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满族春节民俗文化【精品20篇】

导语:春节是我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满族春节民俗文化,欢迎借鉴!

浏览

7429

作文

339

春节文化感受日记5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我又长了一岁,值得开心的事太多了,但有两样不得不说,第一当然是压岁钱了,每当我想到我的小金库里又将添几张大票,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

这第二么,就是老妈和奶奶两位大厨烹饪的那桌年夜饭大餐!那可真叫开胃啊。首先上来的当然是鸡、鱼、肉、蛋了。首先,嗯――又麻又辣,绝对是老妈的拿手绝活“辣子鸡”,够味!再来看鱼,滑嫩的鱼肉,配上甜咸适口的蒜泥,当仁不让又是老妈的杰作――“蒜泥鱼”;再看看蛋,那是奶奶的拿手绝活――“卷煎”,嫩嫩的、黄黄的鸡蛋皮,卷着剁得细细的里脊肉,滑嫩爽口,好吃!还有奶奶和妈妈连手打造的“拔丝里脊”,炸得外酥里嫩的里脊肉,被能拔出细细的丝的糖浆,真是一道色、香、行、味具佳的美味啊!当然除了这四道菜,还有许多美味,吃的我是直打饱嗝。

为什么累?当然是为了我们这十口人吃的饺子。为了帮妈妈减轻一点负担,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十个人吃的饺子呀!剁馅、和面、擀皮、我一样也没落下,我和妈妈整整干了一个下午,累得我坐下之后就再也不想起来了,现在想想,还是那种浑身酸痛、四肢无力、脚像踩在棉花上一样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糟,真不知道当初是怎样熬下来的。

过完了这一年又迎来了新的狗年,不管去年是好还是坏,都是去年的事了,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努力,天天都是好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文:春节文化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除夕那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上午我们打扫房间,变得干净整洁,贴倒福、贴春联;中午,我们将要把鸡肉鱼肉等食物上供给财神爷;下午,大人们拌馅子包饺子,我们则在一边玩耍,放鞭炮。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天空逐渐拉下黑幕,除夕夜即将开始。当我们坐上餐椅,看到是满桌子丰盛晚餐,饮食,可谓是春节的一个重要项目,也叫做年夜饭。一般情况下,餐桌上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吉祥如意),有甜食(甜甜蜜蜜)等。一家人融洽的看着春晚,合合美美,期待已久的饺子就出锅了。一年,就在这一片嬉笑中度过了,明年,我又长了一岁。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我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小一辈的人给老一辈的人拜年,同时也会收到压岁钱,这也是我们小孩最高兴的事,只要有心,拜年不怕晚。慢慢的,我们又迎来了元宵节。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节,在这一天,我们会看花灯、猜灯谜,还有放灯的习俗,在许愿灯上写上自己的愿望,将它放飞。除了玩,我们还会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有团圆美满之意。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重要节日,正像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作文:春节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中,利用闲暇时间,我阅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从中,使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他具有了非常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华文化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这种无与伦比的延续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代代相传并发展至今的文化类型。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辉煌历史堪称独一无二。在书中我发现中华文化中,传统的伦理思想处于中心地位而起着支配作用。古时候对人价值的评价就是以伦理原则为尺度,强调知行统一,认识与道德统一,提倡美与善相结合。古代的教育也是把伦理道德放在第一位。就像现在老师也常教育我们的一样“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由于如今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所以中华文化也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各有各的民族特点,从而使中华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多元化状态。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其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各个民族的和睦相处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和精华,是我们民族统一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纽带,是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体现。南宋的著名将领岳飞,自幼喜欢武艺,从小苦练的他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制敌谋略。当金兵入侵时,他毅然辞别母亲出征抗金。临行前,母亲在他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在战场上他牢记着母亲的教诲,不但英勇无畏奋勇杀敌,还根据金军的武器与习惯研究出了一种克敌制胜的方法,以至于他率领的“岳家军”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全都大获全胜所向披靡。使得金军闻风丧胆,就连金军统帅也不由得赞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啊!”岳飞就在被奸人所害送入狱中后仍用满腔热血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满江红》。

