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陕西人过年的风俗作文最新20篇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迎来了团圆的日子——除夕。这一天是美好的,这一天是值得庆祝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陕西人过年的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203

作文

94

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知不觉,十一个月过去了,腊月又在无数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到了。 首先是大扫除,我一鼻子灰,累得直喘气。尽管奶奶端来了红团慰劳我的胃,我还是直埋怨。可是厨房传来的油炸豆腐的香味又堵住了我的嘴。

腊月十六,丰盛的尾牙宴,到处是喜庆。而为过年准备的年货,更是让我的心迫不及待飞向春节。 除夕到了,我穿上新衣。晚上,桌子上满是菜肴,狼吞虎咽一番,鞭炮声也就响了。接下来就是漫漫长夜,但是,长辈们摆上一桌辞年宴后,便每个人给我一个红包,让我精神大振,到十二点还充满活力 春节终于到了。早晨起来,一碗搁满香菇、肉和青菜的长寿面摆在前面,还有一大盆花生米,我跟着大人们去各家拜年,得到了满兜的糖果,往后吃了一整个月。

初二,不能串门,大街上一片死寂。 初三,又屁颠颠地跟在大人后面,去给各家讨糖果。 初四初五重新过年,这是莆田特有的风俗。据说,是因为倭寇在除夕进攻莆田,人们血战两天,初三掩埋死去的亡灵。但是,因为打战,所以没有过年, 只好在初四和初五再过年,从此,这种习惯就延续下来了。 二十九,元宵的花炮声停了。小孩们背起书包,大人们拿起公文包,一切恢复正常。唯一不能忘怀的是逝去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过年风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领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炮竹呢!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要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每家每户都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大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炮竹、买对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谁在新的一年里会走好运。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对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对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对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四川过年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546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有很多,比如:

一、贴春联、门神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二、贴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四、放爆竹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

十、包饺子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说成“饺”子了。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唐《酉阳杂俎》已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

今天昌明盛世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从馅来说,有鸡蓉、鲜虾、什锦、三鲜等上百种;从烹法来说,有汤煮、笼蒸、罐煲、锅贴等各法,速冻饺、即食饺等产品也层出不穷。饺子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京城“八大楼”之一的鸿兴楼饭庄,一两面能捏成25个小饺子,一个一种味道。西安唐城饺子馆的饺子宴名扬海内外,据说一些老外们吃的时候一边老叫肚子胀一边还拼命往口里塞。沈阳的“老边饺子馆”因煽锅蒸饺和炝鸡汤煮饺而闻名遐迩。天津清真“白记饺子馆”和太原“认一力饺子馆”也为华厦饺子上品,使路人垂涎因而门庭若市。广东粤菜中的鲜虾仁蒸饺有后来居上之势,北方人南下均趋之若鹜。

此外,春节还有蒸年糕,倒贴“福”字,守岁,迎春,回娘家等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终于迎来了我们千般万般盼望的春节。春节特别热闹我先说说吧。

热闹事件1

今天是正月初一,下午有许多客人来,我和妈妈一早就去外面买东西,我们先去菜,没想到卖菜的几乎都没有了.一位叔叔告诉我们,今天买菜的人太多了,菜都被买光了。不会吧!这买菜的人也太多了,只有去其他的地方买了,我和妈妈跑遍了全城也找不到一家买菜的地方,累得我气喘吁吁。

热闹事件2

吃完午饭后,我们一家去逛超市.我们刚进到门口,就把我给吓傻了,超市里每个角落里都站了很多人,我们一家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眼看就要到入口了,谁知半路我们一家被一个胖子给挤了出来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近去。买好了东西后,我们去收银台结帐,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把帐结了。

热闹事件3

晚上,我们一家一起去外面放鞭炮.放完后我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午夜12点,我听到一声炮响,我们一家立即跑去看,哇,礼花多的地方简直成了白天,而礼花少的地方却是一片漆黑,到了最后几分钟,全城一起放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可好看了。

