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津过年民俗文化介绍(19篇)

《文化苦旅》对拓宽散文的领域有一定的贡献。以往的散文往往只是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表述,内涵不够丰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天津过年民俗文化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206

作文

219

民俗文化高中生作文900字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望着碧波荡漾的漳江水,我不禁缅怀起开漳先贤的不朽事迹。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漫步于漳江边。漳江很美,真是风景如画,轻柔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燕子斜着身子从水面上掠过。望着碧波荡漾的漳江水,我不禁缅怀起开漳先贤的不朽事迹。

漳江有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前唐代陈政将军到云霄渡江时,观东上景色若有所思,感慨道:“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意思是这条江就像我家乡河南上党的清漳江,因此把这条江取名为“漳江”。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到福建省平叛的陈政将军不幸病逝,其子陈元光继承父职,历尽艰辛,平定了叛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建州,开始在漳江之畔的西林(今云霄西林)建立漳州郡。

陈将军带领漳州人民披荆斩棘,发展农业,促进商业贸易,兴办教育,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漳州经济、文化得以较快发展。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陈元光为国捐躯,百姓感念陈将军父子的开漳功绩,建立圣王庙、威惠庙等许多庙宇来纪念他们。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朝廷追封陈元光将军为颖川候,漳州人民尊称他为“开漳圣王”。云霄百姓每逢元宵节前后,必以“鉴王”和“走王”的节俗,隆重纪念他们。

“鉴王”就是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凡立有圣王庙的地方,百姓进庙焚香供奉,并邀请戏班演社戏,让神明观看,使他们高兴。祭祀完后,民众就抬着众神像出来巡游各村庄的福社。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摆上香案,供奉祭品,虔诚跑拜,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巡洲圆满结束后,人们又把众神像按顺序请入戏台对面临时搭成的“王棚”中,棚前摆着许多香案,家家户户又另备祭品,隆重祭祀。真是供品如山,游人如织,香烟袅袅,热闹非凡。此项活动,民间称之为“鉴王”。 “鉴王“这种风俗,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可见云霄人民对开漳功臣的大恩大德,世代不忘。到了午后,”走王“活动便开始了。

人们在本村中挑选几十个强壮的男子,以每6个健儿编成一组,各组分别举着一尊巨型木雕神像,严阵以待,一听到鼓擂炮响,健儿们便举着神像,各组同心协力,健步齐飞,犹如离弦之箭向终点冲击。奔跑速度最快,姿势最优美的那组获得优胜。这是一种特别而又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俗称“走王”。

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以这些特殊方式纪念陈元光将军等人的开漳业绩。“鉴王”“走王”统称“圣王巡安”(圣王出巡,保一方平安),现在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斗移星移,漳江之水依旧悠悠流淌着,威惠香火仍然鼎盛不衰。陈将军父子开漳的丰功伟绩,永垂后世。许多纪念开漳圣王的传统习俗,必将在云霄延续下去,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介绍中国文化遗产说明文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故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它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它的旧称是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宫之首。

北京故宫可是很大的,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其中十五万平方米是建筑面积从永乐四年开始建设的,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筑于1420年,也就是明成祖18年建成的,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围有十米的城墙。城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中心为太和殿,永和键,保和殿,其中太和间最为重要,原名奉天殿,后来改成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才改成太和殿。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不愧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湖北过年民风民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等到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出外拜年了。

而拜年在武汉也有讲究,初一拜父族的爷爷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亲友;初五是财神生日,商店复业接财神(蛮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归元寺烧头炷香,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初六把初一累积起来的垃圾倒掉,这叫“送穷”。

说到过年,武汉还有蛮多歇后语:像腊月下油面—有盐(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论这个年怎么过,过年的滋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欢喜和甜蜜的。

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自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

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而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你到过深圳吗?你到过深圳就一定知道民俗文化村是深圳十大景点之一,今天我有幸到民俗文化村游览了一番。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

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

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介绍美国文化英语

全文共 1589 字

+ 加入清单

American eating is funny. They eat almost everything with a fork, and it appears that holding a knife in ones right hand longer than a few seconds is considered to be against good table manners.

