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泥土的芬芳作文(汇集四篇)

浏览

5923

作文

4

篇1:泥土也会有芬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今有奇巧人姓张,能以污浊之泥,造彩色泥娃。没错,身处惠民之人一定知道我要说的工艺品是什么了!对,就是二月二的泥娃娃!

二月二泥娃娃又叫河南张泥娃娃,是由山东惠民皂户李村的一名姓张的村民制作的。因为泥娃娃形态憨厚可掬,颜色鲜艳喜庆而得名、闻名。泥娃娃以红粘土为原料,经造型、制泥坯、着色、开眼等20多道手续纯手工制作而成。因为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所以很多地方的泥娃娃是用机器制成的,纯手工制作的少之又少。可能这是河南张泥娃娃深受大家喜爱的重要原因吧!

我前年在龙抬头的日子买了一个泥娃娃,它高约一尺、宽15厘米左右,脚非常肥厚,以至于两脚合拢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小墩子。泥娃娃出名就在于这个巧妙的设计,泥娃娃和不倒翁很相似,无论你用什么姿势摆放它,只要一放手它就马上摇摆着直起了身子,寓意身体不倒,健康永随。

往上看,泥娃娃身穿蓝色打底裤,上身穿着红底碎花小棉袄,衣服上的各种花饰纵横交错,显得既鲜艳又不杂乱。泥巴上事先糊了白浆,白红对比显得更加醒目,富有中国乡土味道。

再往上便是泥娃娃的头了,椭圆形的大脑袋,额头后梳着两根长而细的小辫子,椭圆形的脸蛋上嵌着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不时发出耀眼的光芒。在两眼中间正下方点着有趣的小鼻子。工艺师两滴颜色便将泥娃娃点活了,一滴是眼,另一滴便是鼻,它们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了。

泥娃娃摆在我书桌上。每天看到它,我就感到很自豪,咱山东人民多么辛勤智慧又心灵手巧!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了,老手艺越来越少,就要失传了。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闲暇之余,放下手机,走到户外,说不定你也会发现:泥土也会有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泥土的芬芳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熹微的晨光为树叶披上了一层薄纱,浩渺的江面上,一条小船缓缓前行。

“先生,您不后悔您的决定吗?”船上的书童望着站在船头眺望的人说。“后悔?”他沉吟一句,低头望着一圈圈涟漪。

记忆回到小时候。那时的他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清朗的眼神中有着对天空的渴望,他好读书,读到先贤的伟业他会激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不停地膨胀生长着。“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热血在他的心中作响,所以,他自信满满地投入到宦海中去,以为凭自己的才学与抱负,可以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大业。

想到这里,一丝苦笑浮上嘴角。那个曾经羡慕南飞大雁的少年,早已在乌烟瘴气的官场中死去。他弃官回乡,只为远离那浑浊的官场,他厌倦了钩心斗角,厌倦了需要时刻戴着违心的面具的日子。虚伪,奸佞,贪婪,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让他厌恶,他更后悔自己当初走上这没有光明的仕途!“我终于离开了。”他想,“可是我真的释怀了吗?为什么我还是像负重的驴一样无力喘息着?”陶潜抬头,虽然脸上落有阳光,却仍显出一丝黯然。

船到岸了。他要上岸了,这是他脱离宦海后,第一次踏上这片他在梦中也眷恋着的土地。

他回望身后片刻,终于踏上了故土,泥土芬芳扑鼻而来。忽然,他的脚步轻快了起来。是的,故乡的土地是如此踏实,比那些虚浮的东西要让人感到心境安宁。

一望无际的麦田陡然出现在陶潜的面前,浓郁的麦香钻入鼻孔,掸去了漂泊者脸上的倦容。熟悉的乡音,热情的笑脸,海潮般的麦浪声瞬间吞没了陶潜。他闭上了眼睛,全身心沉浸在这股氤氲着泥土芬芳的田园里,如同一个婴儿在母亲温软的怀中沉睡,安宁,舒畅。

那些令他不愉快的往事消失殆尽。

那些心上的包袱消失殆尽。

古往今来,多少男儿为了所谓的“大济苍生”的梦想而前仆后继,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苦于沉浮,忧愁一生。现在才明白,名利不过是虚浮的流岚,一吹即散;脚下的泥土才是真实的,这泥土是生命的开始,是本真,是你我最初的赤子之心。我愿留下,尽情享受泥土的芬芳。戴月荷锄,深情亲近这一片土地,与泥土相伴的我,才是最真实的我。

陶潜睁开眼,他感觉全身沾满了泥土的气息,他感觉自己又变回了曾经天真质朴的少年,心中被宦海侵染过的阴影在泥土清爽的芬芳中悄悄褪去。他转头,望向远方那一抹浓郁的绿,释然一笑。

东篱之下,一朵野菊正悄然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泥土芬芳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在食堂与教室间梭时,又看到那张张黝黑的脸,那双双粗糙的手。他们穿着蓝色或黑色的丢了一两颗扣子的土布衣服,用一双双长着黄茧的手为我校的较高树木搭着“温室”,动作娴熟。一会儿便坚起一个梯形的堡垒——虔诚的心作“结”,朴实的魂竖“杆”。然后拍拍肩上的尘土,一声不响的走了,背影映着凄美的晚霞。

