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石磨的作文经典8篇

浏览

1349

作文

8

篇1:石磨悠悠叙事作文_900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终于到家了。向众多的亲戚问好后,我便出去溜达溜达。门口的一座石磨吸引了我。石磨的面上泛着石器特有的青光,虽然布满了灰尘,但仍很光滑,我想:一定是长年累月的摩擦造成的吧!石磨上的小沟还积着雨水,好几个地方已长出了深绿的青苔。

我好奇地向爸爸打探起石磨的历史,据爸爸讲述, 过去,这个石磨不经常使用,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贵客的时候,才会用石磨来磨豆腐或磨粉做糕点。对于长年饿着肚子的孩子们来说,这可是日盼夜盼的天大喜事。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提着泡了一夜的大豆,和大人一起去到石磨那儿。

大人们双手紧握石磨的手柄,推拉起来,于是石磨就“吱呀吱呀“地响起来,那声音时而像欢快的歌曲,时而成了沉重的呻吟。石磨一圈一圈地悠悠地转,那白色的豆浆就慢慢地流出来。这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

过年是孩子们的期盼。家家户户在过年前几天就将淘好的糯米和粳米,按比例均匀混合后放在匾里,摊开晾干,然后拎到石磨那儿去,一把一把地把它放进石磨里。于是石磨就转动起来,磨成了细粉,然后加上白糖或者红糖拌匀,放在蒸笼蒸成年糕。早已守候在旁边的孩子们,看着那香喷喷的年糕,一边擦拭着嘴边的口水。于是,那笑声充满了整间屋子。

爸爸说,小时候,他们认为石磨的歌是最动听的乡间小曲。“咕辘辘,咕辘辘”,唱得天更高更蓝,唱得河水更清更甜,唱得人们整日被饥饿折磨的肠胃也开始幸福地蠕动。

而在大人眼里,石磨却是一种难以解说的心事。年年月月,在注满风雨声的屋檐下,石磨悠悠,背负着历史的沉重与无奈,磨碎了祖辈们多少心血和汗水。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转眼60年过去了。石磨终于像年迈的老人,停止了歌唱,安然沉睡在岁月的残墙断垣之间。如今,家乡已经很少人用这石磨了,但从布满青苔的石面上,不难想象当初它的喧闹和忙碌。现在,石磨以它那古朴的身姿静静地卧在屋檐下,它在为新中国60年的变迁做着最有力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石磨转动的时光作文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那座石磨早已长满了青苔,磨眼里塞满腐烂的杨树叶。它已经很老很老,我只能深深、深深地凝望它,怎么敢奢望它为我奉上一杯香醇的豆浆。

那是很久以前了,时光吹进我无忧无虑的年岁。每年的春节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他们盼望头上戴的绒花,盼望软糯甜腻的年糕;而我最盼望的却是和奶奶一起做豆浆,用石磨推出来的最原汁原味的豆浆。

磨豆浆的前一天晚上,奶奶会用筛子筛选出圆润饱满的大豆,然后把大豆泡在水里泡一整晚,浸泡的过程中也要不时地搅拌,第二天豆子软化到一定程度后便可用水冲洗几遍,把余水沥尽,然后倒进一个干净的盆子放上刚刚没过豆面的清水。

简单清洗过磨子后,就可以开始磨豆浆了,一根不长不短的木棍正好插进石磨的侧旁。“来,你来推,我放豆子。”说罢,奶奶已经把盛满豆子的盆端到了石磨上。“嗯嗯。”那可是我求之不得呢,一圈一圈,白油油的豆汁慢慢淌下,鼻腔里满是豆子的香气。

浅浅的阳光里,仿佛一切都静了下来。磨盘转得很慢,花猫斜靠在一旁眯着眼睛,枯死的葡萄藤缠在架子上。奶奶一边督促我一边用勺子加水加豆,豆子和水,什么样的比例,这应该都是有数的。一粒一粒泡胀的豆子,在石磨“吱呀吱呀”的转动中都化作了雪白的汁。

