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乞巧节的由来的作文【精彩20篇】

建党节七月一日就要来了,那么大家可知道建党节的由来和它有哪些习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建党节的由来和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538

作文

1000

春节的由来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除夕那夜,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又唱又跳,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春节虽然热闹,但大家知道春节是怎样来的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我喜欢春节,因为过年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平安夜吃苹果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喜庆的红色

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据说是中国才有的。因为中国人比较注重谐音,比如洞房花烛夜,把花生红枣和莲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枣)生贵子”。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夜晚。

苹安夜

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的由来的作文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到来的前一天,妈妈跟我讲了元宵节的一个传说故事。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世间都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有一天突然灾难降临了、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的时候,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玉帝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

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这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年元宵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姓氏的由来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呢?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氏是从姓派生出来的。从汉朝开始,姓氏合而为一。姓氏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同一个起源。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姓了。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姓表血统,氏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如今姓氏只用于表明家族。《说文》对于姓的解释是:“人所生也”,“姓从女,从生。”因此,姬、姜、姚这些最古老的姓都与女性有关。在母系社会,同一母系的后代不能通婚,为了区别不同的婚姻集团,便有了姓。其中一些主要的姓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同姓的不断出现,为了区别家族的地位、出身,才产生了氏,最早明确记载姓氏是从周朝开始的。氏的本义为“支”、“歧”,目的是用来区别子孙的出处,同一姓可以衍分为许多不同的氏。随着“支”、“歧”的不断产生和增多,姓氏也多了起来,有以祖先的族号或庙号、国名或地名、官职、动植物、数字、方位等为姓的;有以爵位、国号、官职、居住地、封地、职业等为氏的。

上古的尧帝族号为唐,其后代便以唐为姓;齐、鲁、秦、晋等姓也都是古代的国号;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后代有不少人分别用他们的谥号“文”和“武”为姓;东郭、南门、南宫等既是以地名又是以方位为姓的;以动植物和数字为姓的有牛、马、羊、龙、熊、柳、杨、花、李、千、百、万等;以官职官位、爵位、爵号为姓的有司徒、帅、尉、王、公、侯等;以封地为氏的有屈、解、商等;以职业为氏的有陶、巫、屠、卜等。不少“姓”和“氏”出处相同,因此除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由母系转向父系之外,“姓”、“氏”同源也是两者合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延伸阅读:春联的由来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古代的艺术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古代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朝,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朝,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传统习俗起于宋朝并在明朝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大臣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艺术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艺术艺术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秋吃月饼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放学回家的心情是快乐的,因为可以吃甜甜的月饼了。当然,快乐的不止我一人,还有我姐。那时她读四年级,和我同一个学校。

我和姐那天回家走的飞快,走到家门口时,却隐约的听到屋里有争吵声。我给姐使了个手势,姐站在了原地,我却猫一样沿着墙角,侧起耳朵,小心翼翼地向屋门口靠近。近了,大概听清了是怎么回事。父母为了今年买不买月饼而争吵,母亲说两个孩子都上学,家里的学费还是东借西凑的呢,不买罢了。父亲却不同意,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吃月饼,咱家的孩子也不能少,没有钱,我去借。哪怕少买几个,也不能让孩子委屈的慌。听到这,我感到事情不妙,退回大门口。我和姐嘀咕了一阵,唱着歌,若无其事地走进了家。父亲正从屋里出来,和我们打了个招呼,便出门了。

吃晚饭的时候,父亲赶回来了。手里托着一包月饼。父亲在饭桌上把纸包打开,我和姐眼睛都紧紧盯着月饼,生怕月饼会长了翅膀飞掉一样。纸里一共七只月饼,下面四只,上面三只。月饼外边有薄薄的脆皮,金黄色,十分诱人。

我和姐刚要伸手去拿,却被父亲喊住。父亲用刀子把每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这样,原先的七只月饼,就变成了二十八只月饼。父亲又让母亲沏了壶茶,摆在桌上。父亲这时候说,我们四个人做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谁赢一次,就可分到一小只月饼。输了嘛,嘿嘿,就喝一口茶。行不行?父亲看着我们问。我和姐互相看了眼,觉得很有意思。异口同声地说好。

