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跟党走作文(最新20篇)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感恩让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新区回报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话题年级小学生,供大家学习。

浏览

2809

作文

504

篇1: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人人都有好朋友。鱼永远的朋友是水,植物永远的朋友是土壤……有名人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就觉得,书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学无止境,只有漫游在书的海洋里才会感到知识给我带来的愉快。

书给了我启迪;书给了我充实;书让我从困境中挣脱。记得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真的是这样,我从书中汲取了营养。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郁闷时,在随手翻开的书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勤学的故事,使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课后不复习,完成作业也偷懒。这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先天的聪明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聪明会慢慢泯灭,我明白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生活中,书中的小常识也处处帮助我。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盆君子兰,希望我做人要有君子的品格。可是这盆花被我养得无精打采,叶儿都黄了,我心里很着急。我突然想到《养花三十六计》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翻开书一看,哦!原来花的叶子黄是缺少磷肥呀,我迫不急待的给花施肥。看着花儿一天天长大,叶子绿油油的,我仿佛也变得成熟了。

当我对某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时,工具书则是我的良师。它帮我纠错,指明正确答案。

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像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是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动力。书不但是我的良师,而且是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读永远的雷锋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好的片子离不开好的结构形式和叙述方式,《永远雷锋》的创作有几个特点:一是叙事基调平实、客观。在一种平实化、平民化的叙述中,生动还原了一个性格鲜活的雷锋,以及50年来,在雷锋精神感召下,中国社会对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弘扬。二是在故事化的叙述中传递一种积极、健康、阳光的价值观。注重情感因素的捕捉与介入、观众的心理交流与共鸣,在一种富含情感和亲和力的叙述中,将雷锋精神的普世价值呈现出来。三是在叙事内容的选取中,利用新的故事或视角进行表述,深入挖掘、运用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对于观众所熟悉的人或故事,也从一种更微观更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新的创作和解读,对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四是注重时代感和现实意义。雷锋的故事已经远去,但50年来的影响却延续至今,今天为什么依然要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以及如何继承的问题,本片在叙事中做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和呈现,这也是本片创作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以影像的方式实现对雷锋精神的弘扬与呼唤。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情操与价值取向。正如澳大利亚摄影师理查德·麦格雷所言:“向雷锋学习,学习做人是全人类的永久课题。”雷锋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永远激励着人们去探寻生命的真谛。

雷锋精神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任何时代的人们都离不开精神支撑。雷锋精神经过40多年的考验,它的方向,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正确的,今后永远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雷锋精神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深入人心,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雷锋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雷锋精神永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总要有点精神寄托,不能成为金钱、享受的奴隶,美国西点陆军学校尚且以雷锋为榜样进行品德教育,在进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倡导雷锋精神,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雷锋精神对净化社会环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说,社会风气不正是普遍现象,我们无力改变。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要净化社会环境更要从小环境入手,坚持岗位学雷锋,通过自身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样学雷锋才可以坚持长久,而不会出现"三月来,四月走"的情况。

学习雷锋要充分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自己要学,还要带动和影响身边同学去学,共同弘扬雷锋精神。雷锋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思想、学习、工作、作风上找差距,反对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堂堂正正地做人。要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宗旨观念,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坚持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雷锋精神对于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仅具有道德实践精神的生命力,而且其崇高的价值内涵和时代走向与实践"三个代表"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的发展呼唤雷锋精神,人民的生活需要雷锋精神,新世纪的大学生更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树立长期学雷锋的思想,从我做起,雷锋精神才能在我们大学校园不断发扬光大,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童年初中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大人盼望的东西,总是和小孩子不一样。小孩的头脑里,就是那么的无限宽广,而大人只会面对现实,觉得生命就是那么复杂。一个天真活泼,笑容满面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眼中的天使;而一个斤斤计较,呆头呆脑的孩子,在父母心中只是个恶魔。

好奇无比的小孩,总是歪着头,幻想大人的世界,希望时光飞逝,自己马上化身为大人。为人父母的,总是会要求孩子的行为,常常要求孩子坐姿端正,用功读书,希望孩子带给他们荣耀。

但有时,大人也会沉醉在小孩的世界里,看到孩子笑嘻嘻的模样,心想自己也曾当过小孩,能回到那时光该有多好啊!很有趣的是:孩子仍生活在快乐的童年时,大人很希望孩子能赶快变成熟,负起责任;但孩子长大了,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大人好怀念孩子小时候得可爱和梦幻的想法。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开心、狂喜、难过、愤怒的时候。如果大人能暂时抛开忧郁,可以跟随着小孩,坐着时光机回到美好的童年。这世界,生存着大人和小孩,是多么其妙和困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好朋友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我们一起啃过的棒棒糖吗?还记得我们一起看过的动画片吗?还记得我们喜欢哪一个公仔吗?.......和你分开已经数年了,你是否记得我呢?

