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成都东郊记忆的故事(十篇)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2350

作文

10

篇1:关于记忆深刻的故事的作文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脑海中,记忆深刻故事要数《向日葵的故事》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大爷,他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太阳公公。

有生以来,为了拯救万物,为了证明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太阳公公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自己,他日行万里,把光和热送遍千家万户,但他从不叫一声苦。

一万年过去了,又一万年过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阳公公的身体日渐衰老,眼睛不太好使了,不能独立工作了,他多么想找一个车夫来帮个忙呀!

他找呀找呀,终于打听到在某山沟里有一个小伙子,勤劳、憨厚、身强力壮。嘿!是开车的好帮手。

于是,太阳公公便来到山沟里的这个人家。这个人家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这小伙子,另一个是他的妹妹。原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太阳公公讲明了来意,小伙子开始有点犹豫不决。他想:如果自己一走,妹妹怎么办?更何况妹妹还小,谁能照顾她?这时妹妹飞也似地奔回屋里,小羊辫一甩,“哥哥,你去吧!别牵挂我,我以后也同你一样,为人民造福呢!”哥哥的心被小妹妹的话打动了。太阳公公也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于是,哥哥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可爱的小妹妹,启程了。小妹妹高兴得跳呀,跳呀,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好哥哥而感到自豪。

自从哥哥走后,小妹妹除了读书外还独立操持家务。忙里忙外,可她心里高兴、欢喜。每天早上,她总要去海边望望哥哥。

她亲眼看到哥哥不辞劳累地拉着太阳公公疾走如飞,把光和热送到人间,她会心地笑了。

几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哥哥一直没有再回到这里看望妹妹,因为他没有一点空闲时间,但做妹妹的从来也没有一句怨言。

就这样,她送走了一个个日起日落,又迎来了一个个日落日起。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过了不知多少年,也不知在海边看了多少回。后来,那姑娘竞变成了一棵神奇的植物,高高的个儿,圆圆的脸蛋,碧绿的叶子,金黄的发辫辫,早上朝东,中午朝南,傍晚朝西。一直望着太阳,笑嘻嘻的。

于是,大家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向日葵”。

[关于记忆深刻的故事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成都的记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绿草如茵的杜甫草堂,川香味儿的担担面,那条走不尽的宽窄小巷,永远封存在我的回忆里……

2014年的冬天,我与父母来到了成都

踏进这美丽而又平凡,沉静而又喧嚣的成都时。我,便爱上了这里。

成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以前是,现在也是。从前人们叫它天府之国,现在人们羡慕“成都慢生活”。秦朝时,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给了成都一水福田,再加上成都优越的地理条件,连老蒋都说此地“胜不离川”(虽然最后还是败给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于是,名人墨客都来到此地安居,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位,杜甫草堂由此而来。

杜甫草堂也是极美的。繁花似锦,点缀着那郁郁葱葱的草木。这里四季长春:柳树的叶子飘在这冬天的风里,宣告着成都冬天不一样的美。黄色的兰花开了,满地满地放着的是它那直直的身子,努力前倾着。无数花骨朵静静地包着,一个挤着一个,好似在为“黄四娘家花满蹊”做铺垫。

草堂里有很多石头,那时我爬在父亲背上,把父亲压得怪疼的,但他还是和我坐在了那一堆子石头上有说有笑,留下了永远的回忆。

石头边有个大池塘,最精彩的便是里头的大锦鲤,大个头大的惊人(应该有我小臂那样大),人们给它们喂各种各样的食物,它们则像一群强壮的婴儿,不断的吮吸着那堆大块大块的面包(其实它们嘴比面包大得多)。

在这美丽、沉静的杜甫草堂,我终于可以做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人”了,可惜自己是个贪吃鬼,谁让杜甫草堂有这么接地气的东西!

它,就是搅糖。

乍一看,两根小小的竹签上包着一块黄色的粘稠物体。你肯定会想到:这玩意能吃吗?咋那么像那啥呢?(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可谁知,把这玩意搅一搅,弄一弄,黄色就会变成超级白嫩的颜色(大概二十分钟),轻轻咬一口,你肯定会被它的柔软,它的香甜所震撼,至今,它还存于我唇齿间的回忆中。

成都杜甫草堂是美丽、平凡、宁静的,而在成都的另一端,却永远洋溢着过年时的热闹气氛……

这里,便是成都宽窄巷子!

