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伤仲永有感(通用20篇)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伤仲永》的文章,其中提到天才少年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后来,由于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结果呢?“泯然众人矣!”其实,这只是王介甫先生讲的一种版本而已。假如是今天,结局可能还有N种版本。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读伤仲永有感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2006

作文

22

篇1:伤仲永500字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伤仲永》这篇文章,真的很"伤",可哀伤之余,又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什么一个天才,就这样被埋没了呢?

金溪的神童方仲永天生才华出众,他出生于农耕家庭,从未接触过任何文学的作品,竟然5岁就能指物作诗,并让人啧啧赞叹。可因其父母把他当作赚钱工具,不让他读书,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从全文来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与方仲永堕落成常人绝对也是最最分不开的原因之一,便是他父亲的所作所为。

仲永那时还小,虽然天资聪颖,但并不能辨别是非。父母们也正应该在孩子像仲永一般大的时候,多灌输正确的思想,让他们多读书,多增长知识,更何况仲永还是一个神童,若让他好好读书,长大必然会成为一个才子。可他的父亲却不教育他继续好好学习,竟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贪图小利,把他当做获利的工具,以至于变成后文的"不能称当时之闻"和"泯然众人矣"

但是他堕落于常人,却也跟自己分不开关系。作者王安石在本文中曾写过他在仲永12、3岁的时候见过他,虽依旧有些才华,却不如以前了。也就是说,仲永这时还算是一个天才,现在再好好读书,也为时不晚,还是能小有成就的。而且仲永也12、3岁了,已不再懵懂,可以不必当作父亲的赚钱工具了。可仲永却依旧听父亲的话,每天走遍全县,作诗,写对子,收报酬,丝毫没有一点觉悟,也没有发现自己的改变,也正是这一点,使他错过了最后一个机会,从此碌碌终生,泯然众人。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现在才发觉,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若不把握机会,勤奋、努力地学习、读书,结局也就会像本文的仲永一样吧。更何况我们"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仲永着实令人哀叹,但我们现在更为重要的,则是不要让后人或身旁的人在"伤"字后面加上我们的名字,那样就比仲永更加可悲了。

[伤仲永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伤仲永扩写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金溪县里有一个人,他叫方仲永,他的祖祖辈辈都以耕田为生。

方仲永五岁那年,没有读过书也没有见过书写用品,可有一天他居然哭闹着要书写用品。他父亲就去邻居家借了笔、墨、纸,砚。仲永立刻写出了四句诗,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诗传到外面去了,这些诗因文采好而常被人购买,他就以写诗养活父母。只要说一样事物让他作诗,便马上能看到一首好诗。这孩子很聪敏,许多宾客来方仲永家,出钱请方仲永作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孩子有这天赋对家里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方仲永父亲便不让孩子上学,成天带着方仲永出去做客、写诗,增加家庭收入。

我也听说这件事情很久了。有一次,我带着家人去拜访舅舅家的时候,遇到方仲永。当时,方仲永大概已经十二三岁左右了。又让他作诗。哎!方仲永作的诗早已不如以前好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回到舅舅家打听方仲永的事情。舅舅说:“他的天赋没有了,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本领,是上天给他的,这是他的天赋。天生有的本领,如果平时不练,最终会不如以前的。普通人,如果努力学习、勇于奋斗,就会变成天才。得到上天给予你的本领,不好好练习,不认真专研,最终还是普通人。这一生如果没有接到老天给予的本领,也不认真学习,只会玩乐,还是普通人,怎么可能成为天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伤仲永改写的

全文共 2397 字

+ 加入清单

仲永改写(一)

在金溪有个人叫方仲永,他家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在五岁之前,都还不认识笔墨纸砚等一些书写工具。有一天仲永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就向邻居借了这些东西给仲永。仲永立即提笔写下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是一孝敬父母和团结同一宗族为内容。仲永的父亲把这首诗给同乡的秀才观看。从此只要指一物体,仲永便能做出一首诗来,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同县的人觉得惊奇,都渐渐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有的还出钱请仲永题诗。仲永的父亲以此有利可图,每天都牵着仲永四处拜访于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这样的日子过去了很久,仲永过人的天资也渐渐衰退了。仲永多次劝说过父亲,要父亲让他学习,可他的父亲说:“你有聪明的天资,就算不学习,也是聪明过人,那就不必学习了,你还不如给家中添点财富。”仲永见父亲已被财迷了,跟他说也没用,就自己四处借书,偷偷的学习。不料被父亲发现,毒打了一顿。从此,仲永便不在学习了。

