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京南京南京观后感(精品20篇)

作文题目是指考试试卷中作文的题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南京南京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239

作文

63

篇1: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电影院,是的,我观看了《南京!南京!》。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与此同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惨烈的抵抗。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落,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的疯狂举动在无耻的日本人的手下展开……最后,角川把幸存的两名中国人送出南京城,而自己选择了自杀。

影片留给了我很长时间的思考。是,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到镜头里那一张张痛苦的脸、无奈的脸、绝望的脸……便心如刀绞;又看到日本鬼子用人力把孙中山的塑像拖倒在地,我又是多么愤怒!泪水、痛苦、愤怒编织在一起,便是《南京!南京!》的最好观后感

当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车死去的慰安妇,把我们中国人当货物一样宰割,我是多么想站起来,流着泪,向这些慰安妇致敬;我也要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这些无耻的日本人,他们失去了最起码对人性的尊重!

“日本妇女五元,中国、朝鲜妇女两元。”在日本,一位军官这么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极大的伤害!我们不是羊!这一点,中国不会忘!

是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不会忘!

华夏大地曾经多么慷慨的给予我们,它给予我们热情、善良、坚强,却忘了给予我们平安。炎黄子孙享受着这一切。但是,当别人攻击我们之时,有无还手之力,这是莫大的悲哀啊!

我觉得《南京!南京!》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句口令。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现在起,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昌盛,更繁荣,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党员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6月18日,殷巷社区130名党员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参加社区党支部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烈日下,党员们神情肃穆,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后,面向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邹小勇的声音沙哑,吐字却坚定,被晒红的脸庞更衬的目光炯炯。邹小勇是殷巷社区的一名80后党员,每一次社区组织党员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目前为止一次不落。早上4点半从浙江出差返回,下了高铁直奔雨花台参加社区党员学习活动,看着队伍里年轻同伴不是“主力”,邹小勇有点难过,他说:“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是必须的,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归根结底还是信仰的缺失。”

邹小勇坦言,自己当年是在大学里懵懵懂懂的入党,真正让他成长为一名党员还是在工作之后参加党支部的活动。一次次学习活动让他加深体会,根植信仰,他说:“我是做自动化电器资源整合工作的,我觉得学习要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比如国家提供给侧改革,在我工作中来说就是要多带头,多勤奋,尽力盘活区域行业资源,发挥更大价值。”

当天上午,社区组织党员们先后参观了“两学一做”专题教育长廊、国防安全教育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下午邀请区委党校张洪新教授为大家上了“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老党员周诗堂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年轻人多来看看听听有好处,党员传帮带就是这样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据殷巷社区党支部书记殷德江介绍,自6月份以来,社区在发放学习书包外已经开展多次专题教育活动,为了适应年轻党员工作节奏,还特别将一些党课分时到晚上鼓励年轻党员参加学习,让他们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在党员活动中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看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13日,野心勃勃、阴险狡诈的日本华中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5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虎狼之师的日军进攻人杰地灵、俊采星驰的中国首都南京,他们杀气腾腾,浩浩荡荡,中国军队虽然英勇作战,精诚团结,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终因武器落后而失败,日军占领了南京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京到处是断壁残垣。耀武扬威的日本鬼子对手无雨铁的中国居民实行了为期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至少有30万人被杀,仅草鞋峡一处一次就杀死5.7万人。南京城尸横遍野,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十恶不赦的日本鬼子见人就杀,连老人、小孩、孕妇都不放过,孕妇被杀后剖开腹部,拉出胎儿,小孩被塞上手榴弹炸死。他们还开始了杀人比赛,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杀了106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我壮怀激烈,怒发冲冠,热泪盈眶,涕泪滂沱,泪飞顿作倾盆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7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了,南京耻,犹未雪,学子恨,何时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国防的国家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科学技术和人民团结是第一战斗力,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创造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电影人制作的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这片看完就一个感觉,堵。影片大部分内容是知晓的,堵的自然是日本人的残暴和兽性。其实兽性这个词挺鸡巴扯淡的,大多数兽的性是比人强的,比如动物从来不会有“强奸”。

影片开头展示的事实才是让我堵得要命的地方。

淞沪会战日军打得很幸苦,南京蒋介石眼看守不住了,带着空军跑了,留下一堆老弱病残。日本人打下南京认为一国之都被占,加上之前战局不顺,这胜利一下把他们刺激坏了。实际上南京失守并不代表整个国家战败,蒋介石无非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已,如果不忌惮吾党,他一国之君怎会丢盔弃甲连首都都不要了?南京之后成为一片没有法律。没有禁忌的荒野,惨槽屠城。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国家是什么?政府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就是外敌杀过来跑路让你们自己去扛?血战前行的历史,百姓从来就只是鱼肉,是统计数据。

本片记得放出来的时候刚好赶上中日交好,好像上边给禁了还是怎么着。理解吾党的敏感。本片阐述的历史其实直接来看,跟吾党无关。这是当时的政府干出的祸事。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保存实力,完全可以弃百姓不顾,日本人变态残忍不假,又赶上军国主义最横的时候。可又是谁给这残忍提供了施展的场所?吾党如果承认这段悲惨事实的起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所谓的国家对不起人民,是当权者考虑到自己而罔顾百姓,那么它自己的历史,特别是所谓新XX主义革命中为自己树立的种种高大形象是很可疑的,整个抗战中,它有多少次是真正为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奋战,又有多少次是为了保存实力和蒋介石争天下如何如何?

