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改写古诗咏柳怎么改【精品20篇】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佳节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一些改写古诗咏柳怎么改。欢迎阅读。

浏览

696

作文

121

篇1:清平乐村居——古诗改写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宋代诗人辛弃疾来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上漂浮着一朵朵碧绿的荷叶。岸上铺了一层绿茸茸的青草。小溪边有一座小茅屋,粗壮的南瓜藤爬上了茅草屋黑色的屋顶,南瓜藤上还挂着几个又大又红的南瓜。茅草屋的后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群山环抱着。在这美丽的农家小院中,住着幸福的五口之家。

诗人辛弃疾隐隐约约地听到茅草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窗边边喝酒,边说话取乐。

老翁抿了一口酒,骄傲地说:“你看,我们这三个儿子真是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

老妇忙为老翁斟上一杯酒,颔首点头,目中尽是欣慰。

他们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除杂草。只见他光着膀子,两只粗壮的手紧紧的握着锄头,弯着腰,一下一下地锄着,虽然他已经汗如雨下,可嘴角还是有一丝笑意。在离豆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他专心致志,手法娴熟,手指灵敏,很快,一个精致的鸡笼就完成了。老翁的三儿子呢?原来他正趴在小溪边,翘着两只小脚丫,摘下一个莲蓬,剥出一颗莲子,乐呵呵地送入口中。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茅草屋·小溪·青草·快乐的一家人,汇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是多么和谐,多么美妙。诗人辛弃疾被深深地感动了,吟下了千古名句——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诗春望改写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正处春季。

我站在一座城楼之上,眺望着此刻的长安城,处处充满硝烟,一股股呛鼻的烟味也随之而来,大街上也静悄悄的,仿佛长安城里只有我一人。遍地的荒草,看起来就知道许久未有人来修整。而那荒草之上,却又是那堆积如山的尸体,可想而知,现在已经是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全城静悄悄的,多多少少有一些阴森。

见此景,我便想起了曾今的长安城如果是从我站立之处往下看,应该是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充满欢歌笑语,充满人间幸福的。

许是因为风吹雨打,有些花儿已经经受不住了,虽然还有艳色,可也早早腰折了,几支坚强的花儿,花瓣上也有许些雨滴,也略显悲伤。一声鸟鸣,原来是一只立在树枝上的孤独的鸟儿,它掉了好些羽毛,想必它也经历了这场乱战。手一摸脸,自己也不禁泪潸潸了。

战火已经持续了是正月、二月、三月共三个月了。因交通不利,不能把家信传出,妻儿至今也生死未卜,心里也不禁会有一些慌张。或许,这一封家书,要发出去,不知要多久,就好比一块黄金有多难得一样。

人愁时,不禁会搔掻头发,而我这愁的发白的白发,也越搔越短。好想不搔了,可一想起如今的国事,又忍不住搔头,头发都被自己搔得都不能用簪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所见古诗改写作文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歌声越来越近了,只见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山。你瞧,他头戴着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黄牛背上,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一边将小脚丫欢快地摆动着,好像做了好事被大人们夸奖了。肚子圆圆的老黄牛悠闲的迈着稳重的步伐,往村子里走去,似乎也沉浸在牧童那嘹亮的歌声中。

牧童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响起。忽然,牧童从牛背山跳了下来,停住了脚,不再唱歌了。他又慢下步子,猫着身子,仰着头,牧童小心翼翼向蝉靠近。他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叫的蝉呀!近了,又近了,只见牧童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毫无发觉危险就要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叫着。这时,牧童迅速地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蝉立刻变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情景,刚好被清代大诗人袁牡看见了。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诗《赠汪伦》改写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汪伦喜欢到处结交好友,人也豪爽、大气。

他听说诗人李白很有名,就想和他交朋友,可是汪伦只是一个无名小辈,怎样才能结交李白这个大诗人呢?后来,他得知李白喜欢美景和美酒便给李白写了封信。

信上这样写道:李先生喜欢美景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美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后立刻动身来到这里,见到汪伦后,汪伦对他说:“这里并没有十里桃花,而是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这里也没有万家酒店,只是这里有一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李白听了先是一愣,然后说道:“佩服,佩服!”

