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班门弄斧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故事(优秀20篇)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1607

作文

1000

篇1:瓜代有期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都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

这两个成语都出自《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是说齐襄公讨伐卫国郑国连连取胜,但诸侯多有不服并且得罪了周天子。

齐国大夫连称担心周天子讨伐,为防范在先,劝齐襄公派重兵戍守派遣边关(葵丘)。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他们虽不想去,又不能不去,就问齐侯(齐襄公):“何时能回来?”齐侯正在吃瓜,随口说:“明年瓜熟时候吧!”瓜一年一熟,也就是一年后可以回来。

一年之后,齐侯却忘了约定,连称、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说:“瓜已成熟,您是否该派人接替我们了?”齐侯赖皮:“再守一年吧!”两人暴怒,结下心结,后来就趁机带兵回来,把齐侯杀了。后人就用“瓜代有期”比喻换人接替的日子快要到来,从今年食瓜之时,到明年瓜熟之日,一定找人替代。就是要有诚信。故事中齐侯不守信用,终于被人推翻,说明做人要守信,否则会自讨苦吃的。

小贴士:说到要做到,说瓜熟换人,就一定要换人。不讲信用的人,除了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还有可能带来很多后患。

长寿二年(693年),宫中传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皇嗣李旦的两个妃子刘氏、窦氏被武则天召入宫中,最终竟然被杖杀,尸体被随便埋葬。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

消息传来,大家都很震惊,而皇嗣李旦更是悲愤不已,但他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此时正值武则天大搞酷吏政治之时,告密成风,人人自危,政坛可谓极其险恶。此番大祸来自一个叫团儿的奴婢的诬告,她向武则天举报说刘氏、窦氏用巫术诅咒皇帝,所以引发了武则天的愤怒。有人说团儿是因为勾引李旦未遂,所以报复。还有人说她是想借这股告密之风为自己牟取私利。不管怎么样,李旦的两个爱妃是死于非命了。

李旦根本不敢在武则天面前表现出任何悲痛,行为举止都与平常一样。而此时比他还要悲痛的,应该是九岁的李隆基了,因为窦氏是其亲生母亲,他幼年丧母,而且父亲还被吓得战战兢兢不敢吭声,这对李隆基来说是一个怎样险恶的环境啊。

李隆基可能从小就对自己的祖母没什么好感,对于李唐被篡权更是耿耿于怀,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勇敢地展示过自己的反抗精神。

有一次他来上朝,带着车骑随从。武家子弟武懿宗看见这个孩子的队伍很整齐威武,于是想挫一挫他的锐气,便站出来呵斥车骑队伍。这个武懿宗是武家子弟中的“极品”。他的祖父是武则天的伯父,他本人算是武则天的侄子,不仅相貌猥琐,而且品质极坏,常滥杀无辜。所以李隆基见他就生气。

见武懿宗呵斥自己的队伍,李隆基立即站出来指责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旧唐书》卷八《玄宗上》)我家的朝堂,干你什么事?你敢骂我的人?请注意,这事发生于天授年间,武则天已经掌权,李隆基却说“吾家朝堂”,谁家?李家呗。这孩子的话实在是胆大包天。武则天要是抓住这句话追究起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武则天可能念其年纪尚小,不懂事,并没有深究。

据说武则天对李隆基还不错,他还在宫中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杀母的仇恨却深深埋在他的内心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背城借一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bèi chéng jiè y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顷公被晋鲁卫三国联军打败,就派上卿宾媚人带上玉器及土地册子,去向晋军求和,并嘱咐不能屈服受辱。宾媚人来到晋国军营见到中军主将,晋国趁机提出无理要求,宾媚人说如果这样就只好收集残兵,背城借一,死战到底。

【典故】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左传·成公二年》

【释义】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

【相近词】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垂死挣扎

【相反词】重整旗鼓

【示例】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背城借一,烦君属檄草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鹅与鹰的对话寓言小故事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鹰冲破云层从高空飞落在树端上,躺在笼中休恬的鹅见到了心中产生无限同情。

