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李嘉诚的故事精彩19篇

在哈哈大笑中,明白哲理故事,是不是很棒?小编我自己就觉得很棒!在这里小编为你们奉上有关李嘉诚的故事。希望大大家开心。

浏览

7803

作文

19

篇1:李嘉诚的几个小故事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的表妹庄月明,是他日后的妻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在李嘉诚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他的表妹一直陪伴在左右。当时的李嘉诚一无所有,是个初中生,而庄月明是香港大学的毕业生,还留学日本。这门亲事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是两个人却坚持走了下来,他们对爱情的执著终于感动了长辈,同意两人结婚。到1989年,庄月明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当时李嘉诚才60出头,身体硬朗,又是富豪,因此不乏主动示爱的美女。香港不少富商以绯闻为荣,但李嘉诚始终如一块白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嘉诚名人故事:知人善任,饮水思源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都认识李嘉诚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李嘉诚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日的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今日的世界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世界。贯穿在这种划时代的大变革之中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愈来愈激烈的商业竞争态势,而这种激烈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和智慧的竞争。

李嘉诚正是其中主宰和操纵这些竞争的高手。

5O年代初期就跟随李嘉诚南征北战的创业者-一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诚创业兴家的将相之才。

198O年,被李嘉诚提升为副总经理的盛颂声,在回答记者关于长江实业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终能脱颖而出,原因何在的问题时说: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上下齐心的苦干。李嘉诚先生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看错过人,没做过错误的决定……

以诚感人,人亦以诚感之。李嘉诚的真诚与善待下属,令下属对他忠心耿耿。

在长江实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之后,李嘉诚便开始着手选拔人才和发掘人才。他打破东方家族式管理企业的传统格局,构架了一个拥有一流专业水准和超前意识而且组织严密的现代化内阁,来配合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庞大的李氏王国。

正如一家评论杂志所称道的:李嘉诚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李氏王国的业务包括地产、通讯、能源、货柜码头、零售。财务投资及电力等,十分广泛。而围绕在李嘉诚身边协助他经营的得力助手,计有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斯、长江实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千和以及董事周年茂、霍建宁、和记黄埔董事兼总经理马世民,以及长江实业董事洪小莲。

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霍建宁,自1979年在留学美国归来后,就进入长江集团,出任会计主任,其后又考得澳洲会计师资格,到1985年被委认为长江实业董事。处事低调的霍建于,有着杰出的金融头脑和非凡的本领。

曾经由李嘉诚指定为长江实业的专门人才而被送往英国攻读法律的周年茂,当年3O余岁,是周千和的儿子,1983年就被李嘉诚选为长江实业董事和公司指定发言人。书生型的周年茂是经营地产的老手。

曾经在6O年代末期,也就是长江实业尚未上市之前就作为李嘉诚的秘书,跟随李嘉诚长达21年之久,为李嘉诚立下汗马功劳的精明能干的女强人洪小莲,直到今天仍是长江实业董事,深得李嘉诚信任。

不仅如此,深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李嘉诚,从古代圣贤的做人风范中,不断学习和领会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

60年代初期的李嘉诚开始注意回避东方式的家庭化的企业管理,并在当时就开始大胆起用洋人。李嘉诚高薪聘请了一位美国人Erwin Leissner出任总经理,负责日常行政。这之后不久,又聘请了一位美国人Paul Lyons为经理,配合原来的2O0余位基层管理人员实行企业的国际化管理,自此长江实业的管理格局更加蔚为壮观。

可以说,李嘉诚今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集中西方企业管理的精华,大胆起用外国人是紧密相关的。李嘉诚财团今日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财团,一定程度上便是他周围这些外国人既出谋献计,又充当大使在前方冲锋陷阵的结果。

李嘉诚所器重的另一个外国人,就是英国人马世民。 1966年,雄心勃勃的马世民来到香港,是为了加入当时控制了整个香港经济的怡和财团。马世民聪明好学,积累了大量融合东西方企业管理之精华的企业管理经验。他已经学会了怎样在亚洲经营商业,也更精明地看出香港的发展前景。

7O年代末的一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马世民与李嘉诚攀谈起来,马世民感慨之余说:目前来说,我的经验及能力还有待于边干边学。但香港是这样,当你拿出真本事做生意时,你就学得很快。这句话给李嘉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他正在有目的地含而不露地发掘人才,因此他立刻把注意力放在了马世民身上。

1984年,一直默默注视马世民发展的李嘉诚,看到任用马世民的时机已成熟,便通过和黄收购了马世民自己创办的公司,并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马世民提升为和记黄埔董事兼总经理。

在总结自己的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生动地说: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象大象食量以斗计,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象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而其中的一个部件则只需半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马力相比小很多,但也能发挥其作用。

就如在战场,每个战斗单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帅未必对每一种武器的操作都比士兵纯熟,但最重要是首领亦十分清楚每种武器及每支部队所能发挥的作用……统帅只有明白整个局面,才能出色地统筹和指挥下属,使他们发挥最大的长处以取得最好的效果。李嘉诚的成功,也是他知人善用的成功。

广罗天下之才而以诚相待的李嘉诚,用思想也用行动成功地证明了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 每一个凡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禹。

[李嘉诚名人故事:知人善任,饮水思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李嘉诚辛酸的童年

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人士,因灾荒而南迁至福建莆田。后又因战火连绵不断而由世祖李明山带领全家迁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从此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李氏家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大凡有志之人,无论年长年幼,只要心里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所以李嘉诚一有时间就躲在小书房里,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去考虑问题。即使有很多书他不能看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力去领悟。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好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丽与祥和却是暂时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宁和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李氏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步行十几天,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他知道父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一难关。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当今世界很多杰出的企业家都从事过推销工作。推销是一门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学会的工作。李嘉诚酷爱读书。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他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的钱买"新"的旧书。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钱。最初,李嘉诚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十分紧张。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从而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潜力。他那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适合于做推销员。他总是能凭着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定好相应的推销策略。