李白在汪伦家玩得非常舒服,因为汪伦的房屋周围山清水秀,景色很美,李白每天都在汪伦家吃佳肴,赏美景,饮美酒,过得逍遥自在。

一转眼,李白要离开了,汪伦就准备了不少礼物送给李白。李白乘坐的船就要开动了,只听见岸上有人踏着步子唱歌,李白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为他送行。李白十分感动,拿出笔墨,挥笔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千古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诗《舟过安仁》改写作文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我坐船路过位于湖南长沙东南部的安仁县。

正当我坐在船上尽情欣赏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时,忽然看见旁边也漂着一条小渔船。这是一条中间有坐的地方,两头可以放东西又偏小的小渔船。船上有两个小孩,男孩长得眉清目秀,女孩长得俏丽可爱。男孩轻轻摇动船桨慢慢地划船,女孩则站在船头不时竹篙这点一下,那点一下。

过了一会儿,男孩突然把船桨放了下来,撑开了一把大伞,女孩也回到了船中间。看着看着,我就奇怪了:“这两个小孩子怎么回事?明明没有下雨呀!为什么要打伞呢?”带着疑问,我们把船靠近了他俩的小渔船,问道:“小朋友!你们好!为什么没有下雨,你们也要撑伞呢?”听了我的话,女孩笑了笑说:“叔叔,我们并不是为了遮雨撑伞,而是把伞当成帆,借助风的力量,省点力气而已!”男孩也接着说:“对了,叔叔,其实你也可以这样做的!我们要回家了!因为我们饿了!再见!”说完,做了个鬼脸就走了。

我急忙说:“哦,知道了。那么再见!”我听取了他们的意见,马上照着他们说的去做,发现真的不错!真的很省力气,确实很方便!

今天真是太有趣了!这两小子真是太聪明了!真是:“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隐者不遇古诗改写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昨夜的一场蒙蒙春雨,给大山洗了一个澡。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清丽脱俗。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翠绿的柳叶点缀在绿色的山林中。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座大山,好像给整个森林披上了白茫茫的纱巾,就像传说中的灵山一样云雾缠绕。一个个笋芽儿破土而出,好奇地张望着四周。他贾岛,迈着轻松地步伐,踏着石头铺成的山间小道,兴致勃勃地去拜访它那位隐居在山林里,多年不见的至交。

快到中午的时候,贾岛终于看见了至交的家一间茅草屋,草屋四周有一圈长长的竹篱笆,旁边还有一棵挺拔高大的松树,在松树下面有一个童子,他正在清扫院落。贾岛看见了激动地走到松树下面,拱着手,彬彬有礼地问: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在家吗?童子好奇的打量了贾岛一番以后才回答,您来得真不巧,我的师傅不在。贾岛着急地问:那你的师傅到那里去了呢?我的师傅到山上采药去了。童子回答说。贾岛紧追着问:你知道在山上的哪个地方吗?童子指着那座山说到:巍峨的大山,云雾缠绕,我也不知道我的师傅在哪里。贾岛听了唉声叹气,遗憾地说到:我们两人好朋友已经有十多年不见了,这次,我千里迢迢地赶过来,特地来看望他老人家,可是他偏偏上山采药去了。小师傅,那你的师傅要什么时候回来呢?先生,我的师傅起码晚上天黑了才回来。贾岛听了以后跟童子说:晚上我等不了了,那先我走了,等你师傅回来时请你代我向他老人家问好,就说贾岛来看望过他了,再见了小师傅。

贾岛远道而来没遇到至交,满怀遗憾地离开了草屋下了山。只有草屋旁的那棵苍天大树松树目送了贾岛,好像在替他的主人送别贾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改写古诗咏柳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贺知章是古代唐朝著名的一位诗人。有一年二月,他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柳树又多又漂亮。他走到一处湖边,湖边上正好有一棵高高的柳树,贺知章抬头望着这棵柳树,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打扮的一样。远远望去,柳树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柳树垂下的无数根枝条就像少女的发丝。这时,他想:这嫩绿的新叶是出自于哪位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忽然一阵春风吹来,这无数根枝条随风飘摇,真像春风姑娘给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梳洗和修剪她的长发,让她更加美丽,惹人喜爱。这时,贺知章默默感叹,用右手抹着自己的胡子,望着柳树说:“真美啊!这么美的柳树,我要用诗句来赞美、歌颂它”。

随后,贺知章便吟诗起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晚上,贺知章把今天所吟的这首诗写在了纸上,然后慢慢韵味。直到现在,这首古代唐朝著名的诗人贺知章所写的《咏柳》,已经变成了一首非常闻名的古诗了。

[改写古诗咏柳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改写古诗《舟过安仁》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改写篇】

“妈妈,让我们去划船呗!”