日子过去很久,仲永不学习,他的天资也衰退了,最后变成一个平庸的人。仲永的父亲非常后悔,但也已经来不及了。

伤仲永改写(二)

在金溪县,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与金溪县的人们一起工作、休息。但在一个异样的夜晚,他无意中吸入了一种苦涩的气体。这一次呼吸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一年他五岁。当天早晨,他醒来后,感到头脑中各方面的智慧有如泉涌般出现。他突然想写点什么。于是冲着父亲要文房四宝。

他父亲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但有又不忍拒绝,只好借来邻居家的文房四宝给方仲永。没想到,从未用过文房四宝的方仲永行云流水般写出了四句诗。

但仲永题完诗后,他的父亲正呆呆地看着那首诗。片刻后,大声欢呼了一场。不到三天,“五岁仲永作妙诗”的奇闻传遍全乡。全乡的秀才也在称赞仲永是一个奇才。全乡人都在说仲永是神仙下凡了,

但此时,仲永却有所不安。获得天才智商的他察言观色的能力已近巅峰。他感觉虽然每一个人都在夸他,但从眼神中却可以看出每个人向他喷出的妒火,是那么强烈,就连平时的玩伴也渐渐地疏远了他。

过了一段时间,他家总是有花钱请他作诗的人。他们一进门,总是先是几句“动人”的话语,再亮出钱财。仲永的高智商认为学识与金钱混在一起显得肮脏。

在七年后的一天,仲永听说王安石想见见他。他知道,机会来了。当见他时,仲永想都没想胡说了几句。不想还是几句不错的诗句,但王安石给予了不高的评价。

自从那次后,仲永一直竭力保守才华,装无学识的样子。就这样,他用行动平息了众人的妒火,找回了普通的生活。

他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自在。认识他的人有不少为他惋惜。但只有仲永是快乐的。虽然胸中才华无处施放,很难受,但仲永知道,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平凡、安静的生活。

伤仲永改写(三)

“哇哇哇……”一间低矮的的小屋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生了!生了!是个男孩儿”接生婆兴奋地的一扭一颠地从房里跑了出来,“老方呀,恭喜你得到了一个胖儿子!”门外的汉子一听立即跳了起来,冲进屋中:“我当爸爸了!我当爸爸了!”“老方呀,我看咱们这孩子就叫作仲永吧。”“仲永,好!好名字!”老方那黝黑的,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五年过去了,仲永长成了一个可爱的胖娃娃。一天,仲永忽然拦住了扛起锄头要下地干活的父亲:“爸,我想要文房四宝。”“文房四宝?你这孩子不好好玩你的去,要啥文房四宝?你知道那是啥吗?不懂就别瞎嚷嚷!”老方一脸不耐烦。“我要!我要!”仲永一个劲儿扯着老方的衣角。老方眉毛一挤:“不成!你这死孩子!再吵小心我揍你!”“哇!”仲永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我要我就要,我要写诗!写诗!”老方看着儿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心里确实不大好受:“好吧,你等着,我上隔壁老王家问问。我看你到底能写出啥来。”不一会儿,老方便拿着文房四宝回来了。“哈哈!太好了。”方仲永立即破涕为笑。

他铺平纸,放好砚,拿起墨沾了点水,在砚上磨了磨。接着提起笔,便开始写诗了。老方虽是个粗人,但毕竟也读过两年书,看仲永如此熟练地提笔写诗,十分诧异。仲永的字虽笨拙,但确实挺圆润,别有一番风味。“仲永,不错呀!呵,什么时候学会了写字的呀?”老方惊奇地问。仲永没有回答,低着头认真地题上了“方仲永”三个字。“好了。”仲永放下笔,擦了擦手,得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胖嘟嘟的脸上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

“仲永,你会写诗?竟然会写诗!”老方放下锄头拿起桌上的纸,拉起仲永的手,“仲永,我们去隔壁找老王他儿子,人家好歹是个秀才,让他替我们鉴赏鉴赏,看你这诗到底好不好。”说着父子俩便出门去了。“好诗!确实是好诗!仲永才五岁,竟写出这样的好诗,确实不容易。”王秀才不断称赞,“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且文理可观,确实难得一见。”“老方呀!你下半辈子有福啦!”老王笑着说。“仲永,你再给伯伯作一首诗吧,就以……以这房子为题,再写一首。”老方指着天花板说。谁知,仲永不假思索,一首诗立即脱口而出。“神童,神童!”王秀才赞不绝口,“我要把他的文章传给全乡的秀才看,肯定人人都大吃一惊的!”

