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乞巧节的由来的作文精选20篇

建党节七月一日就要来了,那么大家可知道建党节的由来和它有哪些习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建党节的由来和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469

作文

1000

贴春联的意义和由来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语:对于贴春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每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贴春联,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贴春联的意义由来,欢迎阅读!

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而其实一开始春联是题写在桃木板上的,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春联的和意义

年关将至,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过年习俗。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的时候张贴,故名春联。而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春联的贴法

分清楚上下联

从平仄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如“岁”为仄声,“新”为平声。从意境上区分,下联的意境一般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如“雄鸡辞旧岁,灵犬迎新春”,迎新春就比辞旧岁的意境深刻些。

贴横批

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现在很多横批人已经不按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如果正规的话应该按照古代的写法!即从右往左书写!

上下联

根据横批的顺序确定上联的方向,再贴上下联。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元宵节的由来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大家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

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 元宵节美食——元宵。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以上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孔夫子搬家歇后语的故事由来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有一次鲁国大夫季孙氏招待读书人,孔子也想趁这个机会去露露面。季孙氏的家人不让他参加,还骂道‘“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人士,你来干什么?”孔子受了这番侮辱以后,格外刻苦用功,专攻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等六门课程,决心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到三十岁左右,名声逐渐大起来,就办了个书垫,招收学生。后来他把全部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据说他的学生有三千,其中得意门徒有七十二人。晚年,他致力于教育和编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世称“孔夫子”。

现在,人们用“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这句孔夫子搬家歇后语,比喻在比赛较量时全部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寒由来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slightcold),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时节,除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浇好冻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础上,寒冬季节采用人工覆盖法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当寒潮成强冷空气到来之时,泼浇稀粪水,撤施草木灰,可有效地减轻低温对油菜的危害,露地栽培的蔬菜地可用作物秸秆、稻草等稀疏地撒在菜畦上作为冬季长期覆盖物,既不影响光照,又可减小菜株间的风速,阻档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防冻的效果。遇到低温来临再加厚覆盖物作临时性覆盖,低温过后再及时揭去。大棚蔬菜这时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缺乏,天晴揭帘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高山茶园,特别是西北向易受寒风侵袭的茶园,要以稻草、杂草或塑料薄膜覆盖篷面,以防止风抽而引起枯梢和沙暴对叶片的直接危害。雪后,应及早摇落果树枝条上的积雪,避免大风造成枝干断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作文由来和习俗精选作文

全文共 17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又是端午节了,这个我小时候会热切期盼的节日,快乐度过的端午节日,终于又到了。。。。。。去年的端午节不是双休日,所以过得还简单,今年是端午节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我想这个端午节一定要过得有意义。。。。。。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度过端午节的情景。

经过长久的期盼,端午节黎明的曙光终于出现了,响亮的鞭炮声把我从梦幻中唤醒,睁开眼,想到今天是端午节了,心里不禁兴奋起来。吃过早饭后,母亲和奶奶就会为包灰水粽子的事忙碌起来,而我和弟则会收拾打扮好,向大寺进发,去看热闹的舞龙狮。在母亲的叮嘱下出了门,一路上大伙会兴奋地互相询问:“端午节到了,吃鸭肉和粽子了吗?”当我们被问到时,我们会高兴地答道,“还没呢!中午就有粽子吃了,晚上再吃鸭肉!”一些也去大寺的人会大呼,“看舞龙狮去喽!你们去不去呀?”我们也会大声而愉快地说:“去呀,一起去吧!”然后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大寺,大寺那叫一个热闹,真的快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了,特别是大寺街上,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弟弟牵着手在人堆里钻,只为寻找一个空隙去目睹一下几条龙狮在数十条壮汉的奋力舞动下那壮观的场面。快到中午我们也就意犹未尽地谈论着踏上归家的旅程。

