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学生诚信论文汇编3篇 作文怎么写(热门20篇)

世界很大,我们却犹如沧海一粟一般渺小;世界很大,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去改变它的姿态。那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论文汇编3篇 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2262

作文

63

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000字

全文共 2175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欢迎查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大学生关于法律的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614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物质贡献价值与精神贡献价值的统一,现有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统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关于法制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人如何生活才能体现出价值呢?人如何做才能在这广阔的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呢?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不应当只拘泥于金钱,地位,权力,职业以及享乐其中。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物质贡献价值与精神贡献价值的统一,现有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问题。

一、 大学生人生关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主流方向是好的,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

1、 盲目追求金钱

有些大学生对金钱极其渴望,为了金钱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在他们眼里只有金钱、权力和欲望,他们盲目的追求一切,总认为金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他们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

分万岁”。

2、 利益取向有很大偏差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时候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以个人为中心,这中认识在大学生范围内扩展的越来越广,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其实个人的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是紧密相联系的,国家集体利益受损,自己利益也会受影响,只顾自身利益会限制自身发展。

3、 不重视道德修养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普遍认为,只要有知识、才能就能很好的体现出自身价值,道德对个人而言显得不是很重要,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的能力越大,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将会在一个相反的方面体现。许多大学生只把精力放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道德上却走下坡路,有些学生甚至在大街上随地吐痰、打架、斗殴,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然而“德性的修养,内心的开悟是一种学问”, 只有更好的培养道德素质,大学生才能做得更好。“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这就是道德教育。”

4、 过于奢侈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挥金如土,加上社会上有一些不良风气盛行,加上媒体的渲染和不良引导,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扭曲,价值观的体现不仅仅在于金钱,金钱只是一个用来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媒介,如果在误解了金钱的本质,价值观也会随之而改变性质。

二、体现价值观的方法

1、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育部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 “ 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 的要求,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学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他凝聚了中华亿万人民的心,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有一代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爱国主义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爱国主义帮我们加强爱国观念,加强了个人于国家之间的联系,这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自身发展,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观则会同样带动我们发展。在集体中如果我们能够和别人融洽的相处,自然工作会更加顺利,更何况,人心齐,泰山移,这并不是简单的1+1,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很好的合作,那么我们所创造出的价值一定会比我们自己单独所创造出的价值多,这样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我们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这正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主义观。

3、 大力学习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一个良好的榜样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塑造我们自身,一个良好的榜样可以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我们在学习榜样的同时,可以克服自身的毛病和缺点,可以使自己更加完善,通过学习榜样,我们可以纠正我们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能够制定出自己的计划,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今后的事业里少走些弯路,从而能更好的体现出我们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上。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 “ 成由节俭,败由奢 ” , “ 生于忧患 ” ,“ 死于安乐 ” ,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同时,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现在许多大学生在外讲排场,装阔,他们早已经忘记了艰苦奋斗精神,“积极爱国是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极爱国是为国家节省财富。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在?”现在的大学生应正视自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向上,培养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

的精神,使同学们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 人生只有这短暂的几十年,青春更是短暂,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他不仅联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所以让我们正确的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生经济学基础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316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学是人类关于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济学基础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经济学基础这门学科,一个学期下来,对经济学有了基本的了解。经济学是人类关于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当今世界经济全国化,国家经济发展快速,我们要学好经济学知识和智慧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在这里,我对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分析

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淘宝店,天猫店交易额为571亿元,在双11这天购物节,大部分“剁手党”将前些天收在购物车的宝贝进行下单,这一天内,大部分人通过手机,电脑进行购物,在进入双11这天时,一份十一秒之内交易额突破一亿,三分钟便突破10亿元,五分十七秒时突破二十亿,十四分零二秒突破五十亿元,三十八分二十八秒的时候突破了一百亿。这一天内,快件达五亿多件,14家快递125万快递员进行收件,打包,运输,派送。五亿多件可以看出来我国国民的需求量大,消费能力,购买能力强,消费金额高。购买力促进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分析:调查显示,65%的消费者认为价格较低,吸引其购买。44%的消费者确实有需要购买的物品,等待双11优惠的到来。62.5%的消费者认为双11的价格可以接受。其次,有抽奖活动,吸引购物者抽奖消费。高消费额是因为需求量大,国民消费购买力强。购物街的趋势让商品畅销,购买者心情愉悦。

二、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产品价格决定性因素有获取利润收益,占领市场,国家调控。商品的定价因素是以下几点,一是商品价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决定着商品价格高低,二是商品的成本,成本是商品价格构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贮存运成本,机会成本。商品的市场因素也影响定价售价,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市场竞争,还有就是消费者行为心理因素,在消费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支配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所以,产品价格定价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制定。

三、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思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只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第二,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只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了,宏观经济才能正常进行,经济增长才能顺利实现。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超过社会总供给,出现商品普遍供不应求、物价全面上涨,这时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抑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并适当减少出口,同时鼓励增加供给,适当增加进口;如果社会总供给明显超过总需求,出现商品积压、生产下降、物价下降、失业增加,这时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刺激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增加,并鼓励增加出口,同时适当控制供给增加,减少进口。

(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增长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才有加快发展的可能,对劳动力的需求才可能有较快的增加。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经济增长率确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就是增加就业量。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回收小城镇建设。

(4)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度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b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5)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一是进出口贸易状况,二是资本流入流出的多少。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尤其是出现较大逆差时,对本国经济是不利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其措施主要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运用外汇储备,引进外资,必要时还可以动用黄金,让本国货币贬值。国家财政机关运行好政策。为了国家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让国家繁荣富强。

经济学,让我们了解生活,让我们领悟生活,指导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生语文论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474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语文论文写作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

