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20篇)

文物修复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3342

作文

1000

孔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后还当了孔子的学生。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打开电脑,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馈赠》,看完以后,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我一开始猜想,这不会是介绍一些山珍海味的纪录片吧,结果真是如此。我对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兴趣,但我却完完整整的把这集纪录片给看完了,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那些镜头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片子开头介绍的是山茸,这是一种野生菌,实在很稀少,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每一天早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走山路,找山茸,在挖山茸的时候不能破坏山茸的根,留意翼翼地将山茸取出,之后还要将土填上,让珍贵的山茸再度生长。那个小女孩说:“务必凌晨三点就起来去找山茸,此刻是雨季,山茸长比较好,个性多人去挖,晚了就都被别人抢光了。”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艰苦的农民,据说在市场上一份碳烤山茸能卖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当你拿起菜单,一挥手,财大气粗的喊道:“把最贵的都给我点上。”有没有想过美味背后是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工作。当你要走时看到桌上还有剩菜时,你是否想过这都是农民们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成果。

当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时,你是否理解农民找不到山茸时那份绝望的情绪。你们无视的剩菜是农民们视如珍宝的食品,你们视如珍宝的金钱让农民们视如粪土。浪费是可耻的,浪费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更为可耻,更为可耻的是浪费大自然的馈赠。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美食或许仅仅只是欣赏,而每个农民看到自己家乡的产物被播出来,那就不仅仅仅是一种欣赏,更多的是自豪,这绝不亚于汪曾祺应对别人说起自己故乡的鸭蛋,因为纪录片记述的是他们的辛苦,是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沦陷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耻辱,还有一场惨绝人寰,今世人为人震惊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南京城中,无论平名百姓,抑或是没能逃出去的达官显贵,一时间都成了日本人枪口刀刃下惶惶不能终日的待死之人。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毫无人性。这些手无寸铁的居民被活埋、枪杀,被做练习刺杀的对象,甚至,他们的死亡成为别人的赌约。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一

1937年,当战火的硝烟升起,日本人侵入中华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用各种残暴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彻底侮辱了我们的尊严。

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八年的抗战时间,我们抵抗日本人的压迫,整个中华大地冒着战火的硝烟。炮弹入如雨林般落在每一个角落,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

一九四九年中国解放,我们才重见光明,找回自由“以热爱祖国为荣”八荣八耻的第一句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要为祖国而努力奋斗,曾经何时,有多少同胞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性命,有多少勇士为祖国捐躯,难道他们的死就理所当然吗?他们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尽,美丽壮丽的南京城已难寻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地哀嚎将永远在灵魂深处回荡。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但不该有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二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记录了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影片中有无数个无辜的中国百姓是被残暴的日本军杀害,尸体遍地都是,人们在逃避日本军的迫害时没命的逃跑着,可就是这样,可还是被日本鬼子害得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快乐的生活,是他们使我们中国人失去了数以万计的同胞。

日本鬼子太残忍了,他们这种把自己的快乐里隶之在别人的生命,痛苦上的行为令人发指,他们这行为不是人而是魔鬼。

看着血流成河的南京城,我不禁心酸,眼见前面的日本鬼子残害我们的同胞,每个人不仅纷纷的握紧拳头。

他们真可恶连老人,孩子,妇女也不放过,甚至。。。。。。他们的种种恶行会记在每一中国人的心中,这笔血帐早晚是要算的,到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还。虽然现在我们和平相处,但我们还是希望日本人能为他们过去做错的那么多的错,衷心的忏悔以及祭奠那些屈死在他们枪口下,刺刀下的亡魂。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国耻,勤奋图强,别让这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三

今天下午,我含着眼泪看完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它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阴影。

七十多年前,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为达到长期占有中国的目的,也为给正在抗日的中国军民沉重的打击,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举世震惊的为期40多天的大屠杀。在40多天中共有30多万的南京同胞永远闭上了眼睛。

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日军每天都要把成百上千的人赶上卡车,拖到江边用机关枪扫射后淋上汽油集体焚烧,甚至把杀人当成一种竞技娱乐比赛,看谁砍杀的中国人多,无论老、弱、妇、孺均不能幸免。

再看看我们自己,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爸爸疼妈妈爱,天天吃的精致,穿的漂亮,可以无忧无虑的上学。这要是在过去,我们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呀!

经过一番深思后,我终于明白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了,因为中国那时太弱小了,所以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人民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现在,国家正在加快经济建设,使祖国强大起来,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想这次中国申奥成功也是国家富强的一个标志吧!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年的12月3日上午都会警钟长鸣,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提醒每一位中国人要团结一致、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祖国更加富强。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四

今天看了一场历史剧《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人带领上万人来到南京,他们的带来,南京就像进到地狱一般,到处是喊杀声、枪声,人们的呻吟声。

日本人对中国人名进行大笔的屠杀。他们把人反绑在一起,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拿机枪扫射。一枪下去,他们的喊叫声停止了,他们倒在血泊之中,然而日本人还不罢休,手中拿着刺刀还一具一具的刺下去,即使有人活着,他任然是无用的。

6.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汇总

日本人到村民的家中,市民家中,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每一个妇女都被糟蹋,一些有钱人的妇女把脸弄脏,不被人发现,从而逃过一劫。

所以,南京大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_篇五

回望历史,中国那些灰暗的日子是无法隐去的,我们所受的伤害和侮辱是无法淬灭的!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愤怒!而其中最血腥的,莫过于惊世的南京大屠杀!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这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论陷,这一天,噩梦开始!

