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热门20篇

导语:玉兰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玉兰花一周从里向外一共有九片花瓣,小编整理观察玉兰花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601

作文

510

小学生写作方法_1900字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1、围绕中心法

【特点】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2、分类描写法

【特点】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3、听看想法

【特点】

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

4、描写议论法

【特点】

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

5、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6、通篇拟人法

【特点】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7、比较异同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8、景物幻化法

【特点】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9、借景抒情法

【特点】

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10、方位介绍法

【特点】

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生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全文共 308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课前预习:

一、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题型:指出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3、题型: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7、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8、.引资料: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4、题型: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题型: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6、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7、题型:文章从那几方面进行说明?

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然后再加以概括

8、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9、说明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10、题型:说明文语言风格

a准确平实

b生动形象(如果使用了大量描写句、修辞句、神话传说等)

11、题型:加点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12、题型: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13、题型: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这类词语主要是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大约、左右、最、几乎、仅仅等

答题要点:

a.不能b.加点词语起修饰、限制、强调作用c.说明原句意思是……d.如果去掉,则……e.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15、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①瞻前顾后法(往前找、往后找)②自己概括、检验法(代入法或置换法)

16、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7、题型:说明文中开放性试题、类型及答题要点

①提建议、方法、措施类要具体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②拟广告语、设计标语等a.要切题b.语言简练、凝练、生动、有感染力c.有创意/有提示作用

③探究题,提取信息、获取信息类要参考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④读了全文,谈认识类要结合原文,具体谈看法、谈认识

18、题型:“据科学家分析”“据资料表明”“据统计”一类词句的作用。

要点: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19、开头的作用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开头有描写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

20、结尾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

②表明希望,提出号召③想像远大前景(补充结尾是可参考)

21、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从内容和语言的两个角度分析)

要点:描写了………内容,突出了………;语言上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语、故事等的作用

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读来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温馨提示:说明文最简单,答案大多在文中,读完后先理清层次,找出每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游记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一、 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二、 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要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作文指导《小学生游记作文范文写作技巧》。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切忌:

一、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

二、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

三、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远到近);

四、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

五、选着留有深刻印象的点来做发挥,其中一定要有详略,那几个略写哪几个详写要想清楚;

六、注意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传说的巧妙结合,更能凸显出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

七、借景抒情的手法应该运用;

八、人文景观的描写中,环境烘托是必要的,选着恰当的景色进行烘托;

九、自然景观的描写中,修辞手法应该运用,但是不要落俗套,好好自己去用心感受,最好有些贴切的修辞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猕猴桃的小学说明文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猕猴桃是江山的一大特产,但作为江山人的我还没尝过猕猴桃的滋味呢。小时候我一见到猕猴桃就毫无理由地感到恶心,我嫌它外表难看不漂亮。

前几天,妈妈买回来几斤猕猴桃。她告诉我,猕猴桃可好吃了。我就想尝尝看猕猴到底有多鲜美,便急急忙忙地从塑料袋中拿出一个猕猴桃来,仔细观察起来:猕猴桃长得可难看了,它是椭圆形的,像黄黄的土豆,再说猕猴桃身上还长了短短的细细的毛。猕猴桃的屁股上长着圆圆的像肚脐眼似的东西。妈妈说这就是它的肚脐。头上长着扁扁尖尖的东西,像个短小的角似的,可有特色了。

看着,看着,我刚想咬一口,妈妈立马就叫喊:“不能吃,不能吃……现在还是硬的,要等软了熟了才能吃。”妈妈还告诉我猕猴桃要和苹果放在一起猕猴桃才容易变软,熟得快。

过了几天,我用手捏了捏猕猴桃,它变软了。我就剥去土黄色的薄薄的皮。啊,里面的肉是绿绿的,我一咬下去第一感觉就是甜。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黑黑的籽儿,像芝麻粒一样小小的,吃起来酸酸的。据说这个黑籽儿是防癌的哟。

今天,我第一次尝到了猕猴桃的酸甜滋味,觉得好可口,而且还知道了猕猴桃有防癌的作用。大家可要多吃猕猴桃养生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说“米”的重要。可是,一旦找到了下锅的米,就自然应该考虑煮饭的问题了。写作何尝不是如此,有了“米”——平淡的材料,就得设法把它“煮”成香喷喷的“米饭”——文章,也就是得把语言写生动些,让人“吃”起来津津有味。

