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俞樾的著作(精品20篇)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要让阅读成为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俞樾的著作,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4665

作文

70

《文化苦旅》著作读后感启示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的是新版的《文化苦旅》,旧版的因某些原因成了众人连年恶语倾泻的对象,但即使如此它仍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获得了许多荣誉,于是有了新版的《文化苦旅》。我不禁想到,如果哥伦布当时发表了日心说,是否能实现科学战胜神学的转变。但布鲁诺的下场告诉我,从个人生命角度看,哥伦布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世人皆知杭州之美,但很少人知道,杭州的这份动人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创造的。不管是多有才的白居易还是苏东坡,在杭州面前都首先是一个水利工程师。杭州长官钱镠,为了保存完整的杭州,忍下顽泼傲气,不与强权开战。由此观之,今人对环境保护的思想深度远不及古人。看到因为核污水排泄引起的争执,看到温带国家因极端天气晒熟海滩贝类,我想,我们也应学学古人,念念杭州宣言了。

“即使是巧合,也是一种伟大的巧合。”从余秋雨的这句话里,我看到了一种大气的、使人心折的,对历史和对文化的尊敬。在道士王圆箓对莫高窟进行破坏性的整改时,在斯坦因将融贯了三大文明的莫高窟文物带走时,余秋雨先生字里行间的惋惜和恳求令人动容。他这样说:“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左思右想,最后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我想,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感是我们人区别于低等生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数千年的人类进化里,我们人类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套文明体系,将不同的人或物联系在一起。“人本是散落的珠子,文化是柔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从青铜铁器到琉璃瓷瓦,从以叶蔽体到霓裳羽衣,中国的文化泉流从不间断。我们用数千年的时间去沉淀文化,同时也在用相同的时间去与文化共舞。通过余秋雨先生的手记,我读到了文化人的坚守与长情。他们的力量穿过时空奏响,那样铿锵有力,使我潸然泪下。

在袁隆平院士去世的那一天里,无数的人民自发地为他送别,无数的人民为他悼念。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这一句话,我于是懵懂地明白,使中国成为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的,不仅是有意识的传递,还要这个民族的胸膛有一把火,不绝地燃烧。同时我也看到,不是所有的人,胸腔里都有这样一把火焰。文中,作者也描述了蒋孝琬这样一个对于“背叛文化”几乎没有感受和心灵煎熬的人物。他生不知年月,死不知归处,却在敦煌石窟文物外运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这落差,谁都只能叹声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书里,余秋雨先生有时用文化讲述故事,有时用故事引出文化。跟着他的墨迹,我仿佛也游历了大山大河。在喀什,我跟着一群考古学家为这昆仑第一城跪身;找苏东的旧路,用文字为这位可爱的诗人平冤;看见那座见证了太久历史的废井的冷眼;赞颂那位既能做出重大国事决策,又能演算欧几里得几何学,还能一天射猎三百一十八只野兔的康熙皇帝。每读一处,就收获一处。

纵使很多人认为这本《文化苦旅》比起旧版的来说主观性更强,但我读来也仍感惊叹。它向我展示了文化的神采奕奕与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化苦旅》著作读后感启示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文化苦旅》这本书,可能有一部分人读过这本余秋雨先生的著作,那接下来我对这本书的描述和看法,就当作与你们想法的沟通,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那么我希望接下来的推荐能让你对这本书留下印象,也希望你能够捧起这本书去细细品味。

