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教师的红色故事1000字【通用3篇】

书是精神食粮,对每一个人都有用,对我也一样。小编收集了我和书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640

作文

17

篇1:教师清廉家风故事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央视记者在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他们在大江南北,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会问“您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人回答当然也是千差万别的。看着每一期调查,虽然没有记者采访我家,但是我也开始自问自己,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去问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诉了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

奶奶给我讲了个她们时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时候,由于社会正处于贫穷时期,食物极度匮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要养活好几个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爷爷经常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糊口,别说吃好的了,能有点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错了,奶奶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饿,你爷爷那会不知道啥叫饱,爷爷常常为了让爸爸和他的兄弟们能多少补充点营养,会把攒下的白面给他们吃,自己吃的是粗粮,在那个时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问爷爷,你怎么不吃白面呀?爷爷对他的孩子说,我胃不好,不爱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给你们吃!爸爸和他的兄弟们那会太小了,不会理解爷爷的意思的!最后爷爷因为天天吃那些粗粮,得了胃癌去世了,后来爸爸和他的兄弟们知道了那句话的真相!奶奶讲完这个故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理解了爱怎么样传承的,无私的爱无关岁月苦难,无关时间空间!

听完这个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长岁月里发生在身边的家事,让我逐渐得领悟了自己家的家风。这些年每年三十儿,爸爸都会去邀请一个人过年的左右邻居,亲朋好友,即使陌生人,会真诚的把他们邀请到家里来一起过年,我很是不理解,大过年的,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这点想法,他告诉我“在一起图个热闹,多双筷子的事,人要有爱心”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理解爸爸的话,不管在哪里,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爱,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儿都有不是家人的亲人来我家吃饭,和他们一起微笑,碰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今年也不例外!

后来我又问妈妈,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妈妈因为不善言语,并不能准确表达她的理解,但是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妈妈在家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睡的总是最晚的一个,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学,她总是按时给我们做好每一顿饭,从来不会怨言,不会烦恼,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的淳朴、善良多少植根在儿女的心里。

听完那个时代的故事,回忆起成长中的事,我逐渐理解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爷爷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无私的爱,并把爱传递给我了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她他们用行为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传承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两则故事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听到了两个关于老师的挺有意思的故事。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十分庆幸,在初四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比较严厉的老师,把他的孩子管理的服服帖帖,基本上没犯什么错误。但是,到了高中以后,遇到了一位比较好脾气的老师,对他的孩子管理的不够严格,结果,孩子的成绩一个劲的下降。另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很不幸,遇到了一位好脾气的老师,从来没去批评学生,结果班里没大有学习的,自己的成绩也不好。听完之后,不禁感慨:老师现在的确越来越难当了,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恰巧,这两位老师,我都认识,在领导、老师们的口碑中,表现还都不错。但是,在家长们的眼中,表现确大相径庭。这源于家长们看待教师的角度不同,看待自己孩子的角度不同。不过,在这里,我思考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应该交给学生什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如果,单纯的管理学生,那将是肤浅的。教育者,还应该有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作用。

管理,是教师对学生的永恒的话题。在很多的时候,管理成为了我们教师、学生之间最重要的内容。更有三分教,七分管的说法,将教师的管理提高到较高的境界。面对学生的不遵守纪律情况,很多教师严格管理,如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扑面而来,骤然能够使班内的纪律好转很多。但是,这种纪律好转的情况是迫于班主任老师的威严。于是,在这种理论基础下,很多学校班主任的选择就选择那些能够威吓住学生的老师。这样的结果,本也无可厚非。这也充分反映了应试教育下相适应的管理特点:直接,见效快。

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迫于压力下的自学,远不如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迫于压力下的遵守纪律,远不如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所以,在上面得基础上,还应该加上对学生的正面引导。这种正面的引导包括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等。但是,随着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大,单纯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思想要求,必须适时的改变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绝对不能用说反话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来刺激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可能会按照你的反话去做。思想教育应该是学生直面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必须接受洗礼的蜕变过程。

所以,教师的责任应该不仅仅是管理学生,还应该教学学生更多的道理,教给学生成长中所必须的人文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逐渐的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走好属于自己的每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梁淑华的故事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28年的复式班教学生涯,桦甸市二道甸子学校荒沟庙教学点教师梁淑华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辉煌的成就,有的只是农村人的宽厚、善良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著。

刚参加工作那年,梁淑华被安排到建设屯教学点。当时村里穷,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教室就设在生产队废弃的办公室。

梁淑华找家人和邻居维修了破旧的校舍,求人用木板搭起简易桌椅,粉笔和墨水自己掏钱去买。20年里,她所在的教学点先后6次搬迁。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梁淑华选择了坚守。

为了山里的孩子,梁淑华可没少吃苦。教学点的学生来自周边4个自然屯,2008年之前,村里没有公路,孩子们都是步行上学,最远的离学校3.5公里。

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小,山路崎岖,她就每天伴着家远的孩子一同上学,替他们背书包、饭盒。冬天下大雪或春季开化,遇上难走的路段,她就一个一个地把孩子背过去。晚上,她再把学生一个一个送回家。

20个孩子全部带饭,梁淑华细心照顾,从未让孩子们吃过一顿凉饭。农忙时节,孩子们的早饭、午饭都由梁淑华照管。

冬天,她每天都要细心查看孩子们的鞋里是否湿了,把湿的鞋放到火墙上烘干。对留守儿童,她帮助他们剪指甲、洗头、洗脚、刷鞋、洗袜,还常把他们领回自己家吃住,缝补洗涮、辅导功课。

遇上不好的天气,学生回不了家,她就领着他们住到亲属家。2010年春,一连几天罕见的雨雪,山间的道路无法通行,她带着孩子们连续3天寄住在亲属家。一个叫张哲的学生拉肚子,梁淑华煎药喂药,夜里一遍遍陪孩子去茅房。

梁淑华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有文化、有素养,事业有成,在村里出类拔萃。2001年,丈夫外出务工意外遇害。丈夫走后留下年迈多病的公婆、上小学的儿子和6万多元的外债,当时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精神几乎崩溃了。

暑假过后,她准备和孩子们辞别,专心持家。可当她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熟悉面孔、一个个求知的眼神时,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我,是无言的信任,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1.2016年“吉林好人·最美教师”崔京玉的故事

2.2016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师”孙文晶延续母爱的故事

3.2016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师”刘新昕的故事

4.2016年度“吉林好人 最美教师”郭晓英不忘初心的故事

5.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李保国震撼人心的故事

6.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和“七仙女”的故事

7.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马晶追梦的故事

8.2016全国最美教师轩云湘在平凡中坚守的故事

9.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梁琰爱心奉献的故事

10.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孟祥彬老师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