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的很长远的成语精彩20篇

2024年是鸡年。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看的很长远的成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604

作文

1000

篇1: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天花乱坠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天花乱坠成语何来

贾蓉复进城来见他老娘,将他父亲之意说了。又添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目今凤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说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涟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你老人家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说得天花乱坠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解读

①天花乱坠:据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多形容言谈极其动听,但不切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

贾蓉又进城来见尤老娘,把他父亲的意思说了。他又加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在凤姐身体有病,已经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这边会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答应了嫁出去。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故事

贾琏素日久闻尤氏姐妹之名,后因贾敬丧事得缘相见,渐渐地和尤二姐眉目传情。后来,贾链和贾蓉说到尤二姐长得如何标致,为人如何好,真是举止大方、言语温柔,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

于是,贾蓉帮忙从中撮合。他先说动了贾珍,之后进城来见尤老娘,将他父亲贾珍的意思说了。又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今王熙凤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王熙凤一死,便接了二姨进

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虽然尤二姐幼年便指腹为婚许给一张家的儿子张华为亲,但张家现已败落,尤老娘早就想退婚。况且此事又是贾珍做主替聘,贾琏又是青年公子,遂连忙过来与二姐商议。二姐是个水性的人,早先就与姐夫不妥,并常怨恨错许张华,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她聘嫁,有何不肯,这样,贾珍、贾蓉父子就一手撮合帮着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做妾。

天花乱坠成语史例

刘哗在魏明帝时代担任侍中,谈起话来有声有色,深受信赖。

一次,明帝想讨伐蜀国,群臣皆曰不可,明帝私下问刘哗时,刘哗都说:“可以。”但刘哗和群臣商议时,却又附和说:“不可以。”无论是可或不可,刘哗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朝臣或皇帝都很信服。

在反对讨伐蜀国的众臣当中,态度最强硬的是杨暨。杨暨每回从朝廷出来,就去拜访刘哗,请教刘哗的意见,而刘哗总是一再重申反对出兵的立场。有一天,杨暨和明帝讨论伐蜀之事。杨暨恳切规劝,希望明帝打消念头,他说:“我的话不足采信,但侍中刘哗是先帝的谋臣,他也常说蜀国不可以讨伐。”明帝认为杨暨搞错了,把刘哗召来对质,但是刘哗一言不发。

有人密报明帝说:“刘哗不忠,常迎合皇上,献媚逢迎。不信皇上可以在和刘哗说话时,故意用和您想法相反的意思问他,如果他的回答跟您话里的意思不同,表示刘哗的想法跟陛下真的不谋而合;如果陛下怎么说,他就怎么响应,表示他善于迎合。”明帝试了以后,发现刘哗果真只会揣摩上意,于是渐渐疏远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和氏璧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发现时还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卞和把它献给几任国君,都被认为是块普通的石头,还说他犯了欺君之罪。卞和被砍去了双脚,很伤心,抱着这块玉璞终日哭泣。楚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人剖开玉璞,里边真是一块稀世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公听说赵惠文王收藏了和氏璧,马上派使者前往赵国,表示愿意拿出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希望赵惠文王能够答应。

赵惠文王一筹莫展:答应秦国,恐怕丢了宝玉,却拿不到城池;不答应秦国,又怕两国交恶,埋下隐患。该如何是好呢?

他找来大臣商议对策,有人向他推荐蔺相如,说蔺相如有勇有谋,一定能想出办法。赵惠文王一听,马上召见蔺相如。

蔺相如听了事情的经过,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是不行的。”

“可是,如果秦国拿了璧又不给我城池怎么办?”赵惠文王忧心忡忡地问。

蔺相如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如果我们不答应,理亏在赵国;如果我们把玉送去了,他们却不肯交出城池,那理亏的是秦国。比较一下,我认为宁可答应,把玉送去,让秦国去担理亏的责任。”

赵惠文王认为蔺相如说得很有道理,就问:“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合适呢?”

