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间艺品作文【精选20篇】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艺品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481

作文

352

最新民间通用婚庆对联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民间通用婚庆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绿竹恩爱意;榴花新人情

倚栏芍药艳;满架蔷薇香

朝阳彩凤双双舞;向日红莲朵朵开

云拥妆台和风正暖;花迎宝扇丽日方长

翠竹碧梧丽色映屏间孔雀;绿槐新柳欢声谐叶底新蝉

雏燕呢喃歌大喜;榴花放彩映红妆

翡翠翼交连理树;藻芹香绕合欢杯

花间蝴蝶翩翩舞;水上鸳鸯对对游

花开并蒂蝴蝶舞;连理同根杨柳青

酷暑锁金金屋见;荷花吐玉玉人来

莲开绿雨同心果;香吐红榴幸福花

千顷金涛迎喜至;一枝红杏入墙来

双飞黄鹂鸣翠柳;荷塘并蒂当知时

喜酒香浮蒲酒绿;榴花艳映佩花红

绣阁烛映鸳鸯立;花坛影偕蝴蝶飞

雅奏鸣鸾谐佩玉;佳期彩凤喜添翎

玉宇欣看金鹤舞;画堂喜听彩鸾鸣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芸窗好友早栽兰

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欣然开笑口;相聚叙衷情

光前振起家声远;裕后遗留世泽长

乔木千枝思已本;长江成派溯清源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凤毛齐美耀前人

莲花开并蒂;兰带结同心

榴开映碧水;蝶舞乘东风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金风涤暑鱼水欢谐;云拥妆台和风正暖

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

礼周全迎凤侣;双亲欢笑看儿婚

宜把欢情联左右;愧将薄席款西东

鞠躬致迓嘉宾至;侧耳遥闻彩凤鸣

左右逢源君赐驾;东南溢美我倾樽

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合欢偕伴侣;新喜结亲家

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连斟酬客意;渴望解吾心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吕布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县有很多流传。

相传东汉章帝年间北匈奴进犯南匈奴及汉朝领地时,吕布祖父吕浩(时任宪部越骑校尉)奉命留守边塞。吕浩携妻儿率部驻扎五原郡地,定址北河(黄河旧道现乌加河)南岸五原县塔尔湖五分桥东,大兴土木,建城筑堡(今城圪卜就是由此而得名),开荒农耕,并逐步发展畜牧业,纺织业,冶炼治陶业等,固守边关。

吕布祖父去世后,其父吕良继任,娶妻黄氏,系五原郡补红湾(今五原县城西补红村)人,是一大户富豪财主之女。黄氏聪明贤惠,知书达礼,善染织(后成为染织作坊主事)。黄氏生有四女,苦于无子。一日,随夫到白马寺庙(今五原县锦旗东五里处,由于黄河淘堤已毁于河底)拜佛求子。

归来当晚,黄氏得一梦,梦见有一猛虎扑身而来,黄氏见状急唤丈夫赶打,老虎却温顺地卧于身旁。不日黄氏身感有孕,怀孕12个月未见生产,百感焦虑。

后来,黄氏移至染织作坊,突然屋外人声大嘈。众人纷纷出外观之,但见西北上空彩虹映现,光彩夺目,此景奇异。随之五原山地崩裂,地动山摇。黄氏欲生,身感不适,腹中疼痛难忍,盆骨闷胀,羊水外溢,寸步难行,随卧于布匹之上,不久产生一男婴。

男婴出世更为奇事,但见脐带自断,双目有神,两拳紧握,站立面前,黄氏惊奇,急擦去污物抱于怀中。后说与丈夫,吕良心中大快:“吾儿神也。”因出生布上,故起名吕布。

吕布从小随母习文作画,聪慧好学,一点就通,过目不忘,他生性好斗,力大过人,喜舞枪弄棒,身高体重超出常人,同龄孩童都不敢和他玩耍,视而远之,唯有同女孩在一起温顺体贴,判若两人。

吕布却总喜欢和大人们在一起,问这问那模仿学习。从五岁起常随牧马人野外放马,并喜爱马,只要一见马精神十足,兴奋的不得了。他骑在马上手舞足蹈,手持一根木棍酷似一名勇士,那时他能持棍刺击野鸡野兔。七岁时,单独骑马追击野狐山鹿,从无空手而归,经常将重于他几倍的小马驹抱起玩耍,有时举过头顶。

九岁那年,随父母到补红湾拜见外公,外公杀羊招待,大人们在羊群中逮羊不得手,他却上去生擒两只,观者为此惊叹,外公见状大喜,当即送与好马一匹。从此吕布与马为伴,精心料理,爱马如痴,从不离胯。

十一岁时,匈汉两族边民在白马寺庙举行大型庆典,吕布随父前去参加,在赛马比赛中,他的骑技超人,马快如箭,雄姿展现,一举取得了骑手荣誉。好斗的吕布,在观看摔跤比赛时,他看到摔跤手屡战屡胜全无对手,心中不服,独自冲入赛场,大声喊道:“我来试试!”

摔跤胜者见是一童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瞬间二人扭在一起。经过几个回合较量,吕布竟将身高和体重比他超出几倍的大力士摔跤手撂翻在地,顿时轰动了整个赛场,人们呼之为大力士神童。

从此,五原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引以为自豪。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四处武力扩张,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东汉边将大举南迁,时年,吕布随父南撤到山西境内,归附为并州刺使丁原部下。

吕布从此离开了五原县,开始了他横扫千军最后悲壮结局的传奇人生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西民间工艺品的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刺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清末时沈寿首创“仿真绣”,饮誉中外,她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绘绣科主任杨守玉,创始乱针绣,丰富了苏绣针法。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针法有几十种,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绣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品,有被面、枕套、绣衣、戏衣、台毯、靠垫等;一类是欣赏品,有台屏、挂轴、屏风等。

取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书法等。双面绣《金鱼》、《小猫》是苏绣的代表作。苏绣先后有80多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礼品,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国外作刺绣表演。在1982年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双面绣《金鱼》杂1984年第56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在苏绣的近代史上,有一位杰出的苏绣艺术家---沈寿。其作品震惊海内外。沈寿代表作:《万年青图》《仕女图》《三马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宁波的民间艺术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产生了众多的戏曲剧种,甬剧就是其中的一种。

