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美文(通用20篇)

《文化苦旅》所描写的景观之雄伟,不是其他书可比拟的。跟随作者走进生命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美文,欢迎借鉴参考。

浏览

3115

作文

1000

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品德与社会》课上,老师让我们讲“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同学都讲了,其中我记得最牢的故事是“压岁钱的来历”。故事讲的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民间有一种可怕的怪物叫“岁”,“岁”每年的大年三十夜晚都回来和小孩玩,如果“岁”高兴的话只会让小孩生一场病,如果“岁”不高兴的话就会让小孩死亡。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所以非常爱护这个孩子,大年三十这天夜晚,这对夫妇怕“岁”来伤害孩子,就一直守在孩子身边,到了深夜,夫妇也累了,就拿着几枚铜钱给孩子玩,夫妇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夫妇醒来一看,孩子安然无恙,以为“岁”没来。后来才知道,在当天晚上,夫妇睡着后,“岁”就来了,“岁”看到小孩手中的铜钱后,便见钱眼开,不再逗小孩玩,拿着钱就走了。到了以后,发压岁钱就成了民间习俗。

听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压岁钱的来历。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传统文化的故事,可以上网查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357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投入江里的米饭全被鱼吃了。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种长长的叶子里包成四个角的形状,鱼见了以为是菱角,因为菱角有尖尖的刺,鱼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现在,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外婆也会把长长的、青青的艾条挂在家门口。我最爱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绍兴服务区卖的“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鲜美,让我回味无穷。

欢天喜地过春节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

春节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市场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去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鸡、鹅、鱼、肉等菜,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虽然篮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却乐得合不拢嘴。在家里,我们七手八脚地忙个不停。爸爸手拿扫把,脚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上上下下扫得干干净净。妈妈把抹布打湿,使劲擦着窗户。窗户像明亮的大镜子。我忙着贴春联。红红的纸上写着“合家欢乐”、“财源滚滚”等金光闪闪的大字。有的家门口还挂着大大的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面前。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说:“让我们为明年的日子更红火而干杯!”“好好……”饭桌上飘荡着一阵阵笑声。团圆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风趣的相声,优美的歌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最快乐的要算孩子们了!孩子对着引火线一点,“砰,”“小子弹”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开了,有的像小鸟飞向天空……

就这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啊,多么喜气的春节!(汤贲偲)

快乐的春节

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孩子,马上就是正月初一过春节了,我们得好好的准备准备,你和我一起去商场办年货吧!。”“呀,终于要过年啰!”我兴奋得跳起来,我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它是一年中最热闹、喜气的时候。

我和妈妈走进商场,看见商场里人山人海,个个笑容满面。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和妈妈买了瓜子、花生等各种食品,鸡鸭鱼肉等各种菜和名烟名酒等。一回到家,妈妈忙着打扫蜘蛛网。爸爸抹灰尘、扫地。哥哥拿来一张红纸,剪成长方形,然后用毛笔在纸上写字,一幅吉祥、喜气的对联写好了,我忙把它贴在门联上。姐姐在门外挂起了迎新的大红灯笼。

晚上,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准备团年饭。一阵香味就从厨房里传过来,使我口水直流,小学三年级作文《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奶奶看出了我馋嘴的模样,说:“开始吃饭!”我迫不及待地坐下,夹了一个鸡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佳肴,谈论着一年的收获,举杯说着祝福的话,其乐融融。吃完饭后,我们一起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优美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只听“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又来了,我们欢呼着。只听“噼呖啪啦”的声音,我打开门一看,原来他们在放花炮,我拖着爸爸的手,说:“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对我说。我连忙到家里也拿了几根花炮,走出家门。开始放花炮了,我拿着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机一点,只听“呯”的一声,“噼呖叭啦”五颜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花伞。有的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还有的……它们颜色也不一样呢!有红色、有紫色、有黄色、还有……把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对爷爷说:“祝您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爷爷乐得白胡子一颤一颤的,连忙递给我一个大红包。

春节有丰盛的晚餐、精彩的联欢晚会。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我进入了梦乡,盼望着下一个春节的来临。(文海璇)

春节记事

刚放寒假,爸爸妈妈就说:“现在就要准备过年了。”我问爸爸什么是过年?爸爸说:“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我们称为‘过年’。这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大家都非常重视,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我最喜欢热闹了,天天盼着春节赶快到来。

