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搜索关于民俗的作文(热门20篇)

浏览

921

作文

1000

篇1: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这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介绍地就是陕西天下闻名的小吃—羊肉泡馍。

西安有古城墙,有兵马俑,而更加令人垂涎三尺的就要属羊肉泡馍了。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陕西的一家饭店,来品尝这里的特色—羊肉泡馍。一进饭店,扑面而来的就是一阵浓烈的香味,人不算多,但却人声鼎沸,都在赞叹羊肉泡馍的味道,真是非同一般。我们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决心要尝一尝这羊肉泡馍的庐山真面目。不一会,三碗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就端了上来,我定睛一看,香菜像一把把翠绿的小伞,遮掩着馍,木耳则更像一个个帐篷,包裹着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沉浸在最上面,它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却使人感到无比的火热。我用筷子挑开香菜,一个个白腾腾的东西漂了上来,原来我们俗称的馍,其实就是一种面饼,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面饼,在它翻腾上来的一刹那,一种独特的浓香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进我的鼻腔。我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急切,用筷子夹起一块馍就往嘴里塞,猛嚼几下,便咽了下去,吃完顿时感到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路上的疲劳全都一扫而光,连声赞叹:“好吃,好吃!”

说着便向父母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吃了之后也向我点了点头。我食欲又大了起来,这次,我拿起勺子,吃起了汤。一入口,一种和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浸入我的心脾,清爽的感觉洋溢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一筷一筷,一勺一勺,渐渐地我吃完了羊肉泡馍。空闲之余,我就在饭店里走走瞧瞧,突然,一个宽大讲究的厨房映入我的眼帘,几位厨师正在制作羊肉泡馍,一位端菜员见我看得出神,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你是外地人吧,告诉你,我们羊肉泡馍可讲究了,首先要面饼烙好,要烙到正当好处,然后把煮熟的肉切好,要求也十分严格,你看,那们师傅就在切肉呢!”

我向他指的方向看去,一块肉摆在桌上,一位厨师握着一把刀,左手按住肉,右手小心翼翼地切着,肉片别提有多均匀了。然后他又告诉我,羊肉泡馍还有悠久的历史,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他终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泡馍……

走出饭店,我回头看了看,招牌上的“同盛祥”三个大字,深深记在了脑中,望穿秋水,我终于角摸了民间文化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俗文化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时间维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变(空间维度上的),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民间广泛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的时候,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的时候,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

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小学作文4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民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江西上饶,那里虽然没有都市那么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光吃的就有无数,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数一数二的。豆食酱、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块一块的,每块捏得大小均匀。再放到太阳底下晒上三五天,干了放到锅里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处储存,拿出来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后放入盆子里,拿木棍用力打压每个地方都要被打烂,拿出来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浓浓的甜味,有股家乡的感觉,是那么温馨和蔼。

当然,我们过年时也有规矩。每逢过年,大人们十分忙乱,除打扫卫生外,还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们开始烧菜,鱼啊肉什么都有。把它们摆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说他们回来吃。小孩不能呆在旁边,否则祖先会生气的;大人拜完也要马上离开,中途还要烧香,为祖先们烧纸钱,让他们在极乐世界过得安好……哪些食物摆在那几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除了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亲人们会请来道士,保他们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孝”字的黑袖子,还要背个小红包。过三天下葬,带着棺材一路敲锣打鼓,一路悲伤叹息……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你要是来我的家乡玩,就找我当导游,因为我了解家乡的一切,我爱我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俗文化村之旅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规模宏大。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俗优秀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在平凉,在那里我们流传着一个很古老的民俗,那就是燎疳。

每当正月二十三这天,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准备麦秆、蒿草以及鞭炮、盐巴、五谷杂粮等,准备举行过年的最后一项仪式。

在这天,人们早早的吃了晚饭。在夜幕降临的时,燎疳的仪式便在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期待中开始了。首先要在堆好的柴火上撒上盐巴和五谷,再放入一串鞭炮,然后点燃火堆。鞭炮、盐巴在火堆里欢呼雀跃,噼里啪啦地炸响开来。男女老少依次跨越熊熊大火。火堆火燎中,烧燎祛除来年的晦气、厄运以及灾难,图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生活兴幸。

跳完自家的火堆,奔向邻家跟高更大的火堆。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暗地里较劲,看谁跳过更高更大的火堆。燎完疳后,当然还要举行最后一项祈求仪式------扬花。即是把烧完的灰烬高高扬起,然后大家齐声祷告,虔诚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虽然城市中并不举行扬花,可是却和农村一起燎疳,而且还比农村更加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开封民风民俗的作文:开封绘画艺术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作为举世公认的历史名城,在绘画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开封历史上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是北宋王朝。领率全国画坛的最高机构,是设在东京的翰林画院。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皇帝将许多流散四方的知名画家罗致京师,成立了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集创作、搜藏、研究、教授于一体,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将开封乃至全国的绘画艺术推向了崭新阶段。