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必须充满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销的产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客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劳,二是创新。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嘉诚名人故事:进军地产业

全文共 4299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是一位成功人士,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李嘉诚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58年初春的今晚,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难得的好心情,独自驱车前往郊外。这几天,李嘉诚心里颇不平静,他在寻求新的发展。经营塑胶花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但李嘉诚预测到塑胶花市场有限,只有几年黄金时间。该从何处着手呢?李嘉诚苦苦思索着。忽然,他眼前一亮:有了,进军房地产!他想起了连日来工厂的业主只肯签短期租约,每次续约,又得大幅度加租的情形。如果自己兴建一座大厦,不仅可以解决工厂自身的问题,而且可以做业主,将大厦空余的厂房租出。对,就向土地赚钱。直到今天,李嘉诚一直保留这种习惯,只要一有灵感,他就牢牢抓住,决不让它成为遗憾。

50年代末期的香港,经济处于突飞猛进的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弹丸之地的香港成了名符其实的东方之珠。特殊的社会环境使香港如同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一样,成为投资者的天堂、冒险家的乐园。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香港,一下子变成了寸土尺金的地方。

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北角购地兴建了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开始插足地产界,兼营房地产。1960年,李嘉诚在柴湾购地兴建了两座工业大厦。这两座大厦的面积共12万平方米。而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岛和新九龙中心地段地价猛升。洞察先机的李嘉诚,统率长江先人一步跨入地产界,并成为其中最积极的一支劲旅。

他将自己的经济发展方针订为: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尽管是小心翼翼,不劲易冒险,但他还是技高一筹地将经营塑胶花工厂所赚取的利润,以及第一幢工业大厦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全部投资到房地产经营上。

几年以后,由于香港局势的动荡不安,香港的房地产一次一次不由人意地显示了它大起大落的特色。

在这个人心浮动、百业萧条的大动荡中,李嘉诚再一次显示出他独具慧眼、远见卓识的才能:他一方面加紧稳固大后方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继续使之在塑胶工业中独占鳌头;一方面不紧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现金、用最低价格收购那些急于将牧业胶手,弃船而去的有识之士的地皮和楼宇。

李嘉诚充分掌握地产发展的大趋势,被人们赞誉为商业奇才,他总是能够因势利导地变逆境为顺境,既大展拳脚,又稳中求进,为他以后的蓬勃发展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走上集中经营房地产业务的轨道。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把握香港股市处于牛市巅峰的机会,将长江地产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向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挂牌,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实收酱是8400万港元,每股2元,升值1元,即以每股三元的价格开始公开上市发行。在香港股市处于巅峰期时正式挂牌的长江实业,一出台就受到股民的宠爱。

沉稳持重的李嘉诚在塑胶花、房地产经营方面显示了他的独创性之后,又在经营股票方面再一次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超乎寻呼寻常的领悟力。由于对房地产业行情看好,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并用所得的钱去买股票时,李嘉诚统率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股票,一边用发行股票所吸收的资金成批地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1974年5月,李嘉诚领导长江实业与实力雄厚、作风稳健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诚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这个联营公司的建立,不仅为发展中的长江实业引进大量现金,而且为长江实业在接下来的拓展海外、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潜力深远的高速公路。

1974年6月,长江实业更大开香港股在加拿大的先河:

在李嘉诚的创业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这一年是李嘉诚和他的李氏财团经过20余年的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奋斗,真正脱颖而出的一年。他大开华资吞并外资之先河:著名的美资永高公司帐购战,以及力挫群雄,击败香港置地房地产公司,购得中区新地王的两次战役,成为使香港英资、外资惊诧不已、而使中资兴奋不已的热门话题。

位于香港中区地下的中环和金钟站段,是香港中区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的地价高达1万港元如果能在这块享有地王之称的地皮竞争上夺标并成功地发展物业,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夺标公司还可由此增强信誉且名声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诚就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旧址地皮,曾与香港政府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铁公司的股票部分以现金支付,但是港府坚持用现金购买。于是既精通经营之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诚,再次利用出售偻宇和发行新股的方式,集资数亿港元现金,以打有备之战。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与政府达成有关九龙湾车厂及邮政总局旧址的批地协议:地铁公司必须耗资近六亿港元现金购地而急现金尽快回流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个将两块地盘设计成一流的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相结合的综合型商业大厦的建议,而且一反地产界只租不售的常规。为了稳操胜券,李嘉诚还相继抛出了两个诱饵。其一是为了满足香港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要求,长江实业主动提出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二是将商业大厦出售后的利益由地铁公司和长江实业公司分享,并且再超平时分红各五成的常规,由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中环邮政总局旧址公开接受招标竞投。素有地产皇帝之称的置地公司,一度盛传是夺标呼声最高的公司。消息传到长江实业,李嘉诚听后淡淡一笑,说:传说总最是传说,到底名花谁主现在尚无法定论。在这次地王公开招标竞投活动中,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先后收到30个财团以及地产公司的投标申请。

1977年4月5日各家报纸以大标题报道:长江击败置地,夺得旧邮政总局地段。

这块平均地价每平方米1万港元的地王,早为大财团觊觎,卒为长江投得。据地下铁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长江实业所提交的建议内列举的条件异常优厚,终能脱颖而出,独得与地铁公司经营该地的发展权。