首先我想先让大家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余秋雨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考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撰写的系列散文集,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中国境内景点和一些标志性建筑,也写到了一些自己的所见所感,可以说是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游记,但是他在描述这些建筑和地点时,用一些情感方面的故事来向读者展示这些建筑和地点背后的历史痕迹,可以说是一本描述文化历史的书,因此,这本书名为《文化苦旅》,正好反映了这本书的主要写作内容,旅行所见的建筑和地点,引出自己对文化的看法与见解,这本书还有一些人文方面的内容,例如巴金百年,以及为妈妈致悼词等,我认为作者将这些内容也归于这本书,展现的是他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家人、朋友对他的影响。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内容。《都江堰》这一节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世人皆知万里长城,但细细想来,都江堰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万里长城的实际功能历来并不太大,而且早已废弛,都江堰不同,有了它,让汗涝无常的四川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而且他永葆了青春,一直延续至今,其主持修建者李冰的精神也一直被世人传颂,《道士塔》、《莫高窟》两节,让我看到了华夏文明的兴衰,写出了历史的深邃苍凉,这两节内容都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用一些现代人物描绘出莫高窟中的画卷、壁画被一些愚昧的人以及西方列强盗走的历史,深深表现出作者对莫高窟的破坏、文物的丢失的痛心。在《宁古塔》一节中更是描述出晚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以及追崇严酷立法的历史。余秋雨先生在书中说:“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在山水中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让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山水及文化的双重洗礼,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而我在这本书中也看出了一些中国落魄时一些人的无可奈何。在受到苦难时一些文人不甘于命运,用自己的才华来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生百态也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让读者对此有所深思,以史为鉴。

“纵是一片废墟,我们也要看到历史所赋予它的真正意义,用他来激励自己,警示自己。”

我相信《文化苦旅》这本书的含义不仅仅只有我所领悟的这么多,我更希望你也可以来读这本书,有自己对这本书的见解及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作文

全文共 4441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活着的马克思》最后以"伟大的人格"为题,从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的学习精神、无谓的斗争气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挚的革命友谊,真实地再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通过品读马克思的故事,确实如作者们所说的,能使我们对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谓奋斗终生等人生哲理会有新的感悟。马克思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就在于:"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点滴中见高尚,平凡中见伟大,马克思熠熠生辉的伟大人格,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活着的马克思》的作者,年长者83岁、年轻者63岁,平均年龄73岁,他们讲述马克思的故事,更多地融入了他们的人生感悟,也更多地包含了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实情感。读毕《活着的马克思》,我相信读者们都会有同感,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懂者才能述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二)

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著),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恳请赵老师斧正。

正如这本书的出版说明所言,该章节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论证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依次更替的必然性,从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还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了国家和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同时还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提出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他们还根据自己发现的历史规律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世界,然后通过指导实践活动来改变世界。首先,唯物历史观基本原理的产生是历史的、对各种观念批判继承的产物,它能够逻辑严密地给出人类社会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进而预测到下一个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同时,唯物历史观的产生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质变,它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各种观念、思想和概念,在论证了"物质决定意识"之后,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在这一历程中,"这些被捧上了天的、毫无用处的废物弥补了历史发展的不足".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出发点。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个人互不依赖,仅仅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所有者通过物的形式,即通过货币统治非所有者".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即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自身的发展。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无产阶级)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使无产阶级的利益成为了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其使命在于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样一来,"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

以上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下面谈一下本人在通读之后,结合社会现实所作的思考。

先谈私有制(它以某种形式客观存在)。在上层建筑层面,客观的"公"退"私"进(抓大放小,管理层收购等)以及《物权法》的出台说明了私有制以某种形式获得了确认和发展。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劳动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力量",个人自由只是在某个阶层(比如企业管理层)才存在。既然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公有制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迅速发展壮大很难说不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无产阶级的交往和联系是否得到加强。"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以我在国企的工作经历来看,工人的联合体——工会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跟党委、行政相比较,工会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很难保障工人的各种权利。正因为如此,下岗、分流、降薪、非正常的加班这些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生命的过度耗费更加深了我对"劳动是谋生的手段"这一论断的认识。

再次,谈一下生产力的保持。"只有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既然竞争和扩大世界交往能够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我们不难理解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并将市场经济定性为"工具"的初衷。"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像中的那种个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说明发展生产力需要尊重客观规律,需要以既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为基础,而不能幻想打造空中楼阁。

最后,将着眼点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上。既然马克思主义历经百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具有超强的预见性,仍然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分工。……分工的进一步扩大表现为生产和交往的分离,表现为商人这一特殊阶级的形成。(商业资本家的产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各国开始处于竞争的关系中,展开了商业斗争,这种斗争是通过战争、保护关税和各种禁令来进行的……从此以后商业便具有了政治意义。(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个人,而财产则归属于全体个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所有制的规定)" 、"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最后谈一下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要"根据现有的经验材料来考察和研究当前的现象和问题",这便是对理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比如文中谈到的"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其严密性便值得商榷。因为人口的增多不一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只能提高产品的绝对数量;当今真正提高劳动效率的是脑力劳动的产品(知识和信息);需要的增长的确依赖于人口的增多,人口因素至今仍然是营销管理考察的变量之一。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无产阶级阶级基础的扩大:"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成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之一。这有利于实现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占有全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育教学著作读书笔记

