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思念屈原(精彩20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当到了端午时节,大街小巷就成了快乐的海洋。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端午思念屈原,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5331

作文

30

篇1:端午的历史典故: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全文共 376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有一个和端午节紧紧连在一起的名字。当您闻到粽叶的清香,当您听到龙舟竞渡的鼓角,也许您都会想起他,一个峨冠博带,在江畔行吟的背影。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敬重的爱国诗人。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对于屈原的死,我们或许会惋惜,难道诗人只能用死亡去回报他的故国?他不能象张良那般忍辱负重,伺机为楚复仇吗,他不能归隐山林,著书立说,为楚国留下永久的记忆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他只能以死亡的方式恪尽自己的忠诚呢?

探讨屈原自杀的三大原因

换做现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君主不接受劝告,国家是他一个人的,让他自食恶果好了,何必自杀?他是战国时期的人,战国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知识分子也许昨天是宋国人,今天就为齐国的国君效劳,齐国混不下去了,明天再去秦国也简单得很。别看这些国家整天打来打去,其实国境开放,基本是免签证。既然这样,屈原为甚么要投水自尽呢?

首先,他是楚国的贵族。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楚国和其它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它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

屈原著名的诗歌《离骚》,开篇就骄傲地自述了自己的身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帝高阳,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颛顼帝高阳氏。屈原说,自己的世系可以上溯至上古的颛顼帝,这和楚国的世系是一样的。他诞生在贵族之家,父亲伯庸抱着对他美好的期望,给他取名“正则”,字“灵均”。“原”也是他的字。因为原的意思包含平正开阔的大地的意思,和名“正则”互为表里。

虽然是楚国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国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它人可以离开,他却在感情上无法抛弃楚国,当祖国亡于秦人之手,他选择了以身相殉。

第二个原因,是楚国人对于个人生死和荣誉之间的独特观念。后来在楚汉相争中败给刘邦的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了。项羽当时也并非全无退路。史书上说: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有人说过:项羽的兵败自刎,其实也是楚人风气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仪。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国莫敖屈瑕曾率兵讨伐罗国,因骄傲轻敌而败北,结果他自缢于荒谷,而随从他的群帅们则将自己囚禁于冶父以听从楚王的刑罚。屈瑕曾多次为楚国立功,结果一次兵败就不能不自缢以谢国人。再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载,楚文王与巴人作战不利,回国时,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不让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顿人马去讨伐黄国,仗是打胜了,可惜回来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杀相殉。可见在楚国,即使君主丧师辱国也是不可以原谅的。又如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要他割地称臣。怀王至死不从,最后病亡于秦。据司马迁《楚世家》说,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国而同情楚怀王。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楚国人把荣誉看得比生死更为重要,自尊心很强,所以也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楚国的灭亡虽然不是屈原的责任,但屈原断不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做秦国的的降臣。

第三个原因,是屈原自己对于“美”的喜爱。《离骚》中,他用满目鲜花和香草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他形容自己的外表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又编织起秋兰佩戴在身”。又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就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让我的切云冠高高耸起,让我的佩饰长长垂地。内在芳香与外表光泽糅合,只有我光明的质量没有毁弃。”

品德的光辉和外表的鲜美一一相扣,不单是拿鲜花香草比喻品格,而且那些充满意象的生命力也确实渗透到了人格中,让后者更形象更直接的被把握到。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离骚》中创造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新的风格。用香草比喻品格,用美人比喻身为人臣的身份。这里就要说到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了。像上文中提到的,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和楚王有血缘联系。他对楚怀王的感情很复杂,一面对他有源于内心的忠诚和希望,一面又对他的昏昧有深沉的不满和惋惜。他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就是埋怨楚怀王偏听小人的谗言,不信任屈原的一番良苦用心。但他又不愿抛弃处境越来越危险的怀王,“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眼看就可以离开混乱的楚国,前往平安的乐土,却在最后一回眸间,感到悲伤和犹豫。