The system is that if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use a knife, people take the fork in their left hand, and cut off a piece of meat or whatever it is in the normal manner. Then they put the knife down, transfer the fork to their right hand, and only then do they transport the food to their mouth. This is clearly ludicrous(滑稽可笑), but it is considered good manners.

There are several results of this system. First, if it is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use a knife, Americans dont use one, because obviously this greatly complicates(使复杂化) things, and you will therefore see them trying to cut things like potatoes, fish and even bacon(熏猪肉) with a fork. Second, towards the end of a course, since only one implement(器具) is being used, food has to bo chased around the plate with the fork - and for the last mouthful the thumb has to be used to keep the food in place, although one is not supposed to do this.

Third, tables are generally laid with one knife and two forks, the outside fork being for the salad. There is no need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follow the American system and try to eat the salad with only a fork, but if you do use your knife, remerber to save it for the meat course. Even desserts(甜食) (except ice cream) are eaten with a fork if at all possible, and the spoon you see by your dessert is meant to be for coffee (but if you use it for your dessert no one will say anyt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说明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腿打颤。”长城一定又高又大吧,一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到北京八达岭长城游览。

我们漫步在长城上。长城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城墙一边高一低,高的一边是防御敌人的,低的这边朝着自己国家,低的这边不修高,我想一是节约材料,二是不用自己人防自己人吧。

继续往上走,一座烽火台屹立在眼前,并没有因久经风雨而损坏。看见烽火台,我仿佛就看见了古时候的士兵,精神抖擞地立在长城上,要报效国家。烽火台里面是清凉的,就算是挤满了人也一样。可外面骄阳似火、暑气逼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越往上走,每一步台阶也越高,有的到了膝盖。道路也还是挺宽,大概能过四五匹马了。汗水也是如瀑布般流着,这下“大自然牌空调”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城墙高的一边,有很多方形的洞,把头探出去,一股凉爽的风迎面而来,像空调一样舒适。这样给自己降温,盛过吃冰棍解暑。

吹完风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好汉坡,哈哈,我以后是好汉了,不过我并没有腿打颤嘛。往下鸟瞰,在绵连不断不断的青山上,连接天边的万里长城弯弯曲曲,像一只巨龙,蜿蜒盘旋,环绕在青山之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壮观极了。

看着眼前宏伟的景象,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修建长城的人们,我开始脑补各种画面。长城不只是城墙,还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等相结合,结构十分复杂。可当时的人们没有火车、吊车等大型工具,他们是如何修建的呢?他们靠着一双双手,一双双肩,把一块块石头垒起来,修建的人们有很多都死在了那里,但他们修建的长城从未倒塌。

长城是中国军事与文化上的奇迹;是一条巨龙;是中国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让人无法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民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过后很快就是元宵节了,在元宵节的这一天我们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这一天肯定是过得非常热闹的!

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我们这里元宵节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一定要吃上汤圆,但是我们这里有比吃汤圆更有趣的活动。

在元宵节的晚上,这里都会有舞龙活动,就是有两条人造的龙,一条的布龙,一条是草龙,龙体长是五十米。在晚上从十九点到二十四点,都会有人举着龙在大街小巷钻来钻去的奔跑,最后把龙火化掉!

别看我们就这么一个舞龙的活动,其实这个活动内涵意义非常大。龙在我们这是吉祥物的象征,龙被举着奔跑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跟着奔跑,会在龙体下钻来钻去。龙头会有打鼓吹笛的人带队行走。当龙快到住家门前时,那户会放鞭炮和放烟花,意思是为了迎接龙的到来。

其中布龙的周边会有专门的人在保护着龙体,因为人们在钻龙体下是会顺手的拔龙毛带在身上保平安。龙头就有更多人在保护了,因为能拔到龙丝在身上会更好,但是一般没人敢去拔那龙丝。

因为去拔的话,保护龙头的人会跟你拼了打起来。而草龙是用稻草编制而成的,草龙的是给人们插香火的。意思就是你把点燃的香火插上草龙上,龙就会保护你一年四季平安。

总之在元宵节这天,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的人跟着舞龙奔跑,到处是鞭炮声、锣鼓声,那场面可是非常的热闹的。到了二十四点就会在龙出的起点用火把龙烧掉,那时所有人都会围着目送龙的火化。之后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

