的军事强国居民——美国作家詹姆斯•琼斯对战争有深刻的了解。詹姆斯•琼斯于1939年加入美国陆军,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他离开部队,潜心写作,以擅长描写战争、战事及士兵心理而获得巨大成功。

《红色警戒线》是他的代表作“战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写的是1942年美国陆军第205师一个连在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向日军发起歼灭战。从部队搭乘运输舰远涉重洋在瓜岛登陆开始,长驱直入,殊死搏斗,全歼日本守军,到准备向下个战场新几亚进发为止。绝对是一部震撼心灵的战争史诗,一曲血与火中人性的挽歌。此书1998年改编成电影《红色警戒线》,由西恩•潘、阿德里安•布劳迪、约翰•特拉沃尔塔、乔治•克鲁尼等海量巨星出演,观众一致认为其是比《现代启示录》更残酷,比《拯救大兵瑞恩》更血腥的战争电影,彻底阐释了“战争没有胜者,只有人性的溃败。”这一主题,因此获柏林金熊奖与奥斯卡七项提名。影片中所表现的关于“战争与生命”的主题至今仍引起人们的共鸣。

此小说2006年4月中译本出版时书名叫《细红线》,考虑到第二次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在我国放映时的译名为《红色警戒线》且已为我国许多读者所熟悉,同时也为了更突出战争小说的特色,新版书名统一为《红色警戒线》。

美国文学史教授马丁•戴伊曾说:战争第一原则是在战斗中为了取得军事上的直接效果必须放弃一切原则。士兵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去杀死对手。第二原则是战争把文明强调的个人价值全部摧毁,勇敢和懦怯、人性和兽性难以区别。

詹姆斯•琼斯在《红色警戒线》中反反复复也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军人,特别是年轻的士兵们如何在军队这座大熔炉里,在战场这座炼狱里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军队和战争如何将一个天真无邪、对战争充满恐惧的年轻人变成熟谙世道,为求生存恣意开枪杀人,虐杀对手,并引以为傲的大兵。

《红色警戒线》也许是美国文学中对战争最严厉的谴责。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两败俱伤。琼斯用反讽的语气称战争和军事冲突为“人类一切事业中最伟大的、最英勇的事业”;源源不绝地赐予我们需要的愉悦、激励和强烈的刺激,不停地为我们造就“英雄”、“总统”和“领袖”,还有我们用和平的名义建造的纪念碑和博物馆”。 但是“英雄”、“领袖”和“智者”与“懦夫”、“死者”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一条细细的红线”。

《红色警戒线》和《永恒》以及琼斯死后出版的《口哨》组成了他的“战争三部曲”。也有评论家把《手枪》加进去,凑成了“四部曲”。《红色警戒线》实际上是琼斯最好的一部作品《永恒》的续篇,故事背景从夏威夷岛转移到瓜达尔卡纳尔岛,从和平时期的军营转到战场。这样续写才更能展现出一个士兵褪去“人性”的全过程。

相比于二战,杀伤性武器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实,在按下一个按钮就可以摧毁一个大洲的时代,任何兵器都是多余的了,人类、文明、国家,都成了渺小、脆弱的代名词。那么,试问战争除了毁灭一切又有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旗飘扬筑牢红色防火墙特别专题观后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疫情前线不顾个人安危,与死神争夺群众生命的白衣天使是英雄;在疫情后方无私捐助,四处寻找医疗物资支援前线的人们也是英雄。而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抗疫英雄,就是您,我的妈妈。

大年初二的早上,新闻里一遍又一遍的更新着被病毒感染的患者人数,您坐不住了,掏出手机开始忙碌起来,无数个电话、无数条微信,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起初我不知道您在忙什么,后来我才知道您是在组织捐款和联系捐赠医疗物资。我说:“妈妈,疫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您忙啥?”您放下电话,认真地对我说:“儿子,记住顾炎武说过的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坐等疫情越来越严重,有太多人需要帮助!”顾炎武的这句名言,其实我早就读过,可是此情此景下从您口中说出,我突然感受到了这句名言中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而我熟知的您,好像换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形象,很高尚、很坚毅。“可是您一位律师,怎么会有医疗物资的资源呢?”我担心地问您。“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可以整合身边所有可能的资源呀!”您回答得那么自信,仿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大疫当前,各类医疗物资极其短缺,您的朋友跟您开玩笑说:“谁要是能搞到医疗物资,那就跟搞到军火一样的有能力!”可是您没有放弃过,您总是第一时间接听每一个电话,生怕错过每一个机会。弟弟缠着您要睡觉,这时电话响了,平时疼爱弟弟的您毫不犹豫地把弟弟推到我的怀里,一通电话打完,弟弟早已在我的怀里哭睡了。深夜梦醒,您的房间还亮着灯,还在和各方电话商讨援助物资的运输方式。

