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举例说明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优秀20篇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教学内容丰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4991

作文

138

socialnetwork社交网络对人的影响大学英语作文

全文共 1527 字

+ 加入清单

Social network: connection and isolation

A social network, said by google, is a social structure made up of a set of social actors (such as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and a set of the dyadic ties between these acto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we unintentionally found that t QQ, Microblog, etc. have altered the landscape of social interaction, particularly among young people.

What‘s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network, connection or isolationDifferent person has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 social networking is a soci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different complex social connections of individuals or groups. Connected by similar values, interests, or certain bonds in reality, social networking links various people together, making the world much smaller. The friends that you can make are another one of the many benefits to social networking online. However, some people hold the opposite view, purporting that social networks are more like mutual isolation networks that detach people from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with one another and make them less human. Even, if individuals cannot learn to interact and develop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outside the narcissistic, soap opera-environment of the social network, then society is in for some major trouble down the road. In general, we should appropriately use social networks, to maximize the use of its advantages. For ourselves, we should improve ourselves quality, enhanc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network.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依托写下水文,提升自身写作能力,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避免教学中的许多误区(如最常见的命题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实践出真知”,老师自己动手,才会懂得评价学生的作文,如果一个题目写不出,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如果一个题目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了方向。这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2.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教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第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范读优秀的文章,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作文比赛,在竞争中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提高。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轻松、容易地完成写作内容,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写作题目,使之赋予文章趣味性和生活性,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流露于文字之间。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趣味,并使之把感情抒发出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协调性强的集体活动,如拔河比赛、足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在活动结束后可要求学生描述对活动的认识,或者是对伙伴的认识,抑或是对集体的认识等等,同时教师在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多使用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生动与活泼。

4.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切身体会到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开启创新思维。如自己坐车回家,自己去看医生等,通过接触社会来开启学生对事物的思考;通过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开展义务劳动,积累劳动的感受和素材;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积累学生的游记素材等等,切身融入生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5.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优秀的作文是具备创造性和真情实感的,小学生写不出好的作品,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创造精神、缺乏想象力、知识积累不足、生活体验不足、情感投入不丰富等。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写作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如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小型辩论会等,这样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评论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感受到写作的不同思路以及借鉴别人的优美语句,进行加工再创造并恰当地用于今后的写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得以扩宽、知识得以丰富,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结语

综上可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完善写作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自信与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愿意表达、善于动笔,为以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网络语言糟蹋了传统吗议论文

全文共 1756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著名国学专家李敬一教授,做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时,痛斥现在网络上出现的不规范用语及火星文。李敬一认为,如今网络语言泛滥,从不规范的潜词造句,到不知所云的“火星文”,充斥网上,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5月20日《楚天都市报》)

虽然记者在李敬一教授的名字前加了那么多吓人的定语,宕子我仍然不得不说,教授先生,你错了,网络语言并没有你老人家想像得那么厉害,它糟蹋不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你老人家断错了案,糟蹋了你老人家心中神圣的祖宗和传统另有其“人”。你老人家真不愧为“四大名嘴”之一呀,平常习惯了信口雌黄倒不打紧,可在学术问题上,说出的每一句话却都得有充分的理据支撑,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李大教授不会不知道吧——你老人家说网络语言糟蹋了传统,可有什么实证依据,另外,传统被网络语言糟蹋过程的运行机理又是什么呢?

宕子我之所以认为网络语言糟蹋不了咱的祖宗和传统,首先是因为网络语言流行的范围有限。网络语言虽然有向网络之外扩散的趋势,如一些80后、90后的写手在写作中大量使用这种不规范的语言,但其主要传播渠道仍然只是在网络上,而且使用人群主要也主要只是部分青少年。在日常交流中,如果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就会发生交流障碍,因此,就算那些追赶时髦,标新立异,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青少年,在这种场合中一般也不会使用它——在大部分时间,他们所使用的还是正常的汉语和汉字。何况,就算将网络语言视为一种“语言污染”,可任何语言体系都象水体一样,对污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当水体遭到污染时,在一定限度内,都能凭借“自然净化”的作用,恢复到污染以前的状态。而且,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进行交流——如行话、黑话、暗语之类,就属于这种语言。这类语言具有与网络语言类似的特征,也经常侵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本交流与口语交流实践,似乎也并未见得已经糟蹋了我们的祖宗和传统,由此看来,网络语言同样不会。

此外,作为描述和建构世界的工具,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会催生出新的语言。在此意义上,语言是时代的镜子,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语言的变迁中,存在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那些适应时代需要的,表现力强的词汇往往会沉淀下来,成为民族语言传统中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而那些已经过时,或表现力比较弱的词汇则会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或通过改变其意义及用法而生存下来。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种可能被李敬一教授视为“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的新的词汇和用法的不断冲击,为每一种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字体系的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当前,整个中国正处于文化大滑坡的时代,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确实也同时被糟蹋了,但传统文化被糟蹋的原因绝对不是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同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病态的果实。与器物的传承不一样,文化的传承其实是一种“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性过程,即通过对传统文本的重新解读,使传统文化在每一代人的头脑里获得再生,以应对现时代新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最需要的能力即是创造能力与思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危机”往往也就是该民族创造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萎缩、衰退——甚至缺失——的危机。

法国作家与思想家邦雅·曼贡斯当在《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里说:“思想乃万事之本:工业,兵法,以及所有的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运用思想。它是它们进步的原因,通过对这种进步的分析,它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如果专横权力试图束缚它,道德观念就不会再健康,实用知识就不会再精确,科学发展就不会再活跃,兵法就不会再进步,工业就不会再有新的发现而繁荣。人类生活最高尚的部分如果受到攻击,很快就会感觉到这种毒害作用逐渐向最遥远的地方蔓延。你以为你只是剥夺了它某些多余的自由,或者删除了某些无用的虚饰,实际上你那有毒的武器正好戳到了它的心脏。”

到底是什么玩意剥夺——甚至扼杀——了国人的思想,并进而“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还是留待李敬一教授去细细地研究罢,宕子我才疏学浅,且人微言轻,缺少足够的话语权,纵使略有发现,又能如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的影响初中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似一缕清香,让人心情舒适;似一米阳光,让人心境开阔;似一阵微风,让人忘却疲乏。语文它悄悄地来到人们的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四处都有他的身影,不是吗?