回到家后,不出所料,粽子果然已经蒸熟了。打开锅盖,那浓浓的香气迎面扑来,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翻来颠去一阵后,剥开那几片还在散发着香气的箬叶后,里面躺着的粽子就像小宝宝一样新鲜细嫩,招人喜爱。轻轻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叶香、糯米香还有肉香的浓浓香气在口中鼻中萦绕不绝,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让人吃后回味无穷。

到了下午,我们兄弟两个会提上一只鸭子上外婆家,去看望一下她,陪她唠唠嗑,还会和表哥们聊聊天,上山玩玩。。。。。。

夜幕降临时,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饭桌前分享一只自家养大的鸭子,那道醋血鸭可是我最爱吃的菜,那是放有许多香料炒出来的,可香了。它味重而不咸,肉嫩而鲜,味道好极了。

饭后一家人唠唠家常,其乐融融啊!

最后在暖暖的被窝中回味着一天的美好,渐渐步入了甜蜜的梦乡。

想到这,对比着今天,心里顿时倍感凄楚,眼角不觉湿润了起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端午节的作文由来和习俗精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延伸阅读:春联的由来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古代的艺术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古代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朝,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朝,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传统习俗起于宋朝并在明朝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大臣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艺术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艺术艺术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500字作文:长耳朵兔子的由来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兔子耳朵原本是短短的,很乖巧,很迷人,但是就因为一件事情使短耳朵变长了。

小兔一家住在森林里,一天,兔爷爷告诉小兔着名的山羊教授要到森林里讲生物学,让小兔去听课,小兔欣然地答应了。

第二天,小兔起了一个大早,迎着遭朝阳迈着轻快的步伐在小路上,一路五彩斑斓的花儿深深地吸引了它的眼球,它自言自语地说到:“这么可爱的花儿我为什么不跟它们玩,偏要去听那个自以为是的老山羊讲课呢?“于是,小兔跟花儿碗了起来,光阴似箭,不一会儿就已经暮色四合了,小兔这才想起自己应该回家了,它跟花儿依依不舍的告别。回到家里兔爷爷迫不及待地一把抓起小兔使劲抖,结果从小兔耳朵里倒出一些声音,仔细一听,全都是小兔跟花儿的欢声笑语,兔爷爷失望极了,小兔也知道错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它象爷爷保证自己再也不会贪玩了。

太阳很快就升起来啦!小兔还赖在床上,直到听见了爷爷震耳欲聋的吼声,小兔才漫不经心地穿上衣服,出了门,此时,它还在留恋它那张温暖的小床。这次总算赶到了课堂,山羊教授大为满意,山羊教授说:“今天,我们讲生物学第二课……”不知不觉小兔竟然睡着了。回家后,兔爷爷提起小兔用力一抖,抖出来的是:“今天,我们讲生物学第二课……”然后就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兔爷爷气得火冒三丈,把小兔的耳朵使劲拉,还在对小兔说:“叫你不听课,叫你不听课,耳朵长起来是当摆设的吗?”,这把小兔疼得哇哇大叫,过了一会儿爷爷的“折磨”结束了,小兔的耳朵变得长长的,小兔无计可施只好顶着长耳朵去听课,这回它把课文一字不漏的听了下来,兔爷爷欣喜若狂,把小兔亲得满脸的唾沫星子。

但是从此小兔就成了长耳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附注:平安夜由来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类的救主,(参见马太福音1章21节他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后来,人们就仿效天使,在平安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就演变成报佳音这个活动。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份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份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de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更多热点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由来,一定会让大家联想到的传说之一,是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要团结其他国家,来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国,但是偏偏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的劝告,结果被骗到秦国,关了起来,最後并死在秦国。

继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误信屈原有很多坏处,不但没有听从屈原明智的劝告,还把它从楚国放逐了。

心怀大志,一直为国家大事担心的屈原,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忧愁,常常独自在江边徘徊叹息。有一天,一位在江边钓鱼的渔夫问他为什麽这麽失意落魄,屈原叹气的说:“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心中的感叹和无奈,在这两句话中都说得很明白了。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