不一会儿,一大盆的豆都磨完了。奶奶用一块半圆形光木板把豆汁豆渣刮到放了滤布的桶里,再用水把石磨冲干净,使淡浆也流入桶里。

煮豆浆的时候最磨人。我总会搬一个小板凳安静的坐在大锅的一旁,满屋子水汽氤氲模糊了视线。渐渐地,豆子青涩的味道淡去,大锅内沸腾的豆花沫像要扑了出来。我兴奋地拿来碗和白砂糖,“奶奶,奶奶,豆浆好了。”这时,奶奶总会赶紧站在大锅前挡住我,“不行不行,还要再等一会儿。”那时,我并不知道豆浆还会有假沸的现象,它咕嘟咕嘟冒泡我就以为它已经煮好了。

等到豆花沫完全消失后,奶奶在我放好白砂糖的碗内小心翼翼的盛上满满一大勺豆浆,用勺子轻轻搅动使糖溶化。我迫不及待的趴在碗边轻呷一口,霎那间浓郁的豆香缱绻在齿间舌尖,丝滑香甜,回味无穷,满满的幸福感洋溢在心间……

现在,奶奶早就操劳不动,我也喝不到那样豆浆。卖豆浆的小店,虽然冒着的热气,但那淡淡颜色的豆浆喝起来总是陌生,稀薄,难以下咽的。早晨,妈妈用豆浆机磨出来新鲜的豆浆却总也没有那样的,熟悉的味蕾记忆。

在一次又一次的记忆反刍中,“许多陷在记忆深处被遗忘的往事,借着味蕾会再度苏醒”。

我也相信,味蕾上的记忆最顽固,无论你远赴他乡,功成名就,总有一种味道寄托着你细腻的情感。

怀念那石磨转动的时光,关于老石磨的一切,慢慢沉淀在我的时光隧道,随着流年流经心海,从来不曾忘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石磨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是一个拥有古典韵味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河流,还有城市间难得一见的水井和石磨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回老家。刚进家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院子大门的边上石磨。小时候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忆起儿时想玩石磨,而又不得允许的场景,不由地笑了。

忆起儿时的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按例询问奶奶,今年我是否可以学习磨石磨。在得到出乎意料的答案时,我高兴地快飞了起来——今年我终于可以去磨石磨了。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将行李放在房间,在奶奶的陪同下我做起了准备工作:先准备一些黄豆,然后拿一个大盘子放到大磨盘出口的下方,最后把“7字”木棍插在石磨的把手上,就可以开始磨黄豆了。

我请奶奶帮我放黄豆,我就推着“7字”木棍,让石磨转起来。刚开始推的时候不是那么顺利,一推就停下来了。于是,奶奶告诉我,石磨在面前和后方的时候要推快一点,不然石磨很容易停下来。我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多练习了几遍,可是每一次都有些地方磕磕绊绊。但熟能生巧,多练习几遍就好一些了。刚开始磨石磨还挺累的,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了。休息片刻后,我再接再励,继续努力,尽量不让中间有磕磕绊绊。磨着磨着,我越磨越顺,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觉,中间终于没有任何的磕绊了。

我看到黄豆从两块石磨的中间不断地飞出来,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纷纷掉落。奶奶还表扬我磨得不错。不一会儿,磨盘上已挤满了千奇百怪的黄豆,它们形状、大小不一。我便用一把小扫帚把它们扫到大盘子里。奶奶说,要将它们骨肉分离,才可以拿去做豆腐。于是,奶奶演示给我看:把大盘子用力的左右摇晃几下,使豆壳和黄豆分开,并在黄豆之上。然后,把豆壳取出,把它们放到别一个篮子里。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将家里现有的黄豆都磨好了。通过磨石磨这种传统手工劳作,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多练习几次,就要熟能生巧,正如古语所云,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解决问题时,都能熟能生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石磨豆腐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就喜欢淡淡醇香的豆浆,甜甜稠稠的豆腐脑,白白嫩嫩的的豆腐,却没想到,在外婆家,看到并参与了一次富有原始味道的制豆腐过程,实在高兴!

