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王昭君出塞的作文(20篇)

浏览

6096

作文

20

篇1:有关写王昭君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我说昭君该是孤独的吧!“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昭君所处的境遇描写的淋漓尽致。别说什么豪气云天,也别说什么荣华富贵。塞北生活的艰辛,无人会相信。离家到匈奴。走了整整数十日,黄沙满天,狂风流云,那是一条不归路,就注定了她永远是一个怀抱琵琶,寂寞无言的行走在斜阳荒草之中的女子。

我说昭君该是自信吧!当年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一定是你的真实写照。自特貌美的你,不肯行贿于画工。可你却永远不知,君王不曾一览你的貌美如花,只识得画工所画之图呀,当你听得皇上因你而杀了许多画工,你的嘴角闪过一丝苦笑,当年的自信早已被漫漫黄沙掩埋,独留下一颗望归的心,却久久不能归来。

我说昭君该是哀怨的吧!也许你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道明了你长久留在远荒之地多年的怨恨吧,你无权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独自一人对月哭泣,远在他乡的父母也在夜夜思念着自己的女儿呀。他们宁可不要成堆的金银珠宝只求得疼爱的女儿的归来啊。你,是有资格怨恨的!

一言不发的远去了,不留一丝痕迹。那种不再望归的苦楚,是荒漠深处一匹被掘弃的小兽孤绝的嘶鸣,再也不是一把琵琶所能弹奏的了,只把那一切发自于内心的绝望和悲痛,都留给那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代美女--王昭君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你的决定震动了整个皇宫!当他们看到你惊世的容貌,都愣住不能言语。我的小姐呀,还记得你走入殿堂,满朝文武的惊诧吗?还记得元帝看见你时骤然苍白的脸吗?你的决定震动了整个长安城!看看那沿街驻足的百姓吧,或者,想想临行前的那个夜晚,连月亮也深躲在云后哭泣,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作文素材《陶渊明作文素材》。你才能说你爱江南水汽氤氲的小桥流水人家,你曾说你梦想骑一匹轻快的马,打江南而过,让欢笑融入滚滚的长江水。可是,你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干旱荒芜的大漠,选择了漫天黄沙的孤寂得异域生活。

你海棠般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视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绡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王昭君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了

赞词: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歌曲:王昭君

闷坐雕鞍 思忆汉皇 朝朝暮暮暮暮朝朝 黯然神伤 前途茫茫 极目空翘望 见平沙雁落 声断衡阳 月昏黄 返照雁门关上 塞外风霜 悠悠马蹄忙 整日思想 长夜思量 魂梦忆君王 阳关初唱 往事难忘 琵琶一叠回首望故国 河山总断肠忆家庭景况 桩萱恩重隶梦情长 远别家乡 旧梦前尘 前尘旧梦空惆怅 阳关再唱 触景神伤 琵琶二叠凝眸望野草 闲花驿路长问天涯茫茫 平沙雁落大道霜寒 胡地风光 剩水残山 残山剩水 无心赏 阳关终唱後事凄凉 琵琶三叠前途望身世 飘零付杳茫嘱君望古阳 魂归汉地目赌朝阳 久後思量地老天长 天长地老 长怀想 一曲琵琶恨正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王昭君独留青冢向黄昏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素材】

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李白《王昭君(其一)》:“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3.王安石《明妃曲》:“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4.“青冢”墓碑: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5.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考场热用】

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般的脸庞,罂粟花般的樱唇,夜色般的黑发,绝色美女昭君将自己定格在了茫茫大漠中,于是杜甫盛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安徽考生《准确定位,彼岸开花》

拨开纷繁的是非,透过你耀眼的光环,我看见你的宁静,你的淡泊,你的坚贞不渝,你的忠于心灵。当华美的叶片都落尽,你白杨一般屹立的身影,清晰而美好。那一瞬,我忽然理解了你的选择,确在情理之中。

马蹄扬起细小的沙尘,折射着皎皎月光,折射出一个安宁而美好的未来。

——安徽考生《昭君出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评价】

● 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60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

● 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唯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样放弃一生荣华换来大汉半世和平,唯有那朔北的长风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素材的化用】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傲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漠北最美丽的剪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王昭君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获奖名片】最美使者

【评价】

1.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六十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如花美貌,更是她的无畏付出2017中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只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样放弃一生荣华换来大汉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长风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颁奖词】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傲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漠北最美丽的剪影。