这是屈原在《离骚》中坦露的对于楚国和楚怀王充满悲剧性的内心历程。当时楚国只是危险,却还没有亡国,等到他写《哀郢》时,楚怀王已经在秦国的羁留中死去,继位的楚顷襄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没多久秦国大将白起就率军攻陷了楚国都城郢。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这首诗中得到异常深刻的反映。“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说的就是: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屈原的壮志与古国的山河一起破碎了,他的生命也随着礼魂的调子远去了。是什么将他逼上了绝路,是什么让他只能选择死亡?也许,我们能猜测出一些原因。可一切,都只能是我们的臆测,我们只能知道,他最终选择了死亡,让故国的江水成为他永远的归宿。悲愤的屈原应该不知道,在汨罗的涛声中,他的那颗赤胆忠心已伴着端午这个特殊的日子给了无数人心灵的洗礼。

屈原在江南的流放地听到国家灭亡的消息后,选择了怀沙投江,以身殉国,他的《怀沙》一辞可说是绝笔: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眼前浩瀚缥缈的江河让他感到孤独和绝望,虽然世界混浊,没人理解,但还有死亡可以安慰自己。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就此他下定了一死的决心。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五月端午话屈原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端午节又来临了,举国上下,上至显达下至市井平民又该掀起吃粽子热了,在民间家家户户的堂屋或大门上都要挂上艾叶或柳条以示驱邪逐龌,老人们还要亲手制作出各式各样精致的彩色香包和华丽的小手搓送给小孩子以图消灾辟邪,吉祥如意。

随着新时代的飞跃发展,50后、60后、70后的人们也许对过端午节的意义尚都清楚明了,而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估计大多比较淡薄和模糊。屈原是何许人也,哪代哪国的,端午因何要纪念屈原,学习他的什么呢?。。。。。。带着一串串问题,让我们不妨再聊聊五月五端午节,以唤起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不光要了解历史,而且还要牢记屈原这一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英名,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和不随波逐流,不与世推移的优秀精神和品质。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出生于春秋战国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他作为楚国大夫经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并曾参与国家法律的制订,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他的辅佐下,楚国曾一度辉煌,民运亨通,百姓安居乐业。但后来由于受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奸人的陷害而被怀王驱逐出首都郢都,过上了流放生活。在流放期间,渔父曾劝他要随大流,要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不要清高,但他表示宁投江而死,以死明志,也不辱自己的清白。最后在秦国大将白起攻到楚国郢都时,于农历五月初五日,他毅然抱石投了汨罗江而死。不仅如此,屈原还是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第一人,他的诗充满爱国主义情调,擅长浪漫主义笔调和手法,其中《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诗篇大多被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录,流传至今,仍然广为称颂。

不论从屈原的刚直不阿、主张正义、清高、不随波逐流、爱国等精神和品质上,还是从他的诗词留给后人的价值上来讲,其意义都深远而伟大,因此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时,从其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我们要去祭奠他,缅怀他,纪念他。

五月端午话屈原作文三

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 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忆屈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留给世人的感叹;头戴花冠,手持白芷,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美好形象。他纵身一跃,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名字——屈原

在勾心斗角的政治生活中,一个纯洁的诗人是注定要被排斥在外的。美政的理想是注定不会被昏暗的朝政接纳的。你不肯投机取巧,不肯迎合世俗,宁愿随流水而长逝也不愿放弃自己所崇尚的美德。

你的精神流传了数千载,你的故事为世人所传诵。再看看当今社会,每天都有不同的贪官被举报,看着那些惊人的数字,我不禁想,你留传给我们后人的精神哪去了?你通过死亡发出的控诉被多少人真正听到?有多少人是像你一样抱着美好的政治理想去从政的?既然是当官就应该有比常人更高的觉悟,不应在世俗中迷失自己,为了迎合世俗,昧着良心做那些贪污腐败的事。当腐败渐成一种风气,当官的在自己偷来的金钱名利中安然入睡,我们只能祈祷屈原的精神不要太早消逝。不知那些只顾享乐,不顾民生的官员,在今天读到屈子诗句时,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