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

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二、语文论文的研究视野

写语文论文,可以写也就是说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研究的题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语文教学的原则理论,小到研究一篇课文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词的读法教法。研究题目的大小,本身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大题目不见得好,小题目也不见得不好,关键在于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针对性,分析是否深入,总结出的规律是否有指导意义。

从目前语文教学研究情况看,语文论文中针对教材和教法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情况比较多,比如某一篇课文如何教,某一类课文如何教,识字课如何教,拼音课如何教,作文课如何教,看图学文课如何教……等等。有一些“传统课文”(中小学都有)人们研究了几十年,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教法。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当然还可以再研究.因为教法本身是一门富有活力的艺术,而不是死板的模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学生,他的教法绝对不会是一样的。因此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可以针对人们还没有注意到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再进行研究,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

不过,如果我们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课、某一类课文、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局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创新性价值的研究题目,写出的语文论文就往往会缺乏新意,难得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把视野再扩大一些,从传统研究中着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开去,寻找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题目的语文论文。比如说,我们 写语文教学论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个是课程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课程设置、课程性质目的、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们在基础教育即小学、中学阶段都要学语文课。解放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叫“语文”。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怎样教、怎样学才算达到这门课的目的,这些问题虽然专家们已经谈论甚至争论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教语文的人都了然于胸.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语文教师每天教的“语文”究竟是什么?这门课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过,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语文课教学是不成功的。吕叔湘曾说:“讲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首先我们肯定它有问题……教学时间很多,效果并不理想……”吕先生这话是20年前讲的,现在的情况也未必有多大好转。只要看看目前社会公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语文水平的低下(商店、报刊、电视,到处写错字,读错字,到处是不通的句子,学校中很多老师说不了普通话,板书极糟……),就可以知道学校语文教学从总体来说是低效益的,甚至是失败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三大弊病,其中之一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是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成败问题,自然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它还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限制。不过,就语文教学自身而言,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自觉自主地(而不是仅仅为完成上面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去上好这门课程,这里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拿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县.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的学生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发电报不会拟电报稿,十个字八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用了二三十个字还说不清楚,这就是没掌握好这个人生日用的工具.从教的这一面检查,就是语文课或语文老师还没有尽到职责。语文课既然是“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时代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总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教师“帮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比专家教授更有发言权,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来,充实甚至改写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法理论。

当然,涉及课程性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作为研究题目甚至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来做这样的大题目。但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题目与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是微观的研究,但却包含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问题说得透一些。

另一个是教语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教师教育教学用语的研究。教语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规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为讲授教材、体现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与教材教法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师范院校都开设有各科教学法课。除了讲授一些教学理论、课程性质等问题之外,着重研究的是教材及相关的教法。所以,有的干脆叫“教材教法”课。这门课本应是最具有针对性、最实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课,可惜它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教书的老师,没有几个承认是从这门课学会教法的。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过去这门课往往脱离实际。

这些年来,人们日益注重到对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学语言的研究。实践证明,离开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教学法的研究是难以深入的。现在国家教委已正式下达文件,把教师口语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过去对教材研究较多,对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对“教语”,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必然会形成“教材.教法.教语”这样的新格局。其中“教语”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开垦的生荒地,语文教师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来。

教学语言的研究范围是宽广的。比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它有什么特征?它与一般口语有什么不同?教师口语中课堂语言和课下语言有什么不同?中学阶段或小学阶段教师口语分别有什么共性特征?对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师口语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与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么关系?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交谈语等有什么特点?等等.结合地区特点,我们还可以研究对落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学时使用教师口语的具体情况,在双语教学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落后地区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等问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方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很多问题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后尘,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发前人所未发,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提供新经验。

三、语文论文的实践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著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白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创业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创业的风气已经吹遍整个中国,激起各大高校的大部分学子的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21世纪流行创业,但是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理智客观的分析。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努力学习,多读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文化底蕴,为以后的创业作充分准备。

关键词:创业 冷静 底蕴 厚积薄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创业的风气已经吹遍整个中国,激起各大高校的大部分学子的心。浓烈的风气已经凝聚成一股沉重的雾气,笼罩在每一个大学的上空,蠢蠢欲动的学子虽然看不到光明前途但却执着的前进,尽管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都以失败高中,但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仍旧可以若无其事的扛起创业大旗,继续在创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进。大学生创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词语,流行于各大高校之中;大学生创业俨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大学生创业貌似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学校的主流,成为社会的特殊现象。

xx年代流行下海,xx年代流行经商,21世纪流行创业。但我们该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该不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的呼唤一味的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的确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力,年轻气盛充满朝气,创新能力强,有活力,但这并不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处于青春时期,充满激情可以理解,但是奋力燃烧青春的方式却需要更理智一点,对于有限的青春我们尤为更需要谨慎的善待,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智选择创业。

对于大学生创业和在校大学生创业我们需要理智的去思考,不能脑子一热而就进行创业。创业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样简单,对于社会上的种种报道,有多少是浮夸出来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对社会了解多少,我们对行业又了解多少,我们难道就凭着媒体的一点点浮夸而不顾一切的去创业?恐怕到时候我们连是怎么失败的都不知道。

比尔盖茨过去那么多年了,也才出现一个马克?扎克伯格。我们相信天才的存在,但是我认为天才不是拿来模仿学习的,天才是拿来欣赏的和借鉴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才能自居,不要以为我们将会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下一个马云。放眼看去,整个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的能有几个?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分析形式。冷静思考,客观的处事,不能全凭主观意愿去创业,创业且忌浮躁,心平气和的进行理智分析才会多一份成功。但如今的大学生又是最浮躁的群体。马云在演讲中说过:大学生创业,100个人里面,有95个是死掉的是失败的,而且是连声音都没有听见的,有4个人是已经开始“哀哀”往下掉的,只有一个人在那边摇摇晃晃的。马云说的是事实,也是社会的客观真实的体现。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了,我们只看到成功的一面,没有冷静思考成功的背面。再或者我们根本就不相信那些是事实,总想亲身经历后才会甘心。

