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药的论文范文最新20篇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赠送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压岁钱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关于药的论文范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5803

作文

532

科学小论文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如今,它早已是现代人们议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了。这扇大门再一次向我招手,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

现在,我要讲的一个话题是--------空气。

空气,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什么吧。而我呢也从一些有关书籍上了解到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是氧气,4/5是氮气,还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洁净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维持着地球上万物的生命。

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厚约1000千米,不过只有距离地表十几千米以下范围内的空气又稠密又活跃,风霜雨雪都发生在这儿。离地球越远,空气越稀薄,北京的小朋友到青藏高原,就会感到氧气不够用,要适应一段时间。

在离地面大16-32千米的地方,有一个臭氧层,它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太阳中强烈的紫外线的伤害。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的常常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人们利用压缩空气可以做许多事情。例如,气垫船是利用鼓风机压缩的空气在船身下形成空气垫,抬起船身,使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行”。

同学们知道了空气的知识,我长大后要让空气更多的为人类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一、什么是毕业(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书面总结。

二、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总结。

三、毕业论文的种类和规格

从文体上看,毕业论文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即它是一种证明自已观点正确的文章。

就其内容来讲,毕业论文可以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也可以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析,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就其形式来讲,毕业论文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三大要素。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一)毕业论文的种类

1、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

与描述性论文。

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2、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

3、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4、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浅谈文化圈子和好人主义论文3000字

全文共 4326 字

+ 加入清单

“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文化圈子和好人主义的危害及意义的内容,欢迎大家的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反对宗派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对于不同认识,应当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即便一时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也允许个人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从历史上看,张国焘、王明、“四人帮”等都是搞派别活动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从现实来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刘志军等,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但这些人也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党,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党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组织原则,统一的铁的纪律,统一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行为准则。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我们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坏党的组织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保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乃至阴谋篡党夺权的团团伙伙。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现实的教训应当记取。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们的目的和手段虽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领导干部企图利用“小兄弟”给予支持,“小兄弟”则依靠领导干部给予提携、照顾。他们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乐、利益输送、贪污受贿,支持亲信、排斥异己,徇私枉法、胡作非为。有的“小圈子”以亲朋故旧、同乡、同学、同事为主体,结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气相求,相拜结盟,称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红帮的称谓;有的崇洋媚外,向党抹黑;有的与宗教甚至邪教相勾连,讲究风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盘根错节,难分难解。各种“小圈子”都是背离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的,他们是党的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危害甚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清除。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理想信念是我们思想的基石,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脚跟才能站得稳,身板才能挺得直,眼睛才能看得清,浑身才能有力量。实践证明,现在有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是一心向着大目标,而是两眼向钱看,党员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主动寻找依附于各种“小圈子”。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理想信念的丧失就是政治生命的完结。一个共产党员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我们有千条万条理由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没有一条理由搞“小圈子”。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一定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应当悬崖勒马,我们党也应当提高警惕,向他们大喝一声,促使他们幡然醒悟。

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前后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有些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认识不足,要切记几代党的领导人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老祖宗就会亡党亡国。要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同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等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有些“小圈子”背后就有他们的影子。

要牢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剧变有很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开始,搞全民党、全民国家,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一夜之间一个世界大党大国销声匿迹。我们要对否定毛主席丰功伟绩,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毫无根据的欺骗和捏造,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以正视听。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

“小圈子”文化是与党的宗旨完全背离的,杜绝“小圈子”必须有“治本之道”,这个“本”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毛主席入党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在闽西赣南苏区时就写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群众利益讲得非常深刻具体,并且提出了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唯物史观。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只用了22年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划时代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了27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初步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毛主席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完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行动指针,群众需要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毛泽东思想是最好的“清醒剂”和“照妖镜”,那些想搞“小圈子”的人真应该经常拿出来“照一照”,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违背了党的宗旨。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的在工作上强迫命令,欺压群众,这是必须纠正的。忘记群众就是忘本,要牢牢记住群众“是重生亲父母,我们是斗争好儿郎。”要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委领导方法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特别是在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下,更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好、执行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实行正确领导、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法宝,也是抵制“小圈子”的锐利武器。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执行“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只有坚持“四个服从”,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坚持“四个服从”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图领导满意而侵犯群众利益。现在有些干部为取悦上级满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欺压群众,这是极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工作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党委分工负责制。书记要当好“班长”,要主动负责,搞好协调、检查、指导。班长“只是一个比方”,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委员意见,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工作合力。