两棵高耸笔直的竹子,把根坚定地扎在岩石的裂逢中,不管何方刮来怎样强劲的风,你却是傲首挺立在风中。望着眼前不屈不挠,性格刚毅的竹子,板桥深为感慨,随即吟出千古绝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啊,你的精神面貌不正是板桥的真实写照吗?看似平凡的你,却蕴藏着深厚的语文哲学。

一条大河,毫不松懈地向远方流去,水流日夜奔腾不息,是那样的湍急。水儿,你停下来,和我说话好吗?你什么也没说,可我已知你拒绝了我,你的路在前方啊!此情此景,怎不发人深思。于是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话,道出千万人心声。水儿啊,想不到,你永不停息的脚步里,还有这般深奥的哲理!

在深秋八月,狂风怒号,卷走了自家屋顶上的茅草,无法御风。回到家后,风止雨来。天空乌云密布,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从空中坠下,从屋檐上漏下来滴得床头无一干处,这漫漫长夜又该如何度过?杜甫无法入睡,面对风雨,他大声呼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惊叹,这一千古名句是从中平凡的风雨中得来,呵,雨儿,你竟是这般神奇,我过去怎没发现?

寻访着古代骚人墨客的身影,我渐渐发现,他们的大作不都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题材的吗?他们留心了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语,才留下了万古垂青的不朽诗篇。几棵劲竹,一条大河,一场风雨,他们在景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我不再羡慕他们高超的水平,我知道,只要我用心观擦身边景和事,多思考,往景、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我相信,终有一日,我也会和他们一样成功。

同学们,来吧!和我一起去观察生活,发现语文,让语文充实我们的生活。在学习的道路上有语文相伴,我们将不再孤独,我们的生活将会多姿多彩,让语文在我们人生的画卷上添上潇洒的一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网络语言议论文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一、网络语言之利与弊

1.网络语言之利

(1)创新性。网络语言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变体,它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

首先,表现在内容的创新上。在网络上,新词不断出现,如“E网情深”(同“一往情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菜鸟、版猪、网虫、黑客等等。除了这些新造词,很多现代汉语中原有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只是原来的词形被借用,词义却完全不同,旧瓶被装了新酒。比如“恐龙”和“青蛙”都是大家熟悉的词,但在网络语言中,二者是贬义词,前者指长得难看的女子,后者指长得难看的男子。其次,表现在形式的创新上。如网络上出现许多“一字词”:“控”、“亲”、“雷”、“宅”、“闪”等。

(2)简洁性。网络语言虽然简单,但意思明显,容易理解。比如“打酱油”一词,意思是“不关我事,不予评论”。原来人们说“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是用来说明自己的年龄不小了,但“打酱油”在2008年被热炒却和年龄无关。“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记者对一位广州市民进行了采访,那位市民无意中的“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立即成为网络热词。后来,人们要想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谈论某事,或者表示自己和某事无关时,均使用“打酱油”代之,简单明了。“打酱油”,也是一种态度,是指网络上不谈和自己无关话题,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3)形象性。网民们将字典上的一些生僻字挖掘出来,赋予新的意义,用以形象地表情达意。如:“囧”,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本义是指光明,通“炯炯有神”的“炯”。但在网络上“囧”字的新义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他们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或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和“囧”字几乎一道流行于网络的还有“槑”字,由于该字是用两个“呆”字所组成,醒目逗趣,因此在网语中形容人不仅呆,而且“很呆”,又称“特傻”。

(4)幽默性。网络语言的幽默特性使它能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网民用戏谑、戏仿、反讽等后现代手段解构传统语言,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词语,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幽默性的特点。

2.网络语言之弊

(1)低俗性。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网络词语很粗俗、轻佻。像“WBD(王八蛋)、TMD(他妈的)、NQS(你去死)、SJB(神经病)、蛋白质(笨蛋加白痴加神经质)、1487(你是白痴)”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网络词汇,会使他们用语失范,道德失范。

(2)随意性。网民们为了标新立异,忽视对正确字形的选择,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如把“的、地”写成“滴”,“尴尬”写成“监介”,“亲爱的”写成“亲耐的”,“有没有”写成“有木有”。有些网络语言在句法上也较随便,随意倒装句很多。如:“他郁闷呢那天”,是把本应前置的时间状语后置;“今天高兴我”,则是主语后置;“……先”、“……都”构成的状语后置句式在网上被广泛使用,新浪网站的新闻中,就有“给个理由先”这样的新闻标题出现。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会混淆青少年对规范汉语的正确认识。

(3)短暂性。有些网络词语,也许在几年前,还荣登年度网络语排行榜,但仅仅过了三五年,就很少有人提起。而且,有些词语只是一些事件的简称或缩写,例如,躲猫猫、范跑跑、犀利哥、正龙拍虎、做俯卧撑等。只有了解了那些故事,才能明白这些生造词的意义,而这些故事是有时效性的,几年后新成长起来的人群,不再知道这些故事,当然也就不明白这些词的含义,这些词也就不能再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网络教学利弊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1646 字