“石头,剪子,布。”四只手掌一同伸出去。我赢了。我分得一小只月饼。他们三人各喝了一口茶。

“石头,剪子,布。”四只手掌一同伸出去。姐赢了。她分得一小只月饼。我们三人各喝了一口茶。

“石头,剪子,布。”四只手掌一同伸出去。我和姐同时赢了。我和姐继续比赛,直到真正分出胜负。

这时,月饼不断在减少,茶水也在不断减少,快乐却逐渐在增加,笑声,欢呼声把整个屋子溢满,然后飘到院中。

“吃不到月饼,就喝一口茶。”这是父亲每次比赛完都要说的一句话。到了最后,突然发现,父母竟然没有赢过我们一次。我和姐把最后的一只月饼给了父亲。父亲看了看,给了母亲,母亲看了看,又给了我们。我们坚决不吃,非要看父母吃。父亲,咬了一小口,给了母亲。母亲咬了一小口,又给了父亲。这时,那一只小月饼还剩下大半。

父亲把剩下的月饼捧在手心,问我们吃饱了没有。我们都说吃饱了。父亲笑笑说,不是吃饱了,是喝饱了。此时,父亲的神情有些激动,他说,你们以后要记住,在最困难的时候,“吃不到月饼,就喝一口茶”。我看到,在父亲坚定有神的眼睛里分明有泪花在闪。也许父母不会知道,我和姐早已知道是父亲借钱给我们买的月饼。

二十年过去了,这其间,生活、学习中都曾遇到过困难,但每次我都勇敢面对。因为,成功了,我会得到精美的“月饼”,即使失败了,我也不会一无所有,因为还有属于我的“一口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脑健康日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从2000年开始,将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规定9月16日为“全国脑健康日”。在“脑健康日”来临之际,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首席专家于春江教授为我们解读了脑疾病和脑健康的相关知识。

“大脑是由100亿个神经元构成的,全部脑血管连接起来的长度接近17万公里,大脑是人体各个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是心理思维活动的中心器官,对人体发挥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

大脑是一台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的“机器”,随着使用年限的累积,它也会出现老化、故障、“死机”甚至彻底“报废”的危机,一旦这些情况出现,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失控,甚至危及生命。

“大脑是人体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的健康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是灾难性的。”陕西康杰医院李新华教授强调,尽管脑健康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脑的重要意义,美国和日本都相继提出过“脑的十年”、“理解脑、保护脑、创造脑”的口号,国际脑研究组织在第四届神经科学大会上,也将21世纪定义为“脑的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八节的由来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的小闹钟响了,妈妈把小闹钟举到我的面前,说:“宝贝,快起床,你看看妈妈今天留的什么言。”于是,我就睁开迷迷糊糊的双眼看了一下,上面写着:“腊八节快乐,快起来喝腊八粥了。”然后,我就起床了。

洗脸刷牙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妈妈做的“腊八粥”。你们猜猜我妈妈做的“腊八粥”熬了几个小时?告诉你们吧,是两个小时。腊八粥里放的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圆米、花生、玉米、红薯,熬好后的腊八粥看起来非常美味。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吧。“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在古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该月为“腊月”,称这一天为“腊日”。后来“腊日”这一天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就这样产生了。

在腊八节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传统。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是好兆头,象征着“年年有余”。

有的地方还有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在我们河南省,有的地方称腊八粥为“大家饭”。到了现在,我们在腊八这天还是会喝腊八粥,但是没有祭祀,没有馈赠亲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喝“腊八粥”了吗?这下你们知道“腊八节”的由来了吧,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万圣节的由来

全文共 2416 字

+ 加入清单

Die meisten denken wahrscheinlich, dass Halloween ausschließlich auf amerikanische Traditionen zurückzuführen ist. Mit dieser Annahme liegen wir jedoch ziemlich falsch. In diesem Artikel klären wir, woher Halloween ursprünglich kommt und was es mit dem Kürbis auf sich hat.

大多数人大概会以为万圣节是起源于美国的传统节日,如果这么想的话,我们就错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解释,万圣节的起源以及万圣节和南瓜的关系。

Der Name Halloween kommt von All Hallows‘ Eve, welches die katholischen, irischen Bräuche am ?Vorabend von Allerheiligen“ beschreibt. Diese Rituale fanden in der Nacht vom 31. Oktober zum 1. November statt und wurden ursprünglich im katholischen Irland gefeiert. Im 19. Jahrhundert wanderten zahlreiche Iren in die USA aus, nahmen den Brauch des All Hallows‘ Eve mit sich und bauten ihn weiter aus. So verbreitete sich Halloween langsam in den USA und in Kanada und entwickelte sich dort zu einer der wichtigsten Feiern.

