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月半是什么节日中元节的由来(最新20篇)

导语: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作文,请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5349

作文

56

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佛道两家出于传道需要,都有中元节的相关解释,不同的是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早在梁武帝时期已经出现,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在唐代得到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至宋代定型成熟。近代早起被归结为迷信而被打压,文革时期遭到废除,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作文_节日作文90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儿童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兴高彩烈地度过自己的节日。可是,你知道“六、一”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1949年12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上,中国和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代表,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迫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全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教育权等基本权利,会议规定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有了儿童节的规定,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给全世界儿童争取生存、保障和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各国儿童的友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执委会,正式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少年儿童也成了国家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这就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你们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于中元节的作文:节日文化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一、“鬼月”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

盂兰盆节花灯

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七月,鬼如何旺的呢?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二、道教中元节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三、佛教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中元节的手抄报内容:中元节的由来与佛教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还是一个佛教节日,称为“盂兰盆节”,也称“盂兰盆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节缘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盂兰,梵语音译,意为“倒悬”,盆意为“救器”。目莲是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大目犍莲。他是个大孝子,他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开发出了智慧和身体的潜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称,能够用“天眼”观察世界。他发现自己过世的母亲一直在地狱里吃苦,却无力救赎。便在释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诉他,须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亲回心向善才行。

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一切苦难众生。佛为目莲念诵《盂兰盆经》,并嘱咐他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备百味饮食,以祭其母,并供养十方僧众,以此可解脱母难。佛教徒便据此神话传说兴起盂兰盆会,并逐渐传为追荐祖先的常例。近代民间在七月十五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这不能不说是佛教盂兰盆祭的遗风。据《佛祖统记》载,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斋”开始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唐宋时期,此日已经成为民间祭祀祖先的一个重要节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诗人屈原提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他的策略不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攻击排挤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汉北.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红尘,跳进了汨罗河以死捍卫正义.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河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们家每年都很重视端午节,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粽子分两种形状:一种是牛头粽,一种是尖尾粽.妈妈是我们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叶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叶子放在温水里泡一泡,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花生分别洗完后伴在一起.等芦苇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粒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间再夹几片枣肉,包好后再将草绳捆绑好大功告成了.妈妈包的粽子又大又结实,像一个个包袱,又像一个个秤砣.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三十分钟后,再泡在汤水里一个小时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香味扑鼻,让我直流口水,有时一口气竟能吃上好几个然后腆着大肚子那憨态惹人笑.

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 ,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节日的由来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节日,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节日”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庆祝2024年中元节作文:节日仪式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盂兰盆会一般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举行。其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在正式仪式开始前,须先建立佛坛(特称“中元坛”)、普施坛、孤魂坛等三坛。其中,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普施坛上放置多种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灵位牌。

根据清仪润所著的《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兰盆仪轨摘要》记载,整个盂兰盆会的仪式是这样的:

首先是净坛绕经,即绕诵《盂兰盆经》。先由住持主持绕坛、诵经、洒净仪式,大众随行绕行,口诵《盂兰盆经》三遍;然后,大众依照早晚课诵时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词,祝愿一切冤亲同得超度;祝词完毕,大众起立,听维那念诵佛名,随磬声行跪拜礼。跪拜完毕后解散。

第二项内容是上兰盆供。僧众重新入坛,礼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维那举“献供赞”,大众同唱。然后,再次反复读诵经文,并说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时伴行礼佛跪拜礼。最后念诵一段回向词,上兰盆供仪式结束。

最后一项仪式是众僧受食。上供完毕,悦众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来客还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体念诵一段祝祷词,然后各自捧钵回寮。整个盂兰盆会仪式结束。

这套盂兰盆会仪式较为复杂,因而真正照此实行者不多。倒是民间的以荐亡度鬼为主要目的的一套盆供仪式更为流行。民间的这套仪式是:

预先设立三坛,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清晨,由六位僧人组成的行法小组,在一片唢呐合奏声中,粉墨登场,走在队伍前列的手持铃铎的是“导师”,紧随其后的是手执大鼓、木鱼、铛子、铪子、小手鼓的五位僧人。他们的程序是先净坛后开坛。首先,要“演净”,即面向佛坛念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再念用好纸写好的文疏,祈求佛菩萨慈悲下界指导;其次,行“引魂”仪式,读诵用黄纸写好的疏文,招引鬼魂入坛,读诵疏文后,念诵《心经》、《往生咒》、“三真言”;最后,由主办盂兰盆会的功德主在法会的“榜文”上用朱笔一点,预示着开坛完毕。