“我们要永远的记住对方,长大后一起玩.....”这句话在那个时候我们常常说起,7岁的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是开朗的。我们最喜欢樱桃小丸子了,买的书,买的包包,穿的都是她。我们就是心连心的好姐妹。记得那一次,我们一起到图书馆逛逛,一起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品尝着书香的甜蜜,我们多么开心啊!在人山人海的图书馆里,我们手拉着手,着看看,那看看。终于,有一本封面很可爱的书吸引了我们,我们同时把手伸出去,见我们都恋上同一本书,善良,温雅的你用一只闪闪发光的手抢先把书拿到了,可是却伸向我,用一种友好,亲切的眼神把书递给了我,我有些感动,连忙用我最快的速度把书扫个光,好让你早点看,其实我看出你对这本书的好奇,期待。看完了,我马上递给了你,你很开心,全神贯注地翻开它细读起来。我在旁边静静地欣赏着你的姿态,多么婀娜,多么婉转。你那微微掀起的嘴角粉粉的,体现出你独一无二的容颜。不知不觉,我自己好像沉浸在弥漫的芳香里,顿时忘了时间在走,你看完书了。我早就想把它买回家,我见你依依不舍的看着书封面,就知道你对这书有多么喜欢。可是,我自己心里也是喜欢加喜欢啊,最恨的是,书架上找不到和这本一模一样《我和我的朋友》。我们拖着缓慢的脚步一点一点向收款台走去,服务员见我们都沉默着,给我们来了一个句号:“你们谁付款啊?”服务员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们。突然,一句充满深情的话跃出画面:“她。”她用手指着我。意思是这本书是我的。我好感动,她还是让给了我。

我们回了家,在搬家的那一天,我托她父母把一个礼物送给她,我相信,她一定会很高兴的。就这样,我们好久没见面,都差点忘了她的声音了。不过她的笑脸永远留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蝴蝶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光,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地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飞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烫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和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空着白净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淡淡清香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一种悠闲。喜欢在黄昏时分,徒步于蜿蜒的堤岸,看彩霞满天,看波光潋滟。静静伫立,任微风轻轻拂起如丝的长发,恬静飘逸,一如清水漫怀,通透淋漓。在每一个渐浓渐暗的夜色中,看苍穹里隐约的繁星,看灯火争辉。感受到海天一色的豁然,静听风起涟漪的曼妙。

喜欢一种流浪。喜欢一个人背着背包拿着地图,在陌生的城市里行走,看一道道的风景,感受不同城市的魅力,感受各自的风尘俗事和许许多多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纵然身处红尘,一路走来,忘却虚伪与伤害,忘却现实与繁华,心如烟云,潇潇洒洒,从从容容。

喜欢一种宁静。喜欢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泡上一杯清淡的香茗,一首首悠扬的音乐,弥漫在清冽的空气里,用拙劣的文字书写全部的思绪与心情。就这样,满屏涂鸦,任凭它,文不成文,章不成章。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分,才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静,听到来自手指在键盘跳动的声音,仿如心灵在梳理,跳动着欢笑,跳动着泪水,跳动着内心的一份淡然。

喜欢一种乐趣。喜欢在闲暇的时候,手捧书卷,自由自在地翱翔于书的海洋里,细细地品味着书的意蕴,领略书的真味。在每一个细节的欢乐里,在每一个细节的感动里,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珍惜,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喜欢一种优雅。喜欢在秋日的午后,十指轻叩,轻弹出一首首悠扬轻快的曲调,宛如潺潺的泉水,叮叮咚咚,缓缓地淌过心田,幽幽地荡涤着一切的尘埃。让心情自由地舒展,回归于心底里那一份纯净。

喜欢一种浪漫。喜欢在每个清晨时分,为心爱的孩子做份可口的早餐。在每个临睡前的晚上,和爱人一起聊聊趣事谈谈天。在每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季里为年迈的父母送去欢乐和温暖。在每一个愉快的周末里全家出动,骑上单车一同游于郊外,徜徉在山水间,穿行于满眼绿色的林间小道,聆听清脆嘹亮的鸟鸣,摒弃积贮的郁悒,心,回归于自然。

喜欢做这样一个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气质女人。远离喧哗和浮躁,力求一份的安详,永存一份平静安宁的心态,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人间人聚人散。在如水的岁月里,活出一份的精彩,超脱出一份旷世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师爱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的老师:

您好!