蔺相如自告奋勇地说:“假如大王找不出合适的人,我愿意去试试。”

赵惠文王说:“那就请先生上秦国走一趟吧。”

蔺相如说:“大王放心,秦国交了城池,我就把和氏璧留在那里;如若不然,我一定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秦昭公一听赵国把玉璧送来了,十分高兴,当即在朝堂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奉上和氏璧,秦昭公双手捧过来细细把玩,然后依次传递给嫔妃和侍从们观赏。

蔺相如站在下面,半天不见秦昭公提城池的事,就向前走了几步,对秦昭公说:“大王,这玉璧上面有一点瑕疵,让我指给您看一看。”

秦昭公信以为真,便叫侍从把玉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玉璧之后,往后退了几步,身体侧对着宫殿的柱子,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人送信给赵王,希望得到这块玉璧,并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池交换。如今,赵王派我把玉璧送来了,大王却一点也没有交换的诚意,这分明是在戏弄赵国。如今玉璧在我的手上,大王如果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公一听,怕他真的摔碎了玉璧,就一边假惺惺地赔着礼,一边叫人拿来地图,把准备划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的口气也缓和下来,他说:“赵王派我送玉璧之前,斋戒了五天,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有诚意的话,也请您斋戒五天吧。五天后,再举行一个接璧的仪式,到那时,我才敢把玉璧献给大王。”

秦昭公心想,玉璧在蔺相如的手上,不能强夺,就应承下来,把他送回传舍歇息。

蔺相如回到传舍后,马上派人从小道悄悄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公在朝堂举行了隆重的接璧仪式,请蔺相如上殿献璧。蔺相如镇定地走上前来,向秦昭公行礼。

秦昭公说:“我已经斋戒了五天,并依先生所言举行了仪式,现在,请把玉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几位君王没有一个是守信用的,我又怎能完全相信您呢?我担心大王欺骗我,所以已经让人把玉璧送回赵国去了。”

秦昭公大怒,说:“明明是你不讲信义,怎么说我会欺骗你?”

蔺相如说:“大王息怒,我如果欺骗了大王,大王可以治我的罪,可现在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秦国强,赵国弱,世上哪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真心想要那块玉璧的话,请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然后派人和我一起去赵国取璧,赵国得到了城池,是不敢不把玉璧交出来的。”

秦昭公与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半天,秦昭公才尴尬地说:“不过是一块玉璧,为此伤了我们的和气就太不值得了。”说完,客客气气地让蔺相如回国了。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出使强秦竟能“完璧归赵”,于是任命他为上大夫。

后来人们就常用“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脚踏两只船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脚踏两只船

【拼音】jiǎo ta liǎng zhī chuan

【解释】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现一般形容玩弄他人感情的行为,含有贬义。

【出处】明;李卓吾《藏书》:世间道学,好骑两头马,喜踹两脚船。清;陈牧《增广留表新集》卷十二:临事不决,皆由脚踏两船,随风倒柁,何以定大难而剖大疑乎?曾绍山 《粉碎囚笼》三:这次回去,比第一次有了转变,替我们做了一点工作,可是仍然是脚踏两只船,看风头行事。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章: 周世荣 在傍黑前来找他来了。说了坦白话,承认自己这一年来确实是脚踏两只船,是想先把一部分土地入到社里来试试看。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三: 国珍 一面向 西吴 进贡,一面又替元朝运粮,脚踏两只船,左右摇摆。亦作 脚踩两边船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 萧队长 寻思,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生有幸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窝窝囊囊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窝窝囊

【汉语拼音】wō wō náng náng

【近义词】:憋憋屈屈

【反义词】:扬眉吐气

【成语出处】

1、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2、王朔《浮出海面》:“我把腿笨重地搭在练功杆上窝窝囊囊堆在那儿。”

【成语解释】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

【窝窝囊囊造句】这一次比赛输的窝窝囊囊,他心中一点都不服气。

【窝窝囊囊的成语故事

老舍《我这一辈子》:熟人们找我定活,也往往就手儿托我去讲别项的事,如婚丧事的搭棚,讲执事,雇厨子,定车马等等。我在这些事儿中渐渐找出乐趣,晓得如何能捏住巧处,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我在办这些事儿的时候,得到许多经验,明白了许多人情,久而久之,我成了个很精明的人,虽然还不到三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就是到底给谁好呢?于就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就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就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就是趁时间还早,不过就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就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就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汉大将军霍光,就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就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就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出处】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释读】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居安思危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ū ān sī wēi