李嘉诚终于力挫多家竞争对手,一举击败一度呼声甚高的香港地产界巨子——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们誉为长江实业扩张发展中的重要昊碑,乃华资地产的光辉,值得开香槟庆贺,并一致认为此举意义重大,算得上三级超升。

1978年5月,李嘉诚投标所建的环球大厦开盘,总价值约5.92亿港元的物业,于广告刊登后8小时内全部售完。

1978年8月,李嘉诚投标所建的海富中心开始拍卖,交易总价为9.8亿港元,创造开盘售楼一天交投最大的记录。

耗资近2.5亿港元,以豪华、庄重、典雅的面貌呈现于香港人面前的华人行新大厦,雄踞于港岛中区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并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联手合作,对半出资成立华豪有限公司,以全新的香港速度,重机关报创建华人行商业大厦,可以说是李嘉诚又一杰作。

1978年李嘉诚与包玉刚达成协议,他放弃对寻龙仓控制权的争夺,从而改善了与汇丰银行的关系。以此为契机,他于1980年蛇吞大象式地收购了汇丰手下的和记黄埔,轰动整个香港并令股市狂升。香港新闻界轰动到极点,各报刊杂志纷纷用醒目的标题,形容李嘉诚这次蛇吞大象式的成功收购,有如在香港上空投放了一颗原子弹,其石破天惊的能量,不仅轰动整个香港而且令股市狂升。

1986年,李嘉诚所统率的和记黄埔捷报频传。在李嘉诚的揉和中,在西方之精华的高科技管理之下,和记黄埔成为除银行业之外的香港最大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及贸易公司,是香港规模最庞大、获利最丰厚的桂冠集团之一。正如李嘉诚在1986年度和记黄埔的业务报告中所言及的:

本集团坚持不渝之目标是不断茁壮成为一家基础广大,而主要业务以及控股权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国际性集团。

这一年,和记黄埔属下的和记电话,通过28处无线电发射,接受台通达全港各地,成为香港分区讯号系统式手提及流动电话的最大经销商。同时,早在1986年就着手收购的和记传呼有限公司,动用港币2亿港元收购香港20家传呼公司,成为占有率达4O%的全港最大的传呼公司。

1986年11月,李嘉诚部署和黄与长江实业重新组织一家公司,在欧洲发行总值港币7.8亿元的可兑换的国泰航空公司股份债券。通过这次变相批售国泰航空公司股份,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获利高达2.5亿港元。

1987年9月14日,大有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之气势的李嘉诚在记者招待会上兴奋地宣布:其控制下的四家上市公司已经集资1O3亿元,并且动用其中的29亿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4.9%之股份,其余用于扩建第六、第七号码头,以及兴建四号码头货物分发中心。

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李嘉诚一改从前在香港所进行的长期策略性的收购活动,重新着眼自身结构与业务的整顿和进一步加重业务国际化的比重之有关政策。

首先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组活动:1987年将港灯集团的非电力业务分拆成为嘉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1988年长江实业进一步将青州英坭私有化;1989年和记黄埔将属下的安达区大亚集团售予长江实业。

李嘉诚这一系列调整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等措施,不仅仅便于理顺集团内部的业务分工和利润分配,而且也为今后新的投资创造条件。接下来,李嘉诚还通过加强对和记黄埔的货柜码头和电讯业务等方面的投资,促使业务进一步多元化。

1986年,李嘉诚财团趁石油价格处于低潮时期,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控股权。其中李嘉诚家族占9%;和记黄埔和嘉宏国际各占互成权益的Union Faith占43%,共耗资32亿港元。

1986年,李嘉诚进军北美能源业的同时,并没有放过欧洲能源市场。同年12月初,李嘉诚私人斥资港币1000万元,收购英国伦敦上市的克拉夫石油公司4,9%的股权。

1988年4月,李嘉诚联合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以及李嘉诚持有股份1O%的加拿大国际商业银行,在加拿大成立协和太平洋公司,获得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88年6月,李嘉诚将扩张的目标回首注目于腾飞之中的亚洲地区。

李嘉诚联合香港商界巨亨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轩、曹文锦等,投标获得政局稳定、深具潜质的亚洲四小龙之——新加坡的展览中心发展权。

1989年,李嘉诚统率和记黄埔成功收购英国 Quadrant集团的蜂窝式流动电话业务,成为和记黄埔通讯业务进军欧美市场的起点。

1990年6月,和记黄埔又以1.6亿港元收购美国通讯器材制造业AT&E集团的可换优先股。

李嘉诚流洒自如地挥舞着集资收购战的魔棒,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行动。

统率李氏王国内外并举、纵横驰骋的李嘉诚,为他呕心沥血的大半生所奠定的宏伟基业,在激动人心的全球大商战中进行着令人为之振奋的全面出击。

[李嘉诚名人故事:进军地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故事10: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香港着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李嘉诚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李嘉诚进军地产业的故事

全文共 4239 字

+ 加入清单

1958年初春的今晚,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难得的好心情,独自驱车前往郊外。这几天,李嘉诚心里颇不平静,他在寻求新的发展。经营塑胶花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但李嘉诚预测到塑胶花市场有限,只有几年黄金时间。该从何处着手呢?李嘉诚苦苦思索着。忽然,他眼前一亮:有了,进军房地产!他想起了连日来工厂的业主只肯签短期租约,每次续约,又得大幅度加租的情形。如果自己兴建一座大厦,不仅可以解决工厂自身的问题,而且可以做业主,将大厦空余的厂房租出。对,就向土地赚钱。直到今天,李嘉诚一直保留这种习惯,只要一有灵感,他就牢牢抓住,决不让它成为遗憾。