“瞧你多可怜呀,何苦要受那血雨腥风挨饿受冻的罪呢?”鹅跟鹰打着招呼:“你看我日子过得多舒心,饿了有主人备饮食,困了鹅笼是安乐窝。快下来同我一起生活吧!主人会善待你的,”

“你就好好享受吧,我可不稀罕,”鹰不为所动,它望着蓝天深情地说:“我有抱负追求,我要努力奋斗实现心中的理想。”

“别犯傻了,追求什么抱负、理想,”鹅不以为然,它拍扇着翅膀揶揄鹰:“你也一飞冲天闻名了、也让人吹捧为英雄了,但有用吗?还不是时时受煎熬;我虽从没想过出名,日子却过得比你滋润得多。”

“再滋润也是在囚笼中受约束,这种生活有乐趣吗?”鹰高昂着头冷冷地反驳:“我可以在高空中任意翱翔,你却无法享受到这种自由,这是多么可悲的呀!”

“自由,哈哈,自由有什么用呢?”鹅再一次嘲笑鹰,同时挺得意地自我炫耀着:“你纵然再自由,恶劣的生活环境决定只有三十年寿命;我尽管受羁束,但养尊处优能活够八十岁——-这是科学家研究的定论!难道说我这八十年的寿期还没有你那三十年的短命有价值?”

“可怜的蠢才你听着,生命的价值不以年限的长短来衡量,”鹰严肃地回答鹅:“英雄的生命有时短暂,但它浩气长存;平庸者也可能长寿,死后徒余一抔黄土。我即使时时挨饿受冻,也不愿过你那可怜的寄生生活;我宁可自由生活度过短暂的一生,也不愿意象你这样在鹅笼中浑浑噩噩地混过八十年漫长岁月!”

鹰再也不愿和鹅多费口舌,它舒展双翅搏击长空自由地翱翔在蓝天;笼中的鹅伸长脖子瞪着一双小眼睛呆望着远去的鹰陷入了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败军之将不言兵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帮助刘邦夺取天下,汉军大将韩信率兵往东攻打赵国,并在背水一战中大败赵国大军,俘虏了赵国的将军李左车。当李左车被绑到韩信面前时,韩信却亲自为李左车解开绳子,并恭为上宾,以礼相待。韩信知道,在背水一战中,赵国大将陈余不听李左车先发制人的建议而导致兵败。否则,战败的就是汉军。韩信很欣赏李左车的军事才能以及犯颜直谏的态度。由于韩信还要继续率领汉军继续攻打邻国的燕国和齐国,所以,韩信就向李左车征求作战的意见。

但李左车却回答:“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意思就是说一个兵败国亡的俘虏,没有资格同韩将军在此谈论兵法,计议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虎的箱子寓言故事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老虎仗着自己是森林之王,常常指使其它动物帮他做这做那。

这不,他又把野猪叫到家里,指着一个箱子说:“野猪,我有事要出门一趟。你要负责帮我看好这个箱子。箱子里装着满满一箱的巧克力,你可不要偷吃啊!”

野猪赶紧保证说:“大王,你放心!我保证巧克力一个也不会少。”

老虎走后,野猪一动不动地守在箱子旁,连眼睛也不敢眨一下。

没过多久,老虎回来了。野猪松了一口气说:“大王,箱子还给你。我回家去了。”

“等等!让我检查一下你有没有偷吃我的巧克力。”老虎说着就打开箱子查看,啊!箱子里竟然空空如也。

老虎愤怒地叫起来:“大胆野猪,你竟敢把我的巧克力全都偷吃了。”

“我没有,我连箱子都没碰一下……”野猪连忙争辩道。

“我不管!”老虎蛮横地说,“反正我的巧克力不见了,你要赔给我。否则,我就对你不客气。”

野猪哑口无言,只好赔给老虎一箱子的巧克力。野猪回家以后,找到好朋友猴子诉苦说:“你说怪不怪,我连动都没动一下箱子,箱子里的巧克力怎么就不见了呢?”

