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首部火灾警示教育专题电影119对你说》观后感【汇编20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林则徐电影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4854

作文

1000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荧屏上的画面,网络上的资料,还有那铭刻的石碑--无不让我惊讶!这样一场战役,这样一场国与国之间帮助的战役,伤亡竟有36万余人!来自东方之都的中国血液,铺撒在如今飞速发展

朝鲜的国土上!

惊讶之余,我也为中国自豪着。有多久,看到关于中国的字眼,都会不自觉的微笑;有多久,体味祖国千疮百孔,会泪眼朦胧;有多久,看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国际伸出救援之手,会心生感触;有多久,每每见到那飘扬在世界还有那宇宙中的红旗而骄傲

自豪?这个数字没有界限,因为我是中国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履行着作为国人的义务 领略着作为国人的祖国山川美好!

这一刻,有多想赞美祖国--赞美您的博爱:在中国复苏还没有多久时,便站在了正义的角度,去帮助;这一刻,有多想缅怀先烈--正是因为那洒在异乡的红色血液,辉映着故国美好的前程!这一刻,有多想高声说上一句--朝鲜,勿忘·勿忘中国,那个70年前为你们领土而付出的国度!

帮助·勿忘中国,那个为朝鲜崛起而努力的中国

洒在朝鲜土地上的鲜血,留在祖国心中的名字。烈士们用握紧枪的双手,守护着另一方国土。尽管,那土地上没有我们端庄的方块字

没有我们熟悉的中国话,但我们仍然为它的兴旺而骄傲,为它的沉寂而不平!因为,70年风霜雪雨,中国与朝鲜从未忘记!

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送打糕的阿妈尼;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那水火两重天里,飘动的

声势的浩荡!那是朝鲜人民对中国的赤诚,那是对英雄的赞歌!

朝鲜,从未忘记。不论是今天的中朝友谊,还是昨日的鲜血遍地。朝鲜,用它的旗帜辉映着东方--中国,生死兄弟!一份用几十万生命构筑的友谊,一篇用朝鲜新纪元换来的历史足迹。

帮助·勿忘东方的国度

今日的中国,大地飞歌;今日的朝鲜,越发强盛。两国的友谊比天长!来自东方的一腔正义,朝鲜将它铭记;来自朝鲜的一种鼓励,那是正义中迸发的奇迹!

中国的帮助,是朝鲜站起来的勇气;中国的帮助,是社会正义的缩影,为新朝鲜奠基--一片荆棘,中国与朝鲜共同采撷;一片蓝天,朝鲜,抛去昨日的背影,像火箭--冲上青天!

这是一段关于帮助的历史,这是一段让中朝两国铭记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特别专题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在这个时候,“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还在不停地奔波着。

今年的开端,是一个特殊的开端——一场“病毒风暴”正迎风而来。那些病毒们,在中国驻了足,进入了人的体内,把我们卷入了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当有人害怕自己中招时,钟南山院士以及数位医护人员,不顾生死,向疫区进发。他们,就是逆行者。

一张又一张留有血印的申请书接二连三地被批准,一批又一批的白衣天使来到了“抗战”一线。

他们难道就不怕新型冠状病毒吗?不!他们怕。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儿女。他们是人,而不是神!

但当他们穿上一身白大褂,踏上急诊室的大门时,他们的内心竟情不自禁地呼喊着:我要对我的职业负责!我要对人民负责!

视频上一张又一张的笑脸,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背后的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夜以继日地挑灯夜战,不断研发疫苗;站在生与死的交界线上,在下一秒,他们可能就远离了这条线。但是,“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救人吗?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吃得消,没问题”,这是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说过的。简单的几句话,不就足以代表所有医学人员了吗?

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宣然立誓,但简单的几句话,早已让在他们背后默默关注的人们潸然泪下;也许,这就是白衣天使,这就是逆行者——向病毒进发的逆行者!

有许多逆行者们都在自己的申请书末尾写上了一句话:如有不幸,捐赠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生时,他们挺身而出,攻克病毒;死时,他们仍“挺身而出”,攻克病毒。原来,血肉之躯的逆行者们,也可以是神!

有时,我在想,人们为何要贪图自身的口腹之欲,就捕捉了与我们共同生存的野生动物呢?只因我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雷达,就完全认定我们与他们不同吗?飞机与雷达,也是因为有了野生动物才能发明出来的,不是吗?

我只希望,还曾留有口腹之心的人们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给野生动物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给逆行者们一个美好的答复。

也许,此时此刻,在“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还在不停地奔波着。

今年的开端,是一个特殊的开端,但也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加油!在“抗战”一线的逆行者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悟空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悟空传》是一部由彭于晏、倪妮、余文乐等主演的一部电影,影片剧情丰富曲折,画面震撼,网友们对此片的评价好像却并不太好,一起来看看吧!写这篇评论时,查了一下,同名书《悟空传》初版至今已经17年了!吓了一跳!时间真快啊,不知不觉自己真的是半截身子入土了。原著至少是15年前就看过,当时算起来还处在中二期。《悟空传》字里行间对自由的向往,对规矩的反叛,猪八戒与阿月的爱情,以及不断出现的金句最打动我。那时候剧情都理不太顺,但真就莫名喜欢。几个月前,看到友邻标记《悟空传》电影,于是又找书看了一遍,可惜这回已经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草草看完,回忆了一下剧情,还在想如果是我来改编要怎么办,YY了好久。

说说特效和观影感受。《悟空传》电影特效绝对是加分项。武器、动作、场景的设计都很精良,热血激情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工业水准。比如,金箍棒变粗时的融裂感很足,显得充满了力量。打斗动作衔接得合理,观赏性也不错,天界几场武戏营造出了很强的打击感,尤其是最后一棒,大场景、蓄力足、慢动作和仰拍机位把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构图具有美感的同时又非常有压迫感。中间部分天兵凝雪成冰的那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在电影中看起来,既有寒气,又有杀气,还带着一股很有美感的忧伤和无力感,情境代入满分。孙悟空的打斗特效劈天盖地,结节桥的崩塌,金箍棒的轰砸,飞沙走石尘土飞扬,配合电影院的音效和画面视效体验一流,并且传递出了原作中今何在想要表达的情绪:天要压我,劈开这天,地要挡我,踏碎这地。从观影感受看,在人间的部分,天蓬与阿月的爱情是亮点,郑爽在剧中称得上楚楚动人,真的美出了惊艳。他们这段感情最感人的在于其悲剧性,他们是有星石见证的,但阿月被打入凡间后什么都忘记了,而天蓬却记得一切。他们在人间重新相爱,但过去的记忆却横在两个人中间,过去真的那么总要吗?这一段非常温情又有思考。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电影中,俞飞鸿扮演的天尊确实这么做了,用她在天界的权威,以天道的名义,把电影十几分钟营造的温情毁灭殆尽。看着无辜者命丧黄泉,天地含恨。而紫霞为了不让孙悟空受苦,说出花果山的天空没有晚霞,灰飞烟灭的瞬间,真是让人悲痛欲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观看电影,我被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