端午节快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端午节代表的不是忙碌生活中的一天假期,也不是粽子的香味,更不是龙舟比赛的精彩。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却不知道古人真正纪念的是屈原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爱国精神。

阴历五月初五,我们即将迎来的不是一个节日的形式,是一个自我反省、信仰的坚持。我们庆祝端午节是为了表明屈原的精神还在一代代人的心里传承、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时空浩浩荡荡,风云席卷,延续了几千年!

千年风雨涤荡着民族兴衰,荣辱不屈,书写着传承的诗篇,

那是古老的国度一脉相承,恒久不变的优秀内涵。

那是华夏儿女共同战天战地,取得的光辉与灿烂!

而今,同样的节日纵贯长空,却历经千年,

而今,同样的血脉延续着那同样的怀念

每一年,在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日这一天,

粽香的氛围中露出人们欢快的容颜。

神州浩土之上,锣鼓喧天,由东到西,由北到南,

喝彩声中,龙舟健儿们热火朝天。

嬉笑的孩童齐聚一堂衣着光鲜,

倾听着老人口中关于端午节的渊源。

历史的尘埃卷起无尽风霜,好似时空隧道在向我互换。

我再一次踩着前人的足迹,走向原点,

恍然间,已徘徊在了遥远的汨罗江畔,

我向着江的对岸大声呼唤,

却看到了屈原那双深邃的双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多次地想起你:

你的悲戚的面容,

你的文采飞扬的诗句。

你在我心里久久徘徊,

却不敢诉诸文字,

只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不敢落下来。

因为那么多巧合,

我多么怕你的悲剧故事。

我俩名字中拥有一个相同的字,

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星座,

拥有相同的爱国爱民的思想,

我们还是老乡。

难道是你化身为龙,

而天地在孕育两千多年后,

让我在人间替你再走一遭。

君生在公元前,

我生在公元后,

穿越了两千年,

我是你的千古红颜。

你的旷世孤独我最懂,

你的横溢诗才我最赏,

你的天马行空我能想象,

只有天人合一的精灵才能与天地同唱。

看见你佩着长剑在汨罗江畔且走且吟,

执着地思考着治国方略和宇宙秘密。

风拂起你的乱发,

被放逐不能报国的悲哀苍老了你的容颜,

命运的坎坷不能阻挡你的激情澎湃。

《天问》问出了你心中的长久疑惑,

《离骚》吟出了你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让你泪千行,

千年泪至今闪耀在史册晶莹透亮,

洗涤着世人芜杂的灵魂。

端午节里家乡年年歌咏的招魂诗,

是否唤醒了你沉睡的魂魄,

让你想起了那个久远而让人痛彻心扉的往事。

你的才华和政治抱负被秦国的反间计击碎,

眼睁睁地看着楚国风雨飘摇地走向敌国的怀抱,

你心痛地对着规劝你的渔夫和天地悲吟: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

绝望的你不想看到祖国遭受涂炭,

对这个世界你已别无留恋,

无人能解你的努力、你的理想、你的孤独、你的深刻,

怀着满腔悲愤你纵身一跃,

只让干净的石头和清澈的江水与你为伴。

从此,

你的经典作品名垂了千古,

你的爱国情怀照耀了史册,

你的悲情故事感动了天下苍生。

冰凉的江水流走的是岁月,

带不走的是你温暖高贵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月端午话屈原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从家家户户飘出的粽子的清香也越来越浓了,竹叶与糯米的香气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在享受甜美的粽子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一个人,走在江边,脸上充满了忧愁。现在奸臣当道,江山就要毁在他们手里了!他想着,泪水肆无忌惮的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用力抹去。他早已下定决心改变这个局面,可无能为力。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如今却一败涂地。他累了,无助了,他知道他脚下的这片山河迟早会成为别的国家的领土。终于,他轻轻一跃,沉入了冰冷的水中。陪伴他的只有鱼虾和一首唱响千古的离骚。

在跳下去的那一刹那,他是否疑惑,是否还在为这个他所爱的楚国而担忧?