我的记忆中,南京大屠杀并没太血腥,我知道死了许多人,可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次多么残不忍赌的杀寥!自从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之后。整个人都在一种难以置信的情绪中,日本人还是人吗?他们怎么可以这么狠心?

看着图片上的累累白骨,听着解说员那低沉得声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之后我所找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更是让我瞠月结舌。

在南京大屠杀之后,中国人民被唤醒了!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主谋者松井石根与谷寿夫进行宣判。而就在这时,日本人既然还想否认这个血腥事实。现在。日本与中国摩擦不断,这一切,谁又能说与当年那场战争毫无关系呢?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永远铭记的事件。我们,也会将其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少年的你》观后感及影评

全文共 2566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来解决一个这部《少年的你》电影中最关键的疑问。片头,片尾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英语教学机构里所说的“三句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这三个乐园到底怎么解读?有什么象征含义吗?

一点点来分析。影片里陈念自己告诉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从英语的语法来说used to be 是指过去习惯或常常是如何,强调的是现在不那样了;而was是指过去是如何,但现在这个习惯依旧。

不断强调乐园是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告诉孩子,青春这个最美好的年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是美丽的,都应该活在最无忧无虑,最自在的乐园里。

这是从绝境中爬过来的陈念所持有的一种期望,一种对所有少年的美好祝福。但是事实上,少年时的陈念和小北都没有活在乐园里,而是活在了炼狱里。但陈念为什么一直还要强调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呢?因为同样寂寞痛苦的陈念和小北用对彼此的保护把这个炼狱变成了乐园,两个渺小而又伟大的灵魂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绽放出了绚丽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将这片炼狱短暂照耀成了乐园。

回到三个乐园,

也就说第一个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表示陈念认为少年时代的青春已经逝去,但这个青春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愿提起,不想怀念这段痛苦的过去。

第二个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表示少年时代的青春虽然过去,但多想想后自己觉得还是喜欢的,因为这里面有温暖,值得一再回忆的存在。自己开始学习着接纳了这段过去。

第三个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表示长大成人后的陈念终于真正彻底接纳了过去的自己,与这段少年的她达成了最后的和解,也接纳了那个时期的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所有悲伤,这是真正从痛苦走出来后的一种对过去释怀的回望。

这三个乐园层次依次递进,是影片中主角陈念的心里活动和成长经历过程,也是一个少年真正长大成人,接纳自己的过程。

影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___所扮演的陈念与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的对手戏。

两个人的对手戏如果有张力,有化学效应,彼此使出的大招都接住了的话,一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看完电影后,觉得易烊千玺出乎意料的强,比想象中的强很多,这个角色特别适合他。而___则遇强更强,个人觉得她的演技比起封后之作《七月与安生》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陈念这个人物的表演可以让所有曾经质疑过周冬___资格的人闭嘴惊艳。

两个人表演的好在于都可以见到彼此人物背后充沛的痛苦,而两个人把这个痛苦以一种十分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表演方式释放出来,陈念和小北最后在监狱玻璃窗那里互相没有一句台词的对视,两个人却把重逢的欣喜,对彼此的感激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彷徨,对没有保护好对方的难过,对终究输了的不甘等等复杂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两个少年都没有父母的依靠,缺失父母的爱,于是只能互相报团取暖,抵御命运不断袭来的痛击。

小北对陈念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痛不痛的人。是第一个愿意关心我的人。

陈念从一开始看不起这个小混混,到慢慢接纳他,喜欢他,然后对小北说,你能保护我吗?

导演在表现两个人的心里活动时不断用大特写来展露演员,这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挑战。

好在两个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没有流于表面,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两个人物最内里的灵魂。

陈念是这个世界里光明,干净的存在。她读书成绩优秀,希望好好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可以报答母亲,报答社会,甚至保护世界。

小北是这个世界里黑暗,肮脏的存在。他整天无休止地参与斗殴,荒废人生,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灰色的。

一黑一白的反差和设定都在为结尾是谁真正犯下不可挽回大错的反转做戏剧冲突的铺成,为最后彼此互相保护和互相救赎做情感的铺垫。

影片之前的跳楼,到一系列的校园欺凌让人看的十分压抑,直到陈念遇见了同样在生活泥潭挣扎的小北才让影片有了一丝暖色。

影片的导演曾国祥非常善于挖掘人物最内里,最细腻的情感。陈念和小北从来没有像一般青春电影里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的那样,对对方大声叫喊表白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但观众却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两个人的情意,感到到两个灵魂无法分割的深刻羁绊。这就是导演处理情感的高明之处。

小北对陈念的喜欢是笔记本上调皮的写陈念欠小北一次,是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保护之人的挂念,是被警察抓走没有保护好陈念回到家里看见被欺凌的她深入骨髓的痛心,是我陪你一起剃发对痛苦的分担,是一起看金鱼恣意游动的温柔,是一起扮鬼捉弄路人的玩笑,是我们一起睡在一张床上却只聊心事的克制,是宁愿葬送自己未来也要让你赢一次的保护。

