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红军作文(实用20篇)
我们能生活在如今的和平时代,与红军爷爷是密不可分的。你有什么话想对红军爷爷说的呢?让我们给红军爷爷写一份信吧!下面小编给同学们推荐了写红军作文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1738作文
372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4月1日,学生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行少先队礼。
集体默哀后,十几名沙溪镇小学的学生把手中的鲜花放到烈士纪念碑前,再恭敬地行了个少先队队礼。“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老师说不仅要懂得感恩,更要像他们一样为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六年级学生徐曼说。
“这里共埋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17225位无名烈士。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苟发超介绍,红军在1932年至1935年间,由入川时1.5万人壮大至8万人,川陕苏区也扩大到23县1市、人口达600万左右、面积4.2万平方公里。
17225块无名烈士墓碑呈扇形依山排列,一块块洁白的大理石绵延开来,如同当年一个个勇敢奋战、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屹立不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午10时,瞻仰完烈士陵园,人们陆续参观陵园内的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陈列馆完整保存了大量档案资料、历史照片和红军遗物,生动展示和还原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
“每一次来陵园,特别是参观陈列馆,都会有非常大的收获。”通江县民政局局长吴华智说,观看当时的各种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川陕苏区红军开展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对自身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祭奠先烈的活动中去,还开辟了网络祭奠专区。“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网上祭奠也逐渐迎来高峰期,每天都有大量网友参与,有些还书写了感人肺腑的祭文,以表达对先烈们的怀念和崇敬。”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简报
全文共 5879 字
+ 加入清单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红军长征80周年的活动简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靖远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党的秘密组织较早的地区,是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挥师征战过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渡河西征的出发地。
1936年9月至10月,彭德怀率领西方野战军进驻靖远境内,筹集粮款,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在靖远境内强渡黄河,与国民党河防部队和驻守县城的部队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战斗,并组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从此踏上了孤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
在红军长征的征程中,靖远大地上洒下了许多革命先烈的鲜血,留下了无数革命英雄的足迹,使靖远成为一块有着光辉革命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
重温激情岁月,再迈奋进征程。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靖远县充分发挥红军长征胜利经过地的阵地优势,积极开展一系列主题显明、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大力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后代,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忆功臣红色精神代代传
2016年大年初八,“戎马倥偬、血火军魂——开国将领张震宇生平专题展”在靖远县城鹿鸣园隆重开展。
偌大的展厅中陈列着张震宇同志的回忆录、手稿,穿过的军装,使用过的皮箱、公文包及部分书法作品、荣誉证书等78件。件件展品都见证了张震宇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同时展示了一代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翻身解放、为伟大祖国独立复兴、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前仆后继、浴血拼搏、英勇奋斗的光辉形象。
张震宇,1916年3月出生于靖远,1936年开始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8月奔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8年9月到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戎马一生,历任连、营、团、师、军各级领导,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红军渡河先锋连指导员周纯麟之子女周善明等5人及西路军后人韩晓东、张战平等9人来靖远重温西路军历史,寻找先辈足迹,缅怀红色情怀。
西路军后代先后来到虎豹口渡河战役遗址、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西征公园参观,了解靖远厚重的红色历史,追忆当年先辈们投身革命、舍小家为大家、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的英勇事迹。大家都感叹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国家的强盛需要更多后来人将西路军精神代代相传。
祭英魂携手共铸中国梦
靖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职工在西征公园开展了“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市县两级统战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及靖远县部分乡镇、部门、学校、驻靖企业,组织全体党员在虎豹口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
今年以来,在靖远虎豹口、西征公园、鱼龙山、革命纪念馆等纪念场所,广大党员干部、驻靖官兵、群众学生及社会团体、英烈后人,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缅怀先烈,敬献花篮,表达哀思;面对鲜红的党旗,紧握拳头,庄严宣誓,重温党词;倾听红色故事,真切感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红色革命精神。
在他们的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瞻仰、缅怀、传承、筑梦……通过一次次“祭英魂”主题活动,广大党员们再一次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进一步坚定了立场信念,增强了党性修养。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先辈们为榜样,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继承和发扬他们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他们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严守纪律的西路军精神,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抓教育请进走出育火种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就是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期3天的靖远县“青少年进红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正式开始;靖远县“红色精神、伴我成长”红色故事讲演比赛如期举行;靖红馆走进乌兰小学开展“六一节日颂经典、红星闪闪传万代”主题讲解活动……
今年以来,靖远县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开展走进红馆参观学习、红色故事讲演比赛、红色经典主题讲解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革命传统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发生在家乡可歌可泣、令人感动的革命故事,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赤胆忠心的革命精神;通过真实的历史事实,教育引导他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争做有为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争做贡献。
拍画卷英雄壮举永留存
1936年,为确保红军三大主力顺利会师,彭德怀率领中央红军进驻打拉池,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开赴靖远强渡黄河,红军在靖远活动近50天,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而备受关注。
继2014年中央电视台重大题材栏目摄制组专程来靖远取景拍摄《西路军》纪录片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永远的长征》剧组又来到靖远采访拍摄。
据了解,这次拍摄是为了回顾长征憾人心扉的历史画卷,感悟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长征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摄制组先后拍摄了红军强渡黄河旧址虎豹口的纪念雕塑,乌兰山上红军强渡黄河纪念碑,西征公园纪念碑等红军在靖远战斗的遗址,采访了部分知情人和当地党史专家。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详细了解了红军在靖远建立农会、发动群众、筹集粮草、强渡渡河等细节。通过几天的采访拍摄,摄制组成员不仅为当年红军在靖远强渡黄河的英勇奋战而震撼,更对当年靖远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和鼎力援助表示敬佩。
目前,电影《大会师》已顺利完成各项拍摄任务,进入后期剪辑环节,届时将与全国观众见面。
传精神我们重走长征路
为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大力倡导健康生活,彰显当代青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面貌。今年7月8日上午,靖远县人民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头攒动。靖远县“在水一方杯”重走长征路、圆梦助学行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公益徒步活动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
此次公益徒步活动路程从人民广场出发,经北大街至西大街沿罗家湾社区一路到虎豹口,再原路返回人民广场,全程23公里。
炎炎烈日下,数万名干部、群众、学生踏上红军当年走过的路,感受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艰辛。天气越来越热,人人汗流浃背,但丝毫没有减弱大家一定要走完全程的信心。在虎豹口,大家聆听了发生在虎豹口的战斗故事后,纷纷在虎豹口纪念雕塑前拍照留影。
我们相信,这一刻的记忆,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将伴随他们一路前行。
颂党恩共建大美新靖远