要严格党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克服好人主义、折中主义,真正做到对同志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搞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要及时提醒,不迁就,不留情面。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也是透过一些“小圈子”暴露出的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道正派,选贤任能。“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这是《东周列国志》结尾诗中的诗句,讲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干部的五条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照五项要求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就是在新时期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路线。五项要求中,信念坚定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问题,应予以特别注意。近几年,培养选拔管理干部工作有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回避,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地方部门对讲政治重视不够,致使某些贪腐分子“带病提拔”,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防止那些信念动摇、心术不正的干部混入领导岗位。

要坚决反对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干部只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能降格以求,特别是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小圈子”。对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应当依纪从严惩处。同时,还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是事业上的需要,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要选好、管好、用好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打铁先得自身硬”,选干部的干部首先要过硬,要切实加强他们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严格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

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也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困难。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斗争,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是企图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声望谋取个人私利,追求的是个人名位、权利、财富,这也为一些“小圈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小圈子”和不正之风是党的腐蚀剂,必须拿起党纪这把利剑,坚决彻底地清除。纪律是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团结、保持行动一致、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是统一的铁的纪律,所谓统一的纪律就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党龄长短一视同仁,都必须服从统一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纪律,没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谁违反了就处理谁,不能迁就照顾;所谓铁的纪律就是执纪要严,我们的纪律是钢性的,不是弹性的,不是“橡皮筋”,更不是“豆腐渣”,要克服一些地方部门执纪中失之于宽、散、软等问题。执行纪律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只栽花不栽刺,不能见了矛盾绕道走,要知难而上,铁面无私;不能怕别人说三道四,说得对的要听,说得不对的可以保留意见。只要纪律加强起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一定会逐步得到完全的纠正。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毕业论文谢辞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的完成,得益于XX大学老师传授的知识,使本人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的知识积累,更得益于导师XXX教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对导师XXX教授表示感谢!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XXXXXX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XXX书记、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你们给予我的指导和教诲我将永远记在心里!

感谢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传授诸多专业知识的XXXX教研室的各位老师,感谢X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XX老师、XXXX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 “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

回首本人的求学生涯,父母的支持是本人最大的动力。父母不仅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负担,在心里上更有思子之情的煎熬与望子成龙的期待。忆往昔,每次回到家时父母的欣喜之情,每次离家时父母的依依不舍之眼神,电话和信件中的殷殷期待和思念之语,皆使本人刻苦铭心,目前除了学习成绩尚可外无以为报,希望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使父母宽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7470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

一、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这里也有几个讲究:

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

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

(一)关于文献梳理

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

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

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

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

2、如何梳理文献?

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

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

(二)如何使用文献?

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

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

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

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

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

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

三、论证的逻辑

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

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

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

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

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

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

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

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

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

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

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

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

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

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

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

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

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

五、论文的结尾

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

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

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

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

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科技小论文50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蚊子吧?一提起它,大家都会认为蚊子是恶魔、的化身,专门吸别人的血。

世界上的蚊子大约有2700多种,吸人血的蚊子只有雌蚊。其实,它们是为了繁行后代,才迫不得已吸血的。

雌性的蚊子在吸人的血时,具有某一种的选性,它们喜欢去吸穿深色衣服人的血。

蚊子多半是喜欢弱光的。当然全暗光或者强光,它们都不会喜欢。当然,蚊子的种类很多种,也有喜欢光线强弱的程度,当然也有所不同的啦。

当我们穿上深色或者黑色的衣服时,光线相对来说暗一些,适宜蚊子的生活习性,理所当然被叮的次数次也就多了。相反,如果穿上艳色或白色地衣服,反射的光比较强,对蚊子有驱避的作用。因此,穿白色衣服或者是艳色被叮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在我的观念里,还有一点,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黑色的,叮穿深色衣服的人就不容易被发现,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它们叮穿艳色衣服的人的话,就容易被发现一些,所以自身难保了。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蚊子为什么喜欢叮穿深色衣服的人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育论文题目的拟定与技巧

全文共 3772 字

+ 加入清单

教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小编收集了教育论文题目拟定技巧,欢迎阅读。

一、对教育论文界定的认识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二、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改革日趋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对许多学校而言,“科研学校”、“科研兴教”已不再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上,明智的学校领导人重视教科研工作,奖励教师写教育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无怪乎,时下媒体报道一所先进学校时,总少不了介绍教科研情况及论文发表了多少篇。

3.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教科研能力。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4.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广大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如果论文发表在以学生为读者的报刊上,无异于对几万、几十万学生做了一次辅导。