你们说,这个春节热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嗖、嗖。”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晌声,那美丽的烟花拖着美丽的尾巴在空中划下一道道拱门之后,“闪亮豋场”了,烟花在空中争奇斗艳,顿时把天空变成了大花园。

你知道今天怎么会这么热闹吗?原来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除夕”,明天就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一到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新装。据说,这是为新的一年祈福,愿新的一年能够一帆风顺。

我站在门口看着烟花欣赏这一美景,突然,妈妈大喊了一声:“开饭了。”我便急忙跑过去,抻头一看,“哇,好丰富的饭菜啊!桌上摆放着鸡、鸭、鱼、肉等等,满满一桌子的菜,那香气扑鼻,我看了口水直流。我们一大家子的人欢聚一堂品尝着美味菜肴,听着春节联欢晚会里美妙的歌声,看着精彩的小品等等,全家人谈笑风生。电视里的主持人倒数着“十、九、八、七、六.....” “当一当一当”的零点钟声响了,这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又代表旧的一年结束了。这一刻只听得外面爆竹掀天,“啪、啪、啪”地响害怕的孩子总是把耳朵捂起来,躲在父母的怀里,胆子大的孩子总是闭起眼睛倾听这声音。

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过年风俗名言警句

全文共 50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欢声笑语透着和谐和吉祥。在灯笼里、丰富多彩的庙会里、在声声的祝福里,迎来了新的一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风俗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1、又到过年了,可是却没有以往的气氛了。以前总是盼望着快过年,想着过年有新衣服穿了,有好吃的好玩的了,还有红包接了,呵呵……别提那时有多开心了。

2、想想,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又是一年。念念不舍的一切,随着新年的到来却又淡忘了,一直一直想要忘记的事情,也随着新年的到来而忘记了。

3、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4、过了立春,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就相继来到了。越是临近春节,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人们的心底,滴落,飘扬。这时,我陶醉了,我的心飘到了风景如画的故乡,回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春节……

5、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出征的号角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已经吹响,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在瑞雪中播种着丰收的希望……

6、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数不胜数,糖果瓜子不在话下,什么开心果、腰果,榛子……

7、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8、新年里是美满的,充满祝福的。在新年晚上一家人围着饭桌旁一起吃年夜饭。人们走亲访友,问候自己的朋友,亲戚。

9、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10、偶尔,坐进去,女主人便会拿出自己家里的果盘请不知名的小客人吃。泡茶,极尽地主之宜的热情招待新年送祝福的小财神们。拜年的小朋友一路上吃着,玩着,叫着,闹着,笑着,幸福的声响一直延续到午饭。

11、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临了,这几天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购买年货的行人,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溢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12、距离之隔并不意味分离,疏于联系并不意味忘记,不能相见并不意味冷漠,一切只因为我们都活在忙碌交织的岁月里,但我依然记得你,祝你新年快乐!

13、新年岁首,又是一年的开头,一个新的希望的开端,在漫天的鞭炮中开始,也将在漫天鞭炮中结束,充满梦想的未来正徐徐张开她斑斓的画轴,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14、走进庙会,人们比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看,一串串大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面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一个小羊羔儿。各种玩具各样商品,真是琳琅满目。

15、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16、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北风如期莅临,瑞雪映照新春。大年三十——除夕之夜,难忘今宵。既然星光已经灿烂,既然快乐流淌在你我心田,既然春风即将轻抚你我涓涓细流的涟漪,那就让我们重新开始,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的目标,重新启动自我的便捷的发动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前行,前行。

17、相信在寒冷的冬天,没有我的祝福您也一样的快乐,有了我的问候您会更加幸福!虽然相隔千里,我依然能够看到您的微笑,亲爱的朋友,祝您新年快乐。

18、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19、新的一年,新的梦想,新的生机……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朋友们,趁着现在还早,让我们去寻找春风姐姐留下的种子,用心去播种,等待秋天——让梦想的种子结出你用辛勤劳动合成的希望的果实!