全文共 1634 字

+ 加入清单

工作之余喜欢翻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这本书。虽然有些案例已看过多遍,但每当再次拿起依然爱不释手,因为读它能给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1、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老师后面:“胡老师,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师,李强上课踢我”。“胡老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老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很忙,今天就这样吧。”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了。一天,当他的老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老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忙。”“我没有本子,还有。”“好了,自己想办法吧!”说完老师就去开会了。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老师便看到自己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胡老师,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快乐。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老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老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忙。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殊不知,在自己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亲密。

2、关心爱护问题学生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习,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完美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3、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因此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后来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习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著作水浒传读后感感悟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读完后,我被梁山好汉的正义凛然和他们情同手足的义气所深深感动。

这部书围绕“起义”这一线索,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们,聚义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从这部经典的农民起义小说中,反应了作者施耐庵对朝廷黑暗和掌权者昏庸的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水浒传》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好汉,比如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的鲁智深、李凌,他们豪爽粗狂却不失风度;待人诚恳、正气凛然的宋江和卢俊义;勇猛异常的关胜、董平等,几乎没人能与之匹敌;吴用和公孙胜的计谋与智识也令人惊叹,像这样性格的鲜明人物还有许多。

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对花和尚鲁智深印象颇深。为什么他叫花和尚呢?因为他身上纹了许多纹身,他还特别喜好喝酒,但是这只是表面,实际上他是一位重情义、重义气、充满正义感的英雄。虽然性格豪爽粗犷,却富有智慧,而且胆大心细。在打死镇关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别人杀了人就跑,而是指着镇关西骂“你诈死,别以为洒家不知,等会儿洒家再与你理会”,然后从容不迫地离开;放走金老汉时还拿条板凳坐了两个时辰,估摸人走远了他才走,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大心细;在史进去打抱不平被抓后,鲁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禅杖就要去杀知府,却被识破,又被抓了起来,面对审问时,他又充满正气地说:“我就是来救人的,既然被抓,无须多问,只杀便是!”

这充满气概的言语让我为之倾倒。他的正义和舍己救人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著作《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看完《人性的弱点》整本书,最喜欢的还是那句:“凡爱心,善行,应即刻兑现。不要迟疑,不要停留。光阴易逝,时不我待,人生只有一次。”

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其实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们要与人相处?应该与人怎样相处?每天都有不同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小时候我们被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或许这就是我们与别人相处的首要潜意识。其实没有错,当我们抱着一个善良的心态与别人相处,我们用自己的真心,诚挚地赞美别人,用善良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这样的态度回报你吧~当然,态度很重要,当我们抱着一颗诚挚的心与他人相处,这个世界也会因此变得美好。我们确实要抱着善良的心态在世界上活着,虽然心与心总是相通的,但有时候心计与心计是相克的。当我们诚心、善良,别人有时候不一定这样想。古人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彼此用心,才能做到血肉相连,生死与共。