猴子想了想,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箱子里本来就没有巧克力。"“没有巧克力?”

“是啊!你想想,老虎把箱子交给你时,并没有让你验证里面有没有巧克力,而箱子里的巧克力也不可能凭空消失,最有可能的是老虎把箱子交给你时便是一个空箱子。”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这不明摆着,就是为了讹诈你的巧克力啊!”猴子义愤填膺地说,“老虎今天欺负这个,明天欺负那个,作恶多端,我们应该想办法惩治惩治他才行!”

“可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啊!”“办法一定会有的。让我想想!”猴子挠着脑袋想了一会儿,高兴地说,“我想到办法了。

老虎这次尝到甜头,以后一定还会叫别人去帮他看箱子的。我们不如这样……”

听了猴子的主意,野猪乐得眉开眼笑。果然,没过几天,老虎又让猴子去帮他守箱子。

“你可帮我看好来哦!箱子里装着满满一箱的糖果,可不要弄丢了啊!”老虎装模作样地交待几句又离开了。

猴子和野猪飞快地打开箱子,小心翼翼地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窝蜜蜂放进箱子,再合上箱子。

没过多久,老虎就回来了。像上次一样,老虎又要开箱验货。

“嗡嗡嗡……”受到惊扰的蜜蜂一股脑扑到老虎身上又叮又咬。

“啊——”老虎号叫着,“怎么有这么多蜜蜂啊?”

猴子捂着想笑的嘴说:“八成是蜜蜂闻到箱子里的糖果味,跑来安家了。”

“胡说!”老虎辩解道,“这箱子明明是空的……”

老虎自己说漏嘴,从此,他再也不敢用这种方法骗人了。

故事寓意:

你害别人,可能你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害别人的同时对方也在思考,当一件以别人做垫脚石的事情被揭穿的时候更多的是丑陋,做人要坦荡荡,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你欠别人的最后总要还的,千万别利用别人,或者害别人,不要让大家打心眼里瞧不起你,远离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半生不熟的苹果寓言故事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半生不熟苹果故事是一个有关于半生不熟的苹果的故事。这颗半生不熟的苹果,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妈妈也觉得自己的苹果女儿十分的不懂事。

在比加尼小村,有一片茂密的果林。果园里种着许许多多的苹果树,苹果们一个个长得圆嘟嘟的,脸蛋红通通的,在金灿灿的阳光的照耀下,苹果们都会露出灿烂开心的笑容,当风儿轻轻吹过果林时,整个果林都飘荡着苹果的清香,每天果林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无缺的事儿。在果林的一个角落里,就有一个半生不熟的青苹果A,她瘦瘦小小的,脸色青青的,没有别人美丽的容貌,她没有朋友,每天都沉默不语,别人总是讽刺、挖苦她,因此她对自己失去信心。

A半生不熟,是因为她不够成熟,不懂得“孔融三岁能让梨”。有一次,好朋友J来到A家做客。盘子里正好有一颗糖,J正准备拿来吃,“住手!”A 大叫起来,拿着糖就往嘴里送,J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因为这件小事,A失去了一个要好的朋友。还有一次,晚上吃完饭后,苹果妈妈叫A去洗碗,她死活都不去,赖在床上打滚,苹果妈妈实在没办法,她觉得自己的女儿非常不懂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物不平则鸣的故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押韵词】铁面无情、前言往行、匿迹隐形、坐享其成、操奇逐赢、四海昇平、摊书傲百城、持盈守成、冰壶玉衡、趔趄而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朝一夕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一个早晨,一个傍晚。指很短的时间之内。

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杨朱博学多才,很受人尊重。一次,他到朋友季梁家去,恰巧季梁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

季梁的儿子见了杨朱后,哭着说:“杨伯伯,我父亲的病看上去很凶险,你能否帮我请医生来为他诊治一下。”

杨朱探视了季梁,安慰季梁的儿子说:“贤侄别急,依我看,你父亲的病并不重,只要好好调理,很快会痊愈的。”

但是,季梁的儿子不信,一下子请来三位医生。

第一位医生给季梁诊治了一下,说:“你得病的原因是冷暖没有节制,虚实失调,阴阳不和,平时饥饱不均。只要吃几帖药,即可药到病除。”

季梁摇摇头说:“你只是个普通医生,你走吧!”

