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间艺品作文(汇编20篇)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艺品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381

作文

352

七月十五中国各地过中元节的民间习俗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捏面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老师说今天有两位民间艺人要来咱们学校到我们班为大家表演捏面人,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

在大家的期盼中,两位艺人从容地走进教室,全班同学响起热烈的掌声。哇!这两位艺人长得一个又高又胖,一个又矮又瘦。听说他俩是兄弟,真不敢相信,俩人的长相相差那么多,怎么可能是兄弟?他们俩的头也很特别、很有个性,瘦师傅头戴一顶白白的帽子,显得格外精神,而胖师傅的头发像无数根细针粘在头上,看了让人望而生畏。

老师傅终于开始动工了,你瞧!他先拿出一根木棒,然后将一大块红色的泥压成了一片一片的小薄片,又一片一片的把红薄片裹在木棒上,奇迹出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展现在我的眼前,顿时,我便有了一个冲动的念头:何不买一朵送给我妈妈呢?只见老师傅又拿来一小块绿色的泥,用了十几秒就让玫瑰花长出了许多鲜嫩的绿叶。“哇!”我惊叹不已“太神奇了,太像了!”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十元,赶紧买下了这朵花,生怕慢了一拍被别的同学买走了。心里想着妈妈收到这朵花时,喜形于色的表情,我不禁笑出了声。

接着,那两位艺人又为大家捏了勃勃生机的小鸟、活灵活现的飞龙、沉着镇定的张飞、聪明智慧的诸葛亮、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它们个个千姿百态、神态各异。

同学们也都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宝贝,个个爱不释手,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望着两位师傅那饱经沧桑的脸,仿佛看到他们在大街小巷走动的身影。他们自豪地告诉我们已经捏面人三十几年了,还说这是他们家的祖传手艺呢!

我真敬佩面人尹的那双巧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钱江潮”的民间典故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

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江潮”的民间故事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

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关于春天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立春赶春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春无三日晴。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早春晚播田。

行下春风望夏雨。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

春雨贵如油。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种地不看天,瞎了莫埋怨。

种地不得时,必定讨苦吃。

也收早,也收晚,也收深,也收浅,也收勤的也收懒;该早就早,该晚就晚,该深就深,该浅就浅,勤动脑筋不停闲;顺天时,量地力,科学来种田。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万物土中生。

要得宝,土里找。

土地不认爹和娘,收拾好了多打粮。

七十二行,庄稼人头一行。

三百六十行,种田为上。

地里粮棉不出产,工厂城市缺吃穿。

庄稼地里不打粮,万家买卖倒了行。

种地不及时,囤里缺粮食。

看天看地种庄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鸡年春节民间大门对联集锦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鸡年春节民间实用大门对联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上联:一个中心狠抓经济兴中国 下联:百年大计广育人才立大功

2.上联:凤竹清风霞染新色情烈烈 下联:龙梅皎月露沾古画意深深

3.上联:革故鼎新物阜粮丰十里秀 下联:安居乐业地灵人杰万家欢

4.上联:骏马奔腾满载而归辞胜岁 下联:羚羊奋跃高歌猛进贺祥春

5.上联:快讯佳音电视广播皆入耳 下联:新闻趣事报刊杂志最关心

6.上联:城镇腾辉古国风光开眼界 下联:乡村溢彩小康岁月乐心头

7.上联:春风春雨春色无边春意暖 下联:福地福门福光有情福气浓

8.上联:春意昂然东风细雨芳园翠 下联:翠岚烂漫玉树琼花满目春

9.上联:雄鸡喔喔颂尧天邦兴国治 下联:腊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开

10.上联:鸡唱月归一线长天皆瑞霭 下联:犬歌日出九州大地尽朝晖

11.上联:鸡唱三通万家春正乾坤气 下联:凤鸣两岸一树梅开天地心

12.上联:点点梅花笑迎雄鸡朝天唳 下联:声声爆竹欢送大圣载誉归

13.上联:大业方兴五星旗展金鸡唱 下联:小康在望四化图开彩凤飞

14.上联:捷报频传圣猴舞棒辞岁去 下联:宏图再展金允高唱迎春来

15.上联:人寿年丰金猴辞岁归帘洞 下联:民安国泰玉羽司晨报晓春

16.上联:金鸡报晓改革似春风化雨 下联:彩凤朝阳腾飞如旭日升华

17.上联:雷震南天滚滚春潮生九域 下联:鸡鸣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

18.上联:在圣班师一路凯歌笳鼓竞 下联:雄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

19.上联:大圣辞年万里河山留瑞霭 下联:雄鸡报晓千家楼阁映朝晖

20.上联:彩凤高翔恋我中华春不老 下联:金鸡喜唱歌斯盛世乐无穷

21.上联: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 下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庆丰年