+ 加入清单

A couple of years ago, individuals can only take courses at real schools. In other words, only when they go out to schools by themselves will they have lessons which they want to have.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education mode, 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 means that a student just needs to have classes sitting in front of a computer at home, which appealing to lots of people.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online teaching has its apparent merits. First and foremost, shared resources online are accessible to all people, which costs a little at the same time. This feature brings about significant benefits especially to those who fail to afford that many courses at real schools. Secondly, online teaching makes it come a reality that one is able to study at the best pace suitable for him according to his own schedule. Last but not least, studying at home without going out is much more comfortable as well as convenient to busy peopl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Meanwhile,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online teaching also has demerits that cannot be dismissed. For one thing, online teaching, not like face-to-face teaching, lacks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using teachers not to receive feedbacks from students in time. For

another thing, for people who are poor at self-discipline, learning online at home will be a less effective way since they are easier to be distracted by other things. Besides, all of online teaching courses are ready-made rather than custom-made, that is to say, it is troublesome to be flexible when changes are need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习惯对人的影响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1、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故事。

(1)好习惯能帮助人们赢得宝贵的机遇。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主设计师想:只有把飞船交给这样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说的是成功从好的习惯开始。

(2)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结论: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由此可见,名人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向他们学习,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养成好习惯,一定会成就我们的大梦想!

过渡: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坏的习惯,却可能遗祸一生。

2、坏习惯带来影响

(1)《都是坏习惯惹得祸》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2) “小和尚的剃头刀”

古时候,寺庙里有位小和尚,在出家前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出家后,师父和师兄弟们一直提醒他,可是他从不当回事,依然是“丢三落四”。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打扫寺院、提水砍柴之外,小和尚也想学一门手艺。于是师父就安排小和尚学习剃头。

师父告诉他:“你每天拿一个冬瓜来练习,练到能在冬瓜上施展各种剃头方法,再安排你去剃真人。”于是,小和尚就天天在冬瓜上练习剃头,练了一天又一天,好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剃冬瓜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可是师父却发现一个问题,小和尚练习剃头都是抽空进行的,在剃头过程中,经常有事需要他走开。每当别人叫小和尚走开的时候,他都会把剃头刀扎在冬瓜上面,等办完事回来以后,再抽出剃头刀继续练习。

这个问题,着实把师父吓了一大跳,于是他告诫小和尚,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做了,小和尚答应了师父。可是等师父下次再观察他时,他仍然这样做;而且据师父的多次观察发现,小和尚每次都是这样。师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和尚,每次小和尚都对师父说:“不要紧的,这只是习惯而已”。师父严肃地对小和尚说,“你的这种习惯到时候没准会出人命啊!”看到师父生气的样子,小和尚安慰道:“没事的,师父,你不要担心,等到真为人剃头时我就不会这样了。”

一日,师父决定让小和尚给他剃头。小和尚毕恭毕敬地把师父的头刮得亮晶晶的。就在小师父剃完头,师父刚要开口鼓励他的时候,小和尚顺手就把剃刀扎在了师父的头上,可怜人脑不比冬瓜,这样一刀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过渡: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网络语言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不少人在写作与交流时总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有人讲汉语时还夹杂着英文缩写字母。就此现象,你班进行了一场讨论。请根据下表提示,客观地介绍讨论情况及发表你的观点。

40%同学认为60%同学认为 你的观点

有点荒诞;听不懂; 形式活泼,使语言更有趣, ....

破坏汉语的规范与纯洁, 有助于表达思想

对学英语毫无用处

注意:

1. 可适当发挥,但不要逐句翻译;

2. 发表你自己的观点;

3. 词数:100左右。

4. 参考词汇:荒诞的ridiculous

One possible version: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re is a kind of language called Web language. Some people even speak Chinese mixed with English letters. Our class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it.

40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 is kind of ridiculous. In their opinions, it is useless helping people communicate or learn English. Besides, it will ruin the Chinese language. However, the others, 60 percent of our class, are fond of the Web language. They think it is helpful in expressing themselves. What’s more, it may make the language more interesting.

In my opinion, it’s not a good habit to use the Web language. It may be popular as some people think, but you may also make yourself misunderstood.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近些年,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因为中考压力,对语文学科不重视,平日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积累少,阅读素养差,思想水平低,表达能力弱,在写作上反映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主题不鲜明,描写不具体,讲故事不生动,不会构思立意等问题,所以作文成绩总是在30-40分之间,无形中使语文总分降了20-30分,这怎能有竞争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初一时,因为学生负担不重,所以在作文教学上我主要以日记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每日见闻、学习心得、读书感悟、仿写片断、生活随笔等内容要求学生每日写,要求做到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内容充实,情感真切,有一定的写作速度。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颇有收获,不怕写了,半小时能写400-500字,语言也较流畅。

到了初二,功课多了,学习繁忙了,我将日记改为随笔,一星期写二至三篇,内容随课文和生活而定,学生生活阅历少,感悟少,加之作业多,写作态度不端正了,随笔字数少了,内容空洞了,书写也越来越凌乱了,加之我工作繁忙,批阅的次数和评语少了,学生的写作停滞不前。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的临近,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越来越迫切,在课时紧的情况下,我每星期安排一节作文课,前一天或当堂命题,布置08年中考作文题,并进行构思立意选材的讲解指导,有时还念范文让学生模仿,通过十多次的训练,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觉得话题作文有话说了,材料作文会立意了,命题作文也能出新了。但毕竟生活阅历少,认识水平有限,积累少,要写出立意深刻有见地有个性的文章不容易。学生写作的质量和积极性仍不够高。

所以我想,要想提高,首先要抓学生阅读,多读书,多感悟,多模仿,才能如源头活水,给作文教学以生机和活力。可给学生定期推荐好文章,引导学生欣赏评价,既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二,紧扣生活,多给学生启发引导,交流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来加强作文的思想性和个性表达,来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新意。第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要求讲解加入具体细节,做到细致生动,能引人入胜;适时在班上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第四,平日注重对学生进行就材料提炼观点、概括故事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第五,增加作文批阅的次数和激励性的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第六,增加作文面批指导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第七,增加训练次数让学生多写多练,以提高写作速度。