在您的积极动员下,律师事务所的同事、侨联的委员们踊跃捐款累计达30余万元。您与湖北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将千辛万苦买来的价值40万元的消毒设备,冲破疫情封锁线运往湖北孝感。您又将价值28万元的消毒设备捐赠给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和青岛市中心医院,用于保护青岛市民和医护工作者。您还给青岛两个市区的防控指挥部捐赠了1000套防护服。您号召律师事务所的青年律师们成立了法律援助团,还联系武汉的律师事务所成立跨区域的法律服务志愿团,您亲自担任青岛组的组长,为在青的湖北人、在鄂的山东人提供无偿的公益法律服务。就在我写下这篇作文的时候,您正在起草关于帮助中小企业度过疫情难关的提案。

“国难当头,我辈必须挺在前面,践行律师执业誓言!”这是您对全体法律服务志愿团律师们的讲话。这场突如袭来的疫情,就是一场战争,考验着祖国,也考验着每一个人。我很骄傲,我的身边站着您这样一位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色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献礼的影片,《血战湘江》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30日,导演陈力也带着主创团队来到奥斯卡国际影城,和观众分享《血战湘江》台前幕后的故事。真实,是记者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受。电影大部分镜头是战争场面,还原了战争的残酷,让人产生较强的代入感。陈力说,这部电影没有抠像、没有绿幕、没有电脑特效,惨烈的战争场景,全部都是真实拍摄的。

在拍摄的112天里,剧组用掉了两吨TNT炸药、80多吨汽油,所有的演员都置身在真实的炮火之中。“你们在电影里看到演员们灰头土脸的,满脸都是泥土。这不是化妆出来的,而是现场‘炸’出来的,天天像泥猴一样。他们每天拍完戏回家,都要洗上一个小时澡。我们的监视器其实离拍摄场景有挺远的距离,但就是这样,每次一拍战争的场面,我们顶上的棚都会被掀掉。”陈力说。

和国外拍大片爱用特效不同的是,《血战湘江》里没有复制粘贴出来的士兵,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有着不一样的表情。《血战湘江》里出现的3万多人,大部分是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前辈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

陈力之前导演过《海棠依旧》《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都是不错的主旋律影视剧。这一次,是她第一次接触战争题材的电影。其实,湘江战役虽然关乎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但湘江战役的史料实在不多。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陈力为《血战湘江》做了一些艺术渲染,深挖里面的每一个伟人、小人物。她说:“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不一样了,我们要接近年轻人,就要展现那些鲜活的小人物。我们写了伟人,也写了林家父子这样的小人物,力图在枯燥的题材里,展现人性的光辉。”

主演王霙可以说是“毛主席专业户”,他已经好几次饰演毛主席。但同样是演绎一个伟人,《血战湘江》里的毛主席很不一样。“《血战湘江》里的毛主席,没有挥手、叉腰、指点江山,在红军生死存亡的时刻,他有的只是和红军共存亡。看完电影,观众会对毛主席更加崇敬、爱戴。”

30日,不少看完《血战湘江》的年轻观众表示,在电影中看到了湘江战役的惨烈,触摸到了真实的战争。很多人之前只在历史课本上看过湘江战役,如今终于身临其境地了解它,了解了现在的和平,有多么来之不易。