【事迹】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抵达京城却无缘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她肩负着汉匈和亲的重任,别长安,出潼关,度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抵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欢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和睦六十多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历史记载了那一段时期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墓并奉为神仙。她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王昭君出寨和亲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凄美的樱花——王昭君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无错,它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温馨。霸王别姬,于姬用她的美给了历史惊艳的一瞥;昭君出塞,明妃用她的美丽换来了疆界的安宁;西施浣沙,夷光用她的美助国家一臂之力;贵妃羞花,一骑红尘玉环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千载空悠悠,卷干了多少红颜泪,磨尽了多少红颜容,昭君,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女子。

昭君诚实,不被权势所动,不贿赂画师,庸俗的画师便把她画丑,并添上丧夫落泪痔,可怜元帝,悔恨不知画中人,昭君出塞。

昭君的功绩,不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多年,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一个女子,就这样被卷入两国之间,一动,两国的友谊便崩塌,就会背上千古罪名。一位年轻女子,她所拥有的应是轻松与快乐,但却因美貌被利用。

昭君,你的一生像樱花,美丽却孤寂,幽雅背后,又有谁能知道你内心的无助?那是被贬入冷宫时的寂寥。终于,你受不住世事的纷争,含泪而去。

薄命的红颜,吃人的皇权,一位为国为民的女英雄,在庸乱的社会,仅仅活了三十几年,她还有多少泪,她还有多少爱,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她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那是昭君,用洁白的手在墓碑旁撑起的青翠。

樱花是孤单的,在空中展示过美丽的姿态便悄然落下,来年,樱花会更美。

昭君是寂寞的,绝世容颜却换来了一生寂寥,飞吧,祝你在天堂自由的飞翔,或许,你会更欢乐。

昭君,这朵美丽的樱花却沾上了纷争的血,只有滴干,才会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故事一:王昭君出塞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漫漫黄沙掩盖不了你绝世的风华,高山峨峨止不住你前行的脚步。一代奇女子王昭君甘愿放弃安稳后宫的生活,深入这外看来与世隔绝的大漠荒野,不得不令人深思,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有着如此的大义与凛然。我们从王昭君出塞的故事里面又能看到什么呢?

昭君,一位生长在汉朝巴山蜀水的的奇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奥秘。年幼便貌美如花,后被召入宫中,小小年纪便貌美出人的她原本可以凭借自己不凡的容颜与过人的才智在后宫中谋得一席之地,甚至可以稳坐后宫重要位置,但因生性高洁淡泊不肯贿赂画匠致使画匠弄虚作假让她始终未被皇帝发现,偶然之间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边疆匈奴提出与大汉和亲的要求,皇帝不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进入这环境恶劣的边疆地区,所以打算在后宫女子中选一名才智双全的女子作为和亲的对象,然而后宫女子无一愿进入这传言中黄土漫天落后贫瘠的疆漠,这时,王昭君这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子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远嫁这片落后的疆土,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

昭君的远嫁给匈奴地区带去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促进了当时匈奴地区的社会发展,“高山峨峨,河水泱泱”正是由于昭君的毅然决然才得以开创了大汉与匈奴长达数百年的友好往来,试想如果没有当初昭君的远嫁塞外,怎会有这数百年来汉匈交往繁荣?她无愧于这奇女子的称号,无愧于“平沙落雁”的千古绝唱。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全文共 6719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和亲”的人不少,独王昭君的事迹,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这是什么原因呢?

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的计划并没有付诸实际的行动。

这中间还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由于当时的匈奴单于对和亲大感兴趣,汉高祖刘邦死后,冒顿单于居然向吕后求婚,说什么“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孤偾独居,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这尽管亵渎得不成体统,可由于汉政权的力量还赶不上匈奴,吕后无奈,只好以宗室女乔装成公主嫁给冒顿,正式走上和亲之路。

以后,西汉对匈奴和西域各国多汉和亲,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事情便显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王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

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德,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

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实上命运总是在“有定”中包含着“无定”,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这年匈奴内乱,分为两支,那单于领导北匈奴,呼韩邪单于领导南匈奴。利用这个机会,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击败北匈奴,并将那支单于诛杀,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连忙上书请求前来长安朝觐,以尽藩臣之礼。

呼韩邪携带大批皮毛及骏马作为贡品来到长安,对汉元帝执礼甚恭,汉元帝大为高兴,大排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席中呼韩邪提出“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汉元帝乐得以此羁系呼韩邪,更为高兴,兴之所至,决定在未把公主出嫁之前,先让他见见朝佳丽,唬一唬他,于是下旨由那些后宫未曾临幸的美女前来侑酒。