这些事例古时候有,现代也有。有千古流芳传为佳话的英雄,也有平凡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传承着民族精神。比如我们的“最美老大爷”王福顺,凛冽的寒冬中年已花甲的他在雪后的早晨被一位骑电动车的年青人撞到在地。当年青人停车询问他是否需要就医时,王大爷见小伙子急着去上班,就摆了摆手告诉他,自己有医保不用担心他,你赶快去上班吧。然后就一瘸一拐地离开了现场。结果事情被曝光后,人们才知道大爷说的医保只是个善意的谎言。了解了真相的小伙子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而王大爷的那句“没事,我有医保”更是让无数的国人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

可惜的是,如今仍有一些人在肆意破坏传统文化,亵渎民族精神。那些常在各类媒体中曝光讽刺的碰瓷现象却屡屡发生。“扶起了一位摔倒的老人,我就成为了被告。”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而习大大上台后所打的大老虎们的“光荣事迹”更是骇人听闻。一次受贿几万块那只是小数目,心安理得的地把纳税人的血汗钱收入囊中的他们实在是令人唾弃,这些人就是社会的蛀虫,民族的败类。

为了使中华文化能更好的传承,精神家园更加美好。我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勤学,下苦功夫做真学问。既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二是修德,加强修养,注重实践。既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同时还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乐于助人。三是明辨,明辨是非,决断选择。如今的世界丰富多彩,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要善于分析明辨。四是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做到稳重自信,坚定自励。

就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吧!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得以实现,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得以弘扬,使我们自信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民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的民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呢?

原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当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来吃掉无辜的人们。因此,每当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都跑到了别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袭击。

有一年,一位老人来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这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并说:“老人家,您快去别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会把你吃掉的。”老人说:“只要你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就帮你把年给赶走。”就这样,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给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一阵阵吼叫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啊!啊!”老婆婆说:“老人家,‘年’来了,我们怎么办?”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说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饭来。随即,灶堂里发出了噼哩啪啦的声音,传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来。年回头又看见灶堂里的火光,又听见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声,吓得大惊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这时,老婆婆才知道“年怕响声,怕火光,怕红顔色”。

从此,中国人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放鞭炮,贴红纸,做好吃的。

贴红纸太单调。有人就在红纸上画点东西、写点字。慢慢地,大家在红纸上写上各种心里话,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话,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春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民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的民俗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个传统的节日,也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贴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鞭炮,扫尘,年画,拜年等。

贴春联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可以赶走邪灵,带来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265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蚂拐节

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

三月三

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壮族风俗,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

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1984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歌节,700多名来自各县的歌手登台献艺,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连外国友人也远渡重洋与壮人同享节日的欢乐。这期间,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动,然而更吸引人的则是抢花炮、演戏、杂技、武术表演、舞彩龙、舞彩凤、唱采茶擂台赛诗等多彩丰富的文娱活动,近年还添加了演新戏、放电影、球赛等。不过青年男女们的注重力大多不在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

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有一个故事说它四月初八诞生于天上,所以这天是牛王诞日,当初因为陆地岩石裸露,黄土望不到边,尘沙弥漫,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牛王奉命从天上来到人间,播种百草,原定是三步撒把草种,谁知它弄湖涂了,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丛生,侵凌田禾。因此被罚留在人间吃草。但天上并没有忘记它,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安个小矮桌,摆上供品,点香烛,祭奠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唱彩调,欢庆牛的生日。

莫一大王节

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群众把他奉为祖先,在神龛上有写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供品用两牲,即一头猪,一头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猪和牛的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时做,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中元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

霜降节

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1949年以后虽不举行供祭。但纪念活动依然十分热烈,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春节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是上一年完美的句号,也是下一年美好的开始。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吉祥、重要的节日,它有各种各样的民俗

大年三十的晚餐,被称为“年夜饭”。“年夜饭”非常丰盛,必须有鱼、年糕和圆子。鱼代表“年年有余(鱼)”,寓示富足美满的生活;年糕代表“年高(糕)”,希望人们的事业、学业“年年高”,都有更大的成就;圆子代表“团团圆圆”,寓示着人们会在这一天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快乐无比。

