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间艺品作文(通用20篇)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艺品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520

作文

352

2024关于立秋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秋旱如刀刮。

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

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三伏有雨好种麦。

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马吃夜里草,麦收七月墒。

秋不凉,粒不黄。

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麦到芒种,稻(早稻)到立秋。

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红。

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立秋三日遍地红。

立秋三日见秫头。

立秋三日见秫秸。

七月七,掐着吃(早谷)。

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3民间习惯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当下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间拜月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关民间谚语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1、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4、一把二月过,就把犁耙摸。

5、窝窝头,沾辣椒,越吃越添膘。

6、天上下“流流”,地上摸泥鳅(“流流指冰雹,若春天下冰雹,这一年雨水多,田地有水,可抓泥鳅)。

7、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8、小暑起南风,绿豆似柴蓬(小暑这天刮南风,将天旱)。

9、湿了老鸹毛,麦子水中捞(指农历四月十二若下雨,在麦收季节雨水多)。

10、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1、瓦块云,晒死人。

12、年年防贱,夜夜防贼。

13、天黄有雨。

14、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15、天上乱搅云,地上下满盆;今天火烧云,明天晒死人(乱搅云指乌云翻滚。火烧云指晚霞满天)。

16、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17、十雾九晴。

18、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19、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下雨)。

20、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21、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22、久赌神仙输。

23、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下雨)。

24、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25、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26、乌龙打霸,不阴就下(指夜晚看到一片云横穿银河,将为阴雨天)。

27、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8、三月八,去种瓜。

29、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30、小来偷针,大来偷金。

31、粮食入了囤,赶快去捣粪。

32、枣发芽,种棉花。()

33、人大心开,树大自直。

34、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35、星星挤眼,要下雨点。

36、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撒辣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间艺术——泥塑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艺术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了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也有特定的审美理想。

泥塑就是捏泥巴,可以用黄泥,也可以用面团。泥塑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泥塑的手法灵活,有捏、搓、按、压、挤、粘、插等。

去年、爸爸送给我了一匹泥塑马,高约13厘米,长约16厘米,宽约5厘米。这匹马是白色的,身上的花纹是黑色的,马姿雄健,回首遥望,好像在说:“看,我多漂亮。”马身底部盖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的印章,听爸爸说,胡新明可是一位了不起的泥塑大师,克林顿总统访华时还专门拜会了他。这匹马是我爸爸到陕西省凤翔县胡新明家里买的,可有纪念意义呢! 作文

如果你有机会来我家做客,我一定让你好好欣赏一下我的这匹泥塑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古代经典民间谚语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鸦有反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岂能竟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做事要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进步便思退步,着手先图放手。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

●厚积不如薄取,滥求不如减用。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改之。

●家丑不可外传,流言切莫轻信。

●下情难于达上,君子不耻下问。

●口说不如身行,耳闻不如目见。

●只见锦上添花,不闻雪中送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民间故事

全文共 1869 字

+ 加入清单

贺龙,字云卿,湖南桑植人。青少年时期由于出身贫苦等原因失去了求学机会,为此,贺龙后来常常自谦地对人们说:“我是没吃墨砚水的粗人,只晓得打仗,不懂得文字。”事实上,贺龙天资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而且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从社会“大学”里学习,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这一点从他吟作对联的趣闻轶事中即可得到印证。

睿智对句擒匪首

湘鄂川黔交界一带,土匪猖獗。大土匪头子罗梓文一次交火中身负重伤,临死前让儿子罗金彪在孤山上修座将军庙,塑一座尊像。佛台边还出了一副上联:孤山独庙单枪匹马一将军。广求文人应对下联。

罗金彪当了土匪头子之后,果然践行他老爹的遗愿,修庙造像写楹联。可是。这一直无法对出的下联终究是把他难住了,只好择日公开求对。

这天,征台摆好,20余人上台试对,结果纷纷败下阵来,因为“孤、独、单、匹、一”这五个字都是“一”的意思,实在难对。

这时候,一位30多岁的先生从容不迫地走上台来,用粉笔潇潇洒洒写下:

夹江两岸双炮对虎二英雄。

罗金彪一看,大喜望外,暗自佩服:真是一副绝配佳联,此人非常有才!于是,马上立起身来,面对那位先生毕恭毕敬地口称“博士”,作揖打拱,表示深谢。

这位对出绝妙下联的“博士”,不是别人,正是贺龙。1933年夏天,他率领红三军(由红二军团改编)来到此地,听说老百姓深受土匪之苦,决心为民除害。正巧,罗金彪公开广征对联。贺龙神机妙算,准备巧妙利用这一良机,亲自出马,去接近匪首,而后再伺机替老百姓教训他一顿。