究竟怎样才能把平淡材料写生动?仔细读一读王娅同学的《我为“象棋”掉眼泪》一文也许对我们会有启示。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当“我”“棋”开得胜时,“喜上眉梢”;在决胜局中,小作者写对方“就像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派他的‘炮’来惹我的‘马’”,这些比喻十分生动,突出了“骄傲将军”的特征。再看下面一段话:“我先派‘车’冲锋陷阵,扰乱敌营,然后遣‘炮’左移埋伏,接着就火速‘开炮’,顿时对方的一个‘象’便命丧黄泉。”你瞧,一次平常的象棋对垒,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竟写得这般有滋有味,多形象呀

说话风趣幽默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文章开头,小作者在交代了外号“骄傲将军”的来历后,便写“我”这个象棋高手在上星期却“演了一场‘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悲剧”,这比写“这一次比赛我却输了”要生动多了。又如,当炮“吃”掉了对方的一个“象”后,小作者写道,“我”的“炮”被他的“车”压得成了“闷炮”,“转眼就去向阎王爷报到了”,这比直接说“我的‘炮’被他的‘车’吃掉了”生动得多。

运用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包括歇后语、谚语、成语、格言等)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写到“……我正得意”之时,小作者笔锋一转,引用了对手所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这一俗语,真是恰到好处,意味深长,读来也琅琅上口,把人物的形象、个性勾画得十分逼真,让读者如见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全文共 437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

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的说明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说明是解说事物,剖释整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层次便不同。说明实体事物时,一般要注意空间的位置;说明抽象事理时,重在阐释概念、特点、来源、结构、种类、异同、比较、联系和功能等。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如诠释法、分类比较法等。

说明文的特点:

1、 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

就一篇说明文而言,一般说来,总的说明中心只能有一个,各段文章也有一个说明中心,它们是为总的说明中心服务的。优秀的说明文的说明中心都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例如《鲸》一文,着重说明鲸的大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读者获得有益的知识。实际上,这篇科学小品的说明内容就是文章的说明中心。

2、 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有很高的科学性。它要求在说明事物时,力求正确,不夸大,不缩小,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反映,要实事求是,不粗枝大叶,凭想当然,瞎说一通。说明文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事物都带有特殊性。而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领。说明文抓住事物的特殊性进行说明,才能使读者从文章里充分地、正确地了解所说明的事物;事物的特征不清楚,说得模模糊糊,就容易和其他事物相混淆。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明,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2) 说明的内容要正确。即对一些尚未定论、有待研究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结论。要知道,读者阅读说明文是为了增长知识,如果把那种缺乏科学性的"知识"传给了读者,就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两家报纸,分别发表文章,谈酸菜对人体的作用,说法却完全相反。一篇文章认为,酸菜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是良好的饿药物,可以治疗慢性并,因此主张人们多吃酸菜。另一篇文章则认为,酸菜内喊有大量的白地霉菌和亚硝酸盐,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会直接引起肝癌、胃癌和食道癌等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希望人们不吃酸菜。究竟是多吃酸菜好事实不吃酸菜好呢?这叫人无所适从。实际上,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两篇说明文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片面性,缺乏科学性。而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忽视了这个问题,断定酸菜只有"好处"或只有"害处"是不对的。

3、 富有条理性。说明文都具有条理性。在说明事物时,要求头绪清楚,井井有条。条理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各种事物尽管错综复杂,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就能找到一定的条理性。

(1) 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 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4、 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

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说明文总是用浅显的语言表现深刻的内容,即把事物的本质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写出来,使读者比较容易地领会问题的实质。语言确切,就是语言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看了明白。语言确切,要做到用词准确,造句恰当和成篇严密。语言简洁,就是要用较少的话把较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干净利落,让人容易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畅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专门的知识说得有趣味,让大家都看得懂,都喜欢看。要做到语言通俗可以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也可以适当运用比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三年级鲸的自述说明文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鲸。是一种比象大得多的动物。目前已知的鲸有16万公斤重( ⊙o⊙ )。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中国发现过一头两千公斤重的鲸。1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呢!他要是张开嘴,人在他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我们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所以有许多人管我们叫鲸鱼。其实我们不属于鱼类,我们和牛羊一样都是用肺呼吸。这也说明我们是哺乳动物。我们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就像花园理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呼吸一次,须鲸的水柱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又粗又矮。