我觉得在现在的世界上活着,就应该抱着双重心态,善良,诚实是很重要,但也应该有自己的底线,这样世界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善良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抱着善良的心态对一切关爱自己的人,怀着感恩的心。我也相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当你抱着善良的心态与他人结交,懂得付出的对待别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善良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善良地对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福分,我就常常这样想,我相信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也是一样的,我们在世界上走这一遭,路上定会遇到那么多的妖魔鬼怪,但是当我们抱着善良的心态,世界肯定是公平的,它不会亏待你的,当别人说是,肯定他人的看法,这是基本的尊重,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肯定。我们都相信一个人的美是由内而外的,外表固然重要,但是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每一个人可以不漂亮,但一定不能不善良,因为相由心生。善良的人总会透漏着别样的光芒,就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有着它们的超凡脱俗。修心养性,温暖和善,抱着一颗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润物细无声的将善良与真诚对待他人,这样个世界才会公正的对待你吧。你给我一个拥抱,我还你一个微笑,你给我一滴水,我倾其一片大海,播种善良与诚信,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尔基著作《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让我感触颇深。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讲了高尔基四岁丧父,和妈妈一起寄养在外祖父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家庭。在这儿,高尔基受尽折磨,饱尝人世间的凄凉。他上学的第一天是穿着母亲的皮鞋和外祖母的衣服上学。因为没有教科书,遭来老师的白眼。现在,想想我们都有自己的新衣服,甚至还有很多高档的衣服,但我们却还挑三拣四,衣服穿过几次就不要穿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高尔基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拣破烂,交给年迈的外祖母贴补家用。同学们歧视他,刁难他,嘲笑他,给他取绰号,但这丝毫不影响高尔基的学习。相反,他把困难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成绩优秀,不仅免于“开除”,而且获得了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尊重。当今,我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对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好好学习。或许温室里的“花朵”太安逸了,丧失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学习好像是为了父母,手里捧着“暖手宝”,开着“取暖器”,却还直嚷冷,撒娇着希望开空调。想着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我不禁好惭愧,我们没有理由不勤奋学习,努力拼搏。

高尔基的《童年》是我生活中的指示灯,它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孟子简介,孟子主要著作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今山东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汲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着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育教学著作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

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

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可见身心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从小就跟着酷爱体育运动的父亲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他从父亲那得到一支猎枪,之后开始独立活动,开始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的生活,而年幼时的这些经历成了《老人与海》的写作素材。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对广大的教师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作为教师我将细细品味书中提及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些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教不好,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著作《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卡耐基写的书,我刚看了几页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讲了很多方面应做的与不应做的事。这本书分为六篇,看过一篇,便知道了怎么待人、怎样让人喜欢你、同意你、听从你、怎么让家庭和睦。而且还有一篇名叫“创造奇迹的信件”,主要写了一些人与商家、公司、包工通信,可回信率才不到8%,想到20%就是奇迹。可是他们听了卡耐基开设的课程(内容与此书差不多,此书是为讲习班写的)后,回信竟过了40%!卡耐基教他们的,就不过是一句“帮我一个忙可以吗?”却获得了如此显著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今社会上谁都爱被奉承,而“帮我一个忙”也属于一种“奉承”,这种“奉承”的秘诀在于要满足他人的虚荣心,让他人感到自己备受尊重,之后自然会答应你的一切被条件允许的要求,甚至主动化敌为友。

由于多了很多朋友,再加上朋友们帮你介绍了许多朋友,因此你就被人喜欢、受人欢迎了。这为你的将来打下了基础。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意义,所以,就要工作。朋友们一听,定会帮你介绍公司,说不定还会让你来他们公司,当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辅助他们工作呢!渐渐地,他们同意了,听从了你的许多建议。企业做得越来越大了。

有了资本,你便自己出去打拼了。朋友们还在资助你。你的企业也越干越大,走到哪里都被欢迎,变成了富翁,成功地创造了奇迹,不憾此生。

另一方面,由于你待人之法很受人们欢迎,所以家人也赞同你,称赞你,互相之间也不抵触,于是和睦满堂。

而且,你几经商业挫折,总结了经验,必有些修养。周围人也就因此受到感染。书中说过,喋喋不休是婚姻破裂的主要因素。既然已经没有喋喋不休的情况,那还有什么能破坏和睦呢?

一句五字之言“帮我一个忙”说着不费力,大的是威力。我们说了这五字就能成功吗?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想让人生更美好吗?多了解一些人性的弱点,多看看这本卡耐基的书,多学学为人处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水浒传著作读后感写作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在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主要著作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十六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英文版1974/中文版三联2001)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1981/中文版中华书局1982/三联1997)

《放宽历史的视界》(1988/三联书店2001)

《中国大历史》(英文1988/中文版三联1997)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89/中文版三联1992)

《地北天南叙古今》(1991/三联2001)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991/三联1997)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1993)

《近代中国的历程》(1994)