楚国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後,都不约而同的赶到江边来,想找寻他们所敬爱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这就是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屈原投汨罗江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五日。大家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船、包粽子的活动。流传到今天,大家都还记得这样的传说故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文学常识:中华的由来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小导语: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有差异,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生活在中国的民族都成为中华民族。下面来详细看看。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帝”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谥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称,如同夏后氏之称为夏朝。按先秦文献记载,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一次,他约请天下部落首领,汇聚天台山比武论艺,还邀请了天帝仲裁。由于炎帝神农武艺超群,天帝感到欣慰,想提携炎帝作为人间帝王。便有意发下一道口谕:“谁能一夜建造一座登天梯,能使茫茫大海之中长出石莲,吾便封谁为人间帝王,统管天下人事。”

炎帝神农果然在一夜间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怀中抱着一座石莲。天帝一见,万分惊喜,当即封炎帝神农为“赤帝”。随后,天帝沿着天柱峰登上了莲花顶,腾云驾雾,升天而去。

炎帝神农作一代帝王,分管南方天下,南方属火,所以号称“炎帝”。炎帝施行仁政,受到人类拥戴。后来,炎帝神农为了驱瘟除病,造福人类,亲自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却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莲花峰下。

炎帝神农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便以“三味生奇花”为缘由,把天台上莲花峰称为“中华”(古代:“华”与“花”相同)。世人为纪念炎帝神农的功德,便沿用此称,把中国叫做“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由来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尤其是紧紧围绕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纲领的要求,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目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学科创始人南丁格尔(1820~1910)而设立的。在1852年到1856年间,沙皇俄国与土耳其之间发生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十分残酷,双方伤亡惨重,大量的伤病员无人照顾。当时。英国有一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女士名叫南丁格尔,她自愿组织战地救护队,率领38名女救护队员负责伤病员的护理,在她的领导下,建立了医院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伤病员死亡率迅速下降。1860年,她又在英国的圣多马医院办起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推动世界各国护理工作和发展护士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学家护士教育的创始人,弘扬南丁格尔对病患如同“老人的儿女,同志的手足,孩子的妈妈”的献身精神,国际上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的习俗吧,我想这个大家还是都知道的,那么,谁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呢?哈哈,我来给大家说说吧,大家跟我一起来看。

传说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寻友访道,看见西王母路过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药。回到家后,后羿舍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但这正好被徒弟蓬蒙看到了,蓬蒙就起了坏心眼。

有一次后羿带着徒弟去打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一走,蓬蒙就拿着宝刀闯进房间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没有办法,突然她灵机一动,把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因为嫦娥心里牵挂着丈夫,所以嫦娥飞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在天上对他说:“今天晚上月亮会变圆,你晚上做一块面团在屋子东北角,等到午夜时我们夫妻二人就团圆了。”后羿按照嫦娥说的做,到了午夜,夫妻二人终于团圆了。两人离别时嫦娥对后羿说:“每年的8月15这天,你都要做好面团,等到午夜时分我回来了之后再走。”每年都做好面团,等着嫦娥回来。后来,这个习俗被大家继承下来,发展成为现在的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也就成了习俗。

我非常喜欢这个神话,也非常喜爱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五一节的由来的优秀英语作文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This stanza comes from the worker’s big strike of American Chicago.On May 1 in 1886, Chicago of 20 in order to fight for practicing eight hours to work to make but hold the big strike, many ten thousand workerses pass by hard of bloodshed conflict, acquired the victory finally.For memorial this time the socialist that the worker’s one who exercise, July 14 in 1889, from all countries Marxist call represents the conference, Parisian solemn and impressive open in France.On the conference, attend meeting to represent the consistent approval:Common festival that May 1 settl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letariat.This resolution get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worker responds to actively.On May 1 in 1890, the working class of Euro-American all countries leads off to go into the street, holding the grand demonstration and holding a meeting, fighting for the legal rights.From now on, every time round thi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labors the people to all want the catcall, parade, to show to celebrate.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 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有关五一节由来的优秀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只是现在兔爷儿早被米老鼠和樱桃小丸子取代了.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于是水到渠成.传到我们这一代.中秋便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仅仅成为了一种惯性而机械地存在.而忘记了月饼中曾经寄托着我们民族对自然之神的向往了吗?我们如今只是把月饼当成了一种吃品和礼品.如此实用主义来对待.而悲惨地没有了我们祖先纯真美好的想像力和对大自然的质朴而敬畏的亲和力了吗?