50年代末期的香港,经济处于突飞猛进的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弹丸之地的香港成了名符其实的东方之珠。特殊的社会环境使香港如同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一样,成为投资者的天堂、冒险家的乐园。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香港,一下子变成了寸土尺金的地方。

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北角购地兴建了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开始插足地产界,兼营房地产。1960年,李嘉诚在柴湾购地兴建了两座工业大厦。这两座大厦的面积共12万平方米。而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岛和新九龙中心地段地价猛升。洞察先机的李嘉诚,统率长江先人一步跨入地产界,并成为其中最积极的一支劲旅。

他将自己的经济发展方针订为: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尽管是小心翼翼,不劲易冒险,但他还是技高一筹地将经营塑胶花工厂所赚取的利润,以及第一幢工业大厦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全部投资到房地产经营上。

几年以后,由于香港局势的动荡不安,香港的房地产一次一次不由人意地显示了它大起大落的特色。

在这个人心浮动、百业萧条的大动荡中,李嘉诚再一次显示出他独具慧眼、远见卓识的才能:他一方面加紧稳固大后方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继续使之在塑胶工业中独占鳌头;一方面不紧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现金、用最低价格收购那些急于将牧业胶手,弃船而去的有识之士的地皮和楼宇。

李嘉诚充分掌握地产发展的大趋势,被人们赞誉为商业奇才,他总是能够因势利导地变逆境为顺境,既大展拳脚,又稳中求进,为他以后的蓬勃发展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走上集中经营房地产业务的轨道。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把握香港股市处于牛市巅峰的机会,将长江地产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向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挂牌,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实收酱是8400万港元,每股2元,升值1元,即以每股三元的价格开始公开上市发行。在香港股市处于巅峰期时正式挂牌的长江实业,一出台就受到股民的宠爱。

沉稳持重的李嘉诚在塑胶花、房地产经营方面显示了他的独创性之后,又在经营股票方面再一次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超乎寻呼寻常的领悟力。由于对房地产业行情看好,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并用所得的钱去买股票时,李嘉诚统率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股票,一边用发行股票所吸收的资金成批地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1974年5月,李嘉诚领导长江实业与实力雄厚、作风稳健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诚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这个联营公司的建立,不仅为发展中的长江实业引进大量现金,而且为长江实业在接下来的拓展海外、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潜力深远的高速公路。

1974年6月,长江实业更大开香港股在加拿大的先河:

在李嘉诚的创业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这一年是李嘉诚和他的李氏财团经过20余年的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奋斗,真正脱颖而出的一年。他大开华资吞并外资之先河:著名的美资永高公司帐购战,以及力挫群雄,击败香港置地房地产公司,购得中区新地王的两次战役,成为使香港英资、外资惊诧不已、而使中资兴奋不已的热门话题。

位于香港中区地下的中环和金钟站段,是香港中区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的地价高达1万港元如果能在这块享有地王之称的地皮竞争上夺标并成功地发展物业,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夺标公司还可由此增强信誉且名声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诚就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旧址地皮,曾与香港政府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铁公司的股票部分以现金支付,但是港府坚持用现金购买。于是既精通经营之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诚,再次利用出售偻宇和发行新股的方式,集资数亿港元现金,以打有备之战。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与政府达成有关九龙湾车厂及邮政总局旧址的批地协议:地铁公司必须耗资近六亿港元现金购地而急现金尽快回流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个将两块地盘设计成一流的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相结合的综合型商业大厦的建议,而且一反地产界只租不售的常规。为了稳操胜券,李嘉诚还相继抛出了两个诱饵。其一是为了满足香港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要求,长江实业主动提出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二是将商业大厦出售后的利益由地铁公司和长江实业公司分享,并且再超平时分红各五成的常规,由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中环邮政总局旧址公开接受招标竞投。素有地产皇帝之称的置地公司,一度盛传是夺标呼声最高的公司。消息传到长江实业,李嘉诚听后淡淡一笑,说:传说总最是传说,到底名花谁主现在尚无法定论。在这次地王公开招标竞投活动中,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先后收到30个财团以及地产公司的投标申请。

1977年4月5日各家报纸以大标题报道:长江击败置地,夺得旧邮政总局地段。

这块平均地价每平方米1万港元的地王,早为大财团觊觎,卒为长江投得。据地下铁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长江实业所提交的建议内列举的条件异常优厚,终能脱颖而出,独得与地铁公司经营该地的发展权。

李嘉诚终于力挫多家竞争对手,一举击败一度呼声甚高的香港地产界巨子——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们誉为长江实业扩张发展中的重要昊碑,乃华资地产的光辉,值得开香槟庆贺,并一致认为此举意义重大,算得上三级超升。

1978年5月,李嘉诚投标所建的环球大厦开盘,总价值约5.92亿港元的物业,于广告刊登后8小时内全部售完。

1978年8月,李嘉诚投标所建的海富中心开始拍卖,交易总价为9.8亿港元,创造开盘售楼一天交投最大的记录。

耗资近2.5亿港元,以豪华、庄重、典雅的面貌呈现于香港人面前的华人行新大厦,雄踞于港岛中区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并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联手合作,对半出资成立华豪有限公司,以全新的香港速度,重机关报创建华人行商业大厦,可以说是李嘉诚又一杰作。

1978年李嘉诚与包玉刚达成协议,他放弃对寻龙仓控制权的争夺,从而改善了与汇丰银行的关系。以此为契机,他于1980年蛇吞大象式地收购了汇丰手下的和记黄埔,轰动整个香港并令股市狂升。香港新闻界轰动到极点,各报刊杂志纷纷用醒目的标题,形容李嘉诚这次蛇吞大象式的成功收购,有如在香港上空投放了一颗原子弹,其石破天惊的能量,不仅轰动整个香港而且令股市狂升。