每当百坭村的群众遇到困难,带着期盼的眼神问黄文秀“得不得?”时,她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得”。这是简短到只有一个字的回答,但却是老百姓心里觉得最温暖的回答;每当家人请求黄文秀从工作中抽出点时间精力照顾家庭的时候,她总是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回答:“不得”。这是悄然无声的回答,但却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响亮的回答。

——帮我把儿子找回来得不得?面对老阿姨的请求,黄文秀不顾深更半夜,四处寻找离家出走的黄大贵,最后从布柳河边的石滩上把因腿伤丧失生活勇气、借酒消愁的黄大贵带回家,她用行动给了老阿姨最希望得到的回答——“得”。看到这里,让我读到了黄文秀同志的为民情怀,她用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帮我把儿媳找回来得不得?面对老阿姨再次提出的请求,黄文秀轻轻地回了一个字——“得”。为了这轻轻地一个“得”,黄文秀不辞辛劳四处寻找“儿媳”桂芳,并反复耐心地鼓励黄大贵重拾生活勇气,最终让黄大贵和桂芳俩人熬成了一坛最美的姻缘酒。看到这里,让我再次读到了黄文秀的为民情怀。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对每一个群众都不舍不弃,黄文秀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你回百坭帮忙解决橘子树不结果的问题得不得?这是黄文秀对阿布提出的请求。当了解到黄文秀2年前也是贫困户,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却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百色并选择到贫困的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时,阿布也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得”。看到这里,让我读到了黄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她在脱贫攻坚战中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你们搬到山下住得不得?这是黄文秀对银匠班叔提出的请求。面对班叔一开始回答的“不得”,黄文秀始终不气馁。通过耐心的交流和帮扶,特别是在暴雨的深夜把班叔和他的两个孙子及时转移到扶贫工作队宿舍安顿下来,最终让班叔改口给了黄文秀另一个答案——“得”。看到这里,让我读到了黄文秀坚韧不拔的精神,更读懂了她挂在百坭村宿舍墙上那幅对扶贫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

——我要去广东打工了,以后你多抽点时间照顾父母得不得?这是哥哥对黄文秀提出的一个小小请求,黄文秀当面的回答是“得”。但后来黄文秀却是从哥哥从广东发来的信息才知道父亲生病住院了,当得知父亲是肝癌晚期后,泪流满面的她倒在了医院的阶梯上。对哥哥的小小请求,黄文秀实际的回答是——“不得”。看到这里,我读到了黄文秀对脱贫攻坚的倾情投入,读到了她坚持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

——雨太大了,你不回去得不得?这是黄文秀牺牲的当夜,母亲紧紧拉住她的手,不想让她大暴雨开车返回百坭村。面对肝癌晚期的父亲,面对母亲近似于乞求的表情,黄文秀挣脱了母亲的手,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不得”。看到这里,我读到了黄文秀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牵挂。她担心大暴雨中的百坭村是否会发生险情,她牵挂暴雨中的百坭村群众是否安全,所以她必须马上开车赶回百坭村。面对年迈病重的父母、面对暴雨中的百坭村群众,黄文秀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

大暴雨带走了黄文秀年仅30岁的生命,那是花一样的年轻生命,那一朵朵暴雨中的浪花激励着我:向黄文秀学习!学习她的对党忠诚和为民情怀,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邪教的谎言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全文共 2219 字

+ 加入清单

邪教是破坏人类文明进步的毒瘤,它残害生命,践踏人权,危害社会,已成为一种国际公害。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邪教组织有近万个,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信徒数千万。他们编造歪理邪说,制造恐怖气氛;神化活的教主,实施精神控制;玩弄各种骗术,大肆聚资敛财;目无道德法律,破坏社会安定;泯灭亲情人性,残害他人生命。他们活动猖獗,制造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事件,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如美国“人民圣殿教”诱迫900多名信徒集体自杀;又如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施放毒气,导致5500人伤亡。曾几何时,邪教在我国又沉渣泛起,以所谓“强身健体”和“真善忍”为幌子,蒙骗广大群众。他将自己神化为“教主”,宣扬世界末日,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气氛,妖言惑众,对练习者实施精神控制,侵蚀、毒害练习者的思想,众多的练习者因此而丧失了理性和亲情,甚至走火入魔而自残、自杀或者伤人、杀人。因此,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邪教的危害性,掌握识别邪教的基础知识,提高防范邪教的能力十分必要。

一、残害群众生命

邪教在传播过程中,大肆制造、散布歪理邪说,欺骗、愚弄群众,甚至草菅人命,对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统计,全国仅因为练习“法轮功”有病不治或自杀死亡的,就有1700多人,一些邪教组织鼓吹“信教能治病,不用打针吃药”。受这一邪说的影响,许多善良的群众因耽误治疗而命丧黄泉。仅某省一个县,就曾有18名受骗群众因耽误了治疗时间,导致病情恶化而死亡。某市农民冯某某患了肺结核病,当地一邪教的头头为其“祷告治病”,结果因错过了治疗时机而死亡。有的邪教蒙骗群众说:凡是人身上生病,都是魔鬼缠身,只要将魔鬼赶走,病自然就好了。他们大搞“赶鬼治病”,手段非常狠毒,经常把病人用绳子绑起来殴打,说是“驱鬼”,使许多群众受尽厂折磨,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某市一位农民李某某生病头晕,他的儿子找来当地邪教组织头目赵某某为父亲“看病”。这个姓赵的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会儿,大声惊呼:“这是长虫(蛇)精附体了!我念经把长虫精赶走就行了。”他们将病人绑住,轮番用棍棒戳打病人的前胸和后背,口称“打死长虫精、打死长虫精”。虽然他们村的医生也被请来,但却被赵强行赶走。这些人继续给病人“驱鬼治病”,折腾整整了一天一夜,导致李某某肋骨骨折、胸内积水、肝脏破裂,活活被打死。