聪明的姑娘马上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这是个引起皇帝注意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个浓装淡抹,希望借此获得皇帝的青睐。

来了,宫女们一队队鱼贯而入,果然是花枝招展,娇娆婀娜,彩袖在桌上来去,香气在席间飘散。匈奴番王哪里见过如此多彩多姿的场面,不禁心醉神驰,浑然忘我。突然他看到了出墙红杏,犹如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是那么突出,他震惊于她的美艳。聪明的呼韩邪立即向汉元帝提出:“愿为天朝之婿,不一定硬要公主,就在这些美女中选一名可以。”汉元帝心想:原本要物色一位宗室郡主,如今要在待诏宫女中挑选,岂不是省却了许多麻烦。于是漫不经意地答:“你看中了那一位,那一位就归你。”呼韩邪太高兴了啦,喊道:“就是她!”汉元帝顺着他的手看去,但见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盈盈为礼。汉元帝眼前的这位待诏宫女,云鬟雾鬓,光彩照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微露一丝幽怨。太美了,但皇帝金口玉牙,不能反悔。

筵席结束了,呼韩邪意兴遄飞地回到驿馆。准备择吉迎娶汉宫美人,汉元帝却心中快快地回到后宫,找出了待诏宫女图册,翻到王昭君的画像,只见画像与本人有天壤之别,而粉颊秀靥上,何曾有什么黑痣。刹那间,汉元帝把失去王昭君的懊悔心理,转化成对画工毛延寿的愤怒,当即传命有司彻底追查,才知道都是毛延寿的索贿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于是将毛延寿以欺君之罪斩首,对这件事,后人自有评说。

曾闻汉主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意思是毛延寿虽然胡作非为,而汉元帝也太过糊涂。正象王安石所讲:“耳目听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无论如何,汉元帝心中对王昭君的歉疚、悔恨、怜惜与不忍割舍的情绪一齐涌上心头,他要设法加以弥补,于是诓称:“妆奁尚未齐备,后三日即行。”他既然已无法留住王昭君,他必须好好利用这宝贵的三天时间来享受王昭君,这就是才智平庸的汉元帝的想法自然与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之间有显著区别。

汉元帝在未夫殿中召见王昭君,目睹一个冠绝古今的绝色美女,即将落入他人怀抱,心中那份窝囊劲就甭提了。他假惺惺地先说了许多安慰和鼓励的话,等到王昭君饱孕泪光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向汉元帝凝视时,汉元帝终于无法自恃,疯狂般地离开御座,饿虎扑羊般地抱住王昭君,踉踉跄跄地走向殿角的暖阁,像一个虐待狂一样地把王昭君折磨了三天三夜。

临行之日,王昭君戎装打扮,妩媚中更见英爽之气,面向未央宫拜别了天子,带着一种异样的感情,看了最后一眼长安,怀抱着琵琶上马而去。匈奴人马和朝廷派出的卫护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眼看如此风情万种的美人儿,离开繁华的帝京,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无不为之嗟叹不已。

王昭君出了长安北门,一路晓行夜宿,渐行渐远,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慰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声声令人肝肠寸断,回望长安已经了无踪影,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缠绵三天三夜的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儒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

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

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蓬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所谓:

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宣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家”。

关于“青家”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家。”《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家。”

历来提到“青家”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家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家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王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

公主远嫁后,伤心怎说完

公主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个诸侯国之间就常用和亲来相互结好或制衡。在以后的大一统朝代,也不断有公主和亲,她们受命远嫁到塞外不同的边陲,走的是同一条艰辛的不归路。

前200年,匈奴屡犯边境,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在白登之役大败而归,建朝不久的大汉陷入了极惨淡的境地,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娄敬建议把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以熄战火,刘邦采用了这个建议,当然把自己的女儿豁出去是舍不得的,他选了一个宗室女孩封为公主,嫁给了单于冒顿,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和蕃”远嫁的公主,她没有留下名字,史上也没有留下她远嫁后的记载。

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时的西汉虽然已经是一个能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音的庞大帝国,但仍然采用和亲政策来维护边境的安宁。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此时以远离了漠北,可余威仍在,汉武帝用怀柔兼武力的办法积极打通西域各国,联合夹击匈奴,当时西域比较强盛的国家乌孙国就是主要的争取对象。

元封六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达的女儿细君封为公主,远嫁乌孙国王昆莫。昆莫的孙子年纪比细君还大,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不得不来到荒凉的漠北,嫁给这么个老眼昏花的丈夫,心中该是怎样的悲苦。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乃自作歌”这就是传世的《悲秋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诗传到汉庭,汉武帝亦是感慨不已,他派特使带上珍贵的礼物去慰问细君,但细君思乡的愁苦怎能是用珠宝黄金就能填补的呢!