《关系千万重》(1998/三联2001)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本教育著作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这样的课堂不要怕走向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东方讲究系统的、秩序的儒家文化传统,这种作为背景的文化,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抹去的,它会顽强地表现出来,成为教育改革的潜在的稳定的甚至是制衡的力量。由此,我们朝着生本的方向进和体系性的较为彻底的改革,乱不到哪里去,反而会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结出丰花硕果。”《新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中也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改革不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彻底分离,而是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和与时俱进的过程”。美国素来就比较强调儿童个性,推进儿童中心教育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却可能产生较多的问题;然而,“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书中还谈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江苏洋思中学闻名遐迩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该校蔡林森校长是否读过这本书或聆听过郭教授的报告?洋思中学取得了巨大成功,生本教育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应该说,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同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反思我们的教育习惯,有太多的“以师为本、目中无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为本、实则以师为本”的例证。包括学校内部的某些汇报课,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课,当然也包括某些带头人、特级上的示范公开课,或多或少过于强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不由得想起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研究的“核心课程资源——教材的适应性应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分明也是在适应教师适应学生等角度改变、替换、拓展、重构、自主开发教材,原来一切的适应就是为了学生更自主高效快乐地学习。但愿我们在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奋进,也在反思中不断落实和提升我们的“生本”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阅读了《不教的教育》一书,通过阅读学习,我深有感触,原来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本书运用了心理学知识,通俗易懂的让家长明白了怎样做到不教的教育,从中国传统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证无为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爱,不仅要用心,还要会爱,首先要尊重孩子。书中有句话这样写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呢?家长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总是希望孩子们做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是做起事情确和家长思想一样的人,可能吗?孩子是孩子,请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扮演自己的角色。书中的经典语录:“不要以为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着强大的能量。他们甚至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让阅读陪伴孩子的一生。阅读,就有改善智力、改变命运的功能。让孩子爱上书,就是爱上思考,就是爱上快乐。

家长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现代社会父母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应酬上,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并额外的学习很多才艺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够的时间经常陪伴孩子玩耍,虽然我们物质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满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说学习≠智力开发,不要因为错误的拔苗助长而错过陪伴孩子的最佳时间。

家庭系统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个系统,为了保持平衡,孩子作为家庭系统的薄弱环节,总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书中讲到孩子性格形成主要是因为孩子站在弱势父母一方,孩子出现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为了纠正家庭系统错误而引起的。认识自己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沟通方式,如何平衡这个系统,才不会伤害孩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叶圣陶著作《稻草人》读后感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想念了一位“教育家”,它所说的每一个故事都令我印象深刻,它是谁?它的名字叫《稻草人》!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忘记,那就是《燕子》。它主要讲了一只小燕被泥弹打伤了,被可爱而善良的青子和玉儿收养,在他们精心呵护下,小燕子的伤口恢复了,她们还帮助小燕找到了妈妈。

我最喜欢的是青子和玉儿。因为我在他们俩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点:要有爱心,保护动物。

我也曾在生活中看过许多这样的人,他们面对着许许多多流浪在外面的小猫、小狗,就把他们带回家里,用心收养它们。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举动并没什么重要的,但是我认为失去它们很严重!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话,更多的小动物生活会非常艰难,而且社会也会因为缺乏爱心变得异常冷漠。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保护动物,这样世界的空气才会变得更甜更美好。

我们的一小份爱心就是添了一份大光彩,我们快行动起来,让世界各处开满爱心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著作《时间简史》读后感

全文共 1856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建立的三观,人生观是让人知道这辈子怎么活,价值观是认为什么才是珍贵的,世界观是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宇宙观就是这个宇宙是怎么样的,是世界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身处琐碎繁杂的日常,不断奔赴生活目标,我们中有的人也许建立的世界观是“我们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星球和可看见的天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目力可见范围之外的.宇宙是怎么样的、我们感知不到的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身处的宇宙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等等问题,是我们日常很少去思考的,因为不可触及,然而这些是真实的存在。

