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的鸭蛋详略通用六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说是那天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爱国诗人听说家乡战败了的消息,决定抱石投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端午的鸭蛋详略,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浏览

1188

作文

6

篇1:端午的鸭蛋仿写1000字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食味——仿汪曾祺《端午鸭蛋

经年一品老家味,嗯,此等滋味,必是吾乡。

君不见,牡丹香里摆水席

洛城三绝,乃国色牡丹、龙门奇窟、飘香水席,其余二物均为世人熟知,洛城水席,也乃天下奇味。洛城的水席历史悠久,千百年以来长盛不衰。何为水席?这民间有两种含义,一是菜品大都是汤汤水水,二来吃水席须以流水一般一道接一道的吃,洛城百姓过去的婚丧嫁娶,新年团聚都要吃水席,这份手艺自然也成为夫家考量新媳妇的一道必考题目。除了名字的来源外,水席还有素菜荤做、8凉16热二十四道、酸辣口感、丰俭由人等等特点,山珍海味固然可以,但平平淡淡的土豆,萝卜却也能做出不同凡响的滋味。让人流连忘返食道大开,水席也成为了很多人再访洛城的理由。可是在豫西乡里,每逢红白喜事,家家户户,竟也都是几十道菜,汤汤水水,干干稀稀,若是有何人请水席,他们准会连呼上当:“什么洛阳水席,不就是俺村待客的饭嘛!俺村那狗剩、孬蛋都会做水席哩!”

君不见,郑都客邀甩烩面

烩面,乃绿都之味。其中原流行之盛,范围之广,食者之众,绝难用具体数字衡量。在郑都,烩面伴侣,是以大勺辣椒,佐以一素一荤小菜,这样,主角还未登场,便甚有架子。烩面上桌,热腾腾一大碗冒着热气,碗大如盆,而多数老乡,总是能把这一大盆烩面扫光,会吃的还要喝汤,常香玉的腔,烩面的汤,一饮而尽,剩的只剩渣滓才可。烩面讲究的是碗要大,汤要厚,辣椒要旺,碗上漂着油旺旺的一层辣椒油,有雅兴的人还会再加一点香醋。挑一根宽如裤带的面条,入口细嚼,香郁筋道,口感颇佳,再吸一口热汤,咦,此时顿有汗津在背,物我两忘之意,得劲!

君不见,汴梁梦绕灌汤包

若访汴梁,一游上河园,二品灌汤包。怎个品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灌汤包吃前必先观之:其皮薄,素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折32道,极致均匀。搁在白瓷盘上看,极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唯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唯要记住,吃灌汤包注意抄底,横中一吃,未及将汤汁吸纳,其汤就顺着筷子流至手上,抬腕吸之,汤沿臂而流,可及背心。吃灌汤包烫着背心,在理论上是存在的。所以,吃灌汤包必须全神贯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顾。灌汤包有了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吃灌汤包,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观的,面皮除去嚼感,大可除去不谈。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豫梦,豫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的鸭蛋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汪曾祺端午节散文:端午的鸭蛋

全文共 164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汪曾祺:最有滋味的端午鸭蛋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汪曾祺先生笔下,鸭蛋成了端午节的主角,在《端午的鸭蛋》里先生对家乡鸭蛋的喜爱溢满了字里行间,“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特别是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对比,先生用了句“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将先生对家乡鸭蛋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跃然纸上。故乡的鸭蛋还勾起了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具体到“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更是记忆深刻:“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说到底,端午的鸭蛋其实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先生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的鸭蛋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八下语文书 第四单元 十七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八上语文书 第一单元 第二课(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的鸭蛋仿写800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出羊。包头的羊更是有名。羊多,个也大。包头人也善于做羊肉。包头的羊肉于是出了名。虽然我不在包头生活,但小时候曾在那里住过一个多月,对包头的羊肉比较了解。包头的羊肉佳肴很多。稍美,羊杂碎,莜面,我偏偏对烤羊腿情有独钟。我也不喜欢把包头烤羊腿挂在嘴边,让人觉得好像人家那地方就出烤羊腿似的!不过,所食羊腿多矣,但和包头的完全不能相比!别的地方的羊腿,我实在瞧不上!烤羊腿也曾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菜,我知道后便觉尤为亲切。

包头烤羊腿的特点是肉鲜而入味。羊腿肉细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入口如嚼干柴。入味之深尤为别处所不及。烤羊腿的吃法,就是用刀切下一小块,不用蘸料,直接送入嘴中。烤羊腿发出滋滋的响声,一滴热油顺着饱满的肉的纹路慢慢往下流。刀尖刚碰到外皮,嗞——便被烫得产生一股白汽。包头的烤羊腿外焦里嫩的,光是闻闻都让人心醉。外皮的焦香直入鼻腔,内层的鲜香渗入味蕾。我在郑州吃的烤羊腿,里外都是一个味儿,这叫什么烤羊腿呢!

夏夜,我们兴致勃勃地去吃烤羊腿。那里的羊腿都是现杀现烤的。羊腿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切面有光泽的,肉色红而均匀。这是新鲜的。二要挑肉质紧致的,指压后的凹陷立即就能复原的。别说羊腿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健壮,有的样子瘦小。挑好了,叉在烤杆上,架在烧烤架上便开始烤了。先吃着别的,烤羊腿烤半天,什么时候馋的不行了,就拿刀割熟的一小块儿下来,吃了。边烤边加着佐料,慢慢入味,不加孜然粉也可以。

大人们吃羊肉是很细致的。小心翼翼割下方方正正的一块儿,蘸着椒盐辣酱,变得更加入味,嫩滑,焦酥,鲜咸。再细细品尝,慢慢回味。我们小孩子就不一样了,性急,急了巴慌地随意切一块烤羊腿,顾不得烫就往嘴里塞。羊肉的鲜美一瞬间都在嘴里翻滚起来舞蹈起来,美味的口感直达舌苔尖端,满嘴的肉香!一嚼忘了所有不快,二嚼仿佛在天上飘,三嚼如同羽化飞升!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呢?没有什么能比在这里大快朵颐包头烤羊腿快乐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