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次北固山下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优秀20篇】

导语:狼山不但高,而且层次深入邃,嵌空奇绝;池不但深,而且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令人叫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南通狼山的作文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浏览

4861

作文

138

篇1:作者简介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杨红樱是中国新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曾做过小学老师,童书编辑,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一届全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岁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现已出版童话、儿童小说、散文80余种,已成为畅销的图书品牌有“杨红樱童话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杨红樱画本系列”,总销量超过8000万册,创造了原创童书的销售奇迹和中国儿童的阅读神话,被誉为“中国童书皇后”。*作品被翻译英、法、德、韩、越等多语种在全球出版发行。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在作品中坚持“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理念,在中小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被少年儿童评为“心中最喜欢的作家”。获2014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被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联合国版权作品金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记住文章作者也是学习的一项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十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选集》。

4.巴金

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洲。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8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州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是北宋最富盛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

7.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秘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8.《诗经》

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生产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永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9.《战国策》

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命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邹忌讽齐五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

10.《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1.阿尔丰斯·都德

法国小说家。《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12.《愚公移山》

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作者简介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作背景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这最后一课虽然短暂,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阿尔萨斯人的悲痛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

全文共 2331 字

+ 加入清单

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在英国18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中,丹尼尔·笛福是第一个,他所写的《鲁滨孙飘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 丹尼尔·笛福生于1660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暴力取得政权,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斯图亚特王室又在英国复辟,笛福出生于一个小油烛商人的家庭,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对斯图亚特王室的封建统治。笛福28岁那年,即1688年,资产阶级又赶走了斯图亚特王室,重新掌了权,他一面经商,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写下不少小册子。因为有的书和演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曾先后三、四次被关进监狱。59岁时,写成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一件真事为素材写成的。200多年前,有一个苏格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1704年9月的一天,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古拉丁美洲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塞尔柯克心情很坏,但后来慢慢地习惯了。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头和羊皮盖了两间小房子,拿钉子做针,把破袜子拆开来做线,用来缝东西。他在荒岛上生活两年四个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国航海家把他救离了海岛,塞尔柯克回到苏格兰后,经常在酒店里向人们讲述他不平凡的经历。后来,笛福就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此书。继《鲁滨孙漂流记》后,又写了许多小说,比较有名的有:《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罗克查娜》、《伦敦大疫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但他终生没有混入当时有名的文人圈子里。这些文人出身的社会地位比他高。他一生穷困,临死前为了避债不得不离家藏起来。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均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不列颠全岛纪游》(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他的小说以《鲁宾孙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此外还有续集。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则是一部道德说教的作品。

《辛格尔顿船长》写主人公幼年被绑架,当了海盗,在非洲和东方冒险致富的故事。《摩尔•弗兰德斯》有人认为是笛福最好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女贼的女儿,出生在监狱,被一个好心肠的市长收养。她靠勾引男子、多次结婚和偷窃为生,被判刑发配到美洲弗吉尼亚,与一前夫经营种植园终其一生。《杰克上校》写得最差,主人公幼年就沦为小偷,当过兵,被贩卖到弗吉尼亚,最后成为种植园主,回到英国。《罗克萨娜》的主人公是法国新教徒的女儿,流落在英国,嫁给了伦敦一个酒商,被遗弃,在英、法、荷等地沦为妓女,又嫁给一个荷兰商人,商人负债入狱,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西蒙诺夫(1915-1979),前苏联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文学俄罗斯》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代表作有剧本《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描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还有几部战时札记,如《洛巴金札记摘录》,曾获列宁奖金及斯大林奖金。

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今天的圣彼得堡城北部,有一条街就命名为“西蒙诺夫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陈情表写作背景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和依附的紧密。勾勒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时局动荡皇帝希望李密能出来做官。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李密孝顺同样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定,晋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视他。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去职务。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总结:这个结论含蕴精警,表面看来它有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使武帝意识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一一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简介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是影响世界的伟大女性之一。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夏至未至》作者郭敬明简介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作家,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网名是“第四维”,媒体由此称他“四维”或“小四”。中国大陆“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2005年3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推出的“福布斯2005名人榜”中,郭敬明排名第92位。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幻城》,主编畅销杂志《最小说》。