22.上联: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 下联:金鸡唱晓九州时雨润小康

23.上联:春回大地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福满人间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24.上联: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 下联: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

25.上联:振翅欲冲霄一唱雄鸡声破晓 下联:迎春思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间七夕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穿针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小时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过乞巧活动,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阳晒,晒出一层白皮,端进来让女孩子在里面放针,看大家谁摆的针最好看,谁就是巧女。如果没有摆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这种乞巧活动。还有一种就是用线去穿七孔针,一根线穿过去,难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经常绣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颤抖。还有九尾针,如果穿过去你就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光针就有各种各样的乞巧形式。

种生

特别注重乞巧的还有女孩子种生乞巧。就是用一个纸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这一天就要栽上绿豆、小豆。种生乞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仅会穿针引线,会做活,而且农活一样能做,是生活当中必备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种本领。

男生乞文,女生乞巧

有一种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时间看蛛网结得怎样。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现在也有人玩,他说想考博士等等,也在乞文。还有一种下雨了,是云彩了,就观云乞巧,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这些云彩像什么。如果仔细望天空,有的云彩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宝物,有的像饰物,谁看到什么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压压的,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下雨接水,用这种水洗脸、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关于团结的民间谚语大全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墙倒众人推。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群众心里有天平。

人心齐,泰山移。

人和万事兴。

人多好办事。

人多势众。

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双拳难敌四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难唱一台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间艺术表演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民间艺术团来到我们学表演

首先,闪亮登场的是鼓手们的表演。瞧,他们身穿红色背心,白色的靴子,手上拿着两根棍子。突然,“蹦”的一声,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可能是我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主持人身上,鼓手们生气了,把鼓敲的震耳欲聋。接着一些整齐、干脆的鼓声让我对这些鼓手充满了敬佩。

然后,一位叔叔搬了一张桌子走上舞台,我好像在哪见过他呀!只见他拿着一个还没有捏完的泥人,一捏,一粘。一转眼,一个活灵活现小泥人正对我笑呢!

可不只这些哟!还有很多很多的节目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条长长的“龙”。它的嘴巴旁有两条长长的须。那身体差不多有4米多长(我数了数,必须得要9个人,才能让那条龙“飞”起来),斑纹趁着一些小斑点。当表演者让龙“排山倒海”的时候,感觉像是海上的浪一样,一会“浮”,一会“起”。

原来民间艺术这么多,看来我要好好学习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谷雨节气的民间农谚谚语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纵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民间老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谷鸟的传说》。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座山,山里住着几户人家,日子都过的挺清苦,唯独王老汉家有一点家产。王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刚,小儿子叫博古。王刚勤劳,博古懒惰。但是博古是王老汉与后妻张氏的儿子,张氏一心想赶王刚走,好让他的亲生儿子独占那些家产。她便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俩去山上种豆子,谁种的豆子发芽了,谁就回来。张氏给王刚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却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种下去,王刚的豆子发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发芽。于是,王刚下山路过一条小溪时,游来一条小鱼,小鱼非常喜欢这个勤劳的小伙子,忽然变成了一个姑娘,想和他结为夫妻。而博古却还留在山上,最后被饿死了,他灵魂化作了一只布谷鸟。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刚的后妈张氏,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得利,想把王刚赶走,结果失去了她自己的儿子,后悔莫及;博古本质懒惰,还受了他母亲无端庇护,结果饿死了;王刚善良勤劳,神仙都保护他,还愿意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他,让王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要向王刚学习,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诚诚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间艺术——剪纸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咔嚓、咔嚓”,听,多么清爽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便跃然于纸上,这就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剪纸,它宛如一朵清新、朴素的玉兰花,虽然普通,但人们总是被它特别的魅力所吸引。

它时而装饰在农家小院的木窗上,时而点缀在古色古香的门楣上,又时而粘帖在厚重的木柜上。鲜红的纸张上面刻画着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动物或植物,无论它在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您瞧!这幅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姑娘身着一件极具民族风情的长裙,翩翩起舞,她踮起脚尖,轻轻一转,那细碎的花裙也随着流畅的舞步轻轻摆动,她头上那瀑布似的长辫子也随之摇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这时,我才发现,那乌黑的秀发上还顶着三只大碗,那三只碗正稳稳的立在她脑袋上,丝毫不曾晃动,我不仅惊异于她轻盈的舞姿,更惊异于她是如何将“顶碗舞”练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时,我又注意到她身后的背景,那是一片开着五颜六色小花的地方,那些小花在风中也随着姑娘的舞步摇曳,好一幅和谐而动人心弦的画面呀!