从此,汨罗江中多了一颗闪烁着的,不屈的心。

他有山一般的理想,海一般的胸襟,却无处施展。

但今天,我相信,他的精神一定会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展现出来,他的思想与精神也会一直传递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漂泊是一枚风筝

在疯狂的涡流中颠沛

没有一线希望

安慰我的忐忑

我的忐忑是一叶孤舟

在险恶的风雨里旋转

没有一支铁锚

维系我的泪水

我的泪水是一坛浊酒

在寒冷的泥淖中微醺

没有一丝烛光

温暖我的酸楚

我的酸楚是一头银发

在苦涩的秋风里飞舞

昨天是你的

今天是我的

消失在无助的夜空

我的夜空是一片漆黑

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没有一个微笑

承接我的叹息

我的叹息是一封家书

泛黄残破的家书啊

层层叠叠的每一字

都浸泡了无尽的离骚

我的离骚是一柄船桨

一柄沧桑低沉的桨啊

在平静的江面上急缓顿挫

写下一颗心的问候

我的问候是一抹新绿

一抹新香扑鼻的绿啊

在孤寂的荒漠中

挣扎出春意

我的春意是一行孤雁

一行归心似箭的雁啊

在湛蓝的天空上执着前行

刻划出一份美好

我的美好是夜夜长梦

那玉兔嫦娥的梦啊

抬头是明月

低头是故乡

我的故乡是一幅画卷

早也顾盼

晚也顾盼

每一眼都是乡愁

我的乡愁是一缕炊烟

在寂静的山坳里迷幻

让我枕着糯香

沉睡在凄美的端午

我的端午是一种期盼啊

梦中是端午

醒来是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佳节话屈原

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是一个正直敢于说真话的天真、幼稚和热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为何跳江而死?因为诗人不具备封建政治家的深沉、老练和冷酷。屈原这个文学家的天真、幼稚和热情与政治家的深沉、老练与冷酷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政治家起码的素质是撒谎说假话,除此之外还会随机应变,投其所好。

屈原算什么?按他的地位——楚国掌握昭屈、景三姓贵族旳三闾大夫,还担任过和楚王议论国事,替楚王草拟诏令以及接待外宾的左徒,应该属于政治家,但他缺乏政治家应具备的成熟、老练、冷酷,特别是不会撒谎,一味地直来直去的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明知楚怀王是个专横而自负的昏王,他却偏偏要为他办事,明知朝中靳尚,上官大夫公子兰一伙奸人联合排挤中伤他,他却偏偏要和他们较量,他的处境当然不会好。再加上楚怀王儿子楚顷襄王不大信任他,靳尚又在楚顷襄王面前挑拨诬陷,这样火上加油终于把他整下课送去湘南流放。

屈原怀着一腔委屈和悲愤独自一个人在汩罗江抒发他的《离骚》,一个渔夫看见他如此模样,便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么?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屈原回答说:“世上的人都喝醉了酒,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一个人是干净的,所以才被放逐到了这儿来!”

仅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屈原不是政治家,只能是位天真、幼稚而富于激情的诗人。政治家最注重的是含蓄和模棱两可。象屈原却一针见血地揭露腐败现实和龌龊小人当道的政体,怎么不遭那些腐败政体和龌龊小人的整治呢。难怪当屈原力劝楚顷襄王联络诸侯共同对抗秦以洗雪楚怀王被秦国囚禁而死的耻辱时,靳尚乘机在楚顷襄王面前造谣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你么?他对别人说‘大王忘了秦国的杀父之仇,是不孝;公子兰不主张抗秦是不忠。楚国的君臣全是不忠不孝之人,国家很快就要灭亡了’”