20、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五谷丰登丰收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21、年味,弥漫在车站港口。怀揣着思乡喜悦的学子、农民工,满载着收获,满载着喜悦,满载着期望等候在车站港口,相互问候着。翘首期盼故乡情的人们便拿起手机,向父母家人报平安。急切的心情恨不得自己能插上一双翅膀,瞬间飞往自己的故乡,投入亲人的怀抱。

22、春节是春的序曲,欢快的迎来新的一年,是一个整修,是一个新的开端。

23、幸福新年来,悠悠鹿铃声,快乐新年到,我把礼物送,给你一盏灯,照亮你前程。问你一声好,我送祝福情。

24、因考虑到过几天会有铺天盖地的祝福短信堵塞网络,有理想有远见且智慧过人的举世无双宇宙超级无敌天才精英的我祝你:麦瑞克瑞斯么斯嗯得嗨皮牛野儿!

25、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是飞禽走兽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是春节的脚步声使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支柱。

26、春节的主色调是大红,红灯笼红对联红衣服,亮丽的中国红营造出喜庆的气氛。春节是要闹的,闹得越热闹越好。闹的方式是社火队的集体游 行,扭秧歌,舞龙狮,踩高跷,唱大戏。

27、今年过年这一天还只是傍晚,花桥新修公路上就炮声连天,烟花飞舞,整个夜空五彩缤纷,我们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跑着,跳着,叫着,喊着,还玩着。我和哥哥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还没有开始,就点燃烟花高兴的玩着,只看见家家户户亮着电灯想是他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文艺晚会的开幕。

28、“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29、年味,弥漫在商场超市。浓浓年味,浓浓情。品种繁多的年货堆积如山,琳琅满目,步履匆匆人们穿梭于各大商场超市,精心为家人挑选着喜爱的物品。从他们敞开胸怀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年味,年味也无声息地感染着人们的心情,快乐幸福的字样写满脸上,藏进了心田。

30、有一种节日叫新春佳节,有一种问候叫微博拜年,有一种生活叫幸福安康,有一种心情叫新年快乐,有一种心愿叫万事如意,有一种憧憬叫美梦成真,有一种亲情叫合家团圆,有一种牵挂叫岁岁平安,有一种财运叫财源广进,有一种健康叫长命百岁,有一种运势叫宏兔大展,有一种给力叫祝福。

31、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装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32、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每到这个时刻,每个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亲戚团聚一般,以续亲情以报亲恩以示孝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缘。

33、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34、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35、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36、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37、年前的一切辛劳,都为了过年这段日子的安逸;年前的一切花费,都为了过年这段日子的绚丽,我喜欢这种气氛。这段假期中,享有我们盼了一年的日子: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还可以尽情地玩、放心地玩,大人们则凑在一起,茶几放上几盘瓜子糖果,天南地北,闲闲散散,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这样闲适的心情,只有等到来年的春节了。

38、当然,在新的一年,学习上要取得新成绩,就要不懈地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并不仅仅是兴趣,还是一种责任,是我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进步和提升。

39、新年给人以美好的回忆,使人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回想过去,成功后的喜悦以及别人的称赞表扬,失败后得到的教训;把成功的事继续坚持下去,把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有了经验和教训,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收成。

40、一家人围在堂屋里看春晚。当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时,爸爸已经在院坝里点燃了接年的爆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寂静的山野里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孩子们在院坝里放起了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小孩在院坝里欢呼着,跳跃着,新年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来到了。

41、新年的钟声,是东方破晓的第一缕璀璨的阳光,是新年伊始奏响的第一曲优美音符,是新的一日之晨的盛典。那悠扬的钟声,尤如春雷穿过时空的遂道,传遍了大江南北,响彻云霄万里。它预示的是又一个轮回的吉祥开始,它带给的是人们的一个个欢欣鼓舞的笑容,它彰显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曙光。

42、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

43、今日的大街让人感到温馨;往常的现在,除了橘色的路灯,每扇船户都刷了一层黑漆,而今日的船户却是亮堂堂的,从街头到街尾都是灯火通明;往常的现在我们早已甜甜地睡了,而今日的我们,却用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等待新年的到来。