Halloween(万圣节前夕)这个名字来自于All Hallows‘ Eve(诸圣节前夕),这一天在天主教和爱尔兰人的习俗中被称为“万圣节前夜”。这一宗教仪式最初由信天主教的爱尔兰在每年10月31日晚上到11月1日举行。19世纪,许多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同时也带去了诸圣节前夕的习俗,并且将这个习俗进一步传播开来。就这样,万圣节前夕慢慢地在美国和加拿大传开,并且发展成了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Vor ungefähr 15 Jahren kam der Halloween Brauch dann auch nach Deutschland. Aber warum eigentlich? Das war so: Alles begann im Jahre 1991 als in Deutschland wegen des ersten Golfkrieges Karneval ausfiel. Angesichts der Bombenanschläge im Irak hatten die Deutschen keine Lust, sich zu verkleiden und fröhlich Karneval zu feiern. Das war natürlich ein großes Problem für die Kostümindustrie, da die Nachfrage an Karnevalskostümen deutlich sank.

万圣节前夕这个节日在约15年前也来到了德国,原因是什么呢?是这样的:一切开始于1991年,当时的德国由于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原因,取消了狂欢节。看着伊拉克的炮弹袭击,德国人没有心思盛装打扮去开心地过狂欢节。这对服装产业来说当然是个大问题,因为人们对狂欢节服装的需求明显下降。

In dieser Zeit kamen die Deutschen Kostümhersteller auf die Idee, Halloween in Deutschland bekannt zu machen und Hexen-, Geister und Teufelskostüme zu verkaufen. Und siehe da- es funktionierte! Heute sieht man am 31. Oktober viele Kinder als Hexen oder Teufel verkleidetdurch die Straße laufen, an Türen klingeln und ?Süßes oder Saures!“ rufen, um Süßigkeiten zu bekommen.

就在这时,德国的服装生产商想到了这个主意,在德国宣传万圣节前夕这个节日,然后卖女巫、精灵、魔鬼的服装。他们成功了!如今我们在10月31日能看到许多孩子装扮成女巫或者魔鬼的样子在路上跑来跑去,挨家挨户的敲门,喊着“不给糖就捣蛋!”来要糖果。

Ein weiterer Brauch zu Halloween ist, leuchtende Kürbisse aufzustellen. Ursprünglich wurden in Irland dafür Rüben benutzt, da es in den USA jedoch Kürbisse in Massen gab, wurde aus der Rübe ein Kürbis, wie wir ihn heute kennen.

万圣节前夕的另一习俗是布置南瓜灯。最初在爱尔兰,人们用的是萝卜,但因为美国盛产南瓜,所以就变成了用我们熟知的南瓜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关于全国爱耳日的由来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 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历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

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 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2011年: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减少噪音保护听力

2013年: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14年: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2015年: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了解耳朵

耳朵是每个人体的重要器官,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耳朵、保护自己的耳朵。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妇女节的由来

全文共 12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3月8日,是三八妇女节,也是女人节,那么,大家知道三八节的由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妇女节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赶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团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也叫国际妇女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这天依据俄国使用的儒略历是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折合成欧洲广泛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的历史意义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妇女们,尽管被不同的国界、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所区分,但在这一天能够同时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让我们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发展所做出的斗争。

国际妇女节是劳动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平等所走的斗争道路十分漫长。古希腊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领导了妇女斗争来阻止战争;法国**时期,巴黎妇女高呼“自由,平等,友爱”,走上凡尔赛的街头争取选举权。

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近几十年来,联合国的四次全球性会议加强了国际妇女运动,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取得了全球性的意义。这些进展使国际妇女节成为团结一致、协调努力要求归还妇女权利和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月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五月端午的由来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过历代加工,与五月端午的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下面详情介绍五月端午的由来传说。