陈念对小北的喜欢在被警官欺骗说小北被判了死刑后绝望颤抖的背影和不顾一切的暴走,是把身体紧紧靠在开着飞驰摩托的小北身上的安心,是我一路前行却不用惦记背后,知道有人在守护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我们不好,不求任何人原谅,但这个世界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的安慰。是自己快要赢了却甘愿为对方前功尽弃,宁愿放弃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未来也要把你一起拉出泥潭的决心。

随着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这个角色进入陈念的世界,也让观众真正的入戏了。

观影的过程是压抑——暖心——同情——痛心——欣慰。

少年时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来一步步成功迈向成人世界,这个问题是一个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容易共情的现实议题,所以这部《少年的你》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赋予了青春电影新的意义,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对青春,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自身命运救赎的广泛思考。

影片的最后,小北终于可以从阴暗中走出来,得到赎罪,终于可以在阳光下走在陈念的身后保护她,导演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欣慰的结局。

导演没有告诉我们,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长大成人后的世界真的是那么美好吗?所以只要我们长大了,一切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吗?

少年时期的你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是高考,是没有朋友的寂寞,是欺凌,是对未来的志向的彷徨。

而长大成人后的你将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是少年时期的你所有问题的几何倍的增长。

年迈父母老去的速度,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工作的压力,如何立足,如何安身立命,对于孩子养育和教育培养每天巨额的支出,夫妻间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冷暴力甚至是出轨的猜忌,随随便便一个新的问题都能压垮你。

电影中陈念和小北会互相保护,而现实中的我们,一夜长大的我们又会有谁会来保护?

答案是没有人,可以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朋友。

愿看完这部《少年的你》的所有人,都会多一份去直面命运的勇气。

哪怕一点点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是一部反映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纪录片

著名学者肖云儒表示,《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的播出较好地处理了“道”与“术”之间的问题,深刻展现出了西安教育改革所体现出的公平性,同时也展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给教育者以思考。[1] 一线教师葛战舟说:“纪录片中有关西安的大学区改革的尝试让一些农村的、底层的学生们拥有了同等的升学机会,这让很多农村的父母非常感动。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教育改革的一路壮歌也让我们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信心,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信。”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指出,纪录片的推出坚定了基础教育战线上教师们的信心,教育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通过电视纪录片推广改革经验有助于打消社会疑虑,引导社会观念转变,效果良好。

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以西安教育改革创新的尝试为例,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全片力求从古与今、中与西、体与用、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几个方面,回首历史,反思当下,着眼未来,对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开学第一课》300字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放学后的我早早就端着碗守在电视面前,只为一个节目的播出,那就是央视每年九月一日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我已经看了几年了,今年的也不容错过。

节目开始了,我内心很是高兴,看着熟悉开场和熟悉的主持人,我不由的想起往年的节目内容,而今年的主题是_,让我们拭目以待,随着节目的展开,了解几位邀请嘉宾的各种事迹,看的我热泪盈眶,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来自中国青少年未来要担负的重担,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家的希望都在青少年身上,我们努力奋斗,国家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看完今晚的节目,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未来,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读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柴静概念在网络迅速火爆起来,在网络和股市几乎无人不知,在这个视频发出后几天时间环保B 股票连续涨停,相比与降息这种重大利好,柴静概念完胜之,也因此让一个大家熟悉的名词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就是霾。

什么是雾霾呢,我们生存的这个大气中悬浮着许多颗粒物,是肉眼看不到的,这种颗粒物有自己的专业名词就是PM,一般当PM>2.5微米以上的,人的鼻孔和呼吸道绒毛能够阻挡过滤,但对于PM

雾霾的源头,60%来源与燃煤,燃油,这些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污染物,发电,炼钢,暖气,汽车排放物,等等成为雾霾的主体,工业化革命以来,大多数的研发创新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必须为此承担后果,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如此,现在的中国也是如此。

从演讲学角度来看柴静的这次主题演讲,绝对堪称经典佳作,他从切身体验来开场,朴实不娇做,瞬间引起人对信息的认同感,而在表述过程中有理有据,言简意骇,整个演讲时间不足1/3,却通俗易懂,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表述,而口语化的演讲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另一个亮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数据,访谈,动画的完美结合,让这场演讲更具说服力,其实多媒体真的是非常棒的讲道辅助工具,却经常被传道人排斥,他们总用不属灵作为理由将这个工具束之高阁,工具其实是中性的,是否属灵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属灵,和工具无关,在圣经中,当参孙被捆绑在非利士营盘内,神甚至使用一个驴腮骨作为兵器,帮助参孙大大击杀非利士人,想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传道人却一定要排斥多媒体呢,作为工具,多媒体对讲道时视觉化的传递信息有很大帮助的,听和看同时接收信息,印象会更加深刻,我们真的不应该盲目去反对,旧约时期神让何西阿先知去取一个将来会成为妓女的女子为妻,向以色列人传达信息,告诉以色列,你向假神行淫,如果愿意回转,神也愿意接纳,这种视听例子圣经有很多,包括亚哈王,大卫王,都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这些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从这场演讲中看清了人性。

十九世纪之前,几千年里大自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之后的不到两百年时间,整个自然界已经被人破坏的千沧百孔,到了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步,这种破坏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从工业化革命开始,人的智慧已经开始发挥到极致,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人开始骄傲的以为,自己将主宰大自然,开始否定神的主权,高举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肚腹为神,无神论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来满足自己那已经被激活的无止境欲望,人追求享乐,抗拒神的约束,人性也因此变得更加残暴,历史上唯一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人开始狂傲不拘,目中无神,但是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神真的嗤笑人的愚昧,因为人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大自然的管家,不是主人。人肆意挥霍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必将遭受自然的强力报复。

