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除夕的传说【精品19篇】

导语: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7854

作文

19

篇1:关于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年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大年”和“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说起它们的来历,有则神奇的传说。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这家伙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跑到凡间践踏庄稼,吞吃人畜。它来时呼风唤雨,天昏地暗,闹得天下人心惶惶,诸家不安。老百姓找土地爷告状,土地又找庙王汇报,庙王再找灶王爷算账。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专管凡间事的,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庭汇报一次下界情况。人们为了过上安宁日子,这年刚进腊月,就商量着一同送了好多礼物给灶王爷,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句好话,早些把夕除掉。这天,灶王爷带着礼物驾祥云来到南天门,径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宫中叫道:“臣灶王参见!”玉皇大帝是个长眠不醒的天君,全没理会他。灶王又高叫一声,可玉皇大帝仍在梦里应道:“我叫你到下界好生看管,为何擅离职守,跑到天上,还不知罪吗?”灶王回禀道:“陛下,臣是来报告下界事情的。”玉皇大帝这才消了睡意,忙问:“下界怎么样?”灶王答道:“好倒好,不过……”玉皇大帝听他言语吞吐,追问道:“到底如何?”灶王遂将夕的形象、厉害以及害人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又将礼物呈上说:“这是老百姓托我送给陛下的,求您大发慈悲,急速除夕。”

玉皇大帝见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怜念,又见大家馈赠厚礼,更感盛情难却,即下旨命身边的神农氏去除夕。神农氏考虑到自己年老体衰,恐有不便;但这是御旨,岂能违抗?万般无奈之下,叫来了他的八个儿子,将除夕之事细说了一番。儿子们听了,七个哑然无应,独有那个叫“年”的儿子,最聪明,胆量又大,勇敢机智,当看到父亲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说:“父王放心,我去除夕。”年因排行老大,所以人称他为“大年”。

大年虽然慷慨答应,但神农氏总是放心不下,遂传来灶王爷叮嘱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凶多吉少,为难之际,求你助他一臂之力。”说完拿出一条红绫带和一支火枪,交给大年说:“这是祖传的两件法宝,红绫带能刺伤夕的眼睛,火枪喷出的火焰可以把它烧死。”

灶王爷带着大年驾着祥云,来到了下界,他们挨家告诉老百姓要挂红绫于大门上,只有一个财主偏偏不挂。腊月三十,夕来了,走了许多村庄,见家家门上悬挂红绫,不敢近身;当路过财主家门口时,见没挂红绫,就闯了进去,眨眼,把财主全家吃了个精光。这时,大年和灶王爷赶来了,夕见事情不妙,大发淫威,张开血盆大口,朝大年扑来。大年往后一闪,取出火枪一按,火光直射在夕身上。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爷将红绫一甩,刺瞎了它的双眼,夕疼痛难忍,一命归了西天。

从此,天下人过上了安全幸福的日子,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命为“大年”,腊月三十定为“除夕”,成为民间的节日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除夕的传说作文欣赏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传说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301 金佳怡

除夕节也就是大年三十,大人们都会给我们许多压岁钱,那么,压岁钱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

传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有着一双非常大的眼睛,一个大又是宽的嘴,样子十分可怕。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夕会跑出来,用手去摸睡着的孩子,孩子往往会被吓得哭起来,接着就会头疼、发热,变傻。

有一对夫妻,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成为夫妻。那天,“夕”正好出来。

夫妻俩的婚礼上,正好他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夕”来时夫妻俩的红衣把“夕”吓得灰溜溜地跑了。

原来,“夕”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年,挨家挨户都会挂上红灯笼,从此“夕”再也没来过。

于是,大家又把过年称为 “除夕”了。

原来,妈妈给我扎红丝带、戴红帽子、穿红裙子、穿红鞋子是传统文化啊!然后,我拆开烟花,让爸爸点燃,只听“叭”地一声一颗“流星”飞上了天,变成了一朵朵花,我大叫:“啊,好美呀!”

我爱除夕,真希望每时每刻都是除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除夕传说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在包饺子的时候,我嘱咐奶奶特意包一个糖馅的饺子,如果谁能吃到的话,那么就代表着来年有好运气。

吃完饺子,爸爸妈妈嗑着瓜子,看着春节晚会,吃到糖馅饺子的我和爷爷奶奶去阳台看烟花。烟花升上天空,一爆炸,哇美极了!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个圆球,有的像扇子又像贝壳……这个夜晚真美啊!

这时,爷爷回忆起小时候的过年情景,我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除夕传说的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208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了。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的传说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接着就是张和,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除夕守岁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除夕”合起来就是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除夕过年习俗传说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除夕传统节日的传说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

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

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除夕过年习俗传说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除夕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夕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

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

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故事二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故事三:春联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除夕过年习俗传说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

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

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

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

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这就是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除夕的传说[4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但是,除夕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夕的怪兽,它无恶不作、十分可恶,乡亲们也非常怕它。

有一天,夕又来到村子里捣乱,它张牙舞爪地吃掉了乡亲们辛辛苦苦养殖的家畜,又把乡亲们种在地里的庄稼糟蹋了,还用它那巨大的爪子,毁坏了乡亲们居住的房子。它口里还喷出了巨大的火焰,把村子烧的面目全非……乡亲们吓的四处逃窜。虽然乡亲们憎恨夕,但却没有办法除掉它。一次在农历的腊月,一位老人走进村子,告诉了人们除掉夕的方法:一是要有红色,因为夕害怕红色;二是要有响声,因为夕害怕很大的响声;三是要有火,因为夕虽然能喷火,可是火焰会灼伤夕细嫩的皮肤,使夕化为灰烬。说完,老人便不见了。

乡亲们认为这是神灵的指点,便按照神灵指点的方法,在农历的腊月三十这天,用红红的纸、衣服和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吓跑了夕,又用一把大火把夕给彻底的赶跑了。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便用鞭炮代替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来赶跑夕。所以,等到每年腊月三十夕到人间来作乱的时候,人们便穿上红色的衣服、燃放鞭炮来赶跑夕。因为这一天人们赶跑了夕,所以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每当我听完这个传说,我便在脑海里想像当时的情景,想像着中华文明的古老传说真是数不胜数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