但是要不要创业?答案是肯定的。俞敏洪老师说过:不创过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事业上,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对于俞敏洪老师的话我是持赞同态度。自己就得好好为自己绘制人生的精彩画卷。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用生命的宽度弥补它的长度。

创业是应该的,但是我不赞同大学生毕业后就创业或在校大学生创业。俞敏洪老师在北京工商学院演讲时曾说过:“大学生缺乏理解社会的能力,缺乏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加缺乏对中国社会许多潜规则深刻的了解,所以一进去就碰一鼻子灰,往往创不成业不是因为专业技术不行,而是我们发现大学生专业技术行了,但是他们几个共同创业的伙伴打架也已经打开了。对于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先工作,学会打交道,想干什么再到别的企业学习实践,要知道你现在进去是为了以后出来自己创业的。”

这样做除了增加经验,也算是了解对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对行情不懂,对企业运行的模式不懂,所以毕业的大学生就应该先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用到社会上实践,先增加必要的社会知识,增加一些在学校不曾学到的知识,只有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在社会上学到的知识完美结合才能更有助于在创业过程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更容易取得成功。

对于在校想创业的大学生也不能浮躁,尽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但是要学会理智。要想创业有所成功,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尽可能多读书。毕竟,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如果说xx年代创业靠的是下海的运气,xx年代创业靠的是经商的勇气,那么21世纪创业靠的是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

放眼望去,如今知名企业的领导人谁不是高素质人才。北大毕业的俞敏洪,北大毕业并留学归来的李彦宏,浙江大学毕业的史玉柱,深圳大学毕业的马化腾,“海龟”的张朝阳,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丁磊等,哪个不是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人才。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我们事业的高度。一个企业家的人生厚度将决定这个企业发展程度。所以这一批批企业家更容易成功,企业也越做越强。

要创业我们就得为创业做准备,积累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我们才会容易运用我们的知识,才能从中看到机会,才会比较容易成功,我们不是总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积累的多了,才会从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机会并且抓住。我们也不能等到一切都成熟了才创业,当所有机会都成熟了就轮不到我们了,有时候就得创造机会,创造就需要能力,能力就是知识经验的积累。

一个企业家的文化深度往往决定这个企业的文化程度。所以在校大学生要有远大志向决定干出一番事业的话就得用知识充实自己。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等待将来厚积薄发。屠格涅夫说过:“等待分两种,一种是什么事情也不干空等,一种是一边学习一边把事业向前推进。”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践行第二种。

再说,大学生在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如果就为了创业那上大学岂不是浪费?我们不能本末倒置。马云曾说过:“大学生即使想创业,也是要建立在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基础上的”。大学的青春时光也就四年,是吸收知识的大好时光,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这大好时光,努力使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加浑厚。

当然我们不排除天才的存在,如果非常具有创业实力的学生可以去大展宏图,但是我们在创业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客观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清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防控问题论文

全文共 341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防控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发现,至今仍是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最严峻的传染病挑战。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发病人数和感染者人数处于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从2006年1-9月的0.96%上升至2011年1-9月的1.64%。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和整体素质。本文将从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和途径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危险性情况和政府制定防控干预政策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艾滋病 防控 干预政策

一、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现状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13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 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2008年的482例增加到2012年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08年的0.9%到2012年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原因

(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

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而通过老师传授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只占28%。有57%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能够完全清楚正确地回答出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数也只占43%。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或艾滋病发病期间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映和症状。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甚至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对艾滋病防控问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也会影响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本只是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在我国被赋予了道德的不同色彩。那些艾滋病毒携带者怕受到外界的孤立和职责而不敢对外宣扬,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抱负社会的负面情绪。而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调查数据指出,当知道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后,有67%的学生选择会减少与之交往的频率,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住一个宿舍。

(二)学校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不够重视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下发文件,增加投入等十分积极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仍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问题,宣传内容带了太多理论化的色彩,形式单一,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防艾意识观念淡薄。

(三)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越来越开放,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念,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甚至同性相恋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大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并由最初的反感转为爱慕,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情绪又很多变,在诱惑面前感性和冲动往往会战胜理性而不能自制。也有学生因为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性工作者,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教育的缺乏和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让部分大学生容易染上毒品,从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三、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建议措施

艾滋病的危害已经不单单是对个体生命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它已经转变成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危及到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机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的主力军,对艾滋病的防控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需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前文所提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仍非常缺乏,同时也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领导组织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可开设生理卫生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艾滋病。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另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校园内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举行以艾滋病预防控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座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应按照宣传教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的实际效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要将经常性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

(二)开辟新的引导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人们都通常更愿意听取与自己年龄相仿,背景、兴趣爱好等相近的朋友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大学生还处在迷茫、叛逆的青春期,需要那种可以相互讨论怀孕、性、吸毒等一些敏感话题的同伴,因此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大学生的同伴教育有时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招募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些志愿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行为示范等来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同学,以此类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社交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各种网络社交团体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活跃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感染艾滋病毒。

(三)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干预,在社会的防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知识层次比较高,更易于接受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塑性又很强,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思维同时,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社团组织,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教育,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控的主题活动,由大学生自己策划、宣传和执行,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队伍。在进行大学生自身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走进社会,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宣传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作为纽带来帮助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只要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将会给我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关于法制的论文

全文共 204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流传下来的至理明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关于法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作为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为学生做好表率,教育我们的接班人都要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律”是具体的规则,条文。“法”、“律”结合起来,组成了这个社会中神圣的词语。古罗马的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道:“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

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法律不会因为你是未成年人就对你网开一面,也不会因为你不懂事而忽视你的罪过。只有在学校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社会上遵守各种条约,规定,才能受法律的保护。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表现出失德的行为,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