甬剧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属于花鼓滩簧声腔。它最早在宁波及附近地区演唱,当时称“串客”,1880年“串客班”到上海演出后又称“宁波滩簧”,1924年“宁波滩簧”在上海遭禁演后称“四明之戏”,1938年上演时装大戏后又称“改良甬剧”,直到1950年,这一剧种才正式定名为“甬剧”。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共计约有九十种。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演化而来的“基本调”,从宁波乱弹班中带来的“月调”、“三五七”、“快二簧”、“慢二簧”及四明南词和一些地方小调。甬剧基本调主要用于塑造人物,表现人物较复杂的思想表情。叙述故事情节。小调则用来作为情节片段之间的穿插。

解放前活跃在上海、宁波等地有较多的甬剧表演团体,当时著名甬剧艺人有贺显民、徐凤仙、金翠香、金玉兰、黄君卿等。上海堇风甬剧团以改编整理传统剧目为主,如《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双玉蝉》、《借妻》等。宁波市甬剧团以编演反映现代生活为主,如《两兄弟》、《亮眼哥》、《红岩》等,同时也整理了如《田螺姑娘》等一批传统戏。

甬剧适宜于演清装戏、三十年代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特别擅长于演现代戏,因此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观众的欢迎。解放后,宁波、上海两地甬剧团演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宁波、上海、舟山等地。其中上海堇风甬剧团曾在1962年晋京演出,宁波市甬剧团在l990年和1995年两次赴京演出,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我相信在甬剧在经历了过去的坎坷之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会如雨后彩虹般更加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辞猴迎鸡民间实用春联大全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辞猴迎鸡民间实用春联的内容,欢迎阅读!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上联:雄鸡喜唱升平日 下联:志士欢歌改革年

上联:金猴留恋丰收年 下联:彩凤欢啼盛世春

上联:金鸡报晓歌大治 下联:丹凤朝阳赞中兴

上联:闻鸡起舞迎元旦 下联:击壤而歌颂小康

上联:四海升平歌舜日 下联:九州盛世乐尧天

上联:万象喜回春守信 下联:一元欣复始司晨

上联:金鸡喜唱催春早 下联:绿柳轻摇舞絮妍

上联:万户桃符新气象 下联:群山霞彩富神州

上联:把酒当歌歌盛世 下联:闻鸡起舞舞新春

上联:鸡报小康随日出 下联:年迎大有伴春来

上联:猴奋已教千户乐 下联:鸡鸣又报万家春

上联:雄鸡喜唱升平日 下联:志士欢歌改革年

上联:跃马扬鞭芳草地 下联:闻鸡起舞杏花天

上联:鸟报晴和花报喜 下联:鸡生元宝地生财

上联:雄鸡喜报春光好 下联:健笔勤书正气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备受人们的青睐。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城隍庙,采访了民间艺术家郭秀丽阿姨。提到郭阿姨,她可了不起啦,曾获得20xx年中华世纪坛“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还在20xx年应邀赴俄罗斯等国表演剪纸。

郭阿姨热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教我们剪团花。首先阿姨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三下,成了一个八层的三角形。只见郭阿姨手中的剪刀在纸上游走着,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就在我们还在期待着阿姨继续剪下去的时候,她却放下剪刀,慢慢地打开,一个漂亮的团花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声。我越看越激动,跃跃欲试。可当我拿着剪刀时,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简单的事情此时变得这么难。郭阿姨告诉我,剪团花时你尽管大胆去剪,每个人的构思都是很奇特的,剪出来的图案是独具风格的。在阿姨的鼓励下,我大胆地剪起来,剪好以后怎么看都是那样的难看。“打开来看一看。”阿姨提示道。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美丽的喇叭花展现在我的眼前,真的没有想到是这么漂亮。

随后我们欣赏了阿姨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调皮可爱的娃娃,姿态多样的蝴蝶,都让我惊叹不已。阿姨说,她小时候看到大人剪窗花,很感兴趣,于是也跟着大人学着,加上自己的努力,所以现在随手就能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还告诉我们剪纸中用到的形状很简单,就是云纹形、锯齿纹、圆形、菱形、三角形、方形等,这些形状在剪的.过程中互相结合穿插运用就可以组成与众不同的图案,真是太神奇了!她在城隍庙里传授剪纸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喜欢剪纸。

在我们的要求下,阿姨又现场剪了一只大公鸡。她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从嘴巴剪起,鸡冠、身子、爪子、尾巴,剪刀如行云流水,一只公鸡就诞生了。然后在公鸡的身体上剪了一朵盛开的花朵进行装饰。终于完成了,展开是一对面对面鸣叫的公鸡,尾巴就像一堆火在燃烧。令我兴奋的是阿姨把它送给了我,我小心翼翼地夹在本子里保存起来了。

采访结束后,我们都依依不舍,但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对剪纸有了一些了解,感受到了剪纸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大暑节气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遇到伏旱,就要减产。

遇到伏旱,赶快浇灌,单靠老天,就要减产。

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

大暑前后,衣裳溻透。

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伏天穿棉袄,收成好不了。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六月连阴吃饱饭。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天气欲变有前兆,虫畜禽鱼能预报: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

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

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满地泥。

蝴蝶屋内飞,下雨不到黑。

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

飞蚁扑打天有雨。

细蚊满街转,大雨连成串。

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今晚蚊子狂,明天雨一场。

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牛虻叮人,大雨倾盆。

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

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蚂蚁垒窝留门避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民间传统活动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灯谜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很幸运,与灯谜同行,在灯谜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外公是我学习灯谜的引路人。小时候,每逢元宵或中秋佳节,我总瞧见外公用笔在纸上写上几个字眼,然后贴在院子的墙上,招呼街坊邻居们来猜猜。每次院子里总能充满笑声,也正是这笑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记得有一次,我凑上前向外公“打破砂锅问到底”,外公告诉我:“这是灯谜。”从此,我便似懂非懂地喜欢上它,与外公和街坊邻居们“有模有样”地猜谜。

进入了小学,我又与灯谜再次结缘,这“缘”自苏老师的灯谜兴趣班。苏老师时而生动有趣带我们学习猜谜的方法,如:卷帘格、秋千格等;时而带着我们探寻古今中外的知识长廊。有人说:“会语文者不一定懂灯谜,会灯谜者一定懂语文。”我觉得挺有道理的。自从开始真正接触灯谜后,我越来越爱阅读——科学类、文学类、历史类、经典国学……只要是能让我捕捉点新知识的书籍,我都不放过。我越来越爱思考——拆字、组字、猜地名国名、认“泊人”“泊名”……无形当中,我的语文知识积累量不断增多,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更值得兴奋的是,我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会猜谜了!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灯谜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是新时代人的传统艺术创新。在我成长的路上,有它一路相伴同行,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那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建成了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只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