开坛后的仪程是拜忏,大多依照《慈悲水忏》的仪礼进行。拜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时间较长,其间还得穿插进行上供与斋僧活动。

普施仪式在晚上举行,主要是施放焰口。焰口结束后,要放河灯、烧法船、烧灵房,在一片火光闪烁中,法会圆满结束。河灯照亮了水中鬼魂暗淡的心灵,法船将他们统统渡往了充满欢乐的彼岸世界;灵房则提供了亡灵世界所必须的广厦和别墅。盂兰盆会的所有目的,在这一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吃月饼就像西方人圣诞节吃百果馅饼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圆圆的月饼中通常包有香甜的莲子馅或是红豆馅,馅的中央还会加上一个金黄的咸鸭蛋黄来代表月亮。而月亮正是中秋节庆祝的主题。每年农历8月15日人们一起庆祝中秋,据说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亮最圆的。

关于吃月饼这个传统的来历有两个传说。一个是唐朝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当时地球被10个太阳包围着。有一天10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巨大的热量几乎把地球烤焦了。多亏一位名叫后羿的神箭手射下了9个太阳,地球才被保住。

为了奖励后羿,王母娘娘赐给后羿一种长生不老药,但是王母警告他必须正当使用。然而后羿没有理会王母娘娘的警告,他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变成了一个暴君。后羿美丽的妻子嫦娥对他的暴行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她偷走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飞到月亮上逃避后羿的狂怒。从此就有了关于月宫仙子嫦娥,这个月亮上的美丽女人的传说。

第二个传说讲的是在元朝,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计划起义来摆脱蒙古族的统治。他们用月饼来传递密信。掰开月饼就可以找到里面的密信,起义军通过这种方式成功的发动了起义,赶走了元朝的统治者。这场起义发生在八月十五之时,于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先来说一下,中元节是什么节吧?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以下是权威的资料。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佛教典故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民间祭祖

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中元节的禁忌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 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 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 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 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11、别乱靠墙休息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12、收好衣服防鬼“借” 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13、别乱照相 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好兄弟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有人习惯随身带着开运避邪物品,像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佛珠,或粗盐、糯米等避煞物;十字架或者具特殊能量的矿石等。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月十五中元节搞怪贺词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已经来临,传说这是鬼的节日。中元节送贺词给你的朋友吧,也许ta会开心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祝贺词,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1.今天中元节,通知大家:唱歌的一律使用鬼哭狼嚎,打招呼方式选择尖叫,红袍才是流行的符号,半夜出门披头散发最好。特此通知,相互转告。

2.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3.阡陌悠长,碧草疯长,祭奠先祖源源流长。纸钱飞扬,淡菊飘香,中元祭祖儿孙不忘。不忘祖训,不忘传统,生活美满生意兴隆!祝中元节快乐! 2.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4.和尚和尼姑亲嘴,帅哥与美女出轨,青蛇与白鹤对垒,蛤蟆伴鱼儿喝水,锻炼身体要压腿,人生路上不后悔,实在无聊就撞鬼,祝朋友鬼节快乐。

5.今天是中元节哦,你不会害怕的吧,嘿嘿!!其实中元节,目的祭祀先人,有什么可怕?诚诚心心,祭拜祖先,得到祖先的庇护。让心灵得到慰藉,让中元节让我们更加快乐。

6.如果今天有人说你外貌美丽,声音美丽,眼睛美丽,笑容美丽,身材美丽。。。你都要一笑而过。那是因为今天是鬼节,他们在鬼话连篇。

7.早出晚归你很辛苦,平安鬼祝你远离困苦。加班加点你很忙碌,发财鬼祝你一生福禄。为了理想你动力很足,打气鬼祝你精力十足。为了友谊你用心付出,祝福鬼短信真情送出。为了明天更加美好,幸福鬼祝你快乐领跑。中元节到,鸿运高照,紫气东来,越过越好。

8.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9.今天是鬼节,我托开心鬼、好运鬼、发财鬼、健康鬼去看你,愿你从此以后:忧愁少、好运绕、金钱抱、烦恼消、身体好。

10.中元节到了,如果你独自走在路上,却突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后颈传来阵阵寒意,咽喉像是被人捏住了,透不过气来,别害怕,肯定是因为:你把衣服前后穿反了!