44、我们站在灯火辉煌的除夕,即将翻开一页一页的明天,写好每一页的日记,写好每一页的散文,写好每一页的小说,一起装订成册,打造一个完美的人生长剧。于是,我们重新启动自我的便捷的发动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前行,前行。

45、真的过年了,在忙忙碌碌行人的脚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声声问候的话语间,在震动山河的鞭炮声中,在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的年夜饭的壮观场面里,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人群里。

46、对于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和久久的期待。

47、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人们都在等待着另一个得开始。“新年”正穿着旱冰鞋,在五彩得大道上前进着,与我们拉近了距离。

48、新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会更精彩。因此,我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也展现着对自己新的期望:在新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49、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50、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溢出了欢声笑语,大街小巷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天空中不时升起五彩缤纷的烟花。夜空仿佛一个偌大的电视荧屏,正在播放万家庆新春的精彩节目,真是“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啊!

51、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节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52、春节你方会猛刮金钱风,狠淋钞票雨,狂下金雹银雹,结钻石冰,长翡翠树,挂珍珠霜,生玛瑙果,小心挨砸!祝春节快乐!

53、翘首聆听新年的钟声,仿佛春天的脚步正轻盈的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美好的生活,走进我们理想的彼岸;仿佛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魄力改变和描绘着祖国的蓝图,使我们感受到复苏的田园在梦唤中变迁。

54、伴随20XX年春节的到来,思绪好像随着翻过了一页,我的年龄也象杵在寒风中的树一样,不知不觉地增加了一个年轮。如潮的爆竹声,从远处的乡村此起彼伏地传来,仿佛可以嗅到那浓烈的烟花的火药的香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又被称作为“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风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都要放炮竹,贴对联呢?

原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当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来吃掉无辜的人们。因此,每当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都跑到了别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袭击。

有一年,一位老人来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这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并说:“老人家,您快去别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会把你吃掉的。”老人说:“只要你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就帮你把年给赶走。”就这样,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给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一阵阵吼叫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啊!啊!”老婆婆说:“老人家,‘年’来了,我们怎么办?”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说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饭来。随即,灶堂里发出了噼哩啪啦的声音,传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来。年回头又看见灶堂里的火光,又听见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声,吓得大惊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这时,老婆婆才知道“年怕响声,怕火光,怕红颜色”。

从此,中国人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放炮竹,贴红纸,做好吃的。

贴红纸太单调。有人就在红纸上画点东西、写点字。慢慢地,大家在红纸上写上各种心里话,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话,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风俗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隆隆金龙去,喜气洋洋金蛇来。哇,蛇年春节来到了!它带给人们无数的祝福与快乐,勾画出新一年的蓝图。

过年了!过年了!”一到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便高兴地嚷嚷到。这是,老爸从房间里哪出一叠春联,对我说:“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比如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哦。”听了老爸一大堆文绉绉的话,我只好吐吐舌头。“福”字代表“幸福、喜气”将“福“字倒贴,福就来临了!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到门外放鞭炮,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听说,这是赶走年兽的好方法呢!

除夕之夜,亲戚们都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听老爸说,叫什么“合家欢”。年夜饭可真美味,大鱼大肉的,这些可是平常吃不到的啊!“外婆!”我双手端起酒杯站起敬外婆,说:“祝外婆长命百岁!”外婆笑得合不拢嘴,也说到:“学习进步!”

年夜饭后,亲戚们都坐在一起看春晚,这时,就该给孩子们发红包了,也就是压岁钱。当然,孩子收到的还得交给父母保管,谁叫我们未成年呢!

春节,和亲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愿这一刻的幸福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祝大家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一)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史载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此为汉地大年贴春联风俗之始。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比如家有丧者,头年贴紫色春联,第二、三年贴黄色春联并加贴横批和“天庆”。天庆是镂空成花纹的长方形红纸,贴在门楣上,一般贴五张,然后贴横批。另外,中秋节吃月饼也缘于朱元璋的提倡。据说徐达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曾命以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消息所用“月饼”作为赏赐群臣的节令糕点。

南京市民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年灯节这一带仍非常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二)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然而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与全国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罢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如今,此风虽有所消退,然而较全国而言,仍属数一数二。 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三)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咱们小孩压岁钱,咱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咱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咱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咱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咱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然而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咱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过年风俗200字作文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马上就要到过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都盼着过年的到来吧!