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的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将织女捉回天庭问罪。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它临死前说,要我在它死后,将它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突然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了,孩子们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中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动容,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对联对出金木姻缘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年间,朗州乡下的赵家村有个铁匠叫赵青山,有一独生女儿宝翠,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小美人,又读过书,十分聪明。宝翠17岁这年,有个大户人家托媒人来向赵家提亲。赵青山两口子也想把女儿嫁出去,可宝翠不答应,说爹妈老了没人管,她想招个上门女婿。赵青山两口子感动之余只好依了她。

常言道师徒如父子。赵青山有4个徒弟,他想从中招一个女婿。宝翠同几个师兄感情都不错,知道师兄们都喜欢她,但她不想因为嫁了一人而伤了另外3个人的心。为了公平起见,宝翠决定仿效古人,出联招亲。

这天,赵青山陪女儿来到打铁间,对徒弟们说,女儿宝翠准备出联招亲,她出一上联,谁对出来、对得好,就招谁当女婿。徒弟们一听,个个喜笑颜开。宝翠见大师兄用钢钳夹住烧红了的铁块在铁墩上锤打,就问他打的是什么东西,大师兄说是一把铲子。宝翠灵机一动,出了上联:

铁锤打铁铲铁打铁。

师兄们一惊,想了好一阵子也没回答上来。

“这样吧!”宝翠说,“我给师兄们3天时间,谁先对上我嫁谁。如果对不上来我再出一联。”说完笑嘻嘻地走了。

一晃3天过去了,赵青山的徒弟们谁也没对出来。宝翠对联中8个字就有6个字是“金”旁,想要对出来,除非下联中也有6个字用同一个偏旁,这也太难了。

恰好这天,赵家来了3个姓鲁的木匠,是父子仨。赵家的小楼房有几根檩条因长期漏雨朽了,赵青山请他们来换新的。

老木匠的小儿子鲁小亮见几个小铁匠因为答不出师妹出的上联唉声叹气,便去问赵青山,他可不可以参加应对。赵青山同意后,鲁小亮笑了笑说,要当着宝翠的面对下联。宝翠出来站在小楼上,见小亮一表人才,心里一高兴就把上联说了出来。小亮看了一眼要修的楼房,吟道:

杉木修杉楼杉连杉。

“对得好!”赵青山高兴地对老木匠说,“老哥,看来俺闺女和你家小儿子有缘啊!”

“慢!”不料宝翠却说,“他家是木匠,俺家是铁匠,小木匠能对出来是巧合,不一定有真才。如果我再出两联,他都对出来了,我才服他。”

鲁小亮微微一笑,说:“请姑娘出联吧!”

宝翠在走廊上边走边想,突然看见村外的一条河,灵机一动吟道:

清溪潺潺浊河滚滚海涌浪。

众人一惊,好联啊!溪水流到河里,河水流到海里,每一个字都有“水”,看小木匠怎么对得出来!

鲁小亮也吃了一惊,他从小跟教私塾的爷爷学做对联,难道今天要败在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手下?他一时想不出来如何应对,一着急也学宝翠那样踱来踱去。这时,他瞥见了打铁间里的火炉,叫了声“有了”,随即脱口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间艺术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声音,悠扬过千江之水,凄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漂泊至天涯之角,流连于尘尘繁世——二胡,那流浪在江南小巷的民间乐器。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回荡起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乐曲时,震撼了世界爱好音乐人民的心声。学习二胡是对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毅力的锻炼,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是中国着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产生于唐朝。由琴筒、蟒皮、琴杆、琴轴、琴弓和金属弦组成,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国的民间乐器,独特的六边形筒,右边嵌着一块薄薄的琴皮,琴皮上的花纹煞是好看。琴皮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琴马专用扣弦,琴筒上一根木柱矗立在其中,木柱顶端有两把扣弦的弦轴。两根弦间有一根琴杆,拉动它便能发出醉人的音乐声,有事我真为祖先的创造而感叹不已。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胡作为中华民族器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二胡演奏技艺进入了兴盛时代。二胡是能够与小提琴并列的拉弦乐器,由于二胡的发音醇厚柔美、刻画入微、接近人声,且力度强弱变化自然、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蕴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每当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到我耳边,我便很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世界。音符如同一条条的小船,在湖面上航行;拉到激烈的音符时,面前的光亮闪向了湖面,湖里闪着光,银光闪闪,把小船们飘到了更远的地方……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

在我看来,二胡虽然没有小提琴那么精致、钢琴那么华丽,但演奏起来,却比小提琴、钢琴更有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朱元璋的民间传说故事

全文共 7190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末年,徐州一带住着一位老风水先生,他的膝下有三双儿子和媳妇,朱元璋的父母在这位风水先生家里打长工,朱元璋的父亲做豆腐,朱元璋的母亲负责缝缝补补。一天,这位风水先生的儿媳问道:“公公,你整天给别人家赶风水,为什么不能给咱家也赶一赶风水,让咱家出个大官,好让咱家也风光风光。”风水先生说:“不行,恐怕咱家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儿媳们说的次数多了,风水先生也动了心,说:“那就试试吧”。风水先生推算了一番后,在一个甲子日的早上,领着三个儿子、牵着牛,套着拖车,来到村边一块盐碱滩上瓮鱼。别人逮鱼都是到水里去,他们爷四个却在盐碱滩上瓮鱼,所以村里许多人都来看热闹。谁知天交午时,从车辙中汪出一滩水,水里有一条一尺多长的红鲤鱼,风水先生将鱼逮到手里,高兴地说:“天助我也,大功告成,可以回家了。”

到家后,风水先生亲自将鱼做熟,端上餐桌,他们爷四个狼吞虎咽地将鱼肉吃光。风水先生命人将鱼头和鱼骨端入后房,让其儿媳们吃,儿媳们说:“老爹真黑心,他们吃完了鱼肉,留下点鱼骨头让咱们吃,谁稀罕。”此时,朱元璋的母亲刚好来后房寻些残羹冷饭,正好,儿媳们就将鱼头和鱼骨倒给了她,让她拿回去吃。朱元璋的母亲高兴地回到自己房中,用醋将鱼头和鱼骨做了做,全部吃下了肚。一会儿,风水先生看到从后房端回来的空盘子,将儿媳们叫到跟前,问道:“你们谁吃了鱼头?”儿媳们不情愿地答道:“我们谁也没吃,而是给了咱家的长工朱家老妈子了。” 风水先生大惊失色:“说你们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就是承受不住。这个鱼头你们三个谁吃都行,为什么给了朱家老妈子?现在赶快把他两口叫来赶走,否则咱家将有塌天大祸。”吃过鱼头后,朱元璋的母亲恰恰怀了孕,她怀的正是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算出天下将出真龙天子,并且算出真龙天子已经坐胎,但是他的母亲吃不到天子山上的土,他的母亲也会难产死掉。于是,元朝皇帝派出一支军队驻扎到天子山,谨防行人出入。