由于邪教实行精神控制,一些信教群众受邪教歪理邪说的影响精神错乱,有的甚至行凶杀人。某地一邪教信徒王某某走火人魔,产生幻觉,认为妻子是魔鬼,于是手拿着羊脚锤、铁锅等猛打妻子头部,把妻子硬生生地打死了。一天,某地一个姓马的邪教信徒在当地参加聚会时,听头目说天下要大乱,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子女杀死,杀一个救活一家,杀两个救活两家,他们死后能进人天堂享受快乐。马某某回家后,立即亲手用铁锤将自己年仅三岁的女儿和一岁的儿子残忍杀害。另外,有的邪教组织要求入教人员要先饿上三天才能人教。某市一位农民刘某某为表示“心诚”,在滴水未进、绝食三天后死亡。

二、骗取群众的血汗钱

有的邪教散布“现在灾难就快要来了,钱财、粮食放在家里不保险,只有放在‘天国’才安全,一份捐献可以得到十倍的回报”。有的邪教鼓吹“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多奉献才能多得平安,才能多得神家恩典”。有的邪教甚至成立了所谓的“天国银行”,宣称只有将钱存人“天国银行”才是最保险的。他们利用这些骗人的鬼话,哄骗群众交出财产,坑害了众多善良的老百姓。有些受骗的群众甚至把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和钱都交给了邪教,自己一家人却吃不饱、穿不暖,挨饿受冻。更可怜那些贫困地区的信徒,原本就家境贫寒,但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不得不节衣缩食,有的甚至变卖房子来奉献,弄得一贫如洗,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他们哪里知道,自己诚心诚意拱手奉献的“奉献款”,却被黑心的邪教头头们租下豪华的楼房,购买了高级轿车,过着腐化的生活。有一个邪教在1995年至1998年短短时间里,就骗取钱财30多万元,还有大批金银首饰和粮食折合人民币70多万元,多数被邪教头目用来购买手机、摩托车和租房包养情妇。“法轮功”又何尝不是如此,李洪志通过收取“功德款”、办学习班、卖书籍磁带等手段,骗取了群众数额巨大的财产。现在他在美国住着豪华别墅,坐着高级轿车,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些可都是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三、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邪教传到哪里,灾难就跟到哪里。他们的歪理邪说,欺骗和误导了很多群众,一些人有田不种了,有活不干了,学生有书不读了。有的邪教鼓吹“世界末日就要来了,留着家产没有用”。致使一些信徒变卖家产用于吃喝,坐等“世界末日”。某地一位农民生活本来挺幸福,但听信了邪教的鬼话,把房子、家具和一头毛驴全部低价转卖,把承包的果园也转让给了别人,用换来的钱请亲戚朋友一起来吃喝。最后吃光喝光后,陷人困境。有的邪教宣扬吃“赐福粮”、“生命粮”,“信徒可以每人每天只吃二两粮食,不用种庄稼”。有的邪教主张“不要搞农业生产,庄稼不用打药,天父会照看的”。致使众多信徒整天在家祷告,不种地、不锄草、不养牲畜。据调查,某省仅一个县就曾有30%信奉某一邪教的信徒因为听信邪教的这一邪说而荒芜了农田。1998年某县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当地邪教组织宣扬“信主的人可得救,不用劳动”,致使一些信教群众不参加抗洪救灾,不管理承包的土地,造成630亩土地颗粒无收。

总之,邪教是坑害群众、摧残生灵、危及社会,是和恐怖主义、黑社会并称的世界三大毒瘤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夺冠评价观后感

全文共 536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中国女排为题材的电影夺冠》终于上映,中国女排近40年的峥嵘历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却被《夺冠》完美地浓缩进了135分钟内。上映首日的票房喜破5000万,观众们都很惊喜,“燃”和“炸”是肯定的,但没想到的是,“之前去电影院看《信条》的时空逆转,像是去考试。今天看《夺冠》也像在考试,’彩蛋’极多,同行的女排骨灰级粉丝找到的彩蛋最多。”

《夺冠》的“血肉”与“骨骼”:

三场大战,两代传承,一种精神

中国女排在所有中国人心中都极具分量,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一共拿过5个世界杯冠军、2个世锦赛冠军、3个奥运会冠军。这支队伍曾经10次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当之无愧的“十冠王”。

对老一辈们来说,他们在1981年中国女排拿下首个冠军时振奋过;对年轻一辈来说,他们对2016年里约奥运的巅峰一战还记忆犹新。如何讲好女排故事、展现女排的奋斗历程、诠释女排精神,对电影创作团队来是一大挑战。而对观众来说,也相当期待,“《夺冠》会拍成什么样?”是很多人进场前的疑问。

对记者来说,《夺冠》很“燃”很“炸”。它用“三场比赛、两代传承和一种精神”,来勾勒中国女排姑娘们最动人的故事,还有代代相传的拼搏精神。

三场大战,串起中国女排几十年的起起伏伏,也搭起《夺冠》整部电影的框架。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日之战,随着关键一球的拦网成功,中国队赢了,郎平获得“铁榔头”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中美之战,时任中国队主教练的陈忠和与时任美国队主教练的郎平,在这场比赛中从昔日的队友、朋友变成场上的对手;2016年,里约奥运,中巴大战,郎平回归中国队主教练,带领新一代女排姑娘,顽强拿下奥运冠军,重回巅峰。

两代传承。《夺冠》不是《郎平传》,陈可辛导演用关键人物郎平串起“老女排”和“新女排”两代人的传承,过去与现在两段时空得以交织。《夺冠》中有一场戏,郎平(巩俐饰)问新一代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为什么打排球?”朱婷还没找到真正的答案,心里憋着一口气:“成为你!满意了?”郎平当然是所有女排运动员心中最高的目标。郎平对朱婷说:“你是我见过最棒的球员,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一种精神。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片中女排训练的场景,看哭了很多观众,比如在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剧组搭建了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甚至把老基地的地板一块块从漳州运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她们必须练到足够快,对墙传球快到手速模糊;足够重,举重练习练到双腿颤抖汗水浸透;也够疼,木棚里的木屑扎进肉里,血肉模糊。就像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教练所说,“下意识怎么来的?是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这种百折不挠的拼劲,正是女排精神的底色。还有电影里所说的“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的集体荣誉精神,这些在今年疫情等纷繁的背景下更具感染力。

魏秋月的“彩蛋”,不少女排“老人”本色出演……

“考点”太多,你对中国女排的爱在哪一级?