总之,只要在主观上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提高的!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的影响

全文共 3719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大国并不等于网络强国,网络强国需要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仅意味着网民数量的超大规模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将网络应用转化为经济生产与国家治理的超强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设网络强国战略影响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从网络大国走向强国,不仅是一个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也是世界发展的福音。经过2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网络用户大国。世界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既看重中国网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也评估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在全球形成的深远影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网络强国道路,提升执行力,就必须清醒地看待成就、问题和影响,从而保证看得远、走得正、踏得实。

随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的提出及其战略路线、步骤、举措的逐渐明晰,网络强国建设进入以执行促实效的新阶段。中国网络空间建设在经历了跟随、参与之后,正在进入主导阶段的新起点。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看到已有的成就,立足世界网络用户大国的基础,也要看到与网络强国的巨大差距,将其转化为不断奋发图强的巨大动力,更要正确认识网络强国建设的世界性影响,为中华民族崛起营造更加良好的全球网络环境。

一、看到“成就”,网络大国地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

从1994年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网络大国。就网民数量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和移动用户数均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就网络活跃度来看,中国网站访问流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在中国最常使用的25个网站中,中国自身网络公司产品已高占92%;在全球网络访问量排名前20的网站中,中国有7家上榜;全球使用最广泛的10个社交媒体网站中,中国就占据了6家。就网络经济规模来看,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成绩喜人。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万亿元;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有四席,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在短短20年时间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政府主导下市场配置资源的现代化发展结果,是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发展道路的结果,也是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结果。如果说超大的网民基数以及不断提升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网络空间技术水平构成了网络大国的基本要件,那么随着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对网络空间技术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在网络空间还将获得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直面“问题”,现实差距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巨大动力

网络大国并不等于网络强国,网络强国需要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仅意味着网民数量的超大规模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将网络应用转化为经济生产与国家治理的超强能力,以及为维护自身安全而享有网络治理规则和治理目标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目前,中国距离网络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从网络空间发展平均质量上来看中国只处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之列。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全球排名86位;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信息科技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就绪指数(NRI)全球排名62位。联合国经社部2014年《全球电子政府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全球排名70位。透过国际网络空间发展水平的三项权威指标不难看出,中国在网络整体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其次,中国网络核心技术能力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网络安全保障任务艰巨。一方面,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西方技术,没能形成完备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产业优势,通过研发和定制各种网络攻击武器实现网络监控、网络攻击和网络威慑。试想,如果在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的情况下,我们所建的网必然是“没有防范的网”,是易窥视和易被打击的“玻璃网”,加之我国网民个人信息素养发育的不够成熟,我国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无不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欺诈、泄露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之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仅就网站来看,2013年,我国被篡改的中国网站数量为24034个,较2012年增长了46.7%;被植入网站后门的中国网站高达76160个,其中政府网站有2425个。面对国家网络安全、网络经济安全、网络社会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等如此广泛的信息安全威胁,我们尚没有形成足够的安全保障手段和能力。

此外,中国在有关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及全球治理规则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一方面,在话语上高调宣扬“先占者主权”原则下的网络自由行动,以期为其信息战、网络战开辟道路和提供法理依据;另一方面,在国际战略上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涵盖网络空间战略、法律、军事和技术保障的网络防控体系,以期不断巩固并改善其自身对全球网络空间事实上的绝对控制。2012年美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明确提出如果美国的网络受到攻击,可以像政治、军事和经济受到国外攻击一样动用武力对对方进行打击。同时,西方国家还频繁启动贸易保护安全壁垒,2012年美国对我国华为和中兴进行的长达一年的安全审查,问题的焦点无关产品价格也非质量,而是信息安全。我们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将始终面临着网络监管与网络自由的价值对立、既有大国的战略猜疑甚至抵制,以及我们在网络空间的能力尤其占领网络空间制高点的能力和实力还非常有限的严峻现实。

三、正视“影响”,网络“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网上“新丝路”

显然,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需要既有的物质条件支撑,更需要主动构建和积极争取。中国超大的经济体量和网民规模,决定了我们成为网络大国的前提条件,也决定了中国的任何一项决策变化都会对世界造成事实上的影响。中国离不开全球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也离不开中国贡献。2014年初,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时,小组组长习近平明确提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习总书记在中美元首会晤、巴西国会演讲等多个国际场合明确提出建设构筑“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网络治理体系。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首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一系列世界级网络盛会上接连发出“中国声音”,进一步阐释中国网络治理的立场和主张。

建设网络强国,有助于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塑造中国国际形象。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这是今天中国政府对网络社会的科学判断,也是中国政府对当今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样的判断与承诺彰显了中国正在改变内向型的政治视野,中国正在“由一个注重经济利益和传统安全利益的独善其身的发展中国家转向一个注重发展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兼济天下的‘负责任大国’”。对内负责,就是要让全体中国人都享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承诺有助于提高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助于赢得国内民众对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外负责,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网络安全与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这一视野转向不仅有利于中国掌握对外关系的主动权,改变过去在网络空间一味机械应对的被动局面,而且有利于消除国际上将中国网络政策和行动视为“中国威胁”的疑虑,从而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和平、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环境。