概而言之,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在于社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三、教育论文的结构和要求

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 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

(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 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

2.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

4.论文正文

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就是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

(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篇幅较短的论文,其本论部分可以一气呵成,若篇幅较长,则可设大小标题。

(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

5.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

上述五个部分中,通常可省去内容提要和参考文献,正文中的结论亦可略去不写。一般情况下,作为论文至少要有题目,引论和本论。

四、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教育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身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题材多得很。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

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

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

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 论文提纲。教育论文的结构等同语文中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

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前面已作了说明,这里再谈几点具体要求:

(1)即事论理。教育论文毕竟属于议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停留在干巴巴的条文式列举中,也不可满足于教学现象的描述,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

(2)突出主题。写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

(3)分清层次。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4)见解独特。高质量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育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等等。

恕我直言,大多数老师都不太注意行文的规范。那么,行文应符合哪些规范呢?主要有:(1)结构格式规范;(2)文字表达规范;(3)标号标题规范;(4)留空转行规范;(5)符号图表规范;(6)标点使用规范。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请参阅课本。要注意,平时写教案、写计划和总结、试卷编制等均要重视行文规范。

论文完稿以后,最好请别人看看。“自古学者必有师”,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五、写教育论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调整心态,树立自信。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心怀厌倦,浮躁不安,何来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广大中青年教师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各种论文评比活动也很频繁,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多了。当然,重在实践,贵在参与,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

2.持之以恒,必见成效。初写论文者,很难一下子就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也很难一投就中,这就需要恒心。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写稿和投稿的规律,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3.加强学习,重视积累。文笔优美、句式整齐、结构严谨、见解独特的妙文佳作是靠不断地学习学出来的,是靠不停地练笔练出来的。“高山不弃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涓细流,故能成其长”。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样要靠平时悄声无息、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

4.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古以来,做文章就是苦差事。曹雪芹写完《石头记》后叹曰:“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然而,苦中苦,乐中乐,没有苦就没有乐。要知道,苦和乐是推动人前进的两只轮子。当一篇论文完稿后,享受到的是创造之乐、成功之乐。在这种神圣的精神追求中,我们更能体味到人生的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技巧二、技论文的选题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论文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在2006年召开的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针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强调要重视研究十大问题:一是河流健康标准;二是大坝与生态;三是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四是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导则,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六是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七是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八是生态调度问题;九是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十是水库征地移民。这些都是作论文很好的选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都有许多很好的选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毕业论文文献格式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

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

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Pettetssen S, 1941 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

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

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

Bachmann W , 1973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challstreuungAcustica, 28 (4):223-228

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

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摘自 《环境化学》,原文:“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担当议的论文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担当,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会担当,并在担当中发展。

对于个人,担当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自出生起便在社会中扮演着各自的主角,担当起各自的职责。但仅仅是做好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勇于担当他人不愿担当的职责。支教天使赵小亭,她便是勇于担当的楷模。在大山里,她担当了一个勇敢的支教者,三尺讲台上,用她的担当释放出生命的芬芳。假使她像有些人一样,一味贪图假期的快乐,不愿担当一个志愿者,那么也许她的一生就将平凡地度过。

学会担当起那些艰难的职责,在担当中挑战自我,自身价值就会在一次次担当中得以升华。

对于一个民族,担当同样至关重要。中华民族在重重天灾面前,正是发扬了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汶川地震虽已过去,但它永远烙在了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灾难面前,整个民族共同抵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共同担当了苦难。严峻的自然环境,阻塞了的山路、公路,并没有挡住中华民族担当的脚步。一批批的志愿者、解放军战士,都是担当起民族职责的使者,他们代表整个民族,勇于担当。

如果这种民族的担当失去了,整个民族便会松散、失去凝聚力。所以担当对于名族来说必不可少,它铸就了整个民族的魂。

对于国家,担当更是维持自我在国际间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要想稳稳立足,必定是需要担当必须职责与义务的。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便提出了担当共同而有区别的职责这一号召。这说明中国已理解和学会了担当,并期望各国共同担当起保护地球的职责。从另一方面说,若中国并未提出这一号召,会议必将被资本主义强国所控制,出现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条约。

此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更需学会担当,担当起对内保障民生,对外维系世界经济稳定的职责。

个人、名族、国家三者本身就紧密联系。三者应共同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当前南海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论文2000字

全文共 3455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问题实质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岛礁主权及海洋管辖权的地区性的海洋争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当前南海形势及中国面临挑战论文的内容,欢迎查看!

