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郭永怀先生夫人李佩(合集四篇)

导语: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居里夫人用神圣的母爱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6316

作文

4

篇1:雨先生和风夫人中奖记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先生和风夫人是一对夫妻,但他们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雨先生是个慢性子,喜欢蒙蒙细雨,做事也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而风夫人却是个急性子,喜欢狂风暴雨,做事也是风风火火的。因此,他们俩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矛盾。

一天,他们两人准备出门去购物,风夫人换好鞋子在门口已经等了十分钟左右了,雨先生却还在衣柜前考虑该穿哪件衣服出门。考虑再三后,他终于定下出门穿的衣服,他又想:我们需要带购物袋吗?我是带现金还是带银行卡呢?如果带现金我该带多少呢?风夫人等得火冒三丈,在门口使劲喊:“你就不能快点吗?每天都像蜗牛一样。”雨先生却不紧不慢地说:“别急别急,慢慢来,时间还早。”“你再这么磨下去,超市就关门了。”“你放心,离超市关门的时间还早呢。”雨先生边说边往门囗走。两人终于在争吵声中出门了。

他们开着车来到了超市,看到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满一百元即可免费抽奖一次。风夫人拿着列好的购物清单,在超市里挑好要买的东西就准备回家了,雨先生却东逛西逛,说:“不再看看吗?说不定还有其它东西要买,反正没到一百元。”“算了,还是赶紧回家吧。”“不行,如果凑到了,说不定还能抽个一等奖。”“还是赶紧回家吧。”雨先生不理她,又开始挑东西了,终于凑足了一百元。

两个人拿着购物小票到抽奖处抽奖。雨先生又开始琢磨有哪些奖品,连抽奖都顾不上了。风夫人在旁边不停地催到:“快点,如果你不抽就让我来抽。”雨先生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先看好有什么奖品再抽吗!”在风夫人再三地催促声中雨先生终于动手抽奖了,结果他运气不错,中了个杯子。风夫人说:“天哪!为什么又是杯子,家里已经有一百多个杯子了!”“不管了,总比什么都抽不到好。”

雨先生和风夫人就是这样一对有趣的夫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郭永怀先生夫人李佩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先生夫人李佩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

1951年李佩受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Shadack教授的邀请,给准备派作外交官的美国学生上中文课。

1956年10月,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历经周折从美国回到了祖国。李佩曾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任副主任。西郊办公室负责粮店、菜市场、餐馆、医院和中小学校的后勤建设工作,这为今后的中关村科学城打下基础。中关村道路两侧白杨树就是她组织科技人员栽种的,这些白杨树曾是中关村人的骄傲。

1961年,李佩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英文。郭永怀日理万机忙于科研,经常出差,习惯了他说走就走的工作方式,只知道他是在做重要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郭永怀因承担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别保护,但李佩未能幸免。留学美国的经历让她成为"美国特务",在单位接受审查。1968年12月5日,从核导弹试验基地乘飞机返京的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李佩仍然在单位接受审查,初中毕业的女儿郭芹自愿回到吉林白城插队的地方。李佩1970年初随中国科大迁到了合肥,留下因生病在家休养的郭芹一人在京。

从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不能工作,来往的信件也要被检查,只是没有人贴她的大字报。1974年,中国科学院各所外派留学人员集中到科大培训英语,李佩在饱受造反派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最早两期出国人员培训班教授英文。

在老领导郁文的过问和关照下,1976年暑假李佩奉调回北京。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10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我同郭永怀先生和李佩先生相识是在1953年,地点是加州理工学院,当时郭先生利用学术休假到加州理工学院和钱学森先生进行合作研究。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彬彬学者,属于我的老师辈。在此期间我和郭先生的接触很少。两位先生的合作显然很有成效,因为不久钱先生就发表了以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命名的著名论文PLK方法。

中科院力学所成立,钱先生急切地盼着郭先生回来和他一起工作而且告诉我们郭先生将很快回来了。果然,1956年10月郭先生全家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到北京。火车抵京那一天由于某种原因钱先生未能到车站亲自迎接。因为我能认出郭先生一家人,所以就派我去了。接到后郭先生夫妇和女儿郭芹住进了北京饭店。

郭永怀先生的到来明显加强了中科院力学所的领导力量,分担了钱所长的许多工作,明显加速了中科院力学所的建设。钱郭二位先生相互了解很深,有深刻的友谊,各方面都十分默契。他俩研究问题,心领神会,很快便能得出统一意见,郭对钱也十分尊重。这是办好中科院力学所的绝好条件。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

初到中科院力学所,郭先生的名义是学术秘书,不久改任副所长。郭先生很快便把帮助钱先生整顿所的秩序,订立规章制度。例如,郭先生把所图书馆每月增订外文期刊的工作统一抓了起来,改变了过去随便有哪位高研同意便订的混乱做法,避免了许多重复和浪费。郭先生直接抓图书馆的工作,不久中科院力学所图书馆便成为全院最好的图书馆之一。又如1957年全国第一届力学大会之后,决定创办力学学报,郭先生承担了繁重的主编任务,使力学学报一开始就有个高起点,他调来在所工作的北大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的董务民担任责任编辑,为力学学报的征稿、审稿、定稿确立了一整套规则。郭先生的领导下力学学报越办越好,成为我国最好的学术期刊之一,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至今在经过五十多年风风雨雨之后,郭先生对力学学报的影响尤在。

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当时他感到满意。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100周年征文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还一同参观了郭永怀先生纪念馆,整个展馆通过用图片、视频、及珍贵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了郭永怀先生的卓越功勋和大师风范。

郭永怀先生是我们荣成人,中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永怀先生满怀报国热忱,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带着妻儿回国参加建设,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参与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建设。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郭永怀先生因飞机失事去世,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他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原来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先生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他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

岁月在流逝,但人们对郭永怀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