看《夺冠》时一定会感动,会流泪,会激动得不断起鸡皮疙瘩,同时也会不断惊喜,因为片中层出不穷的“彩蛋”,考验大家眼力的同时,也在考验大家对中国女排的喜爱程度。有网友甚至调侃说,自己完全到了“骨灰级高级爱”。

比较容易发现的彩蛋是,电影最后高潮的中巴大战,由中国女排现役队员拍摄完成的,女排姑娘们自己演自己,比如惠若琪饰惠若琪、朱婷饰朱婷、徐云丽饰徐云丽……但也有网友发现,“咦,魏秋月怎么看上去和本人长得不太一样”。骨灰级粉丝马上就能推算出来,《夺冠》拍摄时魏秋月刚好身怀六甲,饰演魏秋月的是她的天津队队友姚迪。当然了,粉丝还能从片中发现魏秋月的另一个“彩蛋”,片中巩俐跟队员说“放个假,大家都去谈恋爱吧”,队员们表示“我们都没有男朋友”,而这时镜头转向了一边做记录的助理教练袁灵犀,他羞涩地挠了挠头,而袁灵犀正是魏秋月的丈夫,两人在天津队和国家队时一直共事。

片中青年郎平看起来怎么那么像郎平本人呢?做过功课的中级粉丝大概也都知道了,饰演者正是郎平的亲生女儿白浪。白浪14岁打排球,在美国读书时是加利福尼亚TCA队主力球员,她也曾怕演不好而多次拒绝该角色,决定出演后白浪从零开始学表演,一个月内减重30斤,亲身感受母亲曾拼搏过的青春。

更难的挑战题来了,《夺冠》中真的有很多中国女排的“老人”。除了此前本报报道过的饰演孙晋芳的是前国手陈展,她曾经代表中国女排出战过2014年世锦赛。另外,中国女排的助理教练安家杰、陪打教练袁志、队医王凯都在电影里本色出演了!

另外,对关注中国女排运动的粉丝来说,最挑战眼力的是饰演“老女排”的那些姑娘,她们是各地的女排运动员,剧组此前对全国上万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海选,覆盖了大、中学校队,甚至省队。所以说,大家可以认起来了,可能有你们省队的队员哦。

而再进阶一点来说,对熟悉女排赛事的粉丝来说,可以从《夺冠》中发现陈可辛导演这次还全球“借”人了。片中几场国际比赛戏的对手演员也都各有来头:1981年中日大战,有日本名将中道瞳出演;2008年中美大战,有美国球星洛根·汤姆出演,她也是郎平一手培养出的主攻手;2016中巴大战,有三个巴西队球员出演。所以说,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表演,也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比赛过招。9月2

尽管片尾写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但影评网站上,观众对《夺冠》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纪录片般的真实质感。

电影讲述了中国女排3

导演陈可辛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让观众在已知剧情的情况下,还能把电影看下去,他选择“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尽量去还原”。因此,《夺冠》带来这样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你知悉一切,却仍会被紧张氛围感染,仿佛置身比赛现场,为每一次得分欢呼。

这部影片的命运与女排夺冠的过程形成了奇妙的对照。2

两天后,新冠疫情蔓延,《夺冠》不得不临时取消春节档的上映计划。8个月后,疫情带来的低迷逐渐散去,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却越来越强。人们此时正需要振奋和鼓舞,把那些看上去没有把握的事情,一件一件扛下去。

这部用“女排精神”贯穿全片的电影,恰逢其时地和观众见面了。

1

陈可辛期待通过电影的细节和故事,来体现冠军背后的真实生活。

电影开拍一年前,剧组就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演员。最初找的是专业演员,教她们排球,效果不佳。陈可辛就转换思路,在全国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海选,历经为期半年的淘汰和表演训练,定下1

陈可辛说,这1

《夺冠》中,郎平是主角。出演年轻郎平的是她的女儿白浪。白浪也是一名运动员,身高、体型与年轻时的母亲如出一辙。中年郎平由巩俐饰演,白浪第一次在片场看到化完妆的巩俐,吓了一跳,“太像我妈妈了!”

开拍前,巩俐采访了郎平及目前女排国家队的所有运动员。她去宁波北仑排球基地看女排集训。1

她站得离郎平很近,随时用笔写下郎导说的话。郎平也在尽力成全巩俐。平常训练她总是坐着,因为全身上下做过不下1

巩俐抓到了郎平的精髓。短发、细框眼镜、站姿微驼。不光是外表,她走路慢,身体向后仰,肩膀比较端,得分时高高举起的大拇指、脸上常带的肃杀神情、说话的口吻,都与郎平如出一辙。惠若琪回忆,巩俐第一天走进片场,女排姑娘们惊呼太像了,从此喊她“郎导”。

陈可辛在媒体观影会上说,拍摄时,他时常觉得是在拍纪录片。“我只要给她们很大的自由度,镜头尽量不要锁定她们怎么做怎么走,尽量跟着拍,就能拍出她们的风采。”

陈可辛说,《夺冠》不是模仿秀,更重要的是达到那个氛围。氛围要靠情绪营造、情感带动,情感无法伪装。拍摄现场,导演与表演指导几乎不讲技巧,而是不断引导女排选手们进入情境,激发她们的自然反应。

有一场戏是,里约奥运会上对战巴西队比赛前夜,女排队员们有一次深谈。为了让向来克制内敛的朱婷爆发,表演指导李雅菂问她,如果没有郎导,你在哪,如果不是排球,你现在会做什么?朱婷被戳中,忍不住坐在墙角失声痛哭,李雅菂也跟着哭。

电影点映时,许多观众看着那场深谈,也留下了眼泪。

2

有女排情结的人,可以把《夺冠》作为一次考据,在无数细节中搜寻关于女排的记忆,获得情感共鸣。

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中国女排在那时开启风起云涌的五连冠。以人物经历为线索,穿插起历史脉络,这正是陈可辛最擅长的。

当时,中国刚刚迈出与世界接轨的第一步,学术、文艺、实业迎来发展机遇,人们在兴奋之余也感受着落差,急需精神鼓舞。电影中,吴刚饰演的主教练对队员们说:“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1

但1

电影里,第一次出国比赛前在候机厅喝咖啡的段落也真实发生过。现实中,与郎平喝咖啡的是队长张蓉芳,一杯速溶咖啡五毛钱,用简易的杯子装着。那次比赛,中国女排赢球了,从此,两人便觉得“咖啡”与“赢球”有某种联系,每回出战,都要在机场喝上一杯。

1

郎平退役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1

对于郎平的“出走”,很多人觉得意外。郎平在自传中写道:“我的名字,即使从女排的队伍中撤下来,也不应该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消失,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应该加入这股‘出国潮’。”

她感到自己被“误解”了。“我不是怕‘亏待’”,恰恰相反,郎平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她不能躺在冠军的荣誉上吃一辈子老本。她想抛掉过去,从头开始。她将奖杯、奖状统统锁在北京的小屋里,毅然决然去了美国。

很快,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陷入低谷。“女排精神”成为人们灿烂却难以重现的过往回忆。