不久,仲永会作诗的消息在村里便沸沸扬扬地传开了,人人都想见识见识仲永的才能。这不,仲永家里挤满了登门拜访的人。“仲永,以文房四宝为题。”“写篇关于你自己的诗吧。”“你就将日月星辰写入你的诗中”……前来拜访的人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题目,仲永也作出了一首一首令人赞叹不已的佳作。仲永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请仲永作诗,有的富人还愿意花钱买仲永的诗呢。仲永天天作诗赚钱,老方觉得这是一个得钱的好法子,便没让仲永读书,每日作诗。

又过了几年,仲永长成了十二三岁的小伙子了。只是现在的他作诗的能力似乎没有从前那么好了。虽还有许多人慕名而来请他作诗,但往往失望而归。又过了七年,仲永的聪明才智已完全丧失,成为普通人了。

从那以后,田里劳作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伤仲永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伤仲永》一文后,我也像当年的王安石一样为仲永扼腕叹息。仲永从一个神童到一个普通人的经历令人惋惜。有人说,假如仲永当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没有一个愚蠢的父亲,也许现在就像李白、杜甫那样永远被后人熟知了,也许他写的诗可以让“方仲永”这个名字青史留名,也许……有这样一个父亲,真是仲永人生最大的悲哀!

可是,这一切真的全怪仲永的父亲吗?

父亲的做法的确在方仲永走向悲剧的道路上狠狠地推了一把,但他不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我们只顾找父亲的错处,却从没有仔细想过方仲永本人。原文中有一句话:“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时候的方仲永才华已经开始衰退,但还未消失殆尽。此时的仲永和我们差不多大,应该也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了。若是他从此刻开始用功刻苦学习,应该也能有不小的成就。可是方仲永呢?他不思悔改,一成不变地延续着原来的生活,最终导致了江郎才尽的结局。这样看来,仲永才能的湮没也不能只怪父亲,仲永没有勤奋学习的上进心,而这恰好是一个人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东西。

勤奋努力的学习对人到底有多重要?汉代史学家司马迁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42岁开始写《史记》。靠着他的坚韧和努力,历时18年才完成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巨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里的池塘洗笔。久而久之,竟将整口池塘里的水染成了黑色,才成就了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行书风格;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为研究进化论,勤奋努力了22年,最终写出了《物种起源》……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建立在呕心沥血的努力之上的。他们的故事,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

四五岁的时候,方仲永年纪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听从父亲的话误入歧途情有可原,可十二三岁就不一样了。按古代的习惯,此时的仲永已经快要成年了,完全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是他自甘堕落,没有一点上进心,不去进一步学习的。最后落的个“泯然众人”的下场,怨得了谁呢?

仔细想想,仲永其实并不爱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真的热爱一件事,就一定不会为了什么目的才去做这件事。倘若方仲永真的爱诗,又怎么会让诗成为父亲赚钱的工具呢?一个以赚钱为目的写诗的人,他的诗写的再好,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诗人。

所有的悲剧都有其原因。最后,方仲永吞下了他亲手种下的苦果:一个本应该成为一代伟大诗人的天才,成为了普通人。唯一在世上存在过的痕迹,就是得知他经历的诗人王安石留下的一篇《伤仲永》……

作为还在学海中遨游的初中生,仲永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学习有多重要,同时也警示着我们:不要再荒废时间了,努力学习吧!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莫要让宝贵的时间付诸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伤仲永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章后,的确让我感到有些“伤”。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年纪小小就能作诗,但最后却得到“泯然众人”的结果。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天才方仲永为什么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觉得这是方仲永父亲的错,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他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仲永的父亲贪图财富,在仲永年小的时候,每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寻求利益,而不让他去学习,耽误了他学习的机会,白白荒废了一个天才的一生。这也告诉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给子女最好的教育,而不应该着重与眼前的利益。

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勤奋的。”当代学生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又是那么重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最好的时机,同学们要珍惜这大好时光,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能“老大徒伤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伤仲永新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仲永已经十八岁了,他的父母很为他的将来着急。由于以前他的父母炫耀他的那一点才华,没有让他好好学习,等那点才华消耗光了。他现在已经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了。