所以,能在当时那种复杂困顿的局面下异军突起拿到天下,可想而知需要多少阳谋阴谋,照我看,那可是一种连敌人和娘老子都一块儿玩了的顶级智慧啊,所以现在,才有这固若金汤的铁桶江山啊!

据说南京每年大屠杀纪念日还要鸣笛警世,希望这警钟不仅仅让人们莫忘对军国主义的没齿之恨,也别忘了,随便便代表了你代表了国家问你要吃要喝让你承担这义务那责任的政府如果关键时刻靠不住,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美术与设计学院第四第五学生党支部举行了一次观看红色电影的支部活动,影片《南京南京》很多同学都已经看过了,但在活动现场,影片播放时所有同学都在静静地看,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嬉闹,心情完全被电影情节所影响。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 斯

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槍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往往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除此之外,日军还

强迫乱伦行为。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然而,面对着一系列铁一般的事实,日本人又是怎么说的??————“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一切都是正常的战争伤亡。”山川出版社的教科书中写道:“1937年(昭和12年)12月,日军占领了中国首都南京。当时,日军杀害了包括非战斗力量在内的多数中国人(南京事件,见注),随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要么回避事实,要么轻描淡写。

南京南京剧情实在不想回忆,但是那一幕幕却又不断的在脑海映现……看到日本人要在难民营里挑选一百个中国妇女当慰安妇才能保住难民营里所有的人不惨遭杀害,而这一百个中国妇女甘愿走出来牺牲时,心在泪…

看到那些妇女被惨遭凌辱后,日本人把那些裸体的中国妇女的尸体仍到架子车上拉走时,旁边的日本兵在那里放荡大笑时,心在流泪……难民营里有个德国的医生拉贝要离开难民营回国时,这些在难民营里的妇女及老人们苦苦哀求他不要走,因为她们知道,只要这个德国人走了之后,那些日本人就会无所顾忌的来到难民营开始他们的又一次兽行!这个德国人也是被逼回国的,走之前,跪在门外,深深的鞠了一躬!这一躬,意味深长,他想拯救这些难民营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可是光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当我再看到,这些兽行的日本兵,冲杀到医院里,去残杀那些已经重伤在身,又手无寸铁之力的中国士兵时,有些中国士兵为了不被这些兽行的日本兵所凌辱,就拿起槍自杀。然而,自杀后,那些禽兽不如的日本军官又拿槍上去,对准自杀的中国士兵补上一槍……

惨痛的历史我们不会忘却,仇恨我们不会忘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失败,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南京沦陷,30多万军民被惨遭屠杀,大量的女同胞被奸淫。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阻止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观者的内心。

影片中太多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感觉到了那种沉痛的心情压抑,从开始日军进入教堂,那些神清麻木、内心绝望国人纷纷举手投降,人人如同待杀的羔羊,没有反抗的意识,没有求活的举动,此时让人深刻感觉到失去国家保护的人民是最悲惨的人民。

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那一幕张狂残忍的画面让我有着义愤填膺的感觉,但是看着影片中那些麻木的看客,我无法描述此时此刻的情感和情绪,当影片中出现大量的中国人被强奸、活埋、烧死,我脑袋一片空白。

生命在战争中是如此的弱小和不堪一击。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了活力和色彩,我无法想象那些屠杀者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扭曲,面对着满城的废墟,面对着被蹂躏的成千上万的妇女,面对着遍地的死尸……却仍然继续着兽性的发泄,继续着暴行的肆虐。

我想也许有些日军士兵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身为军人的他们是在执行着日本帝国主义头子的野蛮政策,同样的他们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所以当我看到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我猛然间明白了,明白了他也在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迫于军命的强制,他又不得不继续着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最终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那种无畏的挣扎、迷茫的彷徨、无奈的服从,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

影片从开始的镜头对准了这个主角开始,就打下了一个伏笔,被压抑的情感最终要有一个爆发的突破点,让人物的鲜明个性的刻画达到一种转折,在影片的结尾,主角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底层那种被压抑与反抗压抑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手中那把沾满累累血迹的枪口对准了自己,以一种解脱了的轻松来结束了罪恶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内心那种煎熬。