【出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

【押韵词】光棍不吃眼前亏、心若寒灰、笑语指麾、权重秩卑、蓬闾生辉、折矩周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播弄是非、败兴而归、众毁所归

【年代】古代

【语文同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徽《谏太宗十宗疏》高中二册·课文·23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

【成语示列】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成语例句】

◎ 源头不通而希望流水长远,根本不固而希望树木茂盛,德义不厚而希望国家安定,我虽愚笨,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担负着重任,处于天下最高的地位,如不能居安思危,力戒奢侈,励行节俭,这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要流水长远一样。

◎ 《周易》全篇贯穿的忧患意识,就是要人们"居安思危"。

◎ "练会夜间抢修车辆,保证战时汽车开得动!"这是保养场民兵连居安思危、苦练硬功夫的又一课题。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避实击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不稂不莠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ù láng bù yǒu

【出处】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诗经·小雅·大田》

【释义】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不郎不秀

【押韵词】永传不朽、捉衿见肘、吹唇唱吼、狗咬狗、移花换柳、余香满口、留犂挠酒、糖舌蜜口、摧枯拉朽、拉家带口。

【年代】古代

【英文】neitherfish,fleshnorfowl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大田》,诗人抒发风调雨顺带来丰收的喜悦心情:“谷粒长了皮壳,长得坚实完好,没有稂草莠草。除去青虫、丝虫等虫害,不让它祸害我的庄稼。稷神有灵,快把它们投进大火。”

【成语示例】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朝一夕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一个早晨,一个傍晚。指很短的时间之内。

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杨朱博学多才,很受人尊重。一次,他到朋友季梁家去,恰巧季梁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

季梁的儿子见了杨朱后,哭着说:“杨伯伯,我父亲的病看上去很凶险,你能否帮我请医生来为他诊治一下。”

杨朱探视了季梁,安慰季梁的儿子说:“贤侄别急,依我看,你父亲的病并不重,只要好好调理,很快会痊愈的。”

但是,季梁的儿子不信,一下子请来三位医生。

第一位医生给季梁诊治了一下,说:“你得病的原因是冷暖没有节制,虚实失调,阴阳不和,平时饥饱不均。只要吃几帖药,即可药到病除。”

季梁摇摇头说:“你只是个普通医生,你走吧!”

第二个医生为季梁诊了脉,说:“你的病是由于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用药来治好你的病,恐怕很难。”

季梁赞许地说:“你是一位良医。”

第三位医生只望了望季梁的气色,说:“你的病是由于精神忧郁引起的,所以不用吃药,只要好好修心养性,就会好的。”

季梁十分赞许地说:“你真是一位神医呵!”

原来,季梁的病确实是因精神忧郁而起。他的病经过精神调节,果然没过多久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接龙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开……开……”这可不是谁说话结巴,而是我们幸运星作文班正在玩有趣的成语接龙游戏。

今天我们一到幸运星作文班,张老师就告诉我们今天要玩一个游戏。同学们一听兴奋极了,个个跃跃欲试,我说:“经过本人侦探观察,这次的游戏一定是成语接龙。”张老师微笑说:“刘邓同学,你猜对了。”我笑了笑。同学们听了,有的说:“这也太难了吧,好紧张啊!”有的同学说:“太简单了,对于我来说太简单了,根本没问题。”

张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规则,就是一个人说一个成语,下一个接成语的用最后一个字说出一个成语。

游戏开始了,张老师让涂博文先开头,涂博文说了一个成语“一字千金”,要周宇康接。周宇康皱了皱眉头,脱口而出“金石为开”,他得意洋洋,还做了个帅气的POSE。

到我了,我冥思苦想也没想出来,我抓耳挠腮,心里着急极了,我忽然想到,张老师常常说“开卷有益”,我便脱口而出了一个“开卷有益”,张老师听了笑起来,我十分得意。

到夏桐了,夏桐把头低下来想,可是他半个词都想不出来,我们开始倒数了“10、9、8”,夏桐说:“老师我去上小号。”我感觉不对劲,便跟过去,发现他在用电话手表上的小度在搜成语,果然有鬼,我把这件事告诉张老师。夏桐进来了,说出“益年延寿”。张老师说:“你是不是用手表搜了的?”夏桐哑口无言。