因为过年的时候有好多好吃的,而且,我们还会在墙上贴一些对联,还有一个大大的“福”,说起这个“福”字,我还记得:

有一次,我问妈妈这个“福”字为什么贴倒了?妈妈说:“因为这么一贴,不就寓意着福到了吗?”我念叨了一会儿,真的!就在过年的一个星期前,我就看到爸爸和奶奶在收拾家里了,当然,我也有任务了!那就是:整理书柜。

我的书柜非常乱,因为我经常不把书放回原位,下面,我要来收拾书柜了,我先把书全都放到床上,接着,我们把故事书放一类,四大名著放一类……很快就把书柜整理好了!!!

我们就好好盼着春节的到来吧!祝大家在春节里玩得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年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寒假也随着开始啦。我们打算回老家过年,我和哥哥都盼着快点回老家。经过妈妈的一番准备,我们出发了。

经过长途跋涉,爸爸辛辛苦苦开了8小时的车,终于回到老家了。回到家里,奶奶已经买好家乡美味可口的大螃蟹,等待我们了。奶奶看到我们到了,马上端出一盘金黄色的大螃蟹,闻着香喷喷的大螃蟹,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抓来吃,这可说我和哥哥的最爱,我和哥哥抢吃起来。很快,这盆大螃蟹就被我们消灭了。

吃完螃蟹奶奶就开始做年饼,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习俗,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这种饼,既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又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它的材料是用糯米泡湿之后磨成粉,然后用糖水搅拌,就变成一大坨迷糊团。接着抓一把糊团揉扁,拌入馅才,包起来放进锅里蒸熟就好了。我和哥哥也跟着瞎揍热闹,觉得好玩极了。

我们家乡过年还有许多习俗,比如唱大戏、舞龙神、狮子拜年……,家乡的习俗可好玩了,我爱我的家乡——雷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汉族过年吃饺子的风俗。

除夕那天,妈妈要包团圆饺子,要求我也参加。妈妈早早的调好饺馅,擀好面皮,每张面皮薄厚均匀,方方正正。准备工作做好后,包饺子正式开始。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馅多就是馅少,不是躺着就趴着。再看看妈妈包的,就像精神饱满的大将军,站在那一动不动,好像正在接受考验的士兵。我包的呢?已经两腿发软,像打了败仗似的,不敢抬头见人。

我又包了一个,我把两边捏住了,可是它那饱满的肚皮却露了。我叹道:“真难呀!”我泄气了。妈妈对我说:“干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听后我点点头,妈妈教我包饺子,先拿起饺子皮平放在手心,再夹点馅在面皮上,然后两端对折按紧,弯曲挤压,就这样一个饺子就完成了。这下我的就像打我胜仗回来的将军,我开心地笑了。

年三十的饺子不仅形式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规定。首先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摆放整齐,民间叫圈福。我们汉族吃饺子的风俗从古延续至今,因为它代表着欢乐、团圆、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山西过年风俗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陕西过年的作文

全文共 315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就快到了,各地都以各地的方式庆祝春节,那么陕西过年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陕西过年的作文,供大家参考!

陕西过年的作文1

我的家乡在陕西蒲城,这里的春节差不多早在腊月初五就开始了。在这一天里,人们要五豆粥,听名字它是有五种豆子组成,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粥里会放一起些豆子,一些大米,还有蜜枣、杏仁、板栗做点缀。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虽然五豆粥比不上腊八粥的食材丰富,但它也绝不逊色。

腊月初八,人们必吃腊八面。腊月初八吃腊八面的习俗起源于先秦,在那时,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这是对本年丰收的喜悦,更是对来年丰收的祈盼。在北方这个少产大米的地方,腊八节基本不喝腊八粥,而要吃腊八面。腊八面上得泼臊子,那些由各种辅料组合成的臊子泼在又细又长又薄的面条上,看上去“色香美”俱全,尝一口更是鲜美无比。