第二个医生为季梁诊了脉,说:“你的病是由于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用药来治好你的病,恐怕很难。”

季梁赞许地说:“你是一位良医。”

第三位医生只望了望季梁的气色,说:“你的病是由于精神忧郁引起的,所以不用吃药,只要好好修心养性,就会好的。”

季梁十分赞许地说:“你真是一位神医呵!”

原来,季梁的病确实是因精神忧郁而起。他的病经过精神调节,果然没过多久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先驱蝼蚁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蝼蚁:指蝼蛄和蚂蚁。自己先葬于地下为别人驱赶蚂蚁。形容效忠于人,不惜先死。

出处

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故事

战国的时候,安陵君在楚国身居高位。

有一天,谋士江乙对安陵君说:“你对楚国没有一点功劳,和楚王又没有骨肉之亲,却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为什么能这样呢?”

安陵君说:“这是因为君王过分抬举我罢了。”

江乙说:“用财物相交的人,财物用尽交情就断绝了;用女色相交的人,色衰爱情就改变了。因此受宠幸的美女不等坐席破就被疏远了,受宠幸的臣子不等车破就不受信任了。如今您独揽楚国的权势,却不用什么办法与君王深交,我暗自替您感到担心。”

安陵君焦急地问:“既然这样,那我怎么办呢?”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请求跟君王一起死,以自身为君王殉葬,如此一说,必能在楚国长久受到重用。”

安陵君认为江乙说得很对。

一次,楚宣王到云梦去打猎,突然,有一条发狂的犀牛冲到宣王面前,宣王拉弓射箭,一箭把牛射死,仰天大笑说:“今天的游猎真快乐啊!寡人死去后,跟谁一起能有这样的快乐呢?”

安陵君疾步上前去,流着眼泪说:“我进入宫中就坐在大王的下面,外出就和君王您同乘一辆车。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意以身相殉,当草席为君王阻挡蝼蛄蚂蚁(先驱蝼蚁),哪里有比这种快乐更快乐的事情呢?”

楚宣王非常高兴,于是厚封安陵君。

后来人们听到这件事都说:“江乙可以说是善于谋划,安陵君可以说是会掌握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枯鱼之肆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枯鱼之肆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庄周的人,由于家中贫穷,快要断炊了,就去找监河侯一说魏文侯,借粮,监河侯是个小气鬼,又死要面一子,于是假惺惺地说:“好的!待我过年收了百姓的租税以后,就借给你三百两银子,行吗?”

庄周听了他的一话之后,很一是生气,便说:“我昨儿来的时候,在路上听到呼救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发觉于涸的水沟里有一条螂鱼。我问它为何要到这里来,螂鱼说它是打东海来的,不幸落在这沟吸,现在快要十死了,请求我快给一升或一斗水救它的命。我答应它到少丁里之外的南方去游说越、吴两国的闲王,放西江的水来迎接它。谁知卿鱼听了我的话,却忿忿地说:“我现在只需一升牛的水就能活命,‘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负之肆!”,螂负话的意思是说,照你这种说法,还不如旱点去卖干鱼的店铺里找我好啦!

