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中国第一大案》观后感【2篇】

浏览

1478

作文

2

篇1:《新中国第一大案》观后感

全文共 2287 字

+ 加入清单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反腐倡廉电影巨制《第一大案》7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庄重首映;7月26日将举办河南首映式,并从河南辐射全国。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映式上,总制片人冯诗卉、制片人王玲、编剧谈锐、导演沈悦偕陶玉玲、侯勇、郑昊、郭广平、邢岷山、居文沛等主演,为到场的全国百余家媒体及观众详解《第一大案》的看点与追求。

在北京首映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影片《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第一反腐大案――侦破刘青山、张子善的腐败案件作为主线,再现了刘、张二人从革命功臣堕落到贪腐分子一段真实经历,同时也塑造了以陈怀邦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纪检干部,坚持党纪国法、不徇私情、严惩贪腐的可贵品质和担当精神。

“在目前全党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新的形势和新背景下,郑州报业集团将‘刘张案’这一在我党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案件搬上银幕,在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意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宏森认为电影《第一大案》怀着还原历史的严谨态度,有机地融入了电影的叙述技巧,增强了影片的可观性。“主题很明晰,叙事很流畅,人物塑造很丰满,制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是近期同类题材创作中比较有特色的艺术实践。”

张宏森希望影片的出品方、发行方、宣传方,能够根据影片的风格特点创新宣传和发行方式,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影片,从中受到触动和教育。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在首映式上致辞:“这部影片是一部比较严肃但又不缺乏故事性的反腐大戏,有革命战争的大场面,反映的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大主题,追求的是不忘初心、廉政为民的大情怀,非常诚挚地邀请广大党员走进电影院,认真观看、用心观看这部廉政教育片,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赵钢表示,把“刘张案”搬上银幕,有着非常好的现实意义。同时,赵钢也指出,我们对这部片子的质量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广泛传播,希望参加首映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同仁能去传播这部片子,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

“尽我所能”让更多人走进影院

在《第一大案》首映式的现场,导演沈悦借用法国著名主旋律电影导演安东尼・德・考恩斯曾说过的一句话“尽我所能”:“我们的电影可以说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更有每一个观众尤其是党员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拷问和反思。我们希望人们能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有特殊意义的《第一大案》。”

在电影的选角方面,沈悦表示,选演员唯一的核心宗旨就是要还原历史。“其实,刘青山是一个非常英俊挺拔的军人,而且他历经百战,这破除了我们以往对于反派角色的固有概念。郭广平本身塑造的正派形象比较多,而他的身材和个头都比较接近原型。”作为《第一大案》中的女主角,贡米的加盟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贡米是个很单纯的女孩,她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虽然电影名字叫做《第一大案》,但我们并没有在案情上做过多的挖掘,而是围绕案情所牵扯到的人物内心做了很多描述。”沈悦说,国内很多同题材的反腐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在案情上做了不少巧妙的设置,而《第一大案》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人物内心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各方在《第一大案》这部电影上都花费了很多心血。影片公映后的反响至今无法预料,但还是希望人们能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有特殊意义的《第一大案》。”

角色无大小,一个镜头就是一部戏

《第一大案》中,30后老艺术家陶玉玲虽然只有送刘青山去参加红军的这一个镜头,但敬业的陶玉玲也出现在了首映式现场为电影站台,还提出“演员有大小,角色无大小”。

据了解,在拍摄过程中,陶玉玲还专程飞到郑州参加拍摄。“角色无大小,即使只有一个镜头我也会认真演。”陶玉玲在接受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反腐倡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家现在对腐败‘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问题。就算只有一个镜头,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年逾八旬的陶玉玲还告诉记者,她30岁时出演的《霓虹灯下的哨兵》里也有一句话,“拒腐蚀,永不沾”。

陶玉玲说:“有些人为革命出过力,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却没有抵挡住糖衣炮弹,倒下去了。影片所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这个反腐败的故事希望能让大家警钟长鸣。”这次参演《第一大案》,陶玉玲说,她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中国有句古话――一失足成千古恨,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谦逊谨慎,戒骄戒躁,反对贪污腐败。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

应大力推荐反思人性的《第一大案》

《第一大案》取材特别,意义深长,对于出演这部主旋律电影作品,侯勇表示:“反腐倡廉警钟长鸣,我觉得这部影片起到了一个警示的作用。”