接下来的这幅剪纸也很有趣。是一个小姑娘在蒙古包内,盘坐在一块方形的羊绒毯上,认真地阅读着一本画册,身边还放着一堆厚厚的书,她用胖胖的小手捧着书,不时翻着页,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屋内不时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蒙古包外是一片清一色的草地。有大片大片的藤蔓长在蒙古包旁,久而久之,蒙古包就被绿色所覆盖了。

漂亮的剪纸远不止这么多,它们的寓意也各不相同。比如一个大大的“囍”字意味着祝夫妻二人白头偕老,恩恩爱爱;一张献桃图,寓意着祝过寿的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张丰收图,代表着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各种各样的剪纸,虽然代表不同的意思,但归根结底都是人们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咔嚓、咔嚓,剪纸传意,大家一定很想留住这份憧憬、这份希望、这份祝福,让我们携起手来,让这份艺术瑰宝永存,让这份文化经典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处暑节气的民间谚语集锦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干打谷,湿打黍。

打黍宜摔,绑笤帚还用穗和秸。

七月底,八月边,家家新米桌上端。

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花收暖,麦收寒。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

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绿肥盛花期,压青正适宜。

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处暑长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它从汉字特有的线条和书写的规律,出现出丰富多彩的笔法、章法、和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情趣和审美理想。书法是我们祖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书写形式,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尊崇的地位,受到中国人民普遍的喜爱,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的起源首先归功于汉字的产生,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不公成为记载中化历史、文化的工具而且其形体结构还衍生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甲骨文是已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壮丽宏放、有的工整秀丽、有的劲峭整饬还有的纤细紧密。从殷商到西汉暑期的甲骨文、金文和篆书的特点是结构复杂,线条单纯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东汉到南北朝暑期的书法家开始注重以自由多样的线条变化和空间构造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书法艺术更加抽象化,而到了隋唐以后,书法艺术更是异彩纷呈,书法作品的特点更趋于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的书法流派。

记得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参观书法展览,一幅幅书法作品真是美不胜收,我陶醉在了这书法艺术中,于是我便对书法产生了好奇心,就这样踏上了“书法之路”。第一次我看见陶老师挥舞大笔,在宣纸上写下“国粹”二字,我认为写书法很简单,只需要身子摆一摆,手指动一动就能写出一手好字,于是我照着想的去做,我写出来的字却横不像横竖不像竖,经过我五年的练习,我的字终于进步了不少,学好书法既是对传统精粹的传承,可以提高一个的品德修养,还能陶治人的情操,我要继续练习书法的变化多端和妙不可言,将它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西民间工艺品的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刺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清末时沈寿首创“仿真绣”,饮誉中外,她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绘绣科主任杨守玉,创始乱针绣,丰富了苏绣针法。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针法有几十种,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绣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品,有被面、枕套、绣衣、戏衣、台毯、靠垫等;一类是欣赏品,有台屏、挂轴、屏风等。

取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书法等。双面绣《金鱼》、《小猫》是苏绣的代表作。苏绣先后有80多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礼品,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国外作刺绣表演。在1982年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双面绣《金鱼》杂1984年第56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在苏绣的近代史上,有一位杰出的苏绣艺术家---沈寿。其作品震惊海内外。沈寿代表作:《万年青图》《仕女图》《三马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介绍中国民间艺术作文精选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6月4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太原市图书馆,和其他的阳光天使小记者一起参观了民间艺术品,并学习了它的制作方法。

我被分到用金属丝编制工艺品的一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有自行车、摩托车、机器人等,特别逼真。老师给我们现场表演了金属丝编制自行车,先把金属丝上穿上各种颜色的软管,用手窝成圆圆的车轮,再用钳子把金属丝窝成车把。很快一架漂亮的自行车就做好了,真没想到一根小小的金属丝有这么大的用途,自行车的脚蹬还会活动呢!接着老师让每人编一个车轮,我觉得最难的就是弹簧的编制,一根金属丝绕到另一根金属丝上,力度得适中,绕线得均匀,我只能一次一次地试,试了好几次才成功。费了半天劲,一个简单的车轮终于做好了,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介绍中国民间艺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光阴的经典民间谚语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圣诞一年只一度。