细君远嫁的第二年昆莫就死了,他的孙子岑陬即位,按西域收婚风俗,他也将继承祖父的妻妾,包括细君公主,这和大汉的儒家礼教相悖,细君上书武帝陈情,汉武帝劝她以国家利益为重,入乡随俗。细君只好嫁给了岑陬,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产后失调加之长年的心情抑郁,细君不久就病死了,死时才二十五岁。

岑陬又向汉廷求婚,汉武帝就把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公主嫁给了他,史载解忧公主人如其名,个性宽容而爽朗。两年后,岑陬死了,解忧依照风俗嫁给了他的弟弟翁归靡,翁归靡和解忧公主两人的感情很好,还生了三个王子。对解忧的感情使翁归靡也对大汉无比信赖,冷落一直拉拢他的匈奴单于,恼怒的匈奴单于在汉宣帝本始三年发兵征讨乌孙国,翁归靡和解忧一边亲自督战,一边派使节驿马不停地去汉廷请来重兵助战。

匈奴单于在这场战役中共损失了四万多人,七十多万马匹,元气大伤。自此大汉北方边境保持了很长时期的稳定局面。

可惜翁归靡死后即位的泥靡,是岑陬和一位匈奴王妃生的儿子,他倾向匈奴,且施政残暴,被国人称为狂王,乌孙国自此陷入了动荡的局面,解忧公主照例不得不忍辱含悲地嫁给他,并且和他生了一个儿子。

转眼又过去很多年,解忧公主自汉武帝太初年间嫁到西域塞外这片冰冷的土地,到汉宣帝甘露初年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历朝四代,三度嫁人,受尽了辛酸与委屈。她情词哀切地给汉宣帝上书表示了想叶落归根的心意,汉宣帝亦为之动容,派人把解忧及两个孙子她接回长安,并赐以宅田侍婢,解忧公主总算善得其终了。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请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忧心恻伤。”

汉代似乎是英雄与美人的故事流传最多的朝代,而英雄的血和美人的泪大多洒在西域。汉代一共有十三位公主和亲远嫁,除了解忧公主终于在晚年得以还乡,其余都默默无闻地作为政治牺牲品,在边疆塞外的孤寒里倍受煎熬,终了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 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

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即位,就是汉成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昭君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深宫里挑灯问卜,目光中满是烽火晃动。那些皑皑白骨,怎么就站起来,翩翩起舞?琵琶弦上卧着的,可是笑声?哭声?抑或喊声?杀声?六十万将士,三千里连营以及呼啸而过的大漠的风——————挥手抹去,抹去周围厚厚的俗朽,你呀——————一个小女子,要孕育千古和平。那是怎样的辉煌呵,光芒万丈的太阳只能躲进黄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样的胸襟呵,广袤无垠的草原,浩荡无涯的大地,只配作心中小小一隅。那是怎样的温情呵,哪怕最野顽最强悍的男人最狡诈最阴毒的鬼魂,也会化作一泓平静的涟漪。你纤弱的双肩肩起两个民族;你柔洁的双手托起整个时代。所以,两千年之后,历史,这个多灾多难的婴儿,依然期待着你的哺育。

锦衣玉食,从不曾赢得你满足的一笑,绣搂画阁,从不曾还给你自由的梦境、年年岁岁,桃花自开自落,何曾等到过半只蜂蝶?你早已看透,这个隔绝了人间春色的后宫,分明是座华丽的囚笼。

匈奴和亲的消息传至长安,惊呆了后宫的三千佳丽、而你,从一对战战兢兢的宫娥中走出,冲宣诏的太监浅浅一笑,接过圣旨,也接过了历史。

没有过问琳琅满目的嫁妆,你只是轻轻抱起心爱的琵琶,跨出宫门,走向天涯、身后的丹陛金銮之上,汉元帝呷一口酒,满意的笑了。你的目光,不屑在金钗银钿,雕鞍玉辔上稍作停留,只对灞桥两侧的垂柳投去深情的一瞥、她们,可攀可折,而不可断。