今年5月22日,由省文化厅与省博物馆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西路军西征80周年”大型爱国主义专题巡展活动在靖远县人民广场启动,随后进行了纪念演出。
演出在大合唱《遵义会议放光辉》中拉开序幕,恢宏的气势感染了在场观众。在演出现场,该县通过摆放展板和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市民和广大学生讲述红军长征及靖远起义、强渡虎豹口等战斗故事。
6月30日,又一场红色艺术盛宴在人民广场再次上演。为展现光辉历程,颂歌丰功伟绩,靖远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放歌靖远颂党恩》隆重举行。
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之后,庆祝演出在舞蹈《鼓舞中国》,欢快喜庆的音乐中拉开了的帷幕,演员们用他们倾情的表演、优美的舞姿向党的95岁生日祝福。整场演出分光辉历史、共同梦想、大美靖远三个篇章,节目主题鲜明、气势恢宏,通过情景表演、现代舞蹈、歌曲联唱、诗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歌颂了党的丰功伟绩,展现了靖远广大干部群众在党旗指引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靖远全面振兴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建设家园的“新长征”中,靖远人秉承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发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精神,穿越一切险滩急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续写着新的恢宏篇章。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简报二:
从本月开始至10月21日,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以铭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时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出席会议并讲话。
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相应的文艺演出,举行烈士公祭活动,对健在的老红军进行走访慰问发放一次性补贴。刘淑慧指出,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要突出思想内涵,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胜利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和部队官兵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群众参与,积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要加强统筹协调,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统筹安排好重要时间节点的工作与日常性工作、宣传工作、重点活动,确保纪念活动圆满成功。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简报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精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6月8日下午,由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和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联合主办,上海茸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回首长征路,放飞青春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工商外国语学校光华楼大礼堂隆重举行。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的20多位老将军在戚泉木团长的带领下莅临我校参加主题活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和传承文化基地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参加主题活动的嘉宾还有本市十几所中职学校校长和共建单位的代表。主题活动前,校长高国兴、党委书记李红兵等校领导在光华楼901会议室亲自接见了百老德育讲师团的全体老将军,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殷殷百老情,精神是财富
百老德育讲师团戚泉木团长作了“长征精神代代相传”的演讲。戚团长虽已八十高龄,但讲话铿锵有力、慷慨激昂。戚团长提到,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奋发图强,开拓前进。“要使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青少年”、“老树根深更护花,夕阳依旧映红霞”,戚团长指出,育人根本,立德树人,要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也是百老德育讲师团老同志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他殷切希望工商外国语学校全体学生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教育鲜明旗帜,为党旗添彩,为祖国争光。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让师生们感受到了灵魂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党委书记李红兵致欢迎词,他代表全校师生,向出席主题教育活动的讲师团成员,各位领导、嘉宾、兄弟学校的同仁以及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李书记指出,这次活动,既是对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次非常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更是在我们迎接建党95周年之际,重温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次十分有效的实践。李书记强调,我们纪念长征先辈,是因为长征将永远是我们世世代代传颂的精神和力量,信念和希望!我们纪念长征精神,是因为长征,走出了一个新中国!走出了一个民族精神!走出了军魂与国魂!走出了震惊世界的英雄史诗!相信在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将会得到一个有力促进和提升,我们的各项工作也一定会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校长高国兴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高校长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精神财富。青年学生一定要学习长征精神、继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春风化雨彰显教育真谛,高校长强调,这次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来我校宣讲,并与我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肯定,更将会激励广大学生在百老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树立更为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发奋进取,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同时,也衷心希望百老德育讲师团的老将军、老领导们在工作之余,多来工商外学校走走看看,为学校的加快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重温“长征史”,共筑“青春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高亢激越的歌声中,主题活动拉开了帷幕。整个主题活动共分《伟大壮举》、《英雄史诗》和《薪火相承》三个篇章。在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代表声情并茂地表演了配乐诗朗诵《长征路上的丰碑》,讲述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长征小故事《七根火柴》,宣读了向全市青少年发出的《我与祖国共奋进》倡议书,全体学生还一起庄严宣誓:“缅怀长征先烈,牢记革命历程;弘扬长征精神,肩负时代重任;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以我壮志豪情,创造崭新未来。
”市经信委人事教育处汪羽处长和百老德育讲师团戚泉木团长共同为“百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百老讲师团代表还向学校赠送了老将军们的书法作品。学生代表从海军上海基地原副司令员苏荣老将军手中接过火炬,象征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昭示着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全体学生挥动着手中的小国旗,会场顿时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从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整个主题活动在雄壮的《国际歌》乐曲声中圆满落幕。
传承爱国情,德育创特色
主题活动结束后,工商外国语学校学生们心情激动,一致感觉到能参加这样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活动,机会难得,终身难忘。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既怀爱国情,又树报国志,让“青春梦”与“中国梦”将相辉映。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经受了一次系统化、普及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洗礼,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走进中职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启爱国主义教育的里程碑,让德育充满力量,共创以德治校、以德树人之宏业。
篇2:2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80年前红军长征这一革命壮举、壮丽史诗和巍峨丰碑,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六方面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把伟大长征精神贯穿到各项工作中。长征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我们党、国家、军队各项事业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面对、善于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以更昂扬的斗志、更积极有为的举措,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
篇3:红军长征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北上,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了战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带三尺长,草地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还有一次在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沼泽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是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在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哪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去追寻火红的太阳!