(二)快乐时光去如飞。

(三)守时为立业之要素。

(四)时光易逝。

(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岁月无情;岁月易逝;岁月不待人。

(七)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八)好景不常;朝阳不能光照全日。

(九)因循拖延是时间的大敌;拖延就是浪费时间。

(十)潮涨必有潮落时。

(十一)欢娱不惜时光逝。

(十二)时间能缓和极度的悲痛。

(十三)工作多,光阴迫。

(十四)时间检验一切。

(十五)晒草要趁太阳好。

(十六)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朝可能阻碍多。

(十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十八)检验真理。

(十九)光阴一去不复返。

(二十)昨日不复来。

(二十一)切莫依赖明天。

(二十二)今日事须今日毕,切勿拖延到明天。

(二十三)明天如有事,今天就去做。

(二十四)事事及时做,一日胜三日。

(二十五)节省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二十六)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二十七)时来必须要趁时,不然时去无声息。

(二十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过,永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间歌曲和弹词鼓词

全文共 507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节民间歌曲

清代文人继续明代文人的遗习,搜集民间通俗歌曲的风气更盛,保存下来的作品远较明代为多。刘复、李家瑞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中共收俗曲单刊小册六千零四十四种,又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他“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馀种”,由此可见清代民歌的兴盛。

清代俗曲集的情调与明代基本相同,多为男女相思之作,亦有不少色情作品,大都是城市酒楼、茶馆、妓院中传唱的东西,如《霓裳续曲》、《白雪遗音》等刊本和《时兴呀呀呦》等钞本。但其中亦有一些思想比较健康,歌词清新俊爽的作品:

[寄生草]濛淞雨儿点点下,偏偏情人不在家;若在家,恁凭老天下多大。劝老天,住住雨儿教他回来罢。淋湿了衣裳事小,冻坏了情人事大。常言说:黄金有价人无价。

[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若)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重)

——《霓裳续曲》卷四

清代民歌中亦有来自较为僻远地区的,如李调元的《粤风》(注:李调元《粤风》是以清初吴淇所编的《粤风续九》为蓝本。吴书大概已佚。王士祯《池北偶谈》、陆次云《峒溪纤志志馀》等书载其所辑广西民歌多首。)和无名氏的《四川山歌》,它们的曲调较简单,但感情真率朴实,是民歌的本色:

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

——《粤风》卷一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棉花几时开。”

——《四川山歌》

这里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却体现了民歌清新健康的风格。

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束缚和迫害在清代民歌中的反映也较前代更为具体深刻,有的谴责男子的负心,有的怨恨父母的无情,感情都十分强烈。有的则具体地写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加于妇女的痛苦。例如:

十八女儿九岁郎,晚上抱朗上牙床,不是公婆双双在,你做儿来我做娘!

——《四川山歌》

这是辛辣的嘲笑,也是严肃的抗议。但在那样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妇女的美好青春被葬送了。《时调小曲丛钞》中[银绞丝调]“哭情郎”、[玉琳琅调]“别情哥”两首都是写女子自己选择了配偶,却被父母另嫁了别人的痛苦心情,特别是前一首,不仅写了她与情人痛苦的离别,并且写了她对情人殉情而死的深切的掉念。作品中两对青年的命运正是那个时代必然产生的悲剧。但青年人是顽强的,他们继承了前代民歌中那种“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的精神,表现了更为强烈的叛逆精神:

思想着才郎,恼恨着爹娘。脚 着花盆,手扶着墙;两眼不住的泪汪汪。因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浑身上下茄样。郎嗳!能舍这皮肉不舍亲郎。

——《时兴呀呀呦》

冤家要去难留下,满满斟上一杯茶。这杯茶,留下冤家说句儿话:既要去,就该留下知心话;偷偷瞒瞒不是个常法。到不如瞒着爹妈,逃走了罢!瞒着爹妈,逃走了罢!

——《京都小曲钞》

任何迫害,不会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体的摧折,也不能熄灭他们心中争取自由的火焰,“能舍这皮肉不舍亲郎”,这就是他们的回答,“瞒着爹妈,逃走了罢”,这就是他们的行动。

清代还有少数民族民歌和儿歌专集的刊行。前者如《粤风》中后三卷的《瑶歌》、《苗歌》和《僮歌》。作品多半是情歌,也反映了他们的一些习俗。但由于是用汉字标音,虽经注释,仍有不少难懂之处。后得如郑旭旦的《天籁集》和悟痴生的《广天籁集》等儿歌集,它们是成年人向儿童传授知识,训练儿童语言的,一般句子较短,语言简易流畅,适合儿童诵唱。但其中亦有少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第二节弹词鼓词

弹词和鼓词是流行于不同地区的说唱相兼的曲艺形式。前者流行于南方,用三弦、琵琶伴奏,主要说唱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后者主要流行于北方,用鼓和三弦等乐器伴奏,主要说唱铁马金戈的战争故事。