春节终于快到了,妈妈带我到商场去采购年货。走进商场,我发现商品琳琅满目,顾客川流不息,到处人山人海。妈妈选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篮子都快装不下了。回家后,我们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全家人就马上行动起来“扫尘”。有的用长扫把把墙上的灰尘、蜘蛛网打扫干净;有的拿拖把拖地板;有的在拿抹布抹护栏、窗户等。扫完后,爸爸又把春联贴在门楣上,看着春联上金光闪闪的“和气生财”,我感觉家里焕然一新,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的中午,要吃团圆饭了。桌上摆放着黄金鱼头、口味鸡、口味蛇等,各种各样的菜应有尽有。晚上,要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连忙打开电视机收看,里面有小品、舞蹈、相声。精彩极了,我们笑得前俯后仰。过了十二点钟,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咚……咚……”新的一年来到了,大家互相祝福。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鞭炮、烟火。刚到门口,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我拿着火炮,心里有点紧张,生怕火会烧掉自己。爸爸开始点引火线了,我眯着眼睛,牢牢的抓住火炮,只听“砰“的一声,闪着金光的火花就蹿上了天,又听“砰“的一声,五颜六色的火花穗就散开了,就像凌空翱翔的小鸟展开了翅膀向美丽的夜空飞去,不知不觉消失了。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穿上爸爸给我买的新衣服去拜年。我来到外婆家,说:“祝外婆长命百岁。”外婆听了笑眯眯的,连忙往我口袋里塞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大红包,我心里乐滋滋的。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希望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开开心心过春节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

早上,我们一家人都来到了超市来买商品,你拥我挤,手忙脚乱。我们买了又香又脆的开心果,大肚子的花生等食物,买了绿油油的白菜,金黄的玉米……还买了好玩的汽车,好看的童话书等一些小礼物。回家以后,我们急急忙忙地打扫卫生,使家里亮堂堂的。家家户户门上还贴上了喜气洋洋的对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

大年三十到了,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饭,满身都是金银珠宝的玉米……我看着应有尽有的饭菜,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饭菜吃完了,我们一家人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机看,那精彩的节目像一个个小精灵,帮我们洗刷烦恼。新年钟声敲响了,我们来到了阳台上,点起花炮,轰!花炮一下飞上了天空。有的像一个大盆子,有的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去拜年,我对爷爷奶奶说:“祝您俩长命百岁。”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从口袋里拿出了红包递给我。我对阿姨说:“阿姨,您今天真漂亮!”阿姨笑咪咪的,从包里拿出一个大红包说:“这是我特地给你准备的礼物。”我接过红包说:“谢谢阿姨。”我对叔叔说:“叔叔,您真是越来越年青了。”叔叔笑着说:“你呀!嘴巴越来越甜了。”说着叔叔拿出一个红包双手递给我,我接过红包说:“叔叔,您对我真好。”

春节真是个热闹、喜气的节日。

春节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奶奶告诉我:“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又要来了,人们又可以播种等待着丰收,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节日!所以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前,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我和妈妈来到步步高买菜、礼物、食品等。只见步步高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和妈妈用车子推着选购的商品去付账,可是队伍犹如长龙,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我和妈妈走出了商场的门口,依然还是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热闹极了!第二天,该扫尘了,妈妈拿着拖把拖地,奶奶用长扫把墙上的蜘蛛网打扫干净,爸爸和爷爷在贴春联,我在挂灯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喜欢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孩子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给长辈们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赶快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引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使中国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朝各代都创设出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这都是中国最为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然而,如何使这些文化瑰宝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是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的责任,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春再度来临,与往年一样的热闹喜庆,但有一样传统事项发生了变化,没错,是放鞭炮。今年放鞭炮的数量明显少了很多,院子中不再像往年一样夸张的满地炮纸。这是因为中国大多数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浊的空气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鞭炮的燃放会加剧大气污染程度。因此,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

放鞭炮的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改变的。这同样是我们的宝贵文化,也不应该放弃。所以我们应该合理燃放,适量燃放,做到绿色、科学,比如购买正规厂家的低污染鞭炮,远离易燃易爆地区和居民区,少量购买等。鞭炮声少了,不意味着年味就会有所减弱。

传统文化也会有不合理之处,所以发展的趋势应该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适应我们现在的社会形势。

经常会获知这样的信息:中国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汉字的掌握水平,包括正确书写,美观书写等都大幅降低。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汉字越来越不注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为了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拯救中华文化,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很高,这个节目让观众也单纯的参与其中,在比赛游戏中学习,领略汉字的美。

我的学校也开展了《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我有幸成为了一名选手,代表班级参赛。准备期间,同学们的热情很高,重新拿出很久不用的《新华字典》学习汉字。在感受汉字的神奇与美时,我们也深深意识到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还很不足。

汉字不仅仅是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还蕴藏着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汉字手写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华文化未来的命运。作为青少年,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学好汉字,传承中华文化。这样,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

与汉字听写大会类似的,中央台也推出了《中华好诗词》节目。相比汉字,很多人会认为诗词要高深复杂得多,只有在学生时代才需要背几首。很多人也会疑惑,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到底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或许它比起房贷、车贷、子女学费来说真的成了一种奢侈品,但我想,只要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真的就可以活的诗意盎然。

有人说,没有宗教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然而诗就可以作为我们的宗教,诗教会我们一种生活观念,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

可见,中国诗歌在中国人生命中获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心灵的托付。那么就让我们唤醒自己心中的诗意,传承诗文化吧!