第二天早上,罗金彪请“博士”同行,率领家人以及兵丁600多人全部上了孤山,进罗梓文庙堂祭祀。

贺龙说:“罗司令,弟兄们背着枪下跪磕头,有点不尊重老爷吧?再说,弟兄们不慎走了火,乱了庙堂,可就多有得罪了。”

罗金彪一听有道理,立即就让匪兵们把枪都集中放在一起。

就在罗金彪俯身跪在地下哭念祭文,谁也不敢抬头之时,事先埋伏在庙堂附近的红军战士冲了出来,生擒了匪首罗金彪,将全部土匪都一网打尽,使当地的人民重新又得到了安宁。

撰联宣传促团结

南北墩是湘鄂两省交界、共辖的一条小街。两省以街中心的“东西井”作为界限。1931年,湘鄂两大土匪头子朱疤子与罗效之各据一头,挑动两省边境土家族与汉族居民械斗,他们从中渔利。

贺龙带领红军进驻南北墩以后,发动百姓打土豪、斗土司。可是,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对于北街的土司。南街的群众不能批斗;而对南街的土豪。北街百姓又不能轻易批斗。

贺龙发现这一奇特的问题后,立即召开两地土、汉两民族的群众大会,准备进行一番宣传说服教育。目的是促进大家和平共处,团结对敌。

人头攒动的群众大会上,人们好奇地看到会场的台柱子上,醒目地贴着一副对联。人们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识字者很快能够领会其中意思,不识字的则向识字者求教对联要义。人们还不由得进一步相互打问此对联的来由。

原来,这副对联是贺龙亲自撰写的。

上联是:打土豪,斗土司,何分南北:

下联是:闹翻身,求解放,哪管东西。

横批是:团结对敌。

这副对联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巧妙地将两个地名嵌了进去。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都很有感触。从此,南北墩两地的土、汉人民就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外联颂赞鱼水情

1931年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

1931年6月20日,贺龙行装简便,亲率红三军进驻武当山,领导红三军发动群众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当时,以武当道总徐本善为首的紫霄宫道人50余名迎至东天门外欢迎红军。红三军纪律严明、官兵一致、为老百姓谋求利益和幸福、对道人极其尊敬等所作所为,受到道人的热烈称赞。武当道人也从粮食、医药和武器装备等方面想方设法给予红三军鼎力相助。在这里,贺龙与武当道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年9月,红三军得悉洪湖根据地的红九师已沿汉水北上,全军欢欣鼓舞,决定南下迎接红九师,一起返回洪湖,并决定留下红二十五师的1000多人,在分特委书记柳克明领导下坚持斗争。

临走时,贺龙特意赠给徐道总黄金2斤,以示感谢。同时赠送对联一副,嵌入“伟樵紫霄”四字,以示赞颂人民革命事业及侠义道人支持人民革命事业之情:

伟人东来气尽紫。

樵歌西去云腾霄。

当贺龙带领红三军撤离武当时,还将500余名伤病员留在紫霄宫。徐道总分派王教化等多名弟子细心照料。伤病员痊愈后,分三批被护送到房县大木均归队。出发前,徐道总令紫霄宫库房取出衣物。让伤病员化装成道人、香客和采药人等,以保证安全。

武当道人和武当山苏区群众至今一直十分怀念贺龙元帅,房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赞颂贺龙的歌谣:“高山顶上云套云,园中竹子根连根。河里鱼儿不离水,贺老总和人民心连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神奇的民间艺术——剪纸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的民间有一种古老,又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剪纸。许许多多的剪纸艺人用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剪出了五彩斑斓的精彩人生。

我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当时人们在金箔、皮革、绵帛,甚至在树上剪刻纹样。《史记》中就有剪桐封弟的故事。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剪纸,是旧时女孩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剪着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家芝奶奶的资料。她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溪流清澈、远山凝翠,秀丽的乡间景色为她的艺术人生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我看到了她剪的一幅精美的作品——新婚大喜。作品上有身着盛装的新郎、新娘,还有龙凤戏珠,狮子滚绣球,连年有“鱼” ……真是精美绝伦!

