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华夏文明我来赞作文(汇总八篇)

创建文明城市不只是在嘴上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证明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建文明城市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255

作文

8

篇1:灿烂中华文化,悠悠华夏文明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雄踞于世界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它历史悠久,一条黄河,一条长江,从上至下穿越了悠悠的五千年。他民族情感丰富,抗金,抗日,各种各样的战役,塑造了一个不屈于失败,不甘于放弃的热血中国!但是中国的汉字文化,却在历史以及现实中,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不同风格和魅力。

中国的汉字,可谓是独具一份!有一个中国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份长达三千个英文单词的演讲稿,用中文翻译了出来。令他非常惊奇的是,翻译出来的中文字数仅仅有一千五百多个。他马上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字的文化价值和魅力,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美好感觉。其实汉字,在我们中国的国度里,是人人都必掌握的,也是都使用最广的。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谁又能感悟到汉字的魅力呢?

其实在汉字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个人的感情。可以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做事行为都比较麻利,什么也不拖沓,一有什么活动立即积极的参加。你用汉字表达时,若你不喜欢这个人,你就会说他“做事毛毛躁躁,一点也不知道稳重”,但是当你喜欢他的时候,你就会说他“做事真爽快,真果敢,真是快刀斩乱麻”。所以汉字,其实代表的是不同人物的感情,也从小小的汉字方块中反映出来,每个人,每个国家不同的精神内涵和精神世界。

汉字的演变,也隐隐约约透露出我们国家的强盛和国家的发展!从远古时期,中国的文化和汉字都并不发达,所以,这时候的孩子都比较复杂,都比较难写,读写汉字,传了一部分少数人的权利。而到了封建时代,文言文占据了汉字书写的绝大部分领域,只有那些读书人,学子学者才有机会来品味汉字。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知识也普遍的不断上升,汉子也有繁到简,形成了一种人人学汉字,仍然懂汉字的社会文化氛围。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资格去去品味汉字,去感受汉字那一份独特的美好与静谧。

汉字的文化,不能言语之上,只能存于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精选华夏文明,书写甘肃的作文集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浩浩汤汤,敦煌莫高窟翩翩起舞,铜奔马驾云飞腾,三皇五帝大谐统一,文人墨客在此举杯,姜马贾阴创此辉煌,马张朱水出自此,玉门油田称第一,从古至今,甘肃以它那片沃土曾培育出了多少的历史英雄人物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曾是中国革命留下的一块根据地,是西气东输的最长线路,是红军长征后会宁会师的主集地,有近一半的长城就坐卧在它的怀中。它甘肃的总是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呵护着他的万千子女,以它广阔的胸襟,体现着中国的骄傲与辉煌。

古有“唐人”今有总理。曾有多少皇帝从这里走出,曾有多少总书记总理和军委副主席在此出发。古往,秦始皇隐坐辽山,统一全国,他源自此处;唐太宗李世明,著名诗人李白,威武大将李广,春秋五霸之一秦襄公,他们都是在甘肃这片沃土里长大,渐渐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最后被注入史册。众人偕望。今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曾多少次再创辉煌,甘肃成为生产全国一半玉米种子,三分之一啤酒大麦,马铃薯产量全国第一的农业强者,它曾多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不屈不挠,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还为中国做出了最好的宣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赞颂了甘肃武威这个葡萄酒的故乡,吸引着中外众多的游客来此观赏,为甘肃华夏文明做出了最强劲的标语。

近年来,在甘肃发现了亚洲最大的金矿。这一发现,不但使中国资源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也使中国在其他国家眼中奠定了一定的雄厚的资金基础,甘肃的有色金属,天然气等资源富足,也为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甘肃草场面积广大,养育着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的马丹山牧区,他凭借着强有力的资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甘肃境内还有着被称作“东岗航天城”之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简称(jslc),至今曾有近40颗人造卫星在此发射,他拥有甘肃乃至全国的先进科技水平。它还成功发射了54颗卫星,10艘神舟飞船,一艘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10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在这里,奇迹般的走出了34位将军;在这里是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在这里,还对外开放着卫星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长征二号火箭,测试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场史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东风水库,实现了旅游与科技的双重发展。