那天,正要小憩时,看到姨和妈妈搬出石磨,凑近一瞧,两个圆滚滚的石磨叠加起来,用两条木凳架起,上面的石磨有一个小洞,是放入黄豆的地方,旁边榫接着木质手把,下面石磨的木质石芯对准着上面的石洞,在下面放个大铁桶,准备就绪,开始大工程。

姨和妈妈站在对立方向,姨一手拿着勺子舀豆子,一手握着手把上方,妈妈只要握着手把下方即可,石磨开始转动,转完两圈,便放入豆子,循环往复,我看得眼睛都乏了,便主动请缨帮忙。自己亲身体验到才知道这个不光需要志与力,还要一定的技巧,手要配合着主方,不缓不急,才能恰当放入黄豆,石磨如同时间的漩涡,白似淡黄浓稠的汁液经石槽流入铁通,且缓慢地如同时间禁锢住,慢慢滴落。

等碾成一大桶时,早已筋疲力倦,可真正大头戏却在后头,而决定成品质量的是我的外婆和外公。

接下来我们要过滤,我们一起合力将稠液倒入又白又大的纱袋,即刻就变成胖头娃娃,撑着大肚皮,用手一摁,细腻的汁液流出,可是,这样费时间。于是,外婆成主干,我们成帮衬,摔、甩、压样样拿来,可这个倔强的娃娃圆滚滚地抗议,但是几个人的拳头轮番攻上,它就像泻了气的气球,慢慢扁平,看着光滑细腻的豆浆,不禁心头甜甜。

但这个豆浆还不能喝,要慢慢冷却,再放入锅中熬至滚烫,这时才是我们能喝的纯天然豆浆。

放置几分钟后,上面漂浮着一层白白的皮,就成了豆腐皮,味道淡淡的,听说妈妈和姨小时候抢着吃呢!这时候,外婆拿着调好的石膏过来,把豆浆倒入正方体的木制格子,成败在此一举。外婆一边倒入,一边搅动,如果石膏倒少,制成的豆腐太碎,像粉末一捏就碎;反之,豆腐变得太老,太苦。但是,外婆娴熟的手法让豆浆慢慢地凝成块,如同一个个可爱的小丸子。接着把多余的水舀干,紧接着把白净的纱布盖上,最后把带有似网子的木质格小心翼翼对准放好,那么就大功告成,静等软软糯糯的豆腐吧!

现在,豆腐的品种越来越多,制作方法越来越科技化。这一次,是个不错的体验,因为它依然焕发着原始的味道,让我在此体会到原始的滋味。它虽然没有像长城那样成为中华民族之魂,但它是祖先智慧的传承。我为外婆而感到骄傲,为它的传承者而感到骄傲!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你眼中,只要用心就能;就在你掌心,只要合手就能把握;就在你脚上,只要移步就能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石磨初一学生作文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清凉的秋风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来临,又悄悄地送走那个炎热的夏天。

秋风吹落了那棵老柿子树上枯黄的叶片,我漫不经心地走在那条小路上,一片金黄却又掺杂着一丝绿意的柿子叶,从我眼前像仙女打转儿似的飘落下来,轻轻地落在了树下那张竹椅旁的石磨上。

石磨已经很久没人用了,是那么陈旧和肮脏;竹椅也已经开始腐朽,竹子都变成黑色的了。我的心突然抽搐了一下,猛地觉得那台石磨如此崭新,如此令人亲近,竹椅也如此坚实,好像看到了往日在石磨边玩耍的我和磨米的奶奶。 。