1986年,李嘉诚所统率的和记黄埔捷报频传。在李嘉诚的揉和中,在西方之精华的高科技管理之下,和记黄埔成为除银行业之外的香港最大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及贸易公司,是香港规模最庞大、获利最丰厚的桂冠集团之一。正如李嘉诚在1986年度和记黄埔的业务报告中所言及的:

本集团坚持不渝之目标是不断茁壮成为一家基础广大,而主要业务以及控股权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国际性集团。

这一年,和记黄埔属下的和记电话,通过28处无线电发射,接受台通达全港各地,成为香港分区讯号系统式手提及流动电话的最大经销商。同时,早在1986年就着手收购的和记传呼有限公司,动用港币2亿港元收购香港20家传呼公司,成为占有率达4O%的全港最大的传呼公司。

1986年11月,李嘉诚部署和黄与长江实业重新组织一家公司,在欧洲发行总值港币7.8亿元的可兑换的国泰航空公司股份债券。通过这次变相批售国泰航空公司股份,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获利高达2.5亿港元。

1987年9月14日,大有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之气势的李嘉诚在记者招待会上兴奋地宣布:其控制下的四家上市公司已经集资1O3亿元,并且动用其中的29亿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4.9%之股份,其余用于扩建第六、第七号码头,以及兴建四号码头货物分发中心。

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李嘉诚一改从前在香港所进行的长期策略性的收购活动,重新着眼自身结构与业务的整顿和进一步加重业务国际化的比重之有关政策。

首先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组活动:1987年将港灯集团的非电力业务分拆成为嘉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1988年长江实业进一步将青州英坭私有化;1989年和记黄埔将属下的安达区大亚集团售予长江实业。

李嘉诚这一系列调整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等措施,不仅仅便于理顺集团内部的业务分工和利润分配,而且也为今后新的投资创造条件。接下来,李嘉诚还通过加强对和记黄埔的货柜码头和电讯业务等方面的投资,促使业务进一步多元化。

1986年,李嘉诚财团趁石油价格处于低潮时期,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控股权。其中李嘉诚家族占9%;和记黄埔和嘉宏国际各占互成权益的Union Faith占43%,共耗资32亿港元。

1986年,李嘉诚进军北美能源业的同时,并没有放过欧洲能源市场。同年12月初,李嘉诚私人斥资港币1000万元,收购英国伦敦上市的克拉夫石油公司4,9%的股权。

1988年4月,李嘉诚联合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以及李嘉诚持有股份1O%的加拿大国际商业银行,在加拿大成立协和太平洋公司,获得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88年6月,李嘉诚将扩张的目标回首注目于腾飞之中的亚洲地区。

李嘉诚联合香港商界巨亨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轩、曹文锦等,投标获得政局稳定、深具潜质的亚洲四小龙之——新加坡的展览中心发展权。

1989年,李嘉诚统率和记黄埔成功收购英国 Quadrant集团的蜂窝式流动电话业务,成为和记黄埔通讯业务进军欧美市场的起点。

1990年6月,和记黄埔又以1.6亿港元收购美国通讯器材制造业AT&E集团的可换优先股。

李嘉诚流洒自如地挥舞着集资收购战的魔棒,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行动。

统率李氏王国内外并举、纵横驰骋的李嘉诚,为他呕心沥血的大半生所奠定的宏伟基业,在激动人心的全球大商战中进行着令人为之振奋的全面出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全文共 3327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员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3年,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即其舅父庄静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则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时期,趁楼价下滑,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市大升时获得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他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有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

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00万港员。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有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仓控制权。

包玉刚识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入主“和黄”伏下一着。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这次采用的战术,不单是攻其不备,更是迂回包围。他指挥手下,以极快速度暗中低价收购“和黄”,很快便持有该公司70%的股票。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李嘉诚的举动时,虽然急忙组织英籍大股东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多得先机,加上汇丰银行的帮助,终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纳“和黄”。至1980年,李嘉诚已拥有超过40%的“和黄”股权。如手到拿来般,顺利登上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当时,并没有人追问当中关键性的一役,是汇丰银行为何愿意将手上的和黄股票卖给李嘉诚。此中的原因,直到1998年李嘉诚才说出。原来,当年汇丰极为欣赏李嘉诚的管理方法,认为由他带领和黄,必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愿意相助。结果亦证明,和黄在李嘉诚手上,不出几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晋级世界数一数二的跨国企业。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另外,自70年代起,李嘉诚已开展了海外投资,至80年代,他逐步有目的扩大有关的投资比重,进行企业全球性战略。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根据地。业绩一年比一年好,还未到90年代,他早已成为香港的首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领导地位。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著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全球50大富豪榜排名榜,上榜的华裔人士只有3名,且全为香港富豪,其中排名最高的是第23位的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李嘉诚并被评为全球最有钱的华裔富商。

由美国《商业周刊》编辑部180余位资深编辑及其全球各地24位记者评选的“2000年度25位最佳经理人”,李嘉诚成为全球惟一入选的华人企业家,名列第11位。

2003年7月1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富人榜”。中国香港的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排名榜单第五名。

他响应中央政府科教兴国的号召,捐巨资同教育部合作,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他不仅多年来爱国爱乡,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热心公益,而且一往情深,尽心竭力。

“我现在的事业,是有比较大的发展,但对我来说,我最看重的,是国家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只要我的事业不破产,只要我的身体还好,脑子还清楚(他指了指自己的头),我就不会停止对国家教育卫生的支持。”----1993年6月李嘉诚语。

