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门四学士怎么来的(精品7篇)

青藜学士:指博学之士。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苏门四学士怎么来的,欢迎阅读。

浏览

1303

作文

7

篇1: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学士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但这上联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古名铁瓮域,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的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年代:宋 作者: 黄庭坚

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二人殁後数来者,西台唯有尚书郎。

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汉魏跨两唐。

纸摹石镂见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侧厘数幅冰不及,字体欹倾墨犹湿。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仲将伯英无後尘,迩来此公下笔亲。

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

枯林栖鸦满僧院,秀句争传两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气象今凄凉。

夜光入手爱不得,还君复入古锦囊。

此後临池无笔法,时时梦到君书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苏门四学士的简介

全文共 3324 字

+ 加入清单

“苏门四学士”指北宋后期在苏轼提携下而知名于时的四位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苏门四学士的简介吧。

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盛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宋史·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同时也是苏轼最先将四人的名字并提,“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之开山鼻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摒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黄庭坚主张要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主张“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论作诗文》)。他创“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也就是说写诗要善于化用前人词语、意境,推陈出新。他的诗能熟练化用前人诗意加以翻新改造,化为己有。如“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实际是从欧阳修“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中稍加点窜翻出新意。他用典繁密,尤喜用僻典,常常使人索解为难。在语言上,他好用奇字,力撰硬语,又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使用拗律、拗句,以求得生新瘦硬,奇峭苍劲的审美效果。黄庭坚的理论与创作为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书体的启发,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秦观的成就主要在词的创作上,他是婉约派的大家,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他的词题材广泛,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也有不少感慨身世之作。其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通过一个别离场面把男女双方那种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在恋情的抒写中融合着对世情的感慨与悲酸。《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雾霭迷漾中楼台隐失、津渡难寻寄寓着彷徨失路之感,在凄怆悲愁的叹息中写出了由政治失意所带来的悲凉感、孤独感。秦观的词柔婉妍雅,善于在凄迷的景色烘托中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感伤情调与纤微感触表达得回肠荡气、一往情深,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他的词之所以倍受称赏的主要原因。秦观的词风直接影响了后于他的周邦彦、李清照等,在婉约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佑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其子晁公武(约公元1105—1180年),人称昭德先生,是宋代著名学者、目录学家、藏书家,所著《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从弟晁咏之(生卒年不详),少有异才,深受苏轼赏识,著有文集50卷,已佚。其他,如从叔晁端淑、从弟晁说之等,皆有文名。

晁补之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其诗善学韩愈、欧阳修,骨力道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的作品。题材除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有的篇章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东皋寓居》、《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以乐府诗见长,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宋史·艺文志》曾录有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聪颖,年十三能为文,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曾历官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又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后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即位,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因遭弹劾而贬为房州别驾,后居于陈州宛丘。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

张耒的诗学自白居易、张籍一派,以平易浅显的语言反映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现实。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特为关切百姓劳苦,如《劳歌》用对比手法描绘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输麦行》描写农家打场交租的情形,在《籴官粟有感》和《和晁应之悯农》中,一再发出“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和“力田竞岁犹无获”的深沉叹息。他的诗通俗晓畅,平易自然。“人生何用读书史,文字未补囊中阙”(《惜别赠子中昆仲》),“浮世十年多少事,风烟依旧别离愁”(《寿阳楼下泊舟有感》),“箫鼓儿童集,衣裳妇女矜”(《腊日》),“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夏日》)等,写来似乎毫不用力,脱口而出,却自有韵味。在北宋后期的诗坛上,张耒以通俗浅易的诗风独树一帜,实际已开南宋杨万里、范成大的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青藜学士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qīng lí xué shì

【出处】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三辅黄图·阁》

【解释】指博学之士。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押韵词】浓荫蔽日、百虑一致、白鹤晾翅、丢三拉四、夜以接日、人心思治、淑性茂质、侍执巾栉、传三过四、高自标置、......

【英语】a bachelor deGREe

a person who holds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or science, etc.)

成语故事】西汉成帝时期,传说刘向在天禄阁聚精会神校书,夜晚有一个穿黄衣的拄着青藜拐杖的老人进入,看见刘向暗中独坐诵书,就吹气青藜杖,向他传授《五行洪范》,刘向担心遗漏就撕开自己的衣服一一记上。到第二天早晨太乙之精老人才离去

【成语示例】尔昔为青藜学士,今为白头老监,岂非馆阁之嘉话,朝廷之盛举欤!——宋·刘克庄《徐复除秘书少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苏门四学士简介

全文共 3335 字

+ 加入清单

“苏门四学士”指北宋后期在苏轼提携下而知名于时的四位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苏轼