结束语: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重任在我们青少年,让我们行动起来,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将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生命,使之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文化包粽子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包饺子、吃月饼、包粽子、刺绣等等。可我还是最喜欢包粽子。

传说:屈原投江时,老百姓很悲痛,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包好的粽子投放到海里。于是,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那天,我到奶奶家去,奶奶包了许多粽子,这边的馅可真多啊!有肉的、有枣子的、还有豆沙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试试看了。我先戴上一次性手套,拿了一片竹叶,把糯米做成圆柱形,在里面加了许多的豆沙馅,奶奶笑着说:“馅放太多也不好吃。”我要绑竹条了,可竹条像一个不听话的宝宝,不管我怎么包,也包不上去。我只好请教奶奶,奶奶说:“你的手势不对,要大拇指按住叶子,再围着绕一圈,记住不能握得太紧,也不能握得太松。”奶奶一边说,一边给做我示范。我又重新包了一个,绑竹条时照着奶奶的话去做了,果然成功了。

中午,我把我包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掉了,虽然样子不怎么好看,但是里面裹着我得心血,我看着十分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要是说到我自己心中最美的汉字那就是“勇气”一词。“勇气”是每一个人都要佣有的一件珍贵的东西。每当我受到惊慌和没有胆量做下去的时间,“勇气”就会不断的给我胆量,帮助我鼓励我。每天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放学回家,当我开门上楼梯的时侯,我就会被黑漆漆的楼梯给吓得不敢上楼。在这时“勇敢”就会不断给我胆量,鼓励我帮助我,就这样每一次都是这样上楼梯的。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到游乐园玩耍,为了帮我壮胆,爸爸让我自己一个人进鬼屋玩。我迈开步伐,走进了鬼屋。那漆黑恐怖,声声悲泣,让人毛骨耸然。里面布满了木乃伊、僵尸、幽灵、和食肉龙等,恐怖怪异,吓得我哇哇大叫。我提起“勇气”继续往前走,我心想这是假的,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出口。我想起在里面笑了。

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汉字“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例文二: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川剧中的变脸。变脸艺术以其独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作文人网,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2009年春节,一吃过晚饭,我就兴冲冲的打开电视。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呢,你们不知道吧。因为爸爸告诉我,今天的电视节目中有我最喜欢的变脸。

表演变脸的人一上台,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变脸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脚套长靴。一脸的油彩,像面具一样。

变脸开始了。只见变脸人拿黑色的斗篷脸前面迅速一晃,瞬间,他就由蓝色的窦尔敦变成了黑色的猛张飞;紧接着,他伸开五指,脸上一摸,这黑张飞又变成了红脸的关公,威风凛凛。接下来,他一声大吼,一个鲤鱼打挺,又变成了白脸的曹操。然后,变脸人一个猛踢右脚,他的脸又变成了一张五彩的脸,再一猛踢左脚变成了一张没有油彩的脸,再一猛踢右脚又变回了那张五彩的脸……台上精彩纷呈,台下喝彩声、鼓掌声经久不息,电视外的我也连连拍手叫好。

川剧变脸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会喜欢的。如果你想看变脸,就一定不要错过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文化,做好自己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不久前,有一则传言:一批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开会,会议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汲取孔子的智慧。听到这里,我乐了,再往下听:但是,经过多位学者反复核查,这个会议最终并没有宣言,没有提到孔子,甚至没有提到中国。回想起刚才自己的乐,我思考了很多。

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他却拥有着五千多年深厚渊博的文化积淀。朝代衍替,文化一声一声强有力的脉搏,像从容不迫的鼓点,从过去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未来,该是一条怎样的路?

中华文化,做好真实的自己,像例子中,我们有时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反过来一想,何必呢?文化成长在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背景中,别人无法理解,但那适合我们。就像黄河水不可能喂养出莱茵河的人民。中华文化不必那么着急的关注自己对世界的影响,时间会给出文化智慧的答案。因为文化也是优胜劣汰的,中华文化能够久久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必然有其优势所在,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文化,还原真实的文化。

中华文化,做修养的自己。当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许多极具中华特色的象征正一点点淡出人们的视线,褪去它本来朴素的光环。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使我们不得不接受器物的变化,但是,文化不应该走向全球化!如果文化都“全球化”了,那么,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又从何而来?中华文化的独特和无可替代,使我们更应该珍惜它。这种珍惜并非来自他人的认可,而是来自每个华夏儿女发自内心的尊重!