五月端午的由来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端午的由来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五月端午的由来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五月端午的由来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月端午的由来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1.纪念历史人物;2.划龙舟;3.吃粽子;4.各种防五毒习术(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兰汤沐浴);5.游戏,如玩斗草、击球、射柳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主要器具、制品有龙舟、粽子、五毒图、艾草菖蒲、钟馗画、张天师画、屈原像等。

端午节起源于民间习俗,其中有不少活动都是健康向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端午节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有较强的生命力。端午节对研究民间习俗的发展有重大价值,由于它是多民族共享的节日且包含跨国习俗,因此对研究民族文化往来、国际间文化交流、传统体育竞技、饮食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

端午节中的划龙舟、吃粽子很好地保留下来,并获得健康发展。有鉴于此,端午节的其他文化表现形式应加以科学的引导,使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活动更为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重大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船、挂香包、系五丝绳等。

端午节这天,妈妈就教我包粽子。包粽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呀!在动手之前,我的确觉得简单。我把糯米和豆子泡在水里,妈妈告诉我直到泡软了为止。我又把花生、果肉、大红枣跟糯米搅拌在一起,就变成了粽子的馅儿。然后我把馅儿弄成三角形的,拿起两三片竹叶,笨手笨脚的把粽子包裹起来,还用线绳把它牢牢的捆绑起来。不过我包的粽子歪歪扭扭的很难看,但是这也是我辛勤劳动的结果啊,我看着粽子满意的笑了。

妈妈干脆利落的包了十几个大粽子。我和妈妈一起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过了一会儿,香气四溢,我以为粽子已经熟了,可是妈妈说时间还不到呢,让我耐心等待。又过了十多分钟,满屋子都飘着粽子的浓香,我简直就要垂涎三尺了。

我看着出锅的粽子,竹叶更加翠绿,我想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我咬一口香甜可口,真是天下美味呀!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分享经济的由来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雇员股份制兴起于美国,其实践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被誉为职工持股之父的阿伯特·格来丁曾主张民主不应该仅限制在政治领域,而应当扩展到经济生活中来。20世纪20年代,美国曾掀起过所谓“新资本主义”的员工所有制运动,但这一运动随后被淹没在30年代的大萧条之中。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在《资本家宣言》中,把雇员股份制称之为“民主的资本主义”。他提出了“双因素经济论”,即生产要素只有两种:资本与劳动。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这两个基本因素共同创造的。在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人,而且必须通过资本获得收入。由此,美国人希望能创造一种法律体系,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和资本这双重收入,即劳动者应该通过持有股权、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参与企业剩余的分享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陷入“滞胀”。为此,美国经济学教授马丁·魏茨曼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书,以寻求解决滞胀的途径为线索,认为:“当今的主要经济问题,从本质上看不是宏观的而恰恰是微观的行为、制度和政策问题”。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分配,在于资本主义现存工资制度的不合理。此后,在双因素经济理论和分享经济理论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雇员股份制发展很快,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分享型经济”——“花更少的钱,享受共享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分享型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察觉到。仅举例——“拼车”,这个词较早已出现了,甚至衍生出诸如“拼桌”、“拼房”等新名词。而在电子领域,越来越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和深入使用为分享型经济提供了保证和支持。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经济拮据,采取共享来节省支出,都属于分享型经济。在工作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都让我们的业务流程更加开放、高效。不论是合作伙伴、企业顾问,还是供应商、客户都成为网络协作过程的一部分。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通过互联网分享信息、沟通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高达 12%。在分享型经济的推动下,IT 产业中不同领域的协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并将催生出更多的技术革新。比如移动运营商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合作——宝马迷你(BMW Mini)及其合作伙伴 Sixt 公司、沃达丰集团(Vodafone),三方联合推出了一种汽车共享技术应用 DriveNow,消费者可以通过DriveNow 的网站或手机软件来查询和预订共享车辆。当这种分享型经济不断发展,或许可以令“分享”成为未来经济的一项重要特征。