甘肃是中国的宝库,乃至世界的宝库。它拥有着先进的科技技术和强有力的农业基础,资源丰富,它是新世纪的明珠,是新世纪的美丽新世界。

古往今来,甘肃以它的乳汁哺育了多少英雄豪杰,传承了多少华夏文明。它是革命的红色摇篮,长征历史的见证人,是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是它培育出了人才,使中国变得强大,变得更加富兴。它是中国的骄傲和辉煌。

绚烂甘肃,传承华夏文明之源。

[精选华夏文明,书写甘肃的作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飘扬红旗·华夏文明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迎风舒展的是五星红旗,源远流长的是华夏文明

——题记

五星红旗——中国的代表,它承载着地是那五千年来不朽的华夏文明,它闪烁的黄星是中国的生命,飘扬的红旗是中国的躯体。

上下五千年,“我爱我的祖国”已成为华夏儿女亘古不变的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中,他至死也念念不忘祖国,为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伤,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中,不免洋溢着作者看到祖国统一时心中的喜悦。无论是前者的悲还是后者之喜都只因为五个字——“我是中国人!”

记得小时候,“中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并没有多大的概念,只知道中国是我的国籍,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甚至对于祖国,我也谈不上非常热爱,我不明白国旗为什么在大人眼里那么神圣,祖国为什么在大人口中那么伟大。祖国有那么可敬吗?不懂事的我常在心中问自己。知道那一次,才使我改变了对祖国的看法——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伴着响亮的鞭炮声缕缕青烟升腾起了。人们穿着红衣,喜气洋洋地穿梭于上海的“古巷子”,在这里欢度春节。

我紧紧牵着妈妈的手穿梭于人群之中,头上挂着的是密密麻麻的花灯,嫦娥、大龙、兔子、腊梅,五花八门、数不胜数,人人眼花缭乱,人们谈笑风生,巷子里好不热闹!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小铺子里总会聚上一些外国人,我禁不住跑了过去凑热闹——

只见那些外国人正在围着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看着他用竹条编织花篮,在这些外国人中,有一个和我年纪一般大的小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老人编花篮,老人每编完一圈她就会发出:“哇!”的赞叹。我走了过去同她一起交谈起来。她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对我说:“你们中国人真是心灵手巧,你看,那些花篮、竹篓都是用手编出来的呢……”我很惊讶,这在我看来是一点也不稀奇。“你不觉得……中国人很伟大吗?要是可以的话,我想做一个中国人!你们中国多……多好哇!山清水秀,有剪纸、刺绣、书法、花灯……我们那边都没……没有。对了!还有中国结……”她激动的说着中国所有的好,她还告诉我,等她长大了,一定要来中国。因为她爱这里,这里的人朴实又善良,她也喜欢汉语,她觉得汉语不像那26个字母,枯燥无趣。你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才对。听了她的话,我的心潮涌起了波涛,百感交集,一种莫名的难受充满了我的心田,就连一个外国人都如此熟悉热爱咱们中国,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输给他们呢?我们有义务承担祖国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应该要爱自己的祖国!五千年来,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一直在向外传播,它穿过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它的影响超越了国界线!它一直都屹立在世界之上!……

“你看!五星红旗和中国结!”那个女孩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那面五星红旗,只见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扬起的是祖国,五颗璀璨的黄星以蓝天为衬显得格外耀眼,此刻国旗在我眼中立刻变得高大起来,祖国在我心中立刻变得高大起来——因为我们的国旗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我们的祖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灿烂的影响文化。我知道,那鲜红的旗面是战士们用鲜血来染成的,战场上,他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换来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那丝带飘飘的中国结则流淌着我们中国不朽的艺术灵魂!那每一个精致的细节都是在人们那一折、一穿、一弯、一提中完成的,饱含着人们的智慧……

我自豪!我骄傲!我为我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咱们中国人的血液而感到骄傲、自豪!我们中国有着不灭的伟大灵魂,它是那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是我们光辉灿烂的历史战斗,更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与才华!……

五星红旗越扬越欢,华夏文明越传越远,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心间跳动的,是一个叫“自豪”的精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作文1500字