风水先生叫来朱元璋的父母,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一些盘缠,你们赶快走吧,我家不能再收留你们了。”朱元璋的父亲说:“东家,你准备赶我们到哪里去呀?我们到哪儿安家呀?”风水先生说:“走吧,一直往南走,走到茅草三尺的地方,你们就可以安家了。”于是,朱元璋的父亲无奈地套上驴车,拉着老婆,挑着豆腐摊一直往南走去。一天,他们来到凤阳一带,长途的跋涉,已使他们筋疲力尽。突然,看到远处山脚下茅草齐胸高,于是,他们就在茅草里开出一片空地,搭起个窝棚住在了这里。这时,朱元璋的母亲已快临产,朱元璋的父亲便在四周卖豆腐。一天,他挑着豆腐摊来到天子山下,山上驻有军队,很是缺菜吃。于是,他就到山上去卖豆腐。将豆腐摊挑到山顶上,士兵们一看有豆腐吃,马上围了过来,不料一下子将豆腐摊碰倒在地上,豆腐都掉在了地上,那块土正好是能让真龙天子母亲顺产的土。元兵一看豆腐摊倒在了地上,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他们便让朱元璋的父亲把带土的豆腐挑出来,带回家自己吃,不带土的豆腐全部留下,卖给了士兵,并且多给些银两。朱元璋的父亲回到家后,用卖豆腐的钱买了只母鸡,把带土的豆腐简单洗洗,豆腐上带土无论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反正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豆腐母鸡一锅炖,朱元璋的母亲吃下后,顺利地产下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已经降生,气得大骂:“把守天子山的十万大军都是饭桶,天子山上的土还是让真龙天子的母亲吃到了。”此时,真龙天子已经降生。他只得让元顺帝发出一道圣旨,对全国刚出生的婴儿格杀勿论。但因朱元璋的父母是外来人口,又居住在茅草丛中,无人知晓,朱元璋又逃过此劫。

等到朱元璋五、六岁的光景,元朝军师又算出:第二天天交午时,真龙天子将出凤阳城南门。于是,元朝皇帝又派上一支军队把守凤阳城南门。带队军官问军师:“你说的真龙天子到底是什么特征、长什么样子?”军师答道:“此人身穿红袍,脚踏乌靴,头顶青罗伞盖,跨下一匹大青马的便是。”第二天正午,只见一个小孩头顶荷叶,光着屁股,浑身通红,两脚污泥,骑着一根甘蔗,蹦蹦跳跳地出了凤阳城南门,此人便是朱元璋。带队军官一看是个小孩,便毫不介意。过了一个时辰后,军师来问军官是否有如此特征的人出城,军官答道只有一个如此模样的小孩出了城,军师说:“哎呀,正是此人。”于是,马上命军官率骑兵向朱元璋所去的方向追去,朱元璋见后面尘土飞扬,吓得急忙钻进路边的一间废弃土屋里躲避,屋里面到处都是蜘蛛网,朱元璋躲好后,所有的大小蜘蛛都慌忙出来吐丝结网,等元军赶到后蛛网已经结得密不透风。元兵赶到土屋,往里一看,见蛛网完好无损,便料定屋里无人,一直往南追去,朱元璋便又逃过此一劫。以后,朱元璋做了皇帝便允许蜘蛛在皇宫里自由觅食,而不予清扫。

朱元璋的确命大,在他八九岁时,父母双亡,朱元璋只好跟着养母生活。秋季的一天,养母让朱元璋出去拾柴禾。可是,朱元璋出去后,领着一村的小孩做游戏。他们在一个土丘上用土坷垃垒了一座金銮殿,之后,他们开始扮演“做皇帝”的游戏。朱元璋在台上坐着的时候,其他小孩向他拜倒山呼“万岁”,朱元璋在台上坐着四平八稳,没有一点事儿,可是当别的小孩扮演皇帝时,朱元璋每向他磕头时,那个小孩就一头从台上摔了下来。这个故事就叫“土丘称寡”。其中一个叫汤和的小孩被摔疼了,就高声叫嚷到:“你朱元璋什么鸟皇帝,等我长大以后, 非把你推翻不可。”这时,朱元璋正在台上,大声喝道;“大胆,给我拉下去砍啦。”两个小孩,拉着汤和走到高粱地里,摘下一片高粱叶向汤和的脖子上划去,一下子划出一道口子,鲜血溅到高粱穗上,从此以后,高粱穗就是红的了。这个故事叫“高叶斩头”。后来,朱元璋诛杀功臣,汤和因小时候被斩过头,才幸免于难。做游戏归做游戏,大人交代拾柴禾的活总得干吧,其他小孩慌着满地跑着去捡树枝树叶,惟独朱元璋原地不动,口中念念有词:“老天爷,老天爷,刮阵旋风吧,把树枝树叶都刮到我面前来吧。” 朱元璋话音刚落,平地上果然刮起几阵旋风,把大堆的树枝树叶都刮到了朱元璋脚旁,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就拾满了一大篮柴禾。朱元璋干活又快回到家后又不挨大人吵,其他小孩因完不成拾柴的活计老挨大人的训斥,以后村里的小孩就不再同朱元璋一块做游戏啦。

等到朱元璋十一、二岁的光景,养母也因病故去,朱元璋只好到村里的财主家放牛。据说当年刘伯温望天子气,一路寻访来到凤阳一带,见当地居民为人豪爽,做事干练,谈吐不俗,心中甚是欢喜,料定当地将有非同凡响的人物出现。一天,刘伯温来到朱元璋放牛的山下,远远地望见前方有一团红光升起,正是他渴望以久的天子气。走近一看这团红光是从一个放牛娃身上发出的,此时这个放牛娃正在睡觉,只见他四肢张开,形同“大”字,而他头下枕有一条扁担,正好合成个“天”字,刘伯温走上前去推推这个孩子,想叫醒他,谁知这个孩子一侧身,将扁担移到腰间,用胳膊抱着头继续睡觉,这种形状正好像个“子”字。刘伯温一怔:这人不正是未来的“天子”吗?刘伯温慌忙将这个放牛娃叫醒,一问姓名,此人正是朱元璋。刘伯温记下朱元璋的相貌特征,便又到天下去云游了。后来博学多才、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弃元投明,死心塌地的辅保朱元璋共创大业,是同他们这次巧遇分不开的。