漫漫长路,凛凛寒风,一列严整的马队行进在苍茫的天地间、车轮碾过,两道车辙深深,向南一直延伸到益加飘渺的长安、那时的你,一定没有回头,不肯或是不敢、纤指拨动冰弦,风沙的低吟中掺进一段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你终于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不为皇帝的赞许,不为嫔妃的赏赐,只为袖边的那几缕啼痕。

两个民族的恩怨,最终要让一个纤弱的女子来承担、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白发母亲的呼唤,春闺少妇的期盼,糊湘稚儿的啼哭,都在一片琵琶声里淡去,飘逝……那塞外风沙中的身影,幻化成分隔战争与和平的标点,印上的扉页。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征途、从矫揉的繁华走向犷悍的蛮荒,从渺远的朝代走向漫竦哪?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把塞外的广袤解读为空旷,把大漠的寥廓咀嚼成凄凉,最后归结为一座黄昏下的青冢,将几卷刻满血泪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后,正是中原的万里云天。

从此,长河落日里,大漠孤烟下,你的琵琶声就回荡了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风中的王昭君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夕阳下的古道,还想踮起脚遥望一下古道那头的宫城.素手轻拂,篙草在中不停地摇摆;狐裘轻捻,却温暖不了悲风中瑟瑟发抖的身子;琵琶轻弹,唱尽心中悲凉.面对旧景,她不禁落泪风中,侍女上前一问,却道是风沙入眼.“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会是她的结局吗?喇叭唢呐欢唱,带着她向西行.微风吹过,牧草轻扬,却映出一位女子的身影.夕阳下,她的琴声随风飘散,溶于风中,谁?听出她的幸福。

有一种声音,穿越千年,延续千年,携来一位弱女子的琴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11、王昭君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深宫里挑灯问卜,目光中满是烽火晃动。那些皑皑白骨,怎么就站起来,翩翩起舞?琵琶弦上卧着的,可是笑声?哭声?抑或喊声?杀声?六十万将士,三千里连营以及呼啸而过的大漠的风……挥手抹去,抹去周围厚厚的俗朽,你呀……一个小女子,要孕育千古和平。那是怎样的辉煌呵,光芒万丈的太阳只能躲进黄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样的胸襟呵,广袤无垠的草原,浩荡无涯的大地,只配作心中小小一隅。那是怎样的温情呵,哪怕最野顽最强悍的男人最狡诈最阴毒的鬼魂,也会化作一泓平静的涟漪。你纤弱的双肩肩起两个民族;你柔洁的双手托起整个时代。所以,两千年之后,历史,这个多灾多难的婴儿,依然期待着你的哺育。

锦衣玉食,从不曾赢得你满足的一笑,绣搂画阁,从不曾还给你自由的梦境、年年岁岁,桃花自开自落,何曾等到过半只蜂蝶?你早已看透,这个隔绝了人间春色的后宫,分明是座华丽的囚笼、

匈奴和亲的消息传至长安,惊呆了后宫的三千佳丽、而你,从一对战战兢兢的宫娥中走出,冲宣诏的太监浅浅一笑,接过圣旨,也接过了历史、

没有过问琳琅满目的嫁妆,你只是轻轻抱起心爱的琵琶,跨出宫门,走向天涯、身后的丹陛金銮之上,汉元帝呷一口酒,满意的笑了、

你的目光,不屑在金钗银钿,雕鞍玉辔上稍作停留,只对灞桥两侧的垂柳投去深情的一瞥、她们,可攀可折,而不可断、漫漫长路,凛凛寒风,一列严整的马队行进在苍茫的天地间、车轮碾过,两道车辙深深,向南一直延伸到益加飘渺的长安、那时的你,一定没有回头,不肯或是不敢、纤指拨动冰弦,风沙的低吟中掺进一段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你终于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不为皇帝的赞许,不为嫔妃的赏赐,只为袖边的那几缕啼痕、

两个民族的恩怨,最终要让一个纤弱的女子来承担、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白发母亲的呼唤,春闺少妇的期盼,糊湘稚儿的啼哭,都在一片琵琶声里淡去,飘逝……那塞外风沙中的身影,幻化成分隔战争与和平的标点,印上《汉书》的扉页。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征途、从矫揉的繁华走向犷悍的蛮荒,从渺远的朝代走向漫竦哪?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把塞外的广袤解读为空旷,把大漠的寥廓咀嚼成凄凉,最后归结为一座黄昏下的青冢,将几卷刻满血泪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后,正是中原的万里云天、