我们已朝夕共渡了十多个春秋,课堂上,您依然是那么的可敬可亲。今天,我要把藏在内心里的悄悄话向您诉说。

我知道,您是一位把汗水洒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是一位慈母般的老师,您用心去呵护您的每一位学生。每当我们聚集在教室上晚修课时,我见到灯光下您那熟悉的背影,就有一股温暖涌上心头,您太爱您的学生了!

每逢燥热夜晚的到来,灯下常出现您那熟悉的背影,依然清晰地看到您额头上渗出的汗珠,背后被汗水打湿的衣襟,这样的情景我已记不清楚多少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您曾说老师的天职,就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此才可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您将美好的人生与学生一起分享,我要送您一朵叫做汗水的鲜花,用芬芳盈满您的衣袖和胸怀,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冬夜静静的,我们的作业还是没有完成,您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备课——时间滴滴答答地过去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我的作业终于完成了,我带着疲惫的双眼收拾课本,准备离开。此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您那熟悉的背影。不知为何,我忽然觉得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那一刻,我的双眼早已无法平息,我真想对着无尽的苍穹大喊一声。刹那间,甜甜的泪花顺着脸颊流进了我的嘴里、心里……

您知道吗?从您的身上我读到了一部立体的人生教科书。我真正地领悟到,您爱您的学生,是用一种默默无闻的工作来体现的。这种爱就像一杯咖啡,浓浓的,只有用心品尝才能享受其中的“甜”。我想,老师之于学生的真爱,是给予他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这种真爱可以被升华到永恒!

古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里,我要献上一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给您!我要感谢您关爱的深情目光,感谢您援助的慷慨大方,感谢您教诲的动人篇章!对于您,我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呢?

为此,我将把您那无私的敬业精神作为自己的生活航标,将其发扬光大,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会把这份真爱埋在心底,伴它上路,直到永远

三年的时间短暂,师生情难忘;彼此都信任,永远皆朋友。祝愿您生活美满,祝福您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关于永远的雷锋征文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想必大家都认识吧?不仅是认识,而且万分敬仰崇拜。至少我是如此。雷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牺牲,但大家都说雷锋活得比谁都长,因为他早已深深的可在了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毛泽东曾经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可见雷锋早已活出了自己的本色,他早已将他的生命演绎得比任何人都要精彩。雷锋曾经说过,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限有意义的事。是的,雷锋做到了,在他的生命中,帮助别人早已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但他做好事从不留名,这就是所谓的雷锋精神,帮助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却不求回报。这样的伟人我们就应该永远传颂,永远高歌,就应该将他的精神一成不变的传给下一代,只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秉承着这样的精神,我们的生活才能是刻充满爱,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可现在还有好多不和谐的现象在上演着,但我相信多必能胜少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所以我们应该手拉手,肩并肩,秉承着雷锋精神的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2秒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中考的临近,体育锻炼的任务也越来越重,1000米测试也成了每节体育课的“必修课”。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体育课紧随庄严的升旗仪式而来。“听说这节课又要跑1000米了呢!”“对啊,今天的成绩还要记入期中考总成绩呢。”“是吗?”还未上课,同学们已议论纷纷。我的心紧了一下。上课了,果如同学们所说。王老师的哨声一响,我便冲出起跑线,和大部队跑在了一起,两圈下来,感觉很不错――347″,我高兴极了,因为这比我以前的最快成绩快了近十秒,我急忙去找成绩单算分数,3′45″――8分,而我却因2秒之差而只有7分!“哈―哈―,比我快了7秒还是一样的分数。”一句话传入了我的耳朵,顿时激起了我内心的愤怒:“谁说我跑不进3′45″!”