导演陆川说的好:南京是荣光之城,抵抗之城。不是处在当时环境是很难想象那时候的处境!“南京”留下来的是光荣,是懦弱,还是屈辱,就要看我们怎样的去理解!就我观看了影片后,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我觉得南京的军民在抵抗敌寇入侵的时候,显得有些茫然和麻木,奋起反抗的力度不大,多数人的心态在惊恐中放弃了求生的反抗,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对方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影片中只有在做最终反抗的那一伙国民党军人因反抗失败后被杀之前,一个士兵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喊出了:“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鼓舞人心的话语,接着大群人一起喊出了:“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那气壮山河的气势,让我的心被激励起来,也让我感到中国人民的不屈。

整个影片的情节紧扣着30多万军民被屠杀这一主题,造成这一历史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放弃了南京,国民党众多军官不战而逃,仅仅留下那些不愿意逃跑的残余力量坐着顽强的抵抗,虽然在南京城内多次袭击、扰乱敌人,但是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宣告失败,从而致使30多万军民成为日军屠刀下的冤魂。

影片中那个经典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中,就是小豆子最后逃了出来,吹着蒲公英,让人感动,使人欣慰!

影片的结尾,出现了瞬间的彩色背景,我想那是导演的点睛之笔吧,从彩色背景中让人看到了希望。就如导演陆川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活着,是一种抗争;而死亡,也是一种抗争!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痛苦,也是教训,更是一种激厉,历史也警示着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外国欺躙,只有自己强盛了,人民也才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可是留给我们的屈辱却是永远也翻不过去,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战争中为反抗入侵,保家卫国而献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军民,让我们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可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肆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慌而逃,很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然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陆续走了上来,准备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愤怒,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

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突然一个男的带头矗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勇敢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齐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后,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成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势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负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了那个电影的简介,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那段历史我是不忍看的,从没有仔细地看过,也许是我的心灵太脆弱,但假如让我拿上武器去杀日本人,估计我决不会心慈手软!不要给我说什么我有民族主义倾向,什么时代发展了,要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这都是屁话!

我们一直称颂我们的美德,可最后迷失了美德;我们一直宽容施暴者,最后酿成了更大的暴力事件;我们还要用我们的美德做什么?宽容、仁慈要看对象,不能对牛弹琴!我们不能一味的以德报怨,我们要看值不值得以德报怨,我们以德报怨的结果换来了什么结果?是施暴者的良心发现吗?是施暴者得的深刻反省吗?不是,我们换来的是施暴者集体的道德缺失!

都说日本人的环境好,居民素质高,这不可否认。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民族的道德缺失,他们对做过的坏事不承。还恬不知耻的去篡改历史!历经了多少朝代,有多少千年谜案都可能昭雪,这才几十年的时间,却自作聪明去涂抹,到头来终究会抹黑了自己。

日本人总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可任凭他经济如何发达,在西方人的眼里却始终是二流国家!他自己在西方人面前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连朝鲜都耻笑他们政治侏儒,症结所在?原因就在于他做过的坏事要别人(主要是那些在世界上特别是舆论导向上能呼风唤雨的西方国家)替她遮羞,他怎么可能和别人平起平坐,分庭抗礼!

提起二战,我们时常会把德国和日本进行比较,德国二战时同样也是臭名昭著,可是现在他已经融入了西方国家的阵营,但是日本,在亚太地区去孤零零地缺朋少友,原因在哪里?他们在抹煞历史,同时也在抹煞自己的人格!

德国成了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随时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可日本虽然经济实力位居德国之前,可是在亚洲的政治地位却无足轻重,真不知道他的带头大哥有朝一日不罩着他了,它在亚洲会怎么样!

做人要厚道,做人要本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南京梦魇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知道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完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影片,我觉得不如说是一部纪录片,它很真实,真实得可怕!

对于南京的所经历的那些事儿,我不曾忘却,我想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不曾忘却的(但也许小部分的我们已经忘却),或者作为日本人也该不应忘却(但也许大部分的他们没有这样做),历史却是永远不会忘却,它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也曾看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小时候的我,似乎对于那些一幕幕血腥的,残忍的,悲惨的场面,感到很可怕;如今长大了的我,了解过那段历史的我,看过许多关于那段历史的我,再来看这部影片,感觉到了一阵寒颤,寒颤之后是对那段历史中的人的哀悼,哀悼之后是对现在和平时期的我们的庆幸。

电影很真实,它由一个个扮演者叙述着这段历史的外国友人的真实经历,穿插着一个个经过那段历史的人的口述,加入一张张真实得可怕的照片,加入了一段段真实得如在眼前的片断,这一些由真实再真实不过的历史组成了一部这样的电影。

我承认,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反映当时的帮助过南京难民的那些外国友人,神父,医生,女子大学的院长……南京的人民感谢你们,我们感谢你们。如果不是这些存在着善心的人们,当时被他们所救护的二十五万南京人民,当时可能也惨遭杀害和蹂躏了。

