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鲜为人知的历史名人热门5篇

浏览

2595

作文

5

篇1:卢沟桥上,尘封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深夜,日本军队在卢沟桥谎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城“搜查”,被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军队立即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知得暂时退守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城,并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奇袭卢沟桥,日军来不及防备,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周恩来逝世前后鲜为人知的真相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赵炜陪同邓颖超每天去医院探望周恩来之后,给周恩来读文件的工作就由她担当起来。在西花厅工作了那么多年,赵炜已经熟悉了周恩来的语音和声调,因此,当周恩来在病重期间说话声音很弱时,邓颖超听着费劲儿时,她便又担当起给这老两口"翻译"的重任。

在医院这段日子,有几件事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一件是在10月的一天,周总理让工作人员打电话,叮嘱我再去时把《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片儿带去。我们虽然不知他要歌片儿干什么,但还是在办公室找起来。当时,我们手里都没有现成的歌片儿,一时还很着急。后来,我突然想到了在西花厅门口站岗的警卫战士,就去他们那里找,结果还真找到了。歌片儿送到了医院,周总理很认真地看了几遍,还轻轻哼唱起来。

过了十几天,也就是11月10日,上午10点半左右,我陪着邓大姐来到医院。这天周总理的精神好像还不错,他让邓大姐坐到病床边,两人说起话来。周总理对邓大姐说:"我昨天的情况你可以去问吴院长(吴阶平),还有熊老(上海来的医学专家)。不要责怪任何人,要感谢他们,要感谢大家。"接着,周总理一字一句地念道:"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说这话时,他的两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重病中的周总理突然张开嘴唱起了《国际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却也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唱完歌,周总理向在场的服务人员一一表示感谢,最后,他面向邓大姐深情地说了一句:"一切都拜托你了。"

周总理这天的举动很让我心里难受,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医生对他生命旅程的预测,但就从刚才的话和行动来猜测,他肯定是知道自己的生命来日无多,因此提前向大家致谢。这时候,最让人感动的是,即使到了生命的倒计时时刻,周总理也没有露出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也没说过半句沮丧消极的话。

周总理好像还在有意识地安排着自己的最后时光。又过了几天,在11月15日下午,他让我拿来笔纸,写了"我是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虽然我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决不会当投降派"的字条,由邓大姐代他签上了名字和日期。

周总理为什么要写这样几句话,我心中思量了好久。确实,那一阵子"四人帮"一伙挺嚣张的,他们不停地组织人"批林批孔批《水浒》"(注:1974年由江青提议的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运动),还大喊大叫批投降派,矛头所指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其实,他们就是想整倒周总理。

这几句话,周总理放在心里已经很久了,在1975年9月20日做第四次手术之前,他就说了一遍,当时周总理这话是对着邓大姐说的。手术前,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张春桥、汪东兴等人都去了,邓大姐就把总理说的话转告给他们,同时还请汪东兴回去以后向毛主席报告。话虽然说了,但没有落实到文字上,周总理不放心,因此就又在11月15日那天专门写了一个条子。

1975年12月,周总理已经进入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状态,他已经不能看报了,但每天清醒时却依然很认真地听报,而且要求大小消息都要念,一点也不要删掉。到了12月12日,周总理在一次清醒后又要听读报。我们就想,也许他心里一直在惦着什么事儿,想从报纸中找到所需求的信息。我们把情况向邓大姐讲了,邓大姐就约张树迎、高振普、张佐良和我一起进行分析。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周总理在生命的垂危时刻还提出要听报纸,最大的可能是出于对将来的政治形势的不放心,他可能最担心的是邓小平同志能不能顺利主持工作……

我们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后,邓大姐沉思了。过了一会儿,她做出一个决定:为了不给总理增加负担,新近的报纸就不要给他读了。

但不读也不行呀,万一周总理真要听呢?"那就念旧的吧,"邓大姐说。这样,在周总理病重时我们还做了一回"假"--把以前的报纸改了日期再读给他听。当时改报纸的任务交给了留在西花厅的钱嘉东、赵茂峰和纪东三位同志,他们从国务院印刷厂借来同《人民日报》同样字号的铅字,每天改报纸上的日期,这样一直坚持了20多天。

因为病重,周总理往日洪亮的声音已变得十分微弱,有时他说出话来就连邓大姐也听不清楚。这时,如果让他再重复那些话就太费精神了,所以周总理就说:"让赵炜当翻译再重复一遍吧。"这样,我又当起了周总理的临时"翻译"。

有一天,周总理望着邓大姐意味深长地说:"我肚子里有很多很多话没给你讲。"邓大姐看看他也深情地说:"我也有很多的话没给你讲。"这老两口那些没讲出来的话是工作机密还是感情倾诉?他们谁也没说,两人只是心有灵犀地深情对视着。最后还是邓大姐说:"只好都带走嘛!"周总理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鲜为人知的同义词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鲜为人知同义词是默默无闻。

【成语】: 鲜为人知

【拼音】: xiǎn wéi rén zhī

【解释】: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为:被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举例造句】: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反义词】: 赫赫有名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成语】: 默默无闻

【拼音】: mò mò wú wén

【解释】: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 《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举例造句】: 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近义词】: 无声无息、昧昧无闻

【反义词】: 赫赫有名、大名鼎鼎

【歇后语】: 老牛拉磨;小庙里的和尚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无声无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鲜为人知造句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鲜为人知造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1) 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 四种鲜为人知的专志与明清以来的洪洞问题研究。

(3) 曝温总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4) 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5) 这些秘密鲜为人知,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6)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先驱者曾筚路蓝缕地开辟荆荒。

(7) 多年交往后,她向我讲起了自己鲜为人知的经历。

(8) 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9) 父亲从事地下工作多年,这事鲜为人知。

(10) 非常仰慕鲁迅先生那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迅先生以笔战斗了一生,是我们中国当之无愧的英雄,令人佩服!

(11) 造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电脑已经不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了。

(12) 朝鲜队主教练金正勋则实际上鲜为人知。

(13) 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慢慢的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

(14) 许多品牌在本土以外的地区鲜为人知。

(15) 造句: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6) 较鲜为人知的公司购买广告是为了向客户解释它们是谁。

(17) 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8) 我知道有一家鲜为人知的餐馆,我们可以去。

(19) 阳阳的舅舅在城里很出名,在乡下却鲜为人知。

(20) 小芳暑假到一个鲜为人知的乡村渡假去了。

(21) 这是投资界一个鲜为人知的"恐怖秀"。

(22) 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3) 那一块块雕着花纹的木板,镶嵌着少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4) 这些动词都是指使已知或应是鲜为人知的东西为人所知。

(25) 他不像那样锋芒毕露,他那段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可歌可泣的,他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26) 痴傻儿90%左右是由于缺碘引起的,这鲜为人知。

(27) 人们很惊奇地发现那个鲜为人知的人竟创造了历史。

(28) 这部书探汤手烂,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

(29) 争端的导火索是一群鲜为人知的岛屿。

(30) 造句:在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鲁迅先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鲜为人知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38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涵盖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包括科技名人、历史名人等,每个故事都蕴涵着成功人士的思想信念和价值信条。以下是鲜为人知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一、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二、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三、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四、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五、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六、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七、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

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八、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九、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十、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十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鲜为人知的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