小时候,家里没什么零食,经常磨些糯米做甜点吃,隔三差五,我就和奶奶到村头老树下磨米。一次,快要到节日了,妈妈便吩咐奶奶:“妈,你有空就拿些糯米去磨吧,好让这些孩子有些东西吃。”奶奶应了一声,便大手拉小手地带我去磨米了。我在前面一蹦一跳地跑着,奶奶拎着米走在后面,我边走边采野花,时不时地停下来让奶奶闻闻香气,顿时,奶奶那张枯黄而又布满岁月给她下皱纹的脸,露出了慈祥的微笑,那么幸福,那么满足,我永远都会记得的。来到树下,奶奶把米放在椅子上,用瓢子舀着米放到石磨的孔里,放些水,弯拱着腰转着石磨,手拿着那个柄,一圈又一圈地转,那弯拱的腰对我来说,充满了无限的爱和关怀。那磨出的米浆,都散发着奶奶疼爱的芬芳,像乳汁一样的米浆,溶入了奶奶酝酿已久的心血,浓浓的,纯纯的,在心间飘绕着。

有时,我在旁边数着石磨转的圈数,“一圈,两圈,三圈……”,当我数错时,奶奶就会点着我的额头说,傻瓜,数错了。那一指之间,不知包含了奶奶多少的怜爱。有时,奶奶在石磨边磨米,我在磨下玩蚂蚁,还多手多脚地拿一些米浆给蚂蚁品尝,等到他们吃饱喝足了,我又把它们放到水里,或拿棍子玩弄它们,最后弄得半死,才放过它们,奶奶又瞪着眼看我说,那么调皮的一个女孩子。那一个眼神之间,不知包含了奶奶多少的疼爱。有时,我又拿着木棒打树上的柿子,落下了一个,我就高兴地欢跃,拿着小刀切割着,玩起了“做家家”,妈妈责问时,奶奶便悄悄地帮我瞒过去。

那一言一语之间,不知包含了奶奶多少的关爱…… 。

石磨啊,你是我记忆的一部分。石磨啊,你在我心里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转,唤起了我对奶奶点点滴滴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石磨与云梯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第一次推石磨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长着么大,第一次石磨,我兴奋极了!

今天,我们去三泉湖游玩的时候,在半山腰处看见一个亭子,亭子里面有一个石磨。我迫不及待地想推推它,走到跟前一看,两块圆圆的大石头摞在一起,高高的,最下面的是更大的一个大圆石,只是没有上面的厚而已,石磨上面还系着一根很粗的长长的木棍,看起来像一个数字“9”。刚开始我把手放在木棍上,用力推,怎么推也推不动,我把浑身的力气都使出来,累得满头大汗,才推动了一点点。这时,旁边的一位老爷爷笑着告诉我:“推磨是要用巧劲,并不是直直地硬推,腰稍微向前挺,两臂伸直,左脚向前站稳,右脚用力蹬”,听了爷爷的方法,没费多大力气,就把磨转动起来了。从中我也悟出一个道理,干什么事都有技巧和方法,不能急于求成。

这时,站在一旁的妈妈和阿姨都笑了。我和妈妈一起推,更轻松了,因为有妈妈在帮助我,真的太有趣了!回到家里,我告诉姥爷今天的趣事:姥爷笑着说,在他小时候,人们吃的面、五谷杂粮,都是用石磨辗压出来的。在那年代,根本没有机器,全是人工推磨。后来,慢慢地人们养牲畜,用驴蒙着双眼拉磨,随着时代的进步,石磨被机械取缔了。我们现在吃的各种面粉,全部是机器磨出来的,我听了老爷的一番话 ,心里真庆幸,我居然能看到古代的器具,古代人可真聪明啊!发明出了这么好用的器具,我要像古代人学习,做一个聪明的人!