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看到的,更是那段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那段历史。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那些可以让人悲愤不已的恶行,那些过往伤心的泪水,在这个寒冬的季节里,更是感到一阵又一阵的寒意。我记得电影中有一位口述人,她在那时只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为了让爷爷和自己能够活命,含着血泪忍受着日军的强暴,还有那位口述者所说的母亲,在临死的那刻忍着身上无数的刀伤还抱着自己的小儿子喂奶……一幕一幕的真实由话语转化成了我们脑中的画面,一点一点他们的伤疤化成了我们脸上的泪水。

从来都不曾感到自己活在当世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在那短短的一个小时又三十分钟却十分庆幸自己能够活在现在,一个和平的时期,是有些地方还有战争,是有些地方还有流血,但是至少我的方圆百里之内没有像当时那样有人会突然把我抓去当成练刀的靶子,强行抓我去当慰安妇……也许我该知足了,至少我不用经历当时那段可怕的历史,只是需要记住它。

电影在快完的时候,它问了一个问题,“我讨厌日本人吗”?我也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不讨厌日本人,请各位在看这句话的时候不要咒骂我,我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已。我不讨厌日本人,甚至我还喜欢某些日本的东西,像是我的电脑,我的照相机,我的DV,都是索尼的;我只是讨厌当时侵华的那些日军,残忍对待我们同胞的日军,那些没有人性的日军,那些仍然执迷不悟的军国主义者,那些无视历史修改教科书的败类!前两个月,我的家教小孩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那是一个韩国的小孩,我给她讲过日本侵华的历史,她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也说过同样的话,我对她说,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电影看完了,但是历史没有完,南京,历史的记忆,随着历史的漫漫长路,继续存在着。

今天是2008年的大年初一,本不应该看这么沉重的电影,但无奈电脑里只有《一公升的眼泪》和《南京》,最后选择了《南京》,因为电影嘛,如果悲伤的时间也会比较短。

其实,不喜欢写博客,但是太喜欢看电影电视了,所以就跑上来写点咯~以后如果看到什么我喜欢的不喜欢的电影电视剧,或者书籍,如果有动力,就会跑上来发发牢骚咯~

呵呵!新年嘛!总要说句恭喜的话!

在这里,祝来过我这没来我这的人们都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妈妈说身体是最大的财富),开开心心的生活,好好把握每一天的时间,无论是快乐还是不快乐,是有悲伤还是有难过,都要开心去面对,因为那些都是不会再重来的时光。

新年快乐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需要选择100名妇女去做3周慰安妇,江一燕举起手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表情说,我去。

我是从这里开始哭的。而一旦流下第一滴泪,之后便像绷断了弦一般,不能克制。

因为太难过,最后只能躺下来。

战争的大场面,因为好莱坞,已不再能震撼我。

特殊年代的英雄,因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几乎同一格调的措辞,也已不再能感动我。

然而,在特定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像海滩上的珍珠贝,总能吸引我一点点向他们靠近,然后深深被吸引。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曾经的统一套路的抗战题材影片误导了。

总是需要全民激奋,总是需要一个慷慨的英雄。

有人感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或者***这样的英雄了。于是人们说,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在倒退、是在堕落。

我说,不是。从来就没有什么英雄。所谓英雄是用来激励人们前进的。

而在一个瞬间爆发的战争里,一切由平静急转直下,人是来不及思考太多的东西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彻头彻尾的混蛋。

我们都是小人物,当镜头从人潮汹涌的俯视角度定位到某一张脸上,你会发现,在那一刻,他是平淡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我喜欢导演那样平静的刻画每一个人。

没有人是真正的英雄,也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时代里真正胜出。

所有的人,都是为了一个信念:活下去。

如果是我,我也会在需要选择100名妇女当慰安妇的时候举手。生命已进入倒数阶段,我并不会介意做一个筹码去换取在当时来说珍贵的东西。

如果是我,我也会在自己能力最大范围之内保护自己的家人。无论是否知道有些事情会否带来更大的毁灭,我能做的只是当下让我们都存活下去。

当一部影片能让人联想到自己,观看时仿佛感同身受,我以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你不会觉得场面宏大到让你整个视线都涣散了。你会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点上,他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眼神都是真实触摸到你的内心,你是真的在认同他的一言一行。

你必须得承认,每个人身上都有光芒也有阴暗面。

因为是看的首映,有幸见到两位日本军人的扮演者亲临现场。

我对这样的演员,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生出更多的敬意。

他们与我们不同,他们每经历一个镜头,就是对自己原有认知的一次挑战。

而当影片落幕,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他们也许需要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他们在这里不被当作英雄,他们回到故土兴许也要遭受舆论的质疑。

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参与到这样的一部影片中。同时感谢所有参与过抗战题材的日籍演员。

我们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不必加诸到向我们敞开胸怀的人们身上,同时我们也需要敞开胸怀。

若说这个时代,人们都在遗忘,这个论断我不能苟同。

最愤怒的所谓爱国青年,莫不是些在网上互相谩骂的无聊之人。

那么多帮助曾经的受害者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的人里面,有中国和日本的志愿者,却从来没有过所谓的愤青。