“不行、不行!快去做功课!”

“我们的功课都做完了,好妈妈,让我们去划船吧!”

“好啦,好啦!别再闹了,划船去吧!不过要注意安全,小心一点儿,去划吧!”

在哥妹俩和妈妈的唇枪舌战中,妈妈最终抵不住哥哥的金口才,抵不住妹妹的撒娇,让他们划船去了。

“噢~耶!终于可以划船了!太棒了!”哥妹俩欢呼着,双手击掌祝贺。

原来这一家人是渔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哥哥叫火娃儿(大名酒衷豪),因为他出生那天特热,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儿,只看见太阳投射出强烈的白光,地面像是着了火似的,简直能把人热死。小的是妹妹,比哥哥晚出生一(天)年,叫水娃儿(大名四月妮妮),因为她出生那天,好像是天上的天河开了口,雨水铺天盖地倾倒下来,院子里、大街小巷都成了水的世界。

哥哥拉着妹妹的手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他们解开岸边的绳子,跳进小船,四只稚嫩的小手迫不及待地抓住船桨用力摇了起来,小船前进了,越来越快,暖暖的阳光照耀着他们,爽快、清凉的风儿吹拂着他们,水中的鱼儿看着他们,不时还跃出水面,哥妹俩别提有多高兴了。划了一会儿,水娃儿(四月妮妮)觉得有些累了,就对火娃儿(酒衷豪)说:“哥哥,我们别划了,张开伞借助风让它走吧!”“好啊、好啊!你可真机灵!”

于是,妹妹(四月妮妮)张开伞,小船乘着风又前进了,似乎比原来更快了呢。他们不约而同地笑了,“咯咯咯咯······哈哈哈哈······”河岸上回荡着他们愉悦而又稚嫩的笑声。

自评:这次改变了以古诗结尾的方法,还请老师和博友们多多指导,谢谢了!

爸爸的话:《牧童》和《舟过安仁》是四年级语文下册21课《古诗两首》中的两首诗,老师讲解后,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诗的理解,就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改写。

遵从小城说雨老师的指导方法,俺尽量不动孩子的文章,让孩子自己多改几遍,改写《牧童》中,孩子写小毛头看了看新盖的教学楼,与当时历史背景不符,于是建议改成了学堂;当看到这篇文章中孩子写到哥妹出生时那一段,把我笑了个半死,人家说妹妹比哥哥小一天,这也太离谱了,这生娃娃还能今天生一个,明天再生一个?于是,让孩子妈妈给讲了讲这生娃娃的事,最后连他自己都笑了。文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和朋友们多多指导!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改写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渭城下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浮尘,迎来了清新的空气一排排柳树仿佛经过了场洗礼一般,叶子焕然一新,更加苍翠欲滴,腰身更加挺拔……

柳树旁有一家旅店,客人们都还在酣睡,却早已有人在此饮酒。他们,便是王维和元二。

桌上有几碟小菜和空酒壶,可见,他们已经喝了不少。只见王维抿了一口酒,蹙着眉说:“元兄,为何走得这般早?何不多留几日?”

“王兄说笑了,皇上下旨,我怎能不从?”

“这倒也是。只怕是你走后,就再也无人与我一起共赏美景、吟诗作赋了。”王维苦笑着摇了摇头。

“王兄这是何话?以王兄的才能,除了我,又怎会无其他好友呢?”

王维默不作声,只是向元二敬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将口中的话咽了下去。

“元兄,此次前去安西,路途遥远,甚是要注意安全,莫要着了途中那些山匪的道。到了那儿,莫心急,你人生地不熟的,先找到地方安居,凡事与他们好生商量商量……”

“这是自然,等到了那儿元某定会给王兄报信儿的。”待王维说完,元二这番话算是两人之间的约定了。

“来!你为兄弟二人再喝一杯!”王维先行一步喝完,元二不好拒绝,只得再次喝了下去。

这时,一个小厮走了走了进来,恭敬地对元二说:“大人,马车已备好,我们该启程了。”听完,元二对王维鞠了一躬:“王兄,我该走了。”王维并未直接说什么,而是倒了两杯酒,把其中一杯递给了元二,元二刚想推却,王维连忙打断了他:“元兄,喝下这一杯吧,毕竟这一别也不知还要多久才能相见,等你到了那里,就见不到对方了。”听到这话,元二也不多说,接过酒一饮而尽,然后径直走了出去,上了马车。