一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便不绝于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这边还未放完,那边又响起来了。那一整晚都灯火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关于三十晚上放鞭炮,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传说,从前,山洞里有一只怪兽。叫“年”。它体型庞大,头上长着牛角,眼睛又圆又大,像两只大大的灯笼。血盆大口一次可以生吞一个人。每到严冬未尽、早春即来时,它便到山下的村子里肆虐,捉人吃。大家既恨它,又怕它。

据说有一天,有两个胆大的小牧童在晚冬早春时到山上放牛,突然遇到了饥饿的“年”。当时,他们正挥动着赶牛的鞭子,发出一阵阵“噼啪”声。“年”一听见了就逃,就这样,他们意外地得知“年”害怕“噼噼啪啪”的响声。于是大家每到这时都会放鞭炮驱“年”,渐渐地,这成了一种民俗。

大年初一时,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倒贴着一张红色的“福”。它代表着人人都幸福美满、快快乐乐、万事如意地生活。可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原来“倒”与“到”同音,意思是“福到了”。它寓意吉祥。

你一定也还会注意到春节家家门上的对联。对联对得一定非常工整,而且一定是寓意新春快乐、新年吉祥的。它们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过年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给小孩发压岁钱。大人要给孩子压岁钱,他们会把钱装在一个红包里,然后把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数钱。那可以说是孩子们一年之中最快乐的事了。

新年,是崭新的一年。各个民族的新年风俗和习俗可是讲也讲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民俗民风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鞭炮,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四、五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传统文化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等。传统文化还包括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在这众多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在春节里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喜欢吃的东西。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它。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称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春节从小范围来说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从大范围来说是指腊月初八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为止,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当时间滑过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农历新年就开始了。

在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其中包括扫尘、拜年、吃饺子、贴春联、长辈给压岁钱等,处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在这些节日习俗中,我最喜欢是吃饺子、长辈给压岁钱,因为饺子里面有肉有菜,用面皮包着既漂亮又好吃。包出来像元宝一样,又表示团圆和一年兴旺发达。还有每年我都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不管多少都代表着长辈对我们新一年的期盼。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也喜欢上春节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第四届闽南民俗文化表演”在同安区举行!我和爸爸、妈妈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体育场——表演场地。

舞台上,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跳起了欢快的车鼓弄,唱起了动听的南音;年轻的阿姨转起了一百多个的呼啦圈;10岁的丁丁表演了优雅的柔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10岁的可可那精彩的独轮车表演。

如此艰难的“独轮车技”都能学会了,那可可还有什么不会的呢?瞧:她拿起了一根绳子,要干嘛呢?原来,她要骑着独轮车跳绳!她的脚十分了得,又没涂胶水,可是一直就“粘”着独轮车—— 一边甩绳,一边夹起独轮车跳。

“1、2、3、……”我不由得开始数数,10秒钟竟跳了25下,实在是厉害!

不过,精彩的还在后头,她又拿了几个小路障,就地排得紧密。

只见她“刷”地一下,前后仅用几秒钟,马上就绕过了所有的路障,就到了另一边!接下来,她拿了八个饭碗,把一个碗放到了脚上,一踢,饭碗就完完整整地顶在了头上。

可是,当她顶起第三只碗的时候, “啪”的一声,不听话的碗摔到了地上。

大家睁圆双眼,嘴巴成了个大“O”。

“啪啪啪……”有一位观众看见可可开心的表情立马变得暗淡下来,便带头鼓起掌来。

接着,掌声雷动——这是一个个观众地真心鼓励!看:可可恢复了自信,双眼噙着泪花,骑上独轮车又开始了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剩下的五个碗都稳稳当当地顶在了可可的头上,她又赢得了一阵阵喝彩!