全文共 216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文学,当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后才发现,千百年来,她承载了人们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壮,或婉约的情感,使人们心中的话语得以倾诉,更是拉近了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得人类文明的车轴不停地向前滚动。江水滔滔,荡涤了风花雪月的旧梦;滚滚黄沙,湮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文学那其间的悲欢恋情,却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文学那之中的奇句妙语,却如泉涌,如露凝,读起仍口角噙香。于是,在缤纷的文学艺苑之中,我爱觅几朵奇葩,去细细品味那亘古的芬芳。

【第二篇】

中华文物浩如烟海,称得上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国宝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想全部欣赏这些国宝,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所以我便在书店买了这本《国宝档案》。这本书中收录了56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6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

慢慢呈现。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因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少国宝都“流离失所”,很多爱国主义人士都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护这些贵重的国宝,不被金钱、官职所利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比如虢(音“国”)季子白盘,是刘铭传家中四代的共同守护,才使得它流传至今(现藏北京的博物馆)。虢季子白盘这个青铜器是商代一个诸侯打铸的,重达215.3公斤!刘家为了让虢季子白盘不落入坏人手中,作为一条祖训让子孙们保护好它。后面三代传人更是铭记着祖训。每次有坏人来索要盘子,都被刘家以各种方法拒绝,他们气急败坏地在刘家掘地三尺,可仍没找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家第四代传人刘肃增解开了秘密:原来刘铭传栽了一颗桂花树,将虢季子白盘埋了下去,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刘肃增含泪砍倒了这个“功臣”,将虢季子白盘取出毅然交给了国家。刘家四代竭力保护国宝已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国宝档案》,觉得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宝知识,而且还领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他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条血脉连载着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这些国宝,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的灿烂文明。它们就像是立体的历史书!《国宝档案》带您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从中读到人的贪婪与正义两面,有的人为国家献出一切,而还有一种人为了金钱放弃了良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它们,对这些国宝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优秀作文: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读过一则公益广告,讲了一些戴着红领巾的同学,三五成群的划着小船,带着零食,在河面上快乐的嬉戏着,可是他们边吃着零食,边把零食包装袋子扔到河里;小朋友们下船之后,来到一座古桥旁边,拿着尖锐的石头在上面刻着:“到此一游”;在一座古迹旁边,一位老奶奶要照相,旁边却多了一个抱着孩子的阿姨,她们互相推挤着,皱着眉头。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呢?

你看到那些小朋友往河里扔垃圾,用尖锐的石头在古桥上面刻着“到此一游”,老奶奶和妇女互相推搡;你是否意识到了,人类缺乏文明意识?

举个例子,每一年的国庆或者暑假寒假这些小长假,大家都会到各地旅游,开阔眼界,固然是好的。可是在2014年的国庆小长假,北京天安门的广场上全是口香糖渣,让我们美丽的天安门变的丑陋,天安门仿佛在哭泣:“谁来救救我!”天安门门前,有一些清洁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冒着三十八度的高温,他们拿着小铁锹,提着塑料袋,蹲下来,一个一个清除着那些口香糖渣。你看到了吗?他们的脸被酷暑晒得红彤彤,他们的汗水一滴滴掉到了地上,然而他们却没有喊一句苦,抱怨一句。劳作许久,天安门广场终于恢复了干净整洁的样子。

从这件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缺乏文明意识,如果你去外国旅游,可以看到他们的警告牌子都标注了中文,说明了什么?

看到了广告的结尾,小朋友们在吃完零食的同时并没有把垃圾丢到了河里,笑着把食品包装袋放到了自带的垃圾袋中;古桥上的“到此一游”也不见了;老奶奶和妇女也不再推推搡搡了,老奶奶先在古迹旁边照了一张相,然后微笑的招呼着妇女和孩子来照相......

最后,允许我用广告中的最后一句话做结尾吧——最美丽的风景,叫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承华夏礼,做文明人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夏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连云港。出行前,我还特意带了一小卷垃圾袋。