陈力说,拍电影首先要尊重观众,只有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英雄们对话,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之前有演员跟我说,自己进组一演就演了3个月,最后片子出来以后傻了,演了3个月对手戏的人,竟然被‘抠’掉了,和着对方是个替身啊。以前我们讲‘替身’,最多是武术替身而已,现在科技发达了,什么都能用替身了,对于这一点,我特别不能理解。这对于观众是极大的不尊重,对于中国电影也是极大的不严肃。因此,我们‘死磕’这样一部电影,就是希望从方向上把这个现象扭过来。我们不能什么都被资本绑架,资本不能绑架文化,不然,中国的文化自信到哪里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红色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说画面,不得不说良心。开头的几个景儿,都有裸眼3D的感觉!大片的翠竹、在晨光里金色的雪山,湍急的大渡河……就是这些美景,与战争相映,叫人看得更不是滋味。密林里安然的熊猫与猴子(猩猩?忘记了……)叫你忘记了战争,可紧接着的,就是枪林弹雨,激战中晃动的镜头,子弹喷射出来时的火光,血糊糊的伤口,都很写实。这里没有抗日雷剧中开挂的主角——抹着发油喷了定型穿着帅气皮衣能在枪林弹雨中岿然不动毫发无伤还用一支小手枪杀敌无数的“奇侠”和智谋出众动不动三十六计以少胜多以一敌百的领导者,只有一支穿着草鞋、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年龄体力都参差不齐的队伍,用一部分人的生命换取了另一部分人的前进,而另一部分人,用自己的脚板,在29小时内跑出240里的路投入到一场更惨烈的战斗中。这里也没有智商欠费动辄溃不成军被主角吓得屁滚尿流的反派,都是一步一棋走出来的,反派小人物上没有太多着墨,但大主题还是很有进步的!

单说说红军战士牺牲场景,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你见惯了的死而复生或者都身中数枪还有大篇幅的临终嘱托才会闭眼的镜头。全程我都是攥着手心在看这部所有人知道结局的片子,仿佛置身其中。片中唯一开挂的可能就是廖大强,一个总负责牵制敌人多次被以为死了又在最后关头回来的具有九命猫属性的男人,但也在合理范围内,不作剧透了,留给要看片网友一点空间。

演技方面,李东学欠点儿火候,话唠,一个团长干着政委的活儿,话说,你让聂远干啥捏?他只能关心关心你受伤的腿,在你说话的时候点点头儿,另外,在你无力地说“前进”的时候有力地重复一次“前进”!不然战士听不着吧!聂远稍有点儿用力太猛,言谈举止见有那么点儿刻意,总体来说都还过得去,你能感觉到是李东学在演,而不是果郡王来串场;看到聂远,耳边就会想起一句歌词:眼睛瞪得像铜铃,等等等等……(聂远:眼睛大怪我喽?)但宋佳伦一如既往的赞,虽然他很有个人特征,但就是演什么是什么!小战士多是生面孔,戏妆上不是一水儿的油头粉面,也没有刻意地夸张——一看就是白白净净故意抹一脸锅底黑的那种,都像是风吹日晒而成的一种自然状态,眼神里是疲惫,他们记住的,只有听指挥,这才应该是真实的状态。

再来说个特殊人物,田生才,红四团俘虏,为养家糊口加入国军队伍的打炮奇才。一开始,觉得他是來搞笑的,主要是对演员太熟悉,颜值太正面,一开口一口子火锅味儿,就像你认识的一个人穿越过去的,所以就觉得他是走错片场来搞笑的。直到为了跟他学打炮背他行军的小战士倒下,累死,他的自责激发了他的担当,他跪在地上说要背小战士一段,他心里过不去的时候(大意),才让人觉得他就是田生才这个人物,他没有大志向,也不懂什么政治,他只在乎人、情,当他偷偷跑走又扛着炮筒炮弹赶到集结地的时候,这名俘虏来的战士是那么感人至深,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勇士!担当、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色革命电影《难忘的岁月》观后感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难忘的岁月》影片首次将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大银幕,讲述了陈云1937年至1944年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空白。小编有幸参与红色电影《难忘的岁月》的观看,内心澎湃且感恩。

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121万人,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政党。这其中, 曾担任了七年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强化党性教育,抢夺知识分子,倡导干部学习,关心爱护干部,严明组织纪律,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有力、有效地支持和维护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地位。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观众们捧腹大笑,实诚的陈云同志在与于若木同志的新婚夜上给于若木讲述了他的革命经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故事,这堂意义特殊的“党课”让志同道合的心靠得更近了。

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本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前往。电影《难忘的岁月》塑造了高士其、陈学昭、何穆、汪精英等人为了理想和信念投奔延安、建设延安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形象,还原了革命圣地的火红年代以及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走出影厅的人们还在津津有味的讨论着影片中的精彩故事,而我,也感动于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七年的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赏识倚重陈云,陈云崇敬信服毛泽东。两位历史伟人,为党的事业发展壮大,坚守信仰,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建立了惺惺相惜的深情厚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色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雄关漫道铮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路漫漫,荆棘密布,每一个脚步,都是血汗凿出来的印痕,二万五千里,灯火阑珊,却没有喧嚣与热闹,除了坚守,便只剩下希望。

