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津过年民俗文化介绍汇编20篇

《文化苦旅》对拓宽散文的领域有一定的贡献。以往的散文往往只是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表述,内涵不够丰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天津过年民俗文化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119

作文

219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的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农历正月15叫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还是我国传统的灯节。人们张灯结彩,举行丰富多彩的灯火盛会。

元宵灯节是一次艺术的展览,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花样繁多,展示了我国人民高超的艺术才能,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那象征五业兴旺的鸭子灯,造型优美,生动可爱,凝聚这劳动人民的智慧,抒发着劳动人民的情感。

元宵灯节,也是民间花会争相表演的节日,扭秧歌、推花车、舞狮子、撑旱船、跳竹马、踩高跷……都是人们多年来喜闻乐见的优秀节日。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民间艺人更是大显身手,施展出劈叉、滚翻、跳跃、格斗等软硬功夫,有的动作健美,刚劲有力。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国某些地方,还有撒路灯的风俗。将棉籽、稻壳等浸油,然后撒在大路边,街道旁,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堆,点燃后,伴以锣鼓、鞭炮火焰,远远望去,如银河落地,灯光闪闪,如火龙下凡,火树银花,交捆辉映,呈现出五谷丰登的壮丽图景。

元宵节是我国的特色。而黄梅戏也不例外,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被称为“怀调”或者“怀腔”,这就是今日的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形成初期以歌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黄梅戏迅速发展,从农村草台走到城市舞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星安庆一带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它的表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如话,如《打猪草》、《卖斗箩》等:它情趣盎然,机智嘻婆,表现出民间的幽默,深受群众的喜爱,如《夫妻观灯》等。黄梅戏是中国的乡村音乐。

民族文化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比如清明节,中秋节和京剧、川剧、粤剧和黄梅剧……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和风俗,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俗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晋江,我的第二故乡,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有很多传统民俗,比如嗦啰嗹、抓鸭子等都让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就拿普渡来说吧。普渡是泉州沿海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听爸爸讲,它是融合农历七月十五的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而晋江的普渡尤其盛名。

每年农历七月,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很多人摆开酒席、大宴宾客。轮到哪个地方举办普渡,那个地方必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烟花璀璨,鞭炮轰鸣。马路两边经常停满了车辆,而流水席上尽是生猛海鲜、八珍玉食。晋江人又特别热情好客,往往是觥筹交错、杯盘狼藉后才能结束。

然而,听爸爸讲,以前每一年的普渡,不管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家家户户都要花好多钱,有些人家甚至还大搞攀比之风,以客多为荣、客少为耻,形成奢侈糜烂之风。而宴席结束后,又经常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伤害自己的同时又伤害了其他无辜的人。更不要说摆酒席造成的交通堵塞、放烟花造成的环境污染了。

然而这些都是传说,现在我所看到的普渡,好像跟这些没有多大的关系。报纸或者新闻经常报道有人把钱捐出来,或者赞助贫困人员,或者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或者为村里修建活动中心,或者成立基金会来奖励认真学习的好孩子。看来,曾经大操大办、酒驾醉驾的普渡早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了。爸爸说这些都是晋江市政府移风易俗禁普渡带来的好处。我想,普渡日简直已经变成了“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公益活动日”“扶贫济困日”“环境卫生整治日”了。

“在一起,更出彩”,世中运明年将要在晋江举办,让我们一起热爱晋江、美化晋江,为移风易俗、推陈出新、昂首前行的晋江喝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苏州。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城内有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海亭、狮子林、拙政园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故事。大家请跟我来去看看沧海亭吧!

沧海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占地面积约10800平方米。沧海亭始于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海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浪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海亭,自号沧海翁,并作《沧海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海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海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海亭几乎荒废,南宋初年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海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海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貎。沧海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貎,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

还有许多的园林故事,我不一一跟你们说了。想要了解请到园林的亭子里去看。注意要保护好树木,不要让它枝折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过年的民俗作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老家的婚礼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瞧,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俗文化高中生作文900字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望着碧波荡漾的漳江水,我不禁缅怀起开漳先贤的不朽事迹。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漫步于漳江边。漳江很美,真是风景如画,轻柔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燕子斜着身子从水面上掠过。望着碧波荡漾的漳江水,我不禁缅怀起开漳先贤的不朽事迹。

漳江有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前唐代陈政将军到云霄渡江时,观东上景色若有所思,感慨道:“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意思是这条江就像我家乡河南上党的清漳江,因此把这条江取名为“漳江”。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到福建省平叛的陈政将军不幸病逝,其子陈元光继承父职,历尽艰辛,平定了叛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建州,开始在漳江之畔的西林(今云霄西林)建立漳州郡。