1

冲突在2

2

奥运会结束后,中国排协给郎平打电话,力邀她再次出山。

排协竞聘会的前一天晚上,郎平还在犹豫。但在竞聘现场,她很快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被任命为女排国家队主教练。她为自己设定了“弘扬女排精神,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的竞聘题目,球迷们亦对她寄予厚望。但是也有人怀疑,基座不稳的女排想重现往日辉煌并不容易。

郎平一上任,就开始推动组建“大国家队”。影片中,拟定四年计划,进行全国大海选,将张常宁、惠若琪等人从不同的队伍中选取出来,联系美国的体能师、康复师、运动创伤医生、大战前夕的聊天……这些真实发生过的细节,在电影中一一重现,展现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巅峰的艰难过程。

即使没有女排情结的人,也可以把《夺冠》当作一部扣人心弦的体育电影。豆瓣评论中,不少观众认为,三场比赛是整部影片拍得最好的部分。

一些出现在赛场外的细节,也是从现实还原而来。比如,2

中国女排载誉归国,机场被球迷堵得水泄不通。媒体开始重新长篇累牍地报道女排精神,追忆过往:中国女排精神回来了。

3

有影评指出,《夺冠》存在“技术硬伤”:“我相信上映后,不少观众仍会被这部电影感动到落泪,但这只是单场戏生理性催泪的效果,不再具有前后文贯穿而成的、由内而外的饱满情感力量。”这些眼泪,“本质上与我们看公益广告和赛事转播无异。”

不过,多数观众仍然为《夺冠》展现出的女排精神感动。

尤其是作为影片大背景的80年代,充满了启蒙时代强烈的饥饿感,造就了滋生精神偶像的土壤。获得五连冠的女排极大激励了人们的信心,经历过的人都难以忘怀。再加上自上而下的宣传和推动,女排很快成为全民偶像,不自觉地演化为某种时代符号。

1

当日刊登于报上的全国妇联贺电中,出现了“女排精神”一词:“你们是祖国的骄傲,妇女的光荣。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让‘女排精神’在我国四化建设的道路上永放光辉!”

郎平在自传中回忆,“学习女排精神”的口号喊出去之后,“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

那是精神至上的年代,精神与集体紧密相关,精神足以缔造奇迹。在女排精神的鼓励下,工人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义务加班。女排精神长期、全面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有网友在社交网络上回忆,1

不少影视作品表达过女排精神,比如《中国姑娘》《排球之花》《沙鸥》等。在1

影片中有个细节。亚运会上,中国队以两分之差输给日本队,沙鸥无比痛苦,在返回祖国的轮船上,将银牌丢入大海。她说:“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

《夺冠》想展现的女排精神显然已经和40年前不同。陈可辛希望可以借此机会探讨精神的变迁。他坦诚自己是个怀旧的人,但也“非常非常相信世界是不停地往前走的”,要相信年轻人,而不是“永远用一套我觉得对的东西去跟他们沟通。”

他在电影中做了这样的尝试。比如,郎平问朱婷:“为什么打球?”朱婷回答:“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成为你。”

“那你就搞错了。”

“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电影中,郎平对朱婷说,“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此刻,精神有了新的含义,成为一种更加个性、释放的表达。有亲历过80年代,被女排精神鼓舞过的中年人对媒体回忆,女排精神其实是一种不限于女排甚至不限于体育的精神,是人类共有的最高境界的向上精神,在英文里,叫“do

your best”。这种精神之所以被附加在女排身上,其实是历史的偶然选择,女排因此背负了某种包袱,但“幸与不幸是它赶上了”。

还有人说,说起女排精神,就会想到向上的、单纯的、阳光的80年代。经历了8个月的漫长等待,经历了疫情对包括影视行业内的各行各业的重创之后,正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市场重新洗牌的观众、电影行业乃至全社会,都需要一些阳光、一些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特别专题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题记

春节,本应是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可是今年的春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弄得人心惶惶,人们都躲在家里,生怕自己被病毒传染。口罩似乎也成了今年抢手的年货。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武汉出事,84岁的他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可他却食言了,1月18日傍晚,他匆匆挤上一列动车,目的地正是武汉!

他是谁?他,就是钟南山院士。钟南山院士在其他人人心惶惶、仓惶逃离的时候,逆流而上,挺身而出。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84岁的钟南山院士把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井井有条。

也有不少的人和钟南山院士一样,首当其冲,彻夜奋战。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奔赴灾区,只为替患者博得一线生机。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这就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劝别人远离疫区,自己却毅然成为“逆行者”前往救援。面对如火蔓延似的疫情,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占据了他们全部身心。

他们就是警察,整天奔波劳碌,只为让人们安心,给战士鼓劲。从清晨到日暮,从巡查到入户,在每一条艰难难行的道路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在每一个害怕无助的时刻里,都有他们坚守的身影……他们不是不怕,而是他们不能后退,只因为他们身后就是人民群众。

他们就是工人,舍弃团聚,昼夜不息,只为让患者有处可医……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千千万万的奉献者,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更是时代的楷模,人民的榜样!

我们不得不感谢那些冲在抗击病毒一线的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逆行者们,是你们,让我们看到光明与希望;是你们,拯救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你们的事迹与品质,都让我们肃然起敬。感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们。

相信在这些逆行者们的贡献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警示教育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共4集,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民风淳》。

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

转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当县委书记仅一年多时间,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他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文体工作者就是要学习焦裕禄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感情,一方面把服务群众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体现文体惠民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以更多的优秀作品回报群众、回馈社会。

转作风,根子在思想上。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厘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持。在带着三个问题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思考,文体事业应该如何发展?文体事业发展究竟为了谁?文体事业的公益性怎样才能坚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已经建起州博物馆、州文化馆和大剧院,又将启动图书馆新馆建设,有了《嗯嘎女儿会》《女儿寨》等很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并多次获奖的优秀剧目,有了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我们的咸丰唐崖土司城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闪光点见证了我们在文体惠民上所做的努力和文体事业的发展。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还有130万贫困人口,怎么保障他们同等享受文化服务的权益,怎样建设点多面广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切实落实群众文化、群众体育的思路和普适性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我们文体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群众、为了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活动有时限,但文体系统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群众满意度。乡镇文化站的体制机制去年已进一步理顺,如何给基层群众更多的文化盛宴和精神套餐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努力的重要方向。我们要文艺创作的“阳春白”,也要切近群众和生活的“下里巴人”。我们各类文体中心、广场建设好了,但需要更多有力措施让老社区、贫困人口聚集区、边远山区的群众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党的干部,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要求,争当焦裕禄式好干部、好党员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法治教育片越界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法制,顾名思义就是法律、法规、制度,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平,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而必须存在的一种制度形式。正是因为有了法制的存在,我们才有和谐、安定的生活。我们无法想象这个社会没有法制的存在,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从小就听妈妈讲要遵纪守法,那时候听不太懂,上了小学之后,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法律法规的知识,才知道法制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小学生经常接触的法律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有我们现在才能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就是爸爸妈妈也不能随意的体罚我们,遇到坏人时,我们也能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比如现实生活中,好多留守儿童受到成年人的伤害,就是因为她们害怕大人的责难,害怕坏人的报复,所以不敢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平常,妈妈在接我上下学的时候,看到路边的小猫小狗被撞到路边,妈妈就经常狠狠地告诫我一番,说这些小动物就是不遵守交通法规,乱穿马路才被车撞的,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可不要学习这些小动物,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过红绿灯的时候,要坚持“红灯停,绿灯行”,还有一次,爸爸在外面应酬喝了点酒,他坚持要开车回家,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从此爸爸再就“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遵守交通法规,是对自己、对家人和对他人的负责。

