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雪茄一词的由来(推荐20篇)

12月25日是圣诞节,随着科技的发达,圣诞节过得越来越有新意。下面是关于雪茄一词的由来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5511

作文

1000

感恩节的由来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在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感恩节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父亲节的由来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但你是否知道中国其实也有一个父亲节呢?

中国父亲节,追溯到民国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实际上,这个规定比较符合中国文化,因为加入了中国汉字的谐音,并且八月八日的两个八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是“父”。有必要指出,中国官方并没有规定采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

西方父亲节的由来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

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她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波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父亲节。

为了使父亲节规范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是公历元月一日。然而提起元旦节的来历,那就有些源远流长了。

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的由来小学作文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的说法和习俗,其中有一种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屈原为人正直,一生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也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粽子有许多别名,如“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先在前一天提前将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然后在第二天早晨食用。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又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呢!

古人的诗中对端午节多有描写: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真好!

[端午的由来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恩节的由来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Thanksgiving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在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不管多忙都是如此。

感恩节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holiday),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际爱牙日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龋病、牙周疾病是损害我国人民群众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据调查,中国约有6-7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只龋齿以上,全国约有20多亿只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

又据1982年全国中小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调查数据显示:

(1)7-9岁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9.60%,农村为85.50%乳牙龋均城市为3.8只,农村为2.7只。

(2)7岁恒牙患龋率达21%。

(3)12岁恒牙龋患率城市为45.90%,农村为31.60%,恒牙龋均城市为1.04只,农村为0.65只。

(4)17岁恒牙患龋率为41%。

(5)15岁牙龈炎患病率70-90%。

(6)15岁牙石检出率50-90%。

(7)小学生刷牙率城市为50-90%,农村不足10%。

(8)学生口腔卫生不良率城市为65-85%,农村为 70-90%。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由来、习俗、吃什么

全文共 256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那么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下面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吃什么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很多地方在中元节有特定的饮食习俗,那么中元节要吃什么呢?

东莞中元节要吃濑粉

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们喜欢用山地熬汤,随之黑黝的汤底便是当地濑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兰节这天吃濑粉倒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过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鱼歌(部分镇区也有此风俗),试想在这个不属于阳间的日子,街头巷尾传出似有似无而且抑扬顿挫的木鱼歌,确实给这个诡异的节日又增添一丝神秘!

江西中元节要吃包子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烟花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河北中元节要吃蒸面羊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浙江中元节要吃饺饼

浙江省: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山东中元节要吃粗茶淡饭

山东省: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江苏中元节要吃扁食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烟花,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中元节要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这是取了谐音,“鸭”就是 “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上来游走“揾食”(莞语)的鬼魂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除此之外,莲藕煲鸭还有季节性的原因。立秋过后,又是鸭子肥美、 莲藕盛市的季节,因此莲藕煲鸭作为中元节的一道风景也是食出有因的。

莲藕煲鸭汤与其它汤水的做法相似,先把洗净的鸭块用调料腌数分钟后飞水 备用,然后再把准备好的药材放到锅里煲滚,接着加入莲藕与鸭块,武火煲滚后,再改用 文火煲约莫两个小时就可添盐食用了。这个汤还有两个小窍门不可不知,一是莲藕遇铁易变黑,改用沙煲熬汤则可;二是鸭子选用麻鸭为佳,因其脂肪适中,肉质嫩 滑,所煲的汤不但生津、解毒,而且喝起来更是温润养人。

中元节要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 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 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 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 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 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平安夜吃苹果的由来有三个起源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平安苹果由来:从中国的大学生中流传开的

时间大约是80年代中,地点是广州或武汉。这些人是当时的天之骄子,他们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接触了部份的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传统,于是他们也过起了圣诞节,但是他们将圣诞节理解为外国人的新年,他们在这个节日里添加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平安夜吃苹果取意平平安安的意思。

二、平安夜吃苹果的由来:从港澳台的留学生中传来的

时间大约是80年代初期,地点是广州或厦门,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从港澳台来的留学生不多,中国社会的物资也不是很多,他们中的部份人有过圣诞节的习惯,但没有火鸡,也没有圣诞大餐,有钱也买不到些什么东西。12月市面上只有苹果这种水果卖,于是他们就吃苹果庆祝。喻意有新年里,平平安安。