王维跟在马车后面,元二上车时对他说了一句:“王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还请留步!”王维只好目送着马车远行。

看见周围的景色,感受着绵绵细雨,他不禁吟了一首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改写《咏柳》300字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名叫《咏柳》,它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诗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走在路上,他发现了一棵长的高高的柳树,细长的柳条上已经长出了绿色的嫩叶,好像千万条丝带垂落下来一样。贺知章一看这棵柳树的叶子非常细长,他心想:是谁把它变成这个样子的呢?正巧这时一阵微风吹来,贺知章想,这些叶子一定是二月的剪刀剪出来的啊!

小路两旁有着一棵高大的柳树,柳树旁边翠绿的小草,粉嫩的小花,金黄的迎春花,显得异常可爱。

看着眼前的美景,贺知章才写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指导老师:李肖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回乡偶书古诗改写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中,一条悠长的田间小路,路旁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

“我终于回来了!”贺知章满怀激动的说,一个小男孩过来问他:“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啊?”贺知章笑答道:“我的老乡是在这里,年轻时去了东城,老了才回来。”男孩又问:“那,老爷爷,您还会回东城吗?”贺知章说:“不回了,不回了,以后我就在这里住了,再也不回东城了。”“老爷爷,您在东城有多长时间啦?”贺知章说:“将近40年了。”小男孩说:“40年!”贺知章说:“恩,这40年里我天天都在思念着家乡,今天,终于回来了。”“老爷爷,走了这么久,您一定累了吧?上我家里歇歇脚,好吗?”贺知章说:“呵呵,好啊。”小男孩又说:“你一定有许多趣事和故事吧?讲给我听,好吗?”“好啊!”贺知章说。

他们边走边笑,消失在这美丽的夕阳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咏柳》改写8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早晨,小鸟“叽喳!叽喳!”的快乐鸣叫,仿佛正在唱这动听的春之歌。天空中,一朵孤单的白云悠闲自在地飘着——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20来岁的大诗人货知章早早的起了床,来到了门外。刚下过一场蒙蒙细雨,大树显得格外苍翠欲滴。晶莹的露珠很快打湿了货知章的裤腿,可是他毫不在意,静静地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仿佛已经深深地陶醉在了这迷人的花香之中。随着花香,货知章慢慢地走到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大花园中。这里的花儿真漂亮,红的、绿的、黄的、紫的、蓝的……一群群,一簇簇,如同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他不由自主地走在了参观花园的羊肠小道上。

突然,江边的一排排新绿引起了货知章的注意:"咦?那是什么东西?“好奇心驱使他去一探究竟。货知章来到了江边,发现时一排排成群的柳树,不由得来了兴致,开始从多角度观察他们婀娜多姿的样子。

柳树真绿呀!一棵棵柳树像一名名穿着绿衣裳的花仙子,活泼、愉快地在属于它们的舞台上尽情玩耍。那绿油油的枝条垂了下来,就像一株株小草,随风舞动。春风偶尔拂过这静静的江面,货知章一眼就观察到了嫩叶上细小齿纹的存在。它们呈船头状均匀地分布在枝条上,好像一个个整齐的小小士兵,美丽极了。“可是这鬼斧神工般的嫩叶到底是谁打造的呢?”货知章觉得十分疑惑,自言自语地说。

这时,又是一阵春风吹来,几只小燕子从南边归来,不偏不倚地从货知章头顶飞过。这下正好,他看到了穿着黑衣服的“绅士”,而且,它们的尾巴像一把把锋利的剪刀,仿佛那细叶就是用它们那灵巧的尾巴裁剪而成的!它们真是一群帅气的艺术家。货知章在这个时候,又闻到了刚才那一股令人沉醉的花香,他说:“即使这些花儿再香,可也比不上这花仙子一般的柳树呀!”于是,他为柳树提笔做了一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名鼎鼎的《咏柳》就这样从货知章笔下流传出来了。他让柳树“活”了起来。他可真是“妙笔生花"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怎么把古诗改写成小故事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我们中国可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就是“古诗改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