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南海诸岛,长期、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实施行政管辖,建立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相关海洋权益。二战期间,日本一度非法侵占我国南海诸岛,并将南海诸岛更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府高雄州高雄市管辖。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根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有关规定,中国政府于1946年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南海周边国家并没有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提出异议,南海局势是平静的,没有所谓的“南海问题”。此后,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对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甚至非法侵占部分岛礁,由此导致南沙群岛领土争议。这些国家还依据《公约》,提出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这些海域主张覆盖的范围相互重叠,从而形成了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问题。

南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是:

第一,20世纪60年代末,在南海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探勘协调委员会发布的勘察报告指出,越南沿岸邻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69年,美国海洋调查船“亨特号”在南海进行地质调查,并宣称探明南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73年,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加深了人们将石油看作一种战略资源的认识。南海的资源前景极大地刺激了越南、菲律宾等国。越、菲等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加大蚕食中国在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权益的实际动作,并陆续提出领土和海洋权益主张。

第二,《公约》的诞生及其创设的新制度,导致海域划界争议加剧。其中专属经济区制度与南海问题的产生有直接关联。按照《公约》第121条的有关规定,岛屿如果可以维持人类居住,或可以维持自身经济生活,就可以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赋予了基于岛屿主张海域的权利,岛屿在主张海域和未来海域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此外,南海的地缘政治地位、殖民主义和大国争霸等因素也与南海问题的产生密不可分。加之二战后,中国政府虽然于1946年接收了南海诸岛,但是除中国台湾驻守的太平岛外,其他岛礁长期没有派兵驻守,有效控制不足,从而给一些国家对中国南沙岛礁的觊觎之心和非法侵占的行为留下了空间。

自2009年以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其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美国等域外大国通过政治外交、军事、舆论等手段,逐步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加剧了南海海上形势发展的复杂程度。特别是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南海问题成为其牵制中国,维持其在亚太地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美国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力部署和军事活动,开展针对中国的南海“常态化”巡航,刺激了地缘政治竞争意识在本地区的回潮。

第二,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使其他争端国对能否保住其非法控制的南海岛礁产生焦虑。部分国家担忧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将有可能采取某种方式来收复被非法侵占的南沙岛礁。因此,部分争端国通过国内立法、诉诸第三方机制、与域外国家深化结盟或结伴、向域外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方式来“合法化”和“漂白”其非法主张和侵占所得,以巩固其对南沙已控制岛礁的非法占有。

第三,菲律宾、越南等有关争端国为巩固和扩大南海权益主张,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扩大化,加大岛礁扩建等单边行动力度。

当前的南海形势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南海问题逐渐由领土争议和海域主张争议演变为地缘政治、资源开发和航道管控的博弈。

第二,南海问题“被扩大化”,已由原来直接当事国之间的“岛争”,扩大到域内外力量之间的“海争”或“水争”。

第三,由于南海地区安全机制的缺失,以及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演变和调整,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猜疑”上升,并采取寻求域外国家的安全保护和加强自身军力建设的应对策略。因此,“大国借机谋势、小国伺机谋利、大小国联合应对中国”,以“结盟”和“拉帮结派”、谋求相对军事优势为特征的南海地缘政治博弈的特点日趋明显。

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在中国千百年来在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并有大量的历史证据作支撑,比如海南渔民使用的《更路簿》。

《更路簿》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航行指南,记载了通往某个地区的航程和航向。其中古代在海上燃香一支所花费的时间为一更,一更一般能行驶10海里左右;“路”指的是航海罗盘指向的针路,即航向。海南渔民使用的多个版本《更路簿》大约起源于明代早期,一直流传至今,记载了前往西沙、南沙各岛礁捕鱼的航向航程、物资特产等。《更路簿》还生动形象地记载了100多处对西沙、南沙岛礁的命名,如“丑未”(渚碧礁),是以罗盘方位命名;“赤瓜线”(赤瓜礁),是以特产命名;“秤钩”(景宏岛),是以岛礁形状命名;“双门”(美济礁),是以水道数量命名。《更路簿》还记载了200多条航线,是中国人民持续开发利用南沙岛礁及相关海域的真实记录。《更路簿》无疑是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和历史性权利的确凿证据。