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四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层的规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都是为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遵从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尚之举,必将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同。这应该是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所追求的荣誉所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今天,我们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进一步告诫人们,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军队,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须臾不可没了法纪的规范,须臾不可乱了正常的秩序。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流传下来的至理明言。从古到今,伟大的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辱意识来维系其基本的文化之脉。伯夷、叔齐破国之后不肯苟活,项羽失败而愧见江东父老,文天祥唱着《正气歌》慷慨赴死,朱自清宁愿挨饿也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所有这些铮铮傲骨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辱意识。

“遵纪守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很多人以为不盗窃、不抢劫才是遵纪守法。其实不然,我们平时的很多小事也能体现出是否遵纪守法,就像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不打架、不骂人这类。只有这样才能做一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一个民族的繁荣,不仅需要经济的富足,更需要“遵纪守法”的民族精神。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兼备,中国社会就一定能够变得更加和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散发出更大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12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尚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面试网 www.mian4.net)

1、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有控制和支配欲,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社会经验缺乏。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

3、心理素质脆弱。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不要伤害别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不要伤害自己。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不要被人伤害。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普法学法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法律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以案学法,增长知识,吸取教训,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感恩,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888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四、总结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生诚信优秀征文

全文共 4231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人民做着贡献。语文迷小编分享一篇大学生诚信征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摘要:“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非常有必要提倡诚信教育,努力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努力做到“诚信立人、诚信立学、诚信立国”,这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也具有深远意义,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教育

一、诚信: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基础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一页,然而近代的中国遭受列强欺侮,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这样一个起点和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取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帝国主义列强曾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国家在中国境内还享有驻军、领土租借、内河航行和领事裁判等各种特权,甚至连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抗日战争,中国民族都在尝试复兴,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富裕和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复兴。经过不懈的奋斗和艰辛的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正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迈进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有显著的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相对的和平环境给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首先要提倡诚信教育。中华民族素有“言必信,行必果”、“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传统美德和名言警句,因为诚信是立人、立业、立国之本。

二、诚信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

诚信教育在一段应试教育阶段曾经被遗忘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在改变,社会更多看重的是个人的良好道德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诚信作为个人道德的基本标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同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概括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三年来,各地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特别是诚信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其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学校也同样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以来,全社会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逐渐形成,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但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却屡禁不止,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③。教育部在2004年3月25日发出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虽然这个通知没有涉及到大学生,但并不表明大学生不需要诚信教育,相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部分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毕业找到工作后迟迟不还;学校每到重要考试,就会有出现枪手的情况,考试作弊就更不在话下。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青年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大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加强培养,不能放松,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④。

三、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与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弊现象严重。某高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有考试作弊的动机,20%的学生还曾经有过作弊的经历。大家都认为作弊见怪不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在全国一些英语大型考试,有32%的学生曾经有过找“枪手”的想法,11%的学生曾经找人替考过。新浪网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偶尔作一两次弊的占40.34%,经常作弊的占21.66%,公共课作弊,专业课不作弊的占8.49%,从不作弊的只占26.51%。甚至还有人认为,作弊就像谈恋爱一样,在学校里无法禁绝。

2、合同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单方违反就业协议,随便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从中选择工资高,福利好的职位。据统计,重庆大学每年毕业学生单方违约的比率达2%,一些学生不仅违约,而且还设法逃避违约的法律责任。

3、过分夸张推销自己。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对自己的简历加上许多欺骗的成分,例如:荣誉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4、信用意识淡薄。这方面表现在学生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迟迟不还。广东已有64所高校的23000多名困难大学生从国家助学贷款中受益,合同贷款总额3.1亿多元,实际已发放2.1亿多元。然而部分高校毕业生还贷率低已成不争的事实。去年底,广东某高校没有及时还贷的金额近百万元;有些高校的违约率甚至超过了20%。按银行与高校之间的协议,如果贷款违约率超过20%,且不按时还款人数达到20人,银行将暂时中止提供助学贷款⑤。据了解,在北京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群中,不还钱的比例远远低于千分之一,而大学毕业生却高达10%的欠款率,虽然有实际还贷能力方面的原因,但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淡薄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会在大学生中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曾经是个小农社会,小农意识可谓是根深蒂固,中国传统社会的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一般都没有法律的约束,通过道德或者是在血缘、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靠熟人之间的舆论、面子来维系的。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更加频繁,诚信已经不能通过传统的方式来维持了。新时代出现的诚信问题需要新的维系手段,法律和信用制度就是这些手段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现在出现信用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旧的信用维系手段失效的同时,新的即法律和信用制度的手段还没有建立或健全起来,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的缺位或“真空”。

2、由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在信用制度出现了问题,校园里这个小环境难免要受到影响。现在的社会中人与人缺少的是一种信任,正因为缺少这种信任,我们的经济秩序受到了影响;我们的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包括我们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信用都面临严重问题。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强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然会受到社会的这种不良影响,出现上述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3、高等教育中忽略或者放松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往往被认为只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大学生就没有这个必要了。近来,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这里面去忽略了大学生这个重要的群体。诚信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4、个人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没有很好的抵抗力来抵抗社会上这些不良风气的侵袭,急功近利,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诚信这个人生的宝贵财富。

四、诚信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参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则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把诚信教育纳入到德育工作计划,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充分利用好“两课”的教育,把“两课”教育和诚信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两课”的优势;同时利用好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的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组织安排相关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应该做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必要走在前列,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不欺骗别人,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2、诚实待人,不虚情假意,要真心真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3、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吹夸自己,言必信、行必果。遇到错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

4、增加法律意识和契约观念;

5、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同时积极在家人中宣传诚信的作用;