楚顷襄王本身就是个昏君,听到这些话如何不气,立即下令将屈原革职流放。

端午节纪念屈原,不得不让人反思,想想中国知识分子一代又一代的遭受政治迫害的悲剧,像屈原这样真正有灵魂的知识分子,是思想主宰的个体,不会人云亦云,趋炎附势,上下钻营,而是少有的唯能可贵的独立人格,也就是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硬骨头精神。但是现实中知识分子一旦露出强烈的个性都是政治家所不能容忍的。

翻开历史,知识分子从政的悲剧就显露无余:孔子郁郁不得志,司马迁受宫刑,嵇康被司马氏所杀,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被迫出家死在佛寺中,程子昂死于县令之手,王昌龄被刺史所杀,李煜,是中国古代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是他把词从“诗余”的,狭窄的,浮华的 “花间派”中突破出来,显示出词在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上的强大能力;可以说,没有李煜的词,宋代的词就不可能那样快速地高度地繁荣和发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首《虞美人》堪称中国诗词的千古绝唱,类似美不胜收的作品使李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然而,他在政治上是个极端的弱者,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个国君,最后也被押往开封囚禁。

还是谭嗣同说的透彻:中国两千年来的政体是清一色的秦王朝专制政体,统治者全是祸国殃民的大盗,两千年来的学说,是荀子的哲学,全是坑害人民的鬼话……

知识分子的历史可以说都是遭受权力摧残折磨而用鲜血写成的历史。

难怪当今真正做学问的人逐渐变少,而把做学问当作做官的敲门砖的人越来越多,就连从事教育多年的都朝公务员队伍钻。吹喇叭说假话的无骨、软骨、奴骨越来越多,否则不会出现学术腐败,不会大学行政化,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鱼肉百姓的“蚊子”“蛀虫”。

如屈原老头子知道,他恐怕会捶胸顿脚口吐鲜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忆端午,思屈原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汩罗江边,徘徊的你内心充满矛盾与无奈。忆当年你如此为国为民,想拯救在水深火热中的楚国,毅然于朝堂之上公然顶撞楚王,力主联齐抗秦,楚王却听信馋言,将你赶出都城,流放至此。而如今大好河山已毁于一旦,看着秦国大军的铁蹄一步步在国土上践踏,国土一寸寸地沦陷,痛兮、哀兮。此时此刻心中的悲痛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那狂风暴雨懂你心知你情。

江水汹涌,拍打岸边,唯有《怀沙》是你的心声,“……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你就这样以身殉国,纵身一跃,就此离开了我们,去寻找你心中的光明公正之地,去实现没有完成的抱负。

你就这样离开了,你可知道我们有多么的伤心吗?多少人在汩罗江边为你流泪,多少人在汩罗江中寻找你的身影,为了让你不被鱼儿打扰,人们在江里投放下饭团。你的《离骚》、《怀沙》等也成了惊世之绝作。

你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每逢五月初五端午之际,飘香的粽子和江上的龙舟寄托了我们对你的思念,而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更让我们为你爱国之情而感到无比自豪。也为你在黑暗时没有寻求到伯乐而感到惋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1.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500字

2.又到端午——忆屈原的作文

3.端午节的屈原传说作文

4.端午节的由来屈原600字

5.端午节屈原传说的作文

6.五月端午话屈原的作文

7.忆端午,思屈原的作文

8.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

9.端午节作文:关于屈原的传说600字

10.端午佳节话屈原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思念家乡的句子

全文共 332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下面手小编收集端午思念家乡句子,欢迎阅读。

1、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2、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3、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4、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5、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6、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我们所记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刚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7、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8、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9、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10、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11、蜇居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的……但,我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娘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12、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13、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14、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15、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候。

16、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17、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18、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19、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20、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21、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22、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23、如今,离开故乡,离开奶奶已经四年有余了,四年中的每一个端午,都没有能品尝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但是每一次一拿起买来的粽子,甚至于一看见粽子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奶奶包粽子是娴熟的动作和粽子那甜润的清香,且挥之不去。