他小时候的玩伴,李甲,虽然天生的才华不如他,但通过努力学习,已经中了秀才,现在正在家里苦读,准备参加明年的省试。他父母在讲这个消息的时候,悄悄压低了声音,怕仲永听到了伤心。其实,仲永刚好在隔壁房间。

烦闷之中,仲永一个人来到自己家的菜园子。由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他已经在这个菜园开始劳动了,不过,他种的菜倒是不错,长势很好。

“仲永啊,你快回去吧。你父亲刚才挑水的时候摔倒了。”隔壁赵乙过来喊他。仲永请回春堂的老中医过来看过父亲之后,老中医吩咐要让他卧床一百天才能起来。这下,家庭的担子全落在了仲永的身上。

家里的钱已经所剩不多了。仲永只好收了菜,硬着头皮挑到集市上去卖。仲永在卖菜的时候,不敢抬头,也不敢吆喝,生怕别人认出他来,说:“哟,这不是仲永吗?那个神童吗?怎么在这里卖菜了?作首诗听听。”如果这样,他准备把菜担一扔就溜回家。

可是,买菜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就是神童仲永,人们只把他当成一个卖菜的。倒是他的菜,新鲜碧绿,煞是诱人。没一会儿,就有好几拨顾客,把菜全部买走了。一天下来,让仲永胆子大了点,准备第二天再去卖菜,这样至少可以维持家里的生活。

第二天,仲永又去市场了,由于他的菜很好吃,今天来了好多回头客,他的菜供不应求。渐渐地,在市场卖菜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原来他就是神童仲永。

周围都是善良的人,他们会取笑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但也会鼓励一个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大家都纷纷鼓励他:“不错不错,靠自己的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现在仲永已经在市场上卖菜好几年了,他的生意特别好。过一段时间,他的第一本书《蔬菜种植技术精编》就要出版了。

仲永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当吕蒙遇到方仲永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月黑人静的夜晚,吕蒙从酒楼里走出,来到院子里的竹林散步。

走着走着,忽然,他透过一排高耸的竹子,看到里面隐约有个人影,可当时已是深夜,根本看不清他是谁。吕蒙带着自己的疑惑,悄悄拨开竹子,只见一位农夫,坐在一块石头上叹着气,月光投下的是一个落寞的身影。

吕蒙看他这个模样,不禁上前问道:“你为何要在这里唉声叹气?”农夫一听,转头便见吕蒙正站在他身后,一愣,随即又赶忙回道:“将军,我叫方仲永,是山下村里的一位农夫,我小时候天资过人,天赋极高,不管别人指哪个物品,我都能立马作出一首诗,然而我父亲知道了我的才能后,把我当成赚钱工具,到处带我去别人家作诗赚钱,不让我学习,如今,我已和常人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只能种田养家。现在我感慨万分啊!”

吕蒙听闻后有些震惊,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以前是一个很不爱读书的人,认为书里的东西都没什么用。如果不是孙大人当初献身说法,劝我读书,我也不会像现在那么博学多才。”

看着方仲永十分吃惊的神情,吕蒙接着说:“我当初没有任何学识,但靠自己努力,勤奋学习,发愤图强,最终成为现在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抱负的人。学习是不分时间和年龄,只要肯学,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你现在学习还不算迟,只要你勤奋好学,一定可以成功的。”

方仲永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直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感激地说:“谢谢您给我鼓励,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果然不出所料,五年后,方仲永成为了一位有很高学问的儒士,在京城里赫赫有名。

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而不在于天赋,不是人人都有天赋,但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伤仲永改写作文45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金溪县的一位乡民叫方仲永,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

在仲永5岁的时候就哭着要着文具,他的父亲非常的惊讶,就向邻里借了文房四宝。仲永当下就写了一首诗,并且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于是他的父亲就利用仲永天生会写诗的天赋而赚钱,却不让他学习。就这样仲永的名声以比不上从前了。

仲永想着自己不能这样的消沉下去,不能让自己的才华就这样默默的从自己的身上消失。于是,仲永白天在田间劳作。到了晚上就开始学习,刚开始常常因为借不到书而苦恼,于是,仲永就反复的看一本书,直到将书翻烂。仲永的父亲知道了,对此也生感愧疚。要不是因为自己,儿子也不会这样。于是父亲到亲朋好友的家中借来了不少的书籍,拿回家给仲永看。仲永看到这些书籍,也是直到父亲的一番苦心,也不愿负了父亲。就更加的用功的读书了。

过了没多久,京中开始选举考试,县里的会点油墨的才子都去赴京赶考了。仲永想既不能负了父亲的心意,便是要去试一试。

到了京中,仲永被选为举人。

人的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伤仲永扩写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写字的工具(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的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作为主旨,传送给全乡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从此,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乡的人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的诗。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闻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这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此为止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伤仲永读后感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哎呀!不得了了,一个五岁的小孩竟能作出诗的文采和思想内容都用值得欣赏的地方,这个方仲永可真是神童呀!如日后好好栽培,长大后必成大器!