《公约》虽然没有对历史性权利作十分明确的界定,但也没有否定历史性权利的存在。而且,《公约》的宗旨包含了对历史性权利的尊重。同时,历史性权利为国际法和国际仲裁实践所认可,比如2003年的厄立特里亚诉也门案,2015年的毛里求斯诉英国案,都明确承认了历史性权利的存在。《公约》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公约》没有涉及的其他问题仍然属于一般国际法调整的范畴。因此,历史性权利属一般国际法调整的范畴,中国不会因为《公约》无此明确定义而放弃其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

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捍卫者:

南海事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推动《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并积极参与和推动事关南海和平稳定的机制建设,始终以克制和理性的态度处理与其他国家的争议。中国的南海政策包括:

第一,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是南海争端当事方及所有南海利益攸关国的重要关切。中国作为最大的南海沿岸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和稳定,既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建设者也是捍卫者。

至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南沙岛礁建设问题,在岛礁建设之初中国就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岛上设施主要服务于和平目的,尤其是为本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海上搜救、助航等公共服务产品。

第二,维护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这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域外大国的主要关切。南海是重要的海上通道,确保各国依照国际法所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是中国和其他南海沿岸国的重要共识。事实上,南沙争端产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南海航行自由从来没有因争端受到过干扰。

第三,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争议。中国一向坚持由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南沙岛礁领土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这一主张是中国和其他声索方以及中国和东盟十国达成的重要共识,被写入《宣言》。对话协商解决敏感复杂的领土和边界问题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选择。中国对此拥有众多成功经验,已经通过双边政治磋商和谈判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陆地边界划界问题。中国还于2000年同越南解决了北部湾海上划界问题。2015年12月,中韩正式启动海洋划界谈判。

第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问题应该说是涉及国家和争议岛礁数量最多、争议海域面积广的海洋争端。在短时间内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并不现实。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中国所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在争议海域实施共同开发合作,有助于有关各方积累政治互信,从而为最终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条件。

第五,“双轨思路”。2014年中国提出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出席东亚峰会时予以了确认。“双轨思路”基本内涵是指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双轨思路”旨在解决东盟与域外国家对南海和平稳定的关切,是中国政府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后,推动南海问题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总之,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坚定捍卫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治以及公平和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一、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部分要写清: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二﹑主体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三、总结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何写毕业论文谢辞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XXX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她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她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在此特向XXX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她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感谢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等几年来对我的栽培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 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环保论文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的齿轮缓缓碾过每个春暖秋凉,古老的城垣斑驳着时光的痕迹,暗自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我却瞥见了城墙底下一抹鲜亮的色彩,那是一只被人遗弃的塑料袋。看着这只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袋,我的思绪便如这随风摇曳的塑料袋般飞向那个美丽的梦。

在梦中,青砖小路隐隐透着鹅卵石般的温润,走过一排排好似凝固着艺术般的青砖黛瓦,推开斑驳着红漆的门,似有一种说不尽的古韵悠长。庭院里矮墙上攀满从小花圃游过来的紫藤、凌霄、爬山虎、牵牛花,纵横交错、密密匝匝,几盏石凳三三两两散落。院后的池塘碧波荡漾,漾起一缕缕荷香。

初夏的夜里,随处可见打着灯笼的萤火虫在疏密横斜的荷丛里游荡;偶或有风吹过,倒映在池里的萤火虫碎成点点流光向四周散去。午夜的月光被婆娑的树影筛成碎银,古常春藤下,有人静卧,还有一只打着盹的猫,不知名的昆虫奏起一支支动听的小夜曲。一如舒伯特小提琴跳跃的音符,流泻在这微凉的初夏的夜里。

梦醒,满天的月光被高楼大夏遮蔽,留下长长的阴影。坚硬的水泥路覆压在小草柔软的身躯之上。那片本该清澈的池塘却再不见当日繁华的荷花,河面上,几许荷的残枝飘零无助,颤颤巍巍地在风中抖动着破败的身躯,不时从河里浮上来的白色塑料袋占据了整个池塘。似在昭示荷的将灭亡。空气中的酸臭气息充斥着鼻腔,让人忍不住掩鼻逃离。萤火虫再不会在夏天的夜里舞起清灵的舞蹈,它即将成为只能于书本中描绘的动物,成为一种“过去”。