之后的几天里,我不断地向着那2秒钟努力,每天跳绳,每天跑步。

很快的,第二节体育课又到了。站在起跑线上,迎着刺骨的寒风,我不断为自己加油。“嘟――”哨声如同军号,我飞也似地跑向前方,一直跑在队伍的前面,迎面而来的寒风也奈何不了我。

但就在跑出最后一个弯道,只剩下直道时,风突然变大了。我的两条腿似乎被绑了两块大石头般迈不开。“沙沙沙”,我听到了后面同学的脚步声。“我真的不行了吗?”“沙沙沙”,越来越近了,一个个的2秒钟正在逝去,我越来越累了。这时,我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了那个只因2秒而丢失的1分,闪过了那句话,我暗暗对自己说:“我能行!”在同学的加油声中,我好似得到了神助,飞快地向终点冲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的2秒钟正在向我招手,让我快去抓住它们。“3′45″”我终于抓住了最后的2秒,也抓住了永远的2秒,兴奋使我忘记了疲劳,我高兴得无以言表。

在别人眼中,这个2秒钟可能轻而易举,但对于我却非常珍贵,因为这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并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不管多难,永远别放弃,你一定会成功!”在急促的下课铃声中,我自信满满地走进教室,开始了下堂课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风筝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眼里,快乐是一只只风筝,在风中轻轻摇晃。蓝天是它们的摇篮,棉花似的云朵是它们的伙伴。在嬉笑声中,它们穿梭其间,自由自在。有时候风停了,它慢慢地降落,静静地飘下,落在孩子的手心上,赋予他更多快乐,送给他五彩斑斓的心情。

每天早晨,当太阳织出一条金黄而又飘渺的锦缎时,鸟儿开始在蒙白的天空中飞舞。曼妙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使我陶醉。而我家阳台上鸟笼里那只小鸟,热烈回应外面飞翔的鸟儿,又叫又跳,宝石般的眼睛里写满了羡慕。

我突然感到,用笼子囚禁小鸟是一种罪孽,我们自私地剥夺了它的自由、快乐。犹豫片刻,我打开鸟笼,小鸟急急忙忙地跳出来,张开翅膀扑腾几下,“嗖”的一声飞了出去,飞得那样快活,像一只风筝,不一会儿就飞出我的视线,它也成了我的牵挂。

一个周末上午,我一个人坐在客厅发呆,“啾!啾——啾!”清脆婉转又细腻的叫声从阳台传来。“是我的风筝回来了?”我赶忙跑过去,只见晾衣架上停着两只披着“黑袍子”的燕子,它们的肚皮是白色的,有着一条条浅褐色的线,小嘴两旁是土黄的羽毛,黑珍珠般的眼睛清亮圆润,剪刀尾合拢成一把未展开的扇子。

第二天清晨,我伸着懒腰走到阳台上,看到晾衣架上只停着一只燕子。我惊奇地发现,它的嘴上叼着一块泥土。我仔细搜索阳台的每一个角落。在晾衣架和墙的交角处,我看见了一个刚成雏形的鸟窝。燕子将在这里安家落户了!欣喜和快乐一下子填满了我的心房,我咧开嘴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是我的新“风筝”!同样优美的身姿,同样迷人的歌声!

我轻轻搬来一条板凳坐下,饶有兴致地看它们筑巢。它们的嘴巴好比是画家的画笔,用湿润的泥土在墙上勾勒出鸟窝的轮廓。又像是建筑工人的铲子,一点一点筑起一个坚固的巢穴。

三天后,窝筑好了。那天晚上,两只小燕子挨在窝里,依偎着进入幸福的梦乡。我也心满意足地回到房间,甜甜地进入梦乡。

睡梦中,天空中飞来了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风筝”,在我身边轻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笑脸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夜里,繁星照在大地上,一群孩子,望着那大山深处,似乎看见了远处的星星变出了夏老师的身影,夏老师微笑着说:“孩子们,想说什么就对着大山说,我与大山已经融为一体,我听的到的。”说完老师就依依不舍地走了。您是怕自己的病后的模样吓着孩子,您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孤独地离开人世。离开那群您疼爱的孩子,孩子们疯了般的喊:“夏老师呀!您在哪里?您回来!”泪,滴在街道上,流进了夏老师的心房,涌满了老师的双眼和孩子的双眼……

其实夏老师的生命,也是另一个的生命延续,“我的生命是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换来的,从那一刻起,我抛弃了所有的绝望。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不属于我自己,我必须为他做点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而是良心的对话,于是,我做出了那个重要决定,任何人都无法更改,我相信我的选择将是童大成老师最大的安慰。就这样,我不顾家人再三劝阻,独自来到了九里湾。”看着夏老师的日记,我的泪也滴了下来……

我想起了夏老师为大家做的一切,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看的清楚点,慷慨掏腰包买眼镜;为了让孩子们不受冻地回家,您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一个个背过去;为了让孩子假期不要闲着,在雪地里来回奔波着找他们布置寒假作业,您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美好青春!