篇4:红军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是怎么过的
全文共 2164 字
+ 加入清单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红军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找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实在是没粮食了,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人烟,战士们吃起了所有能吃的东西。野菜,草,还有身上的皮带,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锣鼓的鼓皮。老红军们的回忆中,用这几种办法把难咽的皮带嚼进肚:
第一种,煮着吃。老红军郭才高他记得,先用刀将皮带切成一条一条,然后要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第二种,烤着吃。老红军李文模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烤了之后撕咬成一小块嚼;嚼几下,喝口水;嚼一天才舍得囫囵咽下。他说他一根皮带吃了一个月。
第三种,先煮再烤。老红军蒲国恩有条战友送的皮带,最困难时解了下来,放在开水里泡软了,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
第四种,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其实,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皮带丝,看得见,捞不着……
除了皮带、草鞋,还有野菜。冬苋菜、马齿菜、苦菜、灰灰菜、大黄叶、野芹菜……吃到嘴里都是菜。野菜吃完了,吃草根。当发现草根可以充饥后,战士们第一时间传口信给后面的部队——是甜的!
也曾有过苦作甜。那次战士偶然在一处洼地里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还黏着几片肉,老红军田仁乾几人大喜过望,将它搬回营地集体分配:那几片肉给妇女娃娃们,那骨架大部分给了兄弟部队,只留下一小部分归他们几人,作为存粮慢慢吃。
最绝的是贺龙。当时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的夫人要分娩了,贺龙不声不响用麻绳和针做了一个鱼钩,就这么往水草里一扔,居然还真钓上了鱼。他的堂弟贺文玳回忆:“也许是被红军精神感动了吧,鱼也来贡献。贺龙吩咐炊事员熬了鱼汤送去。后来,萧克夫人顺利产下一男娃,因在红军土制的一碉堡所生,贺龙就给娃子取名为碉堡……”
疟疾复发,红军战士戴天福临终前委托卫生员带给毛泽东一个纸包,里面是发给重病号的一小块马肉。卫生员流着泪说:“戴天福同志临死的时候,让我把这块马肉一定要交给毛主席!他说,他没有什么牵挂的,只盼望革命成功。请您多多保重身体。还让我转告警卫班的其他同志好好照顾您!”周围一个个七尺男儿,失声痛哭……
御寒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红军战士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准备的棉衣、皮衣哪能够几万人穿!为了御寒,各人穿戴五花八门:穿着厚衣的有之,穿着单衣或夹衣的更多;裹着毯子的有之,更多的是披着各种兽皮;头戴草帽斗笠者有之,顶着油布、打着雨伞者不少;脚穿皮鞋或兽皮靴子的有之,仍然穿着草鞋甚至赤脚的也不少。太冷了,有的就喝点酒或咬点辣椒驱寒。但酒辣椒都带的少,不够用,两三天后也没有了。这样在泥沼草地行军,真可谓“饥寒交迫,冻馁交加”。
阿坝的同志讲:他们访问的老红军说,在草地的几天里,脚是湿的,衣服是湿的,到了宿营地,地是湿的,柴草是湿的,身上几乎没有干过,能冻死人。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宝贵的生命。聂帅在回忆录中写道:过草地那些日子,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饱一顿饥一顿,走路是深一脚浅一脚。软沓沓,水渍渍,大部分人挺过来了,不少人却倒下去了。
宿营难: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怎么露宿?或者就地而卧,或者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女同志往往两人依偎在一起,这样还暖和一点。若有块油布用树枝架起遮挡风雨,就算是很好的条件了。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就会在风雨淋浇之下熬过一夜。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因此,有时几个人轮流“值班”,以免发生不幸。
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红1军团有一个班,就是这样整整齐齐地两人一组,背靠着背,怀里抱着枪支,像熟睡了的样子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红一方面军有个收容队。过草地,每天都有掉队的。饥饿、寒冷,加上缺医少药,伤病员有增无减。当时既无医院,又没那么多担架,完全靠每个伤病员拄着棍子,尾随着部队走。每天掉队的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但也有不少同志跟不上。
后来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志愿军40军118师师长邓岳,当时是个红小鬼,病得迷迷糊糊,是靠拽着干部团团长陈赓的马尾巴才走出草地的。晚上露宿时,掉队的同志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收容队同志去叫他们时,一推一摸,他们的身体完全冰冷僵硬,他们就以这样的“睡姿”离开了这个世界。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像这样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多达几十人。
1.红军长征与茅台酒的历史典故
篇5:给红军战士的一封信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你们好。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的路程,简直是难以想象。一直以为,能走完二万千里路的是神,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做东啊!可是,却有人做到了。在那个食不果腹、战乱纷飞的年代,却有人到了!他们走完了一个奇迹!即便是在衣食无忧的今天,能走完这段路的也是难以置信的事情。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他们就是——伟大的红军战士。
在布满沼泽的草地上,有他们顽强的身影;在漫天飞雪的雪山上,有他们坚强脚印。还有许许多多的艰难道路上,他们撒下了汗水,撒下了鲜血,甚至留下了宝贵的生命。可他们不怕,他们很顽强,很勇敢!他们没给自己留后路,他们抱着必胜的决心,英勇的走在这条路上。他们把“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倔强的小红军”等牺牲的战士,叫做——英雄!