仲夏之夜,耳边没了蝉虫啁啾,那优美的小夜曲,虫鸣也只能存留于记忆之中。窗外呜咽的风声似是树木在倾诉被利锯伐身的痛苦,又似是小草在诉说被连根拔起的哀戚。

梦里梦外,犹如云泥。恍惚间,似又重回那个难圆的梦:田埂的香樟树下,散落着一座座芦苇修葺的草庐,像是一朵朵蘑菇,有别致清逸的瓦房,有无比清澈的一面湖,有寂寞的沙洲,淡淡的桂花凉,天空蔚蓝而高远,跨湖的栈桥边散落着各色的小花,藤编的竹椅吱呀地扬起一支曲子。在这里,万事蛰伏,年华永远如玉。希望自己永远不远醒来,看着记忆里的“过去”在梦境里永远保持当年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1掌握论文的宗旨?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必须明确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是介绍推广一项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还是一篇反映时代信息的综述或讲座;是一篇经验性总结,还是一则临床教训. 标题就是作者的心音.者看完标题,即可知道论文论述的宗旨,大致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符合读音口味,正是读者求索的. 原本不一定想阅读全文,看了标题以后,即刻产生一种非阅读全文不可的兴趣. 如标题“抗癌药新进展”一看就知文章是一篇综述,作者的意图是介绍国内外研究抗癌药物的新方法、新成果,以便推广应用. 广大临床、药理、药学工作者以及肿瘤患者,一看标题,阅读全文的兴趣豁然而生. 如将标题改为“几种抗癌药物介绍”,宗旨不清、意图隐涩,大家会认为是一则商业广告,不要说患者,就连专业工作者也不想阅读.?

如何才能反映论文的宗旨,即如何使论文切题,不妨可选择下列办法. 文先于题,在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先写成论文,然后再根据论文的主笔来拟定标题. 或先定标题,作论文,并可设想几个不同的标题,再根据论文的内容相互比较,择其中贴切、醒目者用之. 一般说来,前者常用于撰写回顾性分析、临床总结、病例报告等类论文,后者常用于撰写前瞻性研究、调查报告、综述讲座等类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第一节论文写作的八个环环相联的步骤

全文共 3234 字

+ 加入清单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许多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规模较孝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作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作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本来大多适宜开口较小的选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职业生涯规划书1000字论文

全文共 3066 字

+ 加入清单

一、自我分析

1、个人特质

性格中的优势:

外向,有交际能力,和善,不易与人发生争吵,有较强的与人合作与社会适应能力。做事比较严谨,有自己的主见,在工作中较为积极,敢于挑战有难度的事情,不会被小事吓退。

自然有优势也有劣势,性格中的劣势:

不是十分紧急的事往往喜欢最后去做,过于完美主义,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完美的小细节而走过多弯路,固执,不是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会坚守自己的观点,显得有些倔强,只有当有事实证明我的观点错误时我才会去改变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我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而不是局限于部分工作,我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完成各类不同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在我的职业规划中也不会给予过多条条框框来限制自己。

2、解决或改变性格中的劣势

想要成功,发挥性格优势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应当扬长避短,起码不能让性格中的劣势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要注意回避自己的劣势和不足。

我认为:应当做事紧凑点,不要将事情拖到后面在做,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也好应对后面几天有其他事的突发情况。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应多多注意他人的表现,仔细参考他人意见,过于坚守意见也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同时遇到过大压力时应有好的宣泄方法,不能憋在心底。应当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心和对成功的追求,没有竞争与追求就没有动力。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督促自己不断向目标前进,有阶段性的提升。

3、职业价值观

我的职业价值观测试报告中显示,我最重视成就感、管理、人际关系。我认为还是比较准确的,在我的性格中,我希望别人给予我肯定,与对我的认同,我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是有重要地位的,而我也比较喜欢认识不同的人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我相信“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朋友多堵墙”这句话 。

其中显示我较忽略美感、舒适、新意。对于美感、舒适的环境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可能我的艺术细胞比较不活跃吧,我不认为环境会影响我的工作效率与安排。

4、自我分析小结

在写这份规划书时,我做了很多准备,测试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等等,心里感觉很放松,很喜欢这种静静做事的感觉,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很多对未来的感想,希望我能向着我所追求的那样走下去,起码将来的我不会后悔当初没有追求,不管这个追求是否正确,但我相信,青春无悔。

二、职业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我父母在天津做生意,所以我小的时候几乎是在天津长大的,在初二读完后才回到自己的故乡温州读初三。所以可以说我是南北合壁,既有南方人的精打细算和经商头脑,又有北方汉子的豪爽不拘小节。

我小的时候父亲对我管教比较宽松,而母亲则比较严厉。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因为过于溺爱会导致孩子任性而且内心脆弱,而过于严厉则会导致孩子心理阴暗孤僻不驯,如果父母同样严厉或者同样溺爱都不会有现在这么积极乐观的我。所以我对我的童年很满意。