可仲永的父亲可不这样想,他靠着儿子做诗挣钱。“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个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出了仲永之父贪图小利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仲永只靠自己的天分,后天不努力,导致“泯然众人矣!”的可悲结局。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玉虽有美好的品质,但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工匠进行精心加工,那就和瓦片。石块一样微贱。美玉即是如此,何况人乎?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资,而不去努力奋斗,也只能一事无成。天才可能变成庸才,而庸才不学习就会变成蠢才。

现在是我们学习的黄金时期,只有现在勤奋学习,长大后才会有出路。所以,努力学习吧,因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伤仲永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伤”仲永,是呀,读完心中真的不由的升起了一丝感伤。

我不得不说,仲永是个天才,5岁时便会了“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而且“其纹理皆有可观者”但是到了12.3岁,才气却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仲永他确实是个天才,但因他后天的不努力,最终却沦落为一个平庸的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通泯然众人,责任在于谁?

也许责任在于他的父亲,一个神通而被父亲当作了赚钱的工具,让仲永“不使学”,白白葬送了仲永的人生。

可是,这责任仲永又怎能没有呢?他的父亲不明智,难道仲永也那么不明智,虽然那时他还小,但是他从小就是个天才,能做出“养父母、收族为意”的诗又怎么能说他不懂事理呢,就算仲永等到长大的时候在学习,也为时不晚那,也不会从一个神通变成一个平凡的人那!

不管先天有多么的聪明,后天不努力,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聪明。

即使先天不聪明,但如果他后天努力了,那他就会成为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练就的

不努力,又怎能成才。

努力了,肯定能成才

从现在起,我们应即刻起程,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也一定会在我们的人生中踏出一条灿烂的光辉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伤仲永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仲永虽天资聪颖过人,最后却依旧落得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结局,没有脱出“世隶耕”的宿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仲永儿时没有进行系统而刻苦的学习,荒芜了宝贵的青春时光。少年不知学,等年纪大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仲永五岁时,一首即兴而作的诗作,令父亲和乡邻发现了他作诗的惊人天赋。于是他的父亲拉着仲永四处显摆其才能,尽情享受着眼前难得的收获钱财、得到尊重和自高自大的荣耀,而且始终如此,不知醒悟,最终令天资聪慧的仲永“泯然众人矣”。倘若,其父在仲永的才华刚刚被发现的时候,将仲永送去老师那里学习文化知识,熟读天下经典著作,那么原本就天赋过人的仲永定当更上一层楼,会成为一个处处受人敬仰的智者,而不是一个只在田里种庄稼的普通农民。

世上既然有天资优秀但后天不加珍惜的人,那么也必定会有天生愚笨但后天勤奋刻苦最终成就大事的人。

曾经有人对威特提出“先天的天赋比后天的勤奋更加重要”,威特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一直认为后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赋更加重要,但那时没有人认可他的观点。后来,没过多久,威特有了一个儿子,出生时特别轻,小小的、皱皱的,哭起来挥舞双手时,看起来象一只小白鼠。没有人看好他,连他的母亲也不例外,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孩子没有未来。但威特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也叫威特,并开始对儿子进行系统的教育训练。八年后,小威特在老威特精心的教育下,掌握了数种语言,成为了同龄人中的天才,甚至比那些大他好多的大孩子还要博学。那个曾经愚笨的小婴儿,如今却是众人眼中的天才,如此巨变,若没有足够的后天学习、努力支撑,那它早就崩塌了。