说唱文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的变文、宋代的陶真、涯词、鼓子词、诸宫调和元代的词话,是说唱文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名称。它们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丰富了我国说唱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继承前代的艺术传统,明清两代的说唱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弹词和鼓词为主的各种说唱艺术出现了,同种说唱艺术的不同流派出现了,它们在同一城市中同时演出,艺人们互相竞赛,互相揣摩,为了压倒别人,不仅在演唱文面有不少可贵的创造,而且在作品内容方面也进行了加工和润色,使之更加丰富和生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弹词是由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词话发展起来的。弹词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田汝成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左右写成的《西湖游览志馀》中,原书卷二十记杭州八月观潮说:“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明代弹词见于著录确实可信者有两部:嘉靖间梁辰鱼的《江东廿一史弹词》和明末清初陈忱的《续廿一史弹词》,现均已散佚。令传杨慎《廿一史弹词》较梁著为早,故梁著别标“江东”二字以示区别。但杨著的十字句与后来弹词中有衬字的十字句不同,它不是弹词,而是元代词话的继续,本名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其书传到江南才被易为今名。文人拟作皆在一种文艺流行民间以后,由此可以推知:弹词的风行至迟当在明嘉靖年间。

弹词是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几部组成的。说白部分为散文,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略有变化,加上三言的衬句,成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弹词作品大多数是长篇的,一部作品往往要说上几个月,像《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是三部连续的作品共六百七十四回,七十馀册;一般通行的也都在十册以上。弹词中的开篇没有说白,短的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主要是起定场作用,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上来,正如宋人说话中的入话一样。后来它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嘉庆、道光时,有马如飞者善著开篇,今传有五十馀篇,其唱腔称为马调,影响很大。弹词开篇直到今天还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形式之一。在语言上,弹词有“国音”、“土音”之分。国音弹词是用普通话写的,如《安邦志》、《天雨花》、《再生缘》等。上音弹词是用方言写的,或者夹杂有方言的,它以吴音弹词为最多,如《珍珠塔》、《玉晴蜓》、《义妖传》等。浙江的“南祠”、福建的“评话”、广东的“木鱼书”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写成的流行于不同地区的土音弹词的异名。

现传弹词作品据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辑录有二百七十多种,其中除少数是鸦片战争以后创作的,大多数是清中叶以前流传下来的。现存弹词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极狭窄的,绝大多数都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有比较真实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弹词多在城市演唱,比较更受到妇女的欢迎,因此,她们要求突破封建束缚,改变长期受压迫地位的愿望也就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有不少作品出于妇女作家之手,像《天雨花》(陶贞怀作)、《再生缘》(陈端生作前十七卷,后三卷由梁德绳续成)、《笔生花》(丘心如作)等皆是。

《天雨花》写作时代较早,据其自序,其书当成于顺治八年以前。作者写出了明末朝政的混乱和阉党的弄权。收中主人公左维明对郑国泰、魏忠贤的斗争,对阉党屠杀东林党人的谴责,都表现了作者对明末现实的批判。但作者又是一个陈腐的封建秩序、封建道德的维护者,她对封建的等级观念、忠孝观念、妇女贞操观念无不大加歌颂,有时竟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嘴连篇累牍地进行封建说教,对农民起义和起义的领袖,她抱着极端仇视的态度。作者还是一个拙劣的自然主义者,她写左维明与郑魏等人的斗争,苍白无力,常常是稍一接触,即匆匆收场,得不到充分开展。而对左维明的家庭种种生活情况却不厌其烦地津津乐道,使严肃的政治主题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描写中,削弱了主题的鲜明性和形象的战斗意义。

《再生缘》写成于乾隆年间。它是写元代女子孟丽君与皇甫少华经双方父母订婚,后经奸人破坏,几经波折,终于团圆的故事。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孟丽君这样一个压倒须眉的女子形象。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她竟位列三台,和男人一样出入朝廷,议论朝政是非,办理国家大事,并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国家铲除了叛国通敌的奸党,恢复了忠良的名誉,这些都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有意为妇女吐气的愿望,也是这部书动人之所在。在艺术上,《再生缘》的情节比较离奇、曲折,作者围绕孟丽君与皇甫少华的婚姻这一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但由于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都不高,限制了作品的成就。作品中正面人物形象大都是封建伦理观念的体现者,缺乏理想的光辉。孟丽君虽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她最高的理想仍旧是回到家庭去做一个贤妻良好。并对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大加宣扬,因而大大损害了这一形象的完美。

《珍珠塔》在以才子佳人爱情为题材的弹词中,是最为江南广大人民所熟悉的一部。书中叙述书生方卿因家贫求助姑母,遭到有钱的姑母的羞辰,表姐陈翠娥同情他,并私下赠给一个珍珠塔。最后方卿中了状元,他装乞人模样,到陈家唱道情,讽刺了姑母。这部弹词在揭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方面有一定进步意义。由于说唱艺人在深出中不断加工,它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语言流利生动见长,不少片断今天仍活在舞台上,深为群众所喜爱。