终于,您被血癌这个病魔折磨的死去活来,离开了孩子们,孩子们爱您那甜甜的笑脸,爱您在的那段日子,那时你每天都挂着大大的笑容给孩子们讲课,每堂课都上的丰富有趣,用游戏把知识带进孩子们的大脑里。。。。。。大山的孩子们需要您!您却被病魔折磨透了,但您终于离开疾病的痛苦了,终于可以在天堂过上好日子了,终于可以变作您想变的九头鸟了……

您的笑脸也留在了九里湾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228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使留学海外的炎黄子孙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从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上看到了中华振兴的希望。

郭永怀在1957年发表的《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一文中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河山。”

美国当局为了阻拦郭永怀回国,寻找借口将他的妻子李佩无理传讯达1年多时间;国民党方面也专门派人劝他到台湾,郭永怀毫不动摇,激愤地与那个人辩论了几个小时。

1955年,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到祖国。郭永怀得知这一消息后,回国之心更加迫切。这时,美国当局对中国留学人员进行填表摸底,以这种方式进行威胁。

郭永怀在摸底表格上坚定地回答:“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他请律师向美国移民局交涉,据理力争。美国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根据1954年中美大使级谈判中达成的协议,不得不答应让郭永怀回国。

为了避免美国当局节外生枝、制造麻烦,郭永怀在做回国准备时,在他住房的后院烧了不少多年来他的科研文章和教学讲义手稿。

郭永怀撰写这些手稿花费了不少时间,一笔一划都很清楚;而焚烧纸稿的烟雾也会引起邻居的不满。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当时劝阻说:“何必烧掉?回国还有用。”

郭永怀说:“省得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了!”

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长为他送行的野餐会上,郭永怀用烧烤香肠和汉堡牛排的炭火余烬,把未烧完的大量讲义一页一页地烧光。

在场的同学和学生们看着闪闪的火焰,许久默默无言。

事实证明了郭永怀的机智和远见。在他们搭乘的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即将启航时,突然上来几个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彪形大汉,这些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务到核科学家张文裕、王承书夫妇的舱房里搜查了所有的行李,使开船时间推迟了两个小时。

在这焦急的等待中,郭永怀、李佩在甲板上暗暗为张文裕夫妇担心,生怕把他们一家扣下,直到看见特务们离开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李佩也为郭永怀烧掉了书稿暗自庆幸,因为人的头脑是无法搜查的。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李佩等归国科学家进入罗湖边防站,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几十年后,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当年我们过境踏上国土时,首先看到的是几间灰秃秃的小屋和穿着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非常醒目,它使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又温暖。”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

回到北京,郭永怀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说:“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他从不休息星期天和节假日、从不午休,早出晚归,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他听音乐的时间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从清朝到当时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郭永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郭永怀与苏联院士拉甫连捷夫,力学所副所长晋曾毅在一起

1960年,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刚刚起步,苏联的赫鲁晓夫便撕毁协议,撤走专家。

中共中央决定自力更生,从头摸索,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自己的原子弹。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一次向党中央推荐了郭永怀。

对于郭永怀来说,这意味着将要接触机密,将要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献身。这位在美国坚持拒绝接触机密的科学家,在祖国召唤的时刻,毫不犹豫地投身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程。

1960年,郭永怀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我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3大支柱。

郭永怀负责核武器的力学部分和武器化。他组织大家对核武器的结构力学、结构强度、压力分布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计算;并指导大家进行核装置的静态力学研究和静态力学试验。

在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高原、在核试验场新疆罗布泊,郭永怀担任场外试验委员,他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试验,在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夏季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的戈壁、高原,与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喝苦水、住帐篷,风餐露宿。

郭永怀经常奔波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听取汇报、指导科研,深入科室、车间,亲临试验现场,对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技术讨论。从课题设置、方案制定、装置建立、实验落实、结果分析等,一一亲自过问。

与此同时,郭永怀仍关注和倡导力学新兴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领导火箭氢氧发动机和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参加有关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参加人造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参加空气动力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参与指导重大工程防护的科研工作……

时间对于郭永怀来说,太紧张也太宝贵了。尽管中央为了保证安全不让他乘坐飞机,但郭永怀仍坚持乘飞机,还特别喜欢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正是在夜航中,无情的事故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悲痛。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偶像语文作文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偶像,想必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刻着一位让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些人崇拜诲人不倦的教师,有些人崇拜光芒显耀的明星,也有些人崇拜生已育已的父母……而我的偶像是坚强不倔的残疾人。