正如香港老前辈庄世平先生所说:李先生为人谦和,坦诚,守信,真是名不虚传。从1980年开始,他陆续斥资18亿元,在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合作下,创建了汕头大学;1994年捐资1100万元,帮助家乡潮州贫困地区,建了50所基础教育学校;1997年,捐资1000万美元,为北京大学建新图书馆;2000年,捐资2400万美元,参与国家互联网Internet II发展计划,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等……

多年来李嘉诚总捐款额超过30亿港元,7成多捐款用在内地,两成多用在香港。他几乎每年都向内地捐助1亿元以上的资财,兴办大量公益事业。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影响李嘉诚一生的茶客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内名人的励志故事:李嘉诚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的一天,李嘉诚在香港宴请一批来自内地的著名企业家。

大家以为,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一定是等到大家都坐齐了再入场,然后简单、礼节性地跟大家打个招呼,讲几句话便会匆匆离开。因为大人物一般都是这样的,他们时间宝贵,绝不会提前来或者最后走,更何况此时的李嘉诚已经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了。事实却是这样:当一行人从电梯里出来时,一眼便看见了李嘉诚——他正站在电梯前等待来宾们,在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他亲自向每个人递上名片。

接下来的事情则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接到名片的人,被引领到一个箱子旁抽号,这是接下来李嘉诚和大家拍合影时的座位号,谁能坐在李嘉诚的身边全凭运气,跟这个人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和财富没有丝毫关系。拍完合影后,一行人又被要求再抽一次号,这是吃饭时的座位顺序。

宴会开始前,大家热情地邀请李嘉诚讲几句。李嘉诚谦虚地说,那我就简单说两句吧,全当与各位分享,但在讲话过程中,他分别用了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原来在场的还有少数几位外国人。

宴会正式开始时,李嘉诚并没有从头到尾都坐在某个固定的位置上,而是分别在每桌上坐15分钟,不偏袒和独爱哪一桌,更不会只与某一个人或几个人交流。李嘉诚并没有提前离席,而是一直等到宴会结束后,把大家送到电梯口,并跟每个人握手道别,包括酒店里上菜和上茶水的服务员,也一个不漏掉,并且感谢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

降低自己,尊重他人,用谦卑的态度,让别人因为他而感到舒服和愉快,这便是李嘉诚做人的低调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故事:李嘉诚辛酸的童年

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童年其实并不容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李嘉诚辛酸的童年,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人士,因灾荒而南迁至福建莆田。后又因战火连绵不断而由世祖李明山带领全家迁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从此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李氏家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大凡有志之人,无论年长年幼,只要心里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所以李嘉诚一有时间就躲在小书房里,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去考虑问题。即使有很多书他不能看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力去领悟。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好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丽与祥和却是暂时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宁和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李氏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步行十几天,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他知道父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一难关。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当今世界很多杰出的企业家都从事过推销工作。推销是一门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学会的工作。李嘉诚酷爱读书。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他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的钱买"新"的旧书。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钱。最初,李嘉诚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十分紧张。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从而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潜力。他那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适合于做推销员。他总是能凭着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定好相应的推销策略。

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必须充满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销的产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客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劳,二是创新。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名人故事:李嘉诚辛酸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李嘉诚母亲以诚信教子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白幼丧父。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和所有善良的潮汕妇女一样,始终相信“善恶必有报应。”

李嘉诚母亲以诚信教子有一次,小嘉诚犯了个小错,不想让母亲知道,担心会遭责骂,于是在母亲面前撒了谎。因为心里有愧,小嘉诚显得神色惊慌,一下子就被母亲看了出来,立即询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好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犯的错误讲了出来。一向和颜悦色的母亲突然便得非常严厉,小嘉诚吓得哭泣起来。母亲气愤地对他说:“你犯了错,只要如实说出来,我都可以原谅你。可你小小年纪竟然学会了撒谎,这还了得,将来长大了,还不知要做出什么样的坏事呢?这一点我是绝不能原谅你的。”母亲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将小嘉诚拉到身旁,在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几巴掌。小嘉诚哭得更大声了。母亲的眼神中含着不忍,却还是严厉地问道:“你以后还敢不敢撒谎骗人了?如果再犯,就打得更重。”小嘉诚连连点头,抽泣着回答说:“我再也不敢撒谎了。”

这是幼小的小嘉诚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挨打的经历。慈爱和蔼的母亲因为自己撒谎而大为生气,这一幕使得李嘉诚一生深记诚实,并以诚实作为自己的立世之根本。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他利用从意大利偷师学来的生产技术,提高了塑胶花的品质,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这天,母亲叫来李嘉诚:“儿啊,给妈妈泡一道功夫茶。”李嘉诚依言泡好了茶。母亲吩咐他坐下来,品了几口茶后,问:“你认识老家丌元寺法号叫元寂的那个住持吗?”未等他回答,母亲继续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个合适的接班人。候选人是他的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一寂,另一个法号二寂。”李嘉诚静静地听着母亲说,并不捅话,只是给母亲满上一杯功夫茶。

母亲呷了一口茶,义接着说:“元寂把这两个徒弟都叫到跟前,说:‘我现在给你俩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第二年秋天到了,一寂挑来慢慢的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元寂却当众宣布二寂担当接班人。”李嘉诚打断母亲的话:“不是说好谁收获的谷子多,就选谁当接班人吗?”母亲笑了笑,说:“是的。所以一寂听了,不服气地说:‘分明是我收获了一担谷子,二寂颗粒元收,怎么能让他担任住持啊!’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显然,二寂是诚实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于是,众人悦服。”她忽然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