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盛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宋史·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同时也是苏轼最先将四人的名字并提,“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之开山鼻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摒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黄庭坚主张要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主张“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论作诗文》)。他创“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也就是说写诗要善于化用前人词语、意境,推陈出新。他的诗能熟练化用前人诗意加以翻新改造,化为己有。如“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实际是从欧阳修“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中稍加点窜翻出新意。他用典繁密,尤喜用僻典,常常使人索解为难。在语言上,他好用奇字,力撰硬语,又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使用拗律、拗句,以求得生新瘦硬,奇峭苍劲的审美效果。黄庭坚的理论与创作为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书体的启发,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二、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秦观的成就主要在词的创作上,他是婉约派的大家,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他的词题材广泛,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也有不少感慨身世之作。其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通过一个别离场面把男女双方那种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在恋情的抒写中融合着对世情的感慨与悲酸。《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雾霭迷漾中楼台隐失、津渡难寻寄寓着彷徨失路之感,在凄怆悲愁的叹息中写出了由政治失意所带来的悲凉感、孤独感。秦观的词柔婉妍雅,善于在凄迷的景色烘托中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感伤情调与纤微感触表达得回肠荡气、一往情深,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他的词之所以倍受称赏的主要原因。秦观的词风直接影响了后于他的周邦彦、李清照等,在婉约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三、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佑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其子晁公武(约公元1105—1180年),人称昭德先生,是宋代著名学者、目录学家、藏书家,所著《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从弟晁咏之(生卒年不详),少有异才,深受苏轼赏识,著有文集50卷,已佚。其他,如从叔晁端淑、从弟晁说之等,皆有文名。

晁补之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其诗善学韩愈、欧阳修,骨力道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的作品。题材除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有的篇章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东皋寓居》、《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以乐府诗见长,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宋史·艺文志》曾录有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四、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聪颖,年十三能为文,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曾历官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又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后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即位,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因遭弹劾而贬为房州别驾,后居于陈州宛丘。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

张耒的诗学自白居易、张籍一派,以平易浅显的语言反映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现实。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特为关切百姓劳苦,如《劳歌》用对比手法描绘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输麦行》描写农家打场交租的情形,在《籴官粟有感》和《和晁应之悯农》中,一再发出“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和“力田竞岁犹无获”的深沉叹息。他的诗通俗晓畅,平易自然。“人生何用读书史,文字未补囊中阙”(《惜别赠子中昆仲》),“浮世十年多少事,风烟依旧别离愁”(《寿阳楼下泊舟有感》),“箫鼓儿童集,衣裳妇女矜”(《腊日》),“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夏日》)等,写来似乎毫不用力,脱口而出,却自有韵味。在北宋后期的诗坛上,张耒以通俗浅易的诗风独树一帜,实际已开南宋杨万里、范成大的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夏天的学士服作文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夏天总是哼着欢乐的小调,踏着轻快的脚步,悄悄来赠予我一份天真烂漫。小时候,我翘着脑袋、扳着手指盼望着,盼望着夏天的漫天繁星。背着小书包的孩子,哪个不期待,不期待愉快的夏天,那时候夏天意味着长长的假期,意味着忘记长长的作业和老师长长的脸。小时候天真地以为暑假就是一辈子,却天真地度过了一辈子又一辈子。

终于我用一个夏天告别了我的高中。从那时我才意识到现在开始每一个夏天都是我的珍宝。

这是我在大学迎来的第二个夏天,依旧是花红柳绿,万物兴盛。夏天的清晨,隔壁的寝室吵吵嚷嚷,惹得床上我和我的室友不安地辗转反侧。“咔嚓”的关门声忽地让我清醒,哦,毕业季,隔壁的学长怕是要搬走了。那个学长,印象里一张阳光的笑脸,恰似这热情的六月。哦,要走了,记不清上一次碰面的日子,也想象不到下一次偶遇的年月。

还是起床吧,烦乱的思绪让我怎么再睡一个回笼觉。依旧是花红柳绿,万物兴盛,浮躁的热风一浪接一浪,教学楼、图书馆、大草坪,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在镜头下露着微笑。台阶上的那对情侣互相依偎着,是想让时间永远静止吗?毕业生们怀着不同往日的心境,不过那群白鹭可不管空气中的浓浓别离,一如往日地扑腾着翅膀觅食、筑巢。毕业生们不也就是那群白鹭吗,过了今天,他们就要飞到他们各自的天空里觅食、筑巢。理当如此,再忧伤再不舍又如何。就像奋斗里毕业生们对着老师大喊“老师请留步,我们不舍得您,非常不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是的,这会是一个无奈的告别但又蕴含必须的力量。

还是浑浑噩噩地到了黄昏,我茫然不由自主走到了甬江边上,学校依江而建,夏日的黄昏少不了学生在江边乘风,在像今天的日子里更少不了穿学士服的毕业生了。三三两两的毕业生沿着江岸散着步,有谈笑着的,有沉默着的。夕阳已将江水映得通红,江对岸的城市也渐渐沉寂,偶尔漂过一两只渔船也足能吸引起众人的目光。“我爱了你四年,你都没有睡我。”我的目光顿时从远方移开。一个学士服的姑娘对着悠悠的江水大喊,身边的一个同伴嬉笑着说:“不知羞,我才不认识你。”其他的人呢,有笑着的,有含泪的,有含泪笑着的。