我国是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就是因为有这些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裁,所以我们的社会发展才能如此之快!

法制在我心中,我们心中有法制,才会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才能不感情用事,才能不损害自己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法制在我心中,我们才能平安幸福的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看感恩的心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唐晓龙先生说: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位有缘人!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这是《感恩的心》一书上的一句话。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感恩的心》。里面写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失败;感恩幸福。每个人都有父母,然而每个人长大后如何对待父母,感恩父母,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的理解也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父母,有时候妈妈吵我的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妈妈老是袒护弟弟?但是我错了。父母给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成人!

感恩老师给我们智慧和修养,给了我们放眼世界的慧眼!

感恩同学个我友爱、伴我进步、伴我成长!

感恩自然让我们天天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感恩社会丰富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感恩祖国让我们享受安宁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重大立法工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后,我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尤其是通过这次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我对民法典的认识和体会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一,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编纂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启动过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事法律服务取得显著进步,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后,形成民法总则草案,于2017年3月通过审议。民法总则通过后,经过法制工作委员会和相关单位的艰苦努力,形成了包括物权

合同 人格权 婚姻家庭 继承

侵权责任等6个分编在内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分别通过了审议,并与民法总则合并,顺利完成了第二步。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是新中国7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二,民法典是顺应时代的精神产物。当今,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对保护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编纂民法典正当其时。总的感到,民法典草案顺应新时代

回应新技术,注重将科技发展的因素充分融入法典中,既凸显各界观念的进步,更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新时代

新现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立法态度,又顺应了新事物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比如,将人格权单独成编规定是我国民法典体系顺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重大创新,是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全面保障个人人格尊严保障人民体面生活的重要举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影响下,大家对新冠肺炎是否造成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而民法典的确立将从法律层面给予确认正式规则。可以看到,从民法典草案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再到制定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分摊规则等,都回应了时代需要,顺应了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民法典是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必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彰显着这个民族鲜明的精神特质。翻看民法典,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立法当中,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实践。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为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契合了全体人民的道德意愿

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真正为人们所信仰 所遵守。这样的民法典,具有时代特色,彰显中国气派,为世界民法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第四,民法典是民生至上的集中体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处处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从编纂过程看,民法典充分听取民意,先后10次通过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从内容看,民法典共1200多个条文10万余字,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这次编纂民法典,践行了党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回应了人民关切,充分体现了保护人的权利

提升人的尊严 服务人的发展的立法精神与立法宗旨,饱含浓厚的民生情怀。特别是对民事权利保护的高度

深度与广度都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从而使法律能够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郭明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社会,需要向郭明义这样的活雷锋,向郭明义这样的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模范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学习郭明义同志一心为他人、一心为工作的崇高品质,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他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

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每一天都早来晚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他先后为特困家庭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先后资助180多特困生,发起多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

郭明义同志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职责和义务,觉得自己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他始终持续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用大爱谱写了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作为一名社区人员,一名新党员,我要学习郭明义同志爱岗敬业,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任劳任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职责感,严格要求自己,在本职岗位上用心主动勤勤恳恳,以扎实的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网络安全观后感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人们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只是有关学生的`安全新闻,从未停过,如:新疆阿克苏市阿克苏第五小学再次发生__事故近百名孩子受伤被送往医院,其中4人重伤、2人轻伤;江苏泰兴市泰__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除此之外还有好多鲜红的悲剧。也正应如此,家长们和老师们才更加重视学生的安全。

我不知道是不是全杭州都搞这个活动,但下城区举行了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就是家长志愿者。每个学校的班级都要值一周,轮到的这个班级的家长自愿报名,每位家长一个学期轮到一次,主要的工作是协助老师和保安维持学生放学安全。这样的活动过得了家中的认可,每位家长都积极报名,没有哪个家长不愿意来的,这样家长也放心,老师也放心。

除了家长志愿者,我们学校曾多次进行过安全宣传,安全讲座呼吁学生们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让家长放心、老师放心。

同学们每当你在奔跑时,是否担心过自己的安全,在操场上奔跑时,是否让家长老师放心。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安全,保护好自己。我的老师跟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很调皮,在奔跑时肚子撞到尖角导致脾肝受伤,医生将他的脾切掉了一大半,并告诉他不能在奔跑了。可到了高中,学校老师并不知道这件事,在一次运动会上,这个学生参加长跑,结果供血不足,导致身亡。这个鲜红的教训给调皮的学生敲了敲警钟,也让更多的人感到后怕。

孩子的安危是全家人最担心的。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吧,让老师家长们放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警示教育片《歧路》观后感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警示教育片《歧路》是一部触及灵魂、发人深省的反腐之作。该片揭露腐败分子汤成奇的犯罪始末及其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入木三分地剖析了贪官的心态蜕变过程,剥去了贪官貌似正人君子的伪装,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客观规律。看完这部教育片,我对汤成奇一案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汤成奇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又从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为一个腐化堕落的贪官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敢于直面拒腐防变的严峻挑战,不断提高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切实担当起时代和历史赋予党员领导干部的重任。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

理想信念统率人的灵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人生走向。纵观腐败分子的人生历程,他们中许多人也曾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党和人民作出过贡献。如汤成奇也表白自己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曾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曾立志要铭记入党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参加工作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拼命工作,视党的事业如生命。思想道德防线是党纪国法防线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牢牢守住,不能出现一丝松动,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强化自身修养,树立公仆意识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要抵挡住物欲的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健康地成长起来,关键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对待权力,要管好自己,把握好自己,用之得当,能够为民造福;以权谋私,则只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在汤成奇眼里,权就是钱的等价物,有了权就可以为自己及亲友捞利益,从而置党纪国法于脑后,将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要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自觉接受监督,做到防微杜渐