这就是我们最广大最普通的劳动群众,尽管穿戴粗俗,文化低浅,但可敬可爱。“在他们的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路遥)是啊,给他们一块沼泽,他们也会开垦成一片绿油油的田地;给他们一块砖头,他们也会砌成一座坚实的城墙。他们的泪可以汇成一泓清泉,他们的血可以奔涌成一股浓浓的墨汁。他们默默无闻,亘古如一。

他们从远方而来,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擎着沧桑的巨笔,描绘着一幅幅瑰丽的图画,且不说那层层花卷样的油绿梯田,且不说那婉蜓如巨龙腾跃的长城,只那一点墨汁里饱醮的铁一样的精神,就足令你折服。

他们太普通了,就像这随处可见的泥土;他们太平凡了,平凡得像小草一样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他们是地基,是养活大众的食粮,不需要回报,默默地耕耘,创造了无数的人类文明。他们如泥土一样散布大江南北、河川平原,散发着厚重而略带凝重的微香,一缕缕,一丝丝,一团团,一簇簇,芬芳了在历史中长途跋涉的人们。

泥土芬芳,愿普天下平凡的芸芸众生在他们的世界里得到安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乡的泥土芬芳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妻家的叔叔早早地传话过来,问我们哪一天回去给岳父扫墓。妻子的家乡在大山的深处,那里有她童年的回忆和大森林。岳父去世后,归葬故里,每年的清明节便成了与岳父"相聚"的日子。

晚间的电视新闻看得让人揪心,说市场上的“注水肉”只算是小问题了,相比"注胶肉","注水肉"甚至可以算是"绿色"的。那种肉“注胶”后晶莹鲜亮,连着几天不变色,也不变质。妻子一边整理着扫墓用的祭品,一边责骂着"专家"的新发明.楼下租住车棚的那对夫妇又在吵架,嘶哑的声音弥满小区。物业公司的老张挥舞着手电,呵劝着他们不要吵了。想想也是,老张管这事最适宜,我们连对门也不认识,偶而邻居间"楼道相会",相互瞪瞪眼也算是有缘份了.

除了纸质的"iphone”,妻子还卖了两棵柏树,准备带回去种在岳父的坟前。我不愁驱车百里的路程,却在担心到家后如何把树弄到山上去。柏树虽不大,但带有护根的泥球,少说也有五、六十斤。打听了妻叔,问东村的表弟是否在家,只说放心好了,总有办法的。

夜里起了疾风,呜呜地怪叫,早上驱车出发时,还在劲吹。车至半途,接到表弟的电话,说是在黄土岭等着,搭车一道走。表弟十分勤劳,除了干山里的农活,这几年还在城里做工。我知道,这次他是因我们特地回去的。车到黄土岭,远远地就发现他等在路边,衣服鲜亮。表弟很能侃,说到“柏树上山”,连说不碍事。

叔叔早早地等在村口,接车后高高兴兴地来到家里。为了张罗中饭,叔叔把东村的表姑也请了来。姑姑一见面就“埋怨”,说是去年清明,叔叔一家去了外地,她拖了一双老腿,满山找我们,最终也没找到,可惜了她精心备下的中饭。笑说东村也不远,不去她家,是见外了。

表弟已去家里换了劳动的旧衣,腰上系了刀箩,背插砍刀,还拿了抬树用的绳索和竹扛。等到柏树卸下车来,表弟笑称还以为树有多大,需几人合抬,他一人肩扛就可以了。说着肩起一棵先走了,还要我们原地等着,待他回来肩第二棵。

表姑还在唠叨着表弟的“不是”:他不犁地了,把牛也卖了,嫌侍弄竹笋不来钱,早去城里寻活了。每月就两千来元钱,还把家中的“小店”盘给了人家,在城郊买了房子,要七十万,什么时侯还债是个头呵!听说今年竹笋厂销路不好,不收鲜笋,本来想着卖几个钱,也指望不上了。你们真稳当,要是能有你们一半就知足了。

去山上的路上,熟悉与不太熟悉的乡亲,都热情地喊着妻子的乳名。尽管有一些长辈把妻子和妻妹的名字混淆了,但听起来仍是那样的亲切。风早停了,阳光照耀着万亩竹海,阵阵春暖和秀绿沁人心脾。不时见到有乡亲在自家的地在挖笋,招呼着,问侯着,让人顿觉一种久违了的亲情。

中餐有刚采摘的马兰头、鲜厥菜,还有现挖的春笋烤农家肉。表姑还做了一种叫“青团”的糯米点心,咸菜炒笋丝做的馅,味道十分鲜美。那个农家猪肉,连肉皮也很好吃。

妻子带去的燕麦片、咖啡和红酒之类,是送给叔叔和表姑的礼品。相比农家的“山珍”,我觉着是那样的“酸气”,有谁知道,里面有多少“专家”的发明。

小车的后备箱塞满了一袋一袋的春笋,是叔叔和乡亲们的馈赠。表弟还把每棵笋的根部削整了,去除了泥巴和根须。车至岗口,我们特地下车回望了一下,群山苍翠,竹海泛绿,山乡正淋浴在午后的阳光里……

深深地舒缓了一下胸意,春风徐徐,吹来山乡泥土芬芳。我还在遐想,表弟为何要削整春笋呢?把根须和泥巴带回城去多好,那里真的很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