我刚吃完“色香味”俱全的腊八面,正陶醉在香喷喷的面条中。还没来得及回味过来,又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人们都要祭奠灶王爷、大扫除、吃糖。全家人一边聊天,一边看窗外的烟火,其乐无穷。

过了二十三,大家也都忙起来了。不仅要买过年的衣服,还要准备年货、买鸡鸭鱼肉。蒸馒头、泡菜更是一样都不能少。

除夕更是忙得不得了。中午以前先要祭拜祖先,把先人请回家中。还要包饺子,饺子形状如元宝,其意思为“招财进宝,财源广进”不仅如此,还要贴对联、看春晚。在这一夜,家家团团圆圆,灯火通宵,鞭炮声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都要守岁,等待着辞旧迎新的到来。

大年初一人们就比较清闲了。虽然比不上除夕夜那么忙,但也算得上是有条不紊。许多店铺关了门,女人在家待客,男人和小孩子去亲戚家拜年,小孩子还能得到盼望已久的压岁钱。在这天还有个规矩:不能扫地,不然会把好运都扫走了,还不能说脏话,不然就会全年倒霉。

没过多久,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高潮向我们走来。去逛街的时候,大街小巷里挂满了红灯笼。灯谜是我国独有的民族风格,把迷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灯笼上让人猜,这是一件多么饶有兴趣的事啊!这一天还要吃元宵,它象征家庭像月亮一样团圆。元宵由糯米制成,里面有黑芝麻的馅儿,看了都使人胃口大开。

一转眼,我们又开学了。年又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但仔细回味,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节日。

陕西过年的作文2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陕西过年的作文3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相传每天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寒假是我最快乐的假期,因为春节就在这个假期里,我十分盼望过春节。距离春节还有好几天,我就开始想象着春节大桌的好吃的、大把的压岁钱、漂亮的新衣服和美丽的烟花,想着想着,我竟然美滋滋得笑出了声。

春节就在我的日夜盼望中如期而至了。那简直是太快乐了。

三十晚上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我最爱吃猪肉馅的水饺了。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我也不例外,虽然我包的不太好看,但是吃着自己动手包的饺子我也十分开心。吃完饺子,我们全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联欢晚会的节目非常好看,我最喜欢的是《服不服》,因为这个小品太搞笑了,笑得我肚子疼了好半天。看烟花是三十晚上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天上的烟花一个接着一个,一朵胜过一朵,美丽极了,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一点也不觉得。

新年里,我穿了一件红色的裙子,感到非常喜庆,亲戚们看到了都夸我真漂亮。

春节还有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就是收到好多好多的压岁钱。我想用这些钱买一辆漂亮的自行车,这可是我渴望已久的事了。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骑上它在小区里和小伙伴玩,我开心极了。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非常开心,真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过年风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的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的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的时候,还是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352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称除夕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除夕,家家戶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春节(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风俗习惯 (fēng sú xí guàn)

解释: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例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示例:1.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当地的~。2.由“成丁礼”到“冠礼”断发文身或凿齿拔牙、以及血缘复九、父仇不共戴天、女子结婚不落夫家等等,都是由氏族公社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黄现璠《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

藏族风情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

维吾尔族服饰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饮酒风俗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过年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我给你们说说我的家乡的风俗吧!

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户户的人都要拿着黄纸、香、鞭炮到自己家的祖坟上去请过世的人到家里过年。走到祖坟上,先给过世的人烧纸钱,点上香放鞭炮,接着磕头。然后,再说上几句:“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跟我回家过年吧。”说完之后就捧着香回家。

在我的家乡吃饭的时候,也是很讲究的。一家人按辈分坐在不同的位置,再是所有的人都到齐的时候才吃饭。

大年初一的早上每个人要磕头。年老的辈分高的给请来的人磕头,辈分低的给年老的人磕头。小孩子给大人磕头还给压岁钱。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也说说你家乡的风俗吧!让我也了解了解你家乡的风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