中华文化,做发展的自己,我们不仅要保护传统文化,珍惜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更应该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潮流,以积极的心态接纳学习洋文化,再综合使其成为中国特色文化。毕竟中国文化还年轻,还需要经过许多磨难和历练,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就好。况且还有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在支持着我们呢。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换个断句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可见,中华文化早已深谙舆论之理。那么,中华文化,做好自己,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海潮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总会成为别人接受和学习的楷模,久久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219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你可有细细品味过?你可曾欣赏过那入木三分大气磅礴的书法,可曾品味过那耐人寻味的诗词歌赋,可曾游览过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可曾听过那声情并茂的戏曲?那传统而古老的节日你真的了解吗?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事实的确如此,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源,我认为这“根源”有两个部分,其一是“形象”上的,是汉字;其二是“抽象”上的,是信仰与追求。而文字正是用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它体现出来的,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上古便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人们便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统一文字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交流,使不同地域间的风俗文化有了交往,而中华文化也开始变得繁荣。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编写的《史记》第一次将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的历史连接起来,而文化也在那一片片刻了字的竹木片上保存了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汉字的字形也在悄然变化着。不算上秦朝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汉字大体经历了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变化过程,流传至今,而我大华夏的文明也乘着汉字这艘船在历史的长河里乘风破浪,一直向前。

汉字强大的生命力也通过民俗文化表现出来。“猜灯谜”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文化。一些传统节日像元宵节总少不了这一活动。所谓“灯谜”,就是写在灯上的字谜,因为想猜出谜底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仿佛林中射虎,于是又有着“灯虎”的别称。这种活动出现的原因与汉字独特的构成是分不开的。像象形字、形声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汉字的构字法,根据这种特点,人们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通过拆字等方式让答案藏于字里行间,可谓是妙不可言。就算原来看不太懂,经由旁人稍稍点拨,细细一想便能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联也是汉字一大特色,和汉字中的多音字结合起来竟别有一般风味!昔日有人作了一副有趣的对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半支雅曲乐乐乐师之心”。你看这对联构思精妙,对仗工整,是不是很有趣?这得益于汉字独特的发音与不同读音的表意,若将英文比作条形码,那么中文就是二维码,它较之于英文显得更为复杂。

但我认为汉字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书写。少有的文字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而汉字却自成一派。它的应用广泛,碑帖、篆刻、牌匾、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一笔一划,起承转合,无不体现着先民的智慧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在汉字的构造中时隐时现。从春联、倒“福”到招财进宝,甚至洞房里的“囍”字,灵堂前的“奠”字都反映出我国古代的民俗文化,汉字就像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是活“化石”,所以我认为了解汉字的演变就像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古老的象形文字,被镌刻在一块块古朴的龟甲兽骨上,一个字可以说就是一幅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汉字可以看作是“抽象的简笔画”,研究汉字的演变不但有趣还能从中加深对它的理解。总之,书法将实用、艺术、哲学融为一体的形式就是书法独特的魅力所在。

不管你信不信,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的汉字来头可不简单。它诞生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到了今天也仍充满活力,历久弥新。汉字有很强的包容性。任何外国的诗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翻译成中文都不只一个版本,像什么“直译版”、“意译版”、“文言版”比比皆是,而且译为中文后,既符合原意,又有着一丝韵味。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诗词歌赋很难准确译为英文或是其他语言,翻译后的往往过于直白,以至于失了原有意境。中国古诗词讲究押韵,常用意象来对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渲染与烘托,有些还讲究对仗,对结构和字数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所以人读起来会有独特的美的享受,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的境界,水天一色间,有落霞的余晖,也有孤雁遨游其间,显得如诗如画,这是何等的逍遥,又是何等的孤寂?

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也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世界,也不由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上古有神话,传说着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洞,嫦娥奔广寒,后羿射九日,常羊山上有刑天执干戚而舞,也有巨人追逐那仅存的太阳直到生命尽头……那时的人们有着这些奇异想象,是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与之抗争的意志。这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他们的精神也一直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血液中。尤记昔时的竹林里有个怪异的青年,名为嵇康,他在临刑前,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他以雅的姿态平静的面对死亡;也记得大唐的诗仙,仗剑天涯,明月相伴,与诗酒度过年华,唱着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们这种潇洒这种风骨正是我一直不懈追求的。不畏死亡,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怕困境,因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老庄讲着道法自然,孔子说着有教无类,古人教予我人生的境界,从“上善若水”到“厚德载物”,也告诉我们“大道至简”“大智若愚”的道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世都是有启发的。古人还说过,君子应自强不息,天道酬勤,行成于思。从中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古人所不懈追求的“大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了。

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是民族的瑰宝,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认为,它无愧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值得被人类尊重的。历史文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没有历史哪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呢?