最近我读了斯蒂芬·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作者是一个在科学和医学上的奇迹人物,是宇宙创生理论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而这是一本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宇宙学著作,其主题是人类时空观和宇宙观的变革。本书按照科学理论中有关宇宙的认识从古到今的发展顺序,对主要的宇宙认识论变革理论进行重点阐述,如牛顿的力学理论、空间相对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的弯曲性质、宇宙大爆炸的发生、黑洞的性质、时间旅行的可能性、量子力学、弦理论、宇宙统一理论等。全书没有纯物理理论公式和数学上的技术性强的论证细节,但是其所带来的人类对时空和宇宙观念的变革却让我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有了崭新的认识。

《时间简史》是一部论述当代物理学一些最艰深问题的成功著作,而普及版汲取其精髓,焦点论述了《时间简史》中的重大基本问题:关于宇宙我们究竟知道了什么?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切?宇宙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宇宙运行的规则是什么?这些看起来像是哲学所研究的问题。诚然,包括霍金在内的整个人类还没有找到终极答案,但通过梳理几千年来的科学理论,讲述了人类在这些终极问题上不倦追求答案的历史,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读了一本物理科学和哲学不断融合、发展、相互促成、走向统一的著作。

很久以前的人,因交通和通讯的不发达,对于外部世界的问题是“山那边是什么?”,梦想翻过阻碍眼前的大山去探索山那边未知的世界。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可以翻过地球上所有的山,每个人的故乡和这个地球上最远的地方皆能朝发夕至,全人类新的问题是“我看不见的星空之外是什么、有没有与我们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生命存在?我如何能够去到那遥远的星球?”这个时代的“山”就是我们看不见、去不到的外太空,了解今时今日所处宇宙的前沿发展理论所带来的宇宙观变革有利于我们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发现未知是我们人类孜孜不倦追逐的永恒话题。

读《时间简史》,填补了我原来空白的宇宙观,把我的视野从可见可触及的现实世界抽象到了遥远的外太空,让我对身处的时空有了新的理解——空间是相对的,时间也不是绝对的,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测度,我们的宇宙来源于一个无限小的时空奇点,产生于一个大爆炸时刻,还不断在膨胀中并将有一个终点,宇宙中存在着为数众多能量巨大的黑洞,允许时间旅行的虫洞也许真的存在,因为不确定性原理人类理解和预言宇宙的能力仍然有限,宇宙统一理论有待人类进一步探索,等等。霍金曾说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完全的理解周围的世界和我们的存在。说起来很简单,却是一件举全人类之力仍然没能完全解答的一个问题。

有人说“科学对于公众来说,确实犯下了过于深奥的罪孽。”为此,很多人因为对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晦涩艰深、并于生活日常毫无用处而不肯落力去读这类书,更因其是学界大“著作”而敬而远之,听到谁读《时间简史》就视其为难以企及的物理怪咖学霸,读不懂这本书的物理学博士也大有人在。

但是科学技术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而《时间简史(普及版)》这本书读起来如此易于理解,它使得“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可以谈论黑洞、大爆炸、平行宇宙和暴涨。”这本书全书只有一个公式,没有复杂的推理演算,没有听不懂的假设证明,用贴近生活的事物举例讲解遥远抽象的宇宙运行哲学。作为一个文科生、中学上物理课听不懂的人来说,今天能读懂这本书,皆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让我们更能理解今时今日的世界,同时感叹霍金先生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述水平。

如今,霍金先生已逝,社会各界都痛惜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离去,肯定霍金对科学对人类的贡献。很多人知道他如何与身体疾病战斗一生,如何身残志坚、性格幽默,但我想我们更应该知道霍金先生的理论是什么、对人类的贡献如何,当我们谈论霍金,应该明确的知道我们在谈论什么。因为,爱科学的唯一途径就是真正地理解并学习它。学习、传播和探索他为之奋斗终生的科学理论,才是新时代青年谈论和崇拜科学家、热爱科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著作《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常常羡慕口才极好的人,因为他们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而在生活中和职场上如鱼得水。这边不是说要一味地阿谀奉承,不分是非黑白,迎合别人,而是说要真诚地夸赞别人的优点。