未进巷子声先到,什么卖毛血旺的呀,驴打滚的呀,担担面的呀,热热闹闹一片子,简直是欢乐极了。

巷子里卖的东西很杂,有器物、装饰品什么的,大多都是本地的吃的,也有外地的(比如西安肉夹馍,这个就很佛系了),肯定是不好吃的。

必吃的就是担担面和毛血旺了,我对毛血旺表示很反感,我讨厌吃动物内脏,但是担担面就不同了!

小巷里到处喧嚣着担担面的味道,你一进去就会听到,要吃的还是门口那家老店,此店担担面特有筋道,辣味十足,绝对可以是让你哭着吃完的,边哭着,边吃着,流完了泪,“老板!再来一份!”

这里的人总是热情招待的,你会不知不觉地被拉到一个茶馆中去看变脸,变脸是特别精彩的,有吐火的,耍杂的,不由让人想到一首歌: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虽不是京戏,但却比京戏更有意思,更热闹。

宽窄巷子是走不完的,它的喧嚣,它的热闹,永远走在我回忆的长河中……

这,就是成都,美丽而又平凡,沉静而又喧嚣……

我想念成都,想念关于成都那段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书房,儿子童年的最深记忆——李嘉诚的“父教”故事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有志之人只要心里有了宏大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和永不气馁的行动。而学习与读书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阶梯,是达到成功之巅的绳索,是通往胜利之门的桥梁。在李氏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有一个面积虽小但藏书却非常丰富的小书房,那是李家的小书库,里面集中着李嘉诚那些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父亲、伯父、叔父以及祖上遗留下来的藏书。

童年时期的李嘉诚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这块狭小却辽阔的天地中度过的。在父亲允许下,每天放学以后,他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悄悄飞进小书房。他太爱看书了,书就是他的精神世界,书里那么详细地告诉他许多从来就不知道的事物,那么认真地告诉他为人处事的道理。他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思考着天南地北的问题。在小书房里,他的全部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书使他懂得了许多。

至今李嘉诚还记得,父亲对他的教诲。一天,父亲领他来到这间书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诚儿,这是咱家里几代人的书库,你伯父、我和你叔叔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希望你能认真理解父亲带你来这里的意义,我也知道你能体会为父的深意。”读书成为李嘉诚的生命。看书越多,他越觉得自己知识的贫乏,便越是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是父亲李云经引导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向他解释着:那些问题他可能读不懂,又有哪些地方会难解释。更令李嘉诚难忘的是父亲陪他灯下一起夜读,随时答疑,给他以精神的鼓舞和人格上的激励。

李嘉诚常常动情地说:“父亲是我一生中最崇敬的人。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人格上,父亲永远都给我一种鼓舞,一种激动。……父亲给予我的,是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衡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故事:梁实秋记忆里的那位国文先生

全文共 23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 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 官场现形记》《 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 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 欧游心影录》,以及 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生写外公作文:记忆深处的故事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国庆,我又回到了乡下外公外婆的家。

外公已74岁高龄了,身体大不如前,总是咳嗽。上次见到外公,他还是那么的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我的眼迷离了,记忆的闸门慢慢打开……

那也是一个国庆节,科学老师让我们回家养鱼或田螺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正好要回乡下,我便打算到那儿找。回到乡下的外公家,我向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爽快地答应明天就去找。

第二天吃过早饭,外公外婆便带着我出发了。走在乡间小路上,蓝天白云,清风拂面,四周山峦起伏,绿树环绕,满眼是快要溢出来的翠绿色,阳光普照,鸟鸣声声,令人心旷神怡。提着小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尾随在外公身后。

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池塘出现在我们眼前。外公向里面一瞥,眉头舒展开来,眼前一亮:一只大田螺正懒洋洋地贴在池塘边上呢。我见了,喜出望外,心中一阵狂喜:才一会儿就有了收获,真够轻松的!外公弯着腰,拾起一根小木棍戳戳那田螺,呵,是只死的。外公摇摇头,转身回来。我也垂头丧气,顿觉光线暗了许多,景也不那么美了。外公拍拍我的肩,说:“别急,那山头后面有一口井,说不定有呢。”我振作精神,跟着外公外婆爬过小山。

外公抄小路到井边看,我陪外婆在一旁望着。不久,外公皱着眉返回,示意继续前进。我失落极了,四周更加灰暗。

一路上水田众多,外公挨个上前去看,就一直到了公路上。公路对面,一片水田。外公凑过去瞧,我忙喊:“外公,您别去啦,太危险啦!”我拉着外婆,紧走几步,搀住外公。外公执意过去,无奈,我扶着外公,来到田边。外公一只脚踩在高高的田坎上,另一只脚踩在水田里面湿软的土上。他一手扶着田坎,一手拿木棍划拉着。寻找片刻,外公如获至宝:“有田螺!”我拎着桶,接住外公手中的田螺,又扶他上来。望着笑容满面的外公,我鼻子一酸,忍着没哭出来:年逾古稀、酷爱干净、曾在城里工作的外公为了我,竟……