建设网络强国,有助于改变网络空间不均衡现状,创建全球治理新秩序。当今世界网络空间的基本现状却是,一边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制度、战略等综合优势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占据着中心位置,收获着巨额经济利益和强大政治影响力,另一边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网络空间处于边缘地位,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其信息主权、网络安全还时刻处于被侵蚀和攻击的危险境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络空间的后起之秀,中国建设网络强国,首先会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网络空间能力差距逐步缩小,一方面消解网络空间目前这种不均衡发展现状,改变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一超独霸现象,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坚定他们对网络空间后发优势的信心。其次,建设网络强国,中国必将更有力量团结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全面变革,更有效地参与网络空间价值观的建构、网络空间行为标准的制定以及网络空间国际议程的规划,将“和平、安全、开放、合作”这些中国珍视的价值原则和“多边、民主、透明”这些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政策主张纳入新秩序构建之中,规划一个让多数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技术、软硬件资源暂时处于劣势的行为体都可以从中受益的全球网络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全文共 5777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毕业班教师煞费苦心,准毕业生们疲于应对,作文成绩总难以提高。面对小考、中考、高考的改革中对作文教学的日渐重视,对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途径的探索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想这是每个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真正想了解的东西,我愿意以自己长期从事毕业班作文教学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我以为,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已经走进了作文教学的误区。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的付出,很可能做的是无效作文教学,用的是无用功。学生们在作文课堂上无助的眼神和无力举起的笔,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挣扎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

1、无主动性。小学毕业班上下学期,语文教材安排了十四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这些项目是:缩写、看图作文、一封信、漫画类作文、“快乐的时刻”或“难忘的教训”、写一个人、自由作文、读后感……、20年后、童年趣事、我发现了……、调查报告、假如我会克隆、难忘的人与事,仅此而己,很多严谨的毕业班语文教师严格按照这十四次作文任务进行作文教学,殊不知,做得越好,就越有可能固步自封。我们都看得出,这十四项作文训练内容空泛,虽具有大众性,但缺乏鲜明的个性,缺少能力提升的层次性。可以说,被动地学作文,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极有可能陷入作文教学的泥沼和围城。

2、无目的性。也有毕业班语文教师看出六年级作文教材的局限性。他们高举旗帜,冲出作文围城,却面对茫茫荒野,不知何去何从。是呀,不训练那指定教材,训练什么?是另选作文教材,还是自编教材,这是很让人举棋不定的,是很折磨人的。确实很多老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性地指导学生训练。今天训练“写人”,明天就改成“叙事”,这周“写信”,下周“写景”,随意而为,学生弄得晕头转向。

3、无趣味性。其实,从学生角度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写作文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趣味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会高涨的。而他们笔下的作文也一定是枯燥无味,了无生趣,缺乏灵动的生命力的。当作文的教与学没有了趣味这个润滑剂,它的动力会越来越小。缺少了内在动力的作文教学是注定涌不起美丽的浪花。

4、无力性。或者称为无支撑力。我们知道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非作文因素。比如字词掌握、写字、标点、卷面等等。很多教师重视了对学生作文审题能力、作文方法运用能力、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而对那些非作文因素往往无能为力。没有了这些支撑点,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架构在沙盘之上,很容易坍塌,作文成绩自然就很难得以提升了。

5、无效性。或者它是微效性,肤浅性,不深入性。很多老师好不容易选好一个作文训练题目,进行了精心批阅,针对性指导,精心比谰,认真评讲,却也仅止于此,一次作文训练宣告结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这样进行训练,这显然是不够的,效果是不够好的,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要知道,作文训练的资源开发远不止于此,有些被浪费了。这也是个误区。需要我们走出来。 二、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的八个策略

1、知识性。一个小学准毕业生,是需要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写好作文的。虽然说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从幼儿园、一年级至五年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来增长见识的,当然还有六年级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虽然,也不是说小学毕业班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知识性的提升完全无能为力,我就尝试了以写两种读写方法:(1)每天三读。选一些美文,让学生早起大声朗读一段美文。傍晚十分钟轻读一篇佳作。晚上入睡前就着床头灯看一会儿精美的文字。这样不但增长了文字积累,而且培养了语感。(2)每周一记。每周来让学生看十篇好文章,不局限于小学生作文选,儿童文学、世界名著、中国作品、卡通画作均可涉猎。只看作文选容易偏食,那些经过家长与编辑老师层层修改的作文早已失去了小学生的灵气,不值得大读特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兴趣的书籍出发,扩大到相近的方面,乃至更广,“五谷杂粮”都是作文的维生素呀。然后让学生作五篇读书笔记,可以是读后感式的,也可以是摘抄好词好句方式的,还可是编内容提要式的,下周一上交,教师应浏览一遍,尽量评高分,学生会越来越有兴趣做这件事。我的学生多年来坚持做这一点,并为一这方式取名作“采蜜本”。这一方式得到家长支持,一个家长在儿子笔记本上书写:“密蜂采蜜,我采佳句”,以勉励孩子,试试几周,相信孩子的知识悟性会得到提高,而作文需要知识来丰富。

2、素材性。作文是需要材料来建构的,材料从哪里来,上面说的阅读是一个途径吧,阅读积累到的相似的素材能构成我们的写作选用素材。但是真正的大素材库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假日呀,周末啊,去外地旅游,甚至每日上学前、放学后,到家前屋后走走看看,也是很好的深入生活的做法。我们会发现,走到大自然中,会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可贵的生活馈赠。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值得我们去辨识,去观察,去回忆。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会记下许多素材于脑于心,在写作文之时材料就会信手拈来,文思就会喷涌而出。写作教学的素材性,还可以表现在作文指导中所讲的故事,所做的游戏。二者都提供了写作素材。尤其是写作游戏,作为课堂上刚刚发生的生活,让学生记忆犹新,写起作文来自然言之有物,笔下有神了。

3、趣味性。这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儿。不仅对小学毕业班学生重要,对任何一个年级学生学习作文来说也都重要。小学生对待作文的畏惧心里,源于作文教学的单调古板,不会变通,趣味索然。对症下药,当然是让作文课生动起来,让学生兴趣作文起来。为了增强小学毕业班作文课的趣味性,很重要的做法是:1、注意语言的幽默性。2、讲写作事故。3、做写作游戏。在我的作文指导课前,总有一个写作故事揭题激趣的环节,针对每一次作文训练题目,我总会选择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精彩故事,通过生动讲述,引人入胜,揭晓写作任务。学生听故事之时聚精会神,深深被吸引,趣味性上来了。课堂进行之中,在学生稍感困顿之时,安排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让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妙趣横生,这是非常有趣的。这些写作游戏均与本次作文题目有关,与重点训练项目相连,既可以作为课堂上调节精神之用,也可以写入作文作为重要素材。譬如,学生在《千足虫》游戏中,扮成蜈蚣前进,既培养了动身能力,协作精神,也让学生更有趣味地参与写作。