弹词中还有一类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成的,说唱白蛇与许仙恋爱故事的《义妖传》就是这类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义妖传》的故事情节和《雷峰塔传奇》基本相同,“义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白素贞。她为了捍卫自己与许仙的爱情幸福,跟代表封建势力的法海和尚展开了出生入死的斗争,体现了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要求挣脱封建压迫的强烈愿望。其他人物如法海的虚伪残忍,许仙的诚实懦弱,小青的热情爽快,也都有较好的描写。

以上四部虽然是比较好的弹词作品,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用,小市民意识的渗透,特别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艺术的局限,作品存在着大量的封建伦理的说教,不同程度的猥亵描写。在故事情节上也往往陈陈相因,总脱不掉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经过波折而大团圆的俗套。

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词话发展而来的,与词话的关系更为直接。今传最早的鼓词,是明天启刊本《大唐秦王词话》(一名《秦王演义》),写的的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统一中国的故事。韵文为十字句,与鼓词相同,只是这时还不用鼓词的名称。正式使用鼓词这一名称的,是明末清初的贾凫西,他的《木皮散人鼓词》不是演述故事,是借用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正是这个事实说明至晚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鼓词已经流行,并且已经转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

鼓词也是韵文、散文相间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较弹词更为灵活。鼓词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又说又唱的成本大书,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的小段。习惯上,前者称为鼓词,后者称为大鼓。大鼓出现较晚,它是从鼓词“摘唱”来的。所谓“摘唱”,即从鼓词中摘取精彩的一段来演唱。清中叶前后渐渐兴盛,并有了专门为此创作的作品;于是它便与鼓词正式分开,成为另一种曲艺形式。

鼓词大部分是写前代忠臣良将南征北战的故事,其中虽有一些历史的影响子,但绝大部分是虚构的,也还有不少神仙道化的描写。作品主要是写朝廷上忠奸的斗争和抵制外族入侵的战争,虽然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却我少反映了人民的爱憎和愿望。较有代表性的如《呼家将》(一名《肉丘坟》)等。鼓词中也有写才子佳人恋爱故事的,较之弹词同类的作品,一般来说篇幅要短小得多,风格也不同。但仍未脱公子受难,小姐受苦,终于团圆的俗套,其中较好而影响较大的是《蝴蝶杯》,特别是“游龟山”一段描写,反映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他们的反抗情绪,有一定意义。

还有一部分鼓词是由文学名著改编的,根据小说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根据杂剧传奇的有《窦娥冤》、《西厢记》、《白兔记》等。这些鼓词一般与原作出入不大,对这些文学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弟书是鼓词的一个支流,大约创始于乾隆年间。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说:“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由此可见它的来源和音乐上的特点。

子弟书的题材,除一部分直接从社会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是根据明清流行的小说、戏曲改编的。前者如《姻花叹》、《厨子叹》、《逛护国寺》等,可以借此了解当时一些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某些生活状况;后者对传播文学名著起了一定作用。子弟书的作者还对原著某些人物形象和思想倾向做了一些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有助于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如子弟书代表作家罗松窗、韩小窗据文学名著改编的《鹊桥密誓》、《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草桥惊梦》、《闹江州》等,都有这样的特点。

子弟书的乐曲今已失传,但保留到现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种曲艺形式进行演唱,受到群众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春节民间实用11字对联集锦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1字春节对联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上联: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喜盈盈 下联:六畜兴旺镇镇乡乡乐融融