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因此,在改写的时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所表达的内涵凸显出来。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总的来说,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只要能恰当地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的意境,和谐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写出的习作具体、生动。虽然改写后已不再是诗的体裁,却仍然充满诗意,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如梦令古诗改写6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渐渐西沉,余晖洒落在山林里的一处茅草屋上。茅草屋里,住着的是李清照一家,由于金兵入侵中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被迫逃亡于此。这时,李清照走到窗前,遥望着那夕阳逝去的身影,不禁想起了那天日落时的场景。

同时日落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河水微微泛红,小鱼儿都游出了水面,欢快地跳跃着。河塘中央有一座小亭子,亭子呈老红色,看上去建造了有些年头了。亭子里有一张石桌,石桌周围分布着四个小石凳,桌上摆着一个酒壶以及一个酒杯。李清照一边喝着杯中酒,一边欣赏四周美丽的风光,好不惬意。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将要离去的时候。李清照用手揉了揉额角,缓缓地站了起来。她一手握住壶柄,一手端起酒杯,摇摇晃晃地向停靠在一边的小船走去。

她上了小船,凭着自己仅剩的一点朦朦胧胧的记忆划着小船前进。可是摇桨的手却不听指挥,行进的小船跌跌撞撞的,仿佛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儿童一样。划着划着,却发现弄错了方向,小船竟然闯进了藕塘的深处。

此时,李清照环顾四周,只见她被茂密的荷叶包围着。这些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密密麻麻的,放眼望去,碧绿碧绿的。在这些荷叶中,还夹杂着一朵朵荷花,它们调皮地探出了一个个小脑袋,十分富有生机。面对此情此景,李清照无心欣赏,她东张西望,寻找着回家的路。她一边拼命地摇着船桨,一边喃喃说道:“到底该往哪走才能到家呢?”摇桨的声音惊醒了已经栖息的鸥鹭,吓得它们猛然睁开眼睛,使劲拍打着翅膀,扑棱棱地飞走了,如同一群惊弓之鸟。霎时间,几根绒毛从空中飘落下来。看来今天,它们又要重新找栖息之地了。

夜幕渐渐降临,李清照望着天上缓缓升起的月亮,心想:“世界何时才能太平,我何时才能回家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改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早上,杨万里来到了新市的郊外,住到了徐家的客店,客店里冷冷清清,但干干净净。诗人安顿好一切后,走到窗前想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了一个破损的篱笆墙和一条弯弯的小路。小路又细又长,看不到头。小路两旁的小树发出了许多嫩芽,树上的花早已了。忽然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跑进他的视野,那小孩正在追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小孩忽左忽右,一路追赶。忽然,蝴蝶飞入了金黄色的油菜花里。小孩站在那里望啊望,蝴蝶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看到了这美丽的暮春景色,诗人当即写下了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出了问题就找宿舍长,所以张佳妮每次都很怕把内务整乱;像那琵琶洞女妖,凶狠恶毒,最后现形竟是只剧毒的蝎子。改写《望天门》作文缓缓流淌的黄河水倒映着桥上的彩灯,波光粼粼的。350字作文这下可坏了,2;看过王安石画像的人,一定可以感受到他那种方正得令人凛冽的寒意。一半太阳,一半月亮,我想:这就是日月湖这个名字的由来把。

相传古时候,孙悟空用三打白骨精时使用的金箍棒,一下就把山辟成两半了。因而,楚江水奔腾咆哮着,从天门山中间一泻而下。

有一天,李白坐着一叶扁舟饮着酒,看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看,水面上小鱼儿不停的跳跃,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就能看见一条美丽鱼儿跳到你的手心里,使你欣喜若狂,笑得合不上嘴。

看,河两岸的青山魏峨屹立,非常壮观;树木郁郁葱葱,风景异常秀丽。瞧,树林里的小松鼠爬在松树上,摘松果的样子,真是太可笑了;金丝猴爬到一棵桃树上,东摘一个西摘一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今天我们运气可真好,小松鼠把松果仍给我们,真好玩;金丝猴把桃子仍过来,差一点连它都一起下来了。小鸟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给我们唱着欢乐的歌曲。

看到这样的风景,是不是有机会还想来看这人间仙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改写古诗《秋思》参考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诗人张籍四处漂泊流浪,最后客居在了洛阳城里。他身处于洛阳城,而心却时不时地飞向远方的家乡。