外公的咳嗽声拉回我的思绪。因剧烈咳嗽而涨得通红的脸,不停颤动的身躯,让我不禁鼻子又一酸,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找记忆的方式哲理故事3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曾看过《圣经》约翰福音第三章第七问最后一句话,耶稣对尼哥第母说:你需要重生。

我还不懂死是什么,所以只能固定思维理解重生的定义。

人不仅要活得好好的,还要活出精彩。这是我至今认为最对的言语。

但是,有的人天空不蔚蓝,总是乌云密布,寻寻觅觅看不见五彩拱桥,只有些许暗淡的光,我想这不够繁华,不是生命最初最亮丽的色彩。

或许如有一天我们被湮没在这喧嚣的的城市里,也只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获得丰盛。

记得安妮说,当一个孩子仰望天空,不是在寻找什么,只是因为她寂寞。在我身边也总有这些人的存在,偶尔,我也会向着他们,依然如此的去飘渺,更多时候,我喜欢视野里的每一处不同的风景,凝视一片片发如雪的落叶无可奈何时随风舞去的哀伤;欣赏日出日落里的那道道血色弥漫的残阳,洒满天际····追寻不同的微笑弧度,不一样的闪烁抑或是迷茫的瞳孔···我想追寻幸福的脚步,去踏青碧绿的青苔,然后,一点一点用心把爱框住,镶嵌在可爱的相册里,寻找记忆里的棉花糖。

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收集丝丝缕缕的爱与感动,用温暖消逝冰冷的山脚,用力呼吸寻找幸福,框住美满的边缘···

安妮说拍摄细微渺小的事物,是寻找记忆的一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留在记忆深处的故事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带着温暖的阳光,轻柔的微风。然而我却没有丝毫的感受到着万物复苏的喜悦。我带着那完全沦为“追分族”的灵魂,还有那分数带给我的伤痛,再次来到了我熟悉的公园。

公园里到处洋溢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空中飞这无数五彩的风筝,刹那间,我感觉我和这世界竟格格不入。我躺在草坪上,闭上眼,任风吹乱我的头发,追忆我那留在记忆深处的故事……

“我是敏敏”我大胆的向世界宣告着,飞奔在一片绿荫之间,扎着的两根羊角辫也一上一下的摆动着,脸上像绽开了一朵花般快乐。我带着风筝,到处快乐的跳动。眺望天空,我的风筝越飞越远,我努着嘴,带着一脸的稚气转身问爸爸:“爸,风筝断了线会飞出天空吗?”爸爸听了我的问题,笑了笑,反问到:“你说呢?”我摇着爸爸的大手继续问道:“天空的外面又有什么呢?”爸爸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着说道:“傻孩子”我望着那蔚蓝的天空,和那缭绕的宇宙,那里似乎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去探索。爸爸看了看我,笑着说:“孩子,风筝断了线就是自由,不羁的灵魂若能冲破云彩,不断的向上飞,就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看着爸爸认真表情,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继续像一只快乐的小鹿穿梭在公园之中……

我想着又听到了一个男孩稚嫩的声音:“妈妈,风筝断了线会去哪里呢?”我睁开眼睛,这阳光似乎有些刺眼,我拍拍土,站了起来,望着天边的风筝,一个声音絮绕在我耳边:不羁的灵魂若能冲破云彩,不断的向上飞,就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擦擦留在眼角的泪水,带着重生的力量,奔上了小山,向所有人宣告:我能飞!

时间的年轮转过了一圈又一圈,我早已不是那个快乐独尊的小姑娘。生活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每一页都是一个故事,我拿着时间的针线细细的装帧,品味。那童年的真与纯,那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启迪着现在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作文记忆深处的故事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是一处宝藏,一处挖不完、不会丢失的宝藏,在不断挖掘过后,你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初中生活刚开始,我便骄傲地将知识表露出来,而很少接纳他人的意见。我很快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好学生,很多人的榜样,但随之而来的一次打击,狠狠地砸在我心上。