其实他们自己也是英雄。真的。
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坚强,学习他们的勇敢。在痛的时候,在苦的时候,想想童年时的那句童谣:“痛不痛,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在哭的时候,想想红军那坚强的背影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哭呢?
有一种奇迹叫做“红军”!
有一种英雄叫做“红军”!
有一种精神叫做“红军”!
让我们向红军们敬礼!
让我们一起在心中高声的呐喊:伟大的红军战士,你们辛苦啦!节日快乐!
:
篇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开始的。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早日实现!
篇7:给江苏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小朋友的信8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王盈语同学:
你好!
感谢你我的两位语文老师,让我们能有机会真实地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信。
我叫蔡雨璇,今年11岁,是一个文静的女孩。我会弹古筝,也喜欢练书法、画画和写作,当然,我还喜欢看书,你呢?我有一头黑色长发,一双乌黑的眼睛、一张樱桃小嘴。当老师说到我们要相互给对方写信,我就一直在想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我想,你一定也非常可爱!
你一定想知道我的学校、我的班级吧?我们的学校十分整洁、漂亮,校园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我们活动的身影。我们学校的教学很有特色。学校有期末“免考生”政策:奖励平时各方面优秀的学生免考期末考试。在其他同学参加期末时,免考生就在学校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每班三到五个,我已评上两次了。今年学校又推出了“俱乐部课程”。以网络秒杀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有很多好玩的呢!如创意手工、创意轻黏土、遥控车模、影视欣赏等等,同学们很期待每周一次这样的课程。我们实验小学的活动可多啦:英语节、读书周、五月的鲜花、科技节等等。我相信,你们那里的校园生活也丰富多彩的!
我们班有52个同学,大家和睦相处,团结一心,一同在慈溪实验小学学习。对了,现在是春天,学校的山茶花开了!同学们学习累了,往窗外一看,花坛里绽放的红色山茶花点缀在绿叶丛中,看了使人心旷神。你能给我介绍你们的学校吗?
你以前听说过我的家乡——慈溪吗?我们慈溪是个好地方,靠近宁波、上海,靠近杭州湾跨海大桥,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尤其是我们的特产——杨梅,放一颗黑紫色的圆圆的杨梅到嘴里,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立刻在嘴里散开,你一定会喜欢的!我多么希望你能来尝一尝啊!到时我带你去游览我们慈溪,给你讲“慈溪”的由来、杨梅的传说、徐福东渡的故事。
你可以和我做朋友吗?我期盼着早点收到你的回信。如果能收到你的来信,我会多么开心呀!
祝你学习进步!
你远方的朋友蔡雨璇
201X年3月13日
篇8:追寻红军的足迹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建军82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我想过得比以前更有意义。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和表哥阳阳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去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到了红军广场,我一眼就看见了广场中停放的那架飞机,那是列宁号侦察轻型轰炸机。这是红军缴获的国民党的飞机,也是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我抚摸着机翼,一种自豪涌上心头。
抬头一望,正对面的建筑物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这是江泽民的题词呢!我们快步上前,拾级而上,旁边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朴。
从入口进去,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介绍了纪念馆的参观路线和七部分的内容简介,从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纪念馆里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视线。在第一展厅中一排伟人的雕像屹立着,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再往前走,我看见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谦,因为他自己的永远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将名字改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对“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诠释。我们还看见了沈泽民临终前写报告的雕像。他坐在简陋的屋子里,斑驳的墙壁,昏黄的油灯….虽然有一盆炭火,但从他单薄的衣物上可以想象他的寒冷。这至死不渝的精神让我感动。
革命的成功不单单靠领袖人物,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雕像同样让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信阳站工人2000余人提前拉响了罢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车,与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阀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虽然林详谦、施洋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留人世间。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组雕像是“柳林起义”。红军用“土坦克”打败敌人的“洋碉堡”。“ 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张方桌上。就这样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败了。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在当时红军要取得胜利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展出的实物有:大刀、长矛、红缨枪头、脚鱼叉等,比起日本的东洋刀差远了,更不要说洋枪大炮了。我们还看到了红军穿过的草鞋、军装等。看着这些我心潮起伏,这些锈迹斑斑的武器上不知洒下了多少红军的热血与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红军与敌军搏斗的场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今天我认识了信阳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是伟大的红军和广大的农民工人用大刀长矛打拼出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让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吧!