我们再举几个例子。“上海市松江区地铁 9 号线 3 号出口,独卫,配电脑无线上网。家具家电齐全,有厨房,提供厨具。日租价 69元”——这是小猪短租网站上的一则“在线短期房租赁”的信息,也是“分享经济”的一个代表。小猪短租是国内的专业日租、短租房在线预订网站,于 2012 年 8 月正式上线,并于当月与 58 同城达成战略合作。首轮获得了晨兴创投千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小猪短租在北京、上海等全国 13 个城市设有分公司,房源覆盖国内 130 多个城市。短租房,又名“日租房”、“移动公寓”、“自助公寓”,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主要特点是房屋的租赁周期短,通常在1天至1个月,传统意义上将之称为“家庭旅馆”。有别于千篇一律的酒店旅馆,更为灵活多变的短租房、日租房一方面更为经济实惠,一方面也更为贴近生活,适用性更强。专门的短租房网站的兴起,使得这类较为凌乱分散的市场有了新的平台。

在线短租能有效利用空余房源、降低空置成本、使房屋增值,对消费者而言,优势更加显著:相比于酒店预订——房源覆盖广,种类多、选择丰富,消费灵活;性价比好。在线短租网站 /平台房源为租客提供了多种选择;展示信息形式多样,提高沟通效率,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平台的保障机制,能有效降低预订和支付环节可能的易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夕节的由来简短介绍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传说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建党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更加艰苦的农村战争环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仍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当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20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

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这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中国民族最重要的纪念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从延安时期举行纪念党的诞辰20周年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始,到现在举行纪念党的诞辰80周年的活动,已经过去了60年,“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的由来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兽(又名“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身居海底,没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慌忙景象,只有村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的些食物,并劝他赶紧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

把”夕“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里忽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站栗,再不敢往前凑。原来“夕”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们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穿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曦”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春节的由来是那么的有趣,但还有许多我不知道到的有趣事情,所以我们以后要多多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纸上谈兵的故事由来

全文共 2184 字

+ 加入清单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将,姓赵名奢。他的儿子赵括,年轻的时候就把兵书读得烂熟,即使他父亲和他谈论用兵的道理,也不能难倒他。但赵奢总说他不能用兵,他母亲曾经为这件事问赵奢,赵奢说:“用兵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危亡,而他把用兵看得太简单了,赵国不叫他当大将便罢,如果叫他当大将,使赵国灭亡的必然是他。”

后来秦国军队攻击赵国,廉颇奉命去抵抗,为了争取有利的战斗条件,就先筑起营垒来坚守,没有立刻出战。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认为廉颇年老胆小,不能抵挡大敌,改派赵括出战秦国来代替廉颇。赵括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连忙上书阻止,赵孝成王不听,赵括的母亲便说:“大王一定要派遣他去,如果有不称职的话,我可以不同他一起受罪吗?”赵孝成王说:“可以。”

赵括威风凛凛地到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北),完全改变了廉颇原来制定的军令,把军队的大小头目都换了。秦国将领白起带兵来攻,赵括便不顾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以精兵出击。结果,没有多久,就被秦围困住,粮道也断绝了。

围困四十多天,还没解围。赵括看到粮食已经吃尽,兵士忍不住饥饿,只得亲自率领一支精兵突围。可是,秦军围困得十分严密,赵括不但没有突出重围,反而被乱箭射死。于是,赵国军队四十万人降了秦国,却全部被白起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长平之战”。

后来人们就用“纸上谈兵”来比喻空说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指完全不符合实际的空谈。

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是说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脱离实际,崇尚空谈,最后被秦军乱箭射死,并葬送了40万赵军的事件。

公元前262年,秦国想继续扩大疆域,并吞小国。于是,秦昭襄王派大将王屹,去攻打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上党的韩军将领都知秦国如虎似狼、施行暴政,不愿投降秦国,他们打发使者携带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此时的国王是赵孝成王,他派军队接收了上党。秦军得知,随即把上党团团围住。

赵孝成王听到报告,连忙派老将廉颇率领20多方大军前去营救上党。赵军刚刚赶到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上党已被秦军攻占了。赵国损失惨重。

秦军攻下上党后,并不甘心,还想攻占长平关。赵军听到这消息,廉颇立即召集将领,研究对策。两国军队在长平对阵。开始,赵军连连失利;拟后,廉颇改变战略,任凭秦军百般挑衅,命令士兵坚守勿战。日子一天天拖延下去,秦军的粮食、武器供应开始发生困难。赵军却士气振作,士兵们积极修筑堡垒,深挖战壕,跟远来的秦军对峙,作长期抵抗的扛算。

两军对峙足足3年,秦军大将王屹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向秦王报告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他不会轻易出来交战。我军长此拖下去,一旦粮草接济不上,如何是好呢?”