在世界上,残疾人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常常受到正常人对他们的歧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付出的努力比正常人多好几倍。但是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艰辛,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去排除万难,努力地让自己过的更加地快乐与充实。这,正是我崇拜他们的原因。也许,在他们第一次面对困难时,他们感到恐惧了,他们流泪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就是他们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也就是这种精神才使他们撑到了现在。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失去双臂的中年男子。因为没有双臂的原因,他至今尚未娶妻生子,但是他并没有感到孤独寂寞,并且他过的有滋有味,让别人羡慕极了。他从小就学习写毛笔字,所以练就一“脚”好看的毛笔字。他每天在家写字画画,也许你会觉得这很平常,但是他并不是像平常人一样用手写字画画,而是用自己的嘴巴和脚,一开始他几次三番想放弃用嘴和脚来写字,因为他害怕会受到别人的谈论,他不想成为邻居们的笑柄,他只想一个人默默地生存在世界的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让别人永远也不会发现他。但是自从他看了电视节目里的残疾人那样精彩绝伦的表演后,他的生命里似乎有了一盏明灯。因此他每天勤奋练字画画,有时间去做一些苦力活来挣点钱。在他的家中,庭院里你会看见不少的猫和狗,这些都是他从街上捡回来的猫狗,他每天一早出去干苦力活,中午回到家给猫狗做午饭。匆匆忙忙地吃完午饭后,他又会写几幅字,画几幅画,拿着这些作品去各个小巷叫卖。有时候生意还不错,但有时候,连一幅都卖不出去。到了傍晚,他又会急匆匆地跑回家给猫狗做饭,有时家中已无食物,他就会把仅有的食物先给猫狗吃,自己饿肚子,晚饭过后,他还会和猫狗一起去散步,就这样他们过着既充实又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偶像,虽然他失去了双臂,但也拥有一颗无人能比的爱心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所以,我永远崇拜他,他也永远是我的偶像。

[永远的偶像语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Mrs.张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她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脚下带起一阵风,好像下一秒全世界都会起立为她鼓掌。——题记

从没见过这么有精气神的老师,明明将近四十多岁的年纪,精神却异常饱满简直要把她十四岁的学生比下去:口才倍儿棒,滔滔不绝教育学生一节课不在话下,甚至让别人怀疑她教的是语文而不是英语:全身心投入工作,用追求完美的苛刻态度处理事情。她就是我曾经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Mrs.张,尽管“曾经”这个词使我感到难过,但我却不得不承认。

我一直觉得Mrs.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十分厉害,她也借此剖析人的心,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梁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济南的冬天》,准备在我们班试一下。关心我们班表现情况的张叮嘱我们要好好听课,积极举手,也准备听这节课。结果,在这堂语文课上,我想象自己是一颗雷打不动的冬笋,陶醉在“济南的冬天”里,一次手也没举。不出意料,下一节英语课上,Mrs.张讲着讲着英语就开起了班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即使你再聪明,机会也不会砸给只知道闷在那儿的人,我如果是企业老板,一定会选用学历不一定高但是活跃,懂得表现的人。像刚才语文课上一次手也没举过的就等着被别人落得越来越远……”Mrs.张的讲话以批评为主,语文课没举手的我也虚心听着。下了课,我问小牛:“老师说的是不是我啊?”小牛毫不客气地怼回来:“依我看,她没说别人,说的就是你一个人。”后知后觉的我满肚子委屈,觉得Mrs.张这么讽刺人实在伤我自尊心。但我现在想起这件事,心中却充满了感激。Mrs.张花了半节课毫不含糊地批评我,之后又找我谈话指引我,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啊!怎么会有恶意呢?

Mrs.张对我的影响颇深,如果没有她,我的成绩可能会一直下降。在七年级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学习很不踏实,成绩由20多到50多,再由50多到80多到100名以下。可在Mrs.张和我母亲的谈话中却丝毫没有批评的意思,有的只是鼓励的话语。“成绩保持在20多名就行了。”“别下来五十名。”“100名没什么的,在努把力。”终于,我不愿Mrs.张对我的期望一再降低,调整好学习状态,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和Mrs.张对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Mrs。张已经不教我们了,但我对她的记忆却深深停留在这几幅画面上:一位个子不高的英语老师,从第一块黑板的左上角板书到第二块黑板的右下角,手指甲缝里塞满了白粉笔灰,却方便了讲台下的学生们整理笔记;一位严厉的班主任,在第N次对学生说:“我不管你们了,你们爱怎么找怎么着!”后摔门而去,却又第N+1次因不放心学生迈入教室或在窗户张望;一位老师连上五六节课,课间也不闲着批改作业,办公室里的床摆上了了学生的作业本,她却从没睡过……