五、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担,还要努力把我国建成诚信大国。一个国家需要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没有建立好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一个政府需要诚信,一个没有诚信的政府是不可能得到老百姓拥护的,不可能为老百姓承诺什么,也不可能为老百姓做些什么;一个人同样也需要诚信,没有诚信的人将难于立足于社会,因为我们的社会正朝着信用社会前进。愿我们为把中国建设成为诚信大国而努力,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能够早日实现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学生有关诚信论文2500字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自古便是我国极为关注的美德。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如果人不讲信用,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有关大学生的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对当今大学生诚信问题严重的现象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教育

诚信自古便是我国极为关注的美德。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如果人不讲信用,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然而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混乱的价值观给大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其多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薄弱,诚信品质、价值取向偏差、缺乏爱国热情等等。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劣验证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成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联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准确掌握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加强对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教育,是时代与现实的要求,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一)学业中造假应付

大学生诚信缺失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另外抄袭作业、拼接论文、更有甚者不惜雇佣“枪手”。现在大学生学业中造假应付的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影响了学校教育与考核的公平性,也挫伤了另一部分勤恳学习的学生们的热情。尽管许多高校都出台了许多相应政策并加大了惩罚力度,但是这些现象不仅没有杜绝,反倒有增长之势。

(二)网络中的不负责言论

网络给当今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大学宿舍中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不能否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但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和道德问题。互联网信息环境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等特点,造成一些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言论自由的泛滥,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利用网络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影响互联网环境和谐。

(三)求职中提供虚假信息

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就促使有的大学生盲目地去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甚至不惜采用送礼请客的手段。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目标理想化,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标准,不惜简历“注水”,2009年某校毕业班简历中就曾出现过10多个班长20多个团支书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伪造各种证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多数学生自律意识较差

当今大学生多数都是在相对富足的家庭中长大,很少经历过磨难与风雨,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吃苦,意志力薄弱。同时大学生们,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缺乏对诚信缺乏的厉害的认识。另外独生子女的个人主义思想是通病,当自己的利益与诚信规则起冲突时,很容易作出错误的选择。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的道德和诚信教育监督体系不健全,诚信缺乏的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使得整个社会诚信问题不容乐观。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被错误地认为是人生存、发展乃至获得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客观上助长了人们唯利是图的意识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社会环境消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人生价值观念,也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高校诚信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上,高校往往采用信息灌输的方式,使诚信教育流于表面空洞无物,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一些过激的批评和教育甚至会容易引起高校大学生的反感,不但对他们没有作用,反令其走向负面。

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环节。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激励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要率先垂范,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学校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带头示范,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必须在加强实践上下工夫。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管理,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管理,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在一些学校还存在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得到鼓励和鼓舞。

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制度是加强诚信建设的根本。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制约性强的信用制度,把诚信要求具体体现到各项规定之中。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用制度巩固诚信成果、遏制失信行为,从而努力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总结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失衡的现象发生。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纯文化课的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淡化掉。

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箴言,诚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6414 字

+ 加入清单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生诚信演讲稿

全文共 168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x系xx班的学生,在这象征着青春活力、充满激情的五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这次有关诚信话题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

诚信,一次心灵的握手

握手,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可却流露出人与人相见时的礼仪。然而,在和谐社会里,人与人互相共处还需要另一种更为高贵的礼仪,那就是——诚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如果提起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很容易,不说谎话、办实事,仅此而已。可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关键关头,又有几个人能坚守住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认真追忆曾经自己走过的每一步,相信一定会找出许多诚信的影子。小时候,家里的长辈经常会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守信用”。上学了,我们通过课本学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诚信是为人之本”。今天,我们走进了大学校门,跨入了更高层次的文明礼堂,我们站在这里赞美诚信、歌颂诚信,是因为它已经不紧紧只是停留在言语和书本之上那么简单。诚信,对于我们这些站在时代浪尖、即将接受社会洗礼的大学生更具有实际意义。

我国的一所大学关于诚信做过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在思想上出现了偏颇,他们认为诚信是“理想主义”,并不现实。其实,出现这种问题不足为怪,如果是经常关注新闻媒体,浏览互联网页的同学可能会观察到,去年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殇”类题材的报道。例如,“球殇”、“牛奶殇”、“论文殇”,后期还出现了“情殇”、“国殇”。是啊,为了金钱和利益,一些缺失诚信的人踢假球、卖有毒奶粉、抄袭学术论文,甚至有时还能看到一些大学生为了自己拖影而出、谋得一份好工作,不自觉地夸大简历、伪造获奖证明,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种种恶劣的行为确实让国人为之伤心、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为之震惊。但这毕竟只是伤心,只是震撼,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诚信这一真实不欺的美德,像一颗长青树依然扎根在你我心灵的深处。我们不会忘记,曾经接受过国家助学贷款、现已经走出校门的师兄、师姐,虽然刚参加工作工资相对微薄,但他们却时刻提醒自我要省吃俭用、尽早还上贷款,好让更多因为家境贫困的学子圆大学梦;我们不会忘记,曾经走出校外实习的学子们,虽然他们相对单位其他员工缺乏干练,但真诚的话语,守信的言行,依然得到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赞誉,对我校的褒奖;我们不会忘记,这些在校大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一度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甚至会联想到在运动会接力赛场上,我们都会把自己的一棒交给队友,并为他高呼加油时的目光。是诚信让我们守住了诺言、是诚信让我们收到了赞誉、是诚信让我们彼此走的更近、更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和在座的很多同学一样,憧憬着自己在学校期间能够得到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憧憬着自己走出校园后,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公司白领、甚至是企业家,圆了自己为国家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的梦想。相信,大家也都看过央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剧中的乔致庸是真实活跃在我国清朝末年的山西晋商。当乔致庸年迈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只是简单概述为“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好,做生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诚实守信”。对,无论是我们今天在学校立志读书,还是将来走进社会建功立业,诚信这块儿金字招牌应该永远作为瑰宝、从我们的手中继续让它传承下去,让它永不退色。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泱泱大国的学子,我们从小就懂得“坐着读书、站着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在学校除了掌握知识之外,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铸就人格。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燥,使我们未来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学们,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诚信更是我们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生命以支撑。让我们敞开心扉,为社会、为你我、为身边的人打开一扇窗户,用充满诚信的心灵,握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思修论文:大学生对成长的定义与选择