从此,长河落日里,大漠孤烟下,你的琵琶声就回荡了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获奖名片】最美使者

【评价】

1、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六十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

2、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只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样放弃一生荣华换来大汉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长风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颁奖词】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傲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漠北最美丽的剪影。

【事迹】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抵达京城却无缘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她肩负着汉匈和亲的重任,别长安,出潼关,度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抵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欢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和睦六十多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历史记载了那一段时期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墓并奉为神仙。她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王昭君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深宫里挑灯问卜,目光中满是烽火晃动。那些皑皑白骨,怎么就站起来,翩翩起舞?琵琶弦上卧着的,可是笑声?哭声?抑或喊声?杀声?六十万将士,三千里连营以及呼啸而过的大漠的风------挥手抹去,抹去周围厚厚的俗朽,你呀------一个小女子,要孕育千古和平。那是怎样的辉煌呵,光芒万丈的太阳只能躲进黄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样的胸襟呵,广袤无垠的草原,浩荡无涯的大地,只配作心中小小一隅。那是怎样的温情呵,哪怕最野顽最强悍的男人最狡诈最阴毒的鬼魂,也会化作一泓平静的涟漪。你纤弱的双肩肩起两个民族;你柔洁的双手托起整个时代。所以,两千年之后,历史,这个多灾多难的婴儿,依然期待着你的哺育。

锦衣玉食,从不曾赢得你满足的一笑,绣搂画阁,从不曾还给你自由的梦境、年年岁岁,桃花自开自落,何曾等到过半只蜂蝶?你早已看透,这个隔绝了人间春色的后宫,分明是座华丽的囚笼、

匈奴和亲的消息传至长安,惊呆了后宫的三千佳丽、而你,从一对战战兢兢的宫娥中走出,冲宣诏的太监浅浅一笑,接过圣旨,也接过了历史、

没有过问琳琅满目的嫁妆,你只是轻轻抱起心爱的琵琶,跨出宫门,走向天涯、身后的丹陛金銮之上,汉元帝呷一口酒,满意的笑了、

你的目光,不屑在金钗银钿,雕鞍玉辔上稍作停留,只对灞桥两侧的垂柳投去深情的一瞥、她们,可攀可折,而不可断、

漫漫长路,凛凛寒风,一列严整的马队行进在苍茫的天地间、车轮碾过,两道车辙深深,向南一直延伸到益加飘渺的长安、那时的你,一定没有回头,不肯或是不敢、纤指拨动冰弦,风沙的低吟中掺进一段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你终于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不为皇帝的赞许,不为嫔妃的赏赐,只为袖边的那几缕啼痕、

两个民族的恩怨,最终要让一个纤弱的女子来承担、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白发母亲的呼唤,春闺少妇的期盼,糊湘稚儿的啼哭,都在一片琵琶声里淡去,飘逝、、、、、、那塞外风沙中的身影,幻化成分隔战争与和平的标点,印上的扉页、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征途、从矫揉的繁华走向犷悍的蛮荒,从渺远的朝代走向漫竦哪?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把塞外的广袤解读为空旷,把大漠的寥廓咀嚼成凄凉,最后归结为一座黄昏下的青冢,将几卷刻满血泪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后,正是中原的万里云天、

从此,长河落日里,大漠孤烟下,你的琵琶声就回荡了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故事:王昭君出塞之谜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让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在历史上据有一席之位。

这个故事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都有所记载。但有关她出塞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画工毛延寿,因而被丑化。未能遭皇上宠幸的昭君觉得在宫中没有意思,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她便出塞去和亲了。

据《汉书·元帝纪》和《西京杂记》所载:“王昭君,西汉南昭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晋时为避司马昭讳,她又被称为明君和明妃。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17岁的王嫱被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为了能被皇上召幸,深居后宫的宫女们,总想让画工把自己画得美点。所以,她们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初入宫廷,第一不懂这些规矩,因而没有准备这笔贿金;二来觉得自己天生美貌,不怕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开口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对毛的暗示昭君虽心领神会,但没有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因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与汉人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原想她毫无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怕与人失信,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后来汉元帝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想要杀掉毛延寿等画工。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驾崩。阏氏之子继位。依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继子为妻。昭君不从,上书汉朝要求回汉宫。此时元帝已死,成帝即位,成帝敕令她从胡俗,无奈之下昭君又成了单于阏氏。又传,王昭君觉得屈辱,最后服药而死。