作为我们永远的Mrs。张,请您相信,我班一定会变成您所期望的那样,而别人一定会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看到您的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红色作文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你是否喜欢红色,红色,一个被人们淡漠了的颜色。

现在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认为红色俗气,他们追求蓝色,认为有了蓝色就是淡雅;他们钟情紫色,认为有了紫色就有了高贵;他们求慕白色,认为笼罩在白色之中就是脱俗……

渐渐的,红色被淡忘了,红色开始孤独……

我从小就喜欢红色,而且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小时侯都曾经迷恋过红色。花儿是红色的,太阳是红色的,故事中的小红帽是红色的,外婆纳的布鞋也是红色的……童年是红色的,不知道悲伤,只知道快乐,无忧无虑。

可是,长大了,一切就不同了,一切看上去那么缤纷多彩,总是装扮得红红的,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于是我试着改变,换个行头,买一两件深蓝色的衣服,穿上灰黑色的外衣想换个口味,可那样,我反倒觉得不自在,终于我明白,我终究是我,我无法改变。

有些时候,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喜欢给一些事物下定义,为什么要给一些事情加以否定。

有时,有一种冲动,戴上红帽子,围上绿围巾,穿上红衣服,配上绿裤子……可是我犹豫……

为什么人们总要说红色不能搭配绿色,红花绿叶不是很美吗?我永远无法明白。

人们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一些事物,他们随着潮流不停地变,不停地变,丢失了自我,却不知每个人都是特殊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红色,红色就是红色,不同与蓝色、绿色、白色、黑色。红色,红得艳,红得火,红得有气度。

每天早上的日出总是那么迷人,那么绚烂,一缕缕的淡红映在天际,充满着朝气,象征着希望,预示着光明。深红,紫红,玫瑰红,橘红,淡红……慢慢的淡下去,最后退出天际,将天空让给其他色彩。它不和蓝色争占天空,不和白云相追逐。直到傍晚,蓝天白云疲倦了,它才出来,无私的将自己的色彩布满天空,映衬着落日,和夕阳一起归隐。谁还会有如红色一样宽广的胸襟?

一天天忙忙碌碌的,谁还会有闲情去关心红色,谁还会在乎它?

红色――

也许只有我。

在夕阳下许个愿――红色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节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叫江梦歆,来自初四三班。我是个沉默的女孩,我喜欢独自一人,可我也喜欢与人交朋友。我可以在房里作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不在乎他人,我只在乎自己高兴。愿自己像风一样,做一个被自己欣赏的女孩。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总会有一些特别的日子,让我们深情留恋,总会有一些故事,是因它而流传。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月亮的圆满正是中秋节的寓意,表示着在这一天,许许多多的人在家中忙碌着,虽然辛苦但也是一家人的快乐,因为没有任何人缺席。

皎洁的月光打在地面上,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雪白的霜。而我正在家里像只小麻雀似得给爸爸打下手,我很喜欢给爸爸打下手,因为这样我就能提前吃到那些美味的食物,但有的呢?是不能碰的,是要贡献给神仙和祖先的。其实,并不是因为他难吃,是因为我有一回吃了一口,被奶奶看见了,奶奶说的我不好意思,脸也红了,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碰过那些东西。

中秋,也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把太阳射下来的英雄叫后羿,向菩萨求得能上天当神仙的仙药,却被妻子嫦娥吃了,嫦娥便飞到了月亮上。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后弈就会在家里摆上嫦娥最喜欢吃的月饼,盼望有一天,嫦娥会回来和他团聚。每到中秋节的晚上,我最兴奋的不是看电视,也不是吃月饼,而是看月亮。

洁白的月亮在天上高高悬挂,月亮在黑色的天空上显得很孤独,月亮独自在天上,没有星星的陪伴和爱护。她不孤单吗?或许不会,有我们在陪着她呢。

在我家门前,有几颗月季,月季开的格外鲜艳,使她旁边的那些花儿都黯然无色了,仿佛只有她才配得上这晚的美景。我们一家人在门口摆上一个小圆桌,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月饼、瓜子、糕等等,就着十五的月亮,我们一边赏月一边聊天,这时,我可爱的弟弟突然来了一句:“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还很美。好诗,好诗啊!”

