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辛亥革命博物馆的作文【精选9篇】

浏览

6276

作文

9

篇1: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通过教材书和电影《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部分内容,2015年**月11日,我们13级博士班一起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

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辛亥革命博物馆又名武昌红楼,是辛亥革命中鄂军都督府旧址。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从一个展厅走进另一个展厅,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慢慢深入那段峥嵘岁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馆的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

此次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感悟很多,印象深刻:

第一,其中一个场景展示了滚动的海面上船头站着望向远方的少年孙中山与坐着的母亲远渡重洋求学探索。场景逼真,这个场景展现了孙中山从小就立志报国的远大抱负,孙中山先生为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而奉献自己毕生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二,“红楼”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是红砖,红色代表着辛亥革命催生一个崭新的国家,也代表辛亥革命中英烈的鲜血。

第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的政策和法令,比如: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等。这些政策法令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促进了民主观念的传播,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纪念辛亥革命,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和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着历史的轨迹,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这浓缩了的历史河流中穿行、体验。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深深的感染了我。

他们当时的物质生活上是简陋的,他们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凭借着他们的那份爱国热情,冒着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前途命运的道路上,勇敢的向前冲去,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儿女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极大的解放了人民被禁锢了近两千年历史的思想,敲醒了中国人民求得民-主自由的欲望,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翻身的热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加足马力,又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牢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我们幸福时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我们一份力量。

虽然他们的生命已经不存在了,但他们的精神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在也将长久的影响激励更多的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纪念中国共-产-党90华诞,来自大江南北的人们怀着深厚的感情,纷纷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

今天在综合党委张青书记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缅怀南湖革命英雄事迹。我们25位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一起,浩浩荡荡地来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我们乘游船来到“南湖红船”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诞生地。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小船展现在我眼前,它的出现让所有参观者不约而同地停留下来拍照留影,感受红船的精神。就是这条小小游船造就8千余万的大党,当年十几位热血青年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然后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新馆展览的主题包括“开天辟地”和“光辉历程”两大篇章。走进圆形的展视厅,头顶通红的圆球中拥有我们庄严神圣的中国共-产-党党徽、运用三维立体影像等高科技手法展示。在大厅顶上乌云密布,耳边炮声阵阵,好似回到了革命先烈战争年代,水深火热之中惟妙惟肖地描述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重大事件的模拟场景,出现在我们参观者的眼前。

此次参加南湖革命纪念馆让我们感受颇深,深深地了解到,我们现在拥有的无忧无虑、安居乐业生活,这一切都是党的几代领袖们、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要把前辈遗留下来的遗愿,牢记心头,时刻准备着。我们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工作 ,服务群众,乐于奉献,安慰地下先烈。希望早日加入到党的组织生活中,接受党的教育,党的召唤,改掉落后的一面,全心全意投入到为党的事业工作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1000字,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作文

全文共 1972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人努力奋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生活在划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武汉首义文化的历史名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引导党校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将历史纪录与现在的首义文化弘扬的目标相结合,这正是我院学子贡献于地方建设的特色路径.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

诸多的努力奋进并取得成功,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这些赋予历史性的论述无不证明了革命历史的伟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在纪念馆门前,大家集体照相,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同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全体学员感受很深,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入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为革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800字,记去辛亥革命博物馆感悟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要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心中一阵激动。来武汉这么久,一直都没有机会参观这个历史名著。于是我放弃接种疫苗,随国防生营一起来到这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称为红楼,原为清咨议局,辛亥革命胜利后改为鄂军都督府。大门入口处,有一尊孙中山的雕塑,高大威武。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腐败清政府的统治之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国列强的凌辱,清廷的对外乞和、对内压榨,使得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遭受到从未有过的摧残!自此,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国人拯救中华而不懈奋斗!

当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就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所进行的一场武装革命。它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从此帝制被推翻,清廷走狗被赶下台。

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崇敬,但是在革命斗争中我们看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发动群众,以致革命不够彻底;又是因为他们的软弱性,将革命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最后失去执掌政权的机会。这些都让人扼腕不已。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哪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没有经历漫长曲折的道路?没有流血牺牲,革命怎么会胜利?没有曲折斗争,革命又怎会彻底?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虽然被贼人窃取,但它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无产阶级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让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全新的阶级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是最富有革命性、先进性、组织性的阶级。他们饱受压迫与剥削,这使他们斗志高昂,越战越勇。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们压抑已久,终于在此刻爆发了!

1921年7月,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先进性和最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大地上的一声惊雷,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广大的无产阶级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崇高的革命理想的引导下,他们最终推翻了压在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充分发动群众,是一场人民的革命,这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是空前彻底的。

此次参观是对我们情操的一次陶冶,是对我们人生的一次洗礼。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作为一名国防生,我又深感身上所肩负使命的沉重。历史已经证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在世界事务中拥有话语权,就必须拥有强盛的国力和强大的国防。立志献身国防的广大国防生,更应深感责任重大。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要靠我们去继承并发扬光大,未来的奋斗目标要靠我们去实现。我们只有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把今天的理想变成明天的现实,切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无愧于殷切期望我们的革命先辈,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伟大祖国和人民,无愧于我们所生活的伟大时代,无愧于国防生这个光荣的称号!