在初三之后,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陪我回来读书,所以初二之后很多事情我都要学会自立,在后面的这几年生活中我改变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以前的我内向,但是生活让我学会了外向与交际,对于父母的依赖也渐渐降低,从一个依赖父母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拥有自理能力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之后很多选择都是我自己决定,也培养了我的主见,在高中同学让父母选择大学的时候,我就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来决定未来的第一步。

如果当时父母陪我回来读书照顾我的话,我可能很久也不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还会是那个依赖父母的孩子。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有时让我觉得少了些关爱,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我也学不会自立,而且我也能感受到放我一个人回去读书父母的不舍。父母对我的各种爱好也是百分百的支持,从不拘束我只能这样或那样,他们愿意放心大胆的让我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在这里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关心以及培养。

2、学校环境分析

在天津读的中学比较普通,而转回老家温州瑞安后,我父母帮我进了当时瑞安最好的初中,安阳实验中学,在这里我认识到了很多同学和朋友,老师对我也非常好,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很棒,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学校还有住校这种事,就是在那里,我开始了我的自立生活。后来考上了一所普高,遇到的老师对我也都不错。 我的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由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我所在的系―――电气电子工程系,我非常开心,也非常荣幸自己是温职院电气系的一员,能加入这个大家庭是我正确的选择。现在我所在的部门是招就服务部,非常感谢部门中学长学姐们对我的帮助,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也是我三年大学路上的第一盏明灯,帮助我照亮方向,让我一步步从迷茫走向清晰。不得不说,大学中,很多学长学姐给的经验是宝贵的,是他们经历艰辛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他们的帮助并不比老师给你的少,亦师亦友是对学长学姐们最确切的形容。

2、社会环境分析

当前社会,是一个“快”时代,各种竞争比比皆是,慢下来是没有人会等你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竞争也显得比其他国家更加激烈,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学会“快”时代的激烈角逐。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也是越来越多,没有过硬的技术是很难崭露头角的。新时代有新产业,也就更需要人才,而汽车电子专业也是顺应社会需求和趋势所产生的,这几年汽电市场与人才需求也是逐年增高,在发达城市,新的汽车销售中心也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3、职业环境分析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汽车年产销量均处于全球首位。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这些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凭借这些跨国企业提供的技术、硬件,以及产能上的保障,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国。 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中,车载信息系统成了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的引擎,也是今后的热点。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的关注日益提高,EPS、TPMS、雷达测距等一系列安全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种飞速发展的前景下,技术人才也显得更加珍贵,温职院也顺应社会需求,着重培养技术性人才,也缓解了国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

三、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并没有被很多人重视,但是重视职业定位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积累资源息息相关。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世界上你是唯一的。每个人都要进行合理的、到位的、准确的定位,如果定位错误是对人生最大的浪费。

我的专业是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可以从事以下几个职业,

1、汽车4S店的销售顾问以及经理等。

2、服务顾问,主要是负责维修接待。

3、技术人员,一线员工。

4、查勘定损。

我个人对于以上的几个都比较感兴趣,销售顾问和服务顾问可以锻炼口才,技术员等职位可是锻炼专业能力。我会在以后实习期间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位,来看看我对哪方面会比较有所成就。

四、计划实施

待定

五、评估调整

1、评估内容

大方向以计划要求为准,小方向可自我调整,灵活变通,最终以达到标准为目的。严格要求自己实施以上所规划的内容,把握自我,向着成功道路一步步前行。

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不用怀疑自己,向着梦想前行吧!

2、评估时间

20__年~2032年(大学三年+毕业后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82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茶的历史悠久。饮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之一。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精神的塑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虽然最初的清谈家有很多好酒,可是与酒相比,茶可整日长饮,令人清醒,从而保持思路的清晰和心态的平和。因此,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便从好酒转向了好茶。而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视为一种精神现象了。紧接着,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开始和佛教、道教联系在一起。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茶成为了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而在道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从而帮助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中国茶文化也由此初见端倪。因为尽管这个时候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还没有形成,但很显然茶已经脱离了作为饮食的物质形态,具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茶文化在隋朝基本初步形成。茶在先前都是药用,而到了隋朝,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普遍饮茶的形势,也多是因为百姓认为饮茶有益于身体健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780年,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也以此为标志。《茶经》阐释了茶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精神与饮茶相结合,首创了中国的茶道精神。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茶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以后大量茶书、茶诗的开始出现,如《煎茶水记》、《十六汤品》、《采茶记》、《茶述》等。此外,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还与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上部分提到,由于茶有提神益思、清心静气的功能,所以寺庙崇尚饮茶。许多寺院不仅在周围植茶树,还为了专门从事茶事活动而制定了茶礼、设立了茶堂。