如果看完这部电影,还在仇恨的人,我想,他们是带着原来对于抗战题材影片的旧认识来看这部影片的。

他们确乎过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黑与白,简单的对比如同大脑里面尘封的记忆,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血色的恐惧,却增加了对战争的恐惧。黑与白,不在乎视觉上表现战争的血腥,而在于通过战争的原态趋引领大家对战争的思考。

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

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

刺耳的防空警报,铺天盖地的枪声,日军官兵的狞笑声,南京人民的口号声,甚至从废墟中传出的无望的呼声似乎犹在耳边。灰色的空中掠过的飞机,一队队绿衣的日兵,难民身上的血迹,夺目的太阳军旗似乎也历历在目。

历史的画卷向我铺开,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令中华民族难忘的日子。“万人坑”,“慰安妇”,一个个鲜红的词跳入眼中,这些都是侵华日军一手创造的历史,血腥的历史!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巨着,影片用独特的历史视角及极具张力的黑白叙事影像,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本片以此为背景,用真实的记录将那段黑暗的历史重现,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在那段幽暗的黑色岁月里,我们中国人是有过不屈不挠的抗争的!在暴行面前,它的抵抗,它的自我救赎,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他们挣扎过,可能软弱过,但在死亡的这座城市中间,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严,也许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幸存下来的,至少那希望要幸存下来。

《南京!南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告诉人们——南京是一座抵抗之城。不论是军官陆剑雄、归国女教师姜淑云、还是舞女小江、拉贝秘书唐先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作着抵抗,正如70多年前,我们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这座死亡之城浴血奋战着。这,是一部中国人拯救中国人的历史。

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战后,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日本甲级战犯,侵华战争的制造者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被判绞刑,有些战犯也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日本法西斯就真正在日本消失了吗?不,它正准备东山再起,酝酿新一轮的战争。你瞧,日本现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去年底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不就是一个预兆吗?近期日本广播协会(NHK)新会长籾井胜人声称“每个国家都曾存在”随军“慰安妇”、不应单独批评日本,安倍内阁右翼势力千方百计地想要修改和平宪法,发展国防军,解禁集体自卫权,其野心昭然若揭。日本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慰安妇事件,给亚洲各国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伤害。

相比之下,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认真反思战争的罪行,已经成为一个和平国家,与日本目前的现状成鲜明对比。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那惊人一跪,站起来的是整个德国。

我衷心希望,日本能够承认侵略罪行,真心向世界人民道歉,祈求人民的原谅。同时,遵守和平宪法,维护世界和平。南京,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京南京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南京人。

看过这部影片后觉得只有背负得起这座城市的血泪的人才能在这里说“我是南京人。”

且不管我是个地域所属多么模糊的人——出生地、籍贯地和长久居住地分散在中国东南沿海毗连着的三个省份里——我还是一厢情愿地把这座占据了我现有生命的四分之三的城市作为自己的归属。

毕竟习惯了春游去牛首山看油菜花,秋游去珍珠泉吃烧烤。寒假结伴到鸡鸣寺祈福吃斋菜再去爬城墙,暑假为了避开难以忍受的暑气揣着学生证去南博逛一下午。为了逃紫金山风景区的票,和一帮同学去走紫霞湖那弯弯曲曲的小道。第一次逃课就是在春天跟着摄影协会的同学去中山植物园踏青。每年12月13号,上午十点的警报声,能把人的灵魂震到战栗。

高中有“12·13”活动。高一时,是大清早地起来,集合整队从察哈尔路徒步走到挹江门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看那些纠结在黄土里的骸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照片,那些放在玻璃柜子里的证物。默哀,在大门口集体听讲默哀,在刻满了逝者姓名的大理石墙前默哀。

相对于那些死亡,我们活在现世里的默哀总是轻之又轻的。还有,长达一周的南京大屠杀和二战相关电影、纪录片的播映。而我总是没有勇气踏入报告厅去看那些纪录片。

《高考1977》观后感:每个人都该体验一次高考

如今的《南京!南京!》,我也是挣扎了近一个月,才终于走进电影院。

此时,关于《南京!南京!》的评论已经在网络各处掐得如火如荼。大家都在借这个平台,说自己的爱国心,自己的国家观、世界观,甚至是价值论。我管不了陆川是被捧还是被贬。

我只是作为一个南京人,单纯地感激他。尽管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在晚上长久地做着噩梦,一次一次的醒过来,看着远处城市夜空的红色霓虹就像是这座城市散不去的业火和血色。我还是感激他。

他穷尽了4年的精力和时光,把这部影片拍得努力又真实。几乎复现了这座城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至1938年2月中,所经受的无法描述出的灾难。而其实,一直到1938年5月,掩埋尸骸的数量都比不上新送来的数量。在影片开始不久的时候,有一段我觉得很漫长的屠杀镜头的蒙太奇。从焚烧的火焰燃起,机关枪扫射人群的枪声久久不息,伴随着坑杀、刺刀乱戳……看得眼睛瞪到目眦欲裂,血液中有声音在叫嚣:“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在下一刻镜头转换时,我才觉得释解了。觉得那段蒙太奇只要哪怕再多10秒,我就会毫无理智不顾一切地站起来,大叫着把手中的饮料砸向屏幕。