全文共 3587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修论文大学生成长定义选择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成长 什么是成长,成长的意义什么?我们不妨先看看《辞海》里是怎样说的:长大,长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成长,成长就是改变,改变的方式有很多,或好或坏。有人不断受挫反而越挫越勇,如爱迪生,如共产党;有人一击就倒愈加颓废,如你如我如他。有人在失败与成功间寻找平衡,一样过得很好。成长是不变,坚持心中所坚信的目标,一往无前无惧挫折。杨宗纬有首歌特别好--《我变了我没变》。这里面有句歌词我一直记着“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我们奋斗那么多年,父母和老师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我们为的是什么?无非可以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未来,为了这一天可以早点到来,我们不断拼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样也是为了坚持我们心中那不变的梦想! 在我看来成长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这个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自我的,按照自我价值来衡量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摸爬着成长。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最后是老年。每一段都是一次艰辛的历程,都是我们成长的乐章。那么,我们怎样自定成长的意义?我们在成长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当我们从幼稚开始成长,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时,是否也会为自已的曾经心跳或释怀呢?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当我们费尽心思去寻找时,似乎怎么也找不到。而当我们放弃了,认输了。发现要找的人就在周围。这时懊悔说:“我只差一步就找到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步,让我们成为了这场游戏的失败者。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台词:“差不多,就是差很多。”的确,我们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这样只有一步的路程。这一步是执着的迈出,还是理性的停留。都会产生各样的结果。无论是好与坏,成与败,差一步,就是差很多……

后来我们渐渐成长,走进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洽同学少年,丰华正貌。”各自都充满着理想与渴望。面对着同样不断成长的社会与世界。我们开始接触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培养积极兴趣,操控充实时间……这无一不是难题。因此我们学会了以责人心责已,以恕已心恕人。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忽然发现,原来每个问题早就写好了答案。难的不是解决,而是怎样在成长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从小一直在父母的怀抱下所成长的我们,这时会想去叛逆一下,挣脱一次。让自已去面对叛断与选择,学着选择自已的方向,迈出那不知对错的一步。然而我们谁不曾有过迷茫?又有谁不曾体会过失望?为什么从小都是父母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这个,放弃那个。似乎认何判断与选择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而自己去做时,竟是那么的困难。 青春是渴望独立的,然而当我们真正独立时,却早已不再青春,让我们打开梦想的蓝图当作画布,涂上最美丽的颜色展示青春吧!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说人生就如同学生做的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选择题利在于可以去选择,即使不知答案,也可以凭直觉做出选择。就像成长中所要选择的各种人生道路,当我们不知道怎么走时,只能去选择一条,或是通向光明的天路,或是迈向黑暗的迷途……判断题判断是非对错,成长中有太多事是我们不能凭主观去判断的。但我们也有一半对的机率。填空题没有选择性,所以它最难,也是在成长中我们做的最多的题。 想象一下,在短暂的青春年少后。我们也将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步入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像父母他们那样,寻找生活里的不足,努力去将其填补。学会了付出与包容,坚强与坦然。用信念支撑着自已的责任与压力,填补着似乎永远也填不完的空白。因为越成长就有越多的渴望。于是我们又将懂得去竞争,学会当别人耽搁时你决定,别人拖延时你开始,别人抱怨时你学习,别人放弃时你坚持……虽然做起来会很难,但它会让我们在别人失败时迈向成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成长中给取收获。 到了垂暮之年,我们不会再有太多的空白与遗憾。当我们回忆童年时会为天真的幼稚而发笑。当我们回想少年时,会为年少的勇敢而自豪。当我们回首中年时,会为沧桑的辛劳而感慨……但我们也同样会像保尔说的那样:“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卑鄙庸俗而羞愧!” 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价值。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启示。自定我们成长的意义,她乘载快乐,却充满坎坷,她耐人寻味,却无法挽回,她无畏短促,却渴望永恒;她蕴含价值,却千金难买……在成长中体会了太多的好与坏,品尝了太多的苦与甜,经历了太多的成与败…… 我们把成长自定义,将美好的甘露注入胸襟,让成长的春花长成秋实,让放飞的梦想交织成云,让缤纷的青春从此绽放,纯真的希望才会快快来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做好选择。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有一位母亲问一位大学信息类教授:”大学究竟教给我的孩子什么,为什么她连VisiCalc都不会用,那位教授是当时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教授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其实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名家这样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500字

全文共 3455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

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

(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

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

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

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

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

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

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

(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

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73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使命,两者的进一步融合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尽管各有侧重点,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精神领域工作,并且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青年学生个体。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共同的教育目标是二者融合的前提之一。此外,当代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全能人才,过硬的综合素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与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一样,心理健康素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只有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社会适应力,才有可能培养出道德高尚、体质强健、心理健康、文化素养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马列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二者虽各有侧重,却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它们不但有着共同关心的问题,也都属于人的精神领域和意识范畴,具有相互渗透的基础条件。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更为系统,操作性更强,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值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借鉴。

二、以创新思维发掘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

1.转变教育理念

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不够重视,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知识。在缺乏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被理解成一种专门治疗心理疾病、只面向少数病态学生的特殊教育形式。对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摈弃学生不正确的理解,树立起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此外,既不可有意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也不要简单地将它们混为一谈。要客观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利用它们互为推动、互为补充的深层关系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二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特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二者有效融合的前提下真正发挥出各自独有的教育优势。