“闽南文化表演”真有趣!它不仅让我目睹了表演者精湛的演技,还让我知道了更多的闽南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作文春节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因此,鸡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之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满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分为56个民族,同时也盛开着56朵花。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各自的缘由。

满族人,在清朝是最为繁盛,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我们常说“满汉全席”是说汉族的一大桌菜全在满族的餐桌上。而他们的衣服也十分的突出。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马卦。而旗袍则意味八旗子弟穿的旗袍。女的就穿那种近似旗袍的衣服。男的就是骑马时要穿马褂,就像我们现在的背心。满族人把狗当作圣物,以不猎杀,反而进行保护。

满族绝对是一个除汉族以外的又一个庞大而又有秩序的民族。从满族建立清朝的那场战争就可以一斑了。满族在谋权当朝之前把各个村落分为八队,分别为:红旗,黄旗,蓝旗,白旗,镶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每队分工明确。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使满人能夺得天下权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北方的满族聚集的地方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新年,想到了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终于到了这一天,大家都欢聚一堂,坐在一起,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放满了一大堆既香又可口的美食,还有一锅热腾腾的火锅,这锅火锅为我们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呀!吃完团圆饭,我提议说要玩扑克牌,正好大人们正闲着无聊呢,我这个提议一出,大人们纷纷举手赞成。我们就搬了两个小桌子放在客厅,搬完桌椅后就开始玩了,结果我只赢几场而已,大部分都输给了老爸,他们各各都好厉害,我和姐姐哥哥们都输的好惨呀!

玩完扑克牌后,我们就各自把桌椅拿去放好。然后,大家就做在客厅里看《春节联欢晚会》,有的节目很好笑,让我们大家都捧腹大笑。看到一半,爷爷奶奶就过来发红包给我和弟弟;我们在拿红包时,也不忘给爷爷奶奶拜年。过了不久,爸爸也来发红包给我们。爸爸发完后,又过不久,姑姑,伯父,伯母也都来发红包。渐渐地,我的“荷包”开始膨胀起来,我和弟弟在一旁高兴地手舞足蹈。

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v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春节文化年级小学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热闹的春节,一定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我们家的团年饭是我的家人一起做的,有红烧小龙虾、清蒸鱼、鸡蛋糕、鸡汤……饭还没好,我和弟弟就赶忙往桌边靠。小鼻子尖的像狗一样的弟弟,像猴子一样的跳到厨房,两眼放光地看见一盘色香俱佳的排骨,这可是他的最爱呀!他趁奶奶不注意时,吃了一块又一块,手上早已油乎乎的,可他却舔舔小嘴,拍拍肚子笑眯眯地说道:“我的肚肚是无底洞,什么都吃得下。”这都得全家欢笑不已。

酒饱饭足了以后,爸爸带我们去放鞭炮。弟弟胆子小,可一看到自己最爱的鞭炮——小冲天,胆子就大了起来。弟弟把一根根线接起来,摆放在地里。我跑了过来,惊讶地说:“呀!你放一个空盒子?”弟弟笑着说:“才不是呢!不信你要认真看。”我仔细一看,不只是一个盒子,盒子中间密密麻麻摆满了鞭炮,弟弟说:“姐!我们一起放吧!”大胆的我点了火,火星马上窜出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跑到弟弟身旁,抱住他。只见一个个像小火箭一样的火球窜了出来,直冲云宵。“开”出一朵朵小花,红的如火,粉的似霞,黄的发灿,白的如雪,五颜六色。我赞叹道:“真美呀!”“是呀!”弟弟开心地拍着小手说。

春节充满了乐趣,真盼望今年的春节快点到来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作文春节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我最喜欢过春节,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四年级中国风俗文化春节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还有着不同的过法呢!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现在,就由我来讲讲我国两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吧!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火把节不仅盛况家前,而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幸福。

在白马山寨,点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讲究,要依照农历年号属相,推举最年长的阿尼(爷爷——白马藏语)承担。届时,老阿尼最先点燃火把紧跟着。众人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喔一把”。若是两寨相邻,两队火把往往向中间靠拢,并行揉杂,然后旋成一圈儿,人们就在中间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彝族的春节如此盛大,壮族的春节同样也是非常热闹讲究的。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晚餐的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

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在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焚香点烛,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春节期间,壮族人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