历史上还有一说,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宫廷画工见王昭君美貌异常,怕汉元帝贪恋其美色而步纣王后尘,于是将昭君有意丑化。后汉元帝见昭君真面目虽想反悔但最终忍痛割爱。历史上一些文人大大赞扬了毛延寿此举,认为他这样做不但使元帝免于沉溺女色之祸,而且昭君出塞确实对边疆的安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史中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边疆的安宁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从此,汉匈关系和睦,这说明政治联姻对于汉匈外交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王昭君面对命运的四次选择

全文共 2269 字

+ 加入清单

王昭君的故事,中国人都很熟悉。历来人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文人墨客和民间传说更多赞美她绝世的美丽,渲染她思乡的哀愁;而历史学家则更多强调她为汉匈关系、民族团结作出的伟大贡献。而我对她最感兴趣的,是她对待命运的态度。

和王昭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词,是“和亲”。汉朝刚刚成立的时候,无力对抗北方草原上强大的匈奴。平城白登山一战,汉高祖刘邦差一点做了俘虏,侥幸回来后,只好将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开始和亲。

汉武帝时,汉朝开始改变长期以来对匈奴隐忍退让的政策,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反击。经过三次大战役,汉军击败匈奴,控制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势力伸入西域。到汉宣帝时,又联合西域的乌孙,对匈奴进行东西夹击。匈奴大败远遁,又遇上雪灾,人民、牲畜损失大半。许多属国见匈奴衰落,纷纷闹独立,脱离其控制。外部的打击,加剧了匈奴内部的矛盾,出现了五单于并立,互相攻杀的混乱局面。

经过一番角逐,剩下了两个单于,他们是两兄弟。哥哥叫做呼屠吾斯,号郅支单于。弟弟叫做稽侯?,号呼韩邪单于。郅支击败了呼韩邪,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经过长期惨烈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此时只剩下数万部众,衰弱不堪,于是在-52年向汉朝称臣归附。这是汉匈关系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汉宣帝君臣欣喜若狂,善待了呼韩邪及其部众。北匈奴郅支单于却因为杀害了汉朝使者谷吉,害怕报复,向西迁徙,与康居结盟,最终于-36年被汉军甘延寿、陈汤部歼灭。

北匈奴被消灭后,只剩下南匈奴了。呼韩邪单于又喜又惧,于-33年第三次到长安,说愿意做汉朝的女婿,请求和亲。汉元帝就赐给他宫女五人。这五人中,最出色的就是王昭君了。呼韩邪得到她,顿时被她的美貌所征服,大为欢喜,上书给皇帝表忠心,愿意保护长城自上谷以西至敦煌边境的安宁。

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面对命运的四次选择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晋代以后,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她为“明君”,又称“明妃”。据蔡邕《琴操》记载,她的父亲名叫王襄。昭君十七岁时,“颜色皎洁,闻于国中。”王襄见女儿端正闲丽,大异于常人,就拒绝了一切求婚,把女儿献给了汉元帝。这是王昭君的第一次人生选择,是她父亲代替她作出的。

但是,命运和王昭君开了个玩笑。她的美貌居然丝毫也没有被皇帝所了解,她竟然作为普通宫女耗费了好几年的美好青春。个中原因,后代传说纷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画工搞鬼。《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后宫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就让画工给她们画像,按照图上的容颜美丑来召幸宫女。诸宫人都争相重金贿赂画工,希望他给自己的图P得更加漂亮一些。也就是说,画工起的是一个人形“美图秀秀”的功能。但是王昭君不肯行贿,于是就失去了见皇帝的机会。如果这件事是真的的话,那么这是她人生的第二次重大选择。她为自己的自信和骄傲付出了惨重的、差一点就是一生的代价。

好在转机终于在几年后出现了。呼韩邪向汉元帝求女。昭君枯守冷宫,悲怨愤懑,此时主动要求嫁给呼韩邪。这是她的第三次选择,抓住难得的机会,及时止损,另谋出路。送行的那一天,汉元帝才第一次见到昭君。《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情形:“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这是正史的记载,完全可靠。回头汉元帝大怒,杀掉了毛延寿等画工,则是《西京杂记》的野史了。

这一幕,是王昭君故事中最富有戏剧性和魅力的部分,也为后世的诗人所不断咏叹。其中最着名的篇章是王安石的《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昭君嫁给呼韩邪,号为“宁胡阏氏”,备受宠爱,生了一个儿子伊屠智牙师。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三年,呼韩邪就死了。呼韩邪的年龄,实际上比王昭君大了一辈以上。他的长子雕陶莫皋继任,为复株絫若踶单于。按照匈奴风俗,“父死,妻其后母”,除了新单于的生母,老单于的所有妻妾都要变成新单于的妻子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是汉族女子无法接受的风俗。王昭君马上做出了她的第四次选择:上书给汉成帝,请求回归汉朝。