在财主家里同朱元璋一块放牛的还有另外两个小孩,其中一个便是汤和。一天傍晚在野外放牛时,朱元璋对另外两个小伙伴说:“咱们杀头小牛吃吃,长这么大没吃过牛肉,这一回要吃个过瘾。” 便让汤和去村里找口锅,另一个去找把刀找些盐。等汤和两个找来锅、刀和盐后,朱元璋已经勒死了一头小牛,他们用刀砍下牛头牛尾,扒了皮,开了膛,把牛肉切成块,在小溪里洗了洗,投上盐一块放到锅里煮了起来,此时天已黑了下来。牛肉煮熟后,他们三个大吃起来,平生第一次吃到如此的美味,吃起来真是不要命。等他们吃饱后,汤和两个又将没吃完的牛肉各自送回了家。等汤和两个回来后,朱元璋领着他俩将吃剩下的牛骨、零碎同牛皮一块掩埋了起来。单独留着牛头、牛尾没埋,朱元璋说另有用处。此时天色已快放亮,汤和说:“不好,这口锅是从村里偷来的,天一亮就不好还回去啦。”见此情形,朱元璋念念有词地说道:“老天爷,老天爷,天亮之前就不能再黑一会儿吗?”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渐亮的天空果然又暗了下来,汤和趁机把锅还了回去,等他回来后天色才又渐渐转明。这个故事是“临明一阵黑”的来历。等汤和回来之后,朱元璋就同他和另一个小伙伴将牛头钉在山头这边的山缝里,又将牛尾巴对应着牛头钉在山头那边的山缝里,布置好这一切之后,朱元璋又默默祷告一番:“土地爷,土地爷,当我们拽牛尾、牛头时,山头里边给发出两声牛叫唤。”说完之后,朱元璋亲自去试了试,当他一拽牛尾巴,山头里面果然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朱元璋又去拽牛头,同样山头里面也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一看自己的话应了验,朱元璋同汤和两个小伙伴兴冲冲地跑去叫财主:“东家,东家,不好啦,有一头牛跑到山头里面去啦!” 财主一听慌忙跑了出去,来到山脚下一看,只见山头这边露出个牛头,山头那边杵着个牛尾巴,财主一看气笑了:“朱元璋,哪有这么长的牛身子,肯定是你仨把牛杀吃啦,却在这儿装戏法糊弄我。” 朱元璋忙说:“东家,不相信你去拽拽牛尾巴,它还在里面叫唤呢。” 财主果然走上前去拽拽牛尾巴,又拽拽牛头,山头里面当真发出哞哞的牛叫声,财主也拿朱元璋没辙了。这个故事叫做“杀牛悬尾”。悬尾的那座山叫做惊牛山,后来改称“金牛山”。

财主看朱元璋给他弄丢了一头牛,决定不再收留他,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东家,你赶我走可以,但你总得给我指一条活路吧。”过了几天,他们村刚好来了一家过路打烧饼的,财主说:“我跟这家打烧饼的熟识,我跟他说说,朱元璋你就跟着他过活吧,这样你天天都有烧饼吃啦。”就这样,朱元璋离开财主跟着这家打烧饼的四村游走谋生。在走着的路上朱元璋天真地问:“师傅,你让我跟着你吃什么?天天都吃烧饼吗?” 打烧饼的说:“烧饼是用来做生意的,是不能随便乱吃的,要吃只能吃落炉烧饼。”可是,这位打烧饼的师傅技术特别过硬,烧饼烤熟后就是不会从炉上掉下来,只有用锅铲把它抢下来才行。头三天,朱元璋一个烧饼也没有吃到。后来朱元璋对着烧饼炉念念有词地说:“老灶爷,老灶爷,每天烧饼烤熟后你就不能给掉下来几个吗?这样也好叫我解解馋。”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真是如有神助一般,每天烧饼烤熟后便会掉下来几个。朱元璋不管三七二十一对这落炉烧饼拿起来就吃,打烧饼的心疼地说:“朱元璋,你不能吃。” 朱元璋反问道:“师傅,你不是说让我吃落炉烧饼吗?” 打烧饼的没办法,只好看着朱元璋大快朵颐。这样一晃过了两三年,朱元璋在一次卖烧饼的时候出了点事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天他们师徒二人游走来到一座军营前,朱元璋也象他父亲一样打起了军队的主意,可能是太恨元兵的缘故吧,这一次朱元璋吆喝起来不象以往那样:“卖烧饼喽—”,“谁买烧饼—”。这一回朱元璋吆喝起来是中间拖着长音只喊两个字:“烧——饼(兵)”“烧——饼(兵)”。恰好军营里面有几个士兵正在过油炸东西吃,忽然听到外边有人喊叫:“烧——饼(兵)”“烧——饼(兵)”,听到一个“烧”字,过了半天才能听到另一个字“饼(兵)”,几个士兵非常奇怪这是在卖什么东西的,就在那里仔细听了起来,谁知时间一长,一锅油全给熬着了,几个当兵的全给烧死啦。真应了朱元璋的“烧兵”两个字啦。回去以后打烧饼的一看朱元璋烧饼没卖出去一个,反倒烧死了几个当兵的,净给他惹事,决定不再收留朱元璋,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师傅,你赶我走可以,你看我举目无亲,总得给我指一条生路吧。” 打烧饼的说:“这样吧,朱元璋,我跟皇觉寺的方丈交情甚好,我跟方丈说说,还是把你送到皇觉寺当和尚吧。今年凤阳一带大旱,饥荒遍地,可是皇觉寺的香火挺旺,来到寺上一定不缺吃穿。” 朱元璋一看,当和尚就当和尚吧,总比白白饿死强。就这样朱元璋辞别了打烧饼的师傅来到了皇觉寺。