三、平安夜吃苹果的由来:从卖苹果的小贩中流传开的

时间不清楚有说是90年代中,地点基本上遍布全中国,原因是外来的水果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价格便宜,本土生产的苹果泄销,于是贩卖苹果的商人就借平安夜卖苹果。于是这个平安夜吃苹果的中国传统就正式产生了。

圣诞节前一天晚上,24日晚又叫平安夜,送苹果的意思有平平安安,团团圆圆的意思。个人认为有意义的,苹果是圆的,象征着祝福人家团圆幸福的意思。苹字谐音平,即平安的意思!有的人说要够24角买一个苹果给喜欢的人有表白的意思,也有人说苹果就是传说中的智慧果,在圣诞节送苹果是很好的。记得去年和同学一起逛中央大街的时候,有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送了我一个苹果,当时并没有在意苹果的真正含义。

如果现在还未恋爱或已经恋爱的朋友们,如果真的喜欢对方的话那么不妨送一个平安果哦

最早在中国有圣诞这个概念,缘于十九世纪,传教士把基督教引入中国。而在此后的百余年,由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广泛,使得圣诞的庆祝也没有在中国形成气候。近十几年来,先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基督教徒增多,为了让他们有机会的场地度过这个节日,才促使圣诞节活动逐渐增多,随后,更多的中国基督教徒和非基督教徒也加入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男子节由来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8月8日为中国男子节!也是所说的88(爸爸)节! 八月八日爸爸节,这个节日的由来和对日抗战有关。 民国三十四年,当时抗战打得正火热,上海的爱国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还举办庆祝活动。抗战胜利后,上海仕绅名流们觉得庆祝父亲节实在太有意义啦!积极争取之下,八月八日就被当时的中央政府订为爸爸们的专属节日。

对于“中国男子节(父亲节)”,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据老人们讲,我国的“中国男子节”,诞生于1945年8月8日,当时正值我国抗战时期,上海部分爱国人士发起“爸爸节”来颂扬、纪念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父亲们。这一构想立即得到上海市民的响应,抗战胜利后,就把每年8月8日定为“爸爸节”,并通令全国遵行。

“爸爸节”定于每年的8月8日,是因为“八八”和“爸爸”同音,并且从字形上将“八八”二字连缀后,正如一个“父”字。从此,8月8日就成为中国的“父亲节”。关于为什么又叫中国男子节,可能是根据没有成为父亲的男人们的意见决定的吧!不过非华语地区就不能玩这种谐音游戏了,例如:日本父亲节就是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父亲节,则是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冬至吃饺子的由来_3000字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五一劳动节的由来解读

全文共 2375 字

+ 加入清单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下面是语文迷整理的关于劳动节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一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劳动节标语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

为实现海安全面腾飞推进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弘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作新贡献!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好跨越发展主力军

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劳动模范致敬!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共建和谐西岗,共享发展成果!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率先全面振兴!

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xx区各级工会祝全区劳动者节日快乐!

弘扬劳模精神,促进振兴大业!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发明。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价值。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自觉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转型我争先,跨越我奉献。

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发展。

站稳职工群众立场,增进职工群众感情。

永远跟党走,建功“十二五”。

以职工为本,以服务为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现中国工人阶级爱岗敬业崇高品格。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塑造乡村精神,建设文明社区。

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时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实践市民精神,争做文明职工。

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

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劳动创造幸福,创新成就伟业。

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劳动成就光荣与梦想,劳动推动前进与发展。

劳动创造财富,竞赛迸发激情。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

敢字当头,迎难而上;团结拼搏,争先创优。

服务转型跨越,服务职工群众。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

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

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实践市民精神 争做文明职工

工人伟大 劳动光荣

爱岗敬业 争创一流

创建学习型企业 争当知识型员工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发明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不时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自觉践行“ 八荣八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发扬“ 三创 ”精神 树立新时期南京职工新形象

树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可爱的上海人!

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深入贯彻“四个率先”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以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

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向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学习致敬!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

建设具有国际大都市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郊区!