有一次,我照着参考书,剪着剪着,就剪出了一个“喜”,我拿起“喜”给妈妈看。“我剪得好吗?”我说。妈妈一看就兴奋地说:“你是先画再剪的吗?”“是的。”“哇!你好厉害,连我都要先画好,才能剪出来。”我把“喜”字贴在窗户上,看起来整个房间喜气洋洋的。

我喜欢剪纸,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艺术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间工艺剪纸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许多年来,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出成图形。作者大都是农村妇女,她们可能从十几岁一直剪到成为白发苍苍的婆婆,在她们的剪刀下,产生了一幅幅或稚拙,或精细但无不充满情趣的剪纸作品。

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等。剪纸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花样的功用与上述的几类不同。它是用作承传临摹的范本、纸样。花样包括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帐、门帘等上面绣制图样时所依据的范样。每剪成一个图形,把它用线粗粗地缝在另一张纸上,拿到灯烛上用烟薰烤,烤黑,把剪纸图形取下,然后就留下一个以烟黑为地的空白图形,原来的剪纸图样则可以拿去作为服饰刺绣之用了。农村妇女就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一代代传承着上辈珍存下来的图样。

剪纸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剪纸加染色彩,浓厚中透着秀美艳丽。其戏曲人物尤具特色。江苏南京剪纸淳厚,粗中有巧,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山东高密剪纸细腻精巧,一丝不苟。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它虽然制作简便,造形单纯,但它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它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民间剪纸的了解和研究,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光阴的经典民间谚语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圣诞一年只一度。

(二)快乐时光去如飞。

(三)守时为立业之要素。

(四)时光易逝。

(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岁月无情;岁月易逝;岁月不待人。

(七)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八)好景不常;朝阳不能光照全日。

(九)因循拖延是时间的大敌;拖延就是浪费时间。

(十)潮涨必有潮落时。

(十一)欢娱不惜时光逝。

(十二)时间能缓和极度的悲痛。

(十三)工作多,光阴迫。

(十四)时间检验一切。

(十五)晒草要趁太阳好。

(十六)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朝可能阻碍多。

(十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十八)检验真理。

(十九)光阴一去不复返。

(二十)昨日不复来。

(二十一)切莫依赖明天。

(二十二)今日事须今日毕,切勿拖延到明天。

(二十三)明天如有事,今天就去做。

(二十四)事事及时做,一日胜三日。

(二十五)节省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二十六)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二十七)时来必须要趁时,不然时去无声息。

(二十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过,永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民间经典谚语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矮子盘河越盘越深。

爱跟英雄战不爱跟狗熊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在心里狠在面皮。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粗茶淡饭能养人,破衣破裤能遮寒。

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药方。

冬天既然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无人信。

即使整个世界放在贪心者面前,他也不会满足。

世上没有比人的可诅咒的贪心更难抑制的东西。

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

贪心的人至死也干不好任何事。

贪心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民间拜月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优秀的作文素材:关于冬至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其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其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其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其四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优秀的作文素材:关于冬至的民间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鸡年春节民间通用对联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鸡年春节对联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上联: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上联:邦兴国治鸡唱门庭 下联:春暖花开犬蹲院里

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上联:雄鸡喔喔颂尧天邦兴国治 下联:腊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开

上联:鸡唱月归一线长天皆瑞霭 下联:犬歌日出九州大地尽朝晖

上联:鸡唱三通万家春正乾坤气 下联:凤鸣两岸一树梅开天地心

上联:点点梅花笑迎雄鸡朝天唳 下联:声声爆竹欢送大圣载誉归

上联:大业方兴五星旗展金鸡唱 下联:小康在望四化图开彩凤飞

上联:捷报频传圣猴舞棒辞岁去 下联:宏图再展金允高唱迎春来

上联:人寿年丰金猴辞岁归帘洞 下联:民安国泰玉羽司晨报晓春

上联:金鸡报晓改革似春风化雨 下联:彩凤朝阳腾飞如旭日升华

上联:雷震南天滚滚春潮生九域 下联:鸡鸣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

上联:在圣班师一路凯歌笳鼓竞 下联:雄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

上联:大圣辞年万里河山留瑞霭 下联:雄鸡报晓千家楼阁映朝晖

上联:彩凤高翔恋我中华春不老 下联:金鸡喜唱歌斯盛世乐无穷

上联: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 下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庆丰年

上联: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 下联:金鸡唱晓九州时雨润小康

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上联:春回大地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福满人间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上联: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 下联: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

上联:振翅欲冲霄一唱雄鸡声破晓 下联:迎春思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百句民间谚语大全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民间有不少传说,当然也少不了这些实用的谚语哦。

1、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2、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3、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5、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6、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8、十个梅子九个酸,十个官儿九个贪。