篇9:曲阜苦孩子当红军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孔庆德出生在山东泗河南岸曲阜的孔子故里,家中十分穷困。他说一家人最大的愿望是能填饱肚子,对上学读书只有羡慕的份儿,想都不敢想。那年冬天家来了一位南方客,说是做药材生意的,同他的父亲交往颇多。一天,家里突然闯进乡兵,将父亲五花大绑带走了,再没有消息。从此家里像塌了顶梁柱,加上利滚利的阎王债,孤儿寡母度日更加艰辛。多少年后,孔庆德走上革命路,方知那神秘人是“共产党”,而父亲则秘密参加了其组织的地下活动。
家庭的凄惨遭遇促使孔庆德少年老成。1928年春,适逢北伐战争第二阶段,孔庆德为报仇雪恨也为挣口饭吃,响应“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应征入伍,苦练耍大刀、打套拳、摆战阵的技能。他在中共地下党员策动下,毅然投身当了红军,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自此,孔庆德步入革命道路,在长期的严酷战争中金戈铁马,出生入死。
孔庆德赶上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其所在部队征战皖西接连获胜,他从随营通信员直接提为排长。很快,经指导员介绍入党并提升为副连长,再编入红四方面军,在经历著名的“黄安战役”中第一次挂彩,至今前额还留下一块永久的疤痕。想不到结束战斗后,由于“左”倾路线迫害,他竟被当作“改组派”抓起来,开除党籍蒙冤落难。直到一年后遇转机,红四方面军被迫西征,他才重新入党,恢复连长职务,投入一次次反“围剿”战斗。1935年3月间,孔庆德已是副团长,在强渡嘉陵江战役中英勇杀敌,战功显赫。但红四方面军坐失良机后退无路,调任36团团长的孔庆德率部奉命吸引牵制敌人,掩护部队北上,随后踏入茫茫草地。
篇10:2024年观看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有感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智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篇11:祖国在我心中征文:伟大的红军长征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我们中国的红军长征已经胜利七十周年了,让我们来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吧!让我们来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吧!让我们来读读长征这感人的事迹吧!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长征开始了。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红军集中优势兵力,采用了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最后红军长征于一九三五年十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在红军长征途中,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积雪。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一个省,占领过大小六十二个城市,突破了十八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此时,我了解到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环境是多么的险恶,粮食是多么的短缺。这让现在的我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恐惧。然而我们的前辈却能够穿着草鞋在雪地里和沼泽地里一步步艰难的走来。
红军们那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乐观向上,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就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篇12:202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观后感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更多热门文章:
篇1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我们都知道,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势大变,不仅社会主义以崭新发展模式稳稳地站住了脚,我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但“盛世”之说为时尚早。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峻的。比如近月甚嚣尘上的藏独分子,惨无人道的抢砸烧杀活动,让全体中国人都气愤不已.
因此,一个国家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路径。而今,我们满怀激情正大踏步地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这是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心与意志。我们青少年应责无旁贷地担负振兴祖国的神圣责任.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从有着古老历史的中州,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预告这古国将要复活。我们一定有悠久的将来,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将来。”鲁迅先生所指的“将来”,正是那些在暗夜里不畏艰难、匍匐前进、寻找着光明未来的革命青年,他们用生命结束了战争,带来了和平。
青年,如云霞,光彩熠熠,似白杨,生机勃勃,是李大钊先生眼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是毛泽东主席口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青年中的一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把优秀青年的那一个精神、那一份信念、那一种魂魄全部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把最宝贵的青春贡献给了我们所热爱的祖国、所钟爱的事业,把“努力学习,勇于攀登”作为我们学习的座右铭,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好青年。我们的奉献与忠诚将融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巨浪中,融入人民安定团结的幸福生活中。我们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绽放光芒,谱写出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
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情感,振兴民族,振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要记住责任,发奋学习,努力拼搏,热爱祖国,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事情做起,热爱学校,热爱集体,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掌握好本领,为祖国明天的辉煌,牢牢把握住今天,努力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让了不起的中国这面大旗永远高高飘扬。
篇14: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做的一个节目,叫“我的长征”,就是要找2xxxx志愿者重走长征路。我报了名,不过没选上,我想是因为他们看了我的照片后觉得我太象专业演员了,不适合参加这种平民化的纪实性节目。报名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如果见到了崔永元,他一定会用他那因为抑郁症而失眠而熬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然后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走长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体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比如要宣传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比如要考察长征沿途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做一点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等等,当然我不会告诉他我是为了减肥。其实这些理由都没错,但对于我来说,都不太真实。一个人如果愿意在他的一生中拿出1xxxx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走完一万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知道当年那些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当我每次看到关于长征的故事的时候,我总在想,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走完这么长的路,而且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冒着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答案可以很简单,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再具体一点,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蒋家王朝,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些理由都很崇高,也很正确,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邓小平晚年的时候,他的子女曾问他:为什么很少听他讲过去战争年代的事情,在长征的时候您做了什么呢?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
红军的全称应该是中国工农红军,而其实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农民,是大多数不识字的农民。我不清楚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列宁的革命理论他们能够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想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他们有坚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现有的政权统治,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他们知道,共产党是能够领导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所以他们坚定地跟随着共产党,组成了党领导的军队,不惜冒枪林弹雨,不惜拔山涉水,长征二万五千里。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知道这次迁徙的目的的在那里,甚至连我们的党中央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革命根据地,那里的领导人是刘志丹。但正是这些坚定的跟着走的大多数红军战士,创造了人类战争史的奇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让后人震惊的字汇——长征。
跟着走是大多数人在长征中的选择,是长征胜利的保证,但不是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的胜利开始于遵义会议,在此之前红军可以说是大溃败,而且损失惨重。正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领导指挥集体,而新的领导指挥集体又实行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所以中国工农红军才摆脱了几乎被彻底消灭的命运。由此可见,正确的领导,正确的方针路线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与遵义会议有着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惊人相似性的另一个转折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会议同样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更换了中央领导集体,并重新确定了方针路线,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针路线,一个在过去可能被视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针路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开天辟地的转折?为什么会有这样历史性的会议?原因很简单,形势所迫。在遵义会议以前,红军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据地,伤亡近十万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正是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去重新思考,思考过去的方针路线是不是错了;去重新选择,选择一条新的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道路。所以,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但我们在此之前付出了什么呢?付出了十万人的生命,付出了一个国家十年的时间。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2006年,在年初的人大会议期间,一条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就是所谓“物权法草案违宪,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质疑。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不想就两种观点的孰是孰非谈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我知道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自己的民法典,而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却也因为这种争论而推迟审议。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提出不要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成绩固然是巨大的,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医疗改革以后我们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后我们上不起学了,房地产改革以后我们买不起房了,而现在"八荣八耻"的提出也正证明了一个时代价值判断的迷失.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相应的制度、体制、观念和文化等方面却不能随之发展的话,就必然成为其进一步前进的瓶颈。
如果说在三十年前我们不知道白猫和黑猫那一只会抓老鼠,所以我们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话,那么经过三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该选择一只猫的时候了,以便这只有本事的猫能够继续抓老鼠。
如果说刚下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越走越深了,手已经摸不到石头了,是该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选择一条正确航线的时候了,以便我们能造一艘可以走的更远的船。
在建国前夕,mzd曾经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到现在建国已经快57年了,我们的万里长征走到了第几步呢?