朱元璋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在皇觉寺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人常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在寺上朱元璋也就是每天诵诵经,挑挑水,扫扫地,干些杂活。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倒也舒心快活。就这样一晃过了三四年,有一天,方丈外出有事,临走时交待朱元璋:“朱元璋,我走之后,好好把罗汉堂和大雄宝殿打扫打扫,我回来之前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朱元璋说:“师父,这件事交给我您就放心吧。”等方丈走后,朱元璋便开始忙活起来,可是当他扫到罗汉塑像跟前,总感到碍事,于是顺手在这名降龙罗汉屁股上打了一扫帚,说道:“给我出去!”说也奇怪,当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这个泥胎罗汉真的蹒蹒跚跚走到院里,朱元璋一看,这真不错,泥胎能够自己走出屋外,省得自己出力去搬啦,顺手朱元璋又将伏虎罗汉赶到屋外,后来,一不做二不休,朱元璋将十八个罗汉通通赶到了院子里,最后连大雄宝殿里的如来佛祖都没能幸免,也给赶到了院子里。罗汉堂和大雄宝殿里空空如也,一无遮拦,朱元璋很快就将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刚刚打扫完,方丈就从外面回来啦,一看满院子的泥胎佛像,方丈惊呼道:“朱元璋,你怎么把佛像都搬出来啦!”朱元璋拍拍身上的尘土说:“师父,不是我搬出去的,是他们自己出去的。”方丈吼道:“胡说,泥胎又不是活人,它们怎么能会自己出屋!”朱元璋说:“师父,你若不信,我让它们回去就是啦。”于是朱元璋口中念念有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都请回屋吧。”朱元璋刚说完,只见泥塑的罗汉佛像真的摇摇摆摆回去一个,摇摇摆摆又回去一个,一会儿工夫十八罗汉和如来佛像全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方丈一看大惊失色:能让泥菩萨搬家,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想到这里方丈口中不由得念出了声:“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出言不吉,只见晴空响了一个霹雳,一个响雷把方丈劈倒在地。因为泄露天机,老方丈被天雷夺去了性命。就这样朱元璋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走起了他父亲的老路,来到凤阳城马员外家打起了长工。

朱元璋十七八岁的时候成了马员外家的一名长工。马员外嫌贫爱富,对朱元璋不屑一顾。而马员外的女儿马小姐对朱元璋却心有灵犀,一见倾心。据说朱元璋和马小姐是玉皇大帝跟前的金童玉女下凡: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盗贼蜂起,民不聊生,一片混乱。看到下界如此混乱,玉皇大帝就想派一位神仙到下界做皇帝,扭转乾坤,还人民一个清平世界。可是看到如此乱世,没有一个神仙想转世下凡的。正在这时,殿前的金童、玉女打闹到了一块儿,并且金童手中的“日”旗,玉女手中的“月”旗搅到了一起,两个字合成了一个“明”字。见此情景,玉皇大帝灵机一动,下旨道:命金童下凡做皇帝,玉女下凡做娘娘,国号就叫“大明”。因此金童转世成了朱元璋,玉女就转世成了马娘娘。再说朱元璋在马员外家打长工,倒也十分勤快,什么活都抢着干,渐渐地赢得了马员外的好感。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马小姐十分关心朱元璋的冷暖,为了避嫌,傍晚时分,她便派丫环秋香到朱元璋的住处打探他的消息。秋香去不多时,一会儿便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小姐,不好啦!小姐,不好啦!朱元璋给冻死啦!” 马小姐十分吃惊地问:“怎么会冻死?” 秋香说:“回小姐,朱元璋的脸上都生虫子啦。” 马小姐说:“胡说!大冬天怎么会有虫子。” 秋香说:“小姐,不相信你去看看。”马小姐也顾不得那么多体面,便同秋香一起来到朱元璋的住处,一看朱元璋正在睡觉,果如秋香所言,有一条三寸长的小蛇在朱元璋脸上爬来爬去,只见这条小蛇从朱元璋的眼里钻到鼻子里,从鼻子钻到嘴里,从嘴里钻到耳朵里,又从耳朵钻回到眼里。马小姐一看明白啦,这条小蛇是真龙附体,能过五窍的是大臣,能过七窍的是天子。马小姐赶忙同秋香回绣楼抱来一床被子,搬来一把椅子,然后马小姐命秋香上前将朱元璋叫醒,朱元璋一醒,脸上的小蛇也消失了踪影。朱元璋一看马小姐来到了他的房里,慌忙问有什么事吩咐要做,马小姐叫秋香把被子放到床上,又把椅子座北朝南摆好,然后马小姐说:“朱元璋,没什么活要你去做,只是大冷的天怕你冻着,给你送来一床被子,但有一事相求:朱元璋,你必须娶我为妻,并且要封我为正宫娘娘。如若不然,把你赶出马家,并告你个调戏民女之罪,拿官示问。”其实马小姐作为大家闺秀,生得虽说不够十分漂亮俊秀,却也端庄大方,标致可人,朱元璋对她早已十分满意,只是因为地位悬殊,不敢有非分之想。一看今天这阵势,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娶你为妻可以,封你为正宫娘娘不是胡闹吗?我现在是一个打长工的穷小子,又不是皇帝,册封一事从何说起。”马小姐说:“天子口中无戏言,即使你现在不是皇帝,那也得封我为正宫娘娘。朱元璋,快坐到椅子上去,现在就开始封我。” 朱元璋没办法只好答应,然后朱元璋面南背北往椅子一坐,正色说道:“马小姐听封,我朱元璋不当皇帝便罢,一旦我做了当朝天子,当封马小姐为昭阳正宫,钦此!”马小姐慌忙磕头谢恩。丫环秋香一看这阵势不错,也想讨一个东宫娘娘或西宫娘娘封封,于是秋香上前说道:“朱元璋,你看被子是我给你抱来的,你也得封我,封我个娘娘、妃子什么的。”朱元璋暗想,这样一来,后宫不就为马家所把持了吗,况且他又不喜欢秋香,朱元璋眼珠一转,说道:“秋香,我封你一个比娘娘还大的官职好不好,你就做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吧。”秋香十分欢喜地磕头谢恩。原来这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就是负责三宫六院的开锁关门的,其职位还是个丫环。

朱元璋解决了婚姻大事后,在他二十出头的时候,便出外投靠了红巾军将领郭子兴,因为朱元璋作战十分勇敢,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两年之后,朱元璋便被提拔为将官之职,后来郭子兴战死,朱元璋便取代了郭子兴的位置,成为义军的一方首领,朱元璋在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人的辅保下,剿灭了陈友谅,平定了张士诚,最后将元顺帝赶出大都,朱元璋便定都南京,国号大明,他便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明太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优秀的作文素材:关于冬至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其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其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其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其四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优秀的作文素材:关于冬至的民间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民间大盗的故事

全文共 177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民间大盗,有一些行不义之事,有一些劫富济贫,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民间大盗的故事,欢迎参考!