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就会出问题,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掌权者一旦成为“脱缰野马”,迟早会掉下悬崖。兼听则明,监督是爱。党员领导干部需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汤成奇走上犯罪的道路,与他主观上私欲膨胀、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有直接的原因,但从客观上分析后最怕的就是失去监督。汤成奇长期担任单位一把手,却长期不开常委会,大权独揽,形成一言堂,最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觉接受监督就能时时矫正自己的脚步,也就保证了自己党性的纯洁。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荣辱。汤成奇的犯罪事实告诉我们:腐败之路就是死亡之路,要防止滑入这条死路,必须把握自己,管好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追求,要牢记汤成奇没有“慎微”、“慎初”、“慎友”的深刻教训,分得清黑白,辨得清真伪,看得清是非,克己自律,严于自察,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青春正步走法治教育片观后感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道德观念,仅有经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

知易行难,行重于言。道德实践是培养良好道德观念、构成礼貌道德风尚的根本途径。仅有经过道德实践,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每个公民内在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切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我们才能使“八荣八耻”变成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仅有着眼于基层,使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弘扬正气。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大气力进行整治,使礼貌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旅游出行、文化市场、互联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有明显的改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果。要注重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以及礼貌城市、礼貌村镇、礼貌单位等各种评选表彰活动的标准,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自我的行动,以自我的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类礼貌发展史证明,任何一种道德观念,要被社会普遍理解和广泛认同,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和传承。要使“八荣八耻”真正深入人心,既要有集中深入的宣传教育,更要靠广泛长期的社会实践。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十三亿人民锲而不舍的实践,造就一个“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礼貌风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庭教育大讲坛观后感

全文共 164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次家庭教育培训学习,体会颇深。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太成熟的体会:

一 思想上,注重培养品德

1

待人诚实,处事踏实。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家里我经常告诉他,你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人有礼貌

团结同学 做一名好学生。

2 要善良,富于同情心。教育孩子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他的长相 他的家庭

他的学习成绩等有多么的不好,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伸出你温暖的手来帮助他,让他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经常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潜移默化中孩子就领会到其中的真谛,当遇到现实情况时他不自觉地会去这样做。

3

学会尊重别人。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尊老爱幼。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要尊重别人。对于辛辛苦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何止要尊敬,更应该是敬佩。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4

诚实豁达。为人诚实,不弄虚作假。拿出高姿态,以一种开朗豁达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绝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独生孩子的共性就是霸道,凡事总要占上风,这样走向学校甚至走向社会会很不适应,毕竟走出家庭没有人会刻意去让你或迁就你。让孩子明确这一点,自然会有所收敛。

5 规范孩子的行为。让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在与家长 亲戚朋友 同学

伙伴的交流中也能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告诉孩子一些为人之道。孩子很能摸透家长的心理,有时候会揣测着你的意图,试探性地看你的脸色行事,觉得家长默认,可能就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以后可能还会继续这样做。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把握好度,适时地提醒孩子,让孩子能明辨是非,长大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学习上,培养兴趣,善于引导

1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详细的 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帮助,一边实施一边完善。

2 培养学习兴趣。在给他提要求的同时,也不想给他思想上施加过大的压力,我告诉他“不求第一

只求尽力”。在家里要和孩子做好朋友,听听他的心里话,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思想,你才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3 树立自信心。在学习生活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教育孩子在我们以后的人生当中会遇到更多的挫折,树立自信心。只有以压不倒

打不垮的精神正确面对,努力想办法克服,我们才会生活地快乐幸福。

4

为孩子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知道该干什么,回到家里还要做作业。如果家长看电视或是在玩游戏孩子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我写作业你在玩?家长约束孩子也不会理直气壮。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或玩,你干点家务活也可以,起码孩子能找找平衡,再者不影响孩子。一块学习那不过了。

5

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要想让孩子爱读书,首先你也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多读有益的书就能长见识,明事理。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要赶上时代潮流多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家长端着书读,孩子也会效仿,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三 生活上,培养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息规律。教育孩子按时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定时起床 饮食 休息 学习 运动,合理营养,不乱吃零食,保证身体健康等。

2 自己事情自己完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自己收拾书包 整理书桌,自己穿衣 吃饭 洗漱等,并带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 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在学校内不追逐 打闹,发现坏人坏事及时以适当方式报告老师

家长或其他可信任的成人。

四 树立老师的威信

孩子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为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是我们家长所无法比拟的。孩子处事的原则,做人的道理,知识的获得当然绝大部分是通过学校

老师来获得。我们家长只有密切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庭教育大讲坛第十期观后感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她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我就深受其害,从小我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使得我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时候都不敢回家,所以从记事起,我的性格就比较冷,遇事都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我身边的人都认为我很难接触,直到我25岁结婚以后,才慢慢的有所改善。所以,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快乐无忧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我对孩子的引导略见成效,记得我女儿4岁上幼儿园时,就知道帮助老师安慰哭闹想家长的小朋友;上小学后,同班同学生病不能去上学,放学后,她主动去传递家庭作业;去年升初一后,她又主动帮助胆小不敢说话的同学,找班主任解决问题,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父母在要求孩子学会自律,不要总是玩手机的时候,能够想想自我是不是这样做到了呢?现在很多家长回家后,坐下来就是玩手机,一家人很少沟通,甚至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吵,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电脑,让他自己随便玩,慢慢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匆匆忙忙的写完作业,就开始畅游游戏中了,更严重的是一旦孩子上瘾了,就开始走上了撒谎,逃学的不归路,等你在想管教时,已经太晚了。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谨言慎行,对自我的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行。

(三)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冷处理

孩子做对了,我们要用心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罚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此刻教育专家都提倡多称赞,多赞美孩子,但是我觉得还要分什么事情,因为我这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我女儿刚上幼儿园学习写字的时候,一张纸写了半篇,我觉得孩子刚会写字,写的不错,就表扬她写的工整清楚,当时没有告诉她要把每张纸都要写满,从小不要浪费东西,以至于后来看她的练习本,几乎没有一篇是写满的,后来上小学后,这种状况才慢慢改正过来。这让我想到,如果在她第一次写的时候,我就给她纠正,后来也不至于在出现这种这种状况了。所以我坚持家长在称赞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的,因为一个习惯一旦养成了,改正是很难的。当然批评孩子就更要有度,如果批评过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变的叛逆。由于我的脾气比较急,说话语气比较重,有时急眼了还会对孩子动手。我女儿10岁以前基本上是批评教育为主,后来慢慢发现她不如别的孩子活泼,回家很少和我们沟通,甚至在三年级时,她班主任反映,孩子都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让我一度感到后悔,后悔不该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后悔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偏激。从此以后,我克制自己不管在多么生气的情况下,都要想到我这样说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改变自己的观念,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坚持以道理说服,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以前旧账,最重要的是我们说的话,要让孩子听懂听进去,而不是空泛的讲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你说任何道理她都听不进去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处理,让孩子在自己的屋里冷静,我们要再旁边冷眼旁观,看她的反应,等孩子觉得闹也没有意思,冷静下来的时候,我在去跟她讲道理,这样反而更能让她理解。