元宵节就是这样热闹、开心、难忘!元宵节的民俗文化就是这样的让我们印象深刻,思绪激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多彩民俗风情作文_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是一年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来到妈妈的故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常德。

八月十五桂花香,在常德城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桂花糕,桂花糖的摊担。节日气氛十分浓重。

常德的中秋,素有“设酒果对月饮之”的风俗。吃过晚饭,漫步沅水河边,刚才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中秋月,已经悄悄地爬上柳梢,洒下遍地清辉。月光如水般流淌,清风暗送秋波。人们早已在河堤边放好了桌椅,摆满了时新瓜果,中秋月饼和啤酒,全家团聚赏月。大人们还跟小孩讲着有关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张果老月下打草鞋》……洋溢着团聚的幸福和对美的生活的喜悦。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外婆的祈盼,也每个人心底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主要讲了中国一些值得我们铭记与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本书中,我犹如走进了历史,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而有血肉的人物,让我第一次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历史,去感受历史,令我心潮澎湃。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它,不仅仅深深地激励了清华学子,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刚健宽厚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精髓,不仅仅是清华大学多年来奉行的校训,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标杆和风向标。当我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瞬间有过放弃的想法,猛然想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使我幡然醒悟,遇事不能知难而退,而应不屈不挠,永不放弃,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及时纠正错误,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古代书法,笔下春风”,可算是让我开眼界了。书法有楷、行、草、隶、篆体,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北宋书法家苏轼,他们的字龙飞凤舞,抑扬顿挫,将中国汉字诠释的多姿多彩,五彩斑斓,让我在敬佩这些书法家的同时,又十分的自豪。老师常说,字写的好与坏,代表着这个人的能力高低。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练习,从记笔记、写作业开始,认认真真的写好每个字,传承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完全了解这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并有更多的年轻学子传承着令人振奋的中国文化。

而我,现在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但沐浴在中国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肩上的担子仍然沉甸甸的。做为炎黄子孙,我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骄傲,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今天而自豪。做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要更加勤奋刻苦的努力学习,长大后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让祖国更强大,让中国文化永放异彩!

简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阅读,小作者不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了中国文化,更树立了为让中国文化永放异彩而努力学习的志向。语言流畅,内容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过年的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代表岁岁团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

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竹,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俗专家解读清明祭祀文化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4月4日是清明节,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从祭祀文化的角度,对当下清明节的种种现象作出了解读

民俗专家:祭祀是与先人对话 “代理扫墓”滑稽可笑

今年的清明节前夕,“代理扫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商家们穿梭于各个陵园,明码标价按服务收费。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简直无法理解”,“这些花钱雇人去扫墓的人属于忘祖”。

萧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是新出现的现象,还不清楚是不是炒作。

他认为,如果真的代理祭扫,那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批评的、滑稽可笑的。但如果确实是因为回不了家,请人修理坟墓,也无可厚非。

历来的清明祭扫,国人有烧纸钱的习惯,还有烧各种电器等生活用品的。今年则出现了“烧纸糊iphone”的新现象。

萧放认为,祭祀时烧东西,是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无所谓迷信。“烧纸糊iphone”行为的出现,说明民俗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当然,类似“烧二奶”等,自然属于不正当的。

烧纸这种习俗,近年来一般被视为不太文明的祭扫方式。对此,萧放认为,也不能说过去传下来的祭扫习惯就是不文明的。具体到烧纸来说,可能放在一个池子之类的里面烧,就不会有火灾等问题。

在他看来,过去和现代一些祭扫习俗的变化,只是方式上的改变,不适宜用“文明与否”去衡量。

萧放表示,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祭祀有很大关系。 祭祀,表达的是对历史和先人的尊敬,“我们可以利用清明节与祖先对话”。

而且,清明的祭祀,不能狭隘理解只是祭祀家族的祖先,还应该有先贤、先烈等。从这3个方面来讲,祭祀对于社会文化传承,有着很大的意义。

祭扫之外的清明节:并非只是“鬼节” 也是馋妇期盼的“美食节”