我们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节日与农业的节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节日里吃食.都是对大地的亲近.春节.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吃月饼自然就变得如此重要起来.月饼的馅可以百花齐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在原始的农业社会.蔗糖和蜂蜜的出现之前.甜曾经是人们一种向往和欲望.是被古代哲人认为是和光明连在一起的两件最高贵的事情.是和美连在一起的最好的一个词汇.所以.到现在我们还在说[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来表达.是最高贵的一种体现.因此.月饼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饱尝辛酸苦辣的民族长期以来对生活特别是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由衷的向往和礼赞.

清中曾有些绝对地说:[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我小时候家就住在前门楼子附近.自然中秋节是要吃致美斋的月饼.但那时致美斋也好.其他店铺也好.卖的月饼大多是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四样传统月饼.馅中的青丝红丝蜜饯果脯芝麻桃仁丰富许多.但糖必须是冰糖的甜味是不能够少不能够变的.

如今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怕甜了.把甜和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联系在一起.甜变成了一种可怕的事情了.如今的月饼自然要迎合人们的新口味.不敢甜.却敢又是海鲜馅又是鲍鱼鱼翅燕窝馅.甚至还有人参馅.花脸般百变时尚起来.把本来象征合家团圆与生活甜蜜的那一点质朴的意义.非要练就老君炉里那保命养身的八卦金丹不可.但是.月饼成了一个筐.什么馅都敢往里面装.自然便敢于把大众化的月饼做成贵族式的顶尖产品.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一个硕大无朋或价值连城的月饼.都不是新闻.去年居然曾经花样翻新做成纯钛金的月饼.和时装秀一起[秀"一把.时代变迁了.民族传统中民俗的东西就一定也要变没有了吗?或者非要变得商业色彩那样浓重不可和奢侈豪华不可吗?今年政府出台强制性指令.不许豪华包装月饼.致使月饼的价格不得不屈尊下来.这当然是好事.只是要将月饼真正回归本来的位置上.也不是一时之事.为了赚钱.月饼仍然在花样翻新.我们自己和自己逗着玩.每当想起在我们的月饼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大月饼和金月饼时.总忍不住想起溥仪当年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长二尺.重二十斤.就已经被当时的人们叹为观止.如今看来只是小巫见大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逼上梁山的由来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拼音】逼上梁山bīshàngliángshān

【释义】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近义词】迫不得已、铤而走险

【反义词】自觉自愿、自告奋勇

【主人公】林冲

【成语故事】

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一看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际青年节的由来说明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青年节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设立的节日。第一个国际青年节是在2000年8月12日。联合国在1999年通过了第54/120号决议,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节。国际青年节的设立为各国政府重视青年问题提供了契机。各地在国际青年日这一天,会举办演唱会、研讨会、文化活动和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通常会有当地的政府官员参加这些活动。

全球化已经并将继续对青年的就业机会和移徙的模式产生影响。在发达国家,相对于每100个即将退休的人,平均有142个青年人(20-24岁)加入劳动力行列;10年之后,将出现青年工人的短缺,相对于每100个离开劳动力队伍的人,只有87个青年工人。与发展中世界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发展中国家是342个青年人对100个60-64岁的人。虽然各地区面对不同的问题,吸收大批青年工人是继续推动移民活动的全球性问题。