“不破楼兰终不还”踏上长征的脚步,便告别了万家灯火,承载着新中国复兴的希望,便只能日以继夜,前仆后继,草根,树皮,皮带,食不果腹,饥肠辘辘,可信仰依旧存在。星星之火,让每一个战士凝成一股绳,以燎原之势,消除旧民主主义的业障,又给新民主主义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不破不立,二万五千里,熔铸中华民族精神不朽的万里长城。

或许,和平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先辈的荫庇下,我们可以 血的牺牲,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在大学的校园里,孜孜 求,于一方角落静享时光,充实内心的净土,或许,长征精神已经被打上了时代的符号,不值得被当下所浅显的提及,然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长征精神却从未被忘却,早以铭刻进我们的血液,前仆后继,对知识的探索本应如此,勤学好问,学海无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学海孤独的摆渡者,活到老,学到老,这不应该仅是一句口号,知道的越多,你才知道自己了解的越少。

不怕牺牲,团结互助,作为长征精神终最鲜明的符号,对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不怕牺牲,不怕牺牲自己的时间,告别寝室的温床,不要把大好的青春牺牲在无谓的白日幻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求知的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对集体的奉献,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有舍才有得,推动一个集体向前才是更好的价值体现,红花还需绿叶衬,甘愿做一颗默默奉献的螺丝钉,同样是一种付出。团结,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奇迹,互助,成为了跨越千山万水的支撑,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依靠与扶持,而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团结我们每一个遇见的人,大学四年是每个人一声最珍贵的青葱记忆,而大学里每一个相逢,都是天赐的缘分,战场上,可以把后背交给战友,大学里,可以跟同学做梦,做一个为中国复兴的梦,做一个毕业后指点江山的梦,做一个粉色的浪漫的梦。

长征是一种精神,大学,是一段旅程,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大学,等了十二载春秋,把一种精神,带入一段旅途,长征,远离了万家灯火,独自前行,而大学,也可以姹紫嫣红,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色经典电视剧《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天热播电视剧西安事变》我只是看到片名就觉得可笑。

重拍什么电视剧不好?非要拍《西安事变》我认为首先是导演脑子进水,要不就是工作太忙,还不知道现在有个互联网,宽带可以进入家庭。老百姓看世界不是光靠CCTV,还能通过互联网看世界。还不知道现在的百姓已经和过去的百姓有天壤之别,不那么好忽悠了。

暂且不谈,张学良将军为国家作多了大贡献。就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陪蒋介石回南京这场戏,我党毛泽东,周恩来那个惋惜啊,好像张学良犯了多么最低级的错误,断定这一去,一定不会有多的好下场。

也应该这样讲,我们从小受的教育这样告诉我;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是错误的,是最不应该的,蒋介石是不会讲信誉的,说话常常出尔反尔的,张学良将军陪蒋介石回南京一定是有去无回。蒋介石回南京后,一定会至张学良于死的。可历史确和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张学良后来非但没死。。。。却成了一位寿星。历史也证明了共产党所说的,张学良确实再没回过大陆。

可历史又证明;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是张学良最明智的选择!

理由如下:

1;假如张学良没有陪蒋介石回南京,留在西安,就算抗战没有战死,解放战争起义。他也逃脱不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的魔掌。

2;他在东北放着日本鬼子不打,跑到西北打红军打内战,就这一条就可以让他死几回。

3;共产党夺取政权后,比他贡献大大有人在如;元帅级的刘少奇,林彪,彭德怀,陈毅,贺龙,,,,,,,,,,等等元帅大将都死于非命!何况是他。

4;张学良虽漂泊海外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寿命过百。古今少见!

退一万步讲:假如历史可以从来。。

你问自己的夫人,如果有来世,你会嫁给我吗?

夫人也许会告诉你:会的!

可是我在这里可以断言!

回顾历史,让张学良将军再选择一遍,不论大陆任何人问?

张将军,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留在西安吗?你会加入共产党吗?

这个问题是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能回答,只好到幼稚元去问了。

可是我们的大导演还告诉我,张将军你不应该陪蒋介石去南京!

求你了大导演,历史终究会大白于天下。历史已经证明;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是张学良最明智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