可能当我们把一位历史名人传播出去,赞扬他时,会说他给某国带来多大帮助,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他一定是个好人吗?如果有证明,那这一定是真的文化吗?谁也不知道,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过去了。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考古学家,都忙着考古,他们是怎样证明一个人的好坏呢?凭古代的文字?不行,文字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某个历史文学家的诗中记载了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或读到的有关历史的作品,到底是想传承历史文化,还是摧毁它们?

举个例子,历史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难道编剧不能让他与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吗?在这部剧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差别也太大了,难道就为了追求影视剧的收视效果可以不尊重历史吗?我很想问问编剧和导演:你知道吗?如果这部剧被很多人看到的话,他们受到误导会认为曹操就是一个阴险恶毒之人。传播点正能量吧,不然这件事后人也会照做在你自己身上的,你好受吗?

最近有许多人在网上爆料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项羽所为的,而历史书上却说的是秦始皇,我应该相信哪边?这是在传承历史文化吗?不,完全不是,我们应该把握其本质,如今很多做法不见得是在普及历史。

对此,目前针对历史的看法主要有两个:一、加强对历史的管理;二、从此不再解读历史。我个人更认同第一个看法。

历史,让我们好好尊重它吧,别再犯傻了,我们要好好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华传统节日作文5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节日吗?告诉你吧,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端午节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吗?告诉你吧,楚国时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十几岁时就当上了楚国的大臣,受到楚王的重用和宠爱。几个_臣看到屈原如此受楚王的重用和宠爱,心里非常妒忌,于是一起想了一个计策,此后天天在楚王身边,每时每刻做的每一件事都顺着楚王的心意,把楚王迷得天昏地转。楚王听了_臣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他乡。在流放的途中,屈原听说自己的国家被敌军灭掉,百姓生不如死,于是就跳进了汩罗江。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五日这一天命名为端午节。

那龙舟和粽子又是怎么来的呢?屈原跳江之后,许多人划着船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慢就变成了现在每年的龙舟竞赛。而有些人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咬屈原的尸体,就拿出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纷纷投入江里,后来,就慢慢变成用荷叶包着糯米和鸡蛋、猪肉等等,用水草裹着,投到江里,再后来,就慢慢变成我们现在吃的香喷喷的粽子了。

端午节的早上,奶奶、姑姑和妈妈给我包粽子吃。我跑过来,说:“妈妈,我也要包粽子,您来教我。”“好的。”妈妈说。妈妈叫我拿来了一片叶子,把它卷成牛角状,挖一勺米放进去,再把叶子卷起来,用绳子把粽子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看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甜甜地笑了。

今天,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懂得了先苦后甜的道理,真是一举两得。我爱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小升初作文题目预测: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五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民族精神。

我们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

【第二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礼仪,文言文,科技等中分个孰轻孰重,我会毫不有的选择文言文。我为何出此言呢?其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个惊人的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甚至出现了血的教训:在这时为了延续种族,传承是重中之重!

以口述而代代相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总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不完整。所以人们学会了记录,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现,让许多千古名篇涌现。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记》,余味无穷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气的《望岳》。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遭到了排斥,即使现在她已经不是常用语,即使她较于我来说是那么晦涩难懂,都无法掩盖它的光芒。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对与错之分,只有繁与简之区,亦或者说它的价值与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中国语言文字一家,任何一个我们都不应放弃。

如今,上天赐予我机会生长在中国,有机会接触文言文。我想要去传承,无论文言文到底有多深,无论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现在文言文的知识还十分浅薄,但我愿意我的绵薄之力去努力学习,来表达我对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学习路上一步一步稳妥的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优秀传统文化

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博大精深这个成语是专门用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包容万象。曾经觉得,我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就算没有刻意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应该是对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可惜我错了。说来惭愧,我是在看一本外国人写的文章时发现这个问题的。当时书中说的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我都不知道。譬如说龙生九子的故事。书中详尽的解说了这个故事,但我发现我对此居然一无所知。接着我又发现,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我身边许多同学也被此困扰,觉得似乎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就不由得引起发人深省:现在的我们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如此的不了解,原因到底何在?我认为结症有三。

第一,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教授缺失。在古时,先学三字经、弟子规,是启蒙教育的源头,然后是学习四书五经,接着再考科举,学的都是传统文化,然而,现代教育更重视理科方面的教学,反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深入、系统学习。

第二,是因为自传统文化自身的弊病。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而传统文化就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一点一点积淀起来的。如此一来,便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糟粕。鲁迅说过,中国是拖着一条辫子进入二十世纪的。所以,许多革命前辈门就将剪去中国这条辫子作为自己的任务。但是要剪好这条辫子不容易。我们只想剪去白发,而这条辫子中又有白发,又有黑发,想剪准是很难的。同时,剪后^发留多长,是披肩长发,还是小寸头,这些都没有定论。所以,在那场著名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把自己的的传统文化剃了一个大光头。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外来文化入侵。随着世界全球化,国人越来越频繁的接触到西方文化,这对于知识分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一种无比强势的姿态压在中国读书人的头上,长此以往,不免使人感到压抑,苦闷。而西方文化宣传的自由、民主、和谐思想,这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几次思想解放运动与封建王朝的崩塌,越来越多的人片面的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历史遗留的糟粕,而逐渐将他冷落了。

同学们,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象日本、韩国这些外国渴望学习在中国文化。而有的国人还在盲目推崇西方,认为西方的文化远胜于中国文化,把国外看作天堂,朝思暮想移居国外。这样的现象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的文化吗?