在宋朝那动乱的年代,京城繁华的街市上,盗贼很多,他们的行踪又十公隐秘,不容易被人发觉,因而也很难捕捉干净。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有个行商之人,平时爱敲陌生人的竹扛,有个盗贼一直尾随着他,找到机会下了手,把他钱包里的钱都拿走了,还在里面留下一大把手纸,弄得那商人哭笑不得。

当时,有个姓赵的人在临安当府尹,有一个贼仗着自己技高,每次在富豪人家偷了东西以后,必定用**在门墙上大写“我来也”三个大字。虽然官府想方设法追捕,但好长时间仍捉不到。“我来也”的名声在临安京城里人人皆知,于是大家不说捉贼,而说要捉“我来也”。

有一天,官府里的吏卒送来一个贼,说这个人就是“我来也”。赵府尹急忙把他关进监狱,连夜进行拷问。

这个人口紧得很,无论怎么用刑,都不承认自己是“我来也”,加上没有抓到赃物赃怔,这个案子一直不好了结。但是将他关进来之后,外面就没有发生“我来也”的偷窃案件。

一天,这个人突然对看守的狱卒说:“我的确曾经做过贼,偷过人家钱财,但我不是‘我来也’,只是被你们误捉关在这里。我也知道,你们没捉到真正的‘我来也’,是不肯放我出去的。我只请求你好好地照顾我,我有不少银子,会给你好处的。我的银子现在藏在湖边宝塔的第 9 层的靠东边的夹墙里,你可以从那里拿出来。”

狱卒心想,湖边宝塔是游人众多的热闹地方,这个贼大概垦在开我的玩笑,于是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那贼说道:“你不用疑心,我关在这里,又走不了,要是骗了你,再找我算帐也不迟。你只要装作到那里去做佛事,把塔中的佛灯点上一夜,你彻夜不离开湖边宝塔,自然会有机会拿到那里的银子。”

狱卒的贪心壮了他的胆子,按照那贼说的办法,到湖边宝塔去烧香、求神拜佛,将佛灯点亮,到了夜间无人时,居然拿到了许多银子,心中大喜。

第二天再到狱里来时候,偷偷地把准备好的酒肉,拿给那个贼吃。从此那贼与狱卒就亲近起来了。

又过了几天,那贼又对狱卒说:“我有一瓮宝物,放在西湖边侍郎桥下某处的水里,你可以去取出来。”

狱卒说:“那地方人多眼杂,怎么能从水里拿得出来呢?就是拿到了,也不好拿回家呵。”

那贼又教他说:“要你家里的人用竹箩盛着一堆脏衣服到侍郎桥下去洗,趁人不太多时,故意让衣服飘走,然后假装下河捞衣服,顺便偷偷地将瓮子搬出来放到竹箩里,再用衣服盖在上面,抬回家就行了。”

狱卒又依计行事,这回得到的宝物比上回的银子还要多。第二天,他带着上好酒食到狱里款待那个贼。狱卒发了横财,心中十分高兴。

过了几天,正好是那狱卒值夜班,过了二更时分,那贼悄悄对狱卒说:“我想悄悄出去一会儿,四更过了我就回来。我向你保证,绝不会连累你的。”

狱卒说:“那可不行呵,我实在担当不起!”

那个贼说:“我向来说话算数,一定不会连累你的。即使我真的不回来,逃失了囚犯,你不过会被配到边远地区而已,可是我送给你的东西,足够你维持一家生计,如果你一定不让我出去,恐怕也不会安宁,以后你可不要后悔!”狱卒没有办法,只好打开刑具放他离开牢狱。

狱卒在狱里等呵等,正在忧愁懊恼的时候,听见房檐上的瓦片发出轻轻的声响,接着就见那贼一跃而下。狱卒这才放了心,又给那贼重新戴上刑具。

开亮打开狱门的时候,就听到有家姓张的富户来告状说:“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家宅被盗,丢了东西,偷东西的人在院门上写了‘我来也’三个字。”府尹赵府尹拍着书案说:“呵!几乎错判了这个案子,难怪那贼始终不承认呢!”于是府尹大人以“触犯夜行禁例”的罪名,判以 20 大板,打了以后,将那贼赶出临安府,并严令衙门吏卒继续搜捕“我来也”。

狱卒回到家里,妻子告诉他说:“半夜里我听见敲门的声音,以为你回来了,急忙起来开门。门刚打开,只见一个人把两个布袋了扔进门里就走了,我把袋子藏了起来了。”狱卒拿出袋子打开一看,里面都是金银制成的各种器皿,有的还有个“张府”的字样,这才明白那贼就是“我来也”,偷了张府的东西来报答自己,又为他自己开脱罪名。

“我来也”被驱逐以后,那狱卒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推托有病,辞去职务回到家里。以后,坐享“我来也”送给他的财物,一直到老不愁吃喝。

狱卒死去之后,他的儿子不能守住家业,把这家里的钱财挥霍一空。有一次他喝醉了酒,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我来也”的悬案才得以大白。

[有关民间大盗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事民间谚语大全

全文共 1512 字

+ 加入清单

立夏前,好种棉;立夏后,好种豆。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农事民间谚语大全,欢迎阅读。

四月插薯薯壮薯,五月插薯粪壮薯。

伏里种豆,收也不厚。

麦子立冬种。夏收收把种。

种子不选好,种的都是草。

九冬十月不修塘,五荒六月抬城隍。

西北风,莫栽松,栽松活不成。

喂猪不巧,栏干食饱。

冬天修好塘,秋收谷满仓。

夏干多起仓,秋干断种粮。

六月三场雪,遍地是黄金。

人怕老来穷,禾怕午时风。

宽做秧田,狭做菜园。

秧田不扯草,结谷吃不饱。

田要过脚板,土要过铁板。

禾踩三遍米无糠,棉锄七遍飞过江。

大豆锄花,绿豆锄芽。

禾老光放光,麦老是把糠。

七壮芋头八壮薯,九冬十月收魔芋。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层楼。

千棕万桐,永世不穷。

开花吃冷风,十颗桐子九颗空。

明年桐子结不结,只看今年热不热。要想畜牧钱,要跟畜牧眠。

麦吃三月雨,还得二月下。

枣芽发,种棉花。

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麦收八、十、三月雨。

三判无三卯,田间米不饱。

春雨来得早,粮食吃不了。

一年两头春,带角贵似金。

春雨贵如油,有雨人不愁。

清明早,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小满耩花(棉花),十年九瞎。

四月芒种前熟麦,五月芒种麦不熟。

五月端午雨生虫.六月六日雨灭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交了六月节,龙王不得歇。

伏里豆儿,指不就儿。

头伏罗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

庚桃、伏桃收白花,秋桃好坐常秕拉(指棉花桃)