上了爸爸的车,一家子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上了高架,小妹饿了,便拆开一包薯片,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没一会儿,便吃完了,小妹想也不想地就把车窗摇下,准备把包装纸扔了。我正好看见了,连忙把包装纸从小妹手里抢了过来,并把它扔进垃圾袋。我对小妹说:“蒋馨雅!这里可是高架,你把包装纸扔了,你方便了,可别人方便了吗?如果扔到后面车的车窗上,人家怎么开车?就算不为他们想,你也要想一想冒着生命危险在这里清洁路面的环卫工人!你知不知道一年为这个而死的环卫工人有多少吗?所以,我们不要在高架上乱扔垃圾,不然一个包装袋就是一个生命!”小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到了连云港,订好了旅店,一家人就去海边玩。我换上泳衣,正准备下水时,发现有一群男人把喝完的矿泉水瓶直接扔在沙滩上,然后就走了。看到这儿,我生气极了,恨不得冲上去同他们理论一番。正在这时,一个巨大的波浪来了!我知道这个大波浪冲上岸以后一定会把矿泉水瓶给带进海里的!于是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那些瓶子的旁边,把矿泉水瓶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把它们扔进离着最近的垃圾桶。本来兴奋的情绪,全被几个没素养的人破坏了,我无精打采地走回爸爸妈妈所在的大伞下,因为沙滩上有许多小贝壳,刚才百米冲刺捡矿泉水瓶的时候,磕在我的脚下,弄得我好疼。现在我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清理着脚上的小贝壳和石子。爸爸妈妈看到这一幕,就问:“怎么了?”我如实回答。听完了我说的话,爸爸自豪地说:“真是我的棒闺女!”妈妈说:“你真是我的乖宝贝儿!”蒋馨雅一边跳一边说:“好样的,表姐!你真棒!真为你感到骄傲!”听完她说的话,爸爸、妈妈和我都笑了。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人们似乎渐渐遗忘了我们的传统美德,不正之风却蔓延滋生。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注意自己的形象,以此来传承中华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朱子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征文

全文共 2108 字

+ 加入清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思想文化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积极参与人类精神的重构,朱子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活水源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弘扬朱子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朱子是宋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学的最高峰。他的思想不仅统治了南宋以后元明清近800年的中国,而且影响到整个东亚世界,并演化为东亚世界的统治意识形态。换句话说,早在700多年前,朱子思想积极参与了东亚思想一体化进程,此时的朱子已经是世界化的朱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朱子学又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或者说,立足于当代与未来,全球化需要什么样的朱子学?朱子学的精神怎样参与人类精神的建构?这是全球化时代每一位朱子学研究者必须直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厘清朱子学中的开放性元素与封闭性元素、厘清朱子学的精神实质,朱子学中哪些思想真正关切我们生命的痛痒,至今仍然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和发掘朱子全体大用、书院教育、身心修炼、家礼、社仓、文化谱系的承传等的现代意义。

朱子学的精神,指朱子的学问、思想的本质、终极的意义。“全体大用”思想是朱子思想的中心,在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全体大用”就是明德,就是“心具众理而应万事”,就是仁,就是性体情用,就是仁之体与忠恕之用,就是圣人气象等。我们认为,“全体大用”思想是朱子哲学的基本精神,朱子的政治实践、社仓建设、书院教化、家礼的推广与普及都是其“全体大用”思想的具体落实。

书院教育的推广。朱子是南宋书院教育运动的中坚与旗帜,终其一生,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书院建设之中。据统计,南宋书院运动中,与朱子有关的书院有67所,占南宋167所书院的40%,相关书院数量之多,远远在同时代各位道学大师在之上,其对于南宋书院运动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朱子的《白鹿洞书院揭示》集中体现了朱子书院教化的理念。朱子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揭示》首先以儒家的“五伦”立为“五教之目”,将传统的伦理纲常作为为学的目标,并强调“学者学此而已”。它有力地证明了这种道德教化精神正是传统书院的首要精神。朱子书院教化尤其重视“知行合一”,注重道德的践履。《揭示》只是蜻蜓点水般提及学、问、思、辨,而把浓墨重彩涂抹在修身、处事、接物等笃行事务上,把知识的获得与身心修炼弥合得天衣无缝,这是典型的道学家的教化理念,足见朱子书院教化的经世关怀。《白鹿洞书院揭示》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也是儒家文化精神的高度凝聚,影响久远。