11.瞧瞧你身后,黑影传动;看看你床头,午夜幽魂;听听你门外,鬼哭狼嚎;想想你梦中,骷髅遍野;过过中元节,胆子大一节。

12.中元节,百鬼夜行,为你送去祝福:发财鬼祝你财源滚滚,开心鬼祝你快乐绵延,聪明鬼祝你事事成功,平安鬼祝你一路顺风,健康鬼祝你身强体壮,吉祥鬼祝你美梦成真,就连我这个淘气鬼也要祝你幸福永远!

13.不要扮鬼脸,天黑看不见;不要说鬼话,说了掉身价;别耍鬼心眼,小心会被骗;莫玩鬼把戏,可能被调戏。中元节,我也不装神弄鬼,就让开心鬼把你陪吧!

14.你是一个开心鬼,快乐相随;你是一个机灵鬼,好运作陪;你是一个调皮鬼,到处乱飞;你是一个捣蛋鬼,永不疲惫。中元节,祝你遇到发财鬼,相依相偎!

15.中元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平安鬼,总之都是好运鬼!最后祝你这个小鬼,中元节快乐!

16.中元节到了,开心鬼祝你一生快乐,幸福鬼祝你一切如意,运气鬼祝你一帆风顺,平安鬼祝年一生安康,中元节快乐!

17.中元节到了,愿我亲爱的朋友,放飞心中的河灯,点燃美好的愿望,迎来幸福的生活。烦忧全被击溃,一生大福大贵!

18.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19.传说七月十五群鬼闹节,为避免你惹鬼上身,送你吉祥平安符,保你平安!送你真心的祝福,愿你安康!中元节快乐!

20.你的身材象魔鬼,鬼斧神工长得美,人人看了人人追,左躲右藏都不行,铁杆粉丝一大堆。中元节到了,你晚上千万别出门哟,小心更多“人”来追!

21.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22.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祝贺词

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有着许多的传说和习俗,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快送贺词给你的朋友吧,表达你的祝福。看看下面的范文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1.中元节到喽,做人鬼头鬼脑做事鬼斧神工的你,要看点开心鬼片,跟成功玩点鬼把戏,和健康耍点鬼心眼,愿烦恼鬼远离你,霉运鬼不惹你,从不鬼迷心窍,永远鬼神庇佑,百邪不侵福无边,万事顺心体康安,和幸福终身鬼混,做个开心的机灵鬼儿吧!

2.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3.中元节到,短信化作平安符,驱逐恶鬼,消除烦恼,快乐吉祥迎头绕;家庭兴旺,健康平安,福星高照无困扰;信息赶快转,转转更平安!中元节快乐!

4.中元节,向神灵祈求元满祝福送你:生活安乐,置身桃源,事业顺利,行中状元;爱情甜蜜,喜结良缘;家庭和睦,合家团圆。

5.今天是中元节,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就让手机短信替我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平安永伴你!如果你还想要更多幸福,就把祝福传递给下一个朋友,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平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6.中元节誓词:一定不要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小机灵鬼儿节日快乐!

7.烟雾袅绕,散去烦恼;门挂桃符,平安幸福;鬼斧神工,愿你成功。中元节,别鬼哭狼嚎,要眉开眼笑,祝鬼头鬼脑的你幸福逍遥

8.转眼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来临,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9.中元节,我鬼使神差给魔鬼身材的你发了条鬼斧神工的祝福,将幸福快乐神不知鬼不觉藏在其中,你收到后记得鬼迷心窍的开心!

10.中元节怎么过?看点鬼片,说点鬼话,玩点鬼把戏,耍点鬼心眼,只要不鬼迷心窍,鬼神将把你永远庇护,幸福将与你终身鬼混。

11.寄托情思在中元,从此合家永团圆;展望幸福在中元,接得福寿是双全;吉祥信息现中元,完美生活总如愿。

12.今天是鬼节,我托开心鬼好运鬼发财鬼健康鬼去看你,愿你从此以后:忧愁少好运绕金钱抱烦恼消身体好。

13.中元节,祈求神灵保佑你:大鬼小鬼,鬼怪都远离你,大难小难,苦难都与你无关,大事小事,事事都顺利。全家健康平安!