陈将军带领漳州人民披荆斩棘,发展农业,促进商业贸易,兴办教育,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漳州经济、文化得以较快发展。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陈元光为国捐躯,百姓感念陈将军父子的开漳功绩,建立圣王庙、威惠庙等许多庙宇来纪念他们。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朝廷追封陈元光将军为颖川候,漳州人民尊称他为“开漳圣王”。云霄百姓每逢元宵节前后,必以“鉴王”和“走王”的节俗,隆重纪念他们。

“鉴王”就是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凡立有圣王庙的地方,百姓进庙焚香供奉,并邀请戏班演社戏,让神明观看,使他们高兴。祭祀完后,民众就抬着众神像出来巡游各村庄的福社。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摆上香案,供奉祭品,虔诚跑拜,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巡洲圆满结束后,人们又把众神像按顺序请入戏台对面临时搭成的“王棚”中,棚前摆着许多香案,家家户户又另备祭品,隆重祭祀。真是供品如山,游人如织,香烟袅袅,热闹非凡。此项活动,民间称之为“鉴王”。 “鉴王“这种风俗,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可见云霄人民对开漳功臣的大恩大德,世代不忘。到了午后,”走王“活动便开始了。

人们在本村中挑选几十个强壮的男子,以每6个健儿编成一组,各组分别举着一尊巨型木雕神像,严阵以待,一听到鼓擂炮响,健儿们便举着神像,各组同心协力,健步齐飞,犹如离弦之箭向终点冲击。奔跑速度最快,姿势最优美的那组获得优胜。这是一种特别而又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俗称“走王”。

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以这些特殊方式纪念陈元光将军等人的开漳业绩。“鉴王”“走王”统称“圣王巡安”(圣王出巡,保一方平安),现在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斗移星移,漳江之水依旧悠悠流淌着,威惠香火仍然鼎盛不衰。陈将军父子开漳的丰功伟绩,永垂后世。许多纪念开漳圣王的传统习俗,必将在云霄延续下去,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二,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摆放着几把小椅子,在每张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浓的奶茶,让人们品尝。墙壁上,挂着蒙古族人民打猎用的弓和箭,还有他们非常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我和妈妈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浓的奶茶,一边欣赏着蒙古包,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为旅客们讲解了摩梭族独特的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家里男人们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家去过夜,早上再回到家,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亲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双方结了婚,男女双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须生活在各自母亲家里。如果这两个人生了孩子,这个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亲和舅舅照顾,而孩子的父亲却回家照顾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后我们坐船游览翠湖码头,绿绿的湖水,还有几只水鸭嘎嘎的叫着。我们在船上欣赏满湖风光。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一会儿,便6:30分了,天色已经很晚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民俗文化村。

通过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国很多民族特有的风情,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山西春节民俗文化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山西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的风俗——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 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 “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一味的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迷茫与质疑。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名族的独特标志。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老师家时,正逢先生在午睡,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很久,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待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满身披雪,脚下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

礼仪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是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

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青少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花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介绍天津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天津,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历史遗留给它的诸多西洋式建筑,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天津电视塔,联想到香喷喷的狗不理包子。与中国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天津虽然辖区有限,但自然与人文景观毫不逊色,特别是天津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天津的民间工艺种类很多,年画、泥塑、风筝、篆刻、木雕、地毯、剪纸、编织等。其中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及篆刻与木雕最负盛名。

杨柳青年画是人们过年时用来装饰环境,增加新春气氛,并从中得到精神安慰与寄托的民间年画。他的历史可以住追溯至明末崇祯到清代雍正年间。

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刻印与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所以杨柳青年画既有木刻独特的刀锋板味,又不失民族绘画的传统风格。一张年画的出世,要经过起稿、印刷、填色等。六、七道工序才能完成。杨柳青年画所表现的题材主要以人民群众所熟悉与喜闻乐见的戏曲、神话故事为内容的故事戏曲画,或以谐音取名以示吉祥。

如《连年有余》、《金鱼满堂》等;或以社会生活与习俗为题材的“时事风俗画”如《渔归图》《同庆丰收年》《门神》等。其中《同庆丰收图》描写的农村麦收时节,打谷场上的一片繁忙景象,反映了终年辛勤的农民对丰收的期望。此外杨柳青年画中还有一类“风景画”,如《天津图》《北京风景图》等。《天津图》描写的是天津海口,全图气势磅礴,万顷洪波之中有两艘张帆海船破浪而行,有着无限的美感。