不,回答是否定的。同学们,五胡乱华时的鲜卑人征服了北方,但他们没能征服我们的文化,后来鲜卑人改汉姓,说汉语;金人给了我们靖康之耻,去没能征服皇帝赵洁手中的瘦金体,蒙古的铁骑无人可挡,但在中国的南方,一名文官,率领几千明兵,抵挡了几万蒙古人数月。二战时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了中国,但仅沪淞会战就打了三个月。日本人机关算尽,却没算到这么多硬骨头的中国人。

历史铁的事实就在眼前,中国文化经受住了千年的考验,难道会被区区西方文化所摧垮吗?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完全就是妄言!在我看来,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是任何外来文化所不能拟的。中国文化正是因为摆脱了那些一板一眼、条条框框的东西,才能焕发出今天的活力与生机。过去,我们学习西方的思想,是为了摆脱旧社会的阴影,建设新的国家、发展经济。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更需要诠释传统文化的真谛。一个有文化却没钱的人是可怜的,一个有钱却没文化的人是可悲的。有人讽刺我们是没有信仰的人,可中国人信仰的仁爱、孝悌、忠义,这难道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吗?

是的,中国传统文化,她就在这里,在你与我的心中。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龙,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未来,尽在我们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节传统文化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了解中秋节文化吗?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中秋节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传说呢。

古时候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嫦娥为妻,一天,王母娘娘赏赐了后羿一包长生不死的药,但是他舍不得和妻子嫦娥分开,于是把仙药交给了嫦娥保管。但是这仙药被蓬蒙知道了,他强行要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之下吃了那颗仙药。于是她成仙了。后来后羿天天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那天,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如:祭月、赏月、猜谜、吃月饼、赏桂花,玩花灯等。我最喜欢的是赏月了,和家人坐在阳台上,一边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一边吃着最爱吃的零食,真是一种享受。

中秋节被人们视为合家欢乐的日子,也是思念亲人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文化精选作文高2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响着这样一支歌,从爷爷的收音机里传来,从汉子们耕作的田埂上传来,从关中婆娘们手中的针线传来……每到劳作的季节,天地便都是金黄的。大地是金黄的,大地上的麦穗是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着的狗儿是金黄的,汉子们头上的汗珠是金黄的。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响彻着一首秦腔合唱。

我爱听秦腔,爱听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汉子们就在那田埂上吼唱着,如同万马奔腾而过,又如黄河汹涌流出。那声音,那力量仿佛从人的胸膛中迸发出来,连带着劳作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一齐颤动着从无数张口中奔出,骨头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劳累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转眼间上上下下,汉子婆娘都唱起秦腔来。我听不懂他们唱的词,却也被带动着跺起脚,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们歌声中的那股力量从何而来,足以撼天动地,让这黄金田埂上响彻着他们的合唱。

黄河水是他们的伴乐,锄头镰刀是他们的乐器,关中大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就这样日夜合唱,响彻云霄……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听到过那样撼天动地的秦腔,也再没感受到过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年后,我重回家乡。又是那金黄的关中大地。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我却突然哭了起来,不由得随着乡人们吼唱起秦腔,加入他们的合唱。

那一刹那间,我忽然明白那种力量从何而来,他从骨子里而来,从脚踩的关中大地而来。这大合唱啊,是每一个独属于关中儿女的歌,寄托着对土地的无限热爱……

之后,我常在梦里听秦腔,那是关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迈向第一世界的传统文化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是中国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曾经承认:“中国文明,作为世界仅存的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之一,在高思维方面能为人类做出很多贡献。”中华文化确实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真正是融合文化所需要的。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变迁,在21世纪现代观念下衡量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动力,还是一种阻力?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华文明九千年,神州佳话中外传。”中华文明远古而来,千回百转,流光异彩,滋养了中华民族精神,然而日新月异,它糟粕的内容也成为了束缚人民行动和思想自由的枷锁。