茶业到了宋代有了很大发展,这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专业品茶的社团开始在文人中出现。如由官员组成的“汤社”、由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也十分好茶,甚至在宫中设立了茶事机关。赐茶成为皇帝笼络大臣和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给国外使节的赏赐中茶叶必不可缺。在平民百姓中,茶文化更是充满生机、绚丽多彩: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可是,尽管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也因此十分兴旺,但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茶艺,已经失去了唐代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茶文化的精神也淹没在过于精细的茶艺中,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不论是朝廷、贵族、还是文人,喝茶都成为了“喝气派”、“喝礼儿”、“玩茶”。因此在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主要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对品茶煮茗等文化精神方面的活动兴趣不大。而汉族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的情形,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思想潮流在茶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茶艺的返璞归真。

明清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也已经改成“撮泡法”。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都是文人雅士关于茶的传世之作的代表。随着茶的种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质地、款式、花纹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到了晚明时期,饮茶的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文士们开始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应当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茶叶出口到了清朝也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更是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以茶为载体,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总之,茶文化注重“和”字,千百年来在缓解压力、凝神静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茶文化也必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中国书店,1992.

[2]舒玉杰.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M].北京出版社,1996.

[3]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4]丁以寿.中国茶文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4303 字

+ 加入清单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小编收集了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财政形势的问题探讨

全文共 569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势政策论文我国财政形势的问题探讨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4.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4.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5.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6.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这突出表现在增长速度加快,并初步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许多指标均创近几年新高。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除了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有所抬头,还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区对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对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警惕性不够;对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得多,对启动消费需求考虑得少;对发展城市经济的对策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少;对增加经济总量比较关心,对调整经济结构关注较少;对经济发展态势的正面效应认识充分,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滞后效应估计不足。这些新的情况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二、从头几个月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

1、增长加快,首季度GDP增长9.9%,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这也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增长。

2、结构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快调整,高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电信、物流、咨询、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3、效益提高,前三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4%,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7%。

4、物价回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0.5%,尤其是一些先导性价格指数上升颇为明显,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甚至上涨了5.5%。

今年以来的好形势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对于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

1、“非典”已经对旅游、航空、餐饮、外贸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带来较大冲击,对国内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显露,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还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一些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的苗头。如房地产投资增长偏快,结构不合理。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9%,大大高于去年全年增长21.9%的水平。又如,冶金、建材纺织、汽车等行业发展持续升温,带动了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上扬。一些重工业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增速明显超常,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 钢铁工业投资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猛增153.7%,而且新增产能中相当一部分档次低、污染重、能耗高;电解铝生产能力的扩张严重超过市场需求;国家明令禁止的立窑水泥在一些地方又死灰复燃;纺织行业投资增长65.8%;汽车生产增长54%。个别地方在政府保护下盲目发展汽车项目,汽车行业规模小、布局散和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矛盾突出。由于某些行业过度投资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势必加大金融风险。

3、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很严重,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回潮。一些地方不顾国家禁令和市场供求情况,新建了一批钢铁、水泥、玻璃、铁合金、电解铝等项目。国家花费很大力气关掉的一些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玻璃等企业又死灰复燃,部分已被淘汰压缩的过剩生产能力重新投入生产。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问题。据了解,不少城市都已经或计划投资上百亿元生产半导体材料。这些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和可能出口的数量。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光缆建设也出现了严重重复建设,国家公用通信网资源大量闲置。

三是基础设施的重复、超前建设。一些地区机场布点过于稠密,建成后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沿海、沿江新建扩建大型深水泊位码头成风,吞吐能力严重闲置。一些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地方花费巨资修建的高速公路,车流量稀少,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将进一步加剧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延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4、消费增长仍较缓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然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不尽如人意,与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相比较,消费需求增长略显缓慢。今年1至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2%,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比1月份下降0.8个百分点,比GDP增长低0.9个百分点,比投资增长低18.6个百分点,比出口增长低24.3个百分点。今年前3个月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呈现下降走势,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1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消费需求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5、部分生产要素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比如,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近年来,电力需求增速持续走高, 继2001年增长9.2% 之后,2002年又增长 11.7%,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长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