工业化革命的一个标志就是大烟囱,煤炭成为这个时期的能源主体,炼钢,发电,取暖,都需要大量煤炭,燃烧过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还有一种叫褐煤的,燃烧过后有一半的废弃物将以颗粒物状态悬浮在空中,为此十九世纪的英国遭受了严重的酸雨,雾霾。至少有几万人因此死亡,随后每一个开始工业化国家,几乎都要经历这个污染,无法避免,而发动机的出现,促使另一个能源的大量使用,石油,飞机,汽车,轮船,都在使用石油,石油燃烧过后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苯并芘,对空气的污染更加严重,并且是强致癌物。

古代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形同与死刑,而汽车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的出行,偏远地区的流放变成了潇洒的旅行,但是汽车的排放物却在默默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冰箱的出现,大大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足不出户每天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肉,但是冰箱内的氟利昂,却严重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臭氧层,核子裂变的发现,带给人们清洁的电力,也让人好似睡在一个炸弹上,完全没有安全感,人在享受自己的成果的同时,却在为自己埋下死亡的种子。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只是大自然的管家,我们无权主宰一切,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让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我们自己的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对中国春节接近零距离的观察。节目采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内容在当日录制完成后,经剪辑润色,延迟几日后播出。由于拍摄至放送时间间隔很短,可以使观众获得观看现场直播的生动感,这几乎让英国观众与中国观众同步度过猴年春节。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海外华人以及外国观众的共鸣。英国网友留言说:“打算明年在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并表示“迫不及待想去中国玩儿”。留英的中国学生也观看了节目,纷纷留言:自己每天都在电视机前等候着节目的播出——“好几年都没回家过年了,看着这个节目让我更加想家了,终于能在英国体会到一点年味儿!”

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博士教授StephanieFremaux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这个关注中国春节的系列节目,认为它向观众分享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让观众理解了不同文化。“这一点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世界的理解越深,我们越能进行高水平的迁移和知识交流。”

该片制片人杨建坦言,在全球化的当下,解读“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一方的期望,也是全世界的期待。“当中国早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时,世界也更渴望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借由西方主持人在中国的体验,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这部纪录片以西方的眼光重新解读中国春节,不俯视也不仰视,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表达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他说。

据悉,《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由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LionTV)联合制作,已登陆国内各大视频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完大型纪录片高考,颇有感触。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二集在毛坦厂的日与夜。

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的一个小镇中,镇上的经济就是靠。毛中所带动的毛中有了万多名学生,大多数是复读生,他们都在应届的高考中失利,以新的心态。重新面对高考。镜头锁定了陈老师所教的复读班,在自习课上,并没有出现聊天的声音。整间房间都洋溢着学生的热情。在教室墙上和纸板上,我看见这样一句话:“这期间没有老师的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学生们无需任何人的监视,你努力了会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你不努力社会将你淘汰。

在讲述的人物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吴世廉和何飞,吴世廉在高一高二时成绩很优异,能在学校中前300名,高三时成绩下滑至3000多名。吴世廉的父亲曾经有一个工厂,为了孩子上学,关掉厂子到学校当保安队队长,他们家里没出过大学生。当年高考时与大学失之交臂,夫妻二人的心血全部投入到孩子的身上,由于吴世廉成绩急剧下滑,父母焦急万分。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和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526分,他的父亲高兴的流泪了,付出多年的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可怜天下父母心!

何飞家庭条件不好,全家仅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在应届高考中对高考没有概念,复读期间在临近高考时才有悔悟,就像他自己说的,我遭到了报应,因为我以前笑的太多了,最后高考失败没有考上大学,其实家庭条件差并不能影响太多,只要你心中坚定着努力学习的信念,还有什么做不好,如果我们今天不努力,就会变成明天的何飞,想努力时已经晚了。

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并不拥挤,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让我们用今日的努力拼搏换取明日的惊涛骇浪,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一带一路》是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

全片共分六集,分别是《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和《筑梦丝路》。摄制组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拍摄,真实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

拍摄期间,摄制组不仅先后前往“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对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南岗等几十项重点合作项目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埃及亚历山大港等地的人文内容进行拍摄,还深入福建泉州等20多个省区市,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成为该纪录片在福建省的主要拍摄地。摄制组先后到开元寺、六胜塔等泉州“海丝”遗迹取景,并从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等入手,讲述了发生在泉州的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先进事迹观后感大全10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那么高的学历毅然回到家乡冲到第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那么漂亮的女孩为了扶贫工作不打扮不恋爱、那么贫困的家庭不扶己先扶他,通过点点滴滴的选择可以看出她的勇于担当、倾情投入、甘于奉献。黄文秀深知,群众要脱贫,增收是硬道理,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驻村扶贫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遍访了一遍又一遍。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深入群众中,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认可。她的一生过的短暂而热烈,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思考。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敢于拼搏,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学习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端正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地位,一切以人民利益出发,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要加强与群众联系,听民情访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切实利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多思多想,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带领人民群众脱贫的问题上来,要敢于创新,用于突破,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党的思想理论做指导,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办好事。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为了和平纪录片后,我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纪念馆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56中11月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1957年7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1958年9月29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70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53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别说一个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味道,又凛冽,有清新。