2.创新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工作机制的支持与保障。对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出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融合互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为两者的深度融合创造制度、人力及物质上的保障。

3.改革教育手法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方法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应在保留两种方法各自优势的同时以相互借鉴的方式探索出更多共同适应于二者的方式方法。对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思维和宏观视野,变被动为主动,将个体的受教育对象发展普及到广大学生群体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认真挖掘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逐步形成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于一体、融教育与自我教育于一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意识地摆脱说教式的方式。即要尽快建立起集启发、渗透、集中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方法体系。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忽视不同学生在个性、气质及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以内容渠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针对性

1.强化政治方向引领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文化的冲击容易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心。信仰的迷失和价值观的嬗变让青年学生在对自身的过度关注日趋功利化,继而精神萎靡、思想空虚。而这种心态特点无疑会打破大学生原本稳定的心理结构,并引发他们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失范。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是交织产生、相互关联的。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能够在侧面反映出这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反之,一个人是否三观端正又多少少少决定了这个人能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这个角度看,想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强化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紧跟时代节奏、尊重大学生心理与思想之实际,不断强化对他们的政治引领。这就是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根本指引,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及纲领。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展开革命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家命运、坚定政治方向、明确自身责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寻求到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间的平衡点。

2.坚持情理交融

长期以来,情理脱节一直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变革的今天,青年学生亟需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科学的视角来阐释他们在社会中遭遇的大量感性现象。这提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源自对学生群体及他们真实生活的贴近。只有寓理于情,将理论融入现实,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大多有一定的人生经验与知识储备,但尚未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容易表现出明显的趋利性特点。这就是说,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状态和个体特征。唯有想学生所想、与学生群体打成一片,才有可能以真情感染他们,以智慧启迪他们。做到以真情打动学生、以真理说服学生,让学生在具有穿透力的理论中构建起做人的理想和有作所为的信念,在情感的震撼中生发出为真理奋斗和为他人造福的人生志向。

3.注重人文关怀

为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融合的有效性,高校还需进一步重视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首先,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目标,帮助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力,做到内外兼修、德才并进、知行合一。所以,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引导他们丰富学识、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大学生意志、情感、人格以及心理因素的发展。其次,要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太过看重外在影响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背离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模式常常让高校的思政工作事倍功半。只有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主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四、创造条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外在条件之一。校园文化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大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美好心灵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所以高校必须加紧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化、舆论和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升校园整体环境。一要通过文化体育、理论研讨及科研交流等活动彰显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领会人生精要,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成长。二要充分整合好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灵活调动包括家庭、社会在内的各方力量,动员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个合适的大环境。

2.强化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就是拥有一支高效优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但要专业知识过硬,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做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所以高校绝不能松懈相关教师选择的每一个环节,既要严格筛选、合理任用,又要用心培养、促进其不断成长进步。通过深入的职业素质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网络运用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教师人才选拔的师资队伍长效建设机制。具体来说,一要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德育建设工作者,抓好他们的选拔、培训及管理工作将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并且能够间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互渗。二要对相关教师展开工作方法指导和心理知识培训。必须确保上岗教师具有过硬的心理健康知识、足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强烈的职业奉献精神。同时要鼓励他们长期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不断累积教育实践经验,逐渐发展成为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和专业人员。

3.落实全程、全方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同样不能偏离“育人”轨道,应有意识地将“育人”的理念贯穿于高校管理、教育及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例如,为了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校园心理咨询工作室,以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管理心理健康档案、展开心理健康检测等方式来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应急性和社会适应力。再如,为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进一步统筹课堂教育资源、积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主动组织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充分利用好社团、网络、班会、党团组织及各类学生组织等不断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方法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大学生诚信的论文2500字

全文共 5648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生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作弊团伙。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大学不再是“世外桃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连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难以自控,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家庭教育乏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自律意识较差。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网络时代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其次,要加强管理。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对学生的管理上,每个教师要各司其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根据校纪校规从严处理。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要克服片面硬性灌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实现教育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四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从社会来看,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对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的探索,如上海市政府已于2000年在全国首创个人联合诚信体系,2002年上半年,又建立了企业联合诚信体系;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了诚信管理条例草案等等,这表明诚信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更应是诚信之本。诚信之风将止将息,有识之士扼腕叹惜。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全文共 3090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今年我们祖国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召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秉承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自身实际,不但追求进步。在这一特殊的年份里,我们应该更积极努力、开拓进取,不但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一、我国的发展历史。

寻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2003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表述来概括正在探索中的“发展观”,又在同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见真功夫。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飞快,我们也获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一是中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拉动了经济增长;三是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民族要发展,与这个国家的科技力量是分不开的。而当代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成长源于教育。所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本。

早在改革之初,人们就喊出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但是,尚在中低收入水平的中国要办好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确实很不容易。1986年,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里面明确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对接收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实际上,免收学费还是要交“杂费”,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这点杂费同样难以承受。2005年,我国征服开始在农村地区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并逐步向城市拓展。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工作,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到了高等学校的层次之后,学生所有的支出都开始提高,高昂的学费,还有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对于一些供孩子上学入不敷出的贫困家庭同样是个问题,好多学生在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却因为高昂的学费不得不放弃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二、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大学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一)、我们应该学会认识世界。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二)、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不管是什么时候,青年总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然而在青年人中,大学生无疑是素质最高的一群人。大学生知识层次高,知识面广,最具潜力,同时也最有创造力。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国家的未来,这对中华民族的磅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三)、现代社会的变化。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在现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做人的方法,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三、学习《形式与政策》的缘由。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可以从思想上迈进一大步。