1935年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1978年建国三十年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向我们不止一次的证明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在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人民才能跟着走,才能取得象长征一样的伟大胜利,象改革开放一样的辉煌成就。但历史也告诫我们,不要等失去了十万人的生命,浪费了十年的时间以后,才知道那一条道路是正确的。
篇15: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赞叹的季节,也是令人回眸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中国军人迎来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感受当年先烈们经历的艰难与困苦,我们云岗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从那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中,我了解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荣的事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虽然新的时期,新的社会,很多文化与理念交织、冲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在我们自我奋斗的时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坚定不移,必须继续的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我们要永远的铭记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进入馆内,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每一件展览品都围着不少人,我与田欣挤了半天才挤进去。在“军民情深似海”展区,有一件珍贵的展品让所有参观者含泪而观、含泪而去。它既不是文物,也不是史料,而是一段由一组连环画组成的故事:红军战士谢益先在过草地途中,遇到一个带着两个奄奄一息孩子的母亲,他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谢益先把自己包袱里仅有的粮食全给了母子三人。母子三人靠着这袋干粮终于走出了草地,当他们拿着写有“谢”字的干粮袋找到谢益先所在部队想感谢恩人的时候,才知道谢益先同志已经因为断粮而饿死在草地……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让我们走近了红军感悟了长征,在这座精神宝库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与民族精神。但我们知道,一个再完美的展览,也难以全面展示长征的伟大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中央政治局“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主题学习会上所讲的那句话: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更多热门文章:
篇1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征文3000字
全文共 3700 字
+ 加入清单真正贴近河西走廊,才能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认识它由严酷和温厚、粗犷和柔媚所组成的真面目。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当我的双脚真真切切地踏在这片布满砾石的戈壁上,晨光透过薄雾的缝隙,洒落在高山丘壑的脊背中,远山遮着静谧的面纱,安详地绵亘在地平线上,一路向西的风景已被我们匆匆的脚步抛在了身后。一路上,从没听说过的村庄和与它们有关的地名,伴随着徐徐落日和冉冉月光,蹚过岁月的荣光与伤痕,依然默默地存在着,不会行走的地名,固守着人类赋予的使命。
我又一次走到了高台县城的面前,远处的一座低矮的旧建筑一身破茧,映入眼帘的净是房屋周边的枯草与荒凉,这是河西走廊上俯拾即是的一道风景,这种遥远的风景是建立在河西走廊之上的,亦如河西久远的历史。
站立在荒丘之上的一棵垂柳之下,回首苍茫西部叠现的一幅幅绚丽画卷:祁连雪峰,瀚海沙漠,戈壁绿洲,长城烽燧,古堡关隘,石窟寺塔,流沙坠简……驼铃声中,商队穿梭,琵琶伎乐,舞裙摇曳!而我面前的这片废墟在这漫漫古道边却没有挽留住行走的脚步,也许她不愿让这些惊诧的目光惊扰,也不愿让这纷乱的脚步驻足。这个大地的烙印,无论你选择观赏还是选择放弃,但只要真实地存在就是站在目光里的风景,她会撩拨你的思绪,延伸你思想的触角……
河西,这条穿越时空的丝绸古道,不仅萌生和辉煌地展现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灿烂文化,也曾在驼铃蔓延的古道与大漠中狼烟屡燃,杀伐迭起。走在这片被马蹄踏遍的戈壁上,眼前仿佛还在萦绕着金戈刀剑的影子,战争让千年前的这片土地充满了血雨腥风,我不知道而今的那些茂草,是否就是那些血沃沙场的将士的灵魂之根,但当我走在这片大地上时,以一名行者的目光,环顾四周,心头骤然升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大义和悲壮,城墙上残存的城堡、炮台、鹿角、擂石在风吹雨蚀中寂寞无语,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它们在阳光里的窃窃私语,高台城内的遗迹已荡然无存,马路旁和原野中,只有柔韧的红柳和骆驼刺密密匝匝寂寥地守护着往昔的繁荣。
真正贴近河西走廊,才能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认识它由严酷和温厚、粗犷和柔媚所组成的真面目。当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我们感到心中的层楼八面来风,漫卷起缤纷的历史烟云,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蔓延。狼烟袅袅,战马嘶鸣,霍去病、班超越祁连击匈奴;金秋黄昏,孤雁南飞,持节不失的张骞、虔诚合掌的玄奘,迈向了西域;旌旗飘扬,驼铃声声,走过了和亲远嫁的细君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巍峨的雪峰,纵横的瀚海,回荡着远谪xq的林则徐“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的悲啼……当缤纷的丝绸之路把远古的文明史话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也许你会为它的壮美而惊叹,而感慨;也许你会为它的流彩而目眩,而神摇!
虽然历史步履匆匆,但时空留在某一点上,会处于胶着状态,留下永不磨灭的辙痕。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xq挺进。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他们沿着冷寂的丝绸古道,溶进了浓重的刀光剑影的血色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把自己的信念和生命,铸入了雄浑荒蛮的原野和皑皑雪山,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雄浑壮烈撼人心魄的篇章!