后来人们就用“枯鱼之肆”或“涸辙之纷”比喻人在困难的处境里渴望有人赶快救济;也用来说明凡做一切事情,应当针对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形,采用有效措施,说空话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寓言童话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修桥

有一只小羊住在小河旁,它每天都要去对岸探望外婆。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大雨把桥冲毁了,小羊没法去看望外婆了,它心里很着急,自言自语道:“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这时小猫哥哥来了,小猫见小羊一脸愁眉不展的样子,就问:“小羊妹妹,你怎么啦?”小羊唉声叹气地说:“小猫哥哥,你不知道,昨天下了一场大雨把桥给冲垮了,我不能去对岸看望外婆了。”聪明的小猫眼珠子一转,便想出了办法,它说:“如果有人要过河,看到没有桥了,就会把桥给建起来的。”小羊半信半疑地问道:“真的吗?”小猫拍拍胸脯自信地回答:“听我的,准没错。”

小羊一听就放心了,它回到家里,安安稳稳地睡了一整天。

第二天,太阳升得老高了小羊才醒来,因为心里挂念着外婆,它一起床就想去看外婆。他想:桥现在肯定已经有人修起来了。可是到了河边,小桥还是昨天的样子,没有人修起来。小羊失望地回到家,心想:或许明天会有人来修了呢。

于是,小羊就耐心地等待着,等啊等,等了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就是没有人来修。小羊心里非常着急,心想:我为什么要白白浪费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去等待一人来修桥。我为什么不自己动手修桥呢?小羊心里非常后悔。

小羊马上拿起工具呯呯啪啪地干起来,它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小桥修好了。小羊想:要是我早点修好桥,就可以早点去看望外婆了。以后我做事再也不依赖别人,要自己动手去做一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断织教子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青出于蓝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后魏人李谧,字永和,学习很用功,少年时代就读了很多书。《北史·李谧传》说他“博通诸经,周览百氏”。他的老师孔墦,学问本来也不错,可是几年以后,李谧就胜过了老师。那时,孔墦反过来向李逾请教了e同学们作了一首歌谣道:

奇成蓝,蓝谢青;

师何常,在明经。

歌遥的大意是说:学生成了老师,老师请教学生,究竟谁是老师何尝有一定,问题在于谁更梢通学问。

为什么青比学生,蓝比老师呢?原来蓝,是一种草,它的叶子可作青色染料。《荀子·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靑,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是说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后代一定超过前辈。青色本是从蓝草中取得的,可是从蓝取得的青色,比蓝更青;冰,本是由水凝结成的,可是由水凝成的冰,比水更寒。

由于以上的一段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青年超过老一辈,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青出于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典故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语故事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白鸟和黑鸟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笼子里的两只黑一直与白鸟和睦地相处着,总能听见它们的欢声笑语。

一天,笼门竟然打开了!白鸟兴奋极了,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两只黑鸟大声地叫着:“白鸟!你干嘛出去呀?”白鸟惊讶地回过头:“当然是出去展翅飞翔啦!”“难道你就不怕外面的灾难?”“当然不怕!你们不出来吗?”白鸟毫不犹豫地打断了黑鸟的话。“外面可是有着很多灾难啊!我们才不去呢!”白鸟冷冷地笑了一声:你们总是依靠着这个笼子,看你们能得到些什么!"便张开翅膀,兴奋地朝着自由的天空飞去,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回荡着它的叫声。

黑鸟自以为是地说:“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还是里面好!白鸟它可真傻!”说完便摇摇头,快活地睡大觉去了。

白鸟从笼子里出去以后,每天都能遇到一些风风雨雨,多多少少地受到一点挫折。而两只黑鸟则无忧无虑地在笼子里生活着。

终于有一天,白鸟回来了。它屹立在两只黑鸟面前,像一座山。两只黑鸟大吃一惊,眼里满是惊奇与怀疑地仰视着白鸟:强有力的爪子和嘴巴,肥壮的身体,丰满的翅膀。两只黑鸟惊讶的说:“白鸟,你,你怎么长这么大了?”白鸟“哼”了一声,指责着它们:“我之所以长这么大,就是因为我遇到了挫折,困难,都完全靠自己克服。而你们呢?整天整天地依赖着笼子,遇到危险毫无招架之力,所以你们还是原来的样子,永远长不大!不经历过风雨,怎能成长呢!”