上联:人勤春早千里山河忙备耕 下联:花繁果硕万众一心绘新图

上联:三尺柜台满面春风笑相待 下联:分方顾客一腔喜悦盼重逢

上联:家业丰收遍地皆闻五谷香 下联:企业兴隆到处可风气象新

上联:彩灯吐艳人间又是丰收岁 下联:瑞雪生辉大地重度盛世年

上联:总结经验事事应良看实践 下联:吸取教训时时须要戒空谈

上联:寸草晕春献计献策摘建设 下联:百川归海同心同德创未来

上联:神州大地春光春色春景好 下联:举国上下喜报喜讯喜事多

上联:自力更生祖国面貌时时变 下联:勤俭建国大地高楼日日新

上联:百废俱兴江山多姿皆入画 下联:三春伊始城乡无处不飞花

上联:一代英雄千锤百炼顶天立 下联:满园桃李万紫千红向阳开

上联:发扬民主祖国山河春似海 下联:解放思想神州大地势如潮

上联:旭日东升江山万里春意闹 下联:东风劲吹神州一片百花鲜

上联:攀登科学高峰友心挟雷电 下联:赶超世界水平斗志卷风云

上联:治痼疗疴扁鹊重一称妙手 下联:扶伤救死华陀再世颂白衣

上联:祖国三春春风春阳春不尽 下联:文坛百花花山花海花无涯

上联:春暖校园心血浇开桃李艳 下联:情凝肺腑辛勤育了栋梁材

上联:文明古国励精图治搞建设 下联:东方巨人雄姿英发奔小康

上联:申张正义扶善安良昌正气 下联:严明法纪惩凶除害去邪风

上联:守边若磐战士钢枪迎月旦 下联:执法如岳人民铁笔写春秋

上联:大地回春山山水水风光美 下联:政策归心行行业业气象新

上联:文明经商柜台内外添春色 下联:礼貌待客城乡上下喜开怀

上联: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做公朴 下联:护国安民一身正气依法则

上联:时时想群众方便千挑不厌 下联:处处为人民着想百问不烦

上联:喜爆声声千家万户庆有余 下联:红灯盏盏万镇千城贺新春

上联:岁月逢春山山水水风光美 下联:政策归心行行业来气象新

上联:长城内外钢花飞起漫天霞 下联:大江南北油龙滚动遍地潮

上联:喜村庄五谷丰登粮山棉海 下联:看城镇一派昌盛车水马龙

上联:一元复始瞩目欣看春来早 下联:万象更新举首敢笑燕归迟

上联:一元复始山山水水锦添花 下联:万象更新家家户户豆临门

上联:昌盛时代山水腾跃诗画里 下联:大兴年头人民欢笑歌舞中

上联:艰苦奋斗传万家家家致富 下联:励精图治兴百业业业更新

上联:志在青山汗水浇绿山千万 下联:献身峻岭热血映红岭万千

上联:宏图展招四海赤子天涯归 下联:江山秀引五洲朋友远方来

上联:勤勤恳恳不愁没有摇钱树 下联:俭俭省省哪怕难得聚宝盆

上联:大地回春千山披翠千山美 下联:春风送暖万水扬波万水欢

上联:横刀立马观五洲风云变幻 下联:荷戈达旦防大霸小霸逞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民间拜月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民间大盗的故事

全文共 177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民间大盗,有一些行不义之事,有一些劫富济贫,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民间大盗的故事,欢迎参考!

在宋朝那动乱的年代,京城繁华的街市上,盗贼很多,他们的行踪又十公隐秘,不容易被人发觉,因而也很难捕捉干净。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有个行商之人,平时爱敲陌生人的竹扛,有个盗贼一直尾随着他,找到机会下了手,把他钱包里的钱都拿走了,还在里面留下一大把手纸,弄得那商人哭笑不得。

当时,有个姓赵的人在临安当府尹,有一个贼仗着自己技高,每次在富豪人家偷了东西以后,必定用**在门墙上大写“我来也”三个大字。虽然官府想方设法追捕,但好长时间仍捉不到。“我来也”的名声在临安京城里人人皆知,于是大家不说捉贼,而说要捉“我来也”。

有一天,官府里的吏卒送来一个贼,说这个人就是“我来也”。赵府尹急忙把他关进监狱,连夜进行拷问。

这个人口紧得很,无论怎么用刑,都不承认自己是“我来也”,加上没有抓到赃物赃怔,这个案子一直不好了结。但是将他关进来之后,外面就没有发生“我来也”的偷窃案件。

一天,这个人突然对看守的狱卒说:“我的确曾经做过贼,偷过人家钱财,但我不是‘我来也’,只是被你们误捉关在这里。我也知道,你们没捉到真正的‘我来也’,是不肯放我出去的。我只请求你好好地照顾我,我有不少银子,会给你好处的。我的银子现在藏在湖边宝塔的第 9 层的靠东边的夹墙里,你可以从那里拿出来。”

狱卒心想,湖边宝塔是游人众多的热闹地方,这个贼大概垦在开我的玩笑,于是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那贼说道:“你不用疑心,我关在这里,又走不了,要是骗了你,再找我算帐也不迟。你只要装作到那里去做佛事,把塔中的佛灯点上一夜,你彻夜不离开湖边宝塔,自然会有机会拿到那里的银子。”

狱卒的贪心壮了他的胆子,按照那贼说的办法,到湖边宝塔去烧香、求神拜佛,将佛灯点亮,到了夜间无人时,居然拿到了许多银子,心中大喜。

第二天再到狱里来时候,偷偷地把准备好的酒肉,拿给那个贼吃。从此那贼与狱卒就亲近起来了。

又过了几天,那贼又对狱卒说:“我有一瓮宝物,放在西湖边侍郎桥下某处的水里,你可以去取出来。”