伏雨歪,伏雨抠(读k6u),有了伏雨收愁。

立秋十八天同,寸草结籽粒。

七月十三,枣红半边。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

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二八月打雷,遍地招贼(虫)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立冬不倒股,个如土里捂。(指小麦)

稠谷稀麦恼煞人。

重茬谷,守着哭。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锄头扒得勤,棉花白如银。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茬粪。

扫帚响,粪堆长。

墙头土,鼓三鼓。

一九,二九不山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九,耕牛遍地走。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暖。

燕走不过九月九,燕来不过三月三。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干戈。

种地不下粪,等于瞎胡混。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

庄稼上了场,先打种子粮。

今年混—粒,明年杂百株。

种子换,产量变。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根不正,秧不盛,结的葫芦歪着腚。

有钱买种,没钱买苗。

秋季早耕田,丰收在来年。

土地不深翻,麦根没处钻。

深栽茄子浅栽莱,黄豆不砘出得快。

谷子高梁顶破瓦,麦子耩到黄泉下(有的说“犁镜下”)

犁得深,耙得烂,一碗土,—碗面。

深耕细耙保好墒,来年小麦装满仓。

冬耕划破皮,强似春天犁一犁。

黄土掺黑上,一亩顶二亩。

麦苗耩黄泉谷露糠同,芝麻耩到地皮上。

麦苗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调茬如上粪,本小也得劲。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指施肥)

宁施一条线,不施一大片。(施肥)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早种不早管,增收是空喊。

夏播无早,越早越好。

壮苗先壮根,中耕是根本。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种是金,地是银,错过季节没处寻。

萝卜白菜葱,不怕大粪攻。

驴怕晒,牛怕淋,马怕满天星,牛怕肚底冰。

渴不急饮,饿不急喂。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正月初一打了霜,三担禾种一把秧。

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

春天起早莫贪眠,挑担黄土好肥田。

肥不春雨,瘦不过秋霜。

三担生草皮,当担牛屎粪。

地是活宝,越肥越好。

做官吃印,做田吃粪。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若要禾苗好,施肥莳插都要早。

谷后粟,坐着哭(谷雨后种粟无收)。

春争日,夏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关于立秋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秋旱如刀刮。

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

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三伏有雨好种麦。

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马吃夜里草,麦收七月墒。

秋不凉,粒不黄。

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麦到芒种,稻(早稻)到立秋。

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红。

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立秋三日遍地红。

立秋三日见秫头。

立秋三日见秫秸。

七月七,掐着吃(早谷)。

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捏面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老师说今天有两位民间艺人要来咱们学校到我们班为大家表演捏面人,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

在大家的期盼中,两位艺人从容地走进教室,全班同学响起热烈的掌声。哇!这两位艺人长得一个又高又胖,一个又矮又瘦。听说他俩是兄弟,真不敢相信,俩人的长相相差那么多,怎么可能是兄弟?他们俩的头也很特别、很有个性,瘦师傅头戴一顶白白的帽子,显得格外精神,而胖师傅的头发像无数根细针粘在头上,看了让人望而生畏。

老师傅终于开始动工了,你瞧!他先拿出一根木棒,然后将一大块红色的泥压成了一片一片的小薄片,又一片一片的把红薄片裹在木棒上,奇迹出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展现在我的眼前,顿时,我便有了一个冲动的念头:何不买一朵送给我妈妈呢?只见老师傅又拿来一小块绿色的泥,用了十几秒就让玫瑰花长出了许多鲜嫩的绿叶。“哇!”我惊叹不已“太神奇了,太像了!”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十元,赶紧买下了这朵花,生怕慢了一拍被别的同学买走了。心里想着妈妈收到这朵花时,喜形于色的表情,我不禁笑出了声。

接着,那两位艺人又为大家捏了勃勃生机的小鸟、活灵活现的飞龙、沉着镇定的张飞、聪明智慧的诸葛亮、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它们个个千姿百态、神态各异。

同学们也都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宝贝,个个爱不释手,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望着两位师傅那饱经沧桑的脸,仿佛看到他们在大街小巷走动的身影。他们自豪地告诉我们已经捏面人三十几年了,还说这是他们家的祖传手艺呢!

我真敬佩面人尹的那双巧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谷雨节气的民间农谚谚语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纵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外民间故事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等我长大后,妈妈就给我买故事书,让我自己读书。最近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中外民间故事》,我刚一打开这本书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它。

这里面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孟姜女哭长城”、“木兰从军”、“月下老人”、“狠心的后娘”……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吉恩的明天”。故事是说美国有一位不爱读书的少年,还老偷东西,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他的父母也很不喜欢这个儿子,于是吉恩就成了流浪儿。有一次,他看到一家饭店上门上挂着这样一块牌子“明天吃饭不要钱”,可是第二天他来到这家饭店,没有免费吃上饭,而这家饭店仍然挂着那块“明天吃饭不要钱”的牌子,他反复读着牌子上写的这句话,突然想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从此他努力向上,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孩子。这个道理是:虽然明天看着美好,但却是虚幻的,只有眼前的今天才是最美好的。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一到周末留的家庭作业,就总是希望明天在写,然后幻想着明天的美好,最终,这写家庭作业都堆到了周日的晚上,拼命的赶完了所有的作业你会发现,“明天”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只有珍惜今天,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努力,才能收获到真正美好的明天。

这本书里还有其他的很多故事,都非常有意义,我知道这些故事来源于民间,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洁、善良的心灵,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思索。

总之,《中外民间故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人生道理,教我学会了坚强、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我真的太喜欢这本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间故事改写作文2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嘭、嘭、嘭”过年啰!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这里可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每年都会到村里偷吃动物,有时连人都不放过。人们觉得很不安,他们要搬家时侯,忽然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说:“我可以让“年”吃不到我。”人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要你们可以让我在村里住一个晚上,我就可以说给你们听。”人们半信半疑,答应老爷爷的要求,说:“那你要小心点。” 晚上,“年”来了,老爷爷放起了鞭炮,“年”听到了,吓得哇哇大叫,掉头就跑了回去。 到了第二天,人们问老爷爷为什么“年”不吃他?老爷爷说:“因为”年“最怕很吵的声音,只要你们搞出一些很吵的东西来吵它,就可以把它赶跑了!” 于是人们就按着老爷爷的说法去做,每当过年的时候就放鞭炮,真的把“年”赶走了。

[民间故事改写作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西湖民间传说故事:石香炉

全文共 199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历史人物,http://www.gs5000.cn/gs/lishirenwu/)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