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一定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春节期间各种祭祀、社交、礼仪繁多,由此衍生了多种吉祥物表达新春祝福。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郑一民说,春联、年画、爆竹、压岁钱、花灯等五种吉祥物具有代表性。

春联又称"对联",最初是一种避邪的东西,后来与文学、书法对接,成为春节期间家家院门、屋门必贴之物,表达喜庆吉祥。中国春联品种繁多,凡是有门之处几乎都要贴。中国人喜欢红色,到处贴满用红纸写的春联,也是用吉言教育后人。

年画内有各种故事,在中国诸多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

爆竹又称鞭炮,大年初一清晨要燃放,农村祭神、祭祖时要燃放。爆竹声后,红纸满地,人称"满堂红",预示来年大吉。

春节期间,长辈在晚辈行拜年礼后会给压岁钱,目的是嘱咐孩子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茁壮成长。

花灯在中国历史悠久,春节期间挂花灯是追求光明、红火和美好。各种花灯争相辉映,烘托了喜庆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满族春节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北京、河北一带。清代满人入主中原以后,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受汉族习俗影响较大。只有聚居在东北的一些满人,还保留本民族固有的一些习俗。春节,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的盛大节日,节期与汉族大致相同。汉族春节的许多习俗为满族所吸收。除夕前家家户户忙年迎新,清扫庭院门户,剪窗花贴春联,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其中贴挂笺习俗独具特色。挂笺是用彩纸剪成各种吉祥图画,除夕这天贴在屋里西墙祖宗板下面。

挂笺的颜色要与自家所属的旗籍相一致。满族将族人分为“红、黄、蓝、白”四旗,属白旗者,就要贴白色挂笺;属红旗者,贴红色挂笺。有的满人家庭干脆在门上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除夕晚上合家团圆,吃饺子,然后辞岁守岁。过年时,人们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丝和瓜仁等原料制作美味可口的“萨其玛”,“萨其玛”,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守岁时还有赠荷包的习俗。荷包有称腰搭,在除夕晚上,由妻子给丈夫,或者妹妹给哥哥,在荷包里装钱,以示新的一年发大财、走大运。人们还在院中立高大的灯笼杆,上端悬挂灯笼,彻夜通明不息,渲染节日热烈的喜庆气氛。

大年初一,子时一到,人们开门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初一有祭祖先的习俗,各家在屋里西墙的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香烛,叩拜祖宗,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万事如意。祭祖完后,晚悲要向长悲叩头拜年,家长则给小孩压岁钱。然后宗族今亲邻里之间互相拜年,筵席相邀。节日期间,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自制的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分家合伙玩耍嘎拉哈,既用猪或牛关节制成的玩具。从处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踩高翘、扭秧歌,尽情娱乐。有的地方还组织演出队伍,走村串户进行表演,直到天明才归。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郁,围观的群众常常了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作文春节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味道,有如梅花的幽香,妙而欢喜。

春节的味道,有如菊花的清香,淡而优雅。

春节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望已久的新年终于来,可是今年的新年与往不同,因为今年是在小城中度过。小城中的新年气氛明显不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还没到新年呢,就漫天烟火。我便骑着自行车满城逛,到处是人山人海,哪都有小摊小铺,处处是欢声四溢。我想,今天是新年肯定会更热闹。

新年真是激情,我最盼望的是晚上,这是我们这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必定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一家子人在一起热闹,也是最幸福的时刻。一般年夜饭要吃一个多小时,五点左右开始。因为我知道今晚广场一定很热闹,所以吃完后便拿着买的孔明灯直奔广场。

我还没到呢,就已经看见如繁星般的烟花。烟花姹紫嫣红,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烟花爆竹声中。烟花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跹、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烂漫、虹彩狂舞。漂亮的烟花,绽开,落下,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整个世界随着它们的绽放而光彩一瞬间。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我沉醉其中,有如在花海中睡去。那一刻,我的孔明灯也缓缓升起,载着我的梦想和祝福升起。

我想我不会忘记那个晚上,不会忘记那晚新年的味道:欢喜而又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