我们全都笑了,笑他的聪明可爱,也为今天感到开心,因为中秋节是我们永远都不会改变和变化的节日,我们都不会忘记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小兔子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家里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个朋友。一身洁白无暇,毛茸茸的;长长的耳朵,非常机敏一双红通通的大眼睛,机警地环视四周。它就是——只活泼机灵的小兔子。它实在太可爱了,让人一见就生爱怜之心。瞧,这会儿,它正在吃青草叶。它只直勾勾地看着我,对我充满了敌意。

这还是暑假,我把小兔子安置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食物充足,光线充足。小兔子整天无忧无虑,对我也放松了敌意。我想,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小兔子整天吃吃睡睡,像个啥呀!所以我决定把小兔子带到乡下去“散散心”,活动活动,不要成为一只小懒兔。出乎我的意料,它很快爱上了那块长满杂草的土地,在上面玩耍睡觉。这时它还不会跳,只能慢吞吞地用后腿吃力地走。有时,我在院坝里做作业,小兔子就在我周围小跑,一会儿去向小狗扮个鬼脸,一会又神气十足地用后腿踢踢鸡舍。有一次,它竟然学着我的样子坐在地上翻起书来,一翻就是一大叠,可逗人哩!看吧,连动物也在努力学习,何况是人呢?

我不管它。就是大门敞开着,它也顶多只在门口站上一会儿,决不跑出去。

渐渐地,它学会了兔子都有的本领——跳,而且胆子也大了许多,有时会跳出门去,但不久就会回来。我也很放心,在学校跑步得第一名的姐姐也追不上它,它每次都乖乖地回来。我还记得有一次,它回来时后面跟一只大狼狗,多亏小狗“护驾”,才没有酿成悲剧,但是却让小狗和它化敌为友。

我默默地看着。这小家伙跳到我面前,我用手摸了摸它那细腻的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蹭我几下。

这是暑假的最后一天了,我坐在树下和小伙伴玩“跑得快”。它居然跳到我的两条腿交叉形成的圆圈里,我不在动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我朝下一看,这家伙睡着了。我用一只指头轻轻点了一下它,它没动,睡得好香!还不时蹭蹭我,难道在做梦......

暑假过去了。我告别了小兔子回城里上学了。不过每周我都会回来一次。

小兔子长得又结实又强壮。其实,如果它不长就好了,现在爷爷和外婆要决定把它杀了,在我的万般阻拦下,他们才没有动手。

周末,我依旧去看小兔子,见外婆正把小兔子给别人。

“外婆,你干什么?”我大吼到。

“没......没什么,我让它帮我看一下兔子是公是母。”外婆强颜欢笑。

“噢,那就算了,最好是母的,多生些兔宝宝。”我嘻皮笑脸地扮了个鬼脸。

我越想越不对劲儿。看兔子为什么找个五大三粗的,像个杀猪的男人?谁会特意骑车帮你看兔子?对了,车上的筐里还有许多大兔子!

糟了,我赶紧跑出去,摩托车已经发动了,走了很远。我含着泪水追呀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友谊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在亲爱的母校度过了六个春秋,再有一个月,我们就要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可没想到的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王浅浓竟然要先走一步了……

下午第三节课,大家在作业纸上酣畅淋漓的写着作业。突然,班主任岳老师清了清嗓子,大声的说道:“同学们静一静,有一件事情告诉大家,因为王浅浓同学要先适应下一下环境,所以要提前去怀柔,先走一步了!”顿时,班中炸开了锅,同学们在底下嘁嘁喳喳的议论着什么。岳老师又继续说道:“现在请王浅浓上来讲两句话。”只见王浅浓慢慢的站起来,低着头走上了讲台。瞬间,全班同学的眼神挪到了王浅浓的身上。王浅浓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沉默了许久,王浅浓终于发话:“同学们,我明天就要走了,我相信,以后在清华北大我们还会再相见。”话刚讲到一半,王浅浓就流起了泪。台下的一些同学也情不自禁地抹起了眼泪。顿时,班中异常安静,只有偶尔几声抽泣声。虽然老师心里也很难过,但是看到这种情形,为了打破僵局,便主动提议听一听《友谊天长地久》这首歌。动听的音乐响了起来,也不知是哪个同学带头唱了起来,其他的同学也主动响应。唱了起来,唱着唱着,泪水浸湿了我们的双眼。随着音乐声的结束,道别仪式也接近了尾声。同学们纷纷走到王浅浓面前,送给他一份小礼物,留作纪念,并且一一和他拥抱道别。

我们能够相聚在六一班,也算是一种缘分吧!的确,经过了六年的朝夕相处,谁又会舍得离开呢?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以后还会结交更多新的朋友。但不会改变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友谊,我们永远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