同样是因努力而成才的还有爱因期坦。年幼的爱因期坦起步晚,却享誉全球。如果不奋斗,那么灯泡也不会亮起。他不懈地学习和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更多的时候,天赋的作用并不多么巨大。恰恰相反,那些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勤奋刻苦之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天生不聪明,那就努力让自己变聪明。只有努力过的人,才有资格说累,才有资格享受盛世繁华和写意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伤仲永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伤仲永》这个故事后,不禁为文中的伤仲永感到悲哀。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在五岁时突然哭着向父母要书写工具,并立马提笔作了一首诗,题上了大名。这首诗的文采、含义都不错。这件事后,他的父亲天天带他去拜访村中的了,从中获得利益,但始终不让仲永接受后天的教育。终于,在若干年后,方仲永的才能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方仲永如此好的天赋,竟然被他父亲这个目光短浅而又怎么愚昧的人给毁了。王安石在他的文章里也说了,方仲永天赋过来,但因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却连普通人也不如。我想这就是杀鸡取卵的后果,这个父亲自寻短见地“剖开”了方仲永,这带给他父亲的只是短期的利益,却将儿子的一辈子给毁了。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有再好的天赋,也必须要努力,天才的形成,与后天的努力密不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伤仲永扩写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江西金溪的地方,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世世代代都把种地作为自己的职业。

在方仲永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见过笔墨纸砚等文具,有一天他忽然哭着向大人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拿他没办法就只好从邻居那儿借来了这些东西给方仲永,没想到方仲永立刻拿起笔,写下了4句诗,这时的大致意思可以理解为要孝敬父母,一个种族的人要团结,他的父亲因为一直种田,也说不出这诗写的好不好,于是就传给他们乡的秀才看,让他们来评论这首诗到底好不好。秀才们认为他这首诗写的出神入画,妙不可言。

在这件事以后,只要你指定一方面,方仲永立刻才能完成和这方面有关的事,这事还写得很好,他的诗无论是文章还是其中表达的道理,都有写的很好的地方。通县的人对方仲永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认为他是一个天资十分聪慧的神童,于是,渐渐地有人请方仲永的父亲去自己家里做客,想让方仲永给自己题诗,有的性急的人甚至出钱来让方仲永给自己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好处,钱比自己种地多多了于是,他每天拉着仲永一同拜访别人,让他们给他们写诗,却不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在明道的时候,在祭拜自己死去的父亲时,在舅舅家中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二三十岁了。我让他写首诗,已经不能像之前传闻时的那么出神入化了。又过了7年,我再次去了扬州,又去舅舅家问起方仲永,舅舅说:“他的能力已经消失了,就好像平常人一样。

先天的才能固然重要,但是由此说明,后天的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一想象作文仲永遇见了吕蒙4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期间,曾出现过一个小神童,名叫方仲永。然而他在二十岁时,却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而三国时的吕蒙经孙权劝学后,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

某天夜里,方仲永反反复复地在想一件事,导致无法入眠。他刚刚走出去,就有一个人突然从天上掉下来。方仲永刚想去接,不料那人竟在空中转了起来并打了仲永一拳。那人便是在府中看书却不知为何出现在半空中的吕蒙。

在理清事情之后,吕蒙便对方仲永说了声“对不起”。而吕蒙和方仲永两人不知说到了什么,两人一拍即合,成为了好朋友。方仲永告诉吕蒙自己以前的经历以及现在的反思。然而,在吕蒙与方仲永讲述孙权劝他学习之后,自己便很努力,现在已经不再是个莽夫时,方仲永满心悔意。

在听了吕蒙的经历后,方仲永不禁对吕蒙很是钦佩。心中也不禁想向吕蒙学习,但在想到家境后,学习的念头也便消失了。

吕蒙看出了方仲永的心思。便对他说:“既然我来到了这里,也无处可去。不如就以帮你学习当作酬劳住在这里,可以吗?”对吕蒙的好意,方仲永顿时满怀感激。

方仲永在吕蒙的教导下,学识与武艺也在不断地进步。并且两人的友谊也在不断加深。

一天,方仲永发现自己的天赋似乎又回来了,很是开心。于是跑去与吕蒙分享。然而就是在这天晚上,吕蒙不知为何又回到了将军府。

两人缘分已尽,无法再遇。但两人却在异地之中牢记着对方。而方仲永也在努力刻苦地学习和复习吕蒙教他的招术。方仲永也因勤奋而考取了功名。三国时期,孙权看吕蒙又发呆了,便询问原因。吕蒙道:“思念故人。”孙权不解,却又无法问出答案,无奈。

缘已止,友未尽,思未断。

[初一想象作文仲永遇见了吕蒙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伤仲永有感1000字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邑人”,帮助自己的邻居纠正错误,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仲永的邻居怎样做的呢?————“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如此行为,仿佛仲永只是他们成人之间机械交往的一个话题、一粒棋子而已,对丧失了后天学习与成长进步机会的仲永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让人们感叹“邑人”的愚蠢的同时,更悟出人际交往中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