振兴中华就靠我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己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但中国近代历史革命的进步意义,不容抹杀。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矗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避免重蹈覆辙,让中国走上复兴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由我们来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1000字,小学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要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心中一阵激动。来武汉这么久,一直都没有机会。于是我放弃接种疫苗,随国防生营一起来到这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称为红楼,原为清咨议局,辛亥革命胜利后改为鄂军都督府。大门入口处,有一尊孙中山的雕塑,高大威武。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腐败清政府的统治之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国列强的凌辱,清廷的对外乞和、对内压榨,使得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遭受到从未有过的摧残!自此,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国人拯救中华而不懈奋斗!

当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就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所进行的一场武装革命。它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从此帝制被推翻,清廷走狗被赶下台。

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崇敬,但是在革命斗争中我们看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发动群众,以致革命不够彻底;又是因为他们的软弱性,将革命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最后失去执掌政权的机会。这些都让人扼腕不已。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哪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没有经历漫长曲折的道路?没有流血牺牲,革命怎么会胜利?没有曲折斗争,革命又怎会彻底?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虽然被贼人窃取,但它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无产阶级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让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全新的阶级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是最富有革命性、先进性、组织性的阶级。他们饱受压迫与剥削,这使他们斗志高昂,越战越勇。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们压抑已久,终于在此刻爆发了!

1921年7月,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先进性和最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大地上的一声惊雷,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广大的无产阶级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崇高的革命理想的引导下,他们最终推翻了压在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充分发动群众,是一场人民的革命,这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是空前彻底的。

此次参观是对我们情操的一次陶冶,是对我们人生的一次洗礼。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作为一名国防生,我又深感身上所肩负使命的沉重。历史已经证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在世界事务中拥有话语权,就必须拥有强盛的国力和强大的国防。立志献身国防的广大国防生,更应深感责任重大。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要靠我们去继承并发扬光大,未来的奋斗目标要靠我们去实现。我们只有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把今天的理想变成明天的现实,切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无愧于殷切期望我们的革命先辈,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伟大祖国和人民,无愧于我们所生活的伟大时代,无愧于国防生这个光荣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辛亥革命纪念博物馆有感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5月1号,我和室友一起去了武汉,特意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一上午的参观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分为五个展厅,从清末新政讲到临时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博物馆内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粗线条的知识可能两三页就能讲完,可是博物馆不一样,它可以用很大一个展厅,有图有文有实物地展示,很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让中华民族活在列强掠夺下,摇摇欲坠。当我走到一号展厅,看见石柱上刻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我内心是一阵刺痛。《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刻得那么醒目,在谴责清政府的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一百多年年过去了,这种震撼还能在我们后人心中产生,更何况是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呢?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没有根本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引起了社会的舆论,甚至激起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产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在文化舆论,革命抗争中双管齐下发动一系列让清政府惶恐的活动。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再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开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号展厅,我见证了封建帝制是怎样覆灭以及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在这两个展厅,我内心是复杂的。历史虽说是历史,已经过去,可是看到那些蜡像老照片,我似乎有点感同身受。从初中教科书就学过,这些历史是如何发展,可是等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就是另一种荣辱共存的感觉了。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告诉我革命烈士用献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孙中山的呕心沥血让我明白武昌起义一定能够胜利。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势力,使中国反动势力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以前为革命而奔波的伟人们更加敬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参观了位于广州市著名风景区长洲岛的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

走到纪念馆入口处,4米多高的孙中山铜像映入我们的眼帘,孙中山双眼炯炯有神,为“天下为公”静静沉思、运筹帷幄的神态和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大道上和展厅里矗立的黄兴、廖仲恺、蔡 锷 、宋教仁、章炳麟、秋 瑾等先躯者的塑像,每个人都有一段惊险经历,每个人都是一页艰辛历史,述说着那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起义浪潮此起彼伏的革命年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细心倾听解说员的讲解,仔细观看陈列柜里的文物,当看到革命先躯英勇就义前留下的催人泪下的遗书和身后留下的世代相传的遗物,无不为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精神所感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果实属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为之献出了生命,到什么时都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展品中一张发黄的纸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同盟会会员李 湛的会员证,上面“中国同盟会”几个黑色毛笔字清晰可见,旁边还有另一会员秦更年的入会证书及交会费的收据。百年见证,保存完好,十分珍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同学们表示,我们回顾辛亥历史,纪念辛亥百年,就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和中国民主革命先躯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努力!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相信我一定会更努力,更坚强,因为我是中华人名共和国未来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