红军将士在丛蒿野草中踩出的荒漠小道,如今已变成平坦如砥的光明大道。我们多么想把红军走过的路描绘成一串盛开的鲜花,但花开了总是要凋谢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渲染成一抹飘浮的彩虹,但风来了彩虹会消逝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抒写成高山和大海,但山的巍峨和海的辽阔不足以表现它的崇高、它的悲壮!这条印满带血脚印的大道,凝聚着红军健儿的痛苦与欢乐,绝望与希望,奋进与搏击。这是震颤跌宕的红色音符,记载着丝绸古道上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壮乐章……
我们踏上宽阔的新公路,匆匆而行。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脚下坎坷不平。我们沿着红军血染的道路寻觅,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想说的也很多……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渐渐谢幕的往事,在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逝,它将会渐次累积在心,铸成一座远比阳光照耀下高入云天的祁连雪峰还要巍峨、辉煌的纪念碑,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告诉未来,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伫立黄河岸边,凝望虎豹口拍岸的惊涛、峭立的岩石,浮想联翩的思绪在抢渡黄河的战场上驰骋,仿佛看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在陡峭的山崖上,任由寒风吹拂衣角,依旧挺立如岸,沉着指挥英雄健儿奋勇渡河,虎豹口奏响了红西路军西渡黄河北上远征的高亢战歌! 1936年10月24日的夜晚,孕育烛天的火焰,冲破黑暗,用鲜血和生命托举黎明的曙光,成为一个永恒的纪念日,激励追求真理的后辈步入新的征程。
高台县是座美丽的城,滔滔的古浪河从脚下流过,巍峨的祁连山在身后突起,城内屋舍与高楼鳞次栉比,穿城而过的车鸣与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早春的阳光下,衬托着这座西部小城的繁华与生机。这里曾是红九军与马家军激战的战场,这里曾经掩埋过红军将士的铮铮铁骨,这里的泥土因浸润革命英烈的殷殷热血,一朵朵殷红娇美的山丹丹竞相绽放,尽情渲染祁连山下绚烂无比的色彩!
我们在高台县烈士陵园陈列室,被几张从敌伪档案中缴获的照片吸引。其中一张照片,中央的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我们的心被一种浓厚的悲愤情绪所笼罩,一种撕心裂肺的情绪,让目光瞬间变得潮湿起来,热浪不断冲击着眼眶,从腥风血雨的冷酷旧社会到温暖的新中国,这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流程,而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理想,用鲜血,用美好的青春岁月浇铸的康庄大道。阳光溢满陈列室,我们久久地站在照片前,眼前变得模糊了……
老槐树铮铮挺立在高台县人民政府的院中,挺直的树干,翠绿的枝叶,是那么青翠,流露着勃勃生机,亦如河西朴实无华的村庄。马家军曾经将一名年仅十五岁的红军女护士长,用两根长钉活活地钉死在树上,抚摸老槐树粗壮而斑驳的躯干,历经流年酷暑秋霜和风雨洗涤,突兀的肢体昭示着“历史不会凝固,光明终将代替黑暗”的真理。
在高台、在张掖、在古浪、在河西……老百姓把枝叶繁茂的老槐树尊为“红军槐”。“红军槐”老枝嫩叶,郁郁葱葱,清风掠过枝头,时而像高歌长啸,时而似浅唱低吟。“红军槐”的尊誉,不仅赋予了广大民众刻骨铭心的纪念和哀思,也寓意了革命星火的世代相传!
在河西,我们徜徉在倪家营子村旁的枣树林里,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倾听高台县红西路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发生在1936年冬天的故事: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端着一碗清汤粗米饭,还未送到嘴边,屋外响起了枪声,马家兵已冲到军部周围,李先念扔下饭碗,拔出短枪,旋风般冲出军部门口。暗地里冲出的马家兵,将闪亮的刺刀指向了代军长程世才的左肋,只见火光中跃出一个身影,一名小战士箭步上前,双手死死攥住刺刀,鲜血顺着他瘦弱的胳膊浸染了缝满补丁的衣襟,紧跟而来的战士,用枪托砸碎了敌人的脑袋,小战士露出欣慰的笑容,扬起血淋淋的手,甩去血迹,拿起武器又冲到敌群中。
“救救我们吧!快,快!里边还有吃奶的尕娃!”茅屋起火了!一个老乡似火人般地爬出门外,指着烟雾腾腾的里屋。“涝池”被马家军严密地封锁着,许多井也因人多而干枯。“汤,用汤救火!”炊事班长指着一锅米汤——那是用全部米袋刮出的米粒煮成的一锅清汤,冒着热气的清水中飘浮着屈指可数的米粒,还有少许叫不出名的犹如枯草般的野菜。“哗——”第一盆泼上去了,“哗——”第二盆泼上去了。没有一个干部犹豫,没有一个战士抱怨,火灭了,孩子救出来了,米汤也泼完了,“好人哪——”老乡一家哽咽着齐刷刷地跪在了红军将士的面前。
“打完日本鬼子和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乡亲们永远记着红军说过的话,“徐向前、李先念在我们村住过。”憨厚朴实的一句话,成为村庄和老百姓永远的荣耀。“红军走了,给我们播下了火种,留下了希望。”这是乡亲们最常说也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河西,我们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在早春二月,我们翻阅河西的笔记与档案,看到红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为及时向总指挥部上交军费牺牲在马家骑兵的白刃下;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为掩护更多的战友安全退出祁连山而血洒梨园口;看到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负伤被俘后英勇不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星星峡写满了悲怆和凝重……
胜利的鲜花扎起艳丽的凯旋之门,殷红的国旗壮美如画,英雄的生命开满鲜花,壮丽的青春昂扬前进的诗章。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二万一千八百余名中国工农红军将士西渡黄河,北上西征的英雄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华夏儿女毅然豪迈前行,新的长征之歌将永远铭记西路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英勇搏击的雄姿,激励后辈勇往直前,再铸辉煌,让历史告诉未来!