我们生于此世,立足于社会,便不可能“独立”的活着,更不能够“自私”的活着。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固然要具有敢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沉静和决心,但展望未来,时代需要的不仅是拥有渊博知识的我们,更需要有责任心、有合作互助意识的建设者。无论国家交往还是人们的日常交流,如果大家只考虑自身利益,不为对方着想,就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清代的国策和结果便是对世人的一个警告。

自清代康熙皇帝的“闭门锁国”政策开始,中国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命运就已注定。这其中,既有皇族的骄傲自大、自以为天下无敌————我才不需要借鉴尔等卑劣的技术和发展方式,我反倒还要把自己的先进技术藏起来,不让你抄袭去才好啊————的自大心理作祟,又有皇族巩固个人经济与政治地位————故意将资本主义在萌芽中消灭掉————以及他们对当时对己国已经不利的外国骚扰做出消极应战因素。愚蠢国策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是被外国列强蚕食瓜分的血淋淋的事实!落后只能挨打!而不想落后,最好的方法便是谦虚、积极、合作,永远向比自己好的事物看齐而不是羡慕嫉妒恨。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身份低微的人,只要他们有过人之处,我们就一定要虚心学习。也许粗粮饼确实是“其貌不扬”,但它却如一朵桂花,将香味送入口中;又如一只利箭,射向身体不适之处。“择其善者而从之”,总是利于自己的。唐代的繁荣昌盛里,不也有“开放政策”的功劳吗?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应如同自己名字一样熟悉吧。故事中既阐述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更像是和本文的作者约好了似的————都说明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重要意义。与普通孩子一样,孟子儿时好奇心强,见了什么都模仿、学习,其中当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孟子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见解深刻的儒学大家,正是因为孟母对孟子的启蒙教育和无私奉献。看到孟子学习环境太差,学习对象平庸,甚至丑恶,孟母便陷入自省,并果断行动————搬家,终于让孟子拥有了一位好“老师”———谦逊有礼、崇尚知识、刻苦好学的学习环境。于是,孟子勤奋、刻苦学习,终成大才,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前有孟母,后有魏征。魏征和唐太宗曾是“好哥们儿”。唐太宗作了皇帝后,魏征前后共提建议二百多次,次次都是站在国家利益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建议,而不是像“邑人”一样只为自己着想。唐太宗则十分重视魏征的意见,从谏如流,积极地听取、借鉴或采纳这些建议,即使魏征的意见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使魏征的话很难听,也不会像“邑人”那样对仲永父亲的错误做法熟视无睹。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魏征和唐太宗造就了贞观之治;而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唐朝的全盛打下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同学们,我们不仅嘲笑仲永悲剧中“邑人”的愚蠢作为,更要吃一堑、长一智,牢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古训,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成长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伤仲永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师说》有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一个人生来不可能会是人才。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过人,堪称“神童”!但上苍赋予了他的只是天资禀赋,如果后天不拼搏、不努力,再优厚的天资也会消失殆尽。

方仲永五岁时突然能出手成诗,展露出惊人的才华,但由于目光短浅的父亲“不使学”,同县人只是“渐渐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加上自己不思进取,最终令人叹息地沦落为“众人”。方仲永的天资比一般人聪明得多,但即使再聪明,要是后天不接受系统的教育、自己不够努力,也必然会成为愚昧无知的人。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学问再渊博,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注定要逐渐落后。仲永的事例给人们以警醒:“不勤奋学习就会落后”是一个公理。不论什么时候,不管你目前拥有多少学问、多大成就,你都需持之以恒地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唯有如此,自身才会日趋完美。

爱因斯坦,科学界伟大的圣人,科学史上与他比肩的人寥寥无几。可他曾经是一个四五岁还不会说话的“笨”孩子,被老师们认为“无药可救”。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12岁就验证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奋工作是x,y是娱乐,而z是把嘴闭上。”这略显风趣的话是爱因斯坦的人生信仰,这恰恰造就了“伟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方仲永的鲜活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不管你目前境况如何,永远不要放弃学习!不学习,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我,是与时俱进、提升自我最直接、最切实际、最可行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伤仲永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完了第五课《伤仲永》,这是一篇古文,虽说一些字有些难以理解,可是经老师的点拨之后也就豁然开朗了。不仅如此,我还有了些新的见解和体会。

文中的仲永可以“指物作诗立就”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神童”,他天生通达聪慧,5岁时写的诗就可以达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的程度,可见他拥有常人所没有的一份天资,可是他的父亲因贪图钱财,拉着他四处拜访,不让他继续学习,导致方仲永的那份天资慢慢地消逝了,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文章的结论颇耐人寻味。对他的遭遇我们除了惋惜和同情外,还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责备,他们为了自己的一丝小利却为国家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吗?