9、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10、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1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2、顺的好吃,横的难咽。

13、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14、食在广州,住在苏州。

15、顺藤摸瓜,顺水求源。

16、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1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8、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

19、是草有根,是话有因。

20、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21、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22、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23、三早抵一工,三补抵一新。

24、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25、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26、是饭充饥,是衣遮体。

27、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28、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29、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30、顺着鸡毛找鸡,顺着蒜皮找蒜。

31、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32、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33、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34、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35、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36、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37、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38、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

39、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

40、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4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2、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43、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44、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45、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46、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47、水满自流,人满自夸。

4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9、山大无柴,树大空心。

50、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51、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52、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53、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54、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55、说书的嘴快,演戏的腿快。

56、说人别说短,打人别打脸。

57、失败是成功之母。

58、树怕剥皮,人怕护短。

59、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60、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1、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6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63、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

64、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65、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66、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67、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

68、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69、水涨船高,风大树摇。

70、山高树高,井深水凉。

71、水大湿不了船,火大烧不了锅。

72、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73、上顿不吃饱,下顿省不了。

74、山大压不住泉水,牛大压不死虱子。

75、食鱼要肥,食肉要瘦。

76、三人四靠,倒了锅灶。

77、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78、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79、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80、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

81、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82、十年栽树,百年歇凉。

83、舍不得苗,抱不到瓢。

84、手怕不动,脑怕不用。

85、经得广,知得多。

86、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87、十里认人,百里认衣。

88、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89、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90、十帮一易,一帮十难。

91、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92、闪光的不全是金子。

9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9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9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6、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97、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98、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99、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100、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101、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102、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103、久住坡,不嫌陡。

104、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民间谚语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照塔层层,不如暗处一灯。

●鼓打千槌,不如雷轰一声.

●良田百亩,不如一技随身。

●富厚福泽,不过厚吾之生.

●贫贱忧戚,乃是玉汝于成。

●命薄福浅,树大根深。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护疾忌医,掩耳盗铃。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

●气是无名火,忍是敌灾星。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为恶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

●贫贱骄人,虽涉虚矫,还有几分侠气.

●奸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无半点真心。

●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

●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

●发念处即遏三大欲,到头时方全一点真。

●守分安命,趋吉避凶。

●识真方知假,无奸不显忠。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虎生尤可近,人毒不堪亲。

●本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世路由它险,人心由我平。

●猩猩常不足,糊涂做公卿。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福而恣杀牲畜。

●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而狗咬人。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来历及民间禁忌大全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农历七月份,七月十五中元节马上到了,那么,中元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四。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会命令道观寺庙的道士和尚设普渡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的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每年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会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普济群灵。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时期,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七月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道(道士)、番(喇嘛)、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禁忌大全:

禁忌一:鬼节当天的阴气特别重,民间有说法,这天最好及早回家,夜晚不要停留于荒郊野外,不然很可能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禁忌二:在鬼节的这些天,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样好比是将香插在香炉中,犹如是在祭拜,这样非常不吉利,而且容易招来鬼魂分享你的食物。

禁忌三:鬼节的时候一定不要外出游泳或者玩水,以免发生意外。传说水鬼会到水边找替身,然后投胎转世。

禁忌四:外出时不要随意捡路边的钱财,因为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阴官」的,当你捡起的时候,鬼魂会认为你是想要抢占他们的钱物,之后就会找你的麻烦,让你不得安宁。

禁忌五:不要轻易回头,当你外出到偏僻的地方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回头。即使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如果不是非常肯定是你熟悉的人的声音,那么你就一直往前走,以免看到不干净的东西。