高中时期以“第四维”为笔名在网站榕树下发表文章。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2003年,因玄幻小说《幻城》而被人们熟知和关注。2004年,郭敬明成立“岛”工作室,开始主编《岛》系列杂志。2005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2007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说《悲伤逆流成河》。2008年至2012年陆续出版《小时代》“三部曲”。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并因此获得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最佳新人导演”奖。2013年12月,郭敬明出版新散文集《愿风裁尘》,并在腾讯文学首发。 2014年7月17日,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映。12月,郭敬明的书房曝光,所谓屋如其主,从书房也可以看出作家本身的气质了。

[夏至未至小说 郭敬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夜书所见》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者简介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据《录鬼簿》载,作有杂剧15种(一说16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所作散曲现存小令30余首,套数4套,多写隐逸叹世、男女恋情和自然风光等,语言质朴,风格清丽。另有《天籁集》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作背景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楼梦作者简介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祗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著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濎渐衰微。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著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者简介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传作者简介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举世闻名的反战主义者。他一生都在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罗曼。罗兰出生于克拉姆西城的一个律师家庭,家境富裕。少年时体弱多病,备受家人爱护,后来为了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家人迁往巴黎。他1882年考入大路易中学,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攻文学,后攻历史。青年时代曾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1888年列夫·托尔斯泰的信对他的艺术观形成起了很大作用,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1899年,他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罗—5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罗曼·罗兰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前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名人传》为他赢得了盛名,以《贝多芬传》为蓝本发表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更是世界文学佳作中的经典,此作品使他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除此之外,他还写了《群狼》《母与子》《女预言家》等作品。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地投入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保卫和平的各类活动中,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战士。

苏叔阳,生于1938年,当代著名作家,河北保定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大学教师、工人。197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曾任作协全委会委员、影协副主席等。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文华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金鸡奖、乌金奖及全国作协散文奖、短篇小说奖等。其作品《中国读本》获世界知识产权联盟金奖。曾获“《儿童文学》金作家”称号,并荣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中国电影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奖,“中国话剧百年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2011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者简介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乔瑜(1954-2005),1954年6月出生于重庆,生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共党员,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测绘员,成都柴油机厂工人,《成都科技报》记者、编辑,成都市文联干部;鲜为人知的是,乔瑜的前妻是著名作家、《中国式离婚》的编剧王海鸰。2005年11月30日,正值创作黄金期的乔瑜因肝病突发抢救无效,于晚23时左右在成都逝世,享年51岁。

乔瑜自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环》,都市小说《大生活》,小说集《孽障仙的歌》等。其中篇小说《孽障们的歌》、《少将》、《给你看本难念的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文坛引起很大震动,曾获郭沫若文学奖、《当代》文学奖、全国文学新人奖及《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91年乔瑜应邀与王朔和王海鸰合作电视剧《爱你没商量》的剧本,独立完成了最后10集,而大家熟悉的《海马歌舞厅》《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电视剧,乔瑜都参与了编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杜牧《山行》作者简介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常娥》写作背景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诗作创作背景,永远离不开作者本人的政治生活背景:作者终身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805年)开始,到唐宣宗时期(846年)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实质就是太监当权,本诗就是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再 别 康 桥》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 轻 的 来;

我 轻 轻 的 招 手,

作 别 西 天 的 云 彩

那 河 畔 的 金 柳,

是 夕 阳 中 的 新 娘;

波 光 里 的 艳 影,

在 我 的 心 头 荡 漾。

软 泥 上 的 青 荇,

油 油 的 在 水 底 招 摇;

在 康 河 的 柔 波 里,

我 甘 心 做 一 条 水 草。

那 榆 阴 下 的 一 潭,

不 是 清 泉, 是 天 上 虹;

揉 碎 在 浮 藻 间,

沉 淀 着 彩 虹 似 的 梦。

寻 梦? 撑 一 支 长 篙,

向 青 草 更 青 处 漫 溯;

满 载 一 船 星 辉,

在 星 辉 斑 斓 里 放 歌。

但 我 不 能 放 歌,

悄 悄 是 别 离 的 笙 箫;

夏 虫 也 为 我 沉 默,

沉 默 是 今 晚 的 康 桥!

悄 悄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悄 悄 的 来;

我 挥 一 挥 衣 袖,

不 带 走 一 片 云 彩。

【创作背景】

徐志摩曾三次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以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所以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的那种热切依恋。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作品赏析】

《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诗歌重点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他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使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在语言上喜用迭字强化感情,营造了一个宁静、沉郁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篇感情的基调,产生了一种轻灵柔和和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

把诗人理想幻灭后的失望、无奈的伤痛、孤寂、落寞的感情表现的更为真切、深切和动人。

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