儒家思想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明。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它在政治上突出了统治者实行“仁政”的必要性,道义上肯定了民众反抗,推翻暴君的正义性,民心向背决定君王政权的兴衰。唐太宗李世民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治天下,成就一世明君的美名。然而,任何文明并不是绝对的优秀。儒家思想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把全国的臣民变为了君王的奴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句,形象地道出当时百姓的低下地位与不平等的社会氛围。儒家的这一思想是催生奴性的思想根源,造成了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奴才意识。

俗话有言,民以食为天。故而一个叫“劳动”的名词成为了以“食”为目的的产物。就当今社会而言,中国的腐败极大多数发生在饭桌之上,不少高级餐厅更是成为了藏污纳垢的集中营,酒量甚至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这不仅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还造成了酒后交通事故等的社会危害。损人不利己。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正向当今我们所倡导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仅此足以证明道家学说的意义深远。今天物资条件高速发达,伴随着的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人类在妄想改造自然的同时,也遭受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道家思想确实是在为人类的生存考虑,“自然无为”是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永恒永远存在,道家思想将是亘古的文明精华。

缺乏平等性,科学精神和法制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弊端,一个民族要尽可能吸收外来精华文化,摒弃本族文化糟粕,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深知道德底线所在,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现代文化,用文化力量推进中国迈向第一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传统文化初二作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犹如一个巨大的篮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比如:对联,中国结,古钱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泥人面塑——淮阳泥泥狗。

我的泥泥狗是我叔叔送我的。它是用黑色打底;两只耳朵中间是大红色,用白色细条围着;头的正上方还有一个类似角的形状;眼睛大大的,上面有一道绿色的弯线,下面也有一条黄色的弯线;鼻子像个猪鼻子;身上是用白色的细长条装饰。看上去很丑,但是丑的可爱。

说起泥泥狗,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伏羲和女娲造人时,用剩下的泥土捏成了小鸡小狗向人间泼洒。而泥泥狗是伏羲、女娲看守陵园的“神狗”。关于泥泥狗是神狗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年淮阳大旱,人们愁眉苦脸。忽然有一天夜里,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一眨眼的时间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都被雷声惊醒了,从门缝和窗户向外看,只见地里黑乎乎的一片,全是“泥泥狗子”,只见它们在地里走来走去,仔细一瞧,全明白了,原来都在犁地。第二天,人们跑到地里一看,地全被犁过了。人们欢呼雀跃,纷纷到太昊陵敬香,从此泥泥狗就受人尊敬和爱戴。

淮阳“泥泥狗”艺术的存在,实质是一种原始艺术的延续和拓展。淮阳“泥泥狗”被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党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烂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烂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感恩父母(转载),抗日战争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妈妈,临别时您到车站送我。看着您,我忽然感到一阵难过。您是四十岁刚过的人,可是头发已经开始花白了,脸上也爬上了皱纹。这每一根白发,每一条皱纹都是您为工作、为子女费尽心血的见证啊!星星充满了感情,像顽皮的孩子,在稚气、执著地注视着人间,仿佛用那明亮的眸子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的长河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一直地、不停地在蜿蜒前进,我愿化作一叶扁舟,泛舟于这壮阔的长河中。

第一站:饮食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在吃的方面上,中国人一向是最讲究的。它四季有别,风味多样,不仅讲究美感,也要注重情趣。更有甚者食医结合,以求强身健体。唐宋时期“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的烧尾宴,到明清的满汉全席,无不显现了当时饮食的最高水平。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糕点,琳琅满目的菜系被摆上中国人的饭桌,历经时间的沉淀,风味不减,风韵犹存,刺激着人们的味蕾。

再说茶文化,那更是博大精深。它与丝绸一同传到西域乃至欧洲,成为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面旗帜。中国人喝茶讲究一个“品”字。品的不仅是茶的优劣,也是悠然情趣与人生百态。

第二站:礼仪

从中国古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丝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骨子里的责任思想、忠孝思想、恕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都是儒家学说渗透的结果。

古有孔融让梨、王祥孝母,今有背母上课的陈斌强,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他们身上的正能量如雨丝一点点地浸润这个社会,温暖一个个路人的心。知书达礼是每一个中国人出门在外的名片。中国外交部更是竭诚相待,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情礼兼到,这般深厚的礼仪让中国坐实了礼仪之邦的称号。

第三站:科技

游到此处,不禁动情。在今年的3月10号0时28分,我国长征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再创纪录!这支火箭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承载着中国人满心的欣喜,见证着中国科技发展以来的一个个里程碑。

1953~1957年间的“一五计划”,1964年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2003年载人火箭成功升空……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大国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心如磐石,面对西方国家早已发展的如日中天的压力,承载着人民的希翼,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终于如拿破仑所说的“当它醒来时,全世界将为之震动”般实现了如虎添翼。

这一切一切,离不开每一个国人与科研者的努力。正是中国人的众志成城,中国如今的前途不可限量!这种对祖国的甘于奉献的精神,无非是源于对祖国的信心,因为他们所许的每一个承诺会在今后一一实现,即使会迟到,也不会缺席。