我们是胎生的,靠吃妈妈的奶长大。这也说明我们不是鱼类,我们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不过我们的数量在减少。救救我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说明文手机六年级小学生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手机是人人都有的,什么牌子,那牌子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就连要饭的都能搞个苹果手机,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农民伯伯都能住大房子,开汽车,高大上的范就脱颖而出,手机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手机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打开心灵之间的钥匙,在这些方面手机是很重要的,但又在另一些方面手机又是可恨的。

一块很扁很长的,或者上面挂有毛线玩具的一块很亮的光屏,一家人在过年的机会,回家团聚团聚,一桌子的饭菜,每个人的面前都摆了副碗筷,但好像都没动过,饭菜早凉了谁都不说话找就忘去自己,全都低着头玩弄自己的手机,虽然每个人坐得很近,可心却离得很远,对互相都很冷淡,但还没抬起头看对方一眼,却又低头看自己有没有收到微信,或又在发朋友圈,手机这个邪恶的灵魂,已将人结拜的思想钩走在火车站公交车上铁路旁往往会看到一些低头族;受不住手机的诱惑,无法自拔。

手机,它能使你在紧张,在害怕,或是在难过的时候,给身边的朋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之类的,给与你安慰与鼓励,手机,这已是每个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的了,但如果你想象着,这个世界没有手机,你也同样与亲人沟通和交往,不受任何阻碍,可以学习观音菩萨的品质精神,有很好的静心状态,不受外界的干扰,也就不会想到手机想到游戏。

可以说,手机就像一颗紫你若动怒它,她使你变成魔鬼,你若好好利用,他便像暖宝宝样贴在你的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年级作文什么的启示教学论文:如何启发四年级小学生写作乐趣

全文共 278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论文:如何启发四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乐趣

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一个阶梯,是学生在接管小学教育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讲,真正喜爱的不多,厌恨的倒不少。虽然学生不陌生,但是学生也不甚理解。若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是一个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遍及存在的难点,只要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脸色就露出颇难看的样子,有的叫苦不迭,有的忐忑不安,有的直接想回避作文??因此,作为指导老师找准指导切入点是必然的。再说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

1.和谐师生感情。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2.协调师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高楼大厦、风云山川??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自::四年级作文什么的启示)。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3.积累素材。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

材。?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加强训练。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5.作文讲评。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眼中??》的半命题作文,我首先请同学们说说这篇作文要求我写生活中的什么,并讲讲自己认为写哪些地方较精彩。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有同学描写了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清洁工人、路上警察、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司机。。。。。。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开头(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10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确实培养起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似的,也才能真正把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作文开头的常见方法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有:

1.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例如《课间十分钟》一文开头: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开头就点明了时间——“下课”,地点——“操场上”,人物——“同学们”,事情——“课间活动”。非常直截了当。

2.提示中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

“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

3.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4.设置悬念法。

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如《智斗奸商》一文的开头写到的:放暑假的第二天旱上,我和表姐一块儿去买菜。走到菜场的北口,我就看前面很多人。我和表姐紧走几步,也围了过去……

5.对比法。

在文章的开头,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回忆联想法。

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联想、引出下文,展开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回忆联想法。运用回联想法开头,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7.对话开头法。

以人物的对话开头。这种开头起笔自然,往往给人以新鲜的感觉。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头,一定要把对话写得精彩有意义,紧扣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爱鸟护鸟的说明文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保护儿,人人有责

放暑假啦,小明到奶奶家去住,奶奶住的那个村子前,有一片茂盛的小树林,里面栖息着好多小鸟,树林里整天洋溢着小鸟们的欢笑声。

爷爷带上小明,又约上几个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一只小鸟正在修理自己五彩缤纷的羽毛。小明悄无声息地拿起一块石子,快,准,狠,向那只可爱的小鸟扔过去,小鸟刚反应过来,想拍拍翅膀起飞的时候,石子就砸中了那只可怜的小鸟。她受伤了,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小明跑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捧起了,回家啦。