清明节是惟一的一个和节气重合的重大节日,在祭扫之外,还有踏青等多重意义。

京味儿作家崔岱远就表示,在过去,清明并不是严格和“鬼”结合在一起的。这个节日强调的是从冬到春的变化。所以人们借着祭祖活动,同时也踏青郊游,还有放风筝、荡秋千、采柳枝 等。这些户外运动,也体现了顺应时气的特点。

在他看来,清明节兼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怀旧、奠亡,一个是求新、护生。

此外,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

崔岱远介绍说,南方一带过清明会吃青团,这是北京等地所没有的。

萧放也介绍说,南方地区过清明会用春天的艾草、染色的糯米粉等做成团子、乌饭、青精饭等。北方的山西地区则会用枣泥和面,做成“面燕”,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他还说,清明节与寒食节有很大关系。寒食节不让生火,有很多好吃的。所以,过去有“懒妇思正月,馋妇思寒食”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年的风俗——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 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 “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游深圳游深圳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

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

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掏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二零一四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俗文化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漫步于漳江边。漳江很美,真是风景如画,轻柔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燕子斜着身

从水面上掠过。望着碧波荡漾的漳江水,我不禁缅怀起开漳先贤的不朽事迹。

漳江有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前唐代陈政将军到云霄渡江时,观东上景色若有所思,感慨道:“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意思是这条江就像我家乡河南上党的清漳江,因此把这条江取名为“漳江”。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到福建省平叛的陈政将军不幸病逝,其子陈元光继承父职,历尽艰辛,平定了叛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建州,开始在漳江之畔的西林(今云霄西林)建立漳州郡。

陈将军带领漳州人民披荆斩棘,发展农业,促进商业贸易,兴办教育,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漳州经济、文化得以较快发展。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陈元光为国捐躯,百姓感念陈将军父子的开漳功绩,建立圣王庙、威惠庙等许多庙宇来纪念他们。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朝廷追封陈元光将军为颖川候,漳州人民尊称他为“开漳圣王”。云霄百姓每逢元宵节前后,必以“鉴王”和“走王”的节俗,隆重纪念他们。

“鉴王”就是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凡立有圣王庙的地方,百姓进庙焚香供奉,并邀请戏班演社戏,让神明观看,使他们高兴。祭祀完后,民众就抬着众神像出来巡游各村庄的福社。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香案,供奉祭品,虔诚跑拜,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巡洲圆满结束后,人们又把众神像按顺序请入戏台对面临时搭成的“王棚”中,棚前摆着许多香案,家家户户又另备祭品,隆重祭祀。真是供品如山,游人如织,香烟袅袅,热闹非凡。此项活动,民间称之为“鉴王”。

“鉴王“这种风俗,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可见云霄人民对开漳功臣的大恩大德,世代不忘。到了午后,”走王“活动便开始了。

人们在本村中挑选几十个强壮的男子,以每6个健儿编成一组,各组分别举着一尊巨型木雕神像,严阵以待,一听到鼓擂炮响,健儿们便举着神像,各组同心协力,健步齐飞,犹如离弦之箭向终点冲击。奔跑速度最快,姿势最优美的那组获得优胜。这是一种特别而又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俗称“走王”。

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以这些特殊方式纪念陈元光将军等人的开漳业绩。“鉴王”“走王”统称“圣王巡安”(圣王出巡,保一方平安),现在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斗移星移,漳江之水依旧悠悠流淌着,威惠香火仍然鼎盛不衰。陈将军父子开漳的丰功伟绩,永垂后世。许多纪念开漳圣王的传统习俗,必将在云霄延续下去,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桐乡市的一个千年古镇上,它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它叫石门。在我的家乡有着许多特产和名胜古迹。特产有槜李、小湖羊皮、榨菜、杭白菊……名胜古迹有吴越交界、罗家角遗址、京杭大运河……每一样特产、每一处名胜古迹,都让我追求和向往。其中,我最喜欢京杭大运河了。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第一条人工挖掘出来的大运河,也是我国最长的一条大运河。他由北京直通杭州,全长几千公里。路经石门,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的,竟然形成了一个马蹄形。所以,我们叫它石门湾……

我家后面是一条小河,它是京杭大运河岔进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在岔进来的时候有岔进了另一个岔口。就这样,京杭大运河通进来形成了三个角。被我们孩子称作“三角洲”。每个角上都有一座桥,分别是工农桥·木场桥和马家桥,其中最有名的还是木场桥,因为它过去就是缘缘堂……