—柴静

2月28日,正是今天,柴静在网上公布她历时一年的雾霾调查作品《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柴静自央视辞职后的首个新闻调查作品,来自记者的职业直觉和出于母亲的责任感,让她渴望了解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怎么办。

这一年柴静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柴静接受人民网采访语)

在演讲时,柴静提到,她曾经携带仪器,作为志愿者参加雾霾健康测试,拍摄肺部深处的碳素沉淀后果,其危害和后果让人震惊,其中的致癌物质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在PPT演示的雾霾侵入人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对雾霾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招架之力。

我国空气污染的60%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而想要从根源上控制废气的排放,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也需要普通公民的身体力行。10年前,柴静采访一个脸蛋圆圆的女孩,问:“你看过真的星星吗?“没有!”“你看过蓝天吗?”“看过蓝一点的!”“你看过白云吗?”“没有!”女孩的脸蛋稚气,语调充满童真,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一幕,我心酸的几乎要落泪了,我感到了对孩子的亏欠,这种亏欠,并不能用所谓的物质的繁荣能够补偿,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生活在雾霾的威胁之下,我们对于下一代的亏欠,难以衡量,从卫星图上看华北,那一片白雾茫茫的大地,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可能看不清几米外的人群。

柴静说: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的,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因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容易急,产生无望的情绪。如果太轻慢,不当回事,听之任之,更不行。所以尽可能公开地去说明白,也许可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改变,为治理大气污染做一点事。

空气是没有墙,我们生命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真的是同呼吸共命运。由此我想起多年前,在我的故乡,是一个湘北的小山村,在它几十里外的一个镇上,曾经有一个国内最大的雄黄矿,没有对污水进行治理,红色的烟雾不经处理就排向了两边的青山,导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两边的青山几乎是寸草不生,周边农户连菜都种不活,红色的污染肆意进入一条河的支流,我爸爸上学的时候,偶然踩水过那条小河,双腿长疮。如今,百度百科这样显示:“石门雄黄矿”位于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生产砒霜、硫酸和用来制造鞭炮、药材的雄黄粉。矿石除供中国使用外,还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雄黄矿已有1500年开采历史,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重大污染,是国家5大污染源之一。据当地磺厂医院统计,从1971年到2013年1月,雄黄矿患砷中毒的职工中600多人已经去世,其中400余人死于癌症。自2011年2月,在雄黄矿被关停后,当地已启动了污染治理工程。

前任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的上一代口口相传的谚语,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那些因为无知无奈对环境造成的毁坏,不仅需要自己,更需要我们的后代人一代代地承担下去。柴静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一出生就手术,柴静说,单她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时候,也许只考虑到自己在这个世间存在的几十年,但是有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和未来的时间有了更多的关联,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的,我们的后代是在的,我们还需要留给他们一点东西,我们留给他们什么呢?

我的祖父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他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家产,他在屋前种了三十多棵李子树,他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我常常想起他来,在这样的季节,李子花开满了树,风一吹,细小的花瓣洒落一地,雪白雪白的,每年五六月的时候,李子熟透,红的像胭脂。

中国人像来主张传宗接代,逼婚的风气估计20年内不会动摇,但有多少父母会意识到“我能为子女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的社会不会凭空而来,也许连我们小时候看惯了的蓝天白云,都要存很多钱,去很远的地方才能看到,甚至看不到。

我们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描述春天里蓝天下盛开的油菜花香,不知道怎么描述冬天里用舌头舔冰凌的味道,不知道如何告诉他“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些属于自然的生命的动人时刻,也许有一天会变成一个传奇。

我多么希望它不是一个传奇,而是孩子们可以享受的日常,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的责任,哪怕是一个平凡人物,比如可以意识到,如果不知道如何保护,至少不要肆意破坏,哪怕只是选用公用交通,少开空调,这些看起来很小的很徒劳的小事,也要一一让它发生,因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看见,我们的“视而不见”会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孩子遭受更严重的摧残。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但我看到了很多人,就像视频中的那位母亲说:“我用尽全力,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柴静说完了,那我们呢?我是一名经理,我的客户也都是经理;我是做净水材料的,我的客户都是工厂用来处理污水,废气,净化水源和空气的采购商;我的任务是生产最环保的产品给我的客户,同时我也希望客户购买最合理产品处理我们工厂的污水废气;

看到柴静的演讲,我很不是滋味,我目光短浅,看不到雾霾对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造成的影响,我很自责,我感觉我对社会做的太少了,有时,为了和客户促成交易,并没有劝说让客户购买更合理的产品,现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也会去劝说客户采购最合理他们的产品。

我害怕了,害怕因为我的不尽责任,让我客户工厂产生的不干净的废气飘到我父母老人家的身体里,让我客户工厂排出的不洁净的污水流到我孩子的嘴里。空气是没有墙的,我要多做一点对得起子孙后代的事情,当然我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我必须要做,如果每一个和我一样微小的力量一起行动呢,我还能做更多,我的客户的力量更大一点,他们是废水废气的源头,我可以尽量的说服他们,如果我的客户和我一样感同身受,他们会接受的。我是做净化材料的厂家,我要对社会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希望大家一起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336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科学发展,经济向好,设备先进,人命值钱,按理说人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注重安全生产,但是事实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答案。如矿山安全事故一发再发,先是大家把目光盯住那些资质不全的小煤窑,到后来国营大煤矿也接二连三地加入进来了,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可恶性事故就是刹不住车,看来,经济发展与搞好安全生产有时并不全是正比例关系。如何牢固确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的安全工作,笔者认为,必须上下同心,讲究科学,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真正做到把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和自我责任。下面笔者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肤浅体会。