4、示范性。小学生写作文,从模仿开始,是一个正确的途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决定了他们是善于模仿的,是长于模仿的。所以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念范文,确实对学生具有示范性,这对包括六年级在内的小学生来说都是有效的。有的人认为这对毕业班学生来说效果不大,这不对,毕业班学生同样需要追随者(范文作者),并且渴望超越他(她),范文对他们来说更有挑战性。有老师不敢在自己班上念范文,据说一念完范文,班上学生所写的这次习作,十有八九是要雷同的。这很大的原因要归咎到教师没有进行作文引导,学生无力可借,无法可依,只好跟了范文去模仿去写,甚至去抄袭,这不是学生的错,多半过失要算在教师头上。一个好的毕业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不但要有专门的写法指导,更要让范文成为载体,向学生传递素材,融入写法。这样,范文才成为真正的示范性作文。对待范文,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1)去作文选中选一篇恰当的。(2)自己写一篇下水文。(3)让优秀学生写一篇下水文。(4)从作文选中选用的一篇教师进行修改后加以运用。相信,用其中最适合的一种方法诞生的范文,一定极具示范性,学生的习作源于范文,高于范文,这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从模仿能力到发挥个性特长相结合。在我的作文班上,一篇同样的范文能够带动学生写出各不相同的佳作。

5、方法性。很多语文专家希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要讲过多的作文方法,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不要讲“比喻”“夸张”一类的术语给学生听。我知道他们强调的是“教无定法”,“作文也无定法”。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与运用那种不必知道叫什么法的方法。这就显得遮遮掩掩了。我认为,既然还是有必要将方法授予学生,就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让学生知道方法名称又如何,让学生明白方法的全部不更好吗?不必担心方法概念的深奥难懂。我的做法是将比较深奥的术语、方法,用自己的理解消化后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给学生听,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举例来说,在作文手法授予方面,凭这样观点,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小学作文教材中涉及的六个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反问、设问、排比。还多讲了40种手法,它们是:拟物、借代、引用、层递、插入语、反复、对偶、示现、呼告、离析、抑扬、摹绘、移就、舛互、互文、象征、错综、倒装、回文、拈连、复说、婉言、双关、共用、顶真、通感、衬托、仿拟、类叠、对比、插注、转类、撇语、缺略、列锦、简缩、移时、感叹、对举、警策。事实上,学生们在我通俗的传授当中知道了手法的概念,在我例举的有趣例句中明白了该手法的特点,在妙趣横生的仿造例句比赛中品尝到了创新的喜悦,在课堂发言、口语交际与作文训练中享受着运用的乐趣。手中有法,心里不慌,学生们更加轻松地驾驭方法,应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题,是方法让他们信心十足。当然,我也让他们记住一句话:“没有最好的方法,如果有,那只能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得最恰当的方法。”

6、互动性。如果认为作文就是学生一个人的事,过分强调独立作文,学生会觉得非常寂寞,这是很糟糕的。不要让学生觉得,对于他们的作文,家长无能为力,老师高高在上,同学退避三舍。大家都爱莫能助。为什么不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呢?为什么不让他们互向伸出热情的手呢?让安静的写作课堂热闹起来,让学生互动起来,这是很有趣的作文法。互动会带来新鲜感,会带来乐趣,带来竞争意识,产生好强心理,产生写好作文的推动力。这互动性,既可以体现在现场作文后,让学生相互传阅,互相评改,自评自改,看谁的文章受欢迎,谁的人气指数高(即被评论的次数最多)。也可以将这种互动蔓延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借阅同学们的作文继续互评,继续建“楼”(每一条评论可以说是建一层楼房),也可以让邻居、家长参与评论中来。你想,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阅读了多少篇作文——而且是产生在他们同学当中的作文,不是作文选中被编辑老师改得面目全非的那种所谓的优秀作文——收获该有多大呀,等他们拿回自己的作文,看到了别人的美言,看到了别人的逆耳忠言,对自己的修改是大有裨益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其实应该说“文章不厌百回评”,评是改的前提,纳百家之言后,哪怕只改一次,也是最大地利用了这一次作文训练的资源啊。