两只黑鸟听了以后,怔怔地站着,许久才发出一阵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杖则走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à zhàng zé zǒu

【出处】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解释】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挨打

【结构】紧缩式

【相反词】小杖则受

【同韵词】缄舌闭口、食不糊口、言笑不苟、移花换柳、花花柳柳、愁长殢酒、桑枢甕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驴唇不对马口、空拳赤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挨打后不省人事,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听说后,非常气愤,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孔子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曾参则陷父亲于不义的深渊

【成语举例】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寔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间不容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àn bù róng fà

【典故】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释义】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用法】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间不容缕

【押韵词】深文周内、材疏志大、承上起下、肘腋之下、瞒天要价、一筹不画、由小见大、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没巧不成话、顺流而下、......

【年代】古代

【谜语】和尚庙尼姑庵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准备谋反,他的谋士枚乘认为不可为,就写《上书谏吴王》说:马刚受惊吓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重物,这两者危险程度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刘濞没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别人了

【成语示例】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管鲍之交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典故】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列子·力命》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用法】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生死之交、管鲍之好

【相反词】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25276;韵词】薰香自烧、得人为枭、玉碎花消、逃之夭夭、玉人吹箫、误认颜标、杀鸡焉用牛刀、驽马铅刀、忿火中烧、笑处藏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成语举例】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寓言故事作文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闭月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和貂蝉的美貌。三国时期,汉献帝在位的时候有个“闭月”般的美女。她是一位歌妓,歌喉美妙,舞姿更是一绝。有天她在拜月,可能是祈求爱情、婚姻、家庭幸福,又或者是求国泰明安。这是他的父亲王允走过来,感叹道“我的女儿真是美啊。”虽说是女儿,其实貂蝉只是他培养的歌女,但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看待。对着明晃晃的月亮,王允说到,“我的女儿要是跟月亮比美,怕是月亮也比不过了吧!你看,月亮比不过你,都躲了起来。”

唐朝开元年间由于杨玉环的美貌被选进了宫里伺候唐明皇。当上贵妃的杨玉环背井离乡特别想家。有天她去花园散心,看到满园怒放的鲜花,再想想自己,感慨万千。对着一朵盛开的花儿说,“花儿,花儿。你每年都开放地那么艳丽,我呢,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呢!”刚刚一摸花,花朵就垂了下来,呈害羞状。美得花都害羞了,这就是羞花般的杨贵妃。

《战国策楚策一》讲了一个先秦时代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老虎想要吃东西,于是就去找各种的野兽。抓到了一只狐狸就想吃它。狐狸慌忙地说,“大王,等等。您不敢吃我!我是上天派来的,作为地上各种野兽的头。如果今天你吃了我,那就是违背上天的命令!我知道你会不相信,这样,我们去森林里走走,你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好吧,我走在你的前面,你跟在我后面。看看各种野兽看到我还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觉得狐狸说得对,就跟他一起走。见到野兽看到了狐狸就真的跟狐狸说的一样都跑了!原来老虎不知道其实野兽们怕得逃走不是因为狐狸而是害怕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玉汝于成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yù rǔ yú chéng

【典故】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诗经·大雅·民劳》

【释义】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用法】作谓语;多用于在困难的条件下

【结构】紧缩式

【押韵词】狗彘之行、眉目分明、感极涕零、面貌狰狞、画影图形、简贤任能、敬若神明、鹄面鸟形、上下翻腾、拙眼讥评。

【年代】当代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张载从小研究兵法,经范仲淹指点改研究《中庸》和《周易》。公元1069年,他辞职回老家横渠镇潜心苦读,经常思考问题而废寝忘食。著作有《正蒙》。他在书房写上《西铭》:“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示例】不以厚吾生者为荣,而以玉汝于成于成者为乐。 宋·刘克庄《顺宁舍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