秦昭襄王找大臣商议,一个叫范唯的出了个主意。他说:“要战胜赵国,必须想法子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于是,秦国派人潜入赵国国都,四处散布谣言:“秦国对赵国什么人都不怕,只怕赵括作大将。”

过了几天,赵王听到左右议论纷纷,说什么廉将军己老了,一顿饭的时间竟三次去厕所大便,不敢跟秦国交战了,要是换年轻力壮的赵括带兵,一定能打败秦国,等等。

议论中所说的赵括,就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聪明,记忆力很强。什么《孙子兵法》啦,《孙膑兵法》听,都背得滚瓜烂熟;说起打仗的事,滔滔不绝;连父亲也不在他眼里,甚至狂妄地认为天下无人能与他相比。然而,赵奢深知其子无真才实学。因而,从来没有夸赞过他。

赵王却听信了左右的议论,随即把赵括找来,问他能否打退秦军。赵括口出狂言:“如果秦国派白起来,我需考虑考虑如何对付。如今来的是王屹,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这时,赵奢已亡。赵括的母亲在赵括未动身时,根据赵奢的遗嘱,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不要派他儿子去带兵。赵王问她什么理由,她说:“他父亲临终时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谈起兵法,自空无人。况且,他把打仗看作儿戏。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若用他为大将,我们一家遭灾祸是小事,国家断送在他手里是大事啊!’想起他父亲的话,所以我请求大王干万不要让他当大将。”

赵王没有怎么考虑,便说:“我已决定了,你就不用多操心了吧。”

公元前259年,赵括领兵20万,趾高气扬,来到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便不间青红皂白,轻率地改变了廉颇的战略。他统帅着40万大军,声势可谓十分浩大。他自以为是,任意撤换全军上下长官,弄得全军上下人心惶惶。另外,他把廉颇规定的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全部废除,下命令说:“秦军再来挑战,我们必须迎头痛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穷追不舍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再说秦军那边,得知这些情况后,暗暗高兴。他们立即派出一支骑兵,伪装败退,其实是要切断赵军的粮道。大将白起也赶来与王屹一起指挥作战。

赵括以为秦兵真的败退,心中高兴。他想获胜就在眼前,便下令出击。结果,他中了秦将的计,赵军一下子被秦军一分之二。

赵军被围困了40多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上下埋怨,人心大乱。赵括眼看着再呆下去也是白白饿死。他便带领精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军听到主将被杀,纷纷扔下武器投降。赵军全军覆没,40多万兵士都做了俘虏。从此,赵国一级不振、这是多么惨痛的历史教训啊!

此后,人们就用“纸上谈兵”来讽刺脱离实际,祟尚空谈的不实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万圣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相当于中国的七月半。西方人认为每年10月31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在这一天的夜晚,恶灵会降临。为了驱逐恶灵,他们会将房子里的炉火和烛台熄灭,将房子弄得很荒凉,好像没人居住一样,这样恶灵就不会进屋去。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这样恶灵就不愿意接近他们了。另外,他们还认为恶灵害怕噪音,于是他们穿着奇形怪状的服装上街游行。这就是万圣节的由来

万圣节在英语中是“Halloween”。万圣节早已变成了儿童们纵情玩乐的节日。在这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将一盏蜡烛放在掏空南瓜里,然后把它点燃。接着跑到邻居家,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为了配合孩子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住宿推荐:成都金湖精品酒店。酒店装修风格时尚、尊贵。毗邻欢乐谷、华侨城、一品天下美食一条街、万贯五金机电城、金府灯具城等巨贾商业圈;紧邻人人乐、沃尔玛、西南交通大学、金牛区法院。拥有舒适高贵,精致华丽的各类特色客房,全新的设施设备,亲情为您打造恬静、温馨额生活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关于立秋的作文:立秋节气的由来

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收获季节到了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在现实中,秋季开始的划分有几种: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四立中的立秋为秋季的开始;在天文学上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把“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在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故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的开始;在日平均气温上,把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日期。

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异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天。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月华北(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天高云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在9月中旬方感秋风送爽;10月初秋风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来到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而当秋天的脚步到达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时,己经快到元旦了。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重阳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由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XX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