人们常说,没到过杨柳青就不能说到过天津,没见到杨柳青年画就等于没来过中国。由此可见,天津的民间工艺不仅丰富与美化了天津人民的生活,而且还为祖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俗文化村之旅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规模宏大。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民俗文化村作文小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带我来到了民俗文化村。我推开民俗文化村的门,真是让我目瞪口呆,那绿绿的山,清清的水,空气清鲜干净。花草丛中,一群群勤劳的蚂蚁在那快活的工作。民俗村里修建了我国少数民族中少数几个民族的著名建筑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

那是哪几个族呢,让我们来数一数:有土家族、壮族、白族、瑶族、侗族、苗族,哦!还有维吾尔族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壮族和白族。壮族的生活环境最有特色,他们是村前一湖水,村后一座山,可是他们的服饰和人数都不是很多,但壮族里有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刘三姐,我只听说过刘三姐的山歌唱得非常的好,没想到他们壮族人各个都唱得好,唱的山歌娓娓动听,让我陶醉。好玩的还在后头,

那就是竹竿舞,先把竹竿摆成一个“#”字形,左边两个人,右边两个人,有两个人拍着节拍,从这边跳到那边,没被竹竿夹住,而是敏捷的跳了过去。他邀请在一边观看的我一起去跳,我小心的跟着他,没想到跳第二根竹竿的时候,我被夹住了,疼死我了。接着到了白族族区,白族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他们的住宿的地方是三墙一照,图案丰富多彩,他们的帽子旁边的白檐,是代表舒畅的风,帽子的中央的绣花,代表美丽鲜艳的花,帽子上面的白毛,代表雪白的雪。帽子形状像个弯弯的月亮,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风花雪月帽,名字有趣极了,最著名的还是他们白族人泡的茶,那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代表着人们生活的美和甜。

[游民俗文化村作文小学六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让我回味,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但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十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高耸入云,一条条笔直的公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树木整整齐齐,到处车水马龙,环境非常优美。

在深圳你还可以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穿着红色马甲的义工随处可见,他们不顾辛苦劳累,一起将深圳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街上干干净净的是他们,栽花植树的是他们,协助交通的也还是他们,他们给深圳付出了那么多,却不图回报。我相信,这不仅是一种环境美,也是一种心灵美,其实这些义工也像我们帮助新疆人民一样,证明了民族大团结。深圳游玩景点也是非常美的,最好玩的要数东部华侨城了。大峡谷的瀑布简直就应证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你可千万不要不去云海谷了,你走进云海谷的深处,你就好像被雾罩住了似的,最美的就是茶溪谷了,那里的花一望无际,有红的,有绿的,五彩缤纷,我闻着那花的香味,真想摘下一朵,可当我想到花是给大家看的时,便打住了。东部华侨城很有趣吧,来到深圳一定不要忘了去游玩。

随时欢迎着你们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说明文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千年古城西安,大家就会想到美丽的骊山,杨贵妃泡过的华清池我更喜欢的是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是一个在人为雕塑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品;兵马俑是一幅描绘当时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连景画卷;兵马俑又是一个个历史难题的迷宫。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兵马俑这个奇迹,看看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与震撼。

进到一号永康迎面就有一股强烈的浑厚的气息,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心中一震。不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一号永康迎面就有一股强烈的浑厚的气息,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心中一震。不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何靠着一双双手来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的每个兵马俑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敌人已经出现了!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土,要和敌人拼搏一把,从这里雕塑精细的兵马俑身上我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智慧与勇敢!

接着来到二号坑,二号坑是一个最小的坑,但一个不容小视的坑。这个坑是当年秦国主力部队以骑兵大营地,这里每一个逃兵身体强壮,身材高大,每一匹陶马四肢有力,精神抖擞,好像马上就要万马奔腾了。更让我惊奇的是这里竟然还有指挥中心据说二号坑是秦军的心脏所在很多战报都是从这里指挥更让我惊奇的是,这里竟然还有指挥中心,据说二号坑是秦军的心脏所在,很多战报都是从这里指挥中心发出的,想想那个时候,科学和通信都不发达,他们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完成的啊!

三号俑坑中有一个宝物,听到宝物两字我的好奇心就来了,那个保健在地底下沉睡了几千年的!

兵马俑真是一个奇迹,解开的是一道道难题,留下的却是一个更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据众所知,秦兵马俑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兵马俑近八千个,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里面有3个俑坑,每个兵马俑都个性鲜明,品种也很多,各拿着各种不同青铜兵器,如:刀、剑、戈等,大家觉得怎么样?够不够雄伟?