24、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25、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26、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到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着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百缕炊烟。

27、离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节时,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头。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亲人,又都萦绕在我的眼前。

28、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29、故乡的炊烟象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30、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亲爱的奶奶。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肯醒来。

31、端午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

32、端午节的宗子啊,你的每一粒糯米都是被浓浓的化不开的爱所浸润的,都凝聚着亲人的爱与祝福。你的片片粽叶把亲人暖暖的爱意所缠绕,上面的纹理似乎在诉说着美好的祝愿。是你带来了能享受全年的幸福……

33、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觉思乡。

34、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35、长大了,离开家,去了外地。再也没有端午节采艾蒿的机会了,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而且永远的离开了我。自此,名叫艾蒿的植物,它在我心里和杂草一样,无一用处。

36、这首小时经常唱的儿歌,每每到端午节时就想起来,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37、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38、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39、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40、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41、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42、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43、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44、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45、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46: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47: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48: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49:杯酒过汨罗这个耐人寻味的已然离我们远去,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

50: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纪念一个远古的英雄

先民们创造出了这个节日

还发明了棕子

那棕子里包裹着岁月人生

让我们品味

有时候会怀念那个赛龙舟的时候

一伙人站在高墙上

看着河道中百舟竞渡

每家门前依旧悬着菖蒲

依旧挂着艾草

耳朵脑门上依旧会被涂上了雄黄

可是有些习俗我们只是变的习惯

那远古的传说还有谁记住?

棕子还是那么香甜,这节日还是飘散着五味草的味道

记忆悠悠的回到童年

脖子上挂着一串网兜

网中挂着一串蛋...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

初三吃螺,

初四插艾挂蒲,

初五抹雄黄

也许远古那旧日的传说已经暗淡的时候

在沿海一个我的家乡

还保留着所有古时的习俗

一些东西经过岁月沉淀

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

端午是为了纪念一个楚国人

也是为了纪念一种不屈

现在这种精神渐渐少了

我们也会渐渐的忘记了节日本身的味道

只记得那种闹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忆屈原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当每家每户的屋子里传来一阵阵粽香时,端午节便来临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乐乎。

吃着味道鲜美的粽子,读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后来因才高气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进谗,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其文笔委婉含蓄,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楚辞。后继者又有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汉人刘向将这些“骚体”作品整理成书,这就是影响后世几千年中国人的《楚辞》。在文学方面,屈原产生的影响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屈原流放后仍不忘国家兴亡,日日思念着祖国和百姓。当得知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时,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自尽而死。他这种爱国爱民、宁死不屈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啊!这种人格又岂是那些争权夺利、搬弄是非、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所能相比?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在两千多年前,一位怀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单徘徊,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饮酒消愁,一位志向高远的诗人在江边独步吟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鲜美,更品到了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我读《离骚》,读到的不只是其中语句之优美,更读到了屈原等一批批爱国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一颗忧国忧民的火热的心!屈原的名字将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传颂,成为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执著追求于理想的精神食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键词1:屈原放逐,端午肇起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78年,汨罗江边,屈原又一次遭到放逐,披头散发面对那滔滔江水独自神伤。一老渔夫问:“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何以至此?”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被放逐。”——端午节,“端”即“初始”,端五即为“初五”,五月正为“午月”,遂有“端午”。

【深读】老渔夫说:“所谓的圣人,就是要随波逐流,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不能固执地对待事物)。”屈原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听说人刚洗完头,一会要弹下帽子,刚洗完澡一定会抖抖衣服,我洁白的身体怎能受世俗的污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忆屈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家早饭吃的粽子,因为过端午节了,然而,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吃完早饭,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学包粽子。在包粽子时,我不断的在回顾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首诗赞美了屈原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学作品似匕首锐利的深刻内涵。倡导其为国捐躯,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时代传扬!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唤醒了当时民众的敬仰之情,以后每年的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古以来顾炎武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从古到今有无数志士仁人立国为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广大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现实生活中,仍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拿跨国贩毒集团来说吧,他们明明知道毒品的危害,媒体屡屡曝光类似案件,但是这些人却无动于衷,真是令人气愤!