(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我们要先学会尊重孩子。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意见,其实不然,虽然孩子小,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有独立的思想,我们更要尊重她。记得女儿2岁的时候吧,有邻居的小朋友过来和她一起玩,看到别的小孩哭着和她要玩具的时候,我不假思索的把女儿玩具拿过来,给别的小孩,后来她就养成了抱着玩具不撒手的习惯,即使睡觉一拿下来就哭,我想那时候,我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伤害了她的自尊,我对她的不尊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逐渐的我学会了,做事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思,不能强加大人的意愿。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学习资料,我都会提前和孩子沟通好,就是去年上初中择校的问题,都是她自己决定的。让她慢慢学会有主见,能独立,从而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

(五)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

我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要求她,每天放学后必须先写完作业,再玩或者吃东西,周末才能看电视,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了。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只要我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理解。在劳动方面,家里只要能让她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她自己做,比如扫地,洗菜,收拾自己的房间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做什么,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刚开始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她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她干活,她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就不愿干了。而且养成劳动的习惯会让她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饱受疫情的困扰,在这个万众一心度过疫情的时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谓是为人民打上一针“强心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回应了民生的关键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和国家先后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形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以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不仅仅是达成几代法律人的夙愿,更是对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圆满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 物权法 合同法 担保法 婚姻法

收养法 继承法 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时代特点 顺应时代要求

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是此次编篡的亮点,具有极为深远的意早在1986年,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就明确规定了“人格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格权的定义不断丰富,隐私权

肖像权 名誉权等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

互联网成了一把双刃剑,个人隐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等现象层出不穷。法律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滞后性,当现行法律还不能有效应对,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格权保护需要。此次人格权编对生命权

健康权 名誉权

隐私权等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人格权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意味着民法典的横空出世对老百姓来说不仅仅是抵挡伤害的盔甲,更是奋起反抗的武器。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让以人为本真真切切的落实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之外还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活动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时代特点 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当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总是形影不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当民法典制定好后,司法者 执法者

守法者对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出台相应的解释 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就显得额外的重要,但这只是后话,就把一切交给时间,让我们一起去见证。

这一部盛世之典不仅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写满了14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将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11月4日,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去看了爱国主义电影金刚川》。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想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直到电影开幕。

该影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全景式地呈现了艰苦异常的战地氛围和战场上志愿军生死相托、上下同心、协作坚守的战斗精神。与其他战争片不同,故事的主角们不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但他们为在指定时间内让增援部队通过金刚川抵达金城,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筑建了“新的长城”。这一场战士与敌人间、修桥与炸桥间的“拉力赛”,展现出志愿军战士临危不惧的战斗姿态和无畏气概!

有一种感慨,尤其是从美国空军视角去叙事的时候,飞行员说了一句话,大地炙烤的味道,地面上全部是尸体烧焦的味道,一片漆黑,对于他今后的人生来说,犹如活在地狱,每每想起,都是一种窒息的感觉。

三次炸毁桥梁,三次合拢,当时间所剩无几的时候,为了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修桥的部队,抽调水性好的战士,采取肩扛手抬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人桥,作战部队快速通过,按既定时间到达了金城的主战场,从而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此片是为抗美援朝献礼的电影。影片采取三个视角,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发扬了我军打不死的斗争精神,一次次炸毁,又一次次修好。这些人那时候都不怕死,为了心中坚定的信念,无惧生死。

我很感念这种伟大,人生有个信念,并为此无畏生死是何其幸运,就连死都是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的背后是对祖国深深的爱,对背后的同胞深深的爱。

直至电影结束,我仍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但战争年代烈士们的精神不能忘却。何为“金刚川精神”,是铁的纪律、高效执行;是坚韧不拔、势必达成;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如管虎导演所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不易于被发现。如果大家走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事与家人们,总会有人默默奉献。”反观现实生活,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依旧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战士”存在,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劳任怨的付出着,而默默付出的人为什么又不能是自己呢?我们虽然身处平凡的岗位,但依旧可以凭自己的绵薄之力发光发热,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金刚川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这些反面案例,在思想深处对我触动很大。腐败变质,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最根本的还是内因,就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偏离了正确方向,导致私欲膨胀,背弃了党的宗旨,这使我认识到加强政治领悟、提高素养的重要性。加强政治领悟,提高素养是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途径,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屏障。一个党员干部,务必要防微杜渐,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忧心对待自我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自我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姿态对待自我的一职一责,不给腐败以可乘之机。

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审计人员,我觉得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谋大局,讲政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带头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跟党走、听党的话,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使审计工作始终与党同步、同心、同向。二是要塑公正,讲奉献。要忠实履职,提倡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创业精神,提倡永不满足、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三是要强修养,讲纪律。审计道德是审计人员的立身之本。要做到有德不失德,就务必恪守审计职业道德,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使命和责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要以先进共产党人为楷模,见贤思齐,持之以恒地加强自我教育,常怀律己之心,常修做人之德,严格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保持清廉定力,坚持与廉同行,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四是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道德高尚、业务娴熟。以崇高的追求、高尚的品德、高深的修养,来约束自我、锤炼自我,带动、影响身边的人,尽而提高审计工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力和影响力。

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以反面教材促进廉政建设,对制止腐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要以一次警示教育活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决心要把这次警示教育活动作为永久的警钟,长鸣在思想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越是伟大的时代,就越是呼唤榜样,越是需要楷模。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观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后,我深深被触动了。节目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通过各行各业的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每一个故事都看似平凡,却让人深受启发。

《榜样》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进行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讲述来自不同岗位的约10位中国共产党人在工作上的奉献、坚守、担当、创新与责任。在这部纪录片中,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生动的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风采,彰显了光辉党性,传递了满满正能量。特别是支月英老师作为一名山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讲台、奉献在讲台、扎根在讲台、服务在讲台,将毕生的精力和学识都无私奉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本来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她,还舍不得退休,要继续为大山里的孩子播撒文明的火种,耕耘教育的希望,谱写壮美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