奶奶和小明一起给这只小鸟包扎了伤口,把它养在一个精致的笼子里,小鸟在里面生活的无忧无虑,不用再为食物担心。可是它觉得这样的感觉一点都不快活,它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森林,还失去了自由。爷爷对小明说:“小明,快把这只小鸟放了吧,让他自己去寻找幸福,在遥远的天空里自由自在的生活!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依依不舍地打开了笼子。看着小鸟飞向远方。

保护鸟儿,人人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全文共 1982 字

+ 加入清单

丰富的感情是作文的基础,有“爱心”的学生更能激发丰富的情感和写作的灵感,这样写出作文才饱含真情,感动读者;一个感情非常平淡,缺乏“爱心”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好作文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显露童趣、叙述童乐,这已成为小学作文习作的一个“瓶颈”。

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呢?单靠教材中安排、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形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其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童心、回归童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

一、培养小学生对家庭的“爱心”

对父母的“爱心”,是爱一切的基础。目前,小学生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父母也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物质方面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只注意到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致使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模糊,感情不深。最突出的表现是,当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时,竟使很多学生无处下笔。

如何让学生们有素材可写、真情可述呢?那就要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家庭“爱心”,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家庭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家庭“爱心”的培养主要靠父母的关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密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家庭生活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爱心”。一是让学生参与到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换位思考、互换角色,增加孩子对父母辛劳的体会,增强孩子对父母的“爱心”;二是让学生每个周末为父母做一件事情,捶背揉肩、洗脚洗头等小事,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交流,感受深切的爱。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让学生们来写自己的父母,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或者再不会无从下笔了。"

二、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

大自然是一个美妙的课堂,它以神奇笔锋为我们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思维和灵感。

走进然自然,让学生们自由地去欣赏如画似锦的自然景观,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再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培养逐渐激发学生们写作的情趣。

雪花漫天似桃花,翩翩落入梦中来。冬天下雪了,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我问学生们,下雪了你们有什么感触?开始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我又接着问:“你们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冬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小麦保暖,清洁空气。“那么,大家说说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对冬天、雪花充满了无限爱意,进而观察雪花,并进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学生兴趣昂然,然后学生们抓起笔把心中的“爱”自然吐露出来了,连平时不喜欢习作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

让学生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用“爱心”触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积累最淳朴的真情实感和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三、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爱心”

小学生们都是合群爱玩的,但现在有很多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学生的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在孩子封闭在社会大环境之外,是一件也不理智的事情,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天真烂漫,感受不到社会的丰富多彩,孩子的“童真”和“童趣”就被压抑了,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易。

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和小伙伴交流,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这样对描写生活的作文就有素材可写了。在学校,教师也要尽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童趣和爱心。前一段时间,卡片在学生中风迷,赢卡片、换卡片、集卡片是男孩子的业余爱好。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看到孩子贪玩的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不能简单地去没收或撕毁,而是加以正确引导。如让学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卡片(卡通人物等),写一个人物小传,一下子各种人物小传都出来了。这种因势利导的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调动了孩子的写作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作文为培养小学生“爱心”的载体,成了表现小学生童心、童趣和童乐的有效途径,突出了小学生单纯、朴素的天性,培养了小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优良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小学生“爱心”的培养,不仅锻炼了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更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让小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了小学生写作灵感和热情的火花。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完整版

全文共 5918 字

+ 加入清单

一、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二、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玩具的说明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家的电器中,又增添了一员,它便是我家新买的安吉尔牌饮水机。

这台饮水机分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部分是接水的,下面一部分是消毒柜。机体是乳白色的,机身呈长方形,它的上面背着一个净水器,呈椭圆形。

这台饮水机的作用可大了,最主要的是帮我们烧开水,消毒柜它可以把接水的容器消毒干净。净水器是把水虑成干净的水,既干净又卫生。比如:如果家长太忙,没有时间烧开水,那么饮水机就可以帮你烧开水,你只需让饮水机开始烧水,然后就可以等待着,水滚了,你就可以放心的喝了。

听妈妈说,它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先把净水器的上盖拿掉,在里面放进自来水,它就会通过过滤器排出干净的水。然后再按机身后面的一个 红色按钮,饮水机就开始工作了,大约三分钟左右,水就烧开了,这时,上半部的机身有一个小点,它的颜色会由红转为黄,证明水烧开了,然后拿着杯子,用手把开关往下拉,水就出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喝水了。

我家的饮水机虽然比不上全自动饮水机,但它的功劳我们一家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介绍生活物品说明文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的玩具模型小汽车,都是我做的。史上可能认为,这些玩具汽车小模型,怎么是从一个小孩子手里创作出的呢?