李嘉诚听罢母亲的话,深有感悟。不久,他的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之好转,危机成就了商机。李嘉诚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李嘉诚简介: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汉族,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祖籍福建莆田,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是香港开埠后第三任首富。

1939年6月,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2011年,李嘉诚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310亿美元,蝉联亚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8个月中已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5年3月下旬,李嘉诚旗下公司和记黄埔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李氏商业帝国在英国的总资产高达3900亿港元,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李嘉诚节俭的故事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香港首富。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人便是后来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

关于李嘉诚,香港某报曾有如下评价:“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砺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不过,李嘉诚自己认为,他事业有成的真正原因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曾不止一次对亲友面授机宜:“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嘉诚13岁丧父,从此,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业,过早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的。每天,他起早摸黑,侍候客人---倒茶、扫地、擦桌,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他于每天工作间隙,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如何接待主顾,如何成交。

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使他变得勤快能干,也使他具备了察颜观色的高超本领,所有这一切对他日后从事的推销工作大有裨益。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不好推销工作的。刚开始做推销工作,李嘉诚因没有经验而屡屡碰壁。为了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只能“以勤补拙”。他说:“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背一只装有商品的大包,长途跋涉,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过去,在茶楼打工时,他就善于揣摩陌生人的心理,现在做推销,他的这一特长便有了用武之地。

一次,李嘉诚推销镀锌铁桶。他跑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因为李嘉诚知道,老太太一般都喜欢串门聊天,如果她觉得铁桶好,会自然而然四处宣传,这样,只要李嘉诚卖动一只,就等于卖出一批。结果不出所料,他的推销,大获成功。事后,李嘉诚得出如下结论:“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

正是凭着自己的勤劳、机敏以及对用户心理的准确把握,李嘉诚做推销的第一年就业绩骄人---年终统计,他的销售额是公司第二名的7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书房,儿子童年的最深记忆——李嘉诚的“父教”故事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有志之人只要心里有了宏大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和永不气馁的行动。而学习与读书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阶梯,是达到成功之巅的绳索,是通往胜利之门的桥梁。在李氏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有一个面积虽小但藏书却非常丰富的小书房,那是李家的小书库,里面集中着李嘉诚那些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父亲、伯父、叔父以及祖上遗留下来的藏书。

童年时期的李嘉诚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这块狭小却辽阔的天地中度过的。在父亲允许下,每天放学以后,他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悄悄飞进小书房。他太爱看书了,书就是他的精神世界,书里那么详细地告诉他许多从来就不知道的事物,那么认真地告诉他为人处事的道理。他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思考着天南地北的问题。在小书房里,他的全部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书使他懂得了许多。

至今李嘉诚还记得,父亲对他的教诲。一天,父亲领他来到这间书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诚儿,这是咱家里几代人的书库,你伯父、我和你叔叔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希望你能认真理解父亲带你来这里的意义,我也知道你能体会为父的深意。”读书成为李嘉诚的生命。看书越多,他越觉得自己知识的贫乏,便越是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是父亲李云经引导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向他解释着:那些问题他可能读不懂,又有哪些地方会难解释。更令李嘉诚难忘的是父亲陪他灯下一起夜读,随时答疑,给他以精神的鼓舞和人格上的激励。

李嘉诚常常动情地说:“父亲是我一生中最崇敬的人。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人格上,父亲永远都给我一种鼓舞,一种激动。……父亲给予我的,是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衡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李嘉诚塑胶花大王

全文共 1699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故事总是十分励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李嘉诚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失败的最终承担者也只有董事长本人。企业的成败都与李嘉诚的关系不大,这使十分渴望向社会证明自身价值的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因此无论老板怎样赏识,再三挽留,他都决意要离开,他要用自己平日点滴的积蓄从零开始,自己来亲自创业。

1950年夏天,说干就干的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五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由此起步,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创业之路。

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以"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发了几笔小财。但不久之后,一段惨淡经营期来临了。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忽略了商战中变幻莫测的特点,他开始过于自信了。几次成功以后,他就急切地去扩大他那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工厂亏损愈来愈重。过快的扩张,承接订单过多,加之简陋的设备和人手不足,极大影响了塑胶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愈来愈严重的次品现象。于是,仓库开始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的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寻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赔。

从做生意开始就以诚实从商、稳重做人处世的李嘉诚付出的代价是很惨重的。这种代价几乎将李嘉诚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

这段时间,痛苦不堪的李嘉诚每天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皮眼,忙着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应付不断上门威逼他还甭原料费的原料商,应付不断上门连打带闹要求索赔的客户,以及拖家带口上门哭哭闹闹、寻死觅活要求按时发放工资的工人们。充满必须信心的李嘉诚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独自创业的最初几年里初尝成功的喜悦后,随之而来的却是灭顶之灾。1950年到1955年的这段沉浮岁月,直到今日,李嘉诚回想起来都有心有余悸的感觉。这是李嘉诚创业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它沉痛地记录了李嘉诚摸爬滚打于暴雨泥泞之中的艰难历程,它用惨重的失败反映李嘉诚成功之路的坎坷不平和最为心痛的一段际遇。

失败其实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败之后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继续保持或者拥有清醒的头脑。像任何身处逆境的人一样,李嘉诚经过一连串痛定思痛的磨难后,开始冷静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分析市场走向。在种类繁多的塑胶产品中,李嘉诚所生产的塑胶玩具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了,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那么意味着他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他塑胶厂的"转轨"。