洛阳城里迎来了秋天。秋风阵阵,五彩的树叶从枝头上吹落下来,在空中翻飞,打着旋儿,还跳起了舞。街道两旁是一层五彩斑斓的落叶,堆得像座矮丘。原来在夏日里开得正艳的各色花朵,也都已经凋零枯萎,只剩下金桂飘香,秋菊怒放。又是一阵秋风吹过,令人不觉感到有些凉飕飕的。此刻,诗人张藉正漫步在大街上看着眼前的萧瑟景象,心中平添几分凄凉与忧愁。张籍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还有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父亲整日在田里劳作,现在他的身体怎么样了?我的妻儿现在还好吗?母亲时常腿痛,如今母亲的腿好些了没有?自家的田地近几年收成又如何……于是,他决定写一封信。

张籍回到家中,找出信纸并摊在桌上,挥笔书写起来。可是,写了一半,他停了下来,抬头眺望远方。原来他想写给家里人的话实在太多太多了,即使千言万语写不尽说不完。此时,竟不知从哪里写起。过了一会儿,又匆忙继续书写。写完了,信也已经封好交给了捎信人,突然,张籍开始担忧自己想说的话未全部写完,又担心家人们看了之后体会不出他的深刻感情。这时,捎信的人正上马准备离开。他赶紧追上捎信人,拿过已封好的信,并把它拆开,拿出信件逐字检查,确认没有任何失误后,才肯放心地交给捎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诗改写作文赠汪伦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一轮皎洁的明月下,长亭里,一对好友正在饮酒。酒杯碰撞的声音惊动了一只小鸟,它展开翅膀飞向天空……这大概就是李白离别时的情景吧。

“再喝一杯酒吧。”李白又给汪伦倒了一杯酒,“哎,不行了。”喝得半醉半醒的汪伦连忙摇头又摆手。“不行,明天我就要和你分别了,以后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逢,再喝酒,现在多喝一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我一人饮酒实在是无趣,你就再陪我喝一杯吧!”李白不停地劝说着汪伦。“好吧,好吧。”看着他心目中最尊敬的大才子醉眼迷蒙地坐在他眼前,汪伦心中顿时涌起万千离愁,于是他再次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第二天,到了离别的时候。李白看见汪伦还在酣睡,不忍吵醒他,于是他偷偷离开了汪伦家。正当他登上船准备扬帆起航时,他突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汪伦的歌声,循声望去,汪伦正深情地向他这边走来,他一边豪情万丈地唱着《踏歌》,一边还用脚打着拍子。看着汪伦越来越近的轮廓,李白情不自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汪伦大喊:“太白兄,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就走了呢!下次一定要再来我家玩啊!”

李白频频点头:“你回吧,别送了。常联络哦。”

水流潺潺,落花纷纷。在这个离别的伤感时刻,有感于汪伦的一番盛情,李白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想来这是他可以回赠给汪伦的最好礼物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日偶成古诗改写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在将近中午的一天,程颢独自一人到外面郊游。

那一天,风和日丽。天上飘着淡淡的云,缓缓地移动着。轻轻的春风吹拂着,给人一种十分温柔的感觉。他不禁说道:“哦,好美的大自然啊!”程颢慢慢地向前走着,来到一片树林里。只见这里的红杏散发出一股股诱人的香味。这些红杏有的是花骨朵,好像是一位位害羞的姑娘;有的半张半闭,好像不愿让别人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正张开笑脸向大家问好呢……程颢忍不住俯下身子,捧着一簇红杏闻了闻,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直入他的鼻子。他闻到了这种香味,吟诵起了一句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程颢轻轻地放下了那一簇花,伸直了手臂,轻轻地抚摸着柳条。现在,柳树上已经抽出了嫩芽,长出了绿叶,一棵棵柳树都披上了绿色的大衣,十分美丽。程颢脱口而出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程颢走着走着,便走到了树林的尽头。只见,他眼前是一条小河,小河水轻轻地流着,两旁树影都倒映在水中,好像是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正照着镜子梳理着自己的头发,正如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程颢十分高兴,可是,河的对岸,却有许多人看了程颢如此悠闲,正不断地观察他。