大家请往前走,看,我们已经到了一号坑,它的面积最大,有14260平方米,差不多有三十个篮球场那么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坑里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这一号坑上已盖起了一座拱形大厅。游客们请到大厅上来,再请你们往下看,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你们看,那像不像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的大军呢?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文化过年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了。

关于春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我来给大家讲讲吧。古时候,人间出现了一个怪物,叫“年”,每到大年三十,“年”就会从地洞里出来去吃人,人们都害怕得不敢睡觉,他们聚在一起说话,好像想将“年”要吃自己的事情忘掉。有一次,一个小孩在院子里玩,突然,“年”来了,“年”张开血盆大口,要吃小孩。小孩一慌,把一个鞭炮扔到火堆里,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来,“年”听到,害怕极了,顿时浑身起了鸡皮疙瘩,一溜烟跑了。从此,每到大年三十,人们就放鞭炮,“年”再也不敢来了。

到了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打扮得焕然一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对联,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春节这天,孩子们也穿上了很漂亮的衣服,大人、小孩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互祝福道道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俗文化素材:乡下纸牌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现在在江南一些乡镇上,偶尔还能看到那种乡下纸牌,和青花瓷坛、桃红纸包着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寂寞的日子里,忽然想起乡下纸牌来,窄窄长长的那种,只有手指那么宽,一大把拿在手里,像拿着一朵菊花。一屋子的祖母、外祖母,每人手里拿着一朵菊花,无声无息地坐在淅沥的雨声里,坐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节令在窗外飞逝。

很多上了年纪的乡下女人迷恋纸牌,我祖母就是其中之一。她们称之为抹纸牌,是抹,一点声音也没有。随便找一处有天井的老房子就行,就在悬着腌肉、艾叶、粽叶的天井里摆开了桌子。纸牌拿在手里,黑白两色套印着奇怪的图案,咒语似的,神秘莫测。常见一个女人隔一段时间提一只元宝篮来一次,鬼头鬼脑的,怕被人揭发贩卖赌博用品。揭开蓝布巾,才发现元宝篮里躺着一把把捆扎好的青色纸牌,像一捆捆小菜秧,也像豆腐店里的百页。我祖母其实并不清闲,乡下的祖母们都是这样:如果是春天,她要赶早踩着露水去菜园,拔几棵蒜,炒田螺或腊肉;采一把青菜苔,顺手再捋一些青白的韭菜花,好给孙子炒蛋吃。她们年年月月如此,却并不怨烦,因为有纸牌,日子便过得有滋有味,好像一上午的忙碌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下午能平心静气地坐着抹纸牌;好像年轻时生儿育女的劳顿也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到晚年能静静地抹纸牌。

春天,雨乱灯昏的路上,老房子里到处都有抹纸牌的女人,杏花桃花开得有些撩人,田蛙跳到后门口来了。接下来是夏天,抹纸牌不行,天热,蚊子也多。秋风一起,祖母们就笑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唤着各自的乳名无声无息地坐在一起。房顶上大雁正在往南飞,红红黄黄的乌桕叶落满瓦沟,蜻蜓落在芝麻秸上,一只花蝴蝶飞进来,又从窗口飞出去。输和赢都是次要的,日月能这样静悄悄地过,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纸牌也有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时候,比如她们用季节性的乡土小吃作钱的替代品,到最后再换算成钱。春天,蚕豆上市,一颗蚕豆代表一分钱,秋天就用炒蚕豆或炒蚕豆,我有时候看到祖母面前蚕豆越来越少,替她着急,就偷吃别人的蚕豆,结果账算不对引起她们互相埋怨。我还见她们用屋外盛开的桃花或秋天金黄的乌桕叶代替钱。特别是经霜的乌桕叶子,金黄金黄的,真像金币一样。但有时候捎着黄叶的秋风会猛然破门而入,这时候牌桌往往大乱。冬天用得最多的是荸荠,紫红的长着芽嘴的荸荠在小油灯下像画家桌上的静物一样。我有时候也得到一颗,不吃,一直在手心里焐暖,然后荸荠连同我一起在祖母取暖的火桶上沉沉睡去。半夜开门回家,哇,一场雪下得好大啊!雪也是悄悄来的,雪光将我童年映照得像童话一样纯洁。

现在在江南一些乡镇上,偶尔还能看到那种乡下纸牌,和青花瓷坛、桃红纸包着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每当我见到它们,总要想起我逝世多年的祖母,也总能闻到农耕深处散发出来的乡土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