14.阡陌悠长,碧草疯长,祭奠先祖源源流长。纸钱飞扬,淡菊飘香,中元祭祖儿孙不忘。不忘祖训,不忘传统,生活美满生意兴隆!祝中元节快乐!

15.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亲爱母亲心悲凉,母亲匆匆离去快三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母亲岁走出大家庭,积极投身时代潮流中,一生遭遇坎坷多磨难,一世始终要求善为怀。母亲教诲永远难忘怀,母亲品行永久照后人。子孙不负伟大母亲望,愿您在天之灵能安息!"

16. 传说今天七月半中元节是鬼节,我已经跟阎王打过招呼了,叫他送两只鬼过来给你当保镖,以防其他鬼接近你,他们分别是开心鬼和快乐鬼,记住仅此一天哦!

17.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到了,若晚上有人总跟着你又不说话还有点恐怖,别惊慌,你只需跟TA说:朋友,我也不是被吓大的,我乃快乐鬼也!中元节快乐!

18. 中元节,特派牛头马面两位心腹送送祝福,牛头祝你事业牛气冲天,好运多如牛毛,爱情牛郎织女;马面祝你做事马到功成,事业一马平川,出行香车宝马。

19. 淡淡的,静静的,思念先人轻轻的。凉凉的,中元节,凭吊先人一香火。心虔诚,重传统,祈求先人保兴隆。感恩情,温旧梦,感恩先人有高风。中元节,不忘先人,不忘传统,保你幸福一生!

20. 七月中旬是月半,欢度中元,家家虔诚烧纸钱。户户祭祖先。祭祖先,追根源,宗功祖德广无边。广无边,但愿人长久,列祖列宗默垂佑,发财升官福绵绵。

21. 人人都说你是鬼,你就承认了吧!朋友叫你“开心鬼”,老板叫你“机灵鬼”,长辈叫你“小鬼”,回家开门,老婆迎出来喊“死鬼”!既然你是鬼,祝你鬼节快乐!

22. 买一把香,买几张纸,为你点燃,让它们捎去我对你的思念,脸庞泪,诉说着咱俩阴阳相隔的痛苦,磕一个头,是我对你的祝福,中元节我来扫墓,你是我梦里的牵挂,我想你,你安息吧

23. 中元节已是橙色的世界,秋天的景象迷人风光,绵绵细雨的凉意袭上心头,摆放供品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忆往昔思绪万千泣声泪面。燃纸焚香烧冥票,洒酒抛供祭亲人。中元节,祝福故去的亲人阴间开开心心。

24. "七月中旬是月半,百姓纷纷敬祖先。敬祖先,话根源。皆从谱牒得的端。修谱攀附古成风,遂使人敬假祖宗。假祖宗,无血缘,安肯慷慨将你怜?值此中元佳节,愿天下所敬皆真祖实宗,赐福无穷。

25.很想你,可是又害怕见到你,也许你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默默地注视着我,我想抚摸你那没有下巴的脸蛋,啊,鬼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月十五中国各地过中元节的民间习俗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 “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中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时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中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七月半中元节幽默短信贺词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有着许多的传说和习俗,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快送贺词给你的朋友吧,表达你的祝福。看看下面的范文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1.中元节,特派牛头马面两位心腹送送祝福,牛头祝你事业牛气冲天,好运多如牛毛,爱情牛郎织女;马面祝你做事马到功成,事业一马平川,出行香车宝马。

2.淡淡的,静静的,思念先人轻轻的。凉凉的,中元节,凭吊先人一香火。心虔诚,重传统,祈求先人保兴隆。感恩情,温旧梦,感恩先人有高风。中元节,不忘先人,不忘传统,保你幸福一生!

3.七月中旬是月半,欢度中元,家家虔诚烧纸钱。户户祭祖先。祭祖先,追根源,宗功祖德广无边。广无边,但愿人长久,列祖列宗默垂佑,发财升官福绵绵。

4.人人都说你是鬼,你就承认了吧!朋友叫你“开心鬼”,老板叫你“机灵鬼”,长辈叫你“小鬼”,回家开门,老婆迎出来喊“死鬼”!既然你是鬼,祝你鬼节快乐!