期中考试——初中生活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也便是对初中适应程度的考验,我交上了自信的答卷,而还给我的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成绩糟糕透了,甚至一些被我不放在眼里的同学也攀上了我的头顶。失落与绝望交织在我心头,心中的海洋也波涛汹涌、狂风怒号,骤雨铺天盖地而来,混合电闪雷鸣逼向海洋中心的小舟,而我只能在小舟上跪地求饶。老师的训斥、朋友和同学的嘲笑也都化为邪恶的冰雹,直奔我的头顶。

与此同时,安慰和鼓励将那一切凶狠的家伙化为乌有。我回过神来,看着墙角的蜘蛛,他正坚持不懈地织网,捉住了小虫,可一个从天而降的塑料瓶打破了他的小帐。他并不灰心和沮丧,只是充满了希望,重新织网。动物都是如此,我又该怎么办?

于是我便重新摆正心态,自信满满继续沿着学习之路往下走。我再也不会轻视任何一个对手,赶紧向他们学习学习。向老师在请教请教,弥补弥补不足,争取下次的胜利。

在不断的进步中,我成绩进步越来越明显,名次逐渐地提高。想到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便微笑着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朋友们,赶快挖掘记忆的宝藏,或许在你们绝望的时刻记忆便是奋斗的动力。打开记忆之门,也是一种成功。

[初中作文记忆深处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哲理故事: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不喜欢那个叫高歌的小孩。对他,对这个家,我从懂事起就开始愤恨。记忆里,自己被全家人宠到了7岁,然后一场车祸袭来,幸福中止,一切不再像从前。

首先,是妈妈怀孕了。一边是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情况危急的女儿,一边是从天而降的新生命。在亲友的劝说下,她跟爸爸决定生下那个孩子。

然后,你们就知道了,那个孩子就是高歌。我不喜欢他,并不是因为他不漂亮不可爱,只是因为,他是那个叫高畅的女孩子的代替品。

有了高歌后,我并没有受冷淡。相反,因为愧疚,他们比从前更纵容我。可他们越这样,我就越觉得他们可能是觉得我可能死掉或残疾,就想要一个健康的孩子,世上有这么不负责任的家长吗?至少要巨大的悲痛过后,才会想到用新的希望来代替,但他们却过早放弃了我。这让我满心悲凉,每次看到高歌,就会涌起深深的厌恶。

我越发乖张的性格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忍让我,包括高歌。虽然他还是个孩子,却懂得看到我皱眉时静静坐在一边不说话。他4岁时因为好奇摸了我的陶瓷储蓄罐一下,我马上走过去把它摔碎了。陶瓷碎片割破了他的小脚,点点血迹让我有些愧疚。妈妈抱走了他,我的愧疚又转成了愤怒。我固执地认为,他们更爱高歌,只因为我是个不健康的孩子。

车祸后我常吃一些营养药,上面全是外文商标,很贵的样子,并且每次感冒都会被小题大做地送进医院……看着他们筋疲力尽的样子,我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他们有理由不要我。

我念中专时高歌上了小学,相比我富贵的童年,高歌明显惨了许多。父母已不似当年意气风发,他们的积蓄似乎都被那次车祸榨光了。所以他没有零食也没有零花钱,整天穿着亲戚送的旧衣服,背着我小时候的旧书包。看着他夹杂在一群小孩中寒酸的模样,我总觉得他们在做样子给我看。我不信曾那么富有的家会因一次小小的车祸而变得窘困。父母的寡言让我与这个家日渐生疏,我很少跟他们说话,每月准时向妈妈要600块的生活费,我比较过,这笔钱不多不少,足够让我看上去像个富足的孩子,虽然妈妈有几次是为难着拖延了几日才把钱递到我手里。

其实,有几次逛超市时我想到过高歌。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中午去他们学校帮他交保险,他正眼巴巴地看着一群吃冰棒的小孩,看到我过去,他兴奋地叫着姐姐。我讨厌那些小孩望着我探究的样子,交了保险就急急走开了。我来不及回想自己的童年,只是伸向“可比克”的手不自觉抖了一下,但我最后还是抱了一堆的零食回到学校。

周末回家时,书包里剩下了半包饼干,味道不是很好,看见高歌过来,便随手扔给他。他半天都没动静,后来到厨房看到他时,他正学着电视里奥利奥的广告,一边嘟哝着“拧开,舔舔,再泡一泡”,一边小心翼翼地品尝那几块并不美味的饼干。不过,他泡的不是牛奶,而是清水。

他抬头看见我,有些不好意思。我不知哪来的情绪,一把抢过他手里的饼干,扔进垃圾桶里。他呆呆地望着我,似乎想问为什么,但我很快跑回了房间。那晚他一直哭,妈妈去哄,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只是叹气,并没有下文。

时间开始不那么含蓄地流动起来,高歌在两年中高了许多。不过皮肤依然很黑,眼睛依旧不生动。我去附近的超市,他在后面跟着我,他说,姐姐小时候是因为过马路不小心出的车祸,他要来保护姐姐。

那一刻,不是没有温暖在周围浮动。11岁的孩子,牢记着父母讲的教训,守护着对他并不友好的姐姐,难道仅仅是童真?