只是短短用分钟来计的时间,我都觉得难以忍受。那段长达半年之久的日子,南京这个城市该是如何。已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

白天专门去了挹江门那座城门处,影片里刘烨他们这些军人就是分批穿过这座城门,走向死亡的。我站在城门外,始终都没有走到门的另外一边去。今天,南京的阳光灿烂,但城门里的阴影依旧阴郁得无法描述。路上的汽车一个一个地穿过城门,漆光闪耀。我当然知道,门那边不会再有大吼着“中国不会亡”的悲壮死亡了。再往前走,长江里也不再会漂着数目可观的尸体,那里只会有受了污染的江水空空地击打江岸。

所以,我感激陆川。

自己曾经也拿着地图,一个一个去考据那些屠杀发生的地点。但是白底黑色的文字,终比不上影像的心理震撼。他就算被人指责拍得像景片,但我觉得他的立场是中国相关电影里难得的客观的,也正因为如此,也是难得真实的。它带给我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样一部《南京!南京!》?胡赳赳对本片的一段吹捧也许可以让你我找到答案:“陆川的电影破解了某种思维:被体制内认可的影片一定是主旋律影片,被市场认可的影片一定是商业影片,被学院认可的一定是知识分子影片,被专业人士认可的一定是独立影片”,而陆川拍《南京!南京!》时“学会了走这样一个‘四边形’”。

一部电影,它既是主旋律影片,又是商业影片,又是知识分子影片,又是独立影片——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四边形”电影吗?还真就有,例如陈凯歌拍的《无极》就是一部这样的“神作”,而《南京!南京!》是我看到的第二部这样的“神作”。

只是,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儿?一部电影可以四面讨好?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谁都想讨好,但经常四处碰壁,而且这种人是绝对不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的,因为他们就是那种对谁都不够真心的烂好人。

电影其实也一样,一部电影如果谁都想讨好,完全不知道取舍,其结果就是把电影拍成一个“四不像”——几年前,陈凯歌把《无极》拍成这样的“四不像”,这没什么,毕竟那只是发生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里的事儿。但我真的不能忍受陆川把《南京!南京!》拍成一个“四不像”,因为1937年的南京城是我们这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作为一个导演,如果想用这样一个题材去投机,去四面讨好,并因此无法做到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那这个导演臭大街将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你也许会说,陆川拍这个题材并不是想要投机,而且他也想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只是他的编剧水平和导演水平有限,所以就把《南京!南京!》拍成了一部独立知识分子主旋律商业电影。真是这样吗?希望如此吧。说到本片的编剧水平,我记得曾一度传闻说陆川要找朱文做本片的编剧,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了,如果真要是让朱文来当编剧,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情节生硬、散乱了,因为朱文还是很有水平的。至于本片的导演水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片的视野太小了,既然把名字都起成《南京!南京!》这么大了,那起码得拍出一座城的感觉吧。遗憾的是,陆川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有俯瞰整个南京城的大视野,但结果却是其视野基本上完全局限于一个难民营里了。而且就是这么一个难民营的故事,也被陆川拍得支离破碎、凌乱无魂,人物形象单薄且脸谱化,让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南京!南京!》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单薄且脸谱化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陆川还是无法做到直面人性,于是他选择了拔高人性,于是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崇高”的人。而在姜文的那部类似题材的《鬼子来了》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崇高”的人,一个都没有,这是《鬼子来了》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鬼子来了》能成为经典名作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最真实的才最能打动人心。

中国人已经被“崇高”绑架得太久太久了,是时候挣脱它的束缚了。因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会因为刻意“崇高”而变得更有力量——想要变得更有力量,就必须直面人性。

另外还有一个小发现,那就是最近在中国的“大片儿”里先后出现了那种因为“良心发现”而自杀的日本小军官(《梅兰芳》里有一个,本片里也有一个),这是不是另一种意淫呢?这种脸谱化形象和以往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小军官的脸谱化形象区别很大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刚才看了陆川的南京南京,着实让我完全不懂他的表达方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部电影由陆川导演的,我会以为这是一部日本人拍得南京大屠杀纪念片。同学都说看完之后人很压抑,我倒是看完之后感觉特别郁闷,我心目中的南京大屠杀纪念片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其中大部分的对话是日语的,再加上我看得是枪版(原谅我看盗版片子,实在是这里的电影院不上映),听起来相当的累人。拉贝还要讲德语,另外两个外国救助者要讲英文,群众们还要讲上海话苏北话和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的脑子无时无刻都不停在转换这些语言。

其次,陆川同志对大屠杀的理解由电影的表达方式来看是:日本人很无奈,中国人很懦弱,所以造成了南京大屠杀。一开场,偌大一个教堂里,站了满满的中国人,几个日本兵进去,连他们自己都害怕了,要偷偷溜走去叫后援。中国人做了什么?中国人举起了双手,老百姓的,军人的,连枪都举起来了!难道我们的军人就那么没用?那么怕死?这么多人都制服不了几个日本鬼子?