我和京杭大运河有着许多故事,钓鱼·游泳·打水漂……每一件事都让我难忘,其中让我最难忘的事情是小时候和朋友在京杭大运河的河边打水漂时的快乐情景。

小时候,每年夏天,我都会跟朋友来到京杭大运河的河岸边,拿起几块瓦片,比赛打水漂。一漂·两漂……瓦片向河对面漂去。当平静的河面被我们打破,泛出一圈一圈的波纹时,仿佛它皱起眉头说:“别来打扰我!”当我是最后一名时,我便会很生气,就往河里扔砖头,它只好无奈地溅起水花……

我爱家乡的京杭大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各种各样的泥塑,有精致的剪纸,还有一些赛龙舟的资料……其中我最喜欢泥塑,因为我从小就对泥塑特别感兴趣。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追溯到距今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地下孝古就有很多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六千至七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七千年前。

有一次,我到爸爸单位去玩。爸爸带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我在里面玩了一会儿,觉得有点无聊。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一团泥,我就快速跑到了爸爸的座位上,就像一只饥饿的小兔子看见了一根又香又甜的萝卜一样。我满心欢喜地拿起泥团开始玩弄。我一边精心捏制泥团,一边想:我要做哪人小动物呢?想来想去,我觉得今年是鼠年,我就做一个小老鼠吧!说着,我就开始动工了。

我用我那双灵巧的小手,又是拧,又是捏,不一会功夫就捏好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瞧,它的眼睛还在登我呢,多可爱的小老鼠啊。最后,我把这只小老鼠送给了我亲爱的爸爸。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瑞午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逃灿烂的古老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西民俗文化作文:立春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要害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35网,35sk.com报春人碰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山西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有万里长城,明清故宫,敦煌莫高窟……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位于秦始皇陵的东侧1。5千米处。它里面有许多姿态各异,大小不一,各具风格的陶俑。据说把这些东西建在秦始皇陵的东方,可以在阴间保护秦始皇,使他在阴间也能过着和阳间一样的生活。

秦兵马俑在人们挖掘出来后,有四个坑,因为四号坑有坑无俑,因此参观人少。这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约有陶俑6000个,最小的是三号坑,有陶俑918个。在所有坑中,二号坑的兵种俱全,推测此坑是总主力军阵,此坑中的陶俑排列秩序井然,不像一号坑那般杂乱。

三号坑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一号坑为“左军”,二号坑为“右军”。这样的军阵布局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远远望去,在那一道道宽阔的土墙之间,一个个兵俑排列整齐:有的神情严肃,伫立着思考,大有将军风度;有的跃跃欲试,满腔热血,仿佛要在战场上与敌人决一死战;有的面带微笑,仿佛想起自己凯旋,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在所有陶俑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跪兵俑了。只见他右膝跪地,背部挺直,两手在右侧,仿佛在拉弓放箭。他自信满满,好像觉得自己放的每一支箭都能射到敌人。

那些马俑也各具特点。那一匹匹骏马,初看似乎一样,但仔细去瞧,则各有特色。有竖耳细听的,也有张嘴嘶鸣的。

所有的陶俑都几乎和真人真物一样大小,更让我们感受到秦始皇“军队”的真实。

望着这排列整齐的军阵,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神威的秦始皇,驾着马车,率领着他的大军,浩浩荡荡地行走在天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四年级过年民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从这天开始,人们都忙着准备格式的年货,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到了大年三十可真热闹,家家赶着做年夜饭,所以过年的时候四周飘荡着酒肉的香味。大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漂亮的年画,每一家都灯火通明,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相互谈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门外的鞭炮声起伏不断,我忍不住拿了一挂鞭炮跑出去。

正月初一这天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们拿着长辈发的压岁钱高高兴兴的去买爆竹和玩具。

正月十五是过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观看社火表演。社火的队伍可真长啊,有锣鼓队,秧歌队。。。还有许多学生组成的方队。到了晚上人们举头赏月,吃元宵,看烟火,观灯展,猜灯谜,忙的不亦乐乎。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过年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