第四站:终站亦为新的序幕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乃至以后的事业。

从过去的“出国潮”到今天的“海归热”,越来越多的青年追随着文化与内心的牵绊回到祖国。文化无论从何时何地来说,它是个羁绊,一个人与人的联系;它还是一个媒介,一个连通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通媒介。身为一个中国人,勿忘文化传统,传承文化自信是对古人的尊敬,对历史的崇仰,对未来的基石。

我们于这漫漫历史长河不过是不起眼的小水花与细石,但正是由于我们,河会从我们身上缓缓流淌过,流向无限延伸的远方。我愿来世再化作撑舟人,在河心悠悠地驶过,与天地畅谈这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提到中国传统礼仪,又有谁知道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呢?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文化的反思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华夏子民,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众人瞩目的同时,而中华优秀的文化却在悄然流逝,我们该喜还是该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中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门的打开确实带来了各路的先进思想,活跃和激荡了国人的观念。也正是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比较,这些问题与变化都不可避免的涌来。许多人不会握毛笔,不懂茶文化,没见过八仙桌,这些传统文化正离中国人越来越远,它已经成为了沉痛的事实。

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是远远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国文明怎么会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蕴涵着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却是被当做了工具,对其只是唯物求功而忽视了其本身的价值。功利的衡量标准必将带来精神生活的贫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单单拿电视来说,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呢?在书籍阅读的时代中,文字只是我们进入优秀文化的媒介,我们在文字中徜徉与思考。而在电子设备日普遍的今天,文化与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不再需要进行思考与理解,电视上的一类节目甚至忌讳思考,因为这会影响观看。在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文化不同程度的转变成娱乐,而这样,原本意义上的文化却也荡然无存了。

不可否认,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中,各种严肃的文化精神都不被严肃地看待,这无可声辩地表明,文化在渐渐衰退。不仅如此,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岌岌可危。面对外来的文化,中国文化似乎也被人们丢弃在遗忘的角落,外国文化有其特色与优点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大学语文不及格无所谓,但英语过不了四级却拿不到毕业证书,制度的畸形也反映出流传千古的文化越来越不被重视。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持其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其更多样化,是多种文化交相融合,而不仅追求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消逝的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文化,我想可以这么理解:“传统”和“文化”。

这个本该息息相关的两个词语,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距离依然遥不可及,就像那牛郎和织女,本该有情人终成眷属,却因为天河而只能遥遥相望,只得一年一会,鹊桥相遇。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零零星星汇总起来,组成了一个完美而又复杂多样的体系,涉及各行各业,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驶来,这些古老、奇特却又富有艺术气息的文化,已经被慢慢被遗失、被忘却却,慢慢被消磨,让本就不辉煌的中华文明更加黯淡。到了今天,也就只剩下那零星点点了,而且有些也即将消逝

我曾经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上面列举了十种中国独有民间工艺,都是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上面附带了一些数据,譬如,皮影戏有九个流派面临失传;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中药炮制数传承人不足五人;可修复壁画的勉萨派唐卡绘画大师仅余一人……这些数据无不揪着我的心,原来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所剩不多了。

在机缘巧合中,我开始接触到一种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并开始学习。这种在民间比较多人认识的乐器,被较多人学习。但是在那些只看过听说过却又不了解的人看来,对二胡有一个不怎么好的印象。比如街边卖艺的人拉的,白云山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奶拉的;再比如那个“瞎子”阿炳拉的,诸如此类。就连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并且在不知二胡为何物时,就开始学习了。

学习的过程中,褪去了新奇之后,就只剩下枯燥、乏味,和无限次的磨合。再好的性子也被磨平了,我开始懒惰,开始拖拉,开始厌烦,甚至想要放弃。但在老师的坚持,妈妈的督促下,我还是很平稳的度过了四年之痒,直到今年,我一共坚持拉二胡达八个春秋。

终于二胡也成了和筷子、菜甚至于饭一样重要的生活组成,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放眼望去,当初和我一起学二胡的16个人,如今仅余两个人在坚持,这种现象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远远不够,这还只是比较为人知的乐器,如果到了一些只有内行人才能念出名字的乐器,多少人还会去学习,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传统和文化分开了,因为传统已不再是原来的传统,文化也不再是原来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在经济和利益面前都变了味道,一切朝钱看,导致我们很多传统的文化都得不到传承。

所以面当今社会,我发现很多我们独有的东西都在以我们不为所知的速度消逝。我们能做的,只有去传承,去关注这些真正madeinChina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单纯地追求西方艺术,难道西方的金属乐器就高大上,而中国的古典音乐就入不得殿堂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抛弃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还能走多远呢?

我不敢想象:当我们都失去了传统的文化,我们的根还能存在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