7、周期性。在我的作文训练,中每周是都要进行一次作文指导,进行一次作文讲评的。一周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是有周次性的,也有周期性。一般说来,我将相近的作文训练项目集中在几周之中,完成训练之后定期测评,再转入下一个专题训练,这样便于学生比对,便于学生掌握专项作文知识与技能,从长远来看,这个周期就更明显了。辟如我教三年、四年级时,会提倡初学作文,可以奔驰,学生作文写得很具体是受我表扬的,因此他们越写越长,进步很大。其实进入五年级,可以考虑在某一段时间内,规定学生作文不能超过两页,不能超过600字,这样在一个限字的框架内,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只有比质量了。这样就进入一个更加重视作文质量的时期,所谓从量变到质变了。升上六年级上学期,又可以放宽篇幅,字数不限,于是学生就进入一个追求写得又有字数又有质量的周期。“长——短——长”,从量变到质变,这样周而复始,是很容易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产生梯级提升的。在六年级,也可以分小周期进行这样的训练。此外,还有从课堂作文到课外作文再到课堂作文的周期训练,可以有不限时作文到限时作文再到快速作文的周期训练。我们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每周最重视的一项作业就是作文,当进入不限时作文周期时,我会特意选周一指导作文,这样,他们会绞尽脑汁用一周时间精心经营出一篇美文。待进入限时作文周期,特有的考场氛围和竞争性,又逼迫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将一篇现场作文完成好。周而复始,学生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8、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是对老师、同学提出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的课题。对教师而言,尤其是毕业班语文教师,按部就班,过于呆板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任务显然是不够的,每一周的作文训练也不能老调重谈,冷饭生炒。就我而言,很重视一周一个创意,一周一个点子,一周一套方案。这个创新的点子可能是我从用一周时间,从办公走路,到吃饭睡觉冥思苦想出来的,也可能靠某个灵感的闪电击中大脑所致。无论如何,从这种创新点子的产生到完善成一个作文指导教案,都是我很享受的一个过程。毫不夸张的说,一周的构思,半个小时的编写,两节课的指导,是我一贯创新作文的原则。体现在批改作文上,创新也是让批改大量作文本永远保持新鲜活力的源泉。有时,我从第一本到第五十六本的批改,有时将作文分优中差三类进行批改,有时随机抽取作文本进行批改,饶有趣味。作文评讲课上,大抵每个老师都有欣赏佳作这个环节吧,也可以创新啊。除了从头念到尾的赏评,也可以先选取一段美文作导语吸引学生再念全文,还可以先念一半作文再问学生情节可能怎么发展然后念下去对照,其乐无穷。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创新之处,可能是一个手法的恰如其分的运用,可能是一处细节的精妙描写,可能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绝佳过渡,也可能是一个匠心独运的开头、结尾,哪怕是一个能点亮我们读者眼睛的题目,都要予以表扬。这样,学生在作文中,立意会创新,选构会创新,构思会创新,表达会创新……创新无止境,可以说,创新让学生的作文永远向前。

综上,我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与“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谈了我对小学作文尤其是毕业班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纯粹是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仅是一家之言。但是,这些做法是我长期坚持的,也是被我的无数学生证明是有效的。但愿这些还嫌粗糙,未加以严格理性提炼的私家经验能够给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一些启发与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还有,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经过证明的有实效的作文教学法,一定要坚持,再博取众长,为己所用,就是最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了,因为最适用的就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要有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为丰富并完善学生写作语言,抵制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教师可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1培养学生的语感

传统汉语词汇丰富、语言精炼,并且具有音乐美。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等蒙学书籍都是韵文形式,讲究平仄,琅琅上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使学生逐渐积累大量的词汇,丰富他们的语言,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其写作时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诵读训练,定期向他们介绍一些诸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文质”俱佳的优美诗词和文章,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仔细体会文字的意境美、音乐美,以及汉语字词运用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书读百遍”之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了正确、规范的汉语语体习惯,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2循序渐进地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6]由此可见,字、词、句、段、章之间是互为联系的,而现代汉语字、词、句运用多变,结构复杂,各语言单位较之传统汉语联系更加紧密,作文教学应当重视组词、造句、写段、成章的训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诗词积累词汇的基础上,先进行造句、仿句训练。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事物范围、重要程度的变化、感情色彩等不同的角度造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段是由句过渡到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重要的一级语言单位,是不容忽视的语言训练。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造好的句子进行扩展,在其中加入一些合适的动词、形容词,综合运用一些恰当的,诸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句子,使其扩展成语义丰富的段落。如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可以引导学生仿造,运用自己积累的词汇,将其扩展成段。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将写成段落合理布局,最终集结成文。通过作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全文共 249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 )盾画龙点( ) ( ) ( )充数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有进行一段话的描写的,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也有学生是以替换词语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会分别将“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等词语放进原句来理解!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分类布置作业:

(一)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挑战题

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提示:可补充以下几点:

(1)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2)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3)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2、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3)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网络影响弊端英语作文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Talking about Social welfare

A fair society must take special care of the poor,the sick,the young and the old ,because they can‘t earn much money like others.But they belong to human being.Their lives must be protected by the society .So the modern society must build a Social Welfare System to help them .

The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one that “recompense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amoumt of labour expended”.The system ensure everyone must get the lowest base of food,medical service,house,clothes and so on.If a country is more developed ,its Social welfare system must be better .

[网络影响弊端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364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矗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句,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语,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全文共 1900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愧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7日)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aoeiuyw

2周(9月8日-14日)

教学内容:mfdtnl复习一

3周(9月15日-21日)

教学内容:gkhjqxzcs

4周(9月22日-28日)

教学内容:zh,ch,sh,r,复习二,ai,ei,uiao,ouiu

5周(9月29日-30日)

教学内容:ieueer

庆祝国庆

6周(10月8日-12日)

教学内容:复习三

7周(10月13日-19日)

教学内容:aneninun,angengingong复习四

8周(10月20日-26日)

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7日-11月2日)

教学内容: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期中考试

10周(11月3日-11月10日)

教学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11日-11月17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12周(11月18日-11月24日)

教学内容: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3周(11月25日-12月1日)

教学内容:比一比,有选商场,菜园里,明明

14周(12月2日-12月8日)

教学内容:误文园地四,我会拼图,我多想去看看,雨点

15(12月9日-12月15日)

教学内容: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周(12月16日-12月22日)

教学内容: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17周(12月23日-12月29日)

教学内容: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18周(12月30日-1月6日)