方仲永天性聪慧,却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最终成为了普通人,而本来就是普通人的人,如不好好接受后天的教育,岂不是连普通人也不如?

是啊!坐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都不一定拥有与生俱来的那份天资,但父母却尽力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条件、环境供我们上学,是为了我们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有所作为,考个好大学,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心里虽也明白,可就是有心无力,难以付诸具体行动。平日里父母的唠叨和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置若罔闻,学校里,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良苦用心我们难以理解,可当我们有了小小的进步时,笑的最欢的不正是他们么?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学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个不是通过勤奋学习而取得成就而得到世人称赞的呢?匡衡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勤奋读书,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济学家;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并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们都并非天生聪慧,他们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优秀,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他们的坚持和勤奋。

事实证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勤奋的。同学们,让我们珍惜这宝贵的时光,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超越自己,突破极限,千万不要“老大徒伤悲”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伤仲永扩写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在金溪有个人叫方仲永,他家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在五岁之前,都还不认识笔墨纸砚等一些书写工具。有一天仲永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就向邻居借了这些东西给仲永。仲永立即提笔写下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是一孝敬父母和团结同一宗族为内容。仲永的父亲把这首诗给同乡的秀才观看。从此只要指一物体,仲永便能做出一首诗来,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同县的人觉得惊奇,都渐渐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有的还出钱请仲永题诗。仲永的父亲以此有利可图,每天都牵着仲永四处拜访于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这样的日子过去了很久,仲永过人的天资也渐渐衰退了。仲永多次劝说过父亲,要父亲让他学习,可他的父亲说:“你有聪明的天资,就算不学习,也是聪明过人,那就不必学习了,你还不如给家中添点财富。”仲永见父亲已被财迷了,跟他说也没用,就自己四处借书,偷偷的学习。不料被父亲发现,毒打了一顿。从此,仲永便不在学习了。

日子过去很久,仲永不学习,他的天资也衰退了,最后变成一个平庸的人。仲永的父亲非常后悔,但也已经来不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伤仲永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叫《伤仲永》,讲述了他小时候同乡一个“神童”的故事。这个“神童”名叫方仲永,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长到五岁也没见过书写工具。有一天他却哭着索要书写工具,并立马写出四句诗来。他的父亲目光短浅,将他当成了一件赚钱的工具,每天带着他拜访同乡,不让他学习。长大以后仲永的天赋渐渐消失,成了一个普通的人。

读完文章,我不禁为这位天才少年的陨落惋惜不已。方仲永原有那样好的天赋,假以时间,定能成为名动天下的卿相。但他却因为没有得到教育和学习,渐渐化为路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其实,方仲永的没落,又岂止因为缺之学习?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所处的环境。他的父亲没有为他的学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只知道整天带着儿子到处显摆赚钱。同乡们也没有阻止父亲的行为,还有人用钱去买仲永的诗,想要等仲永成名后赚钱,这种行为更刺激父亲的贪欲。如此下来,仲永怎么可能不堕落?

同时,鹊起的名声也是使方仲永不务正业,停滞不前的一大原因。方仲永突然成为了乡里有名的小神童,这样突如其来的名气和荣耀,会让三观都在构建时期的他心志扭曲,变得不思进取。这种悲剧在现代社会也不断上演,昔日家喻户晓的童星,成年后吸毒、赌博,骄奢淫逸,曾经感动中国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沦为诈骗犯和阶下囚,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来说,过早的成名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反观王安石,他幼时并没有什么过人天赋,但胜在后天努力,随同父亲四处游历,增长见识。所以当仲永的才能耗尽,默默成为路人甲的时候,与他同岁的王安石却已准备踏入仕途,大展手脚了。因为王安石的才学,他被宋神宗任用,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征途,无论起跑线多么领先,并不意味着超越平凡,收获幸福。天赋有时候是上天的恩赐,有时候又是诅咒。所以,要创造美好的人生,必须勤勉好学,奋斗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