一、抓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严

安全生产严是爱,松是害,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要真正做到,又似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近几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及其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从严。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违章肇事职工对所受处罚不满,也不止一次听到安管干部抱怨对有些违章现象难以按章处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操作规程每一条、每一款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规章制度是大家举手通过后定下来的,为什么到执行时会出现埋怨情绪,为什么在生产现场“三违”现象还是经常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强调的是抓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严,而不单单是出了事故处罚从严。

我们单位是一个以港口装卸、仓储为主的物流企业,员工从事的大都是苦、脏、累工作,在生产一线,完成进出货物的物流量目前主要依靠劳务工来完成,而劳务工由于他们接受安全生产教育的机会较少,许多人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作业过程中“三违”现象经常出现,管严了工效不高或者干脆走人不愿干;如果睁一眼、闭一眼那是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不负责任,也许今天不出事,很有可能在明天、后天就要出事。“一滴水掉在油瓶里”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我们不能非得从自己身上得到教训不可,这样的代价太大。因此,抓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严,必须包括教育从严、管理从严、检查从严、整改隐患从严、最后才是处罚从严。一个企业,如果对待安全生产能够从法律的高度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必要的物质基础上满足对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加上平时能够一以贯之地保持严格的管理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这样坚持数年,在全体员工中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那么,对违章行为处罚时的“不满”情绪自然就没有市场,安管员在严格执法时阻力也必然大大减小。因此只有在指导思想上从严,才会有组织结构上的严密、规章制度上的严格、工作作风上的严谨,而这一切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二、抓安全管理的方法不能简单化

企业的规章制度一般都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有些重要规章还需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应该说这些规章制度有其实施的群众基础,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违章现象发生呢?反思的结论是我们的教育、宣传和管理不到位。今年5月份,我们公司的安全巡查员在作业现场发现有违章操作的行为,当即进行制止,但该操作人员对违章超吊行为不以为然,继续作业,在巡查员的强烈制止下,便采取“停止作业”的行为来对抗。公司领导及时赶到现场,将违章超吊的危害性和生产必须服从安全的道理对当事人员进行耐心的宣传和教育,但这4名劳务派遣工仍一意孤行,继续以“停工不做”来要挟,其理由是我们出门打工,讲的是挣钱。当时作业现场生产正忙,客户在等着装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领导当即与拒不纠正违章行为的有关人员解除了劳务合作关系,由科室和后勤人员组成一支特别装卸队伍,确保当天排队等待装货的十几辆车能够正常作业,维护企业的信誉。该事件的发生和处理结果,让大家看到了公司领导处罚违章的决心。但这件事也给我们带来的反思,为什么违章现象屡禁不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些同志把管理上严格与工作方法的简单化等同起来了。在这种简单化的观念支配下,以为搞管理订一个制度就行,有问题开个会发个通知便完事,出了事情搞个处理决定,扣点奖金处罚一下就了结。把规章制度当作一柄尚方宝剑,遇到违章或者肇事的,管理者只要把剑毫不留情地砍下去就算是严格、认真了。而事实上,制度只能是一种约束,员工和管理者都受到它的约束,但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仅是“管”,还必须“理”。“理”就是以规章制度为依据,把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纵横等各方面协调起来,理顺关系,使企业这个机器围绕一个目标运转。说“管”是行政手段,那“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这比简单地给一个处分,给一定经济处罚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极大的耐心,花费更多的功夫,应该说这也是我们管理者应该投入主要精力的所在。在安全生产这个问题上,“严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要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作纳入规范和制度的轨道,从而达到事先预防和控制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仅有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这不仅是作为安全管理对象的人的思想情感纷繁多样,还因为安全管理的内容本身也复杂多变,这一点在我们港口物流企业尤为明显,所以我们在强调安全管理从严的时候,决不能因此而导致工作方法的简单化。

三、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安全工作

随着企业改革转制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公司的管理机制、用工渠道、分配办法及其与社会的交往方式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就拿我们企业来说,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改制为民营企业;原来全是固定用工,现在增加了劳合工和劳务派遣工;原来职工吃的是大锅饭,现在实行固定工资加计件;原来我们港口经营是以装卸运输为主,而现在港口已调整为仓储、物流为主,成了货物交易的市场,经销商在港口安营扎寨,现场交易、看货、提货的人员不断增加,不同单位的运输车辆、人员川流不息。体制变了,内外环境变了,经营方式变了,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却改变不大。企业重视了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忽视了对驻场客户的宣传教育;重视了抓作业人员的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忽视了对场内其它人员的安全教育;重视了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忽视了对潜在安全隐患的全面检查和防控……一句话,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不能与时俱进,安全管理观念、方式和手段明显滞后。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毫无疑义,但管安全必须了解生产、了解现场环境变化。如在生产进度中,哪些环节是安全生产的危险源,哪些环节是安全生产的重点预控目标,以及作业现场的环境变化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应该有怎样的防范措施、保障制度等等,管理者必须要了解清楚,明确职责。再具体点说,如我们在卸船作业中,尤其是高温季节的中午时段,就是作业的危险时段,需要我们及时到现场采取防暑措施,只有做到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可控性。