[夏天的学士服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法学学士论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2319 字

+ 加入清单

在从事法学学术研究时,要有科学的精神、正义的追求和独立的学术人格,要有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责任感。小编整理了法学学士论文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人文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是三部份:中文写作能力;外语(至少是阅读、笔译,能够听说译写更好);方法。方法包括:写作方法、研究方法等。方法也是一种知识,它是运用知识和获取知识的知识。

二、学术论文可分为:一般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一般篇幅较短;研究性学术论文,包括: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

三、学位论文的要素:选题、资料、结构、研究方法、见解(如果没有见解,就不成其为论文,而属于资料汇编)、文章、社会责任。

四、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始,实际上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课题选定的四项要求:1、有学术性、理论性;2、有实践性、针对性;3、有充足的资料;4、能够扬长避短。符合下述五种情形之一,即可认为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其一,补白性选题;其二,开拓性选题;其三,提出问题性选题;其四,超越性选题;其五,总结性选题。

五、题目设计的四项要求,

1、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2、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3、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

4、第四项要求:能够扬长避短。

六、题目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第一种,“关于”+“宾语”+“的”+“研究”;其简体形式:“宾语”+“研究”,如“抵押权制度研究。其变体形式:“宾语”+“的”+“研究方法”,如:信托制度的比较研究;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第二种,“论”+“宾语”;其变体形式:“宾语”+“论”,如:抵押权制度论。

七、学位论文题目设计的三项规则:

1、第一项规则:题目必须是动宾结构的短语,不能是句子;

2、第二项规则:题目只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

3、第三项规则:题目应力求明确、简短,忌冗长。

八、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法学研究,主要是文本研究。文本,在这里表现为各种资料,首先是法律文本,即各种立法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条文、立法理由书、各种法律草案及其修改记录;其次是司法文本,包括最高法院发布的解释性文件、最高法院公报刊登的判例、各级法院的判决书;当然还有法学文本,包括各种法学专著、教科书、体系书、论文集、学术刊物上的法学论文、已经出版或者未出版的学位论文。

九、资料准备的三项要求:

1、第一项要求:有充足、翔实的资料、新的资料;

2、第二项要求:注明所引用资料的出处;引用例子:作者:《书名》,出版社及版次,页号;如: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102页。翻译著作:[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论文类:苏号朋、蒋恒:“论信用权”,载《法律科学》1995年第2期,第12页。

3、第三项要求:有参考文献目录。

十、学位论文的结构: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目录、后记;其中,导论、本论、结论三部份构成论文的本体;目录、序言、参考文献目录及后记是附属部份。

十一、导论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论的内容,通常是交待课题,即本文究竟要研究一个什么课题,这个课题产生的背景,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它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二、结论用于概括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的基本学术见解、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十三、论文中,后记没有一定之规,通常是致谢及发感慨;论文结构确定之后,即可动手研究和写作,特别要说明的是,通常不是顺着章节顺序从第一章开始写,而是挑选最容易写的某一章或者某一章的某一节先写。即使写作某一草,也是写先其中容易写的几节,相对难写的节,可以留待以后写。

十四、法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

1、法解释学的方法:包括用来明确法律文本(条文)的内容意义、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和法律效果等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也包括用来补充法律漏洞的如目的性扩张、目的性限缩等广义的解释方法。

2、比较研究的方法:亦可称为比较法的方法,是指对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或者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的方法;

3、历史研究的方法;即采用考订、训诂等方法研究历史上的法律和法律制度

4、法经济学的方法:亦称法经济分析的方法,是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如效率、价值等分析法律制度;如研究反垄断法、合同法、物权法等经济法、民法财产法等方面;

5、法社会学的方法;是指运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如社会调查、分析、统计、预测的方法,以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

十五、学术论文要素之一的学术见解,指作者自己的思想、主张、观点;评价一篇学位论文,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作者是否有创造性的学术见解;学术论文的独创性,并不是要求论文中提出的见解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而是指在论文所研究的范围内,要有真知灼见,有独立看法,绝不人云亦云,单纯重复前人的发现。没有作者自己的学术见解的论文,实际上等同于资料。

十六、学术见解分为:一般学术见解和基本学术见解。表述一般学术见解大致有:

1、采通说:指多数学者所赞同的观点、主张,自有其相当的真理性和说服力;

2、从新说:新说相对于旧说,一般说来有其合理性和说服力;

3、择善而从:依次列举各说的根据和理由,最后采纳其中最优者;

4、自创新说:自己提出一种新的学说;

十七、学术论文的第六个要求称为“文章”,包括:

(一)文体

(二)文字:1、第一项要求,要避免美文、译文、欧化的风格;2、第二项要求,要避免口语化;3、第三项要求:要使用法律概念;4、第四项要求:使用特定法律学科的法律概念;

(三)文采:1、要避免段落过长;2、句式要有所变化;3、讲究句子的长短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