行走在河西,矫健的雄鹰飞翔在巍峨的山巅。广袤无垠的原野跳跃着灵动的光芒,河谷山川在春风的吹拂中从恬静中醒来,河西大地花果飘香,稻香四溢。我们在行走中倾听大地的脉搏,感受泥土的芬芳与绵绵不断的滋养,丝绸之路古战场上的残垣断壁与沟壑中残存的堑壕,正在聆听西风深情的诉说,诉说当年的硝烟战火、血雨腥风,诉说不能忘却的因由,诉说今日华夏一副副坚挺的脊梁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继往开来,昂首前进……
篇17:2024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会议观后感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长征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空前危机、抗日救国成为中华民族最现实最紧迫任务的情况下发生的,将中国革命引到胜利发展前进的崭新道路上,其特有的伟力不但极大推动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惊涛裂岸,浊浪排空,大渡桥横铁索寒。“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长征途中担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的开国大将杨成武于1980年所作的一首诗,记录了他与战友们在泸定桥的长征记忆。
在这样的生命纪录下,历史,就从泸定桥13根晃悠悠的铁索上渡过去了。半个世纪后,一位叫谢伟思的美国军官,在泸定桥边慨然长叹:“在近50年之前克服种种艰难而夺取这座桥的伟大红军战士面前,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队伍从20万人锐减至5万人,是将士们用生命热血谱就的悲壮史诗,矗立起为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前赴后继、慷慨赴死的永恒雕像。
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指出,“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
1938年,30岁的索尔兹伯里首次在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读到长征,立即就被红军那段传奇般的征途深深吸引。他认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万山朝宗,万川归海,挽住云河洗天青。无论走得多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从长征中走来的红军队伍,极其珍视血火间铸就的军民情。
篇1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还记得70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体现了中国的辉煌与僮景,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开发区星罗棋布,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扬长征精神。在学校里,我们要帮助、关心身边的小同学,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在家里,我们要尊敬父母……
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曾想到,这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着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我们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我始终牢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奋发向上。上课了,一双小手写个不停;双休日,在房里看课外书,有时,也画几幅图,写几篇趣文。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正因为这些的努力,我还获得了不少奖项,但这离我的理想还有一大段的距离。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具体到我们学生,就是要学习上高要求,生活上艰苦朴素。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千古!
篇19:历史典故:三百红军突然死亡之谜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主峰,在青石嘴与国民党何炷国骑兵军第七师十九团展开了一场激战。林彪、左权遂指挥一纵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下山去,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即告大捷,毙敌200余人,俘敌近百人,缴获战马150多匹。由此装备了一个侦察连,红军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骑兵部队。
战斗结束,毛泽东站在六盘山一座巨石嵯峨的山头上,诗兴大发,纵情吟词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可就在第二天黎明,毛泽东被紧急送来的一份报告惊呆了:耿湾镇夜间发生了一起红军命案,驻扎在镇外宿营地的红军将士一夜之间竟无声无息地突然死亡300多人!
报告称,三个营的指战员在昨天到达这里,宿营前还一个个生龙活虎,可睡下后就再也没有发出一点声息。如此集体死亡,其原因初步断定是食物中毒。
300多号人啊!这个数目对历尽千难万险由最初从江西出发的近9万人,到走出草地后剩下7000多人的中央红军来说,损失实在太大了!就在袭击敌人的骑兵团,而后在洪德县城突围脱险时也未死伤一卒一兵,怎么会在脱险后的耿湾宿营地,无任何交火迹象的情况下,如此奇怪地死了300多人。他们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被莫名其妙地从红军实力中一笔勾销了,而对方显然没有费一枪一弹就制造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惊天命案!
毛泽东扼腕顿足,无比愤怒,令保卫局即速查办谋害红军将士的凶手。
篇20:给红军战士的一封信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你们好!
在漫长的岁月之后,人们仿佛还能听到你们那振奋人心的声音;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似乎还能看到你们那矫健的身影,你们以着“以身许国,何事而不为?”的精神,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动人心弦的故事! 记得那次的横垮大草地,为了北上抗日,你们决定横跨大草地,北出甘南,出敌不意。这既是一步好棋,也是一步险棋,但你们还是高呼着口号:“团结一致,战胜困难,走过草地,北上抗日!”士气高昂地进入了草地。草地环境恶劣,一天之中,可以有春夏秋冬四季,忽而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忽而乌云重雾,大雨倾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草地行军比上青天还要难,但是你们为了家乡,为了人民,为了中国义无反顾,决不回头!饿了,就啃被雨淋过的青稞粉变成的疙瘩,吃野菜,有的部队还把牛皮带,牛皮鞋,枪皮带用水泡了煮着吃;冷了,你们就背靠背坐着睡觉,互相取暖。有多少个战友无声无息地倒下,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你们过草地牺牲了1000多人啊!有的连队甚至整班成排地倒下……
终于,你们历尽了千辛万苦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听着你们经历的种种磨难,我仿佛看到了你们的执着、锲而不舍的的作风和为了解放人民解放中国而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啊!再想想自己做事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我不禁很惭愧,我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无论成功于否,坚持到最后,珍惜每一分幸福时光,辜负你们曾洒下的血汗。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