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面对命运的四次选择

不过,和亲女子的命运,可不是她自己能够选择得了的。成帝回信,令昭君入乡随俗。昭君不得回归,无奈之下,只得做了复株絫若踶单于的妻子。好在年轻的单于和他父亲一样喜欢昭君,他们又生了两个女儿:须卜居次、当于居次。居次,就是公主的意思。须卜、当于,是这两个女孩长大后夫家的姓,都是匈奴贵族。

王昭君在匈奴几十年,匈奴与汉朝的关系都是和谐融洽的,这主要是因为呼韩邪以来的亲汉政策使双方都收益,因而得以被延续下来,但其中也有王昭君不少功劳。她死后,坟墓叫做“青冢”,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她的儿子伊屠智牙师,成年后当了匈奴右日逐王、右谷蠡王,因有可能继承单于之位,被他的哥哥、想传位给自己儿子的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杀害。伊屠智牙师的子孙有没有逃过这次劫难,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王昭君的一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她有着天赋的美貌,不肯自我埋没。而在那个时代,女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供选择的道路非常有限。她最难得的,是始终维持了内心的高贵,不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为自己谋取利益,既不做傻白甜,也不做心机婊。她的几次重大选择,都是可圈可点,从中表现出的智慧和美德,比她绝世的姿容,要更加令人尊敬和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王昭君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深宫里挑灯问卜,目光中满是烽火晃动。那些皑皑白骨,怎么就站起来,翩翩起舞?琵琶弦上卧着的,可是笑声?哭声?抑或喊声?杀声?六十万将士,三千里连营以及呼啸而过的大漠的风------挥手抹去,抹去周围厚厚的俗朽,你呀------一个小女子,要孕育千古和平。那是怎样的辉煌呵,光芒万丈的太阳只能躲进黄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样的胸襟呵,广袤无垠的草原,浩荡无涯的大地,只配作心中小小一隅。那是怎样的温情呵,哪怕最野顽最强悍的男人最狡诈最阴毒的鬼魂,也会化作一泓平静的涟漪。你纤弱的双肩肩起两个民族;你柔洁的双手托起整个时代。所以,两千年之后,历史,这个多灾多难的婴儿,依然期待着你的哺育。

锦衣玉食,从不曾赢得你满足的一笑,绣搂画阁,从不曾还给你自由的梦境、年年岁岁,桃花自开自落,何曾等到过半只蜂蝶?你早已看透,这个隔绝了人间春色的后宫,分明是座华丽的囚笼。

匈奴和亲的消息传至长安,惊呆了后宫的三千佳丽、而你,从一对战战兢兢的宫娥中走出,冲宣诏的太监浅浅一笑,接过圣旨,也接过了历史。

没有过问琳琅满目的嫁妆,你只是轻轻抱起心爱的琵琶,跨出宫门,走向天涯、身后的丹陛金銮之上,汉元帝呷一口酒,满意的笑了。

你的目光,不屑在金钗银钿,雕鞍玉辔上稍作停留,只对灞桥两侧的垂柳投去深情的一瞥、她们,可攀可折,而不可断、漫漫长路,凛凛寒风,一列严整的马队行进在苍茫的天地间、车轮碾过,两道车辙深深,向南一直延伸到益加飘渺的长安、那时的你,一定没有回头,不肯或是不敢、纤指拨动冰弦,风沙的低吟中掺进一段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你终于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不为皇帝的赞许,不为嫔妃的赏赐,只为袖边的那几缕啼痕。

两个民族的恩怨,最终要让一个纤弱的女子来承担、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白发母亲的呼唤,春闺少妇的期盼,糊湘稚儿的啼哭,都在一片琵琶声里淡去,飘逝……那塞外风沙中的身影,幻化成分隔战争与和平的标点,印上的扉页。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征途、从矫揉的繁华走向犷悍的蛮荒,从渺远的朝代走向漫竦哪?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把塞外的广袤解读为空旷,把大漠的寥廓咀嚼成凄凉,最后归结为一座黄昏下的青冢,将几卷刻满血泪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后,正是中原的万里云天。

从此,长河落日里,大漠孤烟下,你的琵琶声就回荡了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王昭君出塞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