禁忌六:鬼节的时候有很多祭品,而这些祭品是用来祭祀的,而不是随便让人拿去吃的。如果你胡乱拿来吃,那么很容易祸从口入,为自己招来厄运。

禁忌七:中元节当天一定不要披头散发睡觉,不然会被在外游离的鬼魂认为你是「他们」的同伴,从而来到你身边,给你带来不祥、灾祸。

禁忌八:中元节各家各户焚烧冥纸是必做的事情,而这些明显是烧给鬼魂用的。如果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乱踩乱跳在冥纸上,会让鬼魂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敬,会惹怒「他们」,给你带来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活中的艺术_民间艺术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处处其艺术,艺术丰富了人生,艺术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却写出了不少艺术家,正如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真的是见过这么几口一口的人物了,真是得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好。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里,我与朋友们去集市玩耍,忽然听到了,快跑过去看看老姨一人捏的泥人去,我的好奇心让步伐加快了,顺着人流拥挤的地方去跑去,我像一只小泥鳅从人群中窜来窜去,我看见了一张木头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不少成品,有婀娜多姿的少女,有威武的大老虎,有一些互相追逐的小孩子,有趣极了这些泥人,被普通的老艺人捏得巧夺天工,栩栩如生,下面老艺人开始为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艺术,老艺人仿佛失了变戏法,手速快极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围观的人们拍手称赞,手法庙这技术高超,可是那位衣着俭朴的老艺人却默不作声,还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个娇气非凡的小公主就捏好了。那个泥人如同活的一样,正在淘气的像人们眨了眨眼,惹的旁边的小姑娘心里直痒痒,总想把它买走,一会儿老人收摊儿了,人群也散去了,朋友们也悄悄的对我说,那位老人是聋哑人,我震惊了,因为聋哑人内心却这样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捏泥人。

我真为他点赞,艺术让我们心中充满阳光,艺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版权作品,未经《作文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看云识天气的民间谚语最新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

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

有雨天边亮, 无雨顶上光

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星星眨眼天要变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

炮台云,雨淋淋(堡状高积云)

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阿诗玛的民间典故

全文共 3222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叫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喜欢他的小伙排起了长队,不过在阿诗玛的心里头,只有他的阿黑哥一个。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十二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深山密林里挨冻受饿,受尽了折磨,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撒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苞谷,苞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苞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都多。他从小爱骑马,而且不用马鞍辔头。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还擅长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定了亲。

有一天,阿诗玛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提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富甲一方,阿诗玛嫁过去会享受无尽的富贵荣华。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流,绵羊不能伴豺狼。”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说:“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你想好了,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哼哼!”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温暖的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他心想,只要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可是,坚贞的阿诗玛牢牢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满满的谷仓和成群的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阿支急得像只猴子上蹿下跳,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是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

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那个阿支本来就愚蠢笨拙,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的条件,要和阿黑比赛砍树、接树、撒种。可是他哪里是勤劳又聪明的阿黑的对手啊?每一项比赛,阿支都输得一塌糊涂。

热布巴拉眼看儿子难不住阿黑,只会丢丑,便想出一条毒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他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三只猛虎,企图咬死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嗖嗖嗖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凶猛的老虎都被射死,又吃惊又害怕,只好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耍赖拒绝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接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穿;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给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了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神,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了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可心肠歹毒的父子俩是不肯罢休的,他们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打算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成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

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来到崖子前,用重金乞求崖神把小河便成了大河,而且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本来舒缓宁静的小河顿时巨浪滔天。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了湍急的水流里,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听见她的声音,也看不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了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化成了回声。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苞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动听的弦音和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

“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阿诗玛的故事是根据我国彝族地区流传甚久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的,阿诗玛和阿黑真挚不渝的爱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阿诗玛是个漂亮聪慧又有气节的姑娘,她不被财主的荣华富贵所利诱,也不屈从于财主的毒打恐吓。阿黑是勇敢善良又机智的少年,他善劳作,会唱歌,在营救心上人的过程中表现得智勇双全。而邪恶的热布巴拉一家却勾结崖神,最终拆散了阿诗玛和阿黑现实的爱情。可即便如此,化为石头、只能用回声表达感情的阿诗玛还是守望着故乡,陪伴着她的阿黑哥,也陪伴着善良的乡亲,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阿诗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以争取幸福的权利,虽然邪恶的势力有时会很强大,但是只有正义的力量才是不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立字辈”的节气,立秋也有不少习俗。

古代到了这一天,皇帝要带着朝中大臣向天祭祀,祈求国泰民安。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天则要“啃秋”,“贴秋膘”。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啃的、咬的都是西瓜。天津人说,立秋这天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秋天咬住;江苏等地认为,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

“贴秋膘”,指的是经过一个长长的夏季,因为天气炎热,胃口差,大家可能掉了不少肉,所以立秋到了,得赶紧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

每年立夏,大家都要称体重,等到了立秋还要再称一下,看看一个夏天瘦了多少。然后就多吃肉,以肉贴膘。不过我觉得现在这个习俗肯定流行不了吧。大家都想苗条,谁愿意往自己身上贴膘啊。

眼下这样的季节,多吃点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倒是蛮好的。像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润燥强体,正适合。

早立秋凉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10:31。

为什么要特意说到具体时间?因为按照民间传统,不同的立秋时间,对未来天气还有预测功能。

民间有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之后的天气恐怕会把老牛都热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