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孔子的故事大全300字(经典九篇)

导语: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危险无处不在。对于那些面对危险的人,成功触手可及。下面是古代孔子的故事大全300字,欢迎参考!

浏览

6323

作文

151

篇1:篇古代德育名人故事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1202年,陆游之子子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吉州在赣西南,靠近井冈山地处偏僻。当时,曾任任书监的杨万里和益国公周必大当时都告老住在吉州,他们都是陆游的老友。陆子龙赴任前,希望父亲给杨万里和周必大修书--封,请们对自己多加照顾。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陆游也不例外。他希望儿子仕途顺利,又不愿意儿子依靠私人关系向上爬,便冷静地写了一首二百六十字的五言长诗,作为给儿子的临别赠言。诗中写道: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 "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汝但问起居,余事莫挂齿"。益公指益国公周必大,诚斋是杨万里的别号,陆游的用意是告诉儿子,益国公周必大名高位重,你见他也就行了,千万不要有所求;杨万里是位清白耿直的老人,你探望之时,莫要让他为你讨人情,以免败坏了他的名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300字:孔子的故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许多名人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虽幼年丧父,生活贫苦,但为了理想长期周游列国,就算当时的各国列强不接受他的思想,也仍然坚持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教育大众,以“仁”感化苍生,终得留名青史。正是这般坚持,不放弃理想筑造了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

伟大的思想家、进步的政治家——屈原

坚持要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等到他遭到排斥陷害,并料定实现自己的主张无望时,宁死不屈,最终以身殉国。他将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都溶铸他的诗篇中。“虽九死其忧未悔”的坚贞不屈,方才令他坚守情操,不得跳江自尽。这样无畏追求理想正是我所崇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

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支毛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曲突徙薪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做客,见主人家炉灶烟囱砌得太直,旁边又堆着不少柴草,便劝告主人说:“这太危险了,应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搬到安全的地方,不然,有可能引起火灾。”主人听了默不作声。

不久,主人家果然因烟囱溅火星失火了,幸亏周围的邻居赶来奋力抢救,才扑灭了大火。主人为了酬谢大家,杀牛备酒。酒席上,主人请那些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上座,其余的人按出力大小安排了座次,而那个劝告主人改烟囱搬柴草的人却没有受到邀请。

开席前,有位邻居对主人说:“假若当初你听了那位客人的话,就不会遭此火灾,也用不着破费办酒席酬谢大家了。现在,你论功请赏,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都应该作上宾,那位劝你防火的客人难道不也该请来作上宾吗?”

主人听了此话方才醒悟,赶忙去恭请那位客人。

——选译自《汉书·霍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大司马是楚国的官员,有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有80来岁,但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马赞叹老匠人高超的技艺。

老工匠听了主人的夸奖,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诉大司马:“我造了一辈子剑,我在20岁时就喜欢造剑。除了剑,我对其他东西全然不顾,不是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60余年。”

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钦佩他的献身精神。虽然他没有谈造剑的窍门,但他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达到一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的精神,哪有造剑不是又锋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精湛的技艺,丰硕的收获,事业的成功,都是靠专心致志终身追求而取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寓言,就是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寓意写成一个个故事,让人么去读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收集了许多寓言,让大家只要读一本书,就可以明白许多道理。

整本书中,讲的最多的就是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守纪律的海鸟》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一种海鸟,这种海鸟很傻,还很笨拙,但他们重视一群一群活动,很守纪律,一起飞,一起睡,就连吃东西也一起吃,从不争先,所以,没人敢伤害它们,可见,团结友爱多么重要啊。

此外,这本书还用《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不要把事干过头。用《亡羊补牢》让我们明白,做错了事,与其后悔,不如加以改正,做得更好……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故事,许多寓言,这都是古人智慧结晶,让我们去好好读一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故事二:孔子被问倒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

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从上面“孔子猜谜”中,我们应有两点启悟:一是学问(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要善于观察、分析、积累。若只是捧着现有的知识,坐而不学,将被社会淘汰。要不,孔圣人为什么会败在项少年的手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廉洁小故事8、不私一钱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