夸赞别人,要夸到点儿上,可不敢硬生生地把缺点说成优点,变成了拍马屁。卡耐基实在是太会说话了,他稍稍几句就能够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真的是巧妙地抓住人的心理,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我非常认同卡耐基的真诚地赞美和认可他人,摒弃虚伪的奉承这一观点。接下来我想要表达的是,所有的夸奖和赞扬都必须合情合理的,尊重而不是谄媚。任何的真诚都离不开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即使你很用心地夸赞你的客户,但是如果自己产品和服务不符合对方的需求,那么所有的夸奖都将是无用的。

针对客户的需求制定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将收获客户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真正静下心来,考虑对方的需求,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反复衡量加以揣摩的。违心地曲意逢迎,委屈求全,看起来事情好像有些解决了,实际上隐患很大。过一段时间,问题显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没办法补救了,有极大的可能会造成雪上加霜。

就像任何的谈判都不是一味地妥协和退让一样,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是如此。不能一味地容忍请假,各种理由不完成左右。该批评时还是要批评的。夸赞这一温和的方式处理问题,容易使人陷入到温室中不能自拔,进而丧失战斗力。有时候一盆冷水反倒是让人有了一丝丝清醒。

在教育上,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都是夸奖和赞美。有时候,需要让他们适当地了解自己的责任,按要求进行。赞美和指出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两者并不相冲突,可以联合起来使用来共同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先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再强调对方的不足,一步一步来,慢慢地让对方去接受,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些。您说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经典著作《昆虫记》读后感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向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事都不认真,不刻苦,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叶圣陶著作《稻草人》读后感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稻草人》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作品有《火灾》、《线下》、《稻草人》、《隔膜》、《月亮姑娘的亲事》等,他的作品风格为怜悯、活泼、悲伤、纯真、善良等为主,讽刺了那些怯弱、空虚、贪婪、虚度时光、自私自利的人,赞美了纯洁、善良、同情、机智、为社会奉献的人。

《稻草人》这本书是多个童话故事结合而成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稻草人》,《稻草人》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骨架是栗木,肌肉和皮肤都是黄稻草,戴着帽子,拿着扇子的稻草人,他独自站在田野里,驱赶落下来吃麦子的小鸟,它的主人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她的丈夫先死了,她和儿子忙活了五年,还清了债务,没想到她的孩子又得了白喉,死了,又忙活了五年,才又还清了一次债务。第二年,下大雨,发起了洪水,把她家种的麦子全淹了,她把眼睛也哭坏了。稻草人希望这一波麦子不再有事,于是便尽心尽力的帮主人看着麦子,不让麦子遭到任何侵害。有一晚,一只飞蛾飞到了麦子上,产下了卵,可是主人以为没事,便安安心心地走了,稻草人想到主人一年的劳动成果都白费了,便伤心起来,后来又来了一对不幸的母子,一条倒霉的鲫鱼,和寻死的夫人。令稻草人十分悲痛。

这一篇童话中说明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人,我们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典文学主要著作基本内容整理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古典文学蕴含着古代最丰富的文学精华。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典文学主要著作基本内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4、《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着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着。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3、《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15、《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16、《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着作。

17、《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18、《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19、《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20、《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2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尔基著作《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在痛苦之中消沉,而有些人却在痛苦中顽强的成长,《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在痛苦中成长的。

《童年》是高尔基创作的,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写主人公阿廖沙失去父亲后,就跟着母亲和外婆一起来到了外公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阿谬沙的外公是一个已经接近破产的小染坊主,他的性情十分暴躁、乖戾、贪婪、自私。阿廖沙的舅舅一个比一个自私,经常为了分家的事情不顾同胞兄弟、血脉亲情互相抠打、残杀。但是,阿廖沙还是有善良的勇气,乐观向上的面对生活。在他的母亲去世后勇敢地走向了社会。

阿廖沙悲惨的童年,使我不禁想起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妈妈几乎每天都给我买新的衣服,不管我的衣柜塞的满满的,可妈妈还要给我买……但是,我却还不满足,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买几本书,可妈妈把《鲁滨逊漂流记》买成了《鲁滨孙漂流》,我见了,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趴在地上直哭,一边哭一边说:“你给我重买嘛。”,“只是名不同,内容一样的。”妈妈说。“不行的,参加奥语的学生一定要买一样的。”我不依不饶。妈妈见状,只得带我去买书,不但买了正确的,还买了另外的书。

看了《童年》,我发现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