狱卒说:“那地方人多眼杂,怎么能从水里拿得出来呢?就是拿到了,也不好拿回家呵。”

那贼又教他说:“要你家里的人用竹箩盛着一堆脏衣服到侍郎桥下去洗,趁人不太多时,故意让衣服飘走,然后假装下河捞衣服,顺便偷偷地将瓮子搬出来放到竹箩里,再用衣服盖在上面,抬回家就行了。”

狱卒又依计行事,这回得到的宝物比上回的银子还要多。第二天,他带着上好酒食到狱里款待那个贼。狱卒发了横财,心中十分高兴。

过了几天,正好是那狱卒值夜班,过了二更时分,那贼悄悄对狱卒说:“我想悄悄出去一会儿,四更过了我就回来。我向你保证,绝不会连累你的。”

狱卒说:“那可不行呵,我实在担当不起!”

那个贼说:“我向来说话算数,一定不会连累你的。即使我真的不回来,逃失了囚犯,你不过会被配到边远地区而已,可是我送给你的东西,足够你维持一家生计,如果你一定不让我出去,恐怕也不会安宁,以后你可不要后悔!”狱卒没有办法,只好打开刑具放他离开牢狱。

狱卒在狱里等呵等,正在忧愁懊恼的时候,听见房檐上的瓦片发出轻轻的声响,接着就见那贼一跃而下。狱卒这才放了心,又给那贼重新戴上刑具。

开亮打开狱门的时候,就听到有家姓张的富户来告状说:“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家宅被盗,丢了东西,偷东西的人在院门上写了‘我来也’三个字。”府尹赵府尹拍着书案说:“呵!几乎错判了这个案子,难怪那贼始终不承认呢!”于是府尹大人以“触犯夜行禁例”的罪名,判以 20 大板,打了以后,将那贼赶出临安府,并严令衙门吏卒继续搜捕“我来也”。

狱卒回到家里,妻子告诉他说:“半夜里我听见敲门的声音,以为你回来了,急忙起来开门。门刚打开,只见一个人把两个布袋了扔进门里就走了,我把袋子藏了起来了。”狱卒拿出袋子打开一看,里面都是金银制成的各种器皿,有的还有个“张府”的字样,这才明白那贼就是“我来也”,偷了张府的东西来报答自己,又为他自己开脱罪名。

“我来也”被驱逐以后,那狱卒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推托有病,辞去职务回到家里。以后,坐享“我来也”送给他的财物,一直到老不愁吃喝。

狱卒死去之后,他的儿子不能守住家业,把这家里的钱财挥霍一空。有一次他喝醉了酒,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我来也”的悬案才得以大白。

[有关民间大盗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间手艺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古巷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漫步走过岁月和风雨的老墙,雕花的屋檐,青石路上,传来阵阵甜香。

我快步走上前,只见雕花的屋檐下,摆放着一张大理石桌子,许是经过了岁月和风雨,已在大理石上留下来时间的印迹。

只见一位戴着黑色圆框眼镜的老爷爷,身着黑色大褂,手上不知在捣鼓一些什么。走上前,问:“老爷爷,这是什么呀?”老爷爷答道:“这个是糖画呀!用糖做画。”“那可以吃吗?”“可以呀。小孩子,你没见过吗?”“大城市都没有这个。”老爷爷望了望远方说:“也是啊,现在做糖画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我笑了笑说:“老爷爷,可以帮我各做一只龙和凤吗?”“当然可以呀。”随后,他眼神沉着,凝望着大理石板,闭上眼,又睁开,似乎是在构思糖画的形状。

他拿起铜勺,紧握着上面木棒,许是岁月已久,木棒已经被磨得光滑透亮。老爷爷用铜勺舀起铜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挥洒在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行云流水,真叫人敬佩。每一个动作都速度飞快,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停顿。随着糖液缕缕洒下,仿佛一眨眼间,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彩的凤凰呈现在眼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老爷爷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嘴角微微上扬,眼底拂过笑意。

老爷爷把糖画递给我,我举着腾云驾雾的飞龙和展翅欲飞的凤凰,对着阳光凝望。它们是那么晶莹剔透,活灵活现,又散发着甜香,再一看,它们仿佛已经不仅仅是糖画,而是一份童年悠长的回忆,蕴含着老人的坚持与自信,更是这份传统手艺代代相承的信念。

我不禁为之叹服。糖画甜而不腻,老人的手艺,甜了他人,甜了自己,也甜了心。

阳光洒落,古巷温暖如初。而我手中的糖画,在光影中熠熠夺目。

走在青石路上,古巷的风带着微甜,雕花的屋檐下站着一位手艺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