在这里我们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工作,不仅因为其重要性,还由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复杂性。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是该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设备能力、企业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仅要对一些有形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控制,还必须掌握并且预控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时节气温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雷、雨、雾、台、汛等自然现象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机械电器故障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安全生产的无形隐患。要防范这些无形隐患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虽然有些无形隐患有时是很难掌控的,但我们必须去学习、去摸索、去了解,只要我们把问题想在前、防在前、做在前,比不想、不防、不控肯定要好,这也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工作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为了使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所作的努力取得最佳效果,达到有效地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既定目标,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动群众,群策群防,全员参与。有必要对《安全生产法》进行再学习、再宣传、再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帮助和引导大家形成共识,实现思想上再统一、认识上再提高、防控责任上再明确。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本单位安全管理、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八事变91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__年9月18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在今天却无法轻松的享受这样的美景,感受大自然这优美的风光。那是因为91年前的那一个晚上在沈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有日本三个那么大的美丽而富饶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取得绝对的胜利,可是只有三天,三天哪,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91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灿烂,微风依旧轻拂着我们的脸庞,可是这莫大的民族耻辱,莫大的冤屈如何去平复,这血海深仇如何去偿还?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新的灾难,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就在我们第二节课开始,也就是10点整,我们全市将再次拉响当年的警笛,这警笛声将长达15分钟,它不仅是让我们对在77年前遭受蹂躏的中国同胞进行哀悼,也是警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它同时还是告戒我们有空中袭击,请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虽然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已经很少或者几乎听不到这种防空警笛,但做为龙的传人,我们要记住这警笛,要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和生活意义。

同学们,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将化作为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个龙的传人不忘国耻,也不仅仅是为了每个龙的传人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纪念918事件更是为了坚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同学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我们将牢记这一天,让我们在警笛拉响前再次振臂高呼: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振我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的高考倒计时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莘莘学子和家长们的心里,都有一份期待和渴望。我的职业是老师,也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想说说,我——一个草根眼里的高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的家乡有三十几户人家、二百多口人的庄口上,出了一个商学类本科大学生,他的父亲是中师生毕业,身份是乡村老师。这是我童年时期对高考最初的印象。到了九十年代,我们那儿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都有了,但数量不多。我就是选择了走读师范中专的这条路,所以,总在心中,对高考,对高中生活充满了幻想和羡慕。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对草根出生的孩子,尤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因此,高考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神圣,那么庄严。因为我们上学的时代,大学还没有实行扩招,有的孩子即使念了高中,也未必有机会参加高考。我读小学时,亲戚家有在市一中读书的学生,他写的一手非常漂亮的庞中华体的钢笔字,最后也是回家务农了。

我记得自己上中师二年级时,我们邻居的二儿子高考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高校,我的心里很失落,因为去北京读书曾经是我的梦想。我写信给父亲说了这件事,结果我被父亲回信批评了。其实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要我珍惜在师范学习的机会,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就是能考一个师范学校,跳出农门,也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总归我的内心还是很遗憾,无缘高考。

时间跨越进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学生读书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对于高考和进大学深造,都不再神秘。高考改革的政策活络了,招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大学扩招和民办独立学院、大学的兴起,这样一来,只要是坚持读书的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有可能改变了,他们人生前途的选择不再那么狭窄了,他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2006年,我在乡村初中教了一届初中毕业生,我尽自己的能力,引导让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感到能参加高考是多么有意义!在知识和心灵两方面引导孩子们放飞梦想。四年后(复读),有好几个孩子通过高考走进了重点大学的校门,圆了我当老师之后的高考梦。

新世纪初弟弟也是参加了高考去重庆上了大专。我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参加了高校函授的大专和本科的学习,取得了文凭。但我总感觉在知识的系统学习方面有很多欠缺,但我的专业是中文,我可以进行永无止境的钻研和学习。

等我的孩子上了市一中的实验班,我是真真切切的触摸到了高考的边缘。现在此时此刻,离明年的高考只有180多天了,我更加的淡定和平和了。三年高中,孩子、老师、父母亲都太辛苦了!当然先苦后甜这是有意义的,但过程真的是辛苦至极!

我和许多上高中孩子的父母亲聊过:高一时,孩子刻苦努力,上进;高二时,干啥事情都比较懈怠,当然那些好学上进的除外;可进入高三,能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变化了,开始阳光,有笑脸,态度积极,精气神十足。看到高三孩子的转变真的要感谢高考!不管高考的结果怎样,孩子积极面对高考的人生态度本身就很有意义。这是家长朋友们最欣慰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来自寒门的家,一个来自草根的家族,只有通过高考的路,才能走上一条追逐梦想和实现梦想的路。愿觉醒的力量带给孩子们光明的高考之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间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接着便开始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最后的镜头便是现在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悲愤。在观看到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可以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英法联军焚烧的不仅是无数的汗水和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己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和焚烧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应该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电影圆明园观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400字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最终结点就是死人不可能活到一千岁一万岁这是自然的新陈代谢如同毛泽东说的:“人要是不死那从孔子年代算起到现在这个地球就塞不下了!”毛泽东用自己面对生老病死的态度诠释了他的“辩证生死论”,1976年9月9日00:10分这个为亿万人民所景仰的一代伟人离开了他的群众和人民,毛泽东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指导了一次次解放战争,战争的胜利正说明他的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

今天我作为一名人民记者,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真正的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尽管我认为这世上没有什么值得去欣羡的,任何人在本质上是不能拿来相比较的个体,但是我依然羡慕那位苏联记者斯诺他是毛泽东的朋友更是诸多关于让人们了解毛泽东人生的见证者是文字的记录者。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幕:美国记者问及毛泽东相当苛刻的一个问题是你凭什么领导你的人民发动革命?毛泽东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人民信任我一直在想他所说的信任到底是他对人民的信任还是人民对他的信任呢?直至我现在坐在这里敲击这些文字的时候才恍然觉悟到这一信任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么?