对于剧中的历史事件,侯勇也表达了自己鲜明的观点:“陈毅老总曾说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句话也告诫了所有人,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如果你要做一些国法之不容、道德行为所不齿的事情,肯定是要出事儿的。”

侯勇在首映发布会上说:“刚才两位的发言我感触很深,一位是30后的老艺术家陶玉玲老师,一位是我身旁的这位90后的小弟弟,我觉得中国的电影后继有人。从我看陶老师的电影长大,到我身边的这位90后新生代演员,我们都有自己作为演员的职责。说实话,在这个题材电影里我饰演的角色不大,是一个审讯人员。面对着张子善,在审讯过程中,作为一个同志,既惋惜又痛惜;作为一个执法者,需要秉公执法。这是我的义务和职责。希望我的角色的表演没有辱没《第一大案》这部作品。演员的戏份有多有少,但演员的情怀和职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我也非常荣幸参演这部影片,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第一大案》。”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中国第一大案》观后感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倒在正义的枪口下。

影片中正义和邪恶搏斗,光明和龌龊较量,感人至深,我几次情不自禁,泪洗满面。诸多感慨中有三点印象最深:

中国人民以勤劳刻苦著称于世。解放了的老百姓对解救他们跳出苦海的共产党感恩戴德,情深义重。共产党号令如山,老百姓群起响应。影片展示了河北地区一个挖河工程的情况:工地上的全体民工日夜兼程,挑灯夜战,人拉肩扛,热火朝天。粮食供应多次被扣留,十次就有七八次放空车回来,粮食发霉,缺斤短两经常发生,老百姓忍饥受饿但毫无怨言,勒着裤腰带继续干活。

他们体谅国家的难处,主动分担政府的困难。世界上哪有这样好的老百姓?

在人来人往的工地上,有谁分得清谁是平头百姓,谁是县委书记? 周大兴和工地上的民工一样,一样的忍饥受饿,一样的挑土抬筐,没有开小灶,没有吃偏饭……如果说县委书记和老百姓有什么不同,就是吃得比别人少,干的比别人多。别人挑两个筐,他挑四个筐。一年苦到头,盼到一顿饺子,别人吃掉了,他却让给了一位失明的老人。

他在饥饿中倒下去,他在人民心中立起来。工地上老少中青全体民工,长跪不起在周大兴的坟前,以最古老最传统的礼节,表达人民群众对党的好干部周大兴的怀念和崇敬的心情。镜头不是很多,但是像周大兴、林克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领导干部形像便耸立在观众心头。

做官做到周大兴、林克俭这个份上,才配做共产党的领导;如果我们有像周大兴、林克俭这样一大批党的好干部,又有什么可以难倒今天的中国人呢? 改革开放又有什么不成功的呢?

攀登,很难,几十年东征西杀,用鲜血铸就了“人民功臣”的光环;堕落,很快,才一两年时间,就堕落成不顾人民死活的贪污变节分子,成为人民的罪人……

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犯了罪,一个严肃的问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能不能对在枪林弹雨中立过功劳的干部将功补过?能不能对这样的高级干部网开一面,手下留情? 党中央、毛主席严明党纪国法,不询私情,将权倾一时、腐化堕落的刘青山、张子善绳之以法,处于极刑,成为新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以示后人。

今日的刘青山、张子善为数不少。他们贪赃枉法、目无法纪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侵吞国家财物、收受贿赂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中国的老百姓对此痛心疾首,义愤填膺!走出影院的观众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说不是看看电影、受受教育的时候了,而是要动真的,来硬的,杀一儆百,以正视听的时候了。

年前的刘青山、张子善杀得? 今天对那些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就杀不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最近指出:加强审判,严处大案要案,不管涉及到什么人,无论他职务多高,地位多显赫,就要坚决抓到底,查个水落石出,依法惩处。全国人民拭目以待: 倒要看看这些完全丧失了共产党人气味,肆虐人民心灵的人的可耻下场!

不知今天的大大小小的刘青山、张子善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观看此片,是不是从刘青山、张子善堕落的轨迹中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吓出一身冷汗,心灵有所震颤? 随着两声清脆的枪响,是不是唤起他们人格、良知与党性的觉醒?从此恶行有所收敛? 还是压根就没当回事,觉得不过隔靴挠痒, 吓唬吓唬胆小怕事的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