这段日子里,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91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风雨如磐的嘉兴南湖启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正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世纪书写辉煌壮丽的新篇章。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丰功伟绩撰写的历史长卷!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心中满怀期待。每次党代会对于中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一个起点,会议上的内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完全关系到国民的生活。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要认真的检查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改进自己的思想认知与作风,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做好迎接工作。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前,各级各部门应以实际行动,实干精神,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全国人民的幸福安康。这次大会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必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

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实现个人抱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必须用实力说话,用自己本领来施展个人才华,铸就成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创新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创新要具备知识、自信、怀疑等理论。 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核心。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学会所创,使大学时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真正吸收的过程、转化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以自信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会在积极主动地观察事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信和满足,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再次实现创新,始终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状态。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将能够更好地总结各地党建的新探索和新经验,有效增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在反腐倡廉方面作出新部署,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

1.网络受害

由于目前网络管理还不成熟,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某些大学生在这个“虚拟存在”的世界里无奈地成了网络的受害者。根据调查,大学生网络受害主要有:①网络交易受害。出于网购的便利和对时尚的追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购物。但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网购经验,多数大学生很难识别网上虚假信息,上当受骗。②网络交友受害。随着网络交流软件的丰富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增多,网络交流逐渐变得平常、随意。加之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友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伤害。③遭受网络“高手”攻击。作为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事物,互联网系统还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遭受网络病毒的攻击,导致系统崩溃及重要资料丢失屡见不鲜。

2.网络上瘾症

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游戏成瘾。患有“网络上瘾症”的大学生,其共有特征是与现实人存在沟通困难、人情淡薄、缺乏意识以及心情压抑等。游戏成瘾更是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普遍现象。首先,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对调节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是可取的,但由于一些网络游戏本身有持续性和无限性就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则容易陷进去,最终靠游戏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游戏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3.网络犯罪

网络是虚拟的,网络的隐蔽性和不真实性让网络犯罪成为可能。大学生是高智商团体,对新事物接受快、思维敏捷、创造欲望强烈,但心理发育不健全、社会责任感还不强、受刺激时容易随心所欲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许初衷并不坏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可能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客观原因

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自身心理弱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容易受到影响,成为网络受害者。大学时期属于人生观念形成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容易陷入主观境地,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并让其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

2.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网络安全教育也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学计划主要集中于网络的使用上,在网络安全教育上没有教材和教学规划,教学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没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缺乏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教学缺失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网络使用、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用意识到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据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感觉缺乏网络安全知识,也有较强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各方对于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活动开展少,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4.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据调查,网络危险行为与学生的自身状况及学校环境有关,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但目前的高校网络教育强调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在调查中,62.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网络安全教育,81.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高校现在并没有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做得不到位,只是抽象地介绍网络病毒的相关知识,没有介绍病毒的防治和处理,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介绍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进而形成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诚信的论文2500字

全文共 3716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有关大学生的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意识 诚信制度 诚信践履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看作是“立身之本”、“举政之举”、“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何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理念与准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就此在学生中调查,结果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这些丑恶现象居然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必须练就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建设途径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以育人为本,培育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1.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2.创新诚信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特征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改进育人方法,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不拘一格。三是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要彻底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在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还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

3.完善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载的内容既有诚信的优秀表现,也有诚信的缺失记录,并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有助于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

4.强化诚信践履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参考文献:

[1]马雪松.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侯亚元.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侯亚元.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

陆亚平.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做诚信大学生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心灵圣洁的鲜花,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诚信陶冶着我们高尚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纯洁的心灵,拓宽了我们博大的胸怀,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

诚信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做事之本,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孟子离娄上》有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在告诉我们诚信渗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故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短短一句话深深教育我们每一位学子要树立诚信的信念,学会诚信学习,诚信做人。

很自然而然地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大学生肩负了重任——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诚信做人,诚信学习,最重要的是建立诚信的学风、校风。在与学长、学姐接触过程中,他们所说的诚信学风——如春风化雨,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有了一股为心中理想、目标努力拼搏,奋斗前行的冲动感。与大学老师畅谈人生,畅谈校园,才知道诚信的校风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那是因为诚信的校风严谨、文明、积极向上,为校园打造了一个浓厚的教育环境氛围。

虽然我还只是大一的学生,但通过老师、学长学姐,我已经真正的体会了诚信的学风与校风。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虽充当不同的角色,但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脑海中那一幕已深深定形——领导、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生活,默默无闻,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领导,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给予我们关爱,让我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同时周边人描述的诚信学风、校风也让我受益匪浅。是的,在一个集体组织中,我们始终应有一颗诚挚的心,一颗感恩的心,要学会做一个理解、尊敬、关心他人的好学生。与我们的老师站在同一队伍中,团结一致,努力奋斗。

每天早晨漫步在美丽的校园里总会见到那些默默无闻的清洁工,见他们也那么积极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时间时,我反省了。作为昌大的一名学子,我怎能置之度外?

构建和谐校园从小事做起,从捡垃圾做起,每天用微笑去面对校园里的一切,用实际行动为更好更快的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昌大领导、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是这和谐校园的构建才能体现我们学子的诚信,体现我们与学校领导、老师团结一致,勤奋努力。

诚信的人生,和谐的校园,需要你、我她他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在学习工作中,兢兢业业,求真务实,认真对待学习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诚信的人生,和谐的校园告诉你我她,在考试中我们应坚持杜绝舞弊现象,用我们的诚实和实力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也许在“诚信人生,和谐校园”这条路上有荆棘,有泥泞阻步,我相信这些都会因我们的坚韧而消灭的。亲爱的昌大学子们让我们共同把握在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天吧,让我们朝着构建和谐校园的方向前进吧。真诚的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子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信做人,也相信昌大的我们是诚实守信。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加油吧,我们可以的。

诚信的人生,和谐的校园。因为诚信,所以校园笑了。因为诚信,所以校园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