一天深夜,李嘉诚自修完当天的功课后,仍象平日一样随手翻阅着一些杂志。当他阅读最新英文版《塑胶》杂志时,发现在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项有关意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胶原料设计制造的的塑胶即将倾销欧美市场的消息。李嘉诚马上联想到和平时期过着平静生活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后,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种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浇水、除草,而且花期短,这与当时抓紧时间工作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如果生产大量塑胶花,则可以达到既价廉物美又美观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想到这时,李嘉诚兴奋地预测着:一个塑胶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1957年,李嘉诚带着企业复活的希望踏上了学习塑胶花制造技术的征途。精明的李嘉诚深知生意人对于刚面世的新产品是十分重视的,而且在技术上会有很大的保留,不会轻易地让人学去,故不断以购货商、推销员等身份,甚至不惜打短工,千方百计地搜集点滴有关塑胶花制作的技术资料。不仅如此,李嘉诚又购置了大量在款式、色泽上各具特色的塑胶花品种带回香港,不惜重金聘请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胶专业人才,对这些购回的塑胶花品种进行研究。他一边进行市场调查,一边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动态,希望能找出最受欢迎的塑胶花品种进行大规模生产。

[名人故事:李嘉诚塑胶花大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励志中外名人故事1:李嘉诚的时间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2月25日,随着胡润全球富豪榜的发布,86岁的李嘉诚以20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再次荣登华人首富和亚洲首富两大宝座。那么,作为指挥着横跨52个国家的李氏商业帝国的首脑,李嘉诚的主要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对此,在一次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在大胆扩张中不翻船”的提问时,李嘉诚给出了答案,他说:“因为我90%的时间都在思考失败。就好像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时,如果你驾驶着以风推动的远洋船,在离开港口时,你首先要想到万一碰上10级台风,你该怎么应付?虽然你出门时天气晴好,但是你还是要估计,若有台风来袭,在风暴还没有离开之前,你要怎么办?要知道,成功的效果是100%还是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就可能带给企业极大的损害。就像一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这个表就会停走了。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导致全部的失败。因此,当我决定要投资一个项目时,我都会花上90%的时间,认真反复地研究该项目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坏情况,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解决办法。”

正是由于李嘉诚把主要的时间都放在了研究失败上,事先对每个投资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风险预测,才使得他自创业以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甚至是遭遇业务巨亏或经济危机,都能保持盈利,并最终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李嘉诚教子的故事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是香港着名实业家,他长期以来支持内地公共事业,历年累计已达4亿多港元。最近他又以两亿港元设立中西部教育基金,协助改善西部目前落后的现状。

李嘉诚不仅事业有成,大力支持内地公益事业,在教子成才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李嘉诚在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的教育抓得很早。他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学习今后立足于社会的本领,而不能依靠父母来生活。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时刻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李泽钜和李泽楷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一方面让孩子们列席旁听,另一方面让他们就某些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参加董事会,两个孩子不但学会了父亲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段生活为他们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两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都愣住了,说:“别开玩笑了,您这么多公司不安排我们工作?”

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俩推向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才。

于是,兄弟俩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其实李嘉诚不过是随便问问,并不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困难。当然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再清楚不过了,真的要他帮助解决困难,他也不肯帮助。父亲“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俩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他们兄弟俩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教子智慧启悟]:

要让孩子吃点苦遭点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阅历。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后继有人,而且将来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相比之下,我们有的父母目光短浅。哪怕自己仅仅只是十几万元的小富,也会大把钞票塞给子女,任他们随心所欲地享乐,结果可想而知,不会成器。不要姑息孩子,那样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纵容子女是要付出代价的。纵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我们的羽翼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简介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教子

如果说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做人方面更是成功的,这一切大家也都耳闻目睹了。同样地,他在教育两个儿子方面更是如此,他常对儿子说: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在今天的李家,每逢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分别坐在李嘉诚的两旁,经常性地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活跃,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有趣话题,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则不然,她一声不吭地专心吃着饭。无论工作有多忙碌,每逢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须在深水湾家或去外婆家吃上一顿团圆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很清淡。这一习惯在李嘉诚创业之初到今天一直坚持着。在众人的眼里,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巨子,懂得如何赚大钱。

但在他的两个儿子的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感觉很温馨。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令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感觉更加富有。”李嘉诚说:“1957年、19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两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等到想通了金钱的意义,跳离了金钱的圈套,李嘉诚就把这一所悟教育给自己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李嘉诚十四岁丧父,今日的成就是依靠自己千辛万苦挣出来的。于是他明白,只有磨炼,方知做人、做事的艰辛,温室里的幼苗怕是不能够茁壮成长的,他带他们去看外面的困难,让他们去领会人生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那一边卖报纸一边还在温习功课的小女孩,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求学态度。他带着两个儿子,从身边大众身上去接受、领悟人世的坎坷,去品味该如何去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李嘉诚成功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但是他却很勤俭,一点也不浪费。

有一次,李嘉诚从酒馆里走出来以后,不小心掉了一枚硬币,那枚硬币掉进了洞里。李嘉诚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没有拿到。这时,一名警察来了,问:请问这位先生有什么我可以帮忙?”李嘉诚回答道:“我的一枚硬币掉到洞里去了,你能帮我拿一下吗?”警察听了,心想:他是有钱人,竟然为了一枚硬币大费心思,他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想完,警察就弯下身子,捡到了硬币,就把它递回到了李嘉诚的手上。李嘉诚用手擦了擦硬币上的灰尘,放进了口袋里,并从口袋里拿出100元给警察当作谢礼。警察看了看手中的100元,疑惑地问李嘉诚:“你很有钱,但是你竟然因为我帮你捡到一元钱就给我100元,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李嘉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从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你100元,你可以去消费。我认为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警察听了,心里暗暗佩服李嘉诚。

是呀,我们应该像李嘉诚那样勤俭,即使是一元硬币,也不能浪费。

[李嘉诚成功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