这次推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石磨作文欣赏_成长作文1400字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石磨,现今的年轻人是不知道的,他们没有见过,也不知道石磨是什么做成的,是做什么用的,而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我们却对石磨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它记载着我们和我们上辈人乃至上上辈人的艰苦生活。

在我小时候,我家就有一盘石磨,它是由磨台、磨盘组成的。磨台自不必说,磨盘分上下两扇,中间有一磨心,下扇不动上扇动。上扇石磨有一孔,是专门往里放粮食的,下扇中间有一凸起的小圆柱,叫磨心,是依据上扇磨眼的大小凿成的。磨盘很大,很沉,一个人是推不动的,至少得两个人,推起磨来非常吃力。当时是大集体,农户家里是没有毛驴的,只能靠人来拉磨,十几岁的我就已经是推磨的主力了。

我和三哥相差两岁,几乎每周至少就得推两次磨,记得当时我家推磨磨面,一般大都是在晚上,父亲是个老革命,在村里任职,经常是早出晚归,母亲身体不好,大哥、二哥自有他们的事务,推磨的活自然就落到我和三哥的头上。当时,家里很穷,主要的粮食就是玉米,没有磨米机,所有吃的都是靠推磨磨出来的玉米碴子、玉米面。刚开始推磨的时候,一圈一圈的绕着磨道走,累是自然的,要命的是迷糊,几圈下来,我就迷糊的直吐,翻江倒海的,肠子都要吐出来了,眼泪止不住的流,好了一点,还得继续,就这样几天过去后,习惯了兜圈,也就不再迷糊呕吐了。推磨磨面,一般至少要磨上三遍。每次,我和三哥都是累得大汗淋漓,有时不得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再推,推完一次磨往往就到了大半夜。

推磨是力气活,很苦,很累,但也很快乐。推玉米碴子和玉米面还算比较轻松,到了年根,家家都要做粘豆包、粘火勺、大豆腐等,推水磨可实在是尤为辛苦劳累的,推磨就成了技巧活,磨出的粉面不能粗也不能太细,粗了,做成的豆包、火勺渣里渣沙,咽不下去,磨得太细没有口感,磨黏米面子时,事先要把黏米泡上几天,粘谷很黏,倒进磨眼里几乎就不往下流,于是,不得不一边推着磨一边用筷子不停地上下捅着磨眼,还得一直的添水,水流要慢,要均匀,这时候只靠我们哥俩推磨,那就不行了,大家齐上阵,俩人一组,你推一会,歇了,我再推。妈妈就负责将磨完的粘米浆装上布口袋扎口放在小灰堆上炽干,然后烀小豆,包豆包。吃着妈妈蒸出来的豆包我们的干劲更大了,做水豆腐的工艺更是复杂,我们一点点的将泡好的黄豆细细的磨出来,妈妈用豆腐包将豆浆过滤后倒在锅里,煮沸,再一瓢瓢的舀在水缸里,水缸外底部用烧的红红的火灰围起来,以免缸里的豆浆冷却,再用卤水点成块状,这水豆腐就做成了,母亲再为我们用烧糊了的辣椒,圆葱切成小段,调至好可口的酱,我们各自端着一碗美美的狂吃起来,直到撑的不能再吃了才肯罢休,还有豆腐脑,是用石膏点制而成的,嫩嫩的,滑滑的,好吃极了。过滤后的渣子也是我们的美食,母亲先将豆腐渣放在锅里,添上少许的水,再放一些切成碎片的秋天晾晒的罗卜缨子、白菜帮子,用慢火煮,待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煮熟了,拌着调好的大酱,即可当饭、又可以当菜吃,芳香至极……

长大了,离开了家也就告别了石磨,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更,石磨也早已经从屋子里被扔到了某一个角落里,退出了历史舞台。

偶然在朋友圈里看到老物件的石磙子,让我顿时记起了我家的石磨,让我顿时想起了我和三哥一圈圈在磨道上艰难地行进,石磨,磨出了岁月的年轮,也磨出了我们辛劳而快乐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