你看,在河对岸的人们有的瞪大了眼睛,望着程颢;有的张大了嘴,嘴里都快能塞下一个鸡蛋了;有的甚至在一旁笑他……这些人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的公务繁忙,怎么突然跑出来郊游了呢?”有的说:“他肯定学着少年,偷偷跑出来玩耍呢!”听了他们的议论,程颢并不理睬,而是仍然微笑着,望着美丽的河水,自言自语地说道:“他们并不知道我心中有多么的快乐,只看我的公务有这么多,工作有多么忙,其实根本不理解我。”程颢说完后,仍背着手,闻闻红杏香,抚摸着柳条,观赏着附近的美丽景色,走向远方继续学少年……

程颢看了外面的美丽景色,回到住处不禁提笔写下了这首优美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何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改写古诗,就是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在尊重诗意的前提下,用我们自己的语言,依据古诗原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将一些有机成分(如诗中压缩的内容或弦外之音)进行合理的扩充或补写。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要准确理解原诗内容,确定记叙要素。

改写诗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原诗,反复琢磨诗句的含义,想想作者写诗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何人何物、何景何情等,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作文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好,能跳出原诗形式的框架,把原本提供的内容信息熟记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顺手

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时间:夕阳地点:天涯人物:游子事件:一位肝肠寸断的游子拉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西风瑟瑟的天涯。

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不祥的征兆。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古道:苍凉寂寥西风:萧瑟悲凉瘦马:疲惫无力断肠人:悲伤欲绝的人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就改:“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一路走来便来到这里,我彷徨于此,已经步履维艰;这一片便是我的风景,像青青的树藤枯萎衰老。已没了蔓延的青春可以燃烧。我像雨,又像那迁徙的候鸟,又像风,又是漂移的浮云,每个幻想都支离破碎。我是藤,总是把我的思念与爱慕将树缠绕,而你并不是那雄伟的老树,会把我与我飞去渐远的昏鸦一同埋葬...

二、不能改变原诗的主题思想。

改写不是想当然地瞎编胡扯,不能随意对诗中内容进行删改,更不能脱离原诗内容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这里的“改”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改古诗语言为现代语言,使语言更浅白、流畅;二是根据诗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白,使内容更形象、具体。如果脱离了原诗的内容乱改,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味,就不符合作文要求,算跑题作文。讲授:把握原文内容,任何一种改写,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都必须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改写而是另外创作了。若想将古诗词进行真实而艺术地改写,再现原诗的意境,必先把握原诗的内容,确定重点。马致远《秋思》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你却写得欢快,清新,与原诗格调不一致,就不会的分。

三、再现情景,填补空白,要发挥想象对原诗进行合理的增、扩。诗歌以凝练跳跃的语言,极短的篇幅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多方面的体会,改写现代文时,就必须将这些精炼的语言进行扩展、充实,把减少的空白补充上来;把省略的过程连接起来,还要注意还原或扩写诗中那个时代、那个地点的各种意象的方位、形状、颜色、色彩、声音、气味,填补当时环境下各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对原诗进行艺术上的“添枝加叶”,把诗中的人和事写的更加细腻、传神。把诗中的景与物写的更加饱满、生动,在这样的增、扩之下,才会使改写的文章更具特色。

讲授:大胆想:诗歌的语言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锤炼之后的语言精华,它的诗句和内容之间不可能像叙事文一样连贯完整,所以它往往在语义上不一定是那么连贯,词语之间、诗句之间有时会有很大的跳跃或空白,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在改写时特别关注,要努力发掘的东西。我们要围绕中心大胆想像。想像的根本是来源于现实,课前的资料与故事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只要是为表达诗词中心服务的,都是你想像的源泉。

独自一人骑着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马儿伴随着我漂泊它乡已经多日,它也渐渐瘦了下来,再没有往日的健壮与活力。路两道边的老树,毫无生气地呆立在那里,大多数绿叶早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几片枯黄的残叶,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做着垂死挣扎。几根枯藤无力地缠绕着大树,发出哀伤的呻吟,那扭曲着的打在树干上的结仿佛也打在我的心中,阵阵痛楚让我欲哭无泪。“吱—”天边传来一声乌鸦的叫声,显得如此凄凉,久久回荡在天地间,或许是觅食太少而太

饿了吧。我何尝不想放声大叫,把心中的忧愁倾泻出来呢?一阵令人疲倦的思乡情在悠远悠远的古道上。在哪儿,在哪儿,久久荡漾天幕上的玉白色的云,请寄去秋风颜色的思念??

四、可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写。

采用第一人称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用第三人称写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但较难驾驭,没有第一人称写起来亲切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