5.买一把香,买几张纸,为你点燃,让它们捎去我对你的思念,脸庞泪,诉说着咱俩阴阳相隔的痛苦,磕一个头,是我对你的祝福,中元节我来扫墓,你是我梦里的牵挂,我想你,你安息吧

6.中元节已是橙色的世界,秋天的景象迷人风光,绵绵细雨的凉意袭上心头,摆放供品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忆往昔思绪万千泣声泪面。燃纸焚香烧冥票,洒酒抛供祭亲人。中元节,祝福故去的亲人阴间开开心心。

7."七月中旬是月半,百姓纷纷敬祖先。敬祖先,话根源。皆从谱牒得的端。修谱攀附古成风,遂使人敬假祖宗。假祖宗,无血缘,安肯慷慨将你怜?值此中元佳节,愿天下所敬皆真祖实宗,赐福无穷。"

8.中元凝露夜初凉,幽思寂寞共彷徨。佳节在,与君觞。莫言生死两茫茫。点心香,话沧桑。祝福逝者在天堂安享晚年!来世在人间顺心如意!

9.时间如流水,又到中元节,梦里来提醒,不忘故祖先。带着思与念,过来焚纸钱,泪送带祝福,天堂做故里,逝者长安息。愿逝者天堂安好!

10.很想你,可是又害怕见到你,也许你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默默地注视着我,我想抚摸你那没有下巴的脸蛋,啊,鬼啊!

11.不论你今天晚上会看到什么...记住千万不要大叫,因为他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哈哈!鬼节快乐!

12.早睡,心无旁鹫,勿想男女之事,否则色鬼缠身,非常日子,切记!洗浴宜用热水,河中冷水今夜冤气冲天。

13.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14.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我代表十殿阎罗黑白无常及一众大鬼小鬼冤鬼死鬼欠债鬼还情鬼影子鬼上身鬼讨厌鬼机灵鬼祝你:鬼节快乐!

15.过节如过关,鬼节要过鬼门关。先饮一杯忘忧水,世间烦恼全忘掉。再喝一碗迷魂汤,所有郁闷都泡汤。再赶一趟城隍庙,欢欢喜喜领红包。鬼节快乐!

16.今夜不宜外出,不宜处暗室,暗处有声不宜回头,任何人在窗外叫你名字不宜回答,睡觉不宜关灯。今日七月半

17.切记不可侧身而睡,否则地下冤气声入耳,致心神不定,走火入魔!(七月半,鬼节,天机不可泄漏)

18.原谅我在鬼节之夜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了一个陌生人,他叫钟馗,他说你有什么事,都可以帮你实现

19.厕所后面喝过水,火车道上压过腿,裹上床单装过鬼!呵呵,祝你鬼节快乐!

20.风吹过街上的落叶,迎来一群步伐轻盈的小鬼,让我们在今夜群魔乱舞鬼话连篇吧!鬼节快乐!

21.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好好想想......你的节日啊......鬼节快乐!

22.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23.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24.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去买祭品,看到居然有纸糊的苹果手机,便问老板:烧苹果手机,怕老祖宗不会用吧?老板白了他一眼说:乔布斯已经下去教了,你还操什么心呀?那人便买了一个,老板提醒:买个充电器吧,别忘了烧充电器,回头祖宗找你要就不好了,找你要还是小事,叫你送去就麻烦了!

25.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送福。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无烦恼,开心美丽伴着你。

26.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27.收到我的短信,烦恼小鬼远离你,幸福精灵缠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忧愁小鬼远离你,吉祥精灵围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寂寞小鬼远离你,开心精灵伴着你;收到我的短信,妖魔鬼怪远离你,福运神灵靠近你。中元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月十五中元节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引---传说中道教供祀的神灵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 盂兰节,又称中元节、麻姑节。

传说中的中元节是阎王打开地狱之门的一天,让人间和地狱合二为一,让所有的冤魂野鬼也会出来游荡。

南通风俗的寓意传说七月半乃鬼节,用自己的方式拜祭祖先怀念故人。

小时候我三爷爷说过鬼节到来前后阎王放出的鬼魂会找替身,晚上不能出去,听起来很慎人,每次听完了故事,不要说出去玩、就是睡觉都要蒙着被子,脑子里想象的鬼魂比讲的还可怕,懵懂间流着冷汗战战兢兢睡着,等到天明睁开眼睛,窗外艳阳天把梦中的恐惧逸散而光,所有鬼魂在阳光下化为乌有,心灵深处的魅影随之消散。