由我来介绍一下我的玩具汽车小模型的其中一个吧。这是一个装饰物的盒子。首先准备两个大的和两个小的汽水瓶瓶盖,胶布,卡纸,黑色记号笔。先把卡纸剪出一个长条来,然后,再剪出五个小正方形,其中两个小正方形贴在长条上边,其余三个小正方形贴在后面。再剪一个圆圈,贴在前面最鼓的地方。然后,再用记号笔在前面画一个圆圈,这代表灯,后边也画两个灯。在侧面剪出两个车门,上边透一个顶。最下面就是贴车轮,先把两个小的贴在前面,再把两个大的贴在后面。

玩具模型小汽车是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作文教学困惑怎么写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指导者、引路者,有必要为他们的写作之路扫除荆棘和障碍!其实,每完成一次作文过程,学生们的思想会迈进一步,会成熟一些。换句话说,每次写作就代表成长与进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简单与各位老师交流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应对方法。

困惑一:作文内容空洞——不明白写些什么

有一次,我向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题目是“一次有趣的经历”。第二天,我已已审阅了学生的作文。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很多学生在文中继续了经历的事情,可就是平常之事。有的写了和妈妈逛街;有的继续了吃饭上学,有的。。。。。。总之,学生的作文内容非常空。如同一座大宅院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样的作文能力应该是比较一般的。

解决策略:引导审题、确立主题,挖掘材料

仍然是刚才的作文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仔细反思。于是在作文讲评课,我又一次出示了作文题目。我让学生反复读题之后,引导他们交流,题目的眼睛是什么?学生议论之后,我把“有趣”去掉,再让学生读一读,发现了什么?这下学生都恍然大悟,原来题目也有眼睛啊!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题目的眼睛,我们可以准确的把握作文的主题。主题有了,那么如何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表达呢?我再让他们在大脑搜索有趣的事情。。。。。。。。。这下,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说在学校里的事,有的说在家里的事,有的说在街上发生的事。说的学生忍不住笑了,听的学生更是如此!原来,作文就是生活。由此可见,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仔细审题,至关重要。

困惑二:作文语言平淡——不知如何生动表达

小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会生动表达。写的平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除了书本上的词汇,就不会其他的。第二,小学生的经历较少,除了吃饭就是上学,当然编制不出美丽的神话!第三,学生没有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了再多不会积累,也是枉然。生动优美的词句是作文的身体,画龙点睛便是如此!

解决策略:引导阅读,学会积累。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每一次学习新课,我都会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学完后,我又让学生自觉积累好词佳句,并且引导交流。一个星期过后,我让他们在此交流自己的积累与收获,再一次巩固了积累。另外,我每个星期,还安排了一节课外阅读课,鼓励他们吸取语言的能量,再一次进行自由的积累。每周布置一篇小练笔,让他们尽情自由的表达!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也是他们享受成功与快乐的舞台。在这里,我仅对作文教学提出个人肤浅的看法,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展开思维的翅膀,翱翔于作文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学生说明文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177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即用来解释或说明事物、理论、方法、过程或某种抽象概念的文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说明文作文写作方法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说明文,即用来解释或说明事物、理论、方法、过程或某种抽象概念的文章。说明文的基本目的就是说清楚。也就是说,要让人看了文章后对文章中解释或说明的对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这就决定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和科学。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结构层次能力需发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培养,现在就不一一细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关于家的说明文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没体会过电视电影中四世同堂的生活情境。

在这个家里,我有一个罗嗦的妈妈。整天对着我唠唠叨叨的,烦都烦死我了。看,前天我迟了一点回家,妈妈问:“你今天怎么这么晚回家?去干吗了?”昨天,我不敢再这么晚回来,怕妈妈说,于是早早回来,谁知她又说:“昨天为什么这么晚,今天又这么早啊?”哎,真是的,晚回来,她说;早回来,她又说。