接着刘烨出场,带着一个儿童在那里打仗,我只能说,中国男人都死光了,连小孩都能应对这样的场景。再后来,被拉去屠杀的时候,开头大家都害怕了,死活赖着不走,这是抗议么?这是怕死的表现!后来刘烨带头走,小豆倒是义无反顾得跟上,开头都那么怕死的人,却在枪决关头喊出中国万岁,有这么刻画人物的么?日本人冲进难民营枪杀受伤的中国兵时,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包着头的伤病拿着手枪对准自己下颚就是一枪。我只想说我日,你有枪,又不怕死,为什么不朝敌人开,死也拉几个垫背的?然后拍难民营的时候大家麻将照打,戏照唱。简直无忧无虑阿,这是真实的难民营么?

接着说说里面几个关键人物,唐先生,不说了,为了小家牺牲大家,不懂他为什么被日本人害过了还会接着相信日本人。真以为会说日文:我是良民,日本兵就饶你性命了。拉贝,他是唯一让我感动的人,一次号召大家出100位女人,1次临走前的跪别,都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外国人都可以这样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为什么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呢?角川,一个在教会上过学的日本小队长,会说蹩脚的英语,会跟打死的人讲:我不是故意的。。。我觉得编剧很白痴,能当上队长,难道会是第一次杀人么?他的那个好朋友,前一分钟跟唐先生称兄道弟,后一分钟就把他送上刑场,行刑的时候还不忍看,可能么?现实么?还有剧中为日本人跑腿的都是中国人,日本兵抢中国人的鸡鸭等也是因为‘这下我们可以吃饱一点了’,真是很傻很天真。

不过陆川的电影着实反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就是女人撑起大半边天。在要求牺牲100个女人时,小江轻描淡写得带头出来,于是她们拯救了整个难民营;在最后抓中国兵时,女性又去解救她们的同胞,姜老师一次又一次得带人出来,直至最后被发现。我觉得陆川简直想说,中国的女人们简直就是救世主,中国的男人们就只会扯着嗓子喊:姜老师,救我,救我。

最后陆川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描述日本的葬礼仪式以及角川的自杀,我只是觉得他在说:看,南京大屠杀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我们也是很无奈的,我们也牺牲了很多人。

这部电影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精彩,想比之下,去年的‘nanking’纪录片以及以前的南京大屠杀更震撼更真实。改变角度去拍是好事,可是表达方式有问题,我觉得我不能接受这部据说相当精彩的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去看刚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英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

,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

影片开头是南京失守之初的巷战,接下来是对战俘的屠杀,忍不住让人以为,日军屠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而是负隅抵抗的士兵。之后是在南京的国际人士就难民区与日军的反复交涉,以及日军对难民区的步步紧逼,以奸淫妇女为主,大胆的镜头很多。其中,有一些祥和的场景,如日军士兵的嬉戏,慰安所里的床戏和与日本慰安妇的爱情,接以慰安所里被折腾致死的中国妇女;最后,在黑白的背景下,日军士兵角川放走了两个中国战俘,留下一句“有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并自杀,影片在两个获生的战俘长长的笑声中结束。用短暂的祥和引出死亡的前兆,用长久的压抑衬托生存的希望,形成鲜明反比,辅以节奏的张弛交替,这是影片在手法上的得道。

但在内容上,我并不觉得《南京!南京!》有什么过人之处。影片中横贯始终的只有日军的角川一人,或许试图借其心理变迁反映故事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角川却是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他的自杀仅仅是因为这颗善良的心无法容纳杀戮,而并没有一个心理的积累和转变过程,他的历程无法承载叙述所有故事情节的需要;何况,用一个日本人来记录这场暴行,本身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而除此之外的人物,均只是片中的过客,获生的两个战俘,虽也藏在难民区,但中间并未遭受劫难(因为劫难全是针对女人,几乎),他们也无法承载这个生死的转折。影片只是用一连串的跳跃的故事引出一大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而没有用心去描述他们在生死之间的心态及心理变迁;而且,因为要出彩的人太多,客观上也无法一一描述。最后活下来或者死去的人,也没有故事前缀,于是他们的生或死也很随意,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一言蔽之,影片应用了生死之城的概念,却游移了概念。由此,我们不能说《南京!南京!》是一部史诗。它只是一部商业影片,轰动的场景、堆砌的故事、另类的视角,均只是为商业而商业。与其说“谨以此片纪念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不如说“谨以此片让一亿观众因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而掏腰包”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南京》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而言,讲述的方面,足矣。因为它是电影,不是纪录片,不是史诗片,不是电视剧,所以它要简短精,