成语接龙的游戏结束了,结束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白头如新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击壤而歌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击壤而歌

成语拼音:jī rǎng ér gē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

成语来源: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成语造句: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不过是我们中庸知命系统哲学的新解释,是我们羲皇上人击壤而歌的新变相。”

击壤而歌的成语故事

上古时期,帝尧治国50年,他十分虚心,不敢自信自满,经常穿上平民的服装,亲自到民间察访,了解自己政绩的好坏,在康衢见到一个老人吃饱饭在玩抛石子游戏,并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日而食。”

击字开头的成语

击壤而歌    击楫中流

包含有击字的成语

击楫中流    以卵击石    避其锐气    击壤而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与韩信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楚汉之争时,韩信投奔到刘邦手下,却一直得不到重用,等到刘邦行军至南郑时,他便悄悄地逃走了。刘邦的谋士萧何知道此事,心里十分着急,来不及告诉刘邦,就连夜骑着快马去追赶。有人不知详情,向刘邦报告说:“萧何已经逃亡了。”刘邦一听,顿时感到像失去了左右手一般,沮丧地说:“想不到连萧何也离开了我!”

过了一两天,萧何返回来。刘邦骂他说:“连你也逃跑,究竟为什么呢?”萧何解释说:“我怎么敢逃跑,只是去追回一个逃跑的.人。”刘邦又骂他说:“自从我被项羽封为汉王以来,逃跑的将士无数,你不去追赶,现在却来骗我,我相信吗?”萧何回答道:“其他逃跑的人无关紧要,至于我追赶的韩信,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啊!大王如果想在汉中称王,韩信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想与项羽争夺天下,一定要重用韩信。现在我已将韩信追回,请大王考虑吧!”刘邦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我是东部沛县的人,哪能郁郁寡欢地久居在这偏僻的汉中。”

接着,萧何请求刘邦用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并告诉刘邦,如果不这样,韩信最终要逃走。

刘邦见萧何如此看重韩信,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刘邦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筑起了拜将坛,向大家宣布:将拜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不料拜将仪式开始后,将领一看,原来被拜的大将曾是他们手下默默无闻的韩信,不禁都吃了一惊。

含义及用法:后世用“萧何追韩信”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弊帚千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ì zhǒu qiān jīn

【出处】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解释】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弊,一本作“敝”。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爱惜自己的东西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弊帚自珍

【相反词】视若敝屣

【同韵词】推陈出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暗室亏心、日久年深、日久月深、空谷之音、除旧布新、人约黄昏、白头如新、必躬必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

【示例】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贬义词的成语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1、[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是指坏人当权。

2、[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是指坏人当权。

3、[狐唱枭和]是指坏人互相呼应。

4、[蝇粪点玉]点:斑点,引伸为污辱、玷污。苍蝇粪玷污了美玉。是指坏人诬陷好人。

5、[鼠凭社贵]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是指坏人仗势欺人。

6、[狼前虎后]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是指坏人接踵而来。

7、[狼奔鼠偷]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8、[豺狼野心]是指坏人的狠毒用心。

9、[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是指坏人说不出好话。

10、[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是指坏人成堆的地方。

11、[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12、[鱼龙混杂]是指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13、[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是指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14、[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是指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15、[狼突鸱张]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16、[上窜下跳]是指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17、[蠹居棋处]是指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18、[狗仗人势]仗:倚仗、仗势。是指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19、[狗仗官势]是指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20、[豺虎肆虐]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是指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21、[狐狸尾巴]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是指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22、[兴妖作怪]是指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

23、[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是指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24、[蠹居棊处]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25、[猖獗一时]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26、[狗口里生不出象牙]是指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27、[狗傍人势]是指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同“狗仗人势”。

28、[狗急跳墙]是指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29、[阴魂不散]是指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30、[兴妖作乱]是指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同“兴妖作怪”。

31、[破门而出]把门砸破冲出来。形容坏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做坏事。也是指摆脱束缚或限制。

32、[贼喊捉贼]做贼的人喊捉贼。是指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33、[兔头麞脑]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34、[狼羊同饲]是指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35、[引狼入室]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是指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36、[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是指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37、[引狗入寨]犹言引狼入室。是指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38、[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是指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39、[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是指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40、[帮狗吃食]是指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