我想了很多,关于自己在仇恨中成长起来的青春。我长大了,可以离开,但高歌却残留着我愤恨过的童年,继续艰难地成长,这对他是否公平?

但我依然没法拿出热情去拥抱这个本应该跟我亲近的孩子。他的年纪是我冰冷着的岁月,11年,并不是说软化,就可以像蛋糕一样松软。我能做到的,只有离开,终止曾经的不成熟,去重新开始生活。

毕业后我搬出去了。那天爸妈都很无奈,只有高歌快乐地忙碌。他帮我搬那些小零碎之前小心地问我他可不可以动。我知道,他还记得4岁时的那只储蓄罐,于是摸着他的肩膀对他点点头。其实我是想摸摸他的头发,但举起手才发现,这个动作做起来竟那么生疏。

得到我的特赦,高歌很高兴。于是一次只拿一个小笔筒或画笔来回折腾。他高兴的表情让我第一次感觉胸口有些闷疼。

我找到了工作。生活的忙碌让我渐渐忽略高歌的眼神。我告诉自己他是父母的,并不属于我。

但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我还是惊慌失措地冲破自己的冷漠。一公里的路程,我竟踩着高跟鞋狂奔到医院,完全忽略了一种叫出租车的交通工具。

妈在电话里说:“高畅你快来!高歌被车撞了!”

一瞬间,7岁那年的记忆浮现眼前。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要生下高歌,因为承受不住失去。

我才知道自己也怕失去,是的,这世上有一个人,他无怨无悔地叫了我11年的姐姐,而我却没给过他任何情感上的回报。如果就这样离去,我一定会觉得空虚和难过。不因为别的,只因为自己作为亲人的亏欠。姐姐,是有与生俱来的责任的。

高歌需要输血,我举起胳膊说我是B型的。但妈妈却拦着我,说我体质差,我大声说我没事。高歌的主治医师认出了我,说道:“是高畅吧!真是奇迹,当年手术后没一点复发的迹象,恢复得跟健康孩子一样了……”

蛛丝马迹一旦暴露,就会引出所有真相。不用别人解释我也知道,当年爸妈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生下高歌,家里为什么会从富有变得窘困。

高歌,从出生,就是为了给我带来生的希望。他的脐血救活了因车祸被发现患有白血病的我,他却因此背负着我的误解度过了卑微的童年。

高歌出院时,我一直把他抱在怀里,我要把对他的冷漠都补回来。高歌睁着大眼睛,良久才出声问我:“姐姐,你怎么了?”

小破孩,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只想抱紧你,告诉什么都不懂的你:我们的命是连在一起的。我是你姐,你是我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二单元编写寓言故事或科幻小说作文:假如记忆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美好的记忆,是人生命中美丽的弧线。它们一根根的交织在一起,正因为这些弧线的交织,才形成了各种各样、使人长存脑海的回忆。记忆,有时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你我感到心旷神怡。记忆,有时又像一条蠕动的虫子,吞噬着你我的心灵。

托着腮,幻想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把每个同学父母的记忆移植到同学的记忆中。用父母儿时的艰辛来激励我们这一群叛逆的孩子努力学习。让父母记忆中的那一颗颗汗水,化作一场雨,浇灌着我们只顾吃喝玩乐的活跃的脑细胞。用父母那一滴滴晶莹的泪珠,敲打着我们自私的心灵。让父母对我们爱的记忆,来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把小孩那纯真无暇的记忆移植到我的记忆中,尽情享受那没有痛苦,没有郁闷,没有纠结的快乐生活的记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把那道“残阳”给亲人留下的悲痛记忆移植到我的记忆中,让我独自一人去承受痛苦。我相信:坚强的心灵可以抵挡一切。我想看到的:只不过是家人能够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把诗人的记忆移植到我的记忆中:领略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攀登泰山极顶,感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欣赏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享受江南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丽景色。感受苏轼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俗与豁达……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该有多好……

叮铃铃——

叮铃铃——

铃声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仰望着天空,自己的记忆好想被刷新了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