身心的修炼。注重德性的养成,重视生命的教育,重视心灵的塑造,也是朱子理学的一贯主张。对抗科举利诱,反对场屋俗学,是以朱子为代表的南宋道学家的长期任务,也一直是书院自别于官学的努力所在。朱子希望将危害士人的利禄之心,融化消解于道学教化之中。甚至主张“人且逐日把身心来体察一遍”,以发现和回归自己纯然至善的人性。这种“身心的修炼”本质上是一种“哲学的修炼”,即把道学转化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当代教育应积极从中吸取养分,把自己从纯粹知识的训练转化到对整体生命的关怀上来,尤其是对心灵和德性的养成教育上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输和培养,相比较而言,德性的充实、人格的完善、心灵的满足则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朱子家礼》的实践。朱子集理学之大成,构建了以性理学说为核心的形而上的理学体系。但他同样关注与重视对形而下的世俗社会的影响与干预。在他看来,“礼”就是进行这种影响和干预的最有力的手段。《朱子家礼》一书就是朱子将其理学思想应用于庶民,影响于草根,深入到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家庭的一个社会实践。朱子礼学建构与实践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其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子家礼》影响了元朝以降的中华帝国晚期很多社会仪式的实践活动,反映了儒家的家礼观。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和福建的民间婚礼基本遵从《朱子家礼》,郑志明先生还在台湾推广朱子丧礼,韩国和中国大陆对朱子祭礼都十分重视,每年九月十五日(朱子诞辰纪念日)都会举行隆重的朱子祭礼仪式。这些文化实践活动起到了捍卫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的作用,它也有力证明了《朱子家礼》茂盛的生命力。

社仓制度的社会关怀。社仓制度,系南宋朱子首创一种民间储粮和社会救济制度。1168年,建宁府大饥。当时在崇安开耀乡的朱子同乡绅刘如愚向知府借常平米600石赈贷饥民,仿效“成周之制”建立五夫社仓。1181年,朱子将《社仓事目》上奏,“颁其法于四方”,于是《社仓法》推广到全国。很显然,社仓制度的根本目的仍然是要实现儒家的仁政。社仓制度既是朱子恤民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朱子民本思想在实践中的一座丰碑,它充分体现了朱子全体大用、视民如子、天下一家的淑世情怀。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每一个民族文化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对话、自觉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获得全球文化的主导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思想文化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积极参与人类精神的重构,朱子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活水源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书”华夏文明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谈及中华文化,我叹其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刚强而有力量。说那是多个省市自治区组成一只勃发向上的雄鸡。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我会好好珍惜它。

十七年了,在这人生的五分之一的光景,我一直独爱着它——笔、墨、纸、砚。

记不起是谁发明了这四种神奇的东西,从古至今,他已带给了人们太多太多的感触。一个书童摆放好砚台,小心研磨着墨汁,主任乘兴归来,遂落笔成诗,写下千古绝唱。从小时的“床前明月光”背到现在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们用心爱的笔书下万人传诵的名篇。我们也都能从字里行间找寻到书香的气息。

曾几何时,羡慕者是人们的雅居。羡慕五柳先生安逸的内心,羡慕杜甫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却更爱有着墨汁香气的纸张。它传递着亲人之间的思念,传递着爱人间的私语,传递着无数无数的东西。她让世人的真迹永存,让有报国愿而五报国们的人们一抒自己的心声。也让画家找到了灵感。散落民间的齐白石画作不胜其数,人们独爱那对虾。即使只有墨汁也不乏一番韵味。笔蘸上墨汁,一幅对虾跃然纸上,活灵活现,西方的油画也不能与其相媲美。不再厌烦它色泽的单调,只追求神态的没,作为一个真正单位观赏者,观它的美自然能观之。

记得王羲之吗?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他用笔尖书写着传世佳话。留下的是美文,刻在人么的心中,他为练习书法洗黑了砚池内的水,用坏了无数根毛笔,最终成为一代大家。有人说毛笔就是他的妻子。不错,他爱毛笔,爱书法,喜爱一个人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用各种字体叙写他的爱。

也许是受王羲之的影响,我开始学期了书法,握着重重的笔,思忖着该如何写好每一横每一竖,渐渐地我有了自己的小屋,充溢着墨香,令我每每陶醉其中。书法的精髓我尚未领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也不可能一时参悟,但每次练习都能从中受益。

时光的琴弦弹奏着一曲千古绝唱,文房四宝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沧桑见证了一条巨龙的腾飞,它期待着在灿烂阳光下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