这部电影最亮点的是女人们的命运。

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能熬过冬天,她们勇敢地站出来,站到了受辱、死亡的前线。这是以前比较少表达的角度。她们是芳龄的女子,却也是从营房里退推出的一车一车的裸露僵硬的尸体。唐先生的妹妹也是自告奋勇去的,她本是唱着戏的古典可爱的女孩子,在枪响下香消玉殒。也许,死了是种解脱呢,这样的女子总是会让人心疼的。活着,比死了更艰难。

记忆最深的一段,是描述这些女人们悲惨遭遇的一段对白。大意是:日本的,一次五元;中国、朝鲜的,一次两元。一次十五分钟。

无奈与悲痛并存。

侵略,受害者不只是我们,而是双方共同的灾难。

角川,一个日本军官。他有点书卷气,也向往单纯美好的爱情。他真心对待的女子,要娶为妻子的女子,却被折磨得苍白、憔悴,直至只能从裸体的尸体脚腕上的红绳辨认出她已经死去。逝者已矣,生者何堪。这一幕,辛酸得让人忘记了流泪,只能不断地默念太惨了。她毕竟成了牺牲品,牺牲了青春,牺牲了自己。角川最后在不忍心看姜老师受苦击毙她,放了两个中国人之后自杀。他这个极其矛盾,不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代表了侵略中尚有人性的同样痛苦的日本人民。

所以,战争是对双方的折磨与痛苦。

我们如何保证和平共处呢?只有保证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对等,不会出现极大的差距,也就不会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发动战争了。

每次战争皆是新崛起势力与老牌势力、外来势力与固有势力的战争方。在21世纪的我国,一直宣称要和平崛起。崛起,就代表着综合国力、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提升,中国的崛起,也代表着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加大。新兴国家与老牌强势国家的势力范围必然是需要重新划分的,当产生矛盾后,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战争,如何解决矛盾并且必然战争就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党员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10月19日,镇江新区大港中学九年级组组织全体师生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雨花台始建于东吴,传说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因而得名。现在是革命烈士殉难处,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同学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纪念馆,详细了解雨花台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史料。在烈士就义群雕前,同学们庄严伫立,向烈士群雕敬礼致敬。群雕以士农工商兵五个阶层为代表,他们或蔑视敌人,或临危不惧,或横眉冷对,或满怀希望。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先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大家还瞻仰了烈士纪念碑。

一天的参观学习,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实物、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了解,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爱国主义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览南京中山陵后的观后感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江苏南京远近闻名的中山陵游玩。

一路上风光秀美,车水马龙。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就渐渐地上了大山。路边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进入钟山,路旁的古树变成了参天的梧桐树,这就是著名的梧桐大道,清新凉爽,犹如天堂般,真是神奇!我们跟上一位导游,边听讲解边看。“往前走几十米右转,再走几百米,就到了藏经楼,也就是孙中山纪念馆,那里……”“我想去那里玩呢。”我急切地说。“好呀!”大家都想去看看。

一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藏经楼。路上那数不清的花草,道不尽的树木,重重叠叠的枝桠,还有从空中漏下的斑斑点点的日影,再加上阴凉的空气,使人感觉进入了童话中的仙境。走,了不知多久,一座威严的老人石像矗立在眼前,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后面就是孙中山纪念馆。

游了纪念馆,时间转眼过了两个钟头,该去中山陵了。路上一直在说话的导游又打开了话匣子:“中山陵是guo民党于一九二六年开始动工修建的,到一九二九年主体完工,又经过了数十次的改造,才达到了现在的规模,中山陵已经被国家立为五A级的风景区。”“看到了吗,前面这座门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博爱“二字,写的苍劲有力,十分漂亮。过了石门,就要上那392级的台阶了,大家做好准备吧。”

台阶上,我们累的气喘吁吁,终于上了台阶,可惜今天这里关门护养。但透过护栏仍可以看到那壮观的建筑和雄伟的雕像,让人联想起孙中山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虽然闭馆,但我们仍然舍不得离开,就在四处玩了一会儿。时间一眨眼过了四个钟头,快五点了。我们看时间不早,就恋恋不舍地回宾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1937南京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记录片《1937南京记忆》。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情无比沉痛。我们现在的省会南京曾经遭遇过这样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南京,这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却因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让它成为了一座死城,一座充斥着血腥的死城。南京大屠杀——这五个字凝聚着我们的屈辱,悲伤和愤怒,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记录着一段血淋淋的屈辱史。看到这血腥的景象,让人都会从心底生出一种愤恨。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暴行径激起了一些在南京的外国人的愤恨。影片中介绍了在南京城里有一个安全区,安全区的外国委员救助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的性命,特别是一位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他不断收中国难民进屋。他还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还有一位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她尽力保护中国妇女、儿童免受欺辱。

南京大屠杀留给中国人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以及强烈的愤怒。日本侵略者用世界上最残酷的方式伤害,杀害,摧残中国人。充分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野蛮和凶残。历史不能忘却,这段血泪史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刻苦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能让历史不再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