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把握历史机遇,加快上海发展!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秋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年中秋节的时候,家人们都会围坐在桌旁,吃着月饼赏着月,好不惬意。那么,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与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中秋节吃月饼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的帝王都有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的贵族以及文人学士也开始效仿起来。逐渐地,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月亮进行祭拜,欣赏与寄托情怀,便成为许多人认为中秋节应该做的事情了。从明清开始,中秋节便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吃月饼的含义就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尽量的赶回家,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一起欣赏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吃了月饼,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以及家人今后的生活都能够圆满,能够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永远聚在一起。即使没有机会赶回来的,也希望通过吃月饼赏月,希望可以实现自己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的心愿,以寄托对家人的相思,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节日由来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 Progrrammeon 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祭灶节的由来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豫东等地,选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也要携带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表示自己已是干娘家的正式成员。

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在《礼记》「礼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记载。不过,祭灶的日子随着寺、地而有不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南阳(河南境内)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则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为恐灶神上天后,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吴人祭灶时,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并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来,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还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说不出话来。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糖瓜」,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七一建党节的由来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

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更加艰苦的农村战争环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仍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少先队建队日资料:红领巾的由来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自我们党为少先队点燃星星火炬以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中国少年先锋队已走过了67年的光辉历程。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16少先队建队日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吃饺子,这是个大学问呢!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药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 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当时的“捏冻耳朵”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饺子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冬至是什么意思及由来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 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 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灯谜的由来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词”和“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谜题的种类

1、正扣法:正扣法也称正面会意法或正猜,此法是根据谜面所表达的正面含义,不抄曲径,直接去领会、推理,从而联想出谜底。例如以“猜谜的益处”猜影星“利智”,这道谜语 就是进行正面分析,理解为“猜谜有利于启迪智慧”而扣合谜面。以“择日乔迁”猜成语“改天换地”就是直接会意为改天换地址。

2、反扣法:猜谜倘正扣法行不通,便要变通扣法,不可在单一种扣法中钻牛角尖,否则你将永远找不到谜底。反扣法也称反面会意法,此法与正扣法恰恰相反,是根据谜面的暗示。

3、侧扣法:此法不是从正面会意,也非由反面猜射,而是由侧面衬托或由中间突出。例如用“早晚食斋”猜食物“午餐肉”,意思是早上和晚上才食斋,从而衬托出午餐是食肉了。 以“进退皆忧”猜成语“乐在其中”就是解作进亦忧,退亦忧,便夹击出“乐”在中间了。

4、增字法:给谜底或谜面增加某些字或字的偏旁、部首,组成另一个字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秋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香香甜甜的月饼。而今天,我们班也要吃月饼啦,同学们听说了这个消息,都高兴得坐不住啦!

开始发月饼了,我看到一大袋盒的圆形月饼,就这样摆在我的面前。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当它躺在我手心中时,我感受着那花朵般的.曼妙身姿,一瓣一瓣的。金黄金黄的颜色,让我不禁想到了朵朵金菊。最上面的图案,是花丛中最为精致的那一朵,花苞缓缓绽放,露出了最中间的花蕊莲蓉。虽然,我不懂这两个字的意思,但我相信,这一定饱含着工匠们温暖的祝福。

我轻轻摸了摸月饼,真油腻,真丝滑;握在手中,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分量,沉甸甸的希望。我忍不住捏了一下它饱满的身子,上面一下子就出现了一个清晰可见的指印。再看看手指,蒙上了一层油光发亮的膜。

香气不断传来,我凑近闻了闻,面粉的味道遮盖不住里边绿豆沙的清香甜美。这沁人心脾的香味,让我仿佛看到了婀娜多姿的嫦娥,看到了英勇健壮的后羿,看到了明净的月亮。这香味,让我回味无穷!我浅浅地咬一口,啊!果然是豆沙馅的!我小口小口地品尝着豆沙的月饼,真是让我吃了还想吃,吃了还想吃。要是我能天天吃上这样的美味该多好呀!

我看看手中的月饼,再望望那明净如镜的月亮,心想:月是团圆,中秋之夜,我也要和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品尝这人间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