今年的七月鬼节比往年有所不同,真正感觉三爷爷每个故事情节都索隐真理。

昨天婆婆的电话打来时,我还以为是通知我们回去过节,那知是老公的远房哥哥给车撞死了,生前是一个信访局的干部,优秀党员,功勋磊磊,在路边检查自己车尾灯时给后面喝醉的司机碾死在车轮下,惨不忍睹,一个极其优秀的人无辜伤逝,把断肠的痛留给至亲的后人,骤然间生死两重天,何人不为之动容,鬼节不一定是撞到鬼,而是怕撞到鬼一样的人,那才是最可怕的,所以万事小心,虽然现在宽敞的路面能更快的通罗马,也会让忽视安全的人闯进地府。

鬼门关大开之日,阎王点招无规律可言,生老病死者无怨天地,可为何让人间多无辜,地狱添冤魂呢。如我有大圣之勇,如来之法,定直闯天宫禀玉帝重选中元 ,让阴阳都成净土,人间好汉者,阴间做鬼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月十五鬼节的由来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同是这一天,佛教称之为“孟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这三节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孝善的共同文化内涵。我国的汉族、象古族、达斡尔族、彝族、纳西族、白族、苗族、侗族、壮族、土家族等都有过此节的习俗。

古时候,人们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七魄分离,只剩下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后有人祭祀,不会伤害人类;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样了。相传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探视自己的亲友及子孙.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在这段日子里,民间人们为保持生活的平安,婚丧喜庆皆不敢轻举妄动。

七月十五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有的在家中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合家叩拜;有的到祖先坟墓上添土、上供、炔香等。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届时,每户人家都要供奉瓜果菜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官保佑,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给予关照;要设酸坛.有僧道诵经,烧煞神钱,打发施服。这种活动在七月十五日达到最高潮。因此,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鬼节”。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莫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国的中元节习俗可以说与中国上古的天人观有直接关系。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们认为人升天为仙,下地为鬼。按照西方文化习惯中的思维理念,鬼神是绝对对立的,天人关系也是彼此不可转换和彼此绝对对立的,现实中的人类无法作用于天地另一时空。但是,在中国古代宗教观中,天地可以互相转换,鬼神位且也可以转换,现实中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时空的关系。在我国先民们看来,天神和地鬼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德作为去进行转换的。鬼魅、神仙和人类都有善恶之分,这种善恶是可以彼此互相影响作用和转换位皿的。天神没有功德,也可能重新下地狱,地狱中的鬼魅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脱胎换骨上天成神。人们相信,人间的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个世界时空中的先人和后人的境遇。比如,当世人可以通过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功德去拯救自己先人的亡灵,也可以因此而给后人带来善果。

因此,中元节逐步转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祈福后人的节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1]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月半中元节的民间习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有些地方在中元普度的庙会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抢孤”。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台湾最负盛名的“抢孤”是宜兰头城镇的“抢孤”活动。“抢孤”是先搭设数十公尺高的“孤棚”,在搭建“孤棚”时有许多禁忌,如上下主普坛的人员必须吃素斋戒,戴孝者或做月子的妇女不得接近,女性不得碰触“孤棚”祭仪法器,以避免抢孤时发生不测。“抢孤”在七月的最后一天午夜举行,比赛时棚柱上涂满牛油,参赛者以叠罗汉的方式,踩在队员肩上向上攀登,登上“孤棚”后再向上攀登“孤栈”,在攀登过程中所抢下的食物则丢下供棚下的民众捡拾。

这项活动往年常有意外发生,因此在清朝时期刘铭传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1991年,宜兰头城镇恢复举办“抢孤”,并且改善了活动抢夺的方式。以往为了账济贫苦亡徒争抢祭品的掠夺活动变成了目前具有竞赛性的民俗活动。参加的队伍以每五人一组,每队各据一根柱子,待主办者一下令,选手便奋不顾身望往上攀爬,能够首先取得栈顶的“顺风旗”就算夺标。由于有游戏规则所以没有混乱的场面,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而民间相信抢得顺风旗的人,可以获神鬼的庇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年节日习俗的由来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易经坤卦正是小年的体现。每年除夕过后,大年都会回到它的居住地北斗七星宫闭关积蓄吉祥能量,直到除夕夜(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