有关就业市场,引进新技术对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低技能的职业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尤其是向低工资国家转移生产活动,往往对非技术工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们是首批失业者。由于青年人的经验和技能有限,故因全球化而失去工作的人中他们所占比例往往很大。在世界许多地区,由于正在从农业向用人较少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化,失业率还在上升。贸易自由化迫使各公司要更具竞争力,导致许多公司更加依赖于低成本和不固定的劳动力安排。在很多情况下,国家社会保护计划未能赶上迅速全球化的市场所带来的新风险和脆弱性。

移徙为青年提供机会,利用全球化带来的益处,并通过迁移到人们认为机会更好的地方改善他们的福利。随着经济一体化,移民流动增加了,年青人比老年人更有可能跨越国际边界进行移民以及从农村移向城市地区。移徙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有“推力因素”,如贫困、对当地的条件不满、冲突以及自然资源的压力,还有“拉力因素”,如更好的赚钱机会以及有更美好的前途。

国际移徙传统上都选择来自较穷国家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包括许多青年。例如,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的机动性在世界上最大,每16个人就有一个——或5.6%——出国留学。相比之下,每250个北美学生只有一个(0.4%)出国留学。虽然高技能移民会对个人有益,但由于人力资本的流失,往往对祖籍国的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回返者可以带回新的思想、办法以及国际关系网,这不仅对其自身有益,对整个社会也是有益的。

迫切需要认识到青年在移徙人流中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并为其经济、文化和社会融入提供条件。青年移徙者往往是看不见的社会服务提供者,在东道国的国家青年方案中没有得到承认。由于青年移徙者往往是东道国社会劳动力不可或缺的部分,迫切需要加强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如卫生、教育和培训等领域,更要在总体上帮助提高公众对青年移徙者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由来

全文共 422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年的“爱耳日”确定一个主题,在全社会开展以预防耳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组织各级领导、耳鼻喉科专家、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志愿工作者和残疾人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观摩,走上街头咨询义诊,开展听力助残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爱耳日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卫生部组织颁发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聋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首次全国爱耳日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1999 年国务院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所属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正式将我国设定“爱耳日”活动列入 1999 年度工作计划。而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老龄协会等十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 3 月 3 日 为全国“爱 耳日” , 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残联、卫生厅(局)、教育厅(局、委员会)、民政厅(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影视厅(局)、技术监督局、药品管理局、妇联、老龄委:

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等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全国爱耳日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

全国爱耳日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残联康字〔1999〕第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残联、卫生厅(局)、教育厅(局、委员会)、民政厅(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影视厅(局)、技术监督局、药品管理局、妇联、老龄委: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等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

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历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3月3日第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耳聋发生 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3月3日第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3月3日第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3月3日第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3月3日第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3月3日第七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3月3日第八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3月3日第九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3月3日第十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3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希望

2011年3月3日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3月3日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2013年3月3日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14年3月3日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2015年3月3日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

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7月1日建党节的由来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辰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辰纪念日呢?

党的一大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当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20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10教师节的由来介绍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年举行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不同国家规定的教师节时间不同。每年公历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北京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2011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7个教师节。 从前,大概是孔子那个时代吧,就有教师节。最初的时候,每个老师门下都有若干的弟子,这些弟子每年总会相约在师傅的生日那天举行一个简朴而庄重的仪式,用虔敬的心态向师长送去敬仰和祝福。

有关教师节的来历,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其实早在1932年,国民党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从此以年,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这算是一个自有来历的教师节吧。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脑健康日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9月是中国健康月,9月16日是第8个“中国脑健康日”,而9月21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老年痴呆日”。两个“日”的设立凸显“脑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受关注程度。据了解,目前我国脑血管病患者近700万,每年新发病人都超过200万。而中国在医学界对于脑健康的研究重点是集中在脑血管、老年痴呆症、癫痫、精神发育迟滞等典型病症上。在所有的疾病中,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是最高的,其中70%以上都留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国际脑研究组织第四届神经科学大会,把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9月16日,我国把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中国医促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的王忠诚等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将每年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