妈妈看着我发呆的样子,手中拿着的粽子迟迟包不起来,喊我一声,我才从沉思中解脱出来。

同样是人,同样是华夏民族的子孙,屈原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祸国殃民的家伙当千刀万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忆屈原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还有好多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习俗。我们这里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吃粽子。

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楚国有位爱国大将叫屈原,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为楚王献计献策,一切为老百姓着想。楚王听信奸臣的话,把他削官流放,在流放时,屈原听说楚国被敌人占领,楚国灭亡,百姓遭难,他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江边,纵身跳入江中。楚国的百姓知道了,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吃的是粽子,纪念的是屈原,颂扬的是他爱国爱民的精神,我们要发扬屈原的爱国精神,从现在起,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人生失落的年月流不尽你心中的血泪,

或许,诗情喷涌的时间也换不来你脸上瘦削的阳光……

太多的厚意哟,才让你宣布“路漫漫”的百般无奈的慨叹,

太多的愿望哟,才叫你血色的生命融进了啼哭的汩罗江。

荆楚大地一直哭到附近的潇湘,

泣血的日子,让全部神州从此黯然神伤…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叫做了端午

这叫作思念,思念是一种崇高而巨大的想像。

你的橘颂你的离骚你的九歌你的九章…

流不尽你的悲哀你的惆怅。

你让楚辞浪漫民歌通常在中华大地唱响,

你让毕生的遗恨连同自己一同消逝,淹没进汩罗江。

我不知道,封建时代的土壤葬送了多少你这般诗意的文人,

我不知道,当今的红尘,还有多少文人还在压抑着豪放无羁的思维…

愿我蠢笨的诗作,能化作你身边的一缕轻风,

愿我残次的白酒,能祭出你春夏秋冬一切日子的明净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佳节话屈原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年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目前,屈原的作品已译成多种外文,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五月端午话屈原

全文共 168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端午节作文素材:家乡的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送年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大声呼吁,乡亲们啊,端午节的战线再不能拉长了,否则就要超过春节了,那还成什么体统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到这时,才遏制住了端午节继续发展的势头,否则,家乡人一定会把端午节弄得比春节还要隆重。由此可见,端午节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乡的端午节象征着播种,象征着希望,所以仍然与屈原无关。

其实家乡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过端阳,就如他们把春节说成过年一样。尽管说法不同,但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过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难过年年过,那么过端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条苦难的长河,偶尔在长河中拾起一小瓣精致的贝壳或者到银河采撷到一丁点星光,以此来点燃乡亲们播种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为一种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只是,过了这些节日之后,他们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在他们求索的空隙中,忙里偷闲度过的这样的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作文素材:又到端午——忆屈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屈子颂

掬一捧汨罗水,

她甘甜清凉,

溢满粽香。

生生不息的龙子龙孙,

聚拢在端午时光,

祭奠不朽的屈子,

到处是凝泪的面庞。

手捧滚烫的角粽,

包进去的是一腔悲壮!

掬一捧汨罗水,

她醇如琼浆;

柔似雄黄,

那是诗人屈子留下的华美篇章。

刚直不阿的屈子,

忧国忧民的屈子,

你的眼里充满了悲伤,

你的《离骚》演奏出唯美绝唱;

你的《天问》和《橘颂》,

你的《九歌》与《九章》,

都是文学史上非凡的标榜!

奔流不息的汨罗江,

在中华大地上荡气回肠,

深吟浅唱的汨罗江,

你接纳了数不清的角粽,

你承载了道不尽的画舫,

不知道,

你能否让屈子的心,

不再哀伤?

拿起笔吧,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引领我们奔向希望,

在诗人的节日里,

尽情张显诗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