20至完周期终复习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网络语言议论文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你做好准备了吗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刍议论文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特区是一个移民城市,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语言不同程度地带有方言色彩,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备,录放机、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应有尽有。特区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来自各个方言区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掌握以至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教材和教法等都适应特区的实际,适应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以下,笔者从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有关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一、语文教材的现代化1.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就语文教材来看,由于很多课文历史较久,思想性太强,语言的差别也较大,远离学生的生活,不适宜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名篇及外国文学名著占有不少的比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名著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疲于疏通文字障碍,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难得闲暇去学习写作手法,况且这些不朽的名著的写作手法也绝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的时间就领会得了的。那么,能否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有着指导写作意义且易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文,就成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特区语文教学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保留了人教版教材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并适合采用现代化教法的课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2.教材形式的现代化书本是传统的教材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但这种形式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且形式单一,显得呆板,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传统的教材形式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使用诸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轻松、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编写适合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特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深圳市电教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各种教学软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软件把教学、练习、批改、考试和有趣的电脑活动融为一体,既帮助了教学,也帮助了学生学习。这些软件已成为了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手段,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教育学等科研成果,在继承以往合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掌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深圳特区的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整体改革的同时,大胆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特区的一部分小学已实行双语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母语和其它课程的同时,像学习汉语一样地学习英语。双语教学法可以早期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发育,减轻儿童长大后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法,切合深圳的实际,为1997年香港回归创造了条件,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要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多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能够操作现代电子设备的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意识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优劣,发扬优良传统,摒弃陈旧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正确运用现代化手段,使语文教学适应特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应该是开放的,现代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接受现代意识的广阔胸怀和视野,有丰富的学识,有教学改革的胆识和能力。

目前,在深圳特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学历日趋提高,大多数小学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教师则不乏研究生乃至博士、教授。这就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当然,深圳特区的教育并未满足于高学历。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近年来,深圳市教育局不断地组织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和各类进修班(如电脑培训、英语培训、教学法培训、双语教学培训等),为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深圳特区开展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绩,初尝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果,同时也坚信,语文现代化教学必将在深圳乃至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蓬勃地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46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个命题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被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规范着人,具体的人总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所谓人的文化属性,是指人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系统需要而实现系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特点。统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人的生存价值目标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从充饥到美食,由性交到爱情,人总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显然,在人的系统需要中有一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支配着它,虽然这种完美的尺度是发展变化的,但却是在满足任何需要时它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既是人避祸趋福本能的升华,又是人关于“我”的意识在诸种关系中愈来愈凸现,要求全面发展的自觉度愈来愈鲜明的表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就是趋优意识,由于它对人的需要的支配,不仅增强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强了需要在活动中的动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会长期地重复前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与旧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重建适应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内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统的趋优意识。为了趋优而创新,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使人自身获得了历史的、现实性的自由,并日趋逼近那种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真正自由。其实,被人的“受动性”所引发并激扬的人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这一基本的文化属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当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绝不仅仅是一个本然的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当然的价值判断的命题。因为人们虽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但由于人在以对象化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的趋优意识,这就使其创造不可能不改变那些不再适合需要的一切社会形式。这样一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优化而创造新的生存方式的历史,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的基本文化属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个体,其生命样态,必然具有某种优化的特色。这种追求生命样态的优化,既是人的心灵(精神)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属性最具个性特征的展示。

“为了趋优而创新”虽然是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属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其有着清醒、自觉意识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人的发展程度这一问题。判断人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所确定的意义世界及其对此的自觉状态。人对自己确定的意义世界的自觉状态特别重要。确定意义世界容易,对其能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并能在新的高度上发展、提升其意义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发展程度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构成其难以逾越的历史的屏障。

我们从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属性是“为了趋优而创新”,谈到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出人的发展程度问题,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

阅读是为人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的

从文化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个体生命轨迹的交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样态交往中,阅读──交往的一个基础层面,是主体与对象互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对对象的认知、理解、把握和运用。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历史活动中,都要通过交往、阅读,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圈。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有两种相对稳定的“居民”:一种是直系亲属(所谓自己人)、“有意义的他者”(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另一种是与主体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物”,如农民的土地,知识人的研究手段。通过交往、阅读确认对象属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们大都会将其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成员。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总是处于不断地组合与优化之中,从这种组合与优化中能够见出主体交往、阅读的层次和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进而在其实际的生存中,把优秀图书作为自我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员,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人的阅读虽由于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服务的。就一般的阅读交往行为来看,主体生存自觉性高者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选择(能够作为阅读对象的,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一种目的与追求)──阅读对比(特殊交往中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适度吸纳后的整合(有意无意间的一种内化过程)──再次进入待优化状态(期待新的阅读交往行为)。学生一旦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自觉地将优秀图书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这就意味着优秀图书将伴随他终生,并为其生命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特别是,由个体阅读引发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评价性阅读,不仅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特定的公共领域(这是主体个人社会文化圈得以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群体性的相互交流中,锻炼了主体言语交往中重视论据的优良品性(在评价性的互阅过程中,要使自己的评价令他者信服,就必须持有难以辩驳的论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理性来说,极为有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后,便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较为扎实地体现这一理念,有必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精神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作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里的后一个“人”字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状态;再就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还须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就是立足于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意义的他者”。如果说,人是通过和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中的话,那么,师生间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它应视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有的则侧重于人文性,凸现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教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约。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都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抽象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地结合语文的词语、文体、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教学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建议。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构成的教学环节的构想。时下教师们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构想教学环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作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构想作必要的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构成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易调动人的内部积极性(心劲儿),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需要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1.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2.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3.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阅读教学来建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教学境遇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人的智慧,是其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生成)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有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像公开教学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较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期能坚持这样的教学数次,构成一条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的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构想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缓求突变,务求渐进;不求完美,但求进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它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真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缓求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地进步。这不是保守,这是务实!

[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身前背后,总能听到学生说:“我不喜欢写作文。”究其原因,皆因作文很难。课堂上,单纯依靠老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如何使学生会写作文一直是我反思的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作文指导也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假如,学生写作文也像玩游戏一样投入,一样有激情。那么,学生将会感受到作文课的幸福、快乐。这也是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语文老师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潜心研究如何把情境引入作文课堂优化学生的心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作文,写作文。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这一直是我反思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作文教学。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支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如我教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时,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