翰林图画院画家(亦既画院派)的作品,弘扬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注重写实,风格工致精丽,闻名中外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花院派以工笔花鸟山水著称中国画史,傅文用、崔白、郭忠恕、李唐、戴琬、高元亨、刘永、郭熙、苏汉臣、苏轼及徽宗皇帝赵佶等,在这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并有大批名作传世。画院不仅成为荟萃全国花坛巨子的地方,同时还经过严格考试和推荐,招收学生,传授绘画技艺,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画家。正是由于画院派的推动,使得当时的东京成为人才迭出的绘画胜地。

元代,开封产生了知名画家王圭、蒋氏等。其中,王圭共画山水,布局繁密,意趣幽远。因开封当时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城市,外籍来此从事绘画创作的不乏其人。明代开封城市复兴,文化方面在趋繁荣。出现了张路、张成龙、张钦、孙文宗等著名画家。其中三张善画善山水花鸟,张路有代表作《山行落帽图》传世。刘源、王宫午等著名画家出自开封,并留有画作。刘源的山水人物超迈古健,多有奇气,写意花鸟及龙水皆妙。王宫午同样工于山水、人物、花卉,尤善墨龙。从今日开封存留的文物古迹及其彩绘建筑看,清代在此从事绘画创作者甚多。如龙亭、相国寺、禹王台、延庆观、山陕甘会馆等,都可看到清代画家留下的墨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想起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传说,这一天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为了纪念他,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据说,那是的老百姓十分爱戴屈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把屈原的遗体吃掉,就把裹的粽子投入河中。这也就是粽子的由来了。

每逢端午,人们把房子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者防止毒虫滋生。又是还把雄黄酒带在身上,这样外出遇到蛇就不怕了。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练习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无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的花环、配饰,美丽芬芳,妇女们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些神秘。作为每个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继承传统,爱护传统节日,因为只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来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六年级春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南焦作的新年习俗与民俗风情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年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新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新年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各色的年画。人们到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的历史悠久,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作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是苗族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此外还有踩鼓、赛马、摔跤、斗马、斗鸟等活动。苗族喜爱歌舞,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的著名乐器,大的长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芦笙舞流行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跳舞时,往往几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芦笙吹着同一曲调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有大量的优美诗歌和传说故事流传至今。“飞歌”享有盛名。乐器主要有:芦笙、木鼓、皮鼓、铜鼓最富盛名。

无论是谁只要去过苗族,就会让你流连忘返,舍不得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过年的民俗作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新年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母亲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母亲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父亲母亲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的民俗小学生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又是吃月饼的时候。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秋季,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

在这一天里,有许多习俗,比如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爷儿、玩花灯、舞火龙等……其中玩花灯非常壮观,在晚上时,把莲花灯放在河面上,顿时照亮了河面,当河面上都是莲花灯时,整条河都充满了亮光。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后羿有一包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但是后羿的徒弟蓬蒙发现了不死药。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后羿去打猎了,蓬蒙让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就吞下了不死药,成了仙,飞上了月球。每当这一天,后羿都会在桌子上放许多食物,搬到院子里祭月,顺便纪念自己的妻子嫦娥。

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奶奶家,奶奶还亲手包了饺子,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吃完饭后,我们坐在院子里边吃月饼边赏月,我还笑着说:“月亮上的那个身影是不是嫦娥呀!”一家人都笑了。我们把月饼放在桌子上,献给美丽的嫦娥。

这个中秋节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个中秋节,也是一个最有意义的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请帮我搜索介绍老师的日记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人生当中老师经常批评我们,因为错误,甚至训诫我们,这么严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老师就是严冬里的炭火,酷暑里的浓荫,川流中的踏脚石,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用知识的甘露孕育鲜美的硕果,用心灵的清泉滋润理想与梦想的花朵。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他们用渊博的学识和创造性的劳动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把学习的金钥匙交到我们手里,引导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

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师教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老师帮我们撑起前进的风帆;当我们遇到困惑与迷茫的时候,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当我们因取得成绩而骄傲的时候,老师的及时点拨让我们清醒……

老师的爱给予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子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

老师你的训诫和批评使我受益匪浅,我像迷失方向的航船,您像指引方向的灯塔,老师我懂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