“思想决定一切态度决定成败”电视剧《毛岸英》以及纪录片《走近毛泽东》《打倒四人帮》《毛泽东逝世全程记录》等一系列催人奋进的影像记录让我更加从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开拓和人物中得到启迪人生重要的是过程人终有一死在我看来这是相通的那不同的就是这个所谓的过程思想在这个过程中相当的重要轰轰烈烈和平淡无奇是两种人生境界就看你怎么去演绎,在许多错误面前人不必掩饰人都会犯错误就连我们伟大祖国、党的开拓者毛主席都犯过错误他发起的“文化大革命”这场错误的政治性运动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而在事物面前要果断要持有自己的思想主见既然选择了就开始干不去想以后会怎么样不去顾及后果如何如果不做谈何后果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我觉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一、通过观看录像,提高了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不往来,少数党员干部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带头和带动作用。

二、今后我决定在工作中,要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当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了。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建廉洁从政的警世防线,是对每个党员干部地考验

三、通过观看录像,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为自己工作的指导思想,时刻广大职工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生活。强化反腐倡廉意识是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要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德防线。

从人的本性看,人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自私的一面。当人的理性与自私较量时,谁胜谁败,主要取决于具体的人的道德水准。我们应该承认人的合理合法的自私性,但要切莫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私利不能侵犯他利和公利,否则就违背了法律或道德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仿佛一夜之间,新闻网络媒体的头条统统被前央视记者柴静复出新作《穹顶之下》所占领,尽管柴静说,视频爆出的一夜之后,传来了各方褒贬不一的评论,我想当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完全不在乎听到的任何反驳言论,于我,只有冲击和震撼,既因为它的题材,更因为它的内容。

内容说来,《穹顶之下》是柴静配合PPT进行的104分的剧场演讲,以大量数据、现场采访及国外经验的对照,通过“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的探讨和解答,让我们既在她的叙述和画面中感觉到惊心,又让我们在十面霾伏中,看到隐约的曙光。

雾霾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雾霾在中国已经成为27个城市,6亿多人口已经面临到的问题,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雾霾的范围还在不断的扩散。在这场跟人类的战争当中,我们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父母。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别人一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的道路,煤炭、石油在这场中国式的工业史革命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拉动作用,而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仿佛走上了英国雾都的老路。正如柴静说:“城市给了我们个人的自由,也给了这个国家三十年来的繁荣,他们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不可思议的文明和财富,但是假如用投资拉动工业和拉动城市发展的模式不改变的话,结果会是什么?这意味着我们将在用光所有的资源之前,我们就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到时候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尴尬的不止环保部门,受害的不止是我们,还包括我们还没有出生的生命和希望。

如此严肃的现状下,我们不能再犹豫和等待。治理在更多悲剧没有发生之前。治理好污染,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作为身处穹顶之下的每个人,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在这场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中,做得哪怕只是一些小事,哪怕你明明知道说它对于改善大气污染的作用都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但雾霾就会少一分。如柴静所说: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退位,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其实,不只是雾霾,面对种种肮脏的社会现象,倘若能够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都抱着“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的想法,我们的社会,也必定要干净许多,美好许多,温暖许多。最后愿我们都行动起来,对抗雾霾这个可怕的敌人,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命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致未来书》观后感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就好像开夜车。

夜里行车的奇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目的地就在前方,但却要小心翼翼的开的很慢很慢。开得很慢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因为我们看不到远处,只能够在有限的灯光距离里摸索。

在山谷,小村,城镇之中穿梭,因为空间移动而流逝的时间,飞起来,未曾停过,或者说我们未曾忘过到过的每一处地方。又可能我们已经记不清楚了,但那只是因为我们感触不够深刻而已。

一个人开车,一路的颠簸,未免会有迷茫的疲惫,最后连方向感都给迷失掉了。

勉强赶路只能带来坠入深谷的危险,但是我们又不能停下来享受短暂的稍息,乡野的淳朴总是会令人产生误解,以为会遭受那突然的袭击。

夜里开车,我们未能享受自然的风光,却只是看见了两条白光投射下的残像,那是多么的不完整。

那是一个人的孤独。一路的孤独,只是为了找寻远方那一点点未知的温暖,找到自己心里幻觉中的镜像。

我们都真真确确的认为那是真正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仿佛已经发生过了一样。一觉醒来,却原来是梦境一场。未来的可爱之处也许就跟做梦一样,让我们无法分清真实又或者是虚幻。梦想的难度也许就在于,昏庸的人仅仅是长期处于虚幻之中,流连于作梦状态,而精明的人却付诸于行动。

夜里开车千万不要害怕,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一直是独自一人开车,因为前方还有等待你的“梦”。

其实人生不单单是开车,还是一趟长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