上星期,数学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砸了,回家妈妈一看,叽里呱啦的说一大堆道理,最后叹一口气,露出失望的表情。没办法,最怕听这些大道理,只好天天用功读书,做练习,这星期数学考了99。本想着,妈妈能高兴,谁知道她一看试卷,又在那说我了,你听“你啊,真不知道怎么说你好,这么简单题都错,看……”。我真奇怪,为什么考得不好,说我,考好了,还说。天天听着这样唠叨声,听得都烦死人了。真想有一天能安静点。

哎,家里一个整天罗哩罗嗦的老妈外,还有一个经常火上浇油的老爸。老妈在一旁说我,爸爸就在一边说:“你看你,真粗心,说过多少次了!”妈妈一听,本来就火的,再给老爸这么一说,更火,就说:“你老爸说的没错,整天叫你做事细心点你就不听……”于是,我希望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能让我自由自在的过一天。

终于,这种日子很快就来了。这天老妈出差,老爸加班,请一个亲戚给我做饭。听到这个好消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终于可以自己做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人控制我吃多少,也没人说什么东西油腻不能吃。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放学回到家,没见着他们,屋子里静静的,感觉好孤独,好无奈,阿姨做的满桌饭菜就是吃不出香味来,没人管我我却乖乖的多吃青菜,少吃肉。本想着妈妈不在,早早做完功课上上网,做完功课却乖乖的继续预习、复习。我突然有一种感觉,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骂里有爱,我喜欢。从此,我不再讨厌这个罗嗦的妈妈还有那喜欢“煽风点火”的爸爸。

我爱我家,罗嗦是爱,批评是爱,我想我与他们顶嘴也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以提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可以说,教师把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部分,有效教学方法反思。有些教育学家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问2~3个问题,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鉴于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要有新意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问题设计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而应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新鲜感,新鲜的东西能激发人的情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进而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的思维活动。

同一问题,可从侧面提出,可从反面提出,可变换情景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1、同一问题,从侧面提出

范例一:讲授“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时,可提问,“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但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若换个角度发问,“为什么说隋朝统一全国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说隋朝统一全国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教学反思《有效教学方法反思》。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作用。

2、同一问题,从反面提出

范例二:“有人说:如果没有隋炀帝,就不会有大运河;如果没有大运河,就不会有隋朝的灭亡。请用史实对两种说法加以评价”。这种正话反说,不仅有新意,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有关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同一问题,换个情景提出

范例三:我们学习“王安石变法”后,有位教师设计提问时,列出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某地方官下令,今后每户都必须按土地多少缴税,任何人不得例外,不得隐瞒土地;

二是为了减轻政府负担,有人提出,今后农民在青黄不接时,一切借贷均由民间自行解决;

三是大地主王力想逃避服役,又不愿缴免役钱,就叫佃户赵正去顶替;

四是有一保长抽出500名青壮年,作为专职武装队伍,不论农闲农忙,都进行训练,军费开支向国家申请。

然后要学生判断王安石对上述四种情况是赞成还是反对,并讲清王安石的态度是根据哪一条变法内容?变换情景的提问设计,不但有新意,能推动学生思维的波澜,更能加深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的阳台上,有一盆刺梅,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刺梅的枝干有七八条,上面长着很多刺,从远处看,像是一条条长长的毛毛虫在使劲的往上爬,似乎上面有什么好吃的在等待着他们。他的叶子是小小的椭圆形,白天它的叶子是舒展的,圆圆的、绿绿的,就像一片片翡翠;这些叶子多长在枝干的顶端,形成一簇簇,很好看,像在一起分享阳光;到了夜晚,它的叶子就会卷起来,像是睡着了似的。

刺梅是一种很好养的花,因为它非常顽强,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它总是坚强的挺立着,即使两个月忘了给他浇水,它也照样能长出新叶子,好像在告诉我:“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的生长!”。

刺梅也是一种通人性的花,每次我爸爸一给它浇水,它就会摇头晃脑,一副很舒服的样子,到了第二天,准会开出朵朵红艳艳的小花,来感谢主人对它的关爱,所以我和爸爸特别喜欢它。

刺梅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还使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人